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饭的时候,一院子人都在一块吃,五叔听她说了回家的事,把菜根吐出来,骂道:“你那爹就是个孬种!你还回去?看看你身上穿的这是什么?等见了你家奶奶看你怎么办!”

  她捧着碗一声不敢吭,眼泪汪汪的。

  五叔道:“你别觉得你五叔是哄你,五叔干的这种缺德活计就没想过能有个好下场,到了阎王殿上自有小鬼来拘我。你们从五叔这里出去,五叔该说的都说给你们,记住了不会害你。”

  五叔甩甩筷子,一院子的人都不敢说话,他接着道:“你们签了契,从此后死活都是人家的人了,让你干什么就要干什么,你还回家干什么啊?那还是你家吗?呸!你爹娘早就把你卖了!那钱他们都吃进肚子里了!”

  等没人了,五叔又把她叫过来嘱咐说:“唐家奶奶对你好不好?打不打你?”

  她摇摇头。

  “跟在家里比呢?哪边好?”

  她结巴半天才说:“……唐家。”

  五叔一巴掌甩她脸上:“知道是唐家好还不好好在人家那里待着!”

  她也不敢再说,捂着脸低着头。

  五叔冷笑:“你们那个村的人我可知道,这边收了钱,那边再跑回去,回头再到别人家里再卖一回,呸!人都钻钱眼里了!我是懒得理你们!”说着拧着她的耳朵教训,“你可记着了,下回再让我知道,我可饶不了你!”骂完她又叹了口气,说:“唐家奶奶对你好,你还不好好在她家里侍候她,你以为都跟你似的这么好福气?像你这种的让爹娘卖了的,有几个能活下命来?”

  她一哆嗦,想起了自己的四个妹妹。

  “别给脸不要脸,回头你再这么着,让唐家奶奶把你卖了,看你怎么办!”

  招弟不想被卖,奶奶让她吃饱还不打她,也不让她干重活,还给她衣裳和鞋,比家里好。

  “好好在唐家待着!别听你那个爹的玩花花!”五叔连吓带骂,然后就让她明天一早回唐家去。

  那五天就跟一眨眼似的过去了,快得让宋佳期都没来得及再多跟唐宣说点什么。等看着他又走了她才后悔。

  这次她学聪明了,早早的就起来给他做好早饭,用馒头面裹了鸡蛋炸给他吃,还炒了一碗五花肉,特地跟孙婆婆学的做法,出锅前放了两勺糖,带点甜味。唐宣果然喜欢,就着馒头把那一碗肉几乎吃光,看天快亮了,她就催着他快走,免得这回又挨棍子。

  “你回去吧,别的事都不用担心,家里钱够用吗?”唐宣也觉得时间不够,到走了才想起一堆事没交待。

  “都有,都有,你快走吧。”宋佳期听说晚回去就要挨棍子就害怕,推着他赶紧出门。

  一开门,招弟就蹲在门口,一见门开了立刻就站起来了,她早就回来了,不敢敲门才等在外头的。

  唐宣看见她就没个好脸色,他一看就知道自己娶的这个媳妇不是个厉害的,怕他不在家这丫头不服管,所以总是扮黑脸。

  招弟见他也害怕,机灵的赶紧过去扶着宋佳期,趁机缩在她家奶奶后头。

  “赶紧走吧,别耽误了!”看着天边泛白,宋佳期急得跺脚,连推几下把他给推走了。

  等关了院子门,宋佳期跟招弟进屋,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进来?”再看,她身上的衣裳怎么换了一身?又旧又破还摞补丁,好好的布鞋换成了草鞋。

  在院子里她扯着招弟看了一圈,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半天才道:“你先去洗洗,走了一路来脸上都是土。”然后就回屋了。

  招弟讪讪的,赶紧躲到厨房去了。

  宋佳期心里不大舒服,虽说那衣裳那鞋是她给招弟的,可见她回家一趟就换了一身回来也不是滋味。可她又不想在家里看着招弟穿着那么破的衣裳,坐着生了会儿闷气就再翻出自己的一双旧鞋,把招弟叫进来塞给她说:“去换了衣裳吧。”想了想,她回家这几天也不干净,又说:“烧点水洗洗。”

