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今天她是真的想跟青妤聊聊,那天养心殿的事,奕仁回家跟她说了,太妃是他们夫妇都很操心的事,没想到端华会冒出这么一句。然后当时十分不起眼的肃顺却自尽了。奕仁在家里真是一句三叹,满满的对青妤的同情。

他是知道青妤没生育的,不然,这些年,他万不敢跟青妤他们表现得太过亲近,实在太凶险了。

但是五年了,没想到青妤竟然越混越好,皇上与皇后相濡以沫,宫外都传开了。皇上虽说在前头很少提皇后,但是任谁也看得出,皇后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重。每年从内币拿银子去买军备,这些连外面的小孩子都知道,宫里的娘娘为了百姓节衣缩食。

而朝中的中青代们被送到了娘娘办的洋学堂学习,不参加学习的不会授好官职。奕仁也是理藩院,当时分配任务时,可是让他协助老六负责洋务,他在那儿就算起不到大的作用,但是真的身在其中,他甚至比恭亲王都更了解青妤在里面起了多少作用。

所以今天出门前奕仁是让青媛跟青妤谈谈,奕仁希望青妤能慎重一点,对于宫内的事,对于六王的事,都要小心处理。他一向认为宫内之事不比朝中轻松。

所以看到青妤有气无力的回来,他屏退两边,看着妻子,“可有跟娘娘说上话?”

“当然,娘娘最后半时辰一直跟我一块说话。”青媛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把蛋糕放在了书桌上,看着那精致的盒子,“可是她有用的话,一句也没说过。”

“什么意思?”奕仁对妻子的智慧还是信任的,这些年,他们的感情不错。

“也许不是一点用也没有,刚刚在路上想,我们担心的事,她其实一点也没担心。今天丽嫔,端贵人,玫贵人都出来了。对了,还有荣安公主,看得出,荣安公主跟娘娘很亲,一直跟娘娘一块,样子很可爱。而三位贵人看上去都不错,她一点也不担心那三位被套话,想是她在宫里把控能力很不错,没人能把她不想传进宫的事,传到他们的耳朵里。”青媛细细的回想着青妤今天的表现,好一会儿,“所以她今天叫我们进宫,其实就是为了看三位贵人和荣安公主。宫里没有人怀孕,皇上起居录也查得到谁侍寝,所以就是想说,肃顺的死,跟姑父的失言没什么关系。”

“这个我们去前不是已经说过了,皇家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娘娘从来不喜欢用那些常用的手段,她喜欢直来直去。”奕仁看着妻子,他不信,妻子想到的,仅仅只是这些而已。

“她今天跟我说了一句,她更担心上海的小刀会!”青媛看着丈夫,她家也有几份报纸的,小刀会在上海的事,报上也有报导,不过看上去问题不大,她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跳过去,挑别的感兴趣的看。现在听青妤说这个,她还怔了一下,可是回来的路上,她却觉得,今天青妤惟一跟她说过有用的,只有这句。

“这是皇上…”奕仁给了妻子一个白眼,顺口说道,但话没说完,却停下了,愣愣的看着妻子,拿着扇子轻轻的敲着自己的脑袋,“真是,真是,这些年,娘娘可是拿了快一千万两银子出来装备水师、绿营。还办了水师讲武堂,绿营讲武堂。还有善医堂,听说善医堂的大夫每年必须去绿营一个月。所以,我们是燕雀,哪里知道娘娘的鸿鹄之志?”

“跟五王叔快议议,最好把水响弄得大点,让老六不能再反扑皇上才是。”

“那肃顺的那事呢?”

“肃顺是自尽,至于为什么,鬼知道。反正宫里一切正常。”青媛笑了一下,拿起蛋糕盒子,想想,还是打开,把一切黑森林给了奕仁,“尝尝看,娘娘让我带给孩子吃的。”

“那给我?”奕仁故意瞪着妻子。

“这里面混了洋酒,可香了。”青媛笑了,奕仁的身体也不怎么好,青媛是不会让他乱吃东西的,酒更是不许了。不过呢,这可是她的亲丈夫,总要心疼一下的。

奕仁笑了,用手抓起咬了一大口,点点头,嘴角还沾着巧克力碎,青媛给他擦了,拿着盒子出去找孩子们。她不想告诉丈夫她和青妤带了一句家里的事,父母,姜姨娘都是受害者,青妤想得很明白,所以,她对咸丰的那些妾很好,面上是她在说她不会做母亲那样的蠢人,但是听话的人是青媛,不是郑福晋,她明白青妤在说什么。青妤在说,她不会像母亲那样本末倒置,她对这些女人好那是因为她很了解咸丰,她把咸丰拴在裤腰带上,咸丰不离心,这些女人有什么能力?

