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完转身走了,老大夫听了她的话放在心里细细一琢磨,又把她叫回来了,这回又是打量她半天。

  “行,那我就跟你去你家一趟吧。给你爹娘看看。”老大夫突然答应了。

  宋佳期一喜,赶紧说宋大海今天不在,等他放假回来了,她再来接老大夫!

  “谢谢您啊,大夫!谢谢您!”宋佳期围着老大夫不停的说。

  老大夫也不要她接,说定了时候他自己去宋家。

  到了那天宋佳期还是带上六六让招弟赶着驴车去了,接上老大夫去宋家。宋大海和王氏都在,一听宋佳期带着大夫来是给他们看病,王氏抓着她就躲到一边说:“刚好两天,这又犯傻了!我跟你爹好得很!你折腾什么?”

  老大夫听得一清二楚,摸着胡子在背后瞧着宋佳期呵呵笑。看吧,果然是个傻的吧?这大夫也是能胡请的?

  宋佳期还是拿那一套王氏和宋大海前半辈子受了不少苦,不少罪,让大夫看看能不能补养回来。

  王氏瞪她:“咱家没那个闲钱!你有,也不许这么乱花!”

  宋佳期气得结巴,说王氏和宋大海这个腿疼,那个腰疼,这都是病。“你也别骗我!你的头也疼了好几年了!让大夫看看不是挺好的吗?”

  王氏使劲点着她的额头说:“那算什么病啊?我和你爹疼归疼,又不碍什么事?还不是该吃吃该喝喝,为这点小事就要请大夫!还把大夫请到家里来!你说你这是不是多事?”

  宋佳期欲哭无泪,扭头看老大夫,盼他能说两句话。

  还是宋大海咳了两声,把王氏拉过来劝道:“这也是佳佳的孝心嘛,看就看吧。”

  终于看上病了,宋佳期比两个正经病人都紧张。老大夫挺认真,让宋大海脱了鞋卷起裤腿,这边捏捏那边敲敲,问都受过什么伤。

  宋大海把伤指着老大夫看,就两处刀伤,一处箭伤,早就好了。宋佳期在旁边说:“我爹有一回打仗时在一条河里泡了十多天。”

  老大夫嗯了声,宋大海赶紧解释:“没泡十多天,是一直在那条河附近打,来来回回在里面泡了几天。”

  宋佳期看老大夫也不说看得怎么样,开始卖弄她那三两不到的知识说:“大夫,这样我爹的腿就着凉了吧?他这个膝盖疼是不是就是这时候做下的病?”

  老大夫让她打扰了思路,阴森森的白了她一眼,挺不客气的撵她:“去!一边待着去!”

  宋大海憋着笑也撵她,王氏过来把她拉出去了,把六六往她怀里一塞:“给你个活干,看着你儿子!”

  给宋大海看完,老大夫也挺负责的开了两张方子,一张是煎着吃药,一张是送到药馆里做成膏药敷着用的。接着轮到王氏,宋佳期还想在旁边看,王氏虎着脸把她赶到厨房去了:“今天你做饭!去!”

  宋佳期怕王氏跟大夫说话说不详细,忍不住交待道:“娘,大夫问的话你要照实说!千万别……”看王氏的脸色越来越危险,她低头溜出来了。

  等她抱着六六去厨房了,屋里的老大夫才笑了:“你们家这姑娘,可真是个奇葩!”

  第62章

  老大夫看过宋大海和王氏,又留下吃了顿宋佳期亲手做的便饭,正待要告辞,宋大海请老大夫留步,说家中老父在战场上受了些伤,已经养了大半年了,想请老大夫过去看看。

  老大夫一屁股坐下,把药箱往桌子上一摆,道:“家里还有哪几位病人?干脆一口气全说出来吧。最多老头子就在你家住上一夜!”

