年若很欣赏蒋氏,不管人生落入怎样的境地,她始终在努力不是吗。

就像今天这样的事情,一般人肯定不会来找她,但蒋氏来了,她在抓住一切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年若正需要这种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左相他们是政客,他们也许会以为她只是想帮着太子跟他们斗,或者利用这些人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可是,她真正想做的,只是想给这个时代的女人一个机会,即使有着很多束缚,即使有着很多身不由己,但她们不比任何人差,只要努力去争取,她们就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这当然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总要有人开始,她带领的这些人,也许不会是先驱,但至少是一点领路的光。

另一个名不经传的人物蔡氏,就更没有认识,她只是邵元松手底下一个大管事的女儿,算盘打的非常厉害,年若专门找的。

众人只见她们很快就有条不紊的做起事情来,前面的四个人翻着文书快速记录,记完一本就互相交换,没错,跟对面一个人负责一个地方的统计和计算不同,他们这边是流水线作业,前面的四个人分别找出户籍、青壮丁口、田亩等年若需要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由算盘打的非常好的蔡氏负责统计,有算学基础的李姑娘和柳先生负责按照表格进行最后的验证以及誊抄整理。

最后由年若进行总体计算。

最后这一项最为复杂,年若之前自然也是不会的,但这是姬星渊的强项啊,这点东西,对于姬星渊来说,简直是小儿科,他那庞大的商业帝国,报表几乎每天都伴随着他,除了收入报表,他看的最多的就是预算报表了。

年若有现代学习系统的底子,姬星渊带了她一段时间之后就教会了,太过复杂的可能还需要姬星渊指点,但这些预算并不复杂。

只要把思路捋顺了,套用一个公式很快就能全算出来了,也是这个时候只能靠人工计算,要是在现代,一个Excel表格,公式一填,结果自动输出,一分钟都不用就能搞定。

年若理顺思路,他们这边速度就快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开始不被看好的年若这一边,渐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实在是他们干活比对面有趣多了,对面的官员一人拿着一本文书奋笔疾书,旁边摆着个算盘,间或拨弄两下,几乎都在紧皱着眉头思考、填写。

而年若这边呢?互换、传递、誊录,因为是简单机械的工作,只要细心就行,偶一经过最初的磨合之后,她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

蔡氏炫技一般的算盘拨的人连连惊叹,不论在哪个时代,一项技艺做到极致都令人佩服。

年若在最初的思索之后,也放下笔,开始和蔡氏一同计算。

她也不用算盘,不知道怎么算的,只顿一下,或者在纸上划拉两下,就填下一个数字,和蔡氏拨算盘的速度竟然不相上下。

都说认真的人最美,她们行云流水一般的操作,再加上炫酷的技术,在女子特有的细腻柔美中,简直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文元伯世子盯着自己的妻子,心中自豪又激动,他早就忘记了当初执着着娶她回来的心情,但此刻只觉得,她太美了……

当然,别人也美,不过没有一个他能惹得起的。

一个时辰之后,年若这边的文书处理速度已经开始明显比对面要快。

刘勉之急的满头大汗,一个劲儿催促底下人做快点,但年若的工作方法是几千年积累的下来的智慧,就算户部官员每个人都技术过硬,也依然比不上这边的速度。

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众人也开始无聊,好在姬星渊准备充分,觉得累的人就去偏殿休息闲聊都可以,就当是个小宴会了。

对于沉浸在工作中的人来说,时间就过的很快了,未时末,年若从书案上抬起头来,对面还在忙,户部尚书显然也时刻注意着她们这边的动静,见年若抬头,也立刻看了过来,四目相对,年若冲着他微微一笑,刘勉之不知为何心里一突。

反应过来又觉得自己不像话,竟然会怕个小姑娘,正想着回敬对方一个从容不迫的笑容,却见年若举起手道,“我们这边算完了。”

“什么?”刘勉之从容的笑容只露出一半,便被惊诧的表情给凝固了,所以有些滑稽,“怎么可能?”他们这边还有不少呢!

