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未央》作者:阿幂

简介:

去他的天地君亲,她只要以直报怨。

女主非重生,非穿越,土著伪白花。

设定略雷,道德洁癖者慎入,架空朝代,考据者慎入。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恩怨情仇 宫斗 怅然若失

搜索关键字:主角:谢玉娘刘熙(乾元帝)赵城 ┃ 配角:李皇后高贵妃谢家诸人后宫诸人 ┃ 其它:大殷朝

第一章 回府

玉娘撩起了一角车帘,向车后的乡野瞅了眼,一旁的妇人就道:“三姑娘别看了,仔细叫沙迷了眼,姑娘是头回见太太,红了眼,太太怕是不喜欢。”玉娘放下车帘,垂了眼低低答了声是,立时坐了回去,仿佛想了想,又向那妇人低声问道:“洪妈妈,我娘在府里可好?”

洪妈妈听了这句,脸上的笑模样不由得淡了,腹诽道:到底是外头女人生的,一些儿规矩也不懂,哪有管着姨娘叫娘的理。只是若是不提点几句,到了太太前头,也由着这个丫头娘啊娘的混叫,她这个接引人先有不是。所以把脸上的笑模样收了收,咳了声道:“三姑娘快别这样叫。从前在外头由着你性子来,可回了谢府,说不得要照规矩来。太太才是姑娘的嫡母。孟姨娘虽生了姑娘,依旧当不得这个娘字,三姑娘要叫孟姨娘姨娘才是。这回在我跟前错了也就罢了,到了太太跟前,太太是个宽厚的,也不能错这规矩。”

玉娘纤指将个青布帕子攥着,怯怯低下头去,洪妈妈看在眼里也就满意了些,虽说父女母子名分压下去,由不得她说个不字,到底性子和软些更好拿捏。所以又把脸上的笑挂了起来,因道:“三姑娘也别怪我说话儿直,我也是为着三姑娘好。姑娘如今也十四岁了,日后全仰仗太太呢,太太喜欢了比什么都强。”

玉娘听说抬眼看了看洪妈妈,忽然明白了,脸上就飞起两抹胭脂色来,低声道:“妈妈说的我记着了。”声若蚊呐,洪妈妈若不是盯着她瞧,只怕就将这句话错了过去。说话间马车行走渐渐平稳,车厢外人声熙攘起来,又有各色食物香气飘了进来,显见得是进了阳谷城了。

想是玉娘头一回进城,自然好奇,趁着洪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就要掀开帘子瞅瞅街景,手才搭上帘子,因看洪妈妈板着脸看她,脸上红了红把手放了下来。洪妈妈脸色这才松了,缓声道:“三姑娘,我们谢家虽不是什么,可在阳谷城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这样当街抛头露面的事不是姑娘该做的,日后可要改了才好。”谢玉娘听说把头低得沉沉的,仿佛臊得满脸通红的样子,洪妈妈见她这样,也不好再说,抿了抿嘴,转眼看着车帘子,像能看出朵花一般,没留意着那怯生生的三姑娘慢慢地抬起了头瞧了她一眼。

马车行到东安大街又向右拐去,行了片刻拐进一道窄街一眼望过去,一色的白墙黑瓦,偶尔有几枝桃杏花从墙头颤巍巍露出一点颜色来,露出些春意来。街边立着个石牌,写的是长平巷。

马车行了片刻,就到了一处岔路口,往岔路口里一转,便见一处角门,门前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梳得精光的发鬏,鬓边一对红艳艳的绒花.洪妈妈先打起车帘,从低窄的车厢门里钻了出去,一眼看见角门外站着的女孩子,脸上一笑,同她在谢玉娘跟前的笑不同,倒是透出几分慈和来:“红杏,可是太太等急了?”

红杏生得娇俏,白生生脸儿,青黛黛眉儿,水汪汪眼儿,倒也不辜负她的名字,听着洪妈妈问她,把鼻子一哼道:“洪妈妈,你可回来了。是孟姨娘,受了多大委屈一样,在老爷跟前哭,说妈妈一个人去接三姑娘,她不放心。妈妈也知道我们太太,菩萨一样的一个人,还不上心,所以打发了我在这里瞧着,要是三姑娘回来了,就快接进去。”她声音清脆,嘴头又来得,伶伶俐俐把一番话说了,就把孟姨娘如何娇纵,太太如何良善的意思都透了,一面说一面对着洪妈妈递了个眼色。

洪妈妈看着红杏眼色,立时明白了,知道她是奉着太太马氏的意思,忙笑道:“论理也轮不到我们这些下人说姨娘的不是,孟姨娘也太不知轻重,连老爷都烦了她。若不是太太心善,只怕连三姑娘也.”说到故意停住,又笑说,“瞧我糊涂的,三姑娘还在车上坐着呢。”说了转回身来,向着车厢里道:“三姑娘,到家了,出来罢。”

玉娘在车厢里把洪妈妈和红杏的话听得明明白白,她又不是蠢人,自然知道这俩人一唱一和的是说与她听的,只是她初来乍到,又是姨娘生的,哪里敢出声,好容易听着洪妈妈叫她,忙答应了声,低头钻出车厢。

玉娘这一出车厢,下头红杏瞅清她的模样,脸色不由得变了变,还是洪妈妈推了推红杏,红杏这才走了过来:“三姑娘路上辛苦了。太太吩咐我在这里候着三姑娘,待三姑娘回来了就领了三姑娘去同老爷太太磕头。”究根揭底的到底没把这个半路来的三姑娘放在眼里,是以别说以婢子自称了,连她叫什么也没跟玉娘说。