所以青妤是说者有意,而青媛也是听着有心。他们府里暂时还没侧福晋,但是收房的丫头却也还是有的,不过奕仁不想有庶子,府里结构是比较清爽的。青媛虽说此时不是防备,却也该做点功课了。

奕仁笑着把蛋糕吃完了,但还是让人沏了热茶来,去腻。他可没青媛那些心眼,他对青媛有真感情。他没钱时,可都青媛偷偷拿嫁妆支持着王府的体面。还一点也不愿伤了他的颜面。等着青妤帮他拿回了原本以为失去的家产,等着出息,其实还得漫长的时间,而这些,青媛却也只报喜,不报忧。

他经历了太多世态炎凉,他很珍惜这份情感。他也以为青媛与他想的一样,自然不会多想的。他洗了手,就去找报纸,能让青妤都觉得担心的小刀会,那是咋回事,现在就只能怨自己不爱上朝了,竟然真的啥也不知道!

第20章 不省心的小刀会

第三更

让青妤担心的小刀会果然也真不是那省心的,这些日子,李鸿章不断的向他们汇报小刀会的所做所为,等着咸丰与青妤的回复。而咸丰和青妤在私下里,对着各方的奏报,他们此时真的已经懒得管宫里这点小事了。

“皇上,对不起,看来这回又是我自以为是了。”青妤看着电报,真是面如死灰。肃顺自杀,贵太妃在圆明园里怎么着现在都不是个事了,现在她脑子里只有愤怒。

刘丽川与周立春在上海四处碰壁,于是他们想来想去,决定去刺杀官员,制造混乱。还想法从洋人那儿弄到了步枪和子弹,自己还真的练习了好久。

不过清朝的官员就算被青妤他们训过了,但一个个还是挺腐败的,若是有什么公开的活动,还真不是他们能近得了身的。更何况他们后来想想,觉得杀死朝廷的官员又能有多么大的混乱?

于是他们又拍了一下脑袋,想到,其实他们可以杀洋人。就算现在因为青妤的参与,朝中官员对于这些洋人们也没那么谨小慎微了。但老百姓还是习惯的叫这些人为洋大人,周立春觉得此时杀洋人,对老百姓也有警示作用,这些洋人是害得他们生活这么悲惨的祸首之一。

现在青妤与各国都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大家能互通有无,通商的口岸满是来淘金的外国人。这比刺杀官员容易,架把枪,看着下面随便开几枪,就能死几个。过几天换个地方,再开几枪。

他们想法非常简单,只要多杀几个洋人,洋人大官们生气了,大炮就能打过来,老百姓们就能知道,这些蛮子朝廷是不会保护他们的。

青妤知道,其实这法子真的挺好的,跟历史上义和团差不多,义和团是杀洋扶清,这些人更坏一点,杀洋灭清。不过一群没脑子的。(小P个人也觉得他们是邪||教)

而周立春,刘丽川为什么不想想,这是不是给洋人借口?真的以此为借口,冲进上海滩,他们没挑起百姓的革命之心,就把百姓一下子推入了战火之中。这性质跟日本借口官兵失踪打进卢沟桥一样,他们此举与卖国贼无异。

青妤再气也没用,他们一票就干了大的,反正看着不像中国人的,就乱开枪,还是几区同时行动,一口气死了二十四个洋人,误杀了一个中国翻译。

李鸿章是很机敏的,原本人都是在他们监控之下,他们一开枪,李鸿章就把人抓了,还的枪。但是问题是,这些洋人就算是普通的商人,也是外交的纠纷,他只能急报咸丰,请求圣裁。

青妤现在只能向咸丰道歉,因为她的无所谓,小刀会就这么把他们推到了这么危险的地步。

“马上让三国大使进宫。”咸丰刚刚就在想这个,进来也就是叫青妤一块去的,这么重要的谈判,他不信任何翻译。

“叫上惠亲王,还有恭亲王,对了还有奕仁。”青妤点头,直接面对是最好的解决的方式。

三国大使也是刚刚的接到了上海的电报,因为有了大使馆,于是各处的领事有事不再打回国,而是先知会大使。由大使向朝廷交涉。这是这几年的惯例了,三国大使正要派人去理藩院,结果人家先到了,皇上请他们入宫议事。这么一来,三位大使倒是松了一口气,显然,朝廷没有他们想的那么迟钝。