  招弟见这鞋前几天奶奶还穿,粉色的鞋面上绣着一圈牙花,拿着出去时还掏出来看,喜欢,真喜欢,比那双被娘拿走的还喜欢。

  她回厨房掩上门,烧了热水洗了个澡,倒是把头发好好的洗了一遍,怕回家粘上跳蚤了,然后打扮的干干净净的,觉得整个人都舒了口气。

  还是唐家好。

  她满身是劲的把院子打扫了一遍,灶上也擦了一遍,看着快到中午了就去问宋佳期中午吃什么。

  “家里还有点米吧?吃米饭吧,炒两个菜。”宋佳期发了话,招弟就按照孙婆婆教她的,把米饭蒸得硬一点,奶奶喜欢吃有嚼劲的,不爱吃水多的。再炒一个萝卜一个白菜,两人吃完午饭就没事干了。

  宋佳期继续做棉袄,拿出一堆剩布头说:“你看着能做点什么?拿着玩吧。”

  招弟就坐在奶奶对面,拿那些布头缝个袋子缝个袜子。一边做针线,一边觉得自己越来越像那戏文里的大家姑娘了。这日子真好,不用下地,不用喂猪,手也不会粗了,这么一坐就是一天,多轻闲哪。

  还是唐家好,她再也不想回家了。

  第十五章

  宋佳期想买木头,婆婆既然要来,自然要打家具,买了先放着,省得到时现找价钱就贵了。

  唐宣这一走下个月才能再回来呢,日子又变得慢吞吞的了。

  她在屋里,天天除了做棉袄也没别的事干,等棉袄做完了她干什么呢?一这么想,手上的活更加慢了,越慢越精细呢,她又不着急。

  她想起在宋家时,王氏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她怎么就这么闲呢?再一想,等婆婆来了,她再生了孩子,只怕这日子就闲不下来了。她又觉得婆婆也可以慢点来,孩子什么的也不用急着生。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宋佳期很满意现在的小日子。

  唐宣回到军营,这次回家解决了一件大事,让他的心情比上一次还好。要说娶媳妇是件好事,但他也担心媳妇跟自己的娘处不好,要是新娶的小媳妇不想让他把娘接来,他就要发愁了。

  他要孝顺娘,人要是不孝顺还叫人吗?可媳妇要跟他过一辈子,他没想过哪个更重哪个轻。营里的那些老哥哥说起家里的事少有不摇头的,有的在这里安了家,爹娘都扔在老家了,媳妇不发话就是往老家送钱都不行。也有的硬是把爹娘兄弟都接过来,媳妇要闹就打到她听话。

  都是两边为难,好像这事就是东边不亮西边亮,没有两全之法。唐宣不想让自己家也变成这样。

  他原本想的是先把娘接来,人都接来了也不能再送回去。再有就是赶紧让媳妇生个儿子,只要有了孩子,媳妇要走也走不掉了。娘见了小孙子,心里一高兴,面上也要软和几分。他再在中间和稀泥,两边哄一哄,应该就行了。

  哪知他想了这么多都没用,小媳妇竟然先开口让把娘接来。他心头这一颗大石头算是落了地了。宋家家教好,姑娘不跋扈,知道孝顺公婆,他也会好好待她,报答她这份情意的。

  唐宣放下心中大石,只觉得天青水蓝,日子怎么就那么顺呢。天天美得他走路都发飘。

  宋家儿子天保要成亲的消息散出来,一堆人等着吃喜酒送贺礼。能借这个机会跟宋千总家搭上关系是最好了,没关系的找关系,有关系的想着能更好。

  唐宣算是宋家半子,先是承了宋家的情,娶了人家的姑娘。宋佳期进了门,唐宣又觉得媳妇好,更加上前几日媳妇愿意接婆婆过来的事,这次宋家的喜事,倒是唐宣跑得最勤快。

  张大娘替王氏把宋佳期接回宋家了,一是让她跟着帮忙,二是想让她也见见人,嫁了人就要跟人打交道了,不像当姑娘时只在家里就好,日后他们那个小家也少不了人情往来上的事,唐宣要是有造化,说不定佳期日后还有更好的日子过呢。

  宋佳期回娘家来倒是没人说闲话,这次虽说是宋家的喜事,但唐宣跟宋大海有上下之属,宋天保的婚事,宋大海辖下多少人求着过来帮把手,天天多少人登门,撵都撵不走。宋佳期占着人情地利,没有人比她更该来了。