玉娘浑似不觉一般,却也不下车,先瞅了洪妈妈一眼,扭着帕子问:“妈妈这位姐姐是?”洪妈妈就把红杏看了眼,这才转向谢玉娘笑道:“她叫红杏,是太太跟前最得意的人,也当得起你一声姐姐。她肯说你句好话,比什么都好使。”这话说得诛心,倒似谢玉娘要去奉承一个丫头一般,换个人许就恼了,不想谢玉娘混混噩噩一般,点头趁是,伸出一只纤纤玉手按在洪妈妈手上,踏着脚踏下了车。

红杏看玉娘好性儿,倒也不好再说,只说了句:“姑娘随着我来。”说了打头向里走去。谢玉娘扶在洪妈妈跟在了后头,进了角门就是花园子。

谢家在阳谷城也总有百来年了,碍着商人身份,不敢张扬,可根基算得深厚,花园经几代经营依然有了氤氲气象,虽不见画栋雕梁,假山湖石,一样有长廊曲槛,疏篱花障,很

有些富丽热闹气象。

红杏看谢玉娘打量四周,倒象找着了酸刺她的由头,就道:“我们家的花园子打老太爷起就打点了,可是阳谷城里头一份的,姑娘住久了也就习惯了。”

玉娘听了这话,倒还是点了点头:“红杏姐姐想来也习惯了。”红杏顺口就道:“可不是,日日瞅着也没什么稀奇了。你才来,自然......”话出了口,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扭头看了眼玉娘,见她垂了眼步步亦趋,皱了皱眉,转过头去,脚下又加快了些。

谢玉娘一声也不吭,低了头紧紧跟着红杏,直走了一刻钟,这才走到了正房前,红杏就叫谢玉娘在门外等着,自己先进去回话。

太太马氏已等得久了,手上的佛珠早转过无数回,若不是一旁老爷谢逢春也一起坐着,只怕早已等不下去。这回听着红杏进来回说人接了来,转眼就看了看谢逢春,见他脸上有些喜色,也就笑道:“三丫头即来了还不带进来,说来这孩子也可怜,在外头住了这些年,如今该有十五了罢。”最后一句话却是向着立在下头的孟姨娘说的。

孟姨娘今年也有三十岁了,保养得却是极好,猛一打眼,不过二十出头,依旧是雪白娇艳的模样。孟姨娘素来得谢逢春宠爱,性子就有些张扬,别说是谢逢春另两个姨娘余氏,卫姨娘不在她眼中,便是对着马氏也不十分恭敬。今儿许是女儿要来了的缘故,倒是有些拘谨,手上帕子攥得紧紧的,听着马氏问话,忙起身答道:“回太太话,过了今年九月,玉娘就十四岁了。”说着话一面向着门外看去。

大红满绣福字的门帘一挑,红杏先走了进来,跟在她身后的女孩子身量儿高挑,却极是纤细,低头行来,颇有些步步生莲的意态,瞧在马氏眼中,扎了根刺一般,看着谢玉娘在洪妈妈的指点下,跪在眼前磕头,脸上要笑不笑,却向谢逢春道:“这孩子个儿倒高,要是方才孟姨娘不说,我只当着孩子总有十五六岁了。”

谢逢春也看着跪在脚前的玉娘,这孩子是他同孟姨娘在外头生的,因怀胎之际孟姨娘受过许多颠簸,打落草起身子就不健旺,所以寄名在庙里养着。后来孟姨娘是接了回来,可这孩子却一直在庙里住了下去,说来他这做父亲的也不过见了三四回。最近那一回,还是两年前,依稀就是个孩子模样,不想一晃眼两年过去,竟出落得花朵一般,都说孟姨娘年轻时是个美人,这孩子如今已有青出于蓝之势,待再过个几年,长开了,只怕更出色,怨不得孟姨娘有这个底气说那番话。

所以谢逢春同玉娘说话时就加了几分颜色:“好孩子,这几年委屈你了。”说话时又看了马氏眼,马氏手上佛珠转得更快了些,脸上堆出几分笑:“看这孩子老实得可怜,快起来!过来叫娘瞧瞧。”

谢玉娘听说盈盈立起身来,低头走到马氏身前,马氏伸手一把把玉娘的手抓着,翻来覆去看了看,见她十指尖尖犹如春葱一般,想来甘露庵那些姑子们收了谢府送过去的香火银子所以没来为难孩子。又抬头往玉娘脸上看了看,看玉娘巴掌大的脸,肌肤犹如凝脂冻玉一般,一双眼儿尤其水灵,只微微一动眼珠子,便似有千言万语要说一般,实在的勾人。

马氏把玉娘打量个仔细,这才问了问玉娘在庙里是怎么过的,她问一句,玉娘答一句,玉娘声线偏低,不如寻常女子柔媚,可偏每句话都带些尾音,便似有了许多余韵,就是女子听了,也有些心痒。马氏不由喜欢起来,又拍了拍玉娘的手,笑说,“好孩子,你从前吃苦了,如今即到家了也就好了。不知你在庵堂里住了这些年,可识字没有?”谢玉娘道:“跟着庵堂里的师父们念些经文,些许认得些字。”马氏愈发得满意,就笑道:“识字就好,虽说女子无才就是德,可我们这样的人家,姑娘若是一字不识,倒也叫人笑话。”谢玉娘微微一笑,似有些羞涩地低下了头。 马氏又指了下首坐着的冯氏道,“这个是你大嫂子。”谢玉娘答应一声,又过去同冯氏见礼。

冯氏脸色白净,眉弯双月,鼻梁上略微几点淡麻,见着玉娘拜下,亲自起身扶起,眼中略略带些笑意:“三妹妹快起来。”又从腕上摘下一只黄澄澄的绞丝镯子来替玉娘带上,笑道:“简薄了。妹妹带着玩罢。”玉娘正要谢过,就听得一声嗤笑:“三妹妹才到家,大嫂子倒是好意思拿着铜鎏金的东西来唬人。”说话间就见帘子一动,进来一个女孩子,胖瘦合中,梳着兰花髻,瓜子脸儿,眼神在谢玉娘身上转了两转,一面走到了马氏身边,“娘,这个就是三妹妹?”