不过他们还是迟疑了一下,立刻电报回国,问问各国的老大,他们这回该怎么做。不过呢各地还有时差,也不是谁都能立刻回复,三位大使也只能心怀忐忑的进宫见咸丰夫妇。

恭亲王这几天一直在圆明园陪太妃,不过外面的事,他也听到了,皇上想给母亲加封号来糊弄,他正想利用肃顺之死,挑起京营与咸丰的间隙,但人还没出去,咸丰就来叫他了。他只能进宫,看了李鸿章的电报,立刻怒了,“皇上,小刀会的匪首一直在控制之中,为何一直等到酿成今日之祸,才处置?”

大家看了他一眼,都闭紧了嘴巴。眼观鼻,鼻观心。

而奕仁看的是为何青妤又在咸丰的边上,这是政事,咸丰为何又带上了青妤?

果然恭亲王看大家不理他,又指向了青妤,“皇嫂为何在这儿,祖宗家法,后||宫不得干政。”

“她来做翻译的,你会洋文吗?三国大使,两种语言,你来译?”咸丰瞪着老六,对着大家清了一下嗓子,“趁着他们还没来,想想,怎么应对?”

“皇上,要不要先让江南大营准备。”奕仁也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事,脸有点小小的发白。

“这回法国人死得最多,有十六人。美国人还好,只有两人。但是别小看法国,这些年,他们一直期望我们能对他们更加开放一些。”咸丰抿着嘴。

这话是青妤对他说的,法国人这些年可是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能扩大贸易。而现在,他们在上海的法租界里发行起法币来,当然,各国的银圆这时已经流入中国,青妤在这方面是严厉的打击。不时的知会各地,坚定的不许这种行为。

青妤的抗议是有效果的,不过,青妤也知道,谁都乐意赚更多的钱,太过公平的交易,只能让他们慢慢的不耐烦。比如法国,他们占的市场份额原本就少,打击了法币,这让他们更加恼火。

当然,还有一件事就是,《南京条约》中,自由贸易的时限是十二年,也就是去年就已经到期。英美法三国自然要和青妤谈,这些年,就算面上关系良好,但是他们了解青妤,青妤在某些事上,是寸土不让的。

于是去年,他们三国与咸丰青妤进行了一次私下艰苦的谈判过程。对于南京条约的某些条款,没有改变,但加了注释。其实这对青妤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之前南京条约的签定,说白了,就是彼时清人太弱,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不懂国际法,而青妤正好懂一点。

她这些年引进书籍也不是白引进的,一条条的跟三家谈。最终三家接受了新的条约注释。面上看,条款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他们三家心里明白,他们的权利受到了限制。

第21章 谈判

第一更

这也是青妤要向咸丰道歉的原因,她没想到一年时间,小刀会这么做。就是一次极好的借口,他们死了十六个公民,而且是死于恐||怖||袭||击之下,清廷是并不占理的。万一引来战事,之前五年辛苦准备,就得化为乌有。

“皇上,之前陪了两千一百万银元,现在万不能再引来战事啊!”惠亲王急忙说道,两千一百万,他们分四年付清,超过时间,还要付五厘的利息,想想那几年,他都觉得生无可恋。

“皇上,您怎么看?”奕仁拱了一下手,这些他都不懂,他也知道不能引来战事,可是问题是,这个他们能说了算?到了这一步,只能跟洋人谈了,好在,去年皇上和洋人谈得不错,那些注释一出,当年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朝臣都要羞死了,当时若说什么是因为打输了仗,所以他们才签的,但是现在看看,合着都是因为他们傻。

“朕已经电告东北与江南大营,守紧关隘,北洋水师、福建水师也在做准备。但是,现在能不打,还是不要打。”咸丰低头想着。

青妤看着下面三人,恭亲王一开始就只会吼,问题是,他没有提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其它人还没打,就先寒了。包括咸丰,此时他说的还是能不打,就别打。她也知道能不打,就别打。可是这不是作为君主此时说的话。他该表明的是他并不畏惧一战,只是看值不值得。

