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李氏的哭声顿止,陶大人叹了口气:“金李氏,听说,你相公金礼发之前欲娶的,是你的表妹璃娘,之后又改娶了你,可有此事?”

公堂之上,鸦雀无声,过了片刻,几个差人押着张屏缓缓走到堂下,陶尚书向王砚颔首示意,王砚转目望向堂下:“金李氏,你能否告诉尚书大人与本部院,你为何要张屏写这出《狐郎》?

金李氏的牙齿咯咯地打架:“民妇,民妇偶尔做了一个梦,所以民妇就偶尔起意……”

王砚冷冷道:“你让张屏写这出戏,是为了你相公金礼发!”

金礼发在黑暗中挣扎着,他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

是他,他来了……

金礼发的手抽搐了两下,喉咙咯咯作响,急促地喘息。

黄大仙……他……

“金李氏,你知道当日璃娘之死定有隐情,你隐约猜到了凶手是谁,却隐忍近二十年,一直不点破,你有意让张屏写这个案子,他在写戏文时无意中点破了案件的真相,迷香、故意遮盖的面孔都表明凶手是璃娘认得的人所为,金礼发看到戏本的反应印证了你的猜测,你便以此为机会,在半夜痛下杀手,栽赃张屏!”

金李氏拼命地磕头,额头已隐隐透出血痕:“尚书大老爷,这位侍郎大老爷,民妇没有杀我相公,更不知道什么表妹遇害的隐情,民妇如果说谎,天打五雷轰!”

张屏抬起眼皮,看了王砚一眼,王砚眯起眼:“张屏,看你神色,好像对本部院的推断心有不服?”

张屏再看了他一眼,一言不发。

王砚冷笑一声,转过目光:“李七,你说本部院的推测对不对?”

李七匍匐在地:“尚书大老爷英明,侍郎老爷英明,草民不过是个戏子,不敢妄自评论案情。”

王砚袖起手:“你何止不敢评论,你此时定然在心里说,这位王侍郎真是个傻蛋,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完全按老子的摆布走,是不是啊?”

李七大骇,抬起头,王砚转过身,向陶尚书躬身:“尚书大人。”

陶尚书咳嗽一声,正一正衣襟,一拍惊堂木:“李七,你为何诬陷金礼发夫妇杀人,两件命案到底有什么真相,快快从实招来!”

李七瘫软在地,瑟瑟发抖。

王砚俯视着他,森森冷笑:“金礼发与金李氏如果与璃娘之死有关,绝对不将拿出这件事来让人写成戏本。你区区一个下人,竟知道如此多的秘密,想必也能深入内宅,十几年前,你诱奸璃娘,大约被金礼发无意撞见,他当时并没有想到所见之事与凶案有关,不料戏本写成后,竟点到了当时凶案的关键,你怕金礼发回忆起当日之事,发现端倪,为了灭口,索性造出张屏杀人的假象,将金礼发、金李氏,与胡诌却无意诌到关键的张屏一起铲除。之后据捕快查证,戏本写成之时,分明是金礼发与金李氏都不在京城,你却刻意更改,用来诱导本部院以为金礼发有鬼,更在言语中句句机关,企图把本部院当成棋子。真是狡诈至极。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你的种种作为,反倒成为了你才是凶手的证供!”

李七匍匐在地上,涕泪横流地高呼冤枉,王砚袖手走到堂下,踱至张屏面前:“张屏,你当时连呼本部院错了,此时是否还要对本部院说那句话?”

张屏依然不说话,王砚绕着他走了一圈儿,忽然有个捕快匆匆进来,在堂下单膝跪倒:“尚书大人,已得了。”

陶尚书招手:“快,快带上堂来!”

捕快匆匆离去,少顷,四五个捕快推搡着一个人进得堂内。

那人约莫四旬年纪,身形瘦长,面色微黄,胡须稀疏,头戴方巾,一身半新不旧的长衫,挎着药箱,看模样是个郎中。

张屏上前一步,向堂上躬身:“尚书大人,此人就是十几年前奸杀璃娘,数日前谋害金礼发的凶手。”

第9章

金李氏望着那郎中,颤声道:“你……你……”

郎中面无表情,任由捕快按着跪倒在地,捕快抱来一只活兔,一直诊治金礼发的牛医令将郎中的银针插入兔子耳后,兔子少顷便两眼迷离,匍匐在地,像睡着了一般一动不动。

陶大人道:“银针上分明是淬了药,为何却不发黑?”