马氏见着来人脸上就笑开了,拉了她的手向玉娘笑道:“这个是你二姐姐,因是十五生人,所以叫月娘。你二姐姐性子最是随和,日后你有什么不知道的,只管问她就是了。”月娘倒也爽快,抬手从兰花髻上拔下一对儿金裹头的银钗,亲手替玉娘插上,拉着她的手又上下打量了回,就同孟姨娘笑道:“都说姨娘俊俏,我看着不如三妹妹多矣,三妹妹有这等颜色,还担忧什么呢?”

这话说得便有些诛心了,玉娘同孟姨娘两个,一个纵是庶出,也是正牌子的小姐,一个是却是以色事人的姨娘。固然玉娘是孟姨娘所生,也没有拿着玉娘同孟姨娘比颜色的道理,更何况下头还跟了句暗指玉娘日后同孟姨娘一般以色事人的话。

月娘的话才一出口,孟姨娘脸上就有些不好看,只是不敢辩驳,便拿眼去觑谢逢春。谢逢春看着爱妾投来一眼。马氏接着谢逢春眼神,虽一贯溺爱月娘,也觉得她口无遮拦,只得道:“你大哥二哥呢,怎么不过来?”

月娘听着马氏问两个哥哥,便道:“娘糊涂了,这个时辰,哥哥们除了在学里,还能在哪呢。”马氏听了点头,又向着洪妈妈道,“你去看看,大郎二郎回来了没有,若是下课了,叫他们都过来见见三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个有点崩乱的故事,也许会触及三观,但是,还是这样吧。

不知道大家还在不在。

晚上还有一更。

第二章 家事

门帘子一动,外头一前一后进来两个儿郎,前头那个二十出头岁年纪,生得面方眼大,眉宇间颇似马氏。后头个也有十九二十的模样,眉目清秀,像着谢逢春多些,乃是马氏所生的两个儿子,长名显荣,次名怀德。

谢显荣中了秀才之后,谢逢春做主,替他娶了课师冯宪的幼女冯素珍为妻。冯宪二十二年前中过进士,中在二榜第三名,照说总有个翰林好做,不意卷入了延平年间的夺嫡乱局中,终于铩羽而归,终身复起无望。冯宪家中素来清贫,归乡之后,只得开馆授课维持生计,故此女儿的嫁妆也简薄,并没有什么金簪玉钗,压箱银也不过一百两,更别提什么嫁妆铺子了。

冯宪知道简薄,恐女儿到了婆家受气,就把当年在京中备考时同届举子做的制艺,更有当年一甲状元,榜眼,探花的应试之作整理了送与谢显荣。

谢显荣得了这些,视如珍宝,看着冯素珍也格外可爱。倒是月娘叫马氏宠得厉害,要了银的又打金的,丢下珠子又买玉,不大瞧得上冯氏寒酸,时常做些讥讽之语,好在冯氏是个温柔沉默的,姑嫂两个这才没闹起来。

兄弟两个进得门来先给马氏同谢逢春问安,谢玉娘忙闪在一边。她这一动,倒招得人注意,谢怀德一抬眼见个眼生的女孩子,娇滴滴的模样,不由一怔。

马氏见着儿子们格外喜欢,将谢玉娘招手唤到身边,笑道:“三丫头,来认认哥哥们。”说了,指着前头的谢显荣道:“这个是你大哥。”又指了次子道:“这个是你二哥。我的儿,你大哥二哥都是读书种子,你大哥去年应童子试中了增生呢!明年你二哥又要去应试了。”又向两个儿子道,“这个是你们三妹妹,孟姨娘所生。落草起就三灾八难的,为着好养活,从小儿寄养在甘露庵里,如今好有十四了,将要及笄,眼见着身子健旺了,也就接了回来,一家人总要亲亲热热团聚了才是正理。”

玉娘虽在庵堂长大,也不是无知无识的人,知道本朝立国以来,立下规矩,童生过了童子试方能称生员。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次称“增生”,是“增广生员”的简称,廪生和增生都是有一定名额的。得廪生的固然是诸生之首,能中增生也不易了。忙口称哥哥,屈身一福,向谢显荣贺喜,又同谢怀德说了几句吉祥话儿。她这盈盈一福,举止婀娜,仿佛分花拂柳一般,哪里像是在肃穆古板的庵堂中长大的人。

谢怀德年纪小还不大清楚,谢显荣却是知道底细的,本就不喜玉娘的出身,这回见她这样行礼都是个婀娜模样,不由把眉头皱了皱,有心训教几句,乍然初见,对着一张含笑微微的粉面,又不好开口,只得点了点头,不咸不淡说了句:“回来了就好。”

倒是谢怀德生性活泼些,向着谢玉娘一笑:“有三妹妹这几句恭喜,我要不拿个案首回来,可也没脸见三妹妹了。”说了又问马氏,“今儿三妹妹回家来,娘可准备了接风宴没有?趁着这个由头,把大姐接回来住两日也是好的。”

马氏对小儿子格外喜欢,拉了手叹息道:“我的儿,这还用你说。我早就遣了人去接你大姐姐,只是她那个婆婆,惯会拿着身份捏人。虽是答应了叫你大姐姐回来,却又嚷头痛,吃不下饭,要人一旁伺候,你姐姐是个孝顺的孩子,哪里还敢回来。”说了又是一声叹息。

谢怀德听了这话就把眉毛立了起来:“大姐姐是嫁给他们家,可不是卖给他们家的,还有不叫女儿回娘家的理吗?我亲自接去,看哪个敢拦!”说了就要起身。马氏忙把他拉着:“又胡闹了!”说了瞅了孟姨娘一眼道:“你也是个糊涂的,孩子大老远的刚回来,你当姨娘的也该带她回去歇息歇息,难道我还会拦着不成!”