她真心的无奈了!她现在知道那些穿越者为何改变不了历史了。因为个人力量是薄弱的,就像自己现在一样,就算努力在改变咸丰,然后呢,咸丰还没完全改过来,更重要的是,她改变不了这些官老爷。将来只要咸丰和自己一死,这个王朝就得再回去。一时间,她都觉得有些灰心丧气起来。

终于太监来报,三国大使来了。咸丰点头让他们进来,自己坐好。在朝臣面前如何,那也是自己家的事,但在三国大使面前,他还是有一国之君主的体面的。

三人看到青妤也松了一口气,他们也觉得只要青妤在,谈话就不会那么累了。拿下帽子,对着咸丰和青妤得了鞠躬礼。

现在大家都受了训,也都没觉得这是一种失礼了,朝臣们也站起,对着三人拱了一下手,算是打了招呼。

青妤请他们坐下,看向咸丰。

咸丰对他们笑了一下,开始慢慢的通报情况,而同时,青妤先用英语说一遍,再用法语说了一遍,三国大使倒没什么,他们都是见识过的,但恭亲王和奕仁,惠亲王都长大了嘴,他们倒是知道青妤是喜欢跟那些洋太太们玩,但真没想到她竟然真的能学成这样。

特别是恭亲王,当初青妤说请洋太太们吃饭时,恭亲王当成好玩,也想挫一下她的锐气,没想到这才几年的功夫,她竟然真的学会了。不过他觉得,这实在太没面子了,堂堂的大清皇后,做通译的活,一脸的不以为然。

“皇帝陛下,皇后陛下,我们也接到了上海领事的报告,现在刚刚报回国内,我们对此次的事件,表示了深深的愤慨!请问皇帝陛下,准备如何解决此事。”青妤安静的听他们说话,然后慢慢的译给在座的人听。

“原则上,朕对这种行为也非常遗憾,我会与各国皇帝陛下、总统先生电报,表达我们的谦意!对于这种残暴的行为,我国也绝不容忍。至于说,对于各国的在这次袭击所受难的同胞的家属,清廷必会有所赔偿。”咸丰说了三点,这也是跟青妤商量好的,第一、要表明态度;第二是表明立场;第三就是他们处置之法。

三大使没有看咸丰,一直看的是青妤。不过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青妤说的,他们才听得明白。

听完了,互视一眼,他们都觉得,这等于没说,全是外交词令。不过这些年与青妤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们,这个女人一点也不简单。他们倒是想商量一下,又怕青妤听见。一时间百般纠结起来。

英大使想了一下,“皇后陛下,这样我们并没有办法安抚国内的情绪。”

青妤想了一下,把‘皇后陛下’隐去,译了后一句。咸丰明白他们的意思,这种条件,他们没法回去交待,这个只能放在双方的联合公告中出现,但这个谁又会看。

咸丰在青妤的耳边说了几句,青妤默默的听着。咸丰的意思很明白,让自己问他们想要的价码是什么。青妤轻轻的磨磨牙,这时低头,就没法谈了。在自己手上,再来一个什么条约,她就只能去找个面条去吊死了。

“皇帝陛下与本宫对这件事都十分遗憾,但你们很清楚,我们也不想看到这件事的发生。对于你们死去的同胞,我们表示哀悼。在条约之中,我国会保护各位在华的安全。但条约的解释条款中也注明,双方不得以非人力可及的事情而单方面撕毁合约。这次的事件就是一次非人力可为的偶然性事件,与我国政府无关!希望各位向皇帝陛下,总统先生表达本宫的意思!”她的脸板得死死的,开始用拉丁语说道,法语其实是从拉丁语变化而来,她很清楚,他们三人都懂拉丁语。青妤说得很慢,保证他们三人都听明白。

“皇后陛下,您是鄙国的朋友,我们希望皇后陛下能考虑一下,此次事件的处置办法。”英国大使摇了一下头,表示青妤如果寸土不让,这会让他们都很为难。

“杀人者已经被当场拿获,我们欢迎各位去听审,然后会按中国的法律判决。以证明我国对打击犯罪的决心。”青妤根本就不回他,按着自己的节奏来。

“不是应该交给我们各国判决吗?”法国大使不干了。

“请注意,他们犯罪的地点并不在各位的租界之上。按条约,清人犯罪,由清人自主判决!”这条是去年改的。洋人在中国犯罪,会交给各自国家处置,但是中国人在中国伤害洋人的罪行,得由中国政府来判决,保证中国的司法自主。

法国大使站起僵硬的对他们一礼准备退出了,这个没法谈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姿态,表示,后果你们可以承受吗?