年若的举动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大家陆陆续续都回到了座位上,过程没意思,但结果肯定有意思啊,而且竟然是郡主先做完的,绝对有好戏看了。

众人都看着户部,他们以为即便是年若这边先做完了,户部那边应该也差不多,毕竟六个人同时算呢,而且他们也比年若这一帮刚上手的千金们有经验的多。

结果刘勉之硬着头皮顶着众人期待的目光,硬生生的挺了一个多时辰才做完。

众人已经从期待变得不耐,不管结果如何,这么长的时间差,已经让他们落了下风。

不过刘勉之一路走到户部尚书的位置,这点心里素质还是有的,事到如今,他只要保证他给出的结果非常漂亮,就能扳回一城,众人自然也能忘了他们做的慢的事情,毕竟这个事情并不是拼速度。

想到这里,刘勉之看了看对面的年若,心中暗暗撇嘴,这会儿先得意着吧,等一会儿缺东缺西的时候,且等着丢脸吧。

第122章 比试(下)

“淮明郡今年共有三千三百户,丁口一万二千人,预估拨款五十万两。”户部尚书禀报道,“其中粮食二十五万两、粮种十万两、引渠灌溉修葺五万两、百姓们的房屋修葺、布匹补贴共约五万两、医药补贴五万两。”

“嗯,”皇上和安亲王点点头,几乎每年都需要赈灾,所以知道刘勉之这次下了大力气,做得还算精细。

“年若你这边算出来多少?”皇上和蔼的问道,皇上和其他围观的人不一样,他也和朝臣们这边想法一致,知道速度快却并不意味着算的好,他也以为年若可能是想的少了,才算的快。

众人的目光也随着皇上的询问从户部转到年若这边。

“启禀皇上,臣女统计淮明郡今年共有三千三百户、丁口一万二千人,其中青壮年八千,十岁以下幼儿一千五,妇孺两千,老者五百。”

“哦?”皇上笑道,“年若算的这么细。”

年若笑道,“这是必然的,青壮和老弱妇孺无论是做农活儿还是吃粮食都不一样,自然要分开算。”

后黎的几乎不收商税,几乎所有税收都来自于农税,所以这是必须要仔细算的东西,商人之类的不交税,自然也不在赈灾的范围之中,这也是这个时代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

也因此商人们都很有危机意识,有银子的话屯的粮食都不少,就暂时不考虑在内了。

“说的是,”她说的有道理,不过户部一般不会这么算,太麻烦了,反正也不会差多少,皇上也默认所有人在一起算的,不过年若能有这个想法,证明她还是动了脑筋的,“所以,你的预估是多少?”

“粮食二十二万两、粮种八万两、引渠灌溉修葺五万两、耕牛三万两、农具十万两,搬迁费用二万两,医药补贴五万两。共计五十五万两”

比户部的多五万两,而且还缺了很重要的两项,刘勉之笑道,“郡主只考虑百姓种田,不考虑百姓住家和穿衣么?”

“还有,农具就罢了,为什么还配耕牛?”刘勉之极力忍住嘲讽的语气道,“我们只是赈灾,让百姓活下来,而不是让他们靠着朝廷养活。”以为别出心裁就能博眼球?

“刘大人稍安勿躁,请听我解释。”年若对刘勉之的态度并不以为意,继续对皇上道,“臣女查阅了以往的记录,有耕牛和农具充足的人家,一个青壮可以耕种十亩良田,而且亩产粮食约为五石,而穷困的人家,全靠人力,一个青壮最多只能耕种七亩良田,亩产粮食最多的也不足四石,这样算来,八千青壮,如果补贴耕牛和农具,可多耕二万四千亩良田,每亩五石,就是十二万但粮食,再加上前面亩产的差距五万六千石,一年就可以多产约十八万石的粮食。而耕牛和农具的损耗极少,至少可以使用十年,十年就是一百八十万石,折合银两就是一百二十万两,去除农具维护,耕牛草料看病等损耗费用二十万两,还能盈余一百万两,是否值得?”

十三万换一百万,当然值得了!

围观的众人大部分都没听懂中间的弯弯绕绕,主要是年若算的太快,但不妨碍他们理解结果。

皇上和朝臣们则大部分都听懂了,道理很简单,他们也许想到过,却没有人关注,他们一直都是把所有人丁按照青壮年来算,人均耕地七亩,粮食产量四石来算,从来没想到这么小的一点改变就能带来这么大的差距。

但凭着一点来说,虽然增加了预算,但思路却非常漂亮,而其中的计算量也比他们平常的算法要多一半!

“好!好!!”皇上大赞。

刘勉之脸色发黑,左相为避免他太过难堪,出列问道,“郡主为何要算搬迁费用?而且具老臣所知,兵祸之后,南黎百姓十不存一,以为战争的缘故,房屋大多毁坏,财物也基本都耗光了,总不能光考虑耕种。”

刘勉之脸色好了点,有个好点子能如何?还不是漏了重要的内容?