孟姨娘忙笑道:“太太教训的是。都是婢妾糊涂了。婢妾这就带三姑娘过去。三姑娘快跟婢妾来,太太知道三姑娘要回来,早命人把屋子收拾了,姑娘见着就知道了,好生的气派。”一番话不伦不类,说得一旁的谢显荣直皱眉,到底是父妾,也不好张口教训,一转眼就见谢玉娘一一同众人行礼告退,倒是个守礼懂事的样子,也就罢了。

玉娘随着孟姨娘出来。出了马氏正房的院门,两人穿巷过堂,到了处一明两暗的倒座房前,孟姨娘站住脚,左右看了看,堆着笑脸道:“三姑娘先到我房里坐坐罢。”玉娘把孟姨娘看了眼,点头答应,跟着她进了房。

孟姨娘房中也有两个丫鬟,年纪大些的那个唤作彩霞,是孟姨娘的贴身大丫鬟,另一个叫彩虹,在外做些粗使活计。彩霞看着孟姨娘身后跟着个梳着双鬟的女孩子,前发齐额,一身乡间装束,却生得粉面朱唇,眼含春水,知道是今儿才接回家的三姑娘,带着彩虹迎过来行礼,口称“姨娘,姑娘。”拥着两人进房。

进得房来,孟姨娘下颚微微一扬,秋水眼把彩霞彩虹一瞥:“你们出去,我同三姑娘说几句梯己话儿。”彩霞本以为孟姨娘必然叫自己同新来的三姑娘磕头,不想竟是叫自己出,先是一呆,又想起孟姨娘的脾气,忙答应了,带着彩虹走出门去,又把房门掩上。

孟姨娘看着人都出去了,脸上娇矜之色顿时收了,双眼一红,落下泪来,拉着玉娘的手道:“好孩子,叫你平白受苦,你可怪你姨娘吗?若不是没法子,我也不能叫你走这条路。”说着就拿着帕子渥着脸哭了起来。

孟姨娘据说也是好人家的孩子,家里头出了变故才落在风尘,十四岁上接客,因为颜色好,没几年有了些名气,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叫她拢住了谢逢春。恰好那时马氏正怀着月娘,吐得厉害。分不过神来,谢逢春觑着这个空将孟姨娘赎出来,养在了外头。待得马氏知道,谢逢春已同孟姨娘生了个女孩子,气得个仰倒,就要发作。也是孟姨娘见机得快,知道风声泄露之后,就央了谢逢春,以玉娘体弱为由将她送进了庵堂寄养,待得马氏寻过来,也不过捆着孟姨娘打了顿,又要将孟姨娘提脚卖了。

谢逢春对孟姨娘倒是有几分真心,在马氏跟前苦苦央求了,这才保住了孟姨娘,只是也不敢再提接她进去的事,更不敢将玉娘从甘露庵接回来,只好每年四季送些香火银,好叫姑子们不至苛待了。后来还是谢逢春以长女要议亲,他外头有个外室不好看相为由,这才抬了孟姨娘回来。只是马氏终究咽不下这口气,便不肯接玉娘回来,这会松了口,也是别有因缘。

玉娘叹息一声,抽出孟姨娘手上的帕子,替她擦了泪,反劝道:“如今娘肯接我回来,已是恩情了,姨娘快别说这些。”

孟姨娘能牢牢拢住谢逢春这些年,也不是一味的任性娇蛮的,看着玉娘脸色,立时明白了过来,就道:“总是叫你吃苦了。只是你既回来了,以后就好了。彩霞,彩虹进来。”她话音才落,就看着房门一开,彩虹先踏了进来,彩霞跟在她身后。

孟姨娘看着两个进来,收了泪,先叫玉娘在圈椅上坐了,自己回身坐在榻上,脸上又带了些娇矜,向着玉娘一抬下颚:“过去给你们三姑娘磕头。”

彩霞彩虹两个走过在玉娘身前跪了:“给三姑娘磕头。”玉娘笑着答应,又道:“我才到家,手边也没什么东西好赏的,日后再补罢。”孟姨娘听说,把鼻子哼一声道:“罢了,你能有什么,我替你出了罢。我妆台第一个小屉子,一人拿一百钱。”说了起身,“我送你过去罢,再耽搁下去,人还当我计算什么呢。”不待玉娘答应,甩手摇摇摆摆向门外走了去,玉娘对着还未及起身的彩霞彩虹微微一笑,也跟了上去。

彩霞看着孟姨娘同三姑娘出了房门,从地上站了起来,依着孟姨娘的话开了屉子取了二百文钱,掂了掂,转手递在了彩虹手上,笑说:“我昨儿没睡好,有些头疼,略靠一靠去,你瞧着姨娘回来,就里喊我声,这个都给你买糖吃。”说了也出门去了,却不是回房,而是往马氏正房去的。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还是双更

第三章 出首

彩霞到了马氏正房前,还没踏上台阶,听得里头传来男人声气,知道是谢逢春在,不敢再向前,也不敢站在门前碍眼,退下身来,才堪堪在院子里椿树前站住,肩上忽叫人一拍,转头一看,却是马氏房里的青梅。

不同红杏的俏丽,青梅生得寻常,只是一笑起来,双眼弯弯的讨喜,性子又活泼,也肯与人为善,在家里大小丫鬟中的人缘,好上红杏许多,便是在马氏跟前,也比红杏得脸。

彩霞见是她,也就笑了:“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这个促狭的。这会子你怎么不在里头伺候呢?”因红杏生得俏丽,又巴高望上的,只怕叫她勾上了谢逢春,故此谢逢春在房里时,马氏就不大要红杏在跟前伺候,多让青梅伺候,故此彩霞才有此语。

