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笃——笃笃笃——笃笃——”

两短三长,总计七下。

“吱呀”一声,门被打开了一道缝。

门缝里探出半张脸,待看清来人是苏彧后才将门大开了去,口称着“主子”将人迎了进去。苏彧随手接过油纸伞走进雨中,一边沉声问:“什么时候发现不对劲的?”

“往常午后睡上一个时辰也就醒了,可今日是未时一刻睡下的,到了申时二刻里头却还没有响动,乳娘进去探看这才发现不知怎地已烧得额头滚烫。”

第054章孩子

苏彧脚下步子微顿,停下来站住,吩咐道:“去备了纸笔送过来。”

出了这样的事,他不得不立即给那边递个口信过去。偏偏又赶上落雨…听着身旁的人应了是,苏彧不动声色地继续抬脚往前走去。他走得很快,面上神情却并没有太大波动。

地上的砖块松动了,露出几个小坑,里头积了水。

他一直望着前方,着了软靴的脚踩在青砖上,却每一回都正好避开了水坑。是以当苏彧走至廊下收了伞时,靴面上也不过才湿了些许而已。

檐上积聚的雨水却已如注般哗哗淌下,没一会就将廊下淋得一片湿漉。

“咿呀——”一声,长廊尽头的一间屋子向外推开了门。里头快步走出来个着褐色衣裳的少年来,生得唇红齿白,同苏彧身边的小厮三七很是相像。

瞧见苏彧,他就迎了上来,走到近旁后压低了声音说:“五爷,早前慕姑娘开的药已差不多吃尽了。”

苏彧的眉头飞快皱起,垂在身侧的手隐在袖间飞快掐算了一下,而后道:“怎么会这般快?”

“小公子的身子骨一向不好,吃药的时候比吃饭都多。”

“眼下是醒着还是睡着?”

“迷迷糊糊的,但醒总是还醒着的。”

苏彧蹙着眉头淡淡“嗯”了声,将手中*的油纸伞递了过去,“我去看看他。”

慕家出了几代名医,但多是勤学所致,并不曾出现过惊才绝艳的人物,直到年轻一辈里出了一个慕靖瑶。

慕靖瑶小字曼曼。同贺咸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道长大,自幼十分聪慧,不过刚识字就知道捧着晦涩深奥的医书看,颇得慕家老爷子的喜欢。等到他从太医院里告老后,就在家中亲自教导孙女。所以慕靖瑶虽然今年才及笄,但她在歧黄之术上已很有心得。

苏彧因同贺咸交好,也就由此认得了她。

她开的药方子,很好。

药性温和不猛烈,效果却颇佳。

但到底治标不治本。

苏彧快步往半开着门的屋子里走去。蹙着的眉头不见丝毫舒展之意。方跨过门槛,他就听见里头有小童虚弱的声音喃喃喊着,“疼…”

他顿了下,放下手中帘子,朝内室去。

听见脚步声。坐在暖炕边上的年轻妇人就立即扭头向他看了来,等看清楚是他,便赶忙站直了身子,福一福道:“您来了!”

苏彧望着炕床那隆起的小小一块,摆了摆手,淡淡吩咐道:“下去吧。”

妇人便小声应个是,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屋子里却没有因为少了一个人而变得更加寂静。

外头的雨声哗啦啦作响,又是风又是雷鸣电闪。吵得很。因天色陡然大黑,室内的光线也就黯淡了下去,这会还未近黄昏。桌上就已经点了灯。青瓷油灯静悄悄地立在桌子上,发出温暖而明亮的光来。

窗上蒙着的窗纱也被照耀得泛了黄。

苏彧放轻了脚步朝着热炕走近,到了边上坐下后,便觉背上出了一层薄汗。

而今已是三月天,春日将逝,夏天即至。虽则夜间还带有凉意,但早没有冬日那般酷寒。怕热的人。只怕一进四月就都换上了薄纱。但这间屋子里,闭着窗。烧着炕,几要将要捂住一身大汗来。

炕床上铺开的,亦是厚厚的被褥。

簇新的锦被下,靠近炕头的那一块,隆起了一小团。

小小的,几要不见。

苏彧凑过去,低头看了一眼,随后伸手轻轻落在他的额头上探了探温度。

许是他手凉,落下去的那一刻只觉得掌下皮肤火烧一般的烫,但过了一瞬这滚滚的烫就又慢慢冷却了下去。他侧目往一旁的炕几上看去,上头搁了一只白瓷小碗,碗沿处还沾着几滴浓稠的药汁。

碗面上却已不见丝毫热气。

这药喝下去已有一会了。

苏彧微微松了口气,又屏息听了听裹在锦被里的小人儿轻浅的呼吸声,遂将手从他额上抽离。谁曾想,他的手指才刚刚抬起,就被一只小而无力的手给轻轻抓住了。

沿着小手看过去,入目的就是一截苍白而瘦弱伶仃的腕骨。那般细弱,似乎只要有人稍稍一用力,就会被拗断一般。

“爹爹…”