牛医令回禀道:“银针淬的,并非是毒,而是一种草药,下官特意去太医院讨教,《杂方拾遗录》中有载,六南山一带,有一土方,将当地名曰猪牙、马耳、羊麻的几味草药合煎成汁,能使人畜无知无觉。”

陶周风道:“只是无知无觉,并非致命,何以判定其意图谋害金礼发?”

牛医令道:“银针上淬的药使人无知无觉后,脉相极弱,吐息全无,几乎像是死了,他再用这针连封金礼发通天成光等几处大穴,若非下官等及时施救,金礼发必死无疑。”

那郎中匍匐在地上一动不动,金李氏一迭声叫:“大人,他是民妇和我夫君的同乡罗领,他两个来月前到了京城,就在巷口住,想是同乡方便些,戏班里连民妇两口子有头疼脑热都让他治,多有惠顾他,与他绝无仇怨,他怎会……“

郎中只管伏着,一言不发,陶大人一拍惊堂木:“罗领,你意图谋害金礼发,罪证确凿,那晚用刀刺伤金礼发,将其推下粪池,还有十余年前奸杀李璃娘之事,究竟是不是你所为?”

罗领缓缓直起身道:“大人,草民只是揭榜替金老爷治病,想让金老爷少些痛苦,所以才在针上涂了药,医令大人也说了,那药只能使人昏迷,草民没见过大世面,身在刑部,旁边又有这么多官老爷,难免害怕,一时糊涂,扎错了穴位,险些害死了金老爷,是草民医术不精。但万万与谋害二字无关,还有什么奸杀之事,更令草民糊涂。正如金夫人所说,金老爷与金夫人与我有恩,草民为何要害他们?”

陶周风掂须不语。

罗领接着道:“尚书大人若不信,可以去草民家中搜查,看看能否搜到罪证,再则,草民只是个郎中,手无缚鸡之力,金老爷家中开戏班,年轻时练过拳脚,体格健硕,即便草民埋伏在茅厕中偷袭金老爷,也未必能一定得手。厕房窄小,金老爷中了刀,挣扎之间,说不定还能把我推进粪坑,那夜月色明亮,厕房附近并无妥当藏身之地,戏班上下的人都认得我,行凶后逃走,极容易暴露行藏。草民如果想害金老爷,在他的药里下毒即可,怎么会用这种方法?”

陶大人继续抚须,继续不语。

王砚呵呵冷笑两声:“张屏,你向尚书大人说,罗领是谋害金礼发与奸杀璃娘的真凶,还有别的证据么?”

张屏躬了躬身,未曾答话。

王砚再冷笑道:“那就是没有?真是滑稽!这就是想要进朝廷做官的试子,连本朝律例尚未背熟,两嘴皮子一翻,就敢断案判定凶犯了。”向堂上拱手道,“尚书大人,依下官看,罗领自辩有理,证供不足,至多判行医不当,过失伤人之罪。张屏当问个诬陷良民罪,本案的案犯就是李七!”

李七一直在默默地倾听,听到此话,陡然抬起头:“大人,草民冤枉,大人说草民是凶手,也没有确凿证据……”

王砚道:“本部院既已推断出了你作案的缘由,岂能找不到证据?捕快已查到,近日你曾向金班主夫妇提出要涨工钱,这出《狐郎》前后练了两次,金班主让你们加紧练唱,你也有诸多不满。刚才罗领的自辩,更印证了刺杀金老爷的凶手是戏班中人。”

陶大人道:“不错,根据本部堂多年的断案经验,一般正面袭击被害人的,大都是熟人。对迎面而来的陌生人,寻常人都会有防备。”

王砚道:“大人英明。另外,下官其实已寻到了凶器。”

他使个眼色,有捕快呈上一个盖着布的托盘,隐隐泛着臭气。陶大人掀开盖布,里面是一把刀,刀身窄长,刀柄老旧。

王砚道:“这把刀是下官命人在来喜班茅厕粪池中寻到,已比对过,应该就是凶刀。”

陶大人呼了一口气:“张屏啊,这是你的刀么?”

张屏道:“正是学生丢的那把。”

李七嘶声道:“刀是他的,为何要说凶徒是草民?”