青梅道:“今儿三姑娘回来了,你也知道,依着家里规矩,每个姑娘身边有一个大丫鬟,两个小丫头,再有粗使妈妈两个。三姑娘从前在庵里住着,身边也没个人,现如今到家了,总要一般对待的,所以太太指了人,令我带过去交给三姑娘呢。”

彩霞想起方才给玉娘磕头,玉娘手上一文钱也没有的窘迫样儿,忽然就一笑,凑在青梅耳边把这事说了,笑吟吟问:“怕又是孟姨娘替她赏了罢。”青梅啐道:“你也消停些,三姑娘打小儿在庵里住,那些姑子,不克扣她便是好的了,哪里能有钱到她手上。”又问,“你这回子过来,可是孟姨娘又闹腾了?”

彩霞待要说话,就见门帘一动,谢逢春从里头出来,忙住了口,怕叫谢逢春注意着,低了头闪在一边。还是青梅走上前去,给谢逢春问安。

谢逢春见是青梅,知道她方才是奉了马氏的话去安置玉娘,就问道:“你们三姑娘安置下了?”青梅回道:“回老爷话。三姑娘安置好了,太太吩咐了,同二姑娘,四姑娘是一样的例。”谢逢春点了点头,迈步出去了。青梅看着谢逢春出了院门,这才撩帘子进房。

马氏道:“那丫头看着屋子可有什么话?”青梅回道:“回太太的话,三姑娘倒是没说什么。”说了抿嘴一笑,“就是翠柳她们给三姑娘磕头时,三姑娘一文钱的打赏也拿不出呢,还是孟姨娘给的,三姑娘脸上臊得通红。孟姨娘就把甘露庵的姑子们骂了通。”

马氏正喝茶,听着青梅这一说,想了想玉娘方才在跟前的模样,正是个娇怯不肯说话的,也就笑了。青梅又道:“彩霞想是有事要回太太,看着老爷在,不敢进来,这会子还在外头呢,太太看是就叫她进来还是晚间再来?”

马氏皱了皱眉:“怎么这会子过来了,老爷可看见了?”青梅想了想,摇头道:“老爷只问了婢子三姑娘可安置好了,说完就出去了,像是没见着彩霞。”马氏还未开口,就见月娘从马氏卧房出来,走到马氏身边坐下,冷笑道:“青天白日的就往这里跑,怕人不知道她奉承我娘呢!若叫孟姨娘知道了,事事避着,留她又有什么用!”

马氏拍了拍月娘的手道:“我的儿,一个丫头罢了,不值当动气。叫她进来罢。”青梅答应了,回身出去将彩霞叫了进来,到底有些姐妹情谊,趁人不觉悄声道:“二姑娘在呢。”

彩霞听得月娘在,心上抖了一抖,知道自己只得这回来得莽撞了,又不好再退回去,只得低头进房,不及到马氏身前就跪下了:“给太太请安,给二姑娘请安。”

马氏瞥了眼彩霞,也不叫她起来,淡声道:“有要紧事?”

彩霞低了头道:“孟姨娘带了三姑娘进了姨娘的屋子,孟姨娘就把婢子同青草打发了出来,她们两个关起门来说话。婢子想着若不是见不得人的话,何把婢子同青草打发出来呢?所以婢子留了个心,在门前听了,只隐约听得孟姨娘抱怨太太,又拉着三姑娘哭。三姑娘倒是劝了孟姨娘几句,孟姨娘还满口说着叫三姑娘吃苦的话。婢子是想,孟姨娘那样的出身,太太能许她进门,已是天大的恩德,如何还能心怀怨愤,更在三姑娘面前挑唆,要是叫三姑娘对太太生了芥蒂,岂不是更辜负了太太,是以来回了太太知道。”

马氏还不及开口,一旁的月娘已然冷笑道:“这话说得我恶心。一个养在外头的贱丫头,我娘接回来是我娘心慈。她一庶女,别说婚嫁,就是生死都在我娘手上,还怕她翻天了!要你这样蝎蝎螫螫的过来!”马氏皱眉道:“你安静些。”又问彩霞,“那丫头同孟姨娘说什么了?”

“回太太,三姑娘倒是说着知道太太恩情。可有件事要回太太知道,三姑娘手上窘迫得很,打赏人都是孟姨娘出的钱。孟姨娘挽回了三姑娘的颜面,三姑娘岂有不感激的,她们又是亲母女。”说到此处倒是住了口,却是大着胆子抬头看了马氏一眼。

马氏听了,想了想,转脸同红杏道:“你去叫洪妈妈进来。”看着红杏出去,马氏这才同彩霞道:“你是个聪明的,知道来回我,我很喜欢。我知道你,倒不是轻狂的,一心想着家里定的亲,这回的差事要当得好了,我定给你好好备份嫁妆,叫你风风光光地嫁出去。”彩霞满心欢喜地磕头谢过,恭恭敬敬退了出去。

洪妈妈来得极快,马氏看着洪妈妈进来,就打发月娘回去。看着女儿出了门,马氏这才向洪妈妈道:“我心里有事决断不下,又不好同你们老爷说,你也替我分断分断。”说了就把彩霞同青梅的话都说了洪妈妈知道。自己叹息回,又道:“都是我叫他几句好话哄得糊涂了。那丫头又不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怎么肯同我一条心!若是打小儿养在我身边的还好些,偏又这么大了。把她送了过去,不得意也就罢了,若是得了意,只怕我这里捞不着半分好处,全便宜了她!”