第22章 求票啊,我第十一了!

第二更

“本宫已经与五大口岸电报,在此次事件完成之前,绿营会守住各国租界出入口、侨民商号、住宅,保证各国在华人员的绝对安全。当然,若是各位的政府觉得我国不能保证各国人民的安全,本宫会派人护送各位的同胞回到你们撤侨的战舰。”青妤笑了,喝了一口茶,慢慢的说道。

法国大使怔了,英美两国大使一下子也挺直了腰板。明着听青妤似乎在保护他们的利益,可是五大口岸的租界、商号、住宅都被他们封死了。那代表着,现在他们五大口岸的侨民都被软禁了。

撤侨?那就是要放弃他们所有的在华利益。可是不撤,军舰开打?这些人就是清政府的人质。等撤了再打?一是给了清人时间,二,他们损耗得起吗?

“皇后陛下!您是有法律精神的人。”美国人终于开口了,这里美国人是最滑头的,美国号称自由贸易,可是在南京条约一签定,立刻向清政府提出要与英国享受同等的条件。随后,法国也向清政府如此要求,趁火打劫这事,美国人干得一直很纯熟。

“是,我很有法律精神,只要我的对手也遵守国际法,本宫绝对非常遵守国际法。当然本宫最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清人有四亿子民!”青妤说得很轻松,刚刚平板的脸,露出了一丝浅浅的微笑。

三国大使都僵硬了一下,对着他们再鞠躬,退了出去。青妤说得很清楚,这回的事,押明了,与政府无关,他们已经在第一时间里抓到了犯人,他们也会按律来处置。并且按着国际法来赔偿受害人家属,这是他们的底限,若想要别的,至少在青妤这儿,是过不去的。他们也做不了主,只能电报回国询问。

“娘娘,您刚刚跟他们在谈什么?”奕仁看着青妤,之前这些洋人还是很倨傲的,但是青妤开始与他们聊起来时,他们三方都变了脸色,而青妤却表现得越来越轻松,显然,青妤是拿到了他们的痛处。

“我跟他们说,五大口岸的租界全部被绿营围了,我们一定会保护他们侨民的安全。还有就是他们可以随时撤侨。我会派人送他们上船。顺便跟他们说,我们四万万百姓。”青妤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对咸丰一笑,“我回去了。”

“去吧!”咸丰还是对青妤一笑,真的觉得好难啊!自己并不敢这么跟三国说的,但青妤强硬了起来。他明白,自己让他们开价,就是示弱了。人家才不会给他面子,只会趁他们病,要他们的命。

大家想到刚刚咸丰对青妤的耳语,想来皇上已经给了青妤指示,所以青妤才会这么理直气壮。

“皇兄你让四嫂这么说好吗?这是威胁他们,万一…”恭亲王脸色也不好,他这些年也跟洋人打交道,历史上的恭亲王是洋务运动的代表。现在他可没有青妤更了解洋人,这些年,洋务运动可不用他来号召了。也没有这个词了,因为他们不是在盲目的在学洋,而是慢慢的从小的地方改变中。所以反而恭亲王成了守旧的代表人了。

“那你说怎么办?”咸丰不是反对,他特意环视了一下大家,“你们也说说看,现在他们应该要回去谈了,我们有点时间来应对。”

“皇上,话不是这么说的,您都这么威逼洋人了,让我们怎么化解?”恭亲王不干了,觉得现在他无论做什么都没有用。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一步,就得组成谈判小组去跟洋人求和,他已经想好了,这回咸丰无论说什么,他都不去。闹成这样,才来找自己,自己就那么贱吗?

“皇上,奴才不太懂洋务,不过看刚刚看那三位大使的脸色,倒是觉得只怕已经抓到了他们的痛处,想来他们只怕挺在意那些侨民的生命。所以说不得他们会服软吧?”奕仁想了一下,轻轻的说道。

“原本咱们说什么也都没用,皇上只怕都想好了。”端华在肃顺死后,心里其实都是有点不舒服的。此时淡淡的看着自己扳手,说得轻描淡写,就好像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一样。

“曾国藩和僧格林沁怎么说?”惠亲王低头想想,咸丰敢这么跟洋人叫板,想是有些底气的,“这些年,娘娘花了上千万两银子,总不能一点用也没用吧?”