年若笑笑道,“就像刘大人说的,我们只是赈灾,是让百姓活下来,而不是要养活他们。”

刘勉之刚刚好起来的脸色又黑了下去,他直觉年若是在讽刺他。

年若确实是顺嘴刺他一句,就又继续道,“修葺灌溉水渠要不少银子,而这其中人力花费占据一大半,这些银子是给谁赚了?”

李姑娘早听的入了神,听到年若提问,立刻回答道,“百姓。”

“对,是百姓。”年若道,“灌溉的水渠百姓们每年都要修葺,都是以服役或者自发的形势,毕竟事关粮食产量。所以证明百姓们在耕种之余,是有时间去修葺水渠的,那么如今就用雇佣的形势,百姓们来了,银子让百姓们赚回去,就够解决他们基本的房屋和穿衣问题了。”

“好好好!”皇上又是一阵赞叹,他们还真没想过银子流通起来之后带来的变化问题,这个思路也非常精妙。

“至于搬迁,这个也是必须的。”年若接着道,“兵祸之后,方圆几里都见不到一个村庄或者一家人,只有人们聚集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这个不少女眷听懂了,毕竟年若之前的故事让他们感触颇深,如今朝廷就应该扮演那个秀才孙女的角色。

“另外……”

“哦?还有?”皇上已经从一开始的随便看看,变得非常感兴趣。要是朝臣们都像她这样条理清楚的解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他觉得他还可以干个几年。

“按照以上这些预算,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又免去赋税,明年淮明郡就不需要朝廷继续拨款赈灾了,到第三年,按照后黎如今的赋税计算,便可收取税银五十五万两。”

“不过,这是能够正常春耕的情况下。按照以往的记录,春耕每迟三天,粮食减产十分之一,若迟过十天,明年就需要继续赈灾,收取赋税的时间就需要再推迟一年……”

年若站在大殿中间侃侃而谈,态度大方,思维敏捷,主意又新颖实用,对于任何人的问题都对答如流,在座众人无不被她吸引,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魅力,让人心生向往。

我也想象她一样。

在场不知道有多少人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尤其年若带来的七个人,亲自参与其中,体会了那种工作的乐趣,此时再看着自己的成果绽放出炫目的光彩,只觉得胸腔满涨。

便是抱着来吸引太子注意的宁穆芷和钱微,也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人生至此,第一次体会到这样的满足感。

……

“详细的数据和预估过程,臣女已经都记录出来,请陛下和太子查阅。”汇报完之后,年若呈上奏折。

“快,快呈上来。”皇上都忘记要静养的问题,因为这个时代的教育和观念问题,从来没有人把这些事情量化,并做成系统的数据清晰明了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无疑是一份非常漂亮的预估,它把你需要付出什么,然后能获得什么,甚至错过什么,会损失多少都清清楚楚的列了出来,让人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有了动力。

皇上看着奏折,安亲王也忍不住凑上来,皇上看到他的样子,不由失笑,往他那边递了递,凑在一起看了起来。

安亲王看着一点都不意外也不着急的太子道,“怪不得太子一点都不急,原来你在南黎的时候每天都看这样的奏折啊。”真令人羡慕,这多省心啊。

太子微微笑起来,眼底却有掩饰不住的得意,怎么也是他徒弟不是?

羲和长公主看着下面慧敏郡主发光的眼睛,笑道,“忽然有些羡慕慧敏了,若是再年轻个二十年,我也想试试。”

“大姐在说什么。”姬星渊笑道,“学无止境,便是再晚个二十年,您想试也可以试。”

羲和长公主横了姬星渊一眼不以为意,心里却决定如果女儿想做,定然全力支持,这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这其中的见识和格局可见一斑。

所以这位晋江郡主身为女子也拥旷达的胸襟,生而为人,这样走一遭,才觉不悔。

毫无疑问,这场比试年若赢了,而且赢得非常漂亮,户部尚书思路的问题暂且不说,他的计算量比年若小多了,但速度却慢了那么多,任谁都没办法昧着良心说年若不如户部。

当然,另外一个赢了的人是太子姬星渊。

本来这非同寻常的比试就备受关注,结果出来之后自然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左相和吏部尚书的脸色有些不好,太子赢了,他以后就麻烦了。

刘勉之就更别说了,一部尚书,被个女人衬托的无能至极,怎么想都不痛快,出宫后就觉得头痛欲裂。

第二天还真就病了,他倒是非常想称病在家不出门去丢人,但想着别人会说他输都输了,再输不起恐怕大家都会笑他没胸襟,就坚持去上朝了。

好在这一天是小朝会,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员。众人见到他也没露出什么异样,毕竟昨天的事情,其实不是刘勉之做的差,只是晋江郡主厉害罢了。

