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斗胆打扰,禀告侍郎大人、知县大人及其余诸位大人,刑部王侍郎大人派人前来相请兰大人。”

第134章

兰珏召王砚派来的侍卫入内,听侍卫禀告完毕,便道:“本部院即刻与你过去。”

张屏行礼:“大人。”

侍卫亦再俯身:“王大人吩咐卑职前来相请兰大人明早前去,卑职听闻大人尚未就寝,便先冒昧禀之。夜已深了,大人先休息罢。”

谢赋跟着进言:“夜色已深,大人自到县中,便不曾好好休息,到现在晚膳还未用。若劳倦过度,本案破解更要波折了。下官已着人备膳,请大人略进些许,歇息一夜,明晨再启行。”

兰珏道:“地宫墓穴,经年封存,一旦开启,流动气脉入内,遇风遇火遇光,都或多或少会有些变化,尤其墙上壁饰。愈早过去,愈能看出究竟。”

张屏待他们都说完了,再又躬身:“下官能否同大人一起前去?大人多少先用些饭。”

兰珏侧目看了看他。

侍卫道:“我们大人让卑职来请兰大人,未曾说过其他人不可同行。”

张屏微抬身看着兰珏,兰珏略颔首:“好罢。”

谢赋又对那侍卫道:“这位匆匆赶来,想也不曾吃过。便也请到外院用些饭。待侍郎大人可启行时,本县再着人告知。”

侍卫向谢赋道谢,告退出门。

谢赋遂赶紧命人备膳备车马。张屏又向兰珏一躬身:“大人,可否让道人无昧亦同行?”

无昧心中咯噔一声,差点告饶的话便冲口而出。苍天呐,阿屏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抬举哥啊……哥怕顶不住……

兰珏看看张屏,再扫过无昧蜡白的脸,又一颔首:“允。”

兰珏就在书库内厅用了膳。谢赋未让厨房备油腻饭食,只上了几道羹,几种粥,并一些细点和清淡菜品。其实现在兰珏就是空口吃油泼花椒,也吃不出什么滋味来。他稍进了些粥便就起身,亦不更衣,直接便往外院乘车。

谢赋看着兰珏出门的背影心中感慨,这世上,谁活着,都不易。便是坐上了这般的高位,儿子丢了,还要若无其事般为公务奔波。嗟乎,人人皆如蝼蚁,营营又何为?

马车出了县衙,直往慈寿村方向。兰珏自乘一车,张屏和无昧共乘一辆。兰珏吃了些饭在肚里,再一经颠簸,眼皮不由得沉重,他的心中更加沉重,若冯邰推论确实,玳王其实是趁乱出逃,皇上留情便罢,倘论真追究,兰徽或大或小,要有个从罪。

所以兰珏即便身在油锅钉板,也要咬牙做个奔忙专注于案情的姿态,能得个一星半点的功劳,便为兰徽挣下一分求情的活泛。

首先,得徽儿平安回来。

兰珏倚着靠枕合上双目。

张屏一路多半不语,盯着灯火出神,无昧就闭眼念经,待到了地方,下车时,无昧摸出一个符,塞给张屏。

“阿屏啊,我知道你不信,我画的这个符,恐怕也没什么用,但你还是拿着,就当多揣张纸。”

张屏低头看了看那个符,接过。“多谢嵋哥。”将符塞进袖中,下了马车,只见一片灯火大亮,来往侍卫衙役走动,不远处火光中,人影钎铲舞动。亦下了车的兰珏不由一怔:“不是已经挖到了么,怎么那边地上还在挖。”

迎上来的侍卫回道:“禀大人,是另一处!”

无昧暗暗咂舌:“乖乖啊,头回见这样挖坟的。不愧是朝廷大官手笔,知道的是开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盖房子下地基马上要放鞭炮撒糖了哩。”

他与张屏随在兰珏身后跟着侍卫指引向前走,没走几步,只见灯火又盛,王砚大步流星领着几个举着火把打着灯笼的侍卫迎面而来。

“佩之,你怎么这么快就赶过来了。”

兰珏道:“墓室地宫,遇气欲损,既是要看,当尽快。”

王砚呵呵一笑:“多谢多谢。唉,累着你了。其实下面差不多一目了然了,不过细节处请你再掌掌眼。”又一瞥行礼的张屏与无昧。

“你自己要同兰侍郎过来的?”

张屏躬身:“下官想看看。”

王砚一抬手:“行,让你看,你看看也正好。一同过来罢。”转身带着他们大步走向枯井处挖出的地道。

到洞口时,张屏又看了看另一处正在开工的地方,兰珏道:“墨闻兄,怎么那里还挖着?”