“我们是徒弟,会的可都是人家教的。陆军还好,但是英国人他们打仗的习惯,你们也知道,他们都是用军舰往城里打炮弹。”咸丰轻轻的摇摇头。

这也是青妤立刻让人把租界全围了的原因。这些人就是防着他们打炮弹的最好护身符。按国际法,就算撤侨,他们只能带走能带走的东西,若是能打赢还好,若打不赢,他们这些年的努力会毁了。甚至于,他们还可以再重新签定合约。他们的商号,住宅,还有教堂,都是他们所需要顾忌的。

而正如惠亲王说的,他们这些年军备投入是空前的,军训也训了这么多年,英法美三很明白,经过了五年,此时的大清军队跟道光年的,可是有本质的不同。他们卖军备时,是很开心的,但是现在,还真的不一定了。

“那就先准备起来吧!了不起就是再赔钱,不打,总也不知道自己差在哪!”惠亲王想想起了身,“奴才去户部准备。”

奕仁也站了起来,“奴才去理藩院。”

咸丰笑了,就是啊,不管怎么着,先准备起来。惠亲王和奕仁一块出去了,而恭亲王和端华互视了一眼,端华管着内务府,不过也是个橡皮图章罢了。此时他还就算想做什么,其实好像也做不了什么。而恭亲王也面临了同样的情况,他该去哪?军机处?问题是刚刚开完了会,咸丰根本都安排好了,跟他无关了。

“好了,事情到了这么一步,也不是咱们能想的,你回去照顾贵太妃吧!我跟他们说了,不管怎么说,还是得找个机会给贵太妃加个封号才好。”咸丰对恭亲王笑了一下,表现出自己的温和,却也是无情。

第23章 求票、求票

第三更

恭亲王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的圆明园,他一个人躺在他住处的书房里,半天不想动弹。六福晋得了消息,赶忙过来。这些日子,贵太妃还真是病了,是越想越气,越气越病。清宫的规矩又十分的变态,大把的人伺候,但是谁让六福晋是亲儿媳呢,就得老老实实的伺疾。这些日子,她都瘦了。

“皇上这么急找王爷,可是有什么事?”六福晋其实没嫁过来之前,跟天下人想法一样,六爷是比皇上精明强干得多的,他只是时运不济。而这些年,她虽说这种观念越来越少,但是还是希望在咸丰真的有事时,还是来找自己的丈夫。

“没事,让我好好伺候额娘,他会想办法给额娘加封号的。”恭亲王冷笑了一声。

六福晋一呆,这些日子在圆明园,他们算是沾光,不然,他们是不可能进来住的,这里是皇室的私产,让贵太妃住下,那也是给贵太妃面子了。还让他们跟着进来伺疾,处处都是在显着皇上夫妇的仁孝。她是越住越心慌。就算他们住的院子就是贵太妃的院子里的一个小小的偏厦,她已经很小心了,但是真的有御史说一个擅越,他们就吃不了兜着走。

她特别想劝这对母子算了,要什么皇太后的名号,就算封了皇太后,老太太也住不进皇帝陵。先皇为什么非要在妃子园里给老太太修坟,这么做,其实当年无异于打脸的行为。

她也明白这对母子为什么,就是当年被打了脸,于是非要把这个面子争回来。可是他们不知道,只有像皇祖如皇贵妃那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他们这么争,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满朝文武,老爷子当年做了什么。然后逼皇上就范又如何?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可是说了也没用,说了只会让老六跟她离心,觉得她也瞧不起她们母子。只能轻轻的揉揉着六王的肩膀,“好了,不管怎么样,其实皇上心里还是怕的,您想,为什么做这么多事,说白了,就是怕人说他不孝。借口越多,就是越心虚。”

这话,六王爱听,气平了些,好一会儿:“那又如何,他有先皇的旨意,到时本王根本逼迫不了他。而老七最近连信都少了,老七这个人,胆子小的跟针尖似的,他哪里会帮本王!”