  王氏给宋天保相看的姑娘家姓程,两家人早就说好了,宋家爹爹和程家老爷也早就见过面喝过酒了,都商量好了。

  请媒婆这天,宋家又是挤满了来看热闹的邻居。

  宋佳期坐在小媳妇堆里,四五个小男娃满地乱跑,她怀里还抱着一个。王氏和张大娘让她今天多抱抱这些小男娃,回头也能快点生个儿子。

  另一头宋家老太太和王氏并一些跟宋家亲近的媳妇陪着媒婆,等她吃过茶水点心再接了宋家给的钱后,媒婆拍着胸脯说了一串的吉祥话,说一定帮宋家把程家姑娘订下来。

  宋老太太放了心,让媒婆跟着王氏出去见宋家爹爹。

  天保是今天的主角,一大早就让王氏和孙婆婆叫起来梳洗穿衣裳。他的头发梳得溜光水滑,一张脸红得发亮,僵得像根木头听媒婆夸他‘一表人才’,回头等程家姑娘进了门,‘早生贵子’、‘举案齐眉’,还说王氏马上要喝媳妇茶了。。

  王氏乐得又抓了一把钱塞进媒婆手里,道:“多承婆婆的吉言!今天让您受累了!回头让我家小子好好敬您一杯!”说着又把天保扯过来。

  天保被媒婆抓着‘小少爷好俊俏的人品!’,‘小少爷真是老婆子见过最好的孩子了!’,‘老婆子要是能有这个福气得小少爷这样的儿子,真是梦里也要笑醒啊!’。等他好不容易从媒婆手里逃出来,早吓得满头冷汗。

  媒婆带着宋家的礼物往程家去,程家也早就全家准备好了正等着宋家的媒婆上门。见媒婆如约来了,程家也是松了一口气,欢欢乐乐的收下宋家的礼物,给了媒婆赏钱,送她离开。

  上次宋佳斯成亲的时候都是别人替她操办的,她只要坐在屋里绣嫁衣就行了。这次站在旁边看,倒觉得这两姓合一好的事真是越看越慎重,不能轻视。

  怪不得,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亲眼看过这六礼一趟趟从眼前过,谁都不会再小瞧成亲了。

  头一趟是宋家请媒婆去程家提亲。第二趟,媒婆把程家姑娘的名字和八字带回来,合八字问吉凶。第三趟,媒婆再把姓名八字的吉凶送给程家,自然是大吉大利的。第四趟,媒婆把宋家的聘礼送到程家去。第五趟,媒婆把宋家娶程家姑娘的日子送到程家去,程家可以开始准备嫁妆了。

  两个月只办这一件事,把两家人折腾得是人仰马翻。等商定了迎亲的日子,两家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王氏坐在炕头捶着腿说:“这就差不多了,等过了年就可以办喜事了。”

  宋佳期坐在旁边帮她捶,奇怪道:“干嘛拖那么久?”送了聘礼后,迎亲的日子却要拖到四个月以后。

  王氏白了她一眼:“你当年也是这么长时候。咱们家要准备新房,程家要准备嫁妆,你以为吹口气就成了?”

  宋佳期赶紧低头,仔细算算,她跟唐宣的婚事好像也是花了快一年的时间才成亲,不过在她的印象里,好像只几天功夫她就成了唐宣的媳妇了。

  有张大娘和宋佳期在,王氏仍是累得弄完了就直接躺回屋歇了好几天。唐宣放假回来也过来帮了两天忙,只是后三天就把媳妇接回家去跟媳妇过了。

  在唐家院子里还是只有小两口,招弟留在宋家干活了,佳期也不想让她再回她那个家。

  唐宣抱着媳妇窝在被子里,每个毛细孔都舒服得赛神仙。

  宋佳期摸着唐宣毛刺刺的下巴,说:“当时我们也是这样的吗?”当时她一直在屋里待着,外头是什么样可不知道,不记得是不是也这么折腾人。

  唐宣摸着媳妇滑溜溜的背,道:“对,我还记得头回去你家时是什么样。”那时他什么都没有,就提了酒和点心去了宋家,哪知宋家还就把女儿嫁给他了。就这一件事,他这辈子都记着宋家的对他的恩情。能把女儿嫁给像他这样的光棍,宋家没有一点看不起他的意思。倒是他,当时想的却是宋家女儿嫁不出去又是瘸子,想去占便宜呢。

  唐宣想到这里心里不大舒服。

  “媳妇,我这辈子都会对你好。”他喃喃道。

  宋佳期摸摸他的大脑袋,啪一口响亮的亲在他的脑门上。唐宣是个好男人,一定是老天爷看她上辈子早死才把这么个好男人给了她。

  假期过去,唐宣又要走了,走前把宋佳期送回了宋家。天渐渐冷了,今年过年前只怕他来不及把娘接过来,所以他想今年的年就在宋家搭着过了。一是过年要热闹,家里就他们两个也热闹不起来,冷冷清清的不像样子。再者佳期没出门前一直在宋家过年,今年他也不舍得让她见不着爹娘亲人。