王砚回首一挑唇角:“过一时你就知道了。”

开出的土道微有些陡,张屏一路走一路打量,到了挖开的砖墙前,捡起一小块碎砖看了看。旁边的侍卫立刻道:“张大人,我们侍郎大人已验过了这里,此处是后封上的。”

张屏点点头,无昧赶紧道:“王侍郎大人真是厉害,简直是通阴阳断鬼神的神断。贫道有幸得见,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侍卫道:“我们侍郎大人不爱说鬼神事,他说他只断世间冤案,不管那些虚头巴脑的。我们跟着大人做事,更是这辈子的福气。”

无昧颤声道:“这正是青天大老爷的风范!”

侍卫又笑了笑。

张屏默默踩着地上的影子往前走,砖墙之后,是一条甬道,墙壁与地下皆是石片。兰珏驻足,就着灯火打量四周。

“若此为墓道,规格略小。”

王侯墓葬,皆有制式,楚朝奢靡,尤喜厚葬。可这甬道,一人多高,宽也只有七八尺。甬道壁上,亦无雕饰,若是寻常富户的墓道,倒说得过去,以和王之尊,这般着实简陋。

王砚道:“但这上下石壁,寻常工匠难以做成。我大略算了一下,那口石棺,抬的进来。”

张屏向侍卫讨了一盏灯笼,先照了照地面,又折回去看了看砖墙后面和顶上,再照着地面一寸寸看。

“这里是个通道,但未必是墓道。”

王砚瞥了他一眼:“这些可稍后再细验,先去里面。”

张屏站起身,无昧紧跟在他身旁,继续默默念经。愈往里走,愈冰冷。张屏边走边计算步数,不久后,前方又出现了一道石门。

此门原先是被一道大石做的门扇封住,此时门扇半缩在旁侧墙壁内,石门上方有一太极图案,王砚指着其道:“这边是机关所在了。”示意一侍卫纵身跃起,侍卫将太极一转,调到左阳右阴,再一按阴眼,石门轰隆隆关闭,又一按阳眼,石门又轰轰开启。

侍卫跳来跳去演示完毕,王砚负手微微一笑:“小机关尔,佩之看如何?解开不难,但寻常人的墓葬,难做这般机巧。”

兰珏微皱眉:“确实非寻常墓葬可有,但某不才,亦未曾听说前朝地宫中设有此门的他例。地宫修好,入葬后便会封存。以石条封门,铁汁浇固,永世不得再开。这般可开可关的石门……”

和王崇道清修欲飞升,不甚近女色,亦不会想着与他人合葬,他入葬后便可封墓了,不应再留个能开关的门。

张屏道:“这门,是留给活人进的。”

王砚再看了看他:“不错。这和王真是个奇人,墓造得当真不寻常。里面更让人想不到。你们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天门?”

第135章

兰珏微诧异:“只把天门开,送我归阙台?”

王砚负手一笑:“不错,这几句我也背得了。三横逢一纵,弓木遇长才;只把天门开,送我归阙台。”

门内墓室深处走出几个提着灯笼的侍卫,护卫他们进来的侍卫亦率先进了石门,汇聚的灯光照亮一座白色石碑。

石碑高约丈余,石质似玉,横在正前方,上刻两行朱红大字——

生归尘,死归土,死化生归皆尘土;

前有路,前无路,一切有相本是无。

王砚回头看他三人:“有无感受到寒意?”

兰珏驻足扫视石碑:“好字,洒脱之中,更有风骨,非寻常手笔。地宫四面皆石壁,确实阴冷。但石碑障目,未见天门,不知归尘归土还是归阙台,更不知开阖之时,能为雌乎?”

张屏抬手摸了摸石碑,看看手上灰迹。王砚哈了一声:“顽笑顽笑,不过这碑却也不是全然故弄玄虚。前面真不是路。”

张屏默默先绕过石碑。无昧偷偷瞄瞄王砚和兰珏,掐着诀,默念着咒,小碎步跟在张屏身后。

石碑后确实无路,还是石碑。

确切说来,是一道石壁,左右两碑。

这一壁两碑,却都是玄黑色,中央石壁丈宽人高,上方赫然又是几行朱红大字,与前方白碑似出一人手笔——

见孤者,拜;敬孤者,佑;犯孤者,死!