近乎嘤咛的声音,也同那截腕骨一般,单薄而脆弱。

苏彧低着头往下看,正对上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清澈干净得不像话,黑白分明。

这是孩子的眼睛。

唯有还未沾染过世俗侵扰的幼童,才会露出这样纯真无邪的眼神来。

“…爹爹…”

他嗫嚅着,又轻轻唤了一声,抓着苏彧食指的小手也隐隐用了些力。

苏彧便没有继续将手抽回来,他只是望着这双眼睛,淡然道:“永宁,我不是你爹。”

可被唤作永宁的幼童,躺在被子底下,只执拗地不肯改口,又唤了一声爹。

苏彧面露无奈,抬起另一只手为他掖了掖被角,到底不曾起身离去。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天将永宁抱回来的时候。那般小的一个人,甚至只比他在重阳谷里捡到元宝时,比元宝重上那么一两分,当真是瘦小得跟猫儿似的。可一样养大了,元宝是越来越肥,成日里活蹦乱跳,四处撒野。

但永宁呢?

许是因为自出娘胎时便从胎里带了寒症出来,他的身子一贯不好。

吹个风就能冻着,吃口凉的东西就能吃坏肚子。

到如今两岁多了,路却还不大会走,站在那一会就开始摇摇晃晃要摔跤,迈开了腿也是慢吞吞的。稍快一些就要跌倒。

苏彧大哥的儿子因为早产,打小身子骨也不强健,却到底不曾差成这般。

永宁这孩子的病,断不了根,只能靠养。

可才这般丁点大的孩子。吃了那么多的药,早将胃口都给吃坏了,吃奶也呕,吃粥也吐,总是来来回回的折腾不见好。所以人瞧着总是瘦瘦小小,甚至不比旁人家刚满周岁的孩子看着壮实。

但永宁说话却说得早。

不过他也不爱说话。只往常苏彧来时,才会追着他叫两声“爹”。

苏彧头一回听见时,怔了许久。

可这孩子屡教不改,不管何时见了他,都只愿意开口叫“爹”…

他仍回回说。永宁便也次次只管自己喊。

三七的哥哥忍冬往常就呆在这照料着永宁,私下里也没少教他管苏彧叫“五叔”,可永宁这孩子油盐不进,谁教都没用。

苏彧奈何不得他,也就只能随他去。

这会永宁攥着他的手喊了两声爹爹后,倒也似乎没指着他应声,小小的孩子很快就又闭上眼睛睡了过去。

药性一上来,睡意也就跟着涌了上来。饶是大人也忍不住,更不必说是这么小一个孩子。盖着被子,永宁的呼吸声很快就重归了平稳。只剩下浓密纤长的眼睫轻轻颤抖了两下。

苏彧这才慢慢地将自己的手指从他的手心里抽了出来,起身往外去。

小厮忍冬就候在帘子后,见他出来便道:“东西都备好了。”

苏彧颔首,转身进了耳房。

里头临窗搁了一张桌子,上头已摆好了笔墨纸砚。

苏彧就提笔写了一封信,一封很短。语气十分平静的信。写完后,他将信交给了忍冬。

从他们所在的地方到这封信该到的地方。隔着大半个京城,一来一回。这天早就该黑透了。所以忍冬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雨夜里,除了哗哗的落雨声,也再听不清楚别的,似乎这世间的嘈杂声响都尽数被雨水给冲刷掉了。

忍冬去了蓑衣,立刻就去里头回了苏彧的话。

说完送信这事,他又道:“小的已顺道去见了三七,同他说了您今夜不回苏家的事。”

苏彧坐在太师椅上,吃着茶点了点头。

外头的雨似乎在越下越大,他听不见马蹄声,却知用不了多久,一定会有人深夜冒雨前来。

所以他喝着茶坐在这等着,并没有去洗漱歇下的意思。酉时三刻时,他去看过永宁,烧已经退了,人也精神了,当着他的面用了几口粥,又嘟嘟哝哝叫着爹爹睡了过去。

烛光摇曳,苏彧将手中茶盏顿在了一旁的桌子上,霍然长身而起走至窗边将窗子推开了去。

外头黑漆漆的,豆大的雨珠霎时就被夜风给吹进了屋子里,落在他扶在窗沿上的手背上,冷得像是隆冬的冰。

忽然,暗夜里出现了一点火光。

而后这火光越来越亮,也离这扇窗子越来越近。

苏彧随手拣起自己一早在窗下搁好的油纸伞,“哗啦”撑开,而后从窗口翻身跳了出去。

身轻如燕,身上的玄色衣裳转瞬间就融入了夜色里,消失不见。

他踩着地上积水,打着伞大步流星地朝着那抹光亮而去。

“晚了一刻钟。”他站定,撑着伞蹙眉道。

来人亦打着伞,背过身去轻咳了两声,随后轻笑着道:“苏大人的耐心,倒是比过去要好得多了。”言罢,他才用略显阴柔的声音解释起来,“上头那位的脾气越来越大,往后只怕愈发不好脱身了。”

第055章雨夜(小小萌娃和氏璧+)