很有危机意识的朝臣们其实并没有功夫取笑刘勉之,而是得担心太子会不会以此为由头挑剔他们做的事情。

听说在南黎的时候,晋江郡主还做过很多其他事,要都是这个风格,他们怕要招架不住。

上朝的时候,众人都绷紧了神经,大家都以为太子会乘胜追击,刘勉之都做好了挨骂的准备,结果太子殿下却和颜悦色,竟然还为他找理由。

“晋江郡主是因为在南黎的时候被逼出来的,事实上,如今也就出了她这么一个人,卿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还是抓紧把预算做出来。”

这次刘勉之不敢顶嘴了,便是熬夜通宵,他也得把活儿做完了。

“之后我会让晋江郡主来协助你们,她的法子做起事情来比较快,算的也全面。”

来了!就知道!

吏部尚书武宏深立刻开口,“这恐怕不妥。”

吏部尚书对于太子的用人上也算了解了,他根本不在乎你男女老少,只要能用就用。但这样下去不得乱套?

本来让户部尚书和一个女人比试他就很看不惯了,但当时左相自己上去都没劝服太子,他们就想着就让太子胡闹一次,待事情搞砸了,他以后就不敢乱来了。谁知道事情竟然出乎意料。

今天绷的最紧的除了刘勉之就是吏部尚书了,他觉得有了好的开始,以太子的性子,恐怕接下来就要求让晋江郡主做官了。

这件事情他坚决反对。已经领教过太子的狡猾,吏部尚书决定用严防死守的办法,但凡太子提起郡主的事情,一律反对!

第123章 入驻户部

“这是户部的事情,武卿觉得哪里不妥?”太子道,“昨天你应该也听见了,春耕晚一天,就会有不少的损失,武卿觉得什么问题能够比得过百姓的生死存亡?”

照理说刘勉之应该站出来声援武宏深的,不过刘勉之昨天已经够丢面子了,今天再贬低晋江郡主反而显得他心胸狭窄一样,他自然不能开口。

“郡主千金之躯,不好混在官员之中,而且朝廷办公的地方,也不好让外人随意进入。”武宏深道,“老臣知道郡主的法子好,那就让郡主教给大家便是了,想来郡主忧国忧民,应当不会藏私。”

户部侍郎立刻附议,他是非常希望晋江郡主来教教他们,昨天她做的折子也传给户部看了,反正他是心服口服,而且按照上面的分析,晚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晚耕种十天,就要推迟一年收税,一个郡五十万,五十一个郡就是两千五百万,多大一笔进账啊,怎么能不着急?

啧啧,小看这老头子了,还真够无耻的,可惜还是太天真了,想偷师也要有那个本事才行啊。

“郡主的算学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昨天你们应该领教了吧,她一个人可抵十人。”太子笑眯眯的抛出了诱饵。

武宏深想,果然是想让郡主常驻户部呢,那怎么能行?

“加派人手就是了,总不能一直靠着郡主。”哼,就是不让你得逞。

“可!武卿打算如何加派?”

“反正郡主不……”武宏深没想到太子竟然如此痛快的答应下来,一时间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又隐约觉得不对。

“正好说起吏部的事情,朝廷现在官职有多少空缺?”太子问道。

武宏深做事还是比较认真的,立刻回道,“南黎五十一郡空缺七百五十六人,”那些女人、商户之类暂代的,全都要替换下去!“北方空缺一百二十三人,共计七百七十九人。”

“嗯,人确实不少,这些需要尽快补上,像户部这种要马上加派人手,武卿打算如何做?”

马上加派?武宏深警惕起来,谨慎的道,“往年待缺的进士有三百余人,已经开始分派,今年加开了恩科,待年底,就有充足的人手进来了。”

“年底啊,”太子语气淡淡的,听不出赞同还是不赞同,“恩科往年录取多少人,今年打算录取多少?”

“往年录取二百人,今年急需用人,条件放宽,录取四百人。”武宏深道,“加上如今待缺的进士,人手差不多就够了。”

“原来武卿用人不看能力啊,什么人都能用?”太子问道,“你的录用的标准是什么?男人,读过几本圣贤书就可以?不管他能不能造福百姓?”

这帽子扣的可就大了,武宏深气愤道,“太子殿下何出此言!”