  宋大海千恩万谢的把老大夫请到宋家老爷子那屋去了。

  他们出去后,王氏对佳期说:“刚才你没吃多少,我去给你再做点吧。”

  “不用,不用。”她赶紧摆手,知道王氏虽然嘴上说她多事,可心里还是高兴的。她拿着老大夫开的药方说:“娘,这些药我看也不贵,你记着吃。我会常常过来盯着你的。”

  王氏仔细收好了老大夫给宋大海开的那几张药方,说:“我知道这都是你的心意,不会浪费的。”

  才怪。宋佳期看得清清楚楚,要是她不说,王氏肯定只记着给宋大海吃,她自己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她再三叮嘱王氏不能把老大夫给她开的那几张药方当摆设,不能等人走了就忘光了。王氏被她叮嘱来叮嘱去,高兴是高兴,也让她烦得不轻。

  按着她的脑门恨恨的来了句:“真不知道你听谁说的!没病倒要找大夫吃药!钱多的没处花了!”

  “妈!我这都是有道理的!”宋佳期没力气的喊。

  “我知道,我知道。”王氏求饶的说,“对,我去把你张大娘喊来,让她也沾沾光。”她说完就出去喊人了,一半是为了不再听女儿唠叨下去,一半也是想显摆一下孩子的孝心。她嘴里说宋佳期这事干的是闲操心白花钱,可说出去家里孩子为了她和宋大海,这钱花得一点都不可惜,这还不值得好好显摆一下?

  她兴冲冲的喊来了张大娘,当着人家的面又把宋佳期‘乱花钱’、‘瞎折腾’埋怨了一通,接着叹气道:“你说吧,这也是孩子的孝心,我们也不好落了她的面子,你说是不是?这人她都给请回来了,看看就看看吧。”

  宋佳期顺着王氏让她‘骂’个开心,张大娘也顺着她的话说:“你也太不知足了!我倒想要这样的孩子,可没这个福气!家里那几个小子加一块也没咱们佳佳想的周到,谁说嫁出去的女儿不顶用了?咱们佳佳这不是挺顶用的吗?”

  王氏美得眼睛都笑眯成了一条缝,从心底到浑身的毛细孔都跟吃了仙丹一样,整个人都快坐到云上去了。

  张大娘道:“今天也让我来沾沾光!”

  于是等老大夫从宋家老爷子那边回来,这屋里还有几个等着他的。除了张大娘,王氏又把宋家老四的那个孙子平安抱过来了,平安从小身体弱,吃饭不香爱生病。

  老大夫进来又看见一屋子病人,脸还没黑,宋四婶就抱着小孙子跪下来求老大夫救命了。医者父母心,老大夫也没多说,仔细给平安瞧了瞧,说这是胎里带出来的病,母体不强,生孩子的时候又乱吃乱补一通,反倒伤了根本。

  宋四婶越听脸越白,老大夫才慢悠悠说了句这病常见,只能慢慢养着,等孩子大了或许就好了,不算什么大病。

  宋佳期听他这话不明白,像是有病,又像是没病。她偷问王氏,平安他娘怀孩子时都吃了什么‘补药’,当时宋大海还没找到四弟一家,他们过得应该不怎么好,怎么有钱买‘补药’?

  王氏小声跟她说:“是保生儿子的补药。平安的娘一直吃着,现在也没停。可惜的是就生了平安一个,还是这样的。”

  她这才明白了,怪不得老大夫说这病常见。应该就是保生儿子的偏方,谁知道那偏方里都有什么东西,胡吃乱吃的,平安现在体弱都是老天保佑,怪不得平安的娘几年就生了这一个,以后就再也没消息了。

  老大夫到底在宋家又吃了晚饭才走得成,宋大海刚好一车,先送大夫再送女儿和外孙。

  老大夫在车上抓着六六看,夸这孩子长得好,再看宋佳期:“你这孩子也好,没胡吃东西。是个心明的。”

  宋佳期赶紧笑,她给老大夫备了份诊金,宋家又送了份,老大夫不肯要两份,王氏买了几斤猪肉几斤面他才收下了。

  一路上老大夫都在哄六六说话,六六管他叫爷爷,他也乐呵呵的应了。问着问着六六说家里有奶奶,有婆婆,有姐姐,有姨姨。

  宋佳期在旁边给他提示,他才加上姐姐和弟弟。

  “是妹妹和弟弟。”宋佳期纠正他。六六总听大人说双双是姐姐,壮壮是弟弟,结果他对别人说起也管双双叫姐姐,纠正多少回他也糊涂着分不清。她也不急,以前她上小学时还老把课本上的英雄张冠李戴呢,六六弄错这个也不算什么。