到底是近三十年的主仆,洪妈妈熟知马氏性情,想了想,就道:“奴婢同三姑娘也相处过,倒像是个温柔沉默的,也知道些好歹,肯听人劝。奴婢是奉太太的话去接她的,眼圈儿都红了。只是人心隔肚皮,终究猜不透她。只是太太到底是三姑娘嫡母,我们家又是有规矩的,便是三姑娘日后得了意,到底妻妾有别,孟姨娘又是那样的出身,哪里就能越过太太去。”

马氏听说,冷笑了声:“规矩!要真有规矩,哪里还有这对母女在!”这句话指着谢逢春去的,洪妈妈就是在马氏跟前再得意,也不好跟着她指摘男主人,只低头不做声。马氏想了想又说:“你去取五两银子并两贯钱,给那个丫头送过去。便是姑子们手上不肯漏些给她,便是替人做针线也能换些银钱,哪里就能一文没有!人家女孩子都做得的事,如何她做不得?真当自己是千金小姐了!”这后头半句却是指着玉娘空身从甘露庵出来,手上一文没有的事。

洪妈妈看着马氏话风转了,也悄悄松了口气,顺着马氏的道:“太太说得。不过三姑娘打小没人教导,不懂这些也是有的。”马氏似笑非笑道:“我不过白说几句,你倒是急着回护。”洪妈妈笑道:“奴婢哪里是回护三姑娘,奴婢这是心疼太太。横竖三姑娘在家也就呆不了多久,太太何苦为她操这个心,倒是伤着自己身子。”马氏听了,笑一笑也就罢了,摆手令洪妈妈去取银子。

洪妈妈过去开了马氏装零碎银子的匣子,取了五两银子并两吊钱来先给马氏看了,又当着马氏的面取了个荷包将银子装了进去,马氏在洪妈妈手上瞧了眼,点了点头。洪妈妈见马氏点了头,这才握着荷包铜钱回身出门去。

马氏虽将玉娘接了回来,到底心里还有些膈应,故此将她的屋子安排得远远的西北角上,洪妈妈从马氏房里出来到玉娘房中,几乎要斜穿过整个花园子。谢家花园虽说不大,却也不小。洪妈妈才走到半截儿,从几株桃树后转出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梳着低髻,插着扁银簪,容长脸面,黄黄的脸儿,带着些病容,颤巍巍开口唤了声:“碧桃姐姐。”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还有一更

第四章 慈悲

洪妈妈是马氏的陪嫁丫头,闺名碧桃,二十岁配了谢逢春身边的管事洪富,自己也做了马氏身边的管事妈妈,碧桃这俩字才没人再唤起,猛然听见旧称呼,转回头去看,见是这个妇人,也就站住了,脸上露出些不忍来:“你脸色黄成这样,怎么不在房里歇着。”又往她身后瞧了眼,见没有小丫头跟着,皱眉道:“那些小蹄子也越来越猖狂了,看着你出来,竟也不跟着。”

这妇人姓卫,从前也是马氏的陪嫁丫头,生得有几分颜色,又是个温婉顺从的性子。谢逢春养了孟姨娘在外头之后,马氏抬举了她起来同孟姨娘打对台。谢逢春起先也新鲜过几天,没几日就丢在了脑后。卫姨娘为人沉默,身子也单柔,十几年来一无所出,若不是为了膈应孟姨娘,只怕还挣不上个姨娘.

卫姨娘苦笑道:“姐姐也是知道的,我经年见不着老爷,又是个病秧子。 “怎么怪得她们不用心。我听着孟姨娘的女儿接了回来,虽说养在庵里,老爷太太认了她,就是正经的三姑娘,我也该同三姑娘见个礼。只是我这身子,老爷太太也罢了,可孟姨娘那里,姐姐也是知道她的脾气的。”说了拿帕子捂着嘴咳了几声。

卫姨娘看着病歪歪的模样,说话也细声细气,话里却是指着孟姨娘骄狂。连谢逢春马氏都没嫌她忌讳,不叫她出来,几时轮着个姨娘出来计较了。卫姨娘对着洪妈妈说这样的话,自然是借着和洪妈妈曾一起在马氏跟前伺候的情分,要借她的口向马氏传话。洪妈妈做得马氏心腹,为人自然不糊涂,哪里听不明白,虽同卫姨娘是从小的情谊,却也不肯就这样叫她当了枪使。更何况谢逢春同马氏将三姑娘接回来是有盘算的,哪里会在这里计较,所以只当着没听明白,反笑问:“孟姨娘那脾气,这些年一贯这样,真要同她计较,白气坏了自己。说来也巧,我领了太太的吩咐要给三姑娘送些银子,姨娘你要是支持得住,便随我走一遭如何?正好见见三姑娘。说起来三姑娘端的好相貌,性子又比孟姨娘温柔许多,日后只怕是有个好前程的。”

洪妈妈知道孟姨娘是卫姨娘心底的刺,若不是因着那个孟姨娘屡次同马氏争驰,马氏也不会抬举起卫姨娘来去分孟姨娘的宠。卫姨娘起先不大情愿,可谢逢春样貌生得俊秀性子也算温存,后来慢慢也就肯了。不想谢逢春在卫姨娘这里不过逢场作戏,依旧看重孟姨娘,没过多久就将她抛闪了。卫姨娘性子柔弱,自然不敢恨马氏,更不敢恨谢逢春,孟姨娘却不会不恨。

果然,卫姨娘听着洪妈妈说着孟姨娘那个贱人的女儿比孟姨娘更出落,仿佛一口气转不过来,立时大咳起来,咳得整个人都缩了下去,眼泪滚珠般落下来。

到底是打小的情分,洪妈妈看着卫姨娘咳得可怜,也就罢了,叹息了声:“姨娘咳得这样,还是回去歇着罢。我这里要去办差。待我办完了差事,得空再来寻姨娘说说话。”说了,摇头叹息了声,抬脚走了开去。待得卫姨娘咳完,洪妈妈早走得不见人影。卫姨娘依旧蹲在地上,眼中的泪却是慢慢收住了。