太子殿下跟他认真分析,“先不说南黎,北方空缺职位一百二十三人,但仍有三百多进士待缺,可见这些人不说惊才绝艳,能力上是有问题的,对吧!”

“这……”武宏深一噎,无法反驳,进士是一种荣耀,但并不代表有能力,事实上,每年考上进士的人中,确实很有多人并不适合做官,所以才会待缺,其实待缺只是说着好听,实际上就是止步于此了,他们可能更适合做学问。

“恩科依旧通知的是北边各地,南黎那么大的地方,卿也没做准备吧……”

“南黎各地还一片混乱,无法通知……”武宏深擦了擦额头,“而且南黎刚刚收复,情势复杂,老臣以为,并不适合让他们参加科举。”

“看来武卿也知道南黎情势复杂。”姬星渊依旧是一贯的温升细语,吏部尚书却像察觉到危险的小动物一般,背后不自觉的绷起来。

“情势复杂难道不是需要更有能力的人去管么,”太子道认真的反问道,“武卿你却一边取用没有能力的进士,一边降低条件取人,往年便是严格筛选录取后都会筛下去一部分不适合做官的人,可今年卿却要用这些能力都不确定的人去统管情势复杂的南黎?”

“卿是不是觉得孤收复南黎收复的太简单了,想再让孤出征一次啊!”太子温声反问。

“老臣不敢!”武宏深吓得立刻跪下,“请太子殿下明鉴!”

“孤明鉴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武卿见不得后黎好啊。”姬星渊坏心眼的继续给他扣帽子,“灾荒的时候,一个县令都能导致一地起义,众卿应该都知道吧?南黎本来就朝政不稳,摇摇欲坠的维持着表面的和平,说不得还有多少南黎朝的簇拥着等反扑呢,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南黎就会故态复萌,武卿却要送那么多破绽过去,让孤如何信你?”

“或者让众卿来说说,你这法子是否稳妥?!”太子扫过下面众臣。

众人面面相觑,太子这一分析,人还真不能乱用,尤其南黎之地,尤其要慎重……

“殿下,臣有一个法子。”太子太傅站出来道。

“什么法子?”太子感兴趣的坐直了身体。

“昨天晋江郡主做事我们都看到了,”太傅道,“如果单论做某一项事情,并不需要熟读四书五经,只要在某一个领域擅长即可。”

“最重要的位置上放有能之人,其他人皆听其调配,如今北黎有不少经过磨砺的官员,可以提拔上来,再招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便可暂缓如今的局面。”

不枉他的一番布局,大家的领悟力还是挺强的么,这不就知道专业和分工的重要性了?

这个时代只要出头的大部分都是全才,科考之后才根据性格或者机遇等情况决定往哪个方向发展。

厉害是厉害,但对于人才的利用率太低了。

这一点要改变,女性的地位也可以搭着顺风车一起来做,虽然后者可能会有波折,但总要有人去努力。

“此法大善!”姬星渊赞道,“众卿以为如何?”

众卿能如何?吏部尚书还跪着呢,他们又想不出更好的法子,而且这法子暂时看不出什么问题,所以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你们回去拟个章程,赶紧招人。”

最后,太子又看向刘勉之,“户部这边,孤有意请晋江郡主协助你们,你们自己以为如

何?”说到这里笑道,“你们一群男人不会跟个女人计较吧。”

这根本不是跟女人计较的问题!吏部尚书明知道太子再偷换概念,但还是没防住!实在狡猾!

太子都这样说了,刘勉之能如何呢?自然是应下了。

就这样,年若虽然没有明确的官职,不参与朝会,但却入驻户部开始处理事情。

对外来说,这是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但其中滋味只有年若自己知道,户部的几位官员在她身上丢了面子,能不记恨已经是好的,自然不会给她好脸色。

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把年若需要的数据都整理出来,全都丢给她去算。

所以虽然外人看起来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光,但就是现代职场之中,新人入职都会经过一段苦累的日子,更何况在她不被人待见的情况下,同时还遭遇了职场冷暴力。

好在年若早有心理准备,虽然待在户部的时间没人理会也没人跟她说话,但他们给的数据充足,也没故意捣乱,她也就知足了,一整天都埋头干活儿。

头疼了出去休息他们也不会管。

第二天中午,年若正在核算,户部一个主事忽然进来叫她,“郡主,邵将军来了。”

“我知道了,谢谢。”年若惊讶过后,谢过对方,才发现已经中午,该吃午饭了。

出门就见邵元松在等她,“你怎么来了?”

邵元松道,“户部这几日辛苦,来犒劳一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