  老大夫听来听去,没找着‘爹’,挺满意的。到下车时跟宋大海说:“我看你这个闺女挺好的,我家还有个儿子,老三,没娶上媳妇,孩子是个老实孩子,跟我学了一手的医术,吃饭是不愁的,我这房子也留给他,跟大儿子说好了,他回头带着他那一家子回老家去,不跟弟弟争。你要愿意,咱们两家结个亲家吧。”

  不说宋大海愣了,连宋佳期在车里都愣了,抱着六六竖着耳朵听,这是在给她说亲?她现在还这么好,这就有人相上她了?顿时虚荣心高涨!反正有宋大海在,她也不担心。

  老大夫叹气:“像她这样的孩子,能出了门还想着爹娘的也是少见。我看你家还不错,闺女也不像是个小家子气的孩子。要我说一句,闺女还小,不能让她这一辈子就这么算了,我听她那家里人口可不少,何必让闺女在那种地方受委屈?你接她也来,我这就登门提亲!”

  上回在老大夫家里,宋佳期就发现这老大夫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论年纪他也当得起宋大海的长辈,现在更是在大街上就要定下亲事了。

  宋大海此时回过神来,他刚才是懵了。这刚见过一面就提亲还真少见。他赶紧说:“老大夫恐怕是误会了,我那女婿还……他是个当兵的,就在咱城门外的西郊大营里。”

  这下老大夫可真如当头一棒,他大声道:“什么?她不是寡妇?”

  宋佳期听到这里不乐意了,掀开车帘子道:“谁是寡妇?”这太晦气了!赶紧呸一下!

  可老大夫比她脾气还大:“不是寡妇你瞎跑什么?不好好在家带孩子孝顺公婆……”老大夫气得手指头哆嗦着指着她,“你、你、你……”

  虽然是老大夫误会了,可他挺讨人喜欢的,宋佳期也怕气着他,赶紧道了声歉缩回车里去了。

  宋大海赶紧说:“孩子不懂事,您大人不计小人过。”然后把王氏给老大夫准备的肉和面都提下来放到老大夫家的大门前。

  老大夫再生气也知道这是他搞错了,人家不计较就行了。可他还是又失望又恼火,使劲捶门,等大儿子来开门了就是当头一骂,然后气呼呼的进去了。

  宋大海把东西提起来给那大儿子,连说几声对不起,不等人家回话就拉着马车赶紧走了。

  等出了这条街,宋佳期憋不住在车里笑了,宋大海听见了也笑,掀帘子对她道:“我的姑娘就是好,看看,这出来转一圈就得了门亲事。要是当年我天天带你出来转一圈,唐宣也没那个福气娶了你。”

  宋佳期好奇问道:“爹,那老大夫怎么会认为我是个寡妇?”

  “不许说那个词!”宋大海道,“一般人家的媳妇又怎么会老往娘家跑?还记着娘家的父母兄弟?偶尔记得送点吃的穿的已经是有心的了。何况我和你娘又没生病,你是请人来给我们补身的。”

  他也是越想越想笑:“那老大夫大概一开始就认为你是住在娘家的,受娘家照顾才这么有心思孝顺娘家的爹娘,不然怎么也是公婆摆前头的。见我送你走又认为你是跟婆家在一块守寡的。老大夫人老成精,眼睛也毒,看得出来咱们家疼孩子,他这人也是个痛快的,这才刚认识就提亲了。”

  宋大海摇摇头,要是佳佳真是个命苦的,他也绝不会让他的姑娘守寡过一辈子,那是一定会让她再嫁的。老大夫这人不错,说话做事都痛快,也有一门手艺传家,过了门也饿不死孩子。

  他在心里想了想觉得,要是唐宣真不是个长命的,这还真是一门不错的亲事。

  说着已经到了唐家门口,宋大海把六六抱下来,想起刚才老大夫套孩子话,套来套去家里人中没有‘爹’,大概这才是老大夫肯定佳期守寡的直接原因。毕竟家里的男孩,五六岁大了,不可能不会叫爹啊,六六一看就是个机灵鬼。

  他哪知唐宣一个月才在家里住三五天,六六能在他回来的时候没把他当生人就不错了,平常见不着,当然不会把‘爹’算成家里人。

  宋大海抱着已经磕睡的六六笑着捏他的鼻子:“你这孩子,倒把你爹忘得真干净啊。”