马氏虽将玉娘接了回来,到底不是亲生的,不肯叫她在眼前碍眼,远远打发玉娘住在院子西边角的一处房舍,离着她的主屋远远的。

玉娘屋子地处偏远,风景却是好,一条鹅卵石路蜿蜒曲折,两侧疏篱花障,修竹成林,一路行来花香扑鼻,走到尽头是一处白墙黑瓦的房舍,向南两间正房是玉娘起居处,房后两株梧桐,树干都有碗口粗细,枝繁叶茂,亭亭如盖,遮在屋顶上,夏日里就是不用冰,也有凉意。

洪妈妈还没到房前,恰好马氏拨给玉娘的小丫头晓娟恰好端着水盆出来,看见洪妈妈,知道她是太太马氏的心腹,有意奉承,忙搁下水盆,将双手在背后擦了擦,快步走到洪妈妈身前,蹲了蹲:“洪妈妈好。”洪妈妈瞧也不瞧晓娟,只问:“你们姑娘呢?”

玉娘在房中听着洪妈妈声音,就问:“外头可是洪妈妈?”洪妈妈脸上堆出几分笑来:“三姑娘,正是奴婢。”说话间来到门前,早有丫头打起了帘子。

洪妈妈进门就见玉娘已梳洗过了,愈发显得粉面朱唇,比方才更鲜艳些,不觉多看了几眼。玉娘似叫洪妈妈看得有些羞,脸上摸了摸:“洪妈妈,可是我脸上有什么?”洪妈妈笑道:“奴婢想姑娘到底是个女孩子,一路颠簸,怕累着了,如今看姑娘比方才精神些,奴婢也就放心了。”玉娘垂了眼一笑。洪妈妈又说:“太太知道姑娘要回来,就叫人收拾屋子,急了些,姑娘看哪里不合意的,只管同奴婢说,奴婢这就令人改去。”在玉娘回来的路上,洪妈妈还一口一个你我,现在这位三姑娘在老爷太太面前都磕了头,又同两位少爷都厮认过了,已经是名正言顺的谢府三姑娘,所以到了这时,洪妈妈也一口一个奴婢起来。

玉娘忙立起身,,怯怯道:“妈妈说这话折煞我了。太太接我回来,已经是恩典了,我再若是不知好歹,可也辜负了太太的心意了。”洪妈妈是马氏心腹,同孟姨娘天然的不对付,又是奉着马氏的吩咐要摸摸玉娘性情,故意道:“太太听着小丫头说 ,姑娘手上很不方便,连打赏的铜钱都是孟姨娘给垫的。不是奴婢僭越,到底姑娘没投生在太太肚子里,手上不该这样的散漫。”

玉娘叫洪妈妈说了几句,脸瞬间红得透了,眼中水汪汪地,似有些泪在,将个帕子扭来扭去,低声道:“妈妈不知道。我在庵里时,也曾替人做些针线,托了师太拿去换些银钱,这些年也积了五六两银子。只是回来前,静尘师太说,太太接我回来是大恩德,我也该知恩图报,叫我替太太在佛前点了长明灯。”她越说声音越是轻,若不是洪妈妈加意留心着只怕错了过去。

洪妈妈也就笑道:“这样有孝心的事,姑娘如何不早说,也好叫太太欢喜欢喜。”

玉娘此时脸上也红得透了,越发显得一双眼秋水粼粼得动人,微垂了脸不做声。洪妈妈看着她毫无得意之色,这才道:“好叫姑娘知道,我们家少爷姑娘都是有月例的,每个姑娘,无论嫡庶,一个月都是一两银子,偏姑娘到家的时间不巧,这个月的月例早发放下去了。太太知道姑娘身边不方便,所以特命先奴婢给姑娘送些零碎银子来,姑娘打赏人好用。”

玉娘听着洪妈妈这句话豁然把头抬起来,脸上露出些惊喜之色来,转而又垂了眼道:“叫娘费心了,左右我在家里住着,也没使钱的地方。”

玉娘话音才落,就听马氏才拨给她的丫鬟秋葵哧的一笑,过来道:“虽说姑娘吃的用的每个月都有分例下来,可万一姑娘想吃个新鲜菜色,或是使不是我们房里的人办件差事,总要打赏的,皇帝们还不差饿兵呢。这都是太太疼惜姑娘,才为姑娘想得这样仔细呢。”

洪妈妈点头笑道:“秋葵说的是正理,姑娘且安心收着。明儿给太太请早安时谢过太太也就是了。”说了将银子都交在了秋葵手上,又眯着眼把玉娘从头到脚打量了回,笑微微出去了。才踏出门口,就听得秋葵道:“姑娘看,婢子说得可对?太太就是个宽厚慈悲的。孟姨娘虽生了姑娘,可也是孟姨娘将姑娘留在外头的,若不是太太,姑娘还在庵里受苦呢。不是婢子多嘴,她的话,姑娘要仔细思量思量呢。”又听那位娇怯怯的三姑娘道:“姨娘她到底生了我,你且叫我想想。”

听了玉娘这话,洪妈妈脸上一笑,拢了袖子往马氏那里覆命。马氏看了洪妈妈一眼,嘴角往下一撇:“你个老货,去了这许久,我还当你在哪里躲懒了。”洪妈妈笑着凑上来道:“奴婢恭喜太太。太太可知道她怎么会身边一文钱也没有的?原来是在佛前给太太供了长明灯,虽说是静尘师太开的口,可三姑娘回来没在太太跟前说,可见是个老实的。”说了又把秋葵说的那些话,玉娘又怎么回的,学了马氏知道。