王砚脸色一变,喝道:“大胆,你这刁徒,偷刀行凶,以为能瞒天过海?还在妄自狡辩!本部院已询问过,金礼发被害之前,有学徒看见你出了屋子。金礼发快醒了,凶手是谁,他应该知道。我劝你快快招供,莫要等大刑伺候!”

李七浑身筛糠般地跪着,冷汗一颗颗地冒下来,他自然知道,这个公堂上,陶尚书尚在其次,真正难对付的是这位当朝太师长子王侍郎。就算王侍郎随便拉具尸体来说是他杀的,立刻把他砍了,恐怕他也只能认了。

事到临头,不能不说实话了。李七咬了咬牙,两眼一闭,颤声说:“大人,草民招供,此事草民并非主谋,主谋是那罗领!”

罗领骇然道:“李七哥,你我往日无怨今日无仇,为何要诬陷攀附?”

李七冷笑道:“你当我是傻子么,你指使我做事,我自然要留些证据,岂能最后罪名我背,你却落得干净?”向堂上叩首道,“尚书大老爷,侍郎大老爷,草民屋中一个地方藏有罗领给我的几封书信,他让我找人仿照金礼发的笔迹誊写,再用方法做旧,当作昔日金礼发勾引璃娘的证据。”

捕快到了李七房内,果然找到了那几封书信。

李七也不是善茬,为防备罗领给他的书信不是亲笔所写,谎称自己记不得顺序,让罗领当他面在信纸上标了顺序。

笔迹清晰,无可辩驳。

证据上堂,交由陶大人过目。陶周风叹息道:“罗领啊,看来凶手就是你,当年杀璃娘的,是不是也是你,所以你才要杀金礼发灭口?你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贪图妇人的美色,犯下如此滔天大恶,你对得起苍天,对得起世间,对得起你的爹娘吗?”

罗领面泛青紫,双目布满红丝,高声道:“我没杀璃娘!我是要为璃娘报仇!是他们杀了璃娘!居然还把此事写成戏来唱!”猛然扑向张屏,“你这书生,我倒要谢谢你!若不是你,我还不知道害死璃娘的罪魁祸首是金李氏,我一直都当是她那个泼妇的娘!”

几个差役上前按住罗领,张屏垂目看着他,面无表情,目光却有些怜悯。

“杀了璃娘的,其实还是你。若在下没有猜错,你怕她不肯和你走,直到最后,都没对她说实话,她在不知情时被你下了麻药,却被家人当作真的鬼怪作祟,烧了尸体。听你方才言语,金李氏的弟弟与母亲之死,是否也与你有关?”

罗领沉默片刻,神色变幻,忽然凄声大笑:“哈哈,不错,是我干的!那老娘们,就是她,出头请了神婆,说被神怪迷了的孽身留不得……他们活活烧死了璃娘!我就先弄死她儿子,再弄死她!都怪我一时手软,居然放过了真正该死的人!二十年后,我也要报回来!”

案子审完,已是一夜过去。

罗领坦然招供,说清了事情的始末。

他做学徒时,跟着师父学看诊,无意中窥见了李璃娘的容貌,此后念念不忘。但以他身份想娶璃娘为妻等于痴心妄想。他自由长在市井,学过一手开锁入院的本事,便乔装改扮,装成精怪,与璃娘夜夜相会。

后来,他发现璃娘已有身孕,此事早晚会败露,想与璃娘一起私奔,又怕她陡然知道他真实身份,闹将起来,不好收拾。于是就对璃娘下药,想待半夜无人时,再从坟中把璃娘挖出,谁料璃娘曾把自己遇见黄鼠狼仙一事告知表姐李湘婉,李湘婉得知璃娘死后大惊,不敢对舅舅舅母说出此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她母亲又告诉了兄嫂。再请神婆验看,璃娘居然有孕,又加之神婆一派胡诌,李家居然就连夜把璃娘匆匆抬去烧了。

李家因这件事乱成一团,这桩秘密的丧事多由李家的女婿金礼发操办。赶大早去置办灵位纸钱时,金礼发居然看见了罗领在河边点着香烛烧纸钱。

罗领父母早已亡故,师父虽然年老多病,尚在人世,金礼发撞见此时微有疑惑,却来不及细想。

之后罗领又借故请他喝酒,谎称那日是在祭典亡故的父母,待灌醉金礼发后,从他口中套得是谁做主要烧掉璃娘。

李湘婉为了替璃娘保守秘密,一直没告诉金礼发真相,故而金礼发只说了,是岳母让请神婆,神婆做主。

罗领便决定替璃娘报仇,恰好李湘婉的弟弟伤风,他在药中动了手脚,使那男童像中了天花般死掉。

罗领很谨慎,他蛰伏了一段时间,尽情地欣赏了李湘婉之母的丧子之痛后,待师父病逝,才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毒死了李氏。