  第63章

  老大夫回家后是真生气了,在外人面前丢了大脸是小事,关键是他真的挺喜欢宋佳期的。他觉得这个女娃脑子灵,不死板,人看着又健康,心还宽,再看六六也是个机灵的男孩,这样的娘养出来的孩子都不会差。

  结果老大夫头回起了坏心眼,觉得宋佳期要是没丈夫就好了。他还挺善良的给观音上了香,说会把六六当自己孙子疼,要是宋佳期舍不得孩子,他们家都给养了也行。就差直言让那谁谁放心去阎王殿吧,家里的事都不用操心了。

  等他在家里坐了两天后,忍不住找到唐家去了。他一路走一路逛,一路打听着。唐家小院不算难找,主要是家里有个出名的六六,整条街都知道唐家六六是个皮孩子,一家女人都看不住他一个。

  他听了不以为然,男孩不皮能叫男孩吗?越皮的孩子长得越结实,那病秧秧的倒是老实了,谁家摊上也不会高兴。

  在唐家门口刚好看到招弟出来买豆腐,刚切好就看到老大夫了。招弟记得他,连忙请进去。

  宋佳期见这老大夫上门也是一头汗,上回那个提亲的事她可没忘。屋里不敢让他进,搬了凳子让他坐在院子里问道:“您来是有什么事啊?”

  老大夫抓着六六说:“我是来看这小子的!”

  宋佳期倒是不怕他再想把她嫁给他的三儿子,再说也承了人家的情,就说:“那您留下来吃顿饭吧。”

  招弟从厨房伸头出来:“那我再去买块豆腐!”然后一溜烟的跑出去又飞快的跑回来,笑嘻嘻的说:“我跟他说明天再给他钱。”

  老大夫坐在唐家院子里吃了顿青菜豆腐,挺不客气的吃了两大碗,完了一抹嘴也不急着走,把招弟叫过来和颜悦色的问多大了?哪里的人啊?几岁到这里来的?家里还有谁啊?

  宋佳期在旁边听得心惊胆战。

  等老大夫打听出来招弟是买给唐家的,还有身契在时,脸再次黑了,盯着宋佳期就像有仇一样。

  宋佳期已经明白这老大夫是还记着给他儿子找媳妇的。她左右一想,招弟年纪也大了,该给她找人家了,这姑娘来唐家快六年了,任劳任怨。她确实挺喜欢招弟的,也愿意给她找一个好姻缘。

  于是她就跟老大夫说:“我知道您的意思,招弟在我家六年了,我拿她当妹妹看。要是两家适合,我也愿意成人之美。”

  老大夫脸色这才变好了:“算你这丫头知道报恩。”

  不等他得意,宋佳期严肃的说:“我想先问问,您的三儿子今年多大了?”上回一个关大哥五十多岁,老大夫想给她做媒,连寡妇带儿子都不在乎,她直接就把这个三儿子想得条件相当差了。

  老大夫脸又黑了:“我的儿子你还想挑!他好着呢!”

  老大夫的三儿子不能说不好,今年二十六岁,小时候被流兵杀人屠村吓住过,说话爱结巴,一急就成哑巴了,越急越说不出来。每回见媒婆时他都涨红了一张脸,老大夫和他的两个哥哥嫂嫂在旁边说得嘴都干了,他憋不出来一句。媒婆出来再左右一打听,邻居都说这家老三啊,不像哑巴,就是从小就不爱说话,我啊,我没跟他说过话。

  媒婆就把他们家老三当成哑巴了,还说老大夫一身的医术治不好自己儿子。

  老大夫不是个能受气的人,但凡有人这么说他都能气得大骂,一来二去就没有媒人愿意上门了。

  老大夫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虽然老三上头有两个哥哥,可是除了爹娘谁又能养谁一辈子?老三会医术,出去也饿不死,只是他连话都不敢说,出去总要有个能帮他收钱的吧?

  老大夫就记着给老三娶个能帮得上他的媳妇。

  他现在就看上招弟了。

  宋佳期听了只觉得这老大夫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他上次见她两次面就看中了她,今天刚见着招弟就又看中了她。她觉得靠不住,就说:“我跟你回去看看,行不行?”