无昧生生打了个冷战,向正朝石壁伸手的张屏道:“当,当心些,墓里的东西,不能乱动。”

王砚负手遥遥道:“没事,摸吧,本部院方才已摸过了。”

无昧硬生生把各种不吉利的话憋压在喉咙里,眼睁睁看着张屏把石壁摸和字迹摸了又摸,摸完还意犹未尽般搓着手指,举到眼前端详。

张屏摸完石壁,又转而看向左右两座小碑。

这两座小碑各被一只石刻赑屃驮着,左碑上刻着四字『似空不空』,右碑上刻着四字『无形无象』。赑屃是寻常石料的颜色。

张屏再摸了摸赑屃和小碑及碑上字刻。兰珏端详着石壁上的字迹,双眉微皱。王砚仍负手站在一旁:“怎样,看好了没?好东西在后头。”

兰珏便暂不说什么,张屏从一只赑屃的脑袋上收回手指直起身,无昧继续念着经,再绕过这两碑一壁。

后方,是宽阔石室。高高穹顶,冰冷四壁。侍卫们手中的灯火方才还显得多又明亮,霎时变得幽幽单薄。

遥遥正上首,有几个一动不动的“人”。

四周仿佛又凉了些许,令人不由自主想屏住呼吸。张屏蹲下身摸了摸光洁的石地,一步步走到那几“人”近前。

被尘埃覆盖的帷幔繁厚华美,漆案座椅式样古朴,雕饰巧夺天工。端坐在正上首长案后的那人蟒袍高冠,清俊的面庞上却有一丝疏离与寂寥,似是凝目望着阶下,又似看着未知的虚空,铜铸肌肤在灯光中折射出淡淡温润。

主座阶下左右,各有几张小案,案后铜像,有长袍纱帽,亦有铠甲佩剑,姿态或肃穆,或慷慨,或聆听,或沉思。

桌案上,都放着杯盏。仿佛这些人或物,只是被传奇中的法术定在了这幽暗的地下,待有一缕阳光落下,铜铸便会化为鲜活,把盏议事,散去尘埃与时光。

而张屏等人,就像是无意闯入的不速之客,就算穿梭在桌案间,触碰着眼前的躯体,也无法穿透无形的壁障,只能站在二三百年的岁月洪流这边,遥遥远观。

张屏抬起袖子,擦了擦最上首铜像肩上的灰尘,一旁提着灯笼的侍卫递上一块布巾。兰珏扫视着周围:“最上方的铜像,想来就是和王了。”

他的声音温和,但响在空旷厅中,仍显突兀,像骤然打破了沉睡的壁障一般。

张屏道:“嗯。”

无昧轻一咳嗽,正要偷偷扯扯张屏,王砚亦开口道:“不错,看这服色,应当就是了。”

他仍负着手,站在旁侧,瞧着来回摸摸看看的张屏。

“看出什么了没有?”

张屏端起和王面前杯子,看了看,又嗅了嗅,没回话。无昧又咳嗽了一声,暗暗再扯扯张屏。兰珏道:“单看这件石室,倒不像墓室,而像祭堂。但一般祭拜,都是在地上殿阁内,而非地宫之中。”

难道是当时的楚朝人已知江山不久,唯恐殿堂毁于战乱,因此改移于地下?

那为何又要铸出这般情形?

张屏微抬起头:“大人说得对。这是祭堂。铜像与器物上的灰尘都不厚,而且铜像很光泽,杯盘都不像新的,是被人擦洗过。”

他放下杯子,疾步走下台阶,笔直走到王砚面前,突然匍匐在地。

无昧刚松一口气,却发现张屏并不是在向王大人叩头认错,而是趴在地上,用刚才在墓道口捡到的那块碎砖敲着地面。

王砚不耐烦地皱眉:“行了,起来吧。”

张屏起身,退到一旁,两名侍卫走上前来,拿着一根铁钎一撬,抬起一块石板。

王砚盯着张屏:“此处踩起来感觉不到下方异常,你是因为我站在这里判断此处有东西?”

张屏躬身:“回禀大人。下官想,既是祭拜,必然要有供物。可这些铜像仿佛饮宴议事情形。祭拜之人,若奉祭品,必不会唐突地直送到案前。大人所站,正对上首的所在,恰是位卑之人供奉的恰当位置。大人又一直站在这里,那般发问,似在考验下官,下官便推测,可能就是此处了。”

王砚呵了一声:“你小子该有眼色的时候倒也挺有的。”侍卫将石板抬到一旁,露出的石坑内,整齐放着一排排的盒子。

侍卫捧出一个,打开,盒中有一束头发。

其他侍卫们将盒子一个个捧出,里面全是头发,有些是一束束,略大些的盒子里有数束或十数束甚至几十束。

头发越来越多,无昧的鸡皮疙瘩一层层上冒:“诸位大人,贫道见识浅薄……一时判断不出,这是什么意图……”

张屏面无表情:“以发代首。”

王砚嗯道:“你又与本部院做出了同样的判断。”看向兰珏和两眼直楞的无昧,抬了抬眉毛,“这些头发,应都是从被杀死的人头上割下,代替首级,供奉墓主。”

张屏道:“不是墓主,是和王。”

第136章

无昧咳了一声,王砚瞥了张屏一眼:“你以为,墓主不是和王?那上面坐的铜像是哪个?”