“可是皇上还是怕宗室的,不然,现在为何御前大臣,军机处大臣大部分都是宗室,权贵?”六福晋此时真的积极在想如何让丈夫翻身的办法。皇上能扛着不封贵太妃,说白了,就是因为老六拿他不住。若是老六跟老七一样,手握重兵,或者群臣拥待,他怎么敢这么对他们。她也没想想,老七的重兵是咸丰给的,而现在咸丰倒是把权贵和宗室放到了御前和军机处,但是这两地,真的有处理过什么问题吗?好像真没有。

“他现在都不让我上朝了,我还能有何作为。”老六原本想说什么的,可是再想想,自己被关在圆明园里,老娘一天不好,他就出不去。看咸丰的意思,就算外头闹成一锅粥,咸丰也不会再来找自己了。况且,找自己有什么用?自己一无兵,二无权,惟一的作用是皇帝的亲弟弟,若是这回真的打起来,而朝廷打输了,咸丰就会叫自己出去替他签字,因为皇帝的脸不能丢,于是只能自己去丢。想想都愤怒起来了。

六福晋一呆,就是啊,他们其实一家子都被软禁在圆明园中,只要老太太一天不完全康复,或者薨了。他们一家子,根本就没法走出圆明园。她现在觉得老太太简直就是个祸害了,若不是她一心一意的要那个皇太后,也不会把大家逼到这份上了。

而在英法美三国大使还在跟国内商议怎么处理这件事时,英、法、美租界的领事一块来见上海知府。

他们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些一心一意内心充满暴力的家伙了,他们得不到大使馆的回复,打电报回国,也没人理他们。而领事馆被侨民围着,有的是受难家属,他们要看到死者的尸体,还要讨说法。

更多的却是生意人,他们出不去了,租界被围了,他们担心他们的生意,还有就是他们港口边上还有很多货物,此时关着他们,他们是会破产的…

领事们也无奈,只能坐带着国旗的车出租界。租界的街上,曾经的繁华都是死一般的寂静。曾经觉得很烦的清人助手,清人仆人都看不到了。走到租界出入口,那里他们的驻地被重重包围。这些官兵还挺有礼貌,但一再的解释,他们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才站在这儿。所以,没有上官的同意,就算是领事先生,也不可能离开。

如此这般的费了半天唇舌之后,他们终于出来了。而在里外,看到的却是冰火两重天,坐着的马车看着一路上清人都熙熙攘攘,看着似乎没受一点影响,可是再看看大街上,曾经最繁华的几个商号,此时都关着门,门口还都站着清国的士兵。平日里很多同胞的,而此时竟一个也看不到了。

他们见不到李鸿章的,接见他们的上海知府,他们都是受过训的,外交礼仪根本无可挑剔。口径也很一致,围住租界和商号,是为了保护他们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于说死难者遗体,他们已经收拾好了,随时都可以交还给家属。并且,他们对此次悲剧的发生,表示了万分的遗憾。并且请几位领事回去跟家属说,乱党已经被一网打尽,会按着大清律,从重处理。

英法美倒是希望引渡,不过,被知府立刻拒绝。但是很明确的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会按中国的法律处置,但是中国人,不会交给外国人来处置。还特意拿出了中英文注释版《南京条约》,白纸黑字,三家哑口无言。

英法美领事,真是有口难言,坐了半天,喝了一肚子的好绿茶,然后一点成效都没有,只能在重兵的重重保护之下,再回了租界。回头再看看热闹非凡的租界外,他们三人都郁闷了。

他们心里也明白,若是他们的人在中国犯罪,他们也会希望自己来处置,绝不希望他们在中国人的手中的。不然,也不会在条约里写上这条了。现在人家写了注释,上面有各家的签字,他们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了。只能寄希望于国内快点把主意拿出来。

第24章 我爱你们,不过请保持。

第四更

结果他们一回了租界,就又被围了。他们都觉得其实留在知府府里也许更好。

此时三国国内也在激烈的讨论着,美国人是最滑头的,他们人死的少,也不是什么富商,就是来中国淘金的牛仔。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离得太远了,商船倒是很多,但军舰真的太少,他们真的为了这两个,发动战争,他们不合算。

主要是耽误做生意了,电报打回去,说船都不能动了,他们立刻向大使发报,同意清廷的建议,但赔偿问题还要再议。

青妤只回了一个‘NO’!美国大使很明白,他们不会许诺什么。赔你们赔多了,我们怎么跟其它国家交待?商船里的货都要烂了,再不妥协,光赔偿就得赔死那些富商们。他们向国内不断的抗议着。让国内不得不妥协。