其后,罗领便离开了镇子,在外漂泊近二十年。

阴差阳错地,他来到京城,恰好遇见了金礼发和金李氏,这两人居然恰在此时把璃娘的事找人写了戏本。

“我以为,这是璃娘的在天之灵要告诉我,真正害她的是谁。”

罗领为来喜班中人治病时,看到了戏本,他深感惊骇,戏本之中,居然猜透了他当年所作所为的真相。

他开始怀疑李湘婉当时是不是故意弄死璃娘,金礼发看到这个戏本,说不定会联想起当年所见。

金礼发看见这个戏本,大怒,找人重写,罗领更觉得是金氏夫妇做贼心虚。

金礼发和李湘婉都不能留。

恰好因戏本的笔金之事,张屏与金礼发有了恩怨,张屏与罗领身量相近,罗领便想到了以张屏为幌子。戏班中的李七对金礼发夫妇早心存不满,看了戏本后,也对当年事情起疑,甚至还找他商量。罗领便有意引导,让李七以为金礼发才是真凶,更有谋夺李家财产之意。

他偷了张屏的刀,配了泻药,让李七去行凶,再有意在月下从来喜班的学徒眼前晃过,没想到金礼发命大,居然没死。

金李氏在堂上流泪叩谢,多谢青天大老爷替她夫君抓到凶手,更解开了璃娘近二十年的冤案。

“璃娘妹妹命苦,去了之后,说不定真成了神仙,那几个晚上,不知道怎么的,我老做梦梦见她,才想让写这个戏。大概是她知道这罗领来了,让民妇替她申冤……”

晨曦之中,张屏走出刑部大门,有人在他身后道:“且慢。”

张屏回头,只见王砚在一丈开外,负手皱眉道:“你,过来。”

第10章

张屏跟着王砚进了一间静室,王砚让人端上茶水,屏退左右,合上房门。

“这起案子,本部院的见解不如你,毕竟,你知道来龙去脉比我多。但,你找出了一个凶手,我找出了一个凶手,总算差不太多。”

张屏道:“今日堂上,若非王大人逼李七,此案就要,等金礼发醒来,才能破。”

王砚踱了两步:“那是,那是,其实李七的证供亦不足,硬是被本部院诈了出来。”

张屏道:“李七的凶衣,应在他房间的,梁上,或地砖下。”

王砚拧眉审视张屏:“你是说,你亦猜到了李七是凶手?”

张屏慢吞吞道:“金礼发正面被刺,学生只猜到,动手的是戏班中人,李七,乃大人查出。”

王砚重重哼了一声,拉开椅子坐下:“本部院不用你留脸面,我倒不信了。你怎么就认定了元凶身份,说来给我听听。”

王砚抬袖斟茶,氤氲的茶雾中,张屏垂下眼皮。

“学生只是觉得,世上会用药的人不多。”

要是谁随便去药店里配一副迷药,或者买蹊跷的药材,定然会被留意。

而璃娘一案,关键就是药,她被药迷奸,又被药所害。

王砚的手微微顿住:“原来如此,是,这世上蒙着脸作案,又懂迷香的,大概就是两种人。“

一种是惯于行走江湖的采花贼,但与璃娘交好数月,不像采花贼的作风。

还有一种,就是郎中。

郎中能深入内宅,看到璃娘容貌,他身上有药材的味道,所以要用浓香掩饰。

这件案子像一张蒙了灰的蜘蛛网,张屏不过是恰巧看到了真正关键的那根线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王砚端起茶盏:“金礼发被害,你就猜是杀璃娘的凶手干的,因为你那本戏?其实也可能是仇杀,以本部院多年的经验,有些看似有关联的案子,不过是凑巧而已,另有内情的十分多。这回恰好让你蒙着了。”

张屏道:“大人说得极是,这两个案子不能一开始就猜有关联,因为没证据。意图谋害金老爷的凶手有二,显而易见。行凶者必定是戏班中人,另一人负责布置迷局。但,谁是主谋,谁是从犯,及行凶缘由,都不清楚。”

王砚转着茶盏道:“既然不清楚,你怎么把它与璃娘案扯到一起去了?”