  佳期在他走之前跟他说了,她在木匠那里订好了木头,准备给婆婆打家具。

  “娘那个屋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准备,我也不知道要打成什么样子的,你去瞧瞧,木头倒是好的,一整棵的八十年的杨木,我订了两棵,订钱已经给了。”这事也是托宋家办的,她又出不了门,也看不出木头好不好,所以找的还是当年给她打嫁妆那个木匠。

  既然要巴结婆婆,自然要下大本钱。宋佳期一咬牙自己掏了腰包付的订钱,唐宣给她的钱她没动。

  唐宣听了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宋家屋子里,当着孙婆婆的面抓着宋佳期的手不肯丢,眼睛闪闪发亮,一副想干点什么的样子。

  孙婆婆在一旁虎视眈眈,虽然这是姑爷,可她也不能让他在家外头欺负姑娘!小两口要亲热,等回了他们家,关上门,晚上在被窝里想怎么亲怎么亲。但到了外面,虽然这是宋家,那也什么都不能做!

  宋家姑娘是八抬大轿进的唐家,是明媒正娶的唐家媳妇,不是那种脏地方的女人,任男人什么地方都能胡来。唐宣要敢在这里做什么,孙婆婆杀了他的心都有!

  唐宣到底要给宋佳期在娘家留面子,放开手出去了,心里一百个后悔应该在家里待着,那还不是他想干嘛就干嘛。可等他走了再让她自己去宋家,他又觉得不好,宁愿自己提前半天给送过来。

  再有半个多月就过年了,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年货,猪肉挂了一院子,还有一笼笼的鸡鸭一缸缸的鱼。王氏早就给全家人做好了过年的新衣裳,为了天保的喜事,还多给宋家爹爹和天保多做了两套专门出去见人时穿的大衣裳。宋佳期虽然出了门,可照旧还有她的份。

  “这是什么?”宋佳期拿着一件男娃娃的小衣裳看,这也是王氏给她的那一摞过年的新衣裳里的。

  “这个你每天多看几遍,晚上就搁在枕头下。”王氏交待她。

  又是招儿子的。宋佳期立刻珍而重之的放在一旁,虽然她不信这个,可要是当着王氏的面敢这么说那就是找打了。

  她还在做家里人的棉袄。唐宣的早就做好了,两双棉鞋,一件大棉袄,一条棉裤,两件外衣,都是她亲手做的啊,手指头都肿了。

  他的做完,她就省了一半的事,只剩下把家里人的做出来了。所以这次回来还带着两大包的棉花呢,王氏瞧见了只是笑:“乖女儿,年前能赶出来不能?要行的话,我今年可就省事了!”

  宋佳期赶紧扯着王氏的手撒娇,到了娘家就成小孩子了,能撒娇就赶紧撒。结果王氏就让孙婆婆过来帮她做。孙婆婆年纪大了,本来王氏就想让她歇歇,可孙婆婆不服老,厨房家里什么事都不放心那两个小丫头。

  家里原来的丫头小梅早两年就出了门,嫁的是跟着宋大海出门打仗的执役,也算是宋家的下人,她现在还是在宋家,当初签的就是死契,那个执役也是签在宋家。本来他跟着宋大海上战场,要是不签死他,怎么能放心?

  一个小梅,还有一个招弟,都是有一把力气能干活的,孙婆婆就让王氏给撵到宋佳期这边来了。

  “你娘还是心疼你,舍不得看你辛苦。”孙婆婆一边用膝盖压着棉花一边缝。

  宋佳期翘着鼻子得意的说:“那自然!我娘不疼我疼谁?”有孙婆婆帮忙,这棉袄做起来就快多了。

  宋大海的几个弟弟也都过来了。每逢过年时,宋家总是这么热闹,房子都不够住。

  宋家老太爷和宋家老太太跟着宋大海过,也是因为当年这几个儿子进兵营的时候,没分在一个营里,结果打起仗来跑得天南海北哪里都有,那会儿今天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命在,两个老人也硬起心肠不敢去打听。

  后来宋大海算是运气好,跟了一个好上官,先进了京还扎下了根。等他打听出来几个弟弟都还活着,就努力把剩下的三个弟弟都给想办法弄到了一个营里来,这才算一家团圆。

  宋大海是个厚道人,自己过得好了没把弟弟给忘了,王氏在妯娌之间也不是个爱多事的,人家家过得什么样,她不爱锦上添花,就爱雪中送炭,这么多年了,除了往几个弟弟家送东西,她从来不打听他们家里有什么事。