最后协议,按着国际法来赔,签了约,一块出了公报。五地美国驻地恢复如常,虽说那些商人也有些损失,但是他们会想,比其它人强就成。主要是,那些英法商人都还关着呢,好些生意都能抢来做了。

英国人也纠结了一下,不过呢,英国议会不谈死人的事,而是谈今年大清军购的事。日期快到了,让他们问问青妤的态度。英国大使夫人忙进宫,五十万两银子呢。况且青妤的订单可不仅是军购,还有清人向英国购买机械也是很大手笔。

在咸丰二年起,青妤就让各地官府统计有意办实业的有钱人,介绍机械的特性与型号,让他们登记,由政府统一向他国政府订购,这样便宜一点。

开始时各地的商人还觉得这是不是摊派啊?有点迟疑,拿着那些机械的宣传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然,也有那想试试的,他们啥也不懂,以为是衙门想赚一道钱。觉得这么简单,让他们赚钱也成。

结果买回来,去别地一打听一下,去洋行订的价格。竟然真的便宜了不少。而重点是,衙门真的没收钱。

第二年再统计时,比第一年还便宜,因为人多啊!不许各地收费用,这也是对工商业的一种扶植。但更重要的是,青妤很清楚,只要自己不断的买买买,那些代表着各位商家利益的议员们能给自己跪下。

事实上也的确是,去年,他们开始向德国购买更新型的机械。青妤是懂行的人,她可是每天从他们向外派驻的大使馆收取各种最新的商业,科学,还有政治的资料。

这也让英国政府有些担忧,真的转向了德国制造商,那不比军购低的利益怎么办?而这定单每天递增,这些大使夫人这这些年,越来越巴结青妤,生怕一个不小心,让青妤把定单转给德国。而德国已经在京设立了大使馆,人家的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做大使夫人也不容易,竞争太激烈了。

英国大使夫人说了一车话,青妤就瞅着大使夫人笑,啥话也不说。

人家也明白,不把事情解决了,军购没戏,那些订单也就更没戏了。如实回报,英国舰队不干了,说这是奇耻大辱,他们在亚洲还没受过这样的气,他们应该像…

还没说完,他被某地议员扔了鞋子,打在了脑门上。你打了,侨民怎么办?还有这么多生意怎么办?这些订单,关系到多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然后叭叭的算了半天账,把那么海军中将死喷了一顿。于是还有什么可说的,订单大过天。英国在美国之后第三天,与清签了互谅备忘录,做得比美国人还漂亮!

现在就只剩下法国了,主要是法国人有点自由主义,这个国家的执行力其实还是差点。看着英美都签了,可是自己死了十六个人呢!他们又没有那么多订单,而五十万的军购在逐渐的减少,他们的东西做得也有些自由主义,远不如德国那么精准。

青妤请了德国专家,去看法国的军舰,让他们帮忙做配套,顺便跟德国人搞好关系,开始向他们大规模的采购各类器械。人家比法国人好合作多了。

主要是八国联军里德国也是其中之一,青妤正在和这些远处的国家一个个的建立合作的关系,金弹政策,其实在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

所以法国现在有点纠结,闹,他们一家独木难支;不闹,心有不甘。而青妤也不着急,由着他们内部自己搞掂。只要他们三家不连成一线,他们一点也不怕打一架。

法国人其实也不傻,英美不指望,他们跑去找了俄罗斯人,法国人很清楚,清政府与沙俄可没什么外交联系。而沙俄近,开着军舰比他们从本土要近得多。于是,去问他们,‘我们两家合伙一块打进北京城吧,分的你七我三。我们就咽不下这口气。’

俄罗斯其实挺想答应的,他们盯着东北临近俄罗斯那大片的土地也不是一两天了,一直想找个借口逼迫清人答应割让。这些年,他们在边境线上一点点的向前移动。

清政府采取着容忍与防犯,但是他们在东北的努力他们也看在了眼里。这些年,他们再不能寸进了。关隘都好像不再是他们的了,派新人去接手,结果不是死就是伤,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去接手那块地方了。他们也无法知道东北的真实情况,所以此时他们打都没有信心。

而且这些年,清人跟各国都在积极的沟通中。现在势力最大的就是英国了,人家都退了,他们跟着没用的法国一块前进,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