张屏依然用那副让王大人觉得很不顺眼的死样子道:“学生有两个凭据。一则,金老爷昏迷时,说了黄大仙。”

“他在粪坑里熏坏了,昏话不可信。”

“二来,大人来审问在下时,问到了当年之事。之前没问,忽然问到,显然凶手有意漏出些行迹给大人。”

王砚将茶盏重重一放:“你的意思是,本部院信了凶手的谎言,反倒给了你线索?”

张屏不紧不慢道:“学生只是觉得,那凶手对璃娘一事,了解的太多,太过在意,若非与此事有重大干系,恐怕不会如此。加之学生知道,戏班曾请郎中过来治嗓子,金老爷那夜拉肚子必然是因为泻药……”

王砚截住他话头,摆手道:“罢了罢了罢了,你走吧。”

明明也算个不小的案子,被这个张屏这么一说,好像是没多大点的事儿一样。

王砚仔细想想,的确不算个复杂的事儿。但这么桩事儿,他居然都没看破,王大人心里堵得慌。他看着这个张屏,越发觉得怄得慌。

虽然怄得慌,张屏一只脚要跨出门槛时,王砚却又道:“对了,你这回科考,最好趴在榜上。本部院想看看你进了朝廷,是个什么角色。”

张屏道:“学生尽量不辜负侍郎大人的期待。尽力趴上去。” 恭恭敬敬作了一揖,退出房门。

出了刑部,市集上已经熙熙攘攘,张屏摸摸长衫,从衣缝里抠出了几个铜钱,是他被押进刑部时,匆匆藏的。进牢房换囚服时,长衫被扒下来,扯破了,但钱还在。

张屏拿着这几枚钱到街边摊上,喝了一碗粥,吃了半张饼。

京城的好处就是,地方很大,人很多,谁都不会留意你,即便你刚从牢中出来。

吃完了早饭,张屏随顺着人流出了城门,城外河沟边的苇子叶全被薅完了,一根根的苇子杆在太阳底下竖着,光秃秃的。

张屏沿着河向东走,他知道有个水坳,在那边的山窝里,长着苇子,应该没人去薅。

晌午,张屏兜着一襟苇叶回到住处,陈筹已知道案子结束,欢天喜地,还到街上买了些酒菜以示庆祝。

张屏沐浴之后,却没有吃酒,反倒在院中倒弄,把苇叶泡进清水,又将缸中腌的咸鸭蛋一颗颗取出来,仔细挑拣。

傍晚,兰珏从司部衙门回府,轿子刚到府门前,行速忽然有些异常。

随从道:“又有哪个书生想巴结大人,居然堵在门口送礼,前面正在轰他,惊扰大人了。”

兰珏将轿帘掀起一条缝,遥遥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兰珏道:“把他送的东西拿来我瞧瞧。”

随从顿了顿,应了一声是,少顷后捧了件东西来。是个竹篾编的带盖提篓。

兰珏打开盖子,里面整齐放着半篓粽子,苇叶清香,还带着温热。

兰珏盖上篓盖,将篓子递还给随从,淡然道:“丢了罢。”

第二天,就是端午,不用去朝中一大早,兰徽便被接去了柳府,偌大的府邸只剩下兰珏与一群下人。

兰珏颇觉意兴阑珊,这些年逢年过节,常常是他一个人过,厨房里做的粽子再好,独自吃也没什么味道。

百无聊赖,他换了件薄衫,袖一把扇子,出了府邸。

让小轿停在市集附近,兰珏下了轿子随意四处看,日头颇毒,他沿着街边阴凉的地方走,穿过卖香囊彩线的摊子,前方的旧墙根下,那个摊子依然支着,棚子下的桌椅空空如也,没有半个客人。那卖面的书生也没有站在炉灶边,蹩在棚下的阴凉处,捧着一卷书在看。

兰珏走到摊前,张屏抬起头,缓缓站起身。

兰珏道:“还有面否?”

张屏面无表情道:“没面,有粥,粽子。”

兰珏走到棚下,在一张空桌边坐下。张屏端了一碗粥,两个粽子,放在桌上。

粥是小米粥,熬得颇浓稠,里面缀着一块块的白色碎片,兰珏尝了尝,是咸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