  “行啊!”老大夫拍板了,这就要拉着招弟和宋佳期一块去。

  宋佳期怕他直接把招弟留下了,连连摇头,叫了孙婆婆一起走了。

  路上坐在驴车上,孙婆婆小声问她:“你看好了?”

  她说:“招弟也大了,这个好歹先看看,行不行也不会就在今天定下来。”

  到了老大夫家,老大和老二都出去看病人了,只有两个儿媳妇和老三在家。老大夫一进门就喊三儿子过来,恨不得立刻就让宋佳期和孙婆婆在院子里相他。

  老三一跑出来见还有外人,还盯着他瞧,脸腾的就红了!

  孙婆婆嘴快:“哟,这不成大姑娘了?”她是来相人的,换言之就是来挑刺的。

  老大夫听了恨铁不成钢的踢了三儿子一脚,这小子躲都不知道躲,头低低的埋在胸前,脸红到耳朵根。

  两个嫂嫂一看就知道这又是给小叔子说亲呢,赶紧一个往屋里让一个去烧水泡茶。老大夫在后头拧着三儿子的耳朵把他给搡到屋里,小声骂他:“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还不快说句话!”

  偏偏他的嘴比螃蟹还硬,撬都撬不开。

  宋佳期和孙婆婆坐下喝了半壶茶也没听见他说一个字。

  老大夫最后一副心灰的样子,都没送她们出来,怕是认为这门亲事吹定了。

  回去的路上孙婆婆说:“我觉得这孩子可以,配招弟正好!”

  “好吗?”宋佳期不这么想,“我觉得不行。”这个男人明显是有点问题的,羞涩是一回事,可太内向了就不好了。

  孙婆婆觉得这叫老实:“招弟那个傻丫头没一点心眼,要是给她找个精明的,回头被卖了还给人数钱呢。你想想买到咱们家的那个白氏,可怜不可怜?”

  想起被婆婆卖了的白氏,宋佳期也为难了,可她还是说:“那要是也是个头脑不聪明的,夫妻两个傻到一块不更糟?”

  回了唐家吃完了晚饭,招弟被孙婆婆叫回屋。

  孙婆婆把老大夫的三儿子给她一学,重点强调这样的男人老实,说:“我看他行,你要是愿意,我就替你做主了!”

  招弟听说给她说亲,虽然脸红红的,可这孩子倒是不扭捏,瞪着眼睛左瞄右看,半天才道:“……可是我喜欢那个卖豆腐的李二。”

  青天霹雳。

  不说孙婆婆吓住了,就是宋佳期也没想到。

  “什么卖豆腐的李二?谁啊?”宋佳期差点跳起来,以为招弟已经让人骗了。

  孙婆婆昨天刚听说时也是吓白了脸,她也怕招弟这傻丫头没声没息的就被男人骗了,那才是出大事了呢。

  “就是半个月前到咱们门前这条街来卖豆腐的,听说姓李,在家乡人都喊他李二。招弟去买豆腐他总是多给,两人现在也就对对眼神,别的还没干。”

  “阿弥陀佛。”宋佳期捂着胸口坐下来。“怪不得说女大不中留,这事不能再拖了!”她让孙婆婆今天就去看那个卖豆腐的李二长什么样,再套套他的话,问问他到底是哪儿的人?家里还有谁?是怎么到这里来的?来了多久了?以前在哪里干活?

  孙婆婆领命而去,回来连连摇头。

  “那小子就没一句实话!一会儿说他是山西人,我说口音不像啊,他又改口说只是在那边卖过豆腐!胡扯八道!鬼才信他把豆腐从山西买到京城来呢!”她阴着脸道,“他还一直打听为什么招弟今天不出来!我看再过几天,这小子能哄得招弟跟他跑了!”

  “那不可能吧?招弟没那么笨,她不会听他的话的。”宋佳期说这话很没有底气,招弟这姑娘她最清楚了,谁说的话都信。

  这下没办法了,孙婆婆和宋佳期连番给招弟说那个李二不能信,招弟红着一张脸羞答答的说:“我觉得他挺好的。”

  宋佳期都要吐血了,孙婆婆干脆拉着招弟去了老大夫家相那个三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