  宋家三个弟弟对这个大哥服气得很,虽然住得远,可到过年的时候,都是早早的过来,带着全家到大哥家过年。今年宋佳期出门,天保订亲,都是喜事,更是要好好热闹才行。

  第十六章

  宋佳期这几天收礼收到手酸。

  三个叔叔都要给她添妆,三个婶婶都给她做了被子和衣裳。当时她出门,宋大海不想大办,也不想劳动几个弟弟辛苦跑一趟,何况今年事情多,女儿出了门就该说儿子的事,他和王氏早商量好了,想着反正等到过年见了就行了,要是一趟趟都有人来,王氏也要多辛苦几回,何必呢?再说唐宣家人少,他们宋家也不必弄太多人,反倒显得不合适。

  宋佳期在宋家这一辈里不是最大的,在她上头好几个姐姐都没了,她是宋大海和王氏进京后生的第一个孩子。而宋家三个弟弟的孩子中,最大的那个都给宋家生了两个小孙子了。

  宋家老太太见着重孙子就高兴,拿钱给他们,让他们去买零食和炮,几个小儿子一年也见不上几回面,孩子是离得越远的越亲,借着给重孙子的份,老太太好好的散了一回财。

  兄弟妯娌来了,王氏把她们领到老太太屋里去陪着说话,自己就借着要忙过年的事到外头去了。她心里知道老太太要给他们东西,在旁边看见了难免心里不舒服,干脆就不看。

  王氏只管带着几个小娃娃,心疼小孩子总是没错的,又让宋佳期每天都要抱抱这几个男娃娃,好也能生个儿子。

  宋佳期出了门,她的屋子今年彻底腾出来了。几个表兄弟媳妇带着他们的孩子还有几个表妹都挤到她的屋里来住,顿时她那个屋算是遭了灾了,幸好她的东西都带到唐家去了,不像往年那样被这群小乖乖一通胡折腾。

  天保这段日子比她忙得多,自从她回来,两姐弟还没多少机会好好说说话。他也是天天让宋家爹爹和几个叔叔带着出去访亲问友,明年就要娶媳妇了,也算是大人了,家里的事也让他在旁边听听了。

  王氏跟她说等年过完,就把她以前住的屋子和天保的屋子改一下,砌道墙围起来,算是天保和他媳妇自己的小院子。

  她嫁人前的屋子其实比天保的大,朝向也好。这都是因为王氏心疼女儿。所以她那间日后就当天保小两口的屋子,天保的那间要是程家不陪嫁丫头婆子的话就先让孙婆婆住着,等他们生了孩子,就让孙婆婆和奶娘带着孩子住。

  宋佳期听到王氏连程家姑娘还没进门已经盘算到孙子的事了,再想到自己,不免惴惴的问道:“娘,是不是婆婆都想要孙子啊?”

  王氏眉毛一竖:“那是当然!不生孙子我要她干嘛?白吃饭?”

  宋佳期一听更不安了,趁着没人时跟王氏说唐宣已经打算把婆婆接来了,她不敢说这是自己提的。

  “我……我还没有呢,那婆婆来了……”会不会不高兴啊?她结结巴巴的,王氏也听懂了,拉她起来好好打量一番,觉得气色身形什么的都挺好的,像个小媳妇的样子了,再说上回唐宣回来,不是还把她带回去,两人处了三天吗?听那个叫招弟的丫头说,上上回唐宣回来还把她给赶走了呢。小两口挺热乎的啊。

  王氏小声问她:“你们两个好不好?”

  “好。”宋佳期不加思索的说。

  王氏挤眉弄眼:“我是说,他夜里对你好不好?”

  这回宋佳期磕巴起来了,不过还是肯定的点头:“……好。”

  王氏担心自己没说清楚这傻丫头就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他,那个好不好?”

  宋佳期很想跟她娘开诚布公的畅谈一番,又怕她太开放吓着王氏,还是只说一个字:“好。”想了想又道,“他挺厉害的。”这是绝对的,就算她两辈子只经历过唐宣这一个男人,可像他那么厉害的一定不多。

  王氏一巴掌拍在她背上:“你个嘴上没把门的!什么厉害不厉害的!”心倒是放下一多半,幸好是个厉害的,要是个没用的,她更急。

  宋佳期挨了打也委屈。不是你问个没完,我才不说呢。

  王氏那一巴掌是虚的,打完就算。“那就行,你们在一块的时候少,不用急,孩子不是急来的。”换成自己姑娘,王氏是以鼓励为主,宽容得多得多。

  说是这么说,等几个妯娌小辈的在一块,这个说佳佳嫁了,有好消息没那个说佳佳什么时候让你娘抱外孙啊个个都拿宋佳期的肚子打趣,连那些小的都喊着要看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