言语间,二人一齐往廊下走去。

夜风就急急掠过二人的衣摆,将雨水不停地往他们身上带。就连檐下悬着的那两盏灯,也在暗沉沉的雨夜里被风吹得晃荡起来,昏黄的微光愈发黯淡下去。但隔着雨幕,廊下跟廊外,这刹那错眼瞧去竟似两个世界一般。

外头黑得只闻雨声,再不见认识东西。

而廊下,光亮虽微,但到底已足够此时立在廊下的二人看清楚对方。

苏彧慢慢将手中的伞放下,却并没有收拢,对面的人却一点点将伞面上积聚的雨水挥洒干净,这才将伞收了,靠于廊柱下。

这是个看上去只有三十余岁的男人,肤色白皙干净,面目可亲,瘦削的身体被裹在一件深紫色的衣服下,愈发衬得他面白无须,眸色沉静。

然而他看起来还很年轻,可事实上早已迈过了不惑,即将知天命了。只是像他们这样的人,似乎往往会瞧着比寻常人更显得年轻些。

他微微躬着身,束手于袖中,轻声咳嗽着。

苏彧的目光就落在了他深紫色的袖口处,上头绣着的花纹,繁复而精美。

少年清越而冷静的声音随即在深夜中响起:“你的身子,看起来似乎大不如从前了。”

“心病,都是心病…”

自从那位去了后,他这把老骨头就也跟着日渐变得羸弱无力了。

“这些日子,辛苦苏大人了。”他长长叹息了一声,“若非还有苏大人在,小主子只怕也早就随主上去了。”

苏彧听到这话。面上神情才微微变了些许,然后说道:“你既身子不好就不该冒着雨夜前来,等得了机会,再来就是。”

站在廊下的男人却咳嗽着笑了起来:“咳…机会这东西,焉能靠等。总是自个儿找出来的。恰逢今儿个夜里风大雨大的,咳咳…咱家想脱身也更容易。月黑风高夜,方能避人耳目啊咳咳…”

他咳得很厉害。

苏彧就想起了永宁的额头在自己掌下滚烫的温度来,就面无表情地道:“陈公公这模样,就在门口看一眼罢了。”

然而他说着这样的话,脑海里浮现出的却是初见眼前的人时。对方那森然阴寒的眼神。那个时候,他见到的人同此刻冒着雨夜前来站在廊下咳嗽着同他说话的人,似乎判若两人。

苏彧不由想,大抵是人老了,这气势瞧着也就弱了。

“苏大人是个面冷心热的人。”对面的紫衣内侍笑着点了点头。取出帕子掩住了口鼻,而后闷声道,“劳苏大人给咱家领个路吧。”言罢,他先行一步,在廊下徐徐迈开了步子。

苏彧的思绪从回忆中抽离出来。他握着伞柄,抬脚跟了上去,越过人领起了路来。

永宁的屋子在长廊尽头。

这条路,苏彧走过的次数不算太多。陈公公走过的次数那就更是寥寥无几。

像是近乡情怯,陈公公原本走的稳稳的脚步,忽然间慢了下来。而后越来越慢,终于在距离门口两步开外的地方顿住了脚步,立在阴影中不动了。良久,他才苦笑了声,说:“小主子生得同主上太像了。”

眉眼口鼻,无一处不相似。

像到他一看见那张脸。就忍不住悲从心来。

尤其是他记忆中的小童虽然生得也是这幅模样,却身子强健。顿顿能用一大碗饭,他就愈加忍不住难过了起来。

永宁的身子不好。胃口也不好,吃得少,身子也就更难好起来。

每一回见到他时,小小的人儿就会用软糯的童音喊他,“陈公公…”

一字一顿,喊得又轻又慢,却口齿清晰无比。

他听着就高兴,高兴完了却又难过得厉害。

这人呐,老了老了就念旧,一念旧就忍不住泪眼婆娑,活像是那没见过世面的蠢人。他仍能在外人跟前端着架子,冷着眼笑,模样阴寒,可一到了这地界,那就是想冷也冷不起来了。

见到小娃娃永宁,他的心就是活的,热的,滚烫的。

他看向苏彧,又叹一声,摇了摇头这才放轻了步子朝门里走去。打起帘子,他朝里看了一眼,墙角处的长条矮几上点着灯,柔和的光亮照得屋子里温暖而舒适。

这时,理应熟睡在炕床上的小童忽然动了动身子,吃力地从被窝里爬了出来,朝着门口看了来。

陈公公手一颤,手指间抓着的那一角帘子就脱手落了出去,悬空晃悠着。

帘子后,寂静无声的内室里,小童嘤咛起来,带了些许鼻音,“爹爹…”

陈公公屏息听着,忍不住面露微笑,扭头去看苏彧。

苏彧神情自若地回望过去,轻声道:“教不会。”

陈公公就低低笑了两声,看着自己另一只手里雪白干净的帕子,道:“您养大了他,他唤您一声爹,也是情有可原的。便是主子在天有灵知道了,想必也会觉得欣慰。”

“欣慰?”苏彧倒也是半分面子不给,“若他活着,永宁又算的了什么?不过一个孩子,又病怏怏的,他还能缺了这一个?只怕连何时生的,叫什么名,他都记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