张屏道:“和王。”

无昧再咳了一声,偷偷挪移到张屏身后,扯扯他袍子。

王砚道:“你觉得,墓主把不是自己的像摆在主位上?从古到今,有谁死了之后这么干的么?”

张屏道:“下官是以为,此墓非墓,故无墓主,或可说,一直祭拜供奉和王之人,才是这些年来的墓主。”

王砚道:“具体指谁?”

张屏道:“以现有的证据推测,下官觉得,是蒲氏。”

无昧抓着张屏后背衣料的手渗出了汗,王砚却挑起一边唇角:“哦?才看到这里,你已作出了推断?说来听听。”

张屏再躬身:“下官方才进来时,查看入口,石料磨痕明显,非常光滑,应是长年被人踩踏所致。能开合的石门阴阳双眼,也甚光滑,乃常被触摸。下官想,当年蒲氏院中的井口,应就是通往此处地宫的入口。”

王砚点头:“嗯,不错。这就对上了你我之前的推测。蒲与仆同音,蒲氏,就是当年和王的旧部,楚臣余党。熬到前朝都亡了,竟然还在,也是能藏。”

他抬手拍拍张屏肩膀。

“你能在见此证据前,先凭《抱朴子》中缺失及存余的卷名,就推测出蒲氏的身份,甚是不错。”

张屏垂下眼皮:“是侍郎大人拿到了书卷,又提点去君道存臣节,下官方才醒悟。”

王砚哈哈一笑:“拿住那个冒充粮贩的番子,于本部院来说不过手到擒来,你说的那句提点,本部院确实是无意说了说,这些功劳,都算成你的。”

张屏干巴巴地道:“多谢大人。”

无昧颤声笑道:“侍郎大人如此栽培下属,真是张知县的福气。”

阿屏,你这样当官真不行啊。

王砚呵呵一笑,转而向兰珏解释《抱朴子》与猜出蒲氏身份之事。

兰珏一叹:“原来如此。这蒲氏身为楚朝余党,却也忠义于旧主,只是这秘密不得见天光,唯能以这种隐晦之法委婉道之。臣节、时难、守塉、安贫……此心机也,亦可叹也。但,如若此墓非墓,并无和王尸首,蒲氏一族以仆为姓,在此上建屋居住,暗暗守护,意义何在?”

就是天天爬井通过密道进到这间厅内祭拜铜像?

不甚合理。

王砚转向张屏:“你来答吧,为什么要说此墓不是墓,和王没葬在这里?”

张屏侧转身:“禀大人,下官从入口行至此,只见处处故弄玄虚。却无一处合乎葬仪。”

兰珏赞同地看着他,不论那几座石碑,还是这些铜像,都可称得上古怪,他从未在典籍中见过前例。

无昧怯怯道:“无上天尊。贫道冒犯,多言一句。似空不空,无形无象乃明经度世之句,置于暴戾咒诅之言旁侧,悖善渎德,咒不到旁人,自己反要不好。听说那和王曾修道法,着实不当如此为之。”

张屏道:“那些石碑,即是故弄玄虚之一。那些碑,不是一起刻的。似空不空,无形无象两碑,赑屃上有风雨侵蚀痕迹,碑身乃被重新漆刷,字也是重新描的。”

无昧一怔:“这样做可不好啊,为什么……”

张屏再抬起眼皮看看兰珏:“大人已看出石碑上字迹的不对了罢。”

兰珏颔首:“玄色石壁上字迹,不似白碑与小碑字迹般流畅,撇捺相接处甚是僵硬,尤其那死字,与入门白碑上死化生归皆尘土一句的死字一模一样,只是大小不同。”

这世上,即便同一人笔下,也绝写不出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字。白碑上生归尘,死归土,死化生归皆尘土中的两个死字,便不相同。

“故,此碑应是将同一人书于他处的字迹拼凑而成。”

张屏道:“大人说得对。黑色石壁,是蒲氏或其他和王旧臣伪造,做震慑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