马氏捻了捻手上的楠木念珠,道:“明儿你再去次甘露庵,给静尘师太送十两银子去,算是谢过她们这些年照顾玉娘。”洪妈妈心知肚明,这是马氏信不过三姑娘随口一句话,要找静尘那姑子核准,自然是满口答应。马氏复又冷笑道:“我就说孟姨娘那贱人心大。人才接回来,事还没定呢,她就猖狂起来,敢给我使绊子!真当我不敢卖了她!”说了重重将手上的念珠重重往桌上一拍,眉梢也有些立起来。

洪妈妈看着马氏满脸怒色,对着青梅递个眼色,示意她去倒茶,自己凑上来,双手将那串楠木念珠捧起来,送到马氏眼前,堆着笑脸道:“太太生气,只管拎了孟姨娘来问话,何苦拿它出气呢?这可是二少爷的一片孝心呢,为了这串念珠,二少爷可是省了一年多的月例。”

马氏一生二子二女,最为偏爱的不是十九就得了功名的长子,偏是跳脱任性的次子怀德,这回听着洪妈妈提起偏爱的小儿子来,一把从洪妈妈手上扯回念珠,啐道:“什么省了一年的月例,这里送了我念珠,转头就跟我哭穷,又白白叫他哄了银子去。”说了脸上禁不住露出几分笑容来。青梅那里也斟了盏枸杞桂圆茶来,搁在马氏右手边,也笑道:“婢子大胆说句,婢子倒是觉得太太委屈二少爷了,二少爷那是撒娇,哄太太喜欢呢。谢家二少爷早慧,满阳水城哪个不知道呢。来年童试必然是一举就中的。”

马氏叫洪妈妈同青梅俩个奉承得也喜欢起来,却又故意道:“你们两个只晓得哄我。”嘴角却是止不住得翘起来,把方才要发作孟姨娘的一团怒气抛在了一边,只道:“你们给我多瞧着三姑娘点,若她不懂事,我这里破费个一二百两,给她备一份嫁妆,也不能叫孟姨娘如了意。要这丫头真是个懂事的。”说到这里却是顿住了,端起枸杞桂圆茶慢慢喝了起来。

洪妈妈是知道马氏同谢逢春盘算的,看着马氏一副胸有成竹,又故弄玄虚的模样,忙跟着道:“三姑娘若是个懂事的,太太这样慈悲,哪里会不疼她。”

作者有话要说:

我发现我似乎没什么好说的

第五章 桃花

马氏把洪妈妈瞟了眼,笑道:“老货,明儿先去把香火银给了再来。”这是叫洪妈妈去甘露庵核实玉娘所说了,洪妈妈答应了一声,从马氏这里出来,才踏出院门,就见人影一闪,就没入了树丛,虽瞧不清人模样,可发间那支簪子她却认得,从前见余姨娘戴在头上过。提起余桃花余姨娘的来历,比孟姨娘更有些说头。

据说谢逢春八年前下到庄子看秋粮,时遇暴雨,将从庄子回城的路都冲垮了,谢逢春只得在庄头一户人家歇了。

那家人家的当家人正姓余,因行二,又属狗,庄户人也不讲究,就起名二狗,一直叫到娶妻生子也没改名。余二狗名字虽俗,人却有大志。他自己有三个儿子,又将死了爹爹娘的侄女桃花养在身边。

说来这桃花姑娘之所以叫桃花,全是因为她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庄户人也不会起名,索性指花为名。不想余桃花倒是不辜负这个香艳的名字,十四五岁上就出落得面如桃花,成了远近庄子上有名的美人。

余二狗起初收养侄女只不过是因为余桃花爹爹娘留下的几间瓦房,两亩薄田,待得桃花慢慢长大,显露出颜色来,就有用侄女攀个好亲,多赚些聘礼的念头。只是余桃花人虽生得有颜色,无奈是个庄户人家的女孩子,出得起聘礼的瞧不上她,出不起聘礼的余二狗又瞧不上,这一耽搁就到了十七岁,眼看着标梅将过,不想天赐良机,谢逢春竟叫大雨拦住了脚步,歇在了他家。

谢逢春即在余二狗家落脚,少不得要张罗写吃食。余二狗就打发自家娘子上灶,却将送菜温酒的活计安排了侄女桃花。桃花姑娘因颜色好,叫庄子上的人奉承久了,便生出了志气来,也不肯屈就村夫,只是高不成低不就年纪渐大,庄上已有闲言碎语传来,说是要在家做老姑娘了,桃花是个有志气的,偏要高嫁。这回看着城里的富商在家落脚,自家叔叔又是这个做派,心上也有了计较。

桃花姑娘特地薄施脂粉,换了新衣,将头发梳得精光,过来斟酒时又眉目传情。常言都说灯下看美人,又配着外头的风雨,谢逢春这里自然是格外觉得美人温存。到了第二日放晴,谢逢春就要回城,桃花姑娘又站在门后相送,故意做个依依不舍的模样给谢逢春看,果然将谢逢春勾得回了几回头,暗里留下人来打听昨夜那个姑娘有没有婆家。

谢逢春得了回音知道桃花没有定亲以后,就有意要纳桃花为妾,同马氏商议。马氏因为孟姨娘,不得不将自己的丫头给了谢逢春,不想还是拢不住人,已经是堵了一口气,这回看谢逢春自己想要纳妾,竟觉得来个新人给孟姨娘添堵也好,说不准这回这个是谢逢春自己看上的,真能将人拢回来,一反常态,竟是一口答应,亲自遣了洪妈妈的丈夫洪富去说亲,又许了余二狗些好处,余二狗本就是一颗攀附的心,自然是一说就准。三个月后,余桃花余姨娘就成了谢府唯一一个正儿八经抬回来的妾。

只是余姨娘也似命运不济,她虽比卫姨娘得谢逢春喜欢些,也曾怀过三胎,第一胎七八个月还掉了,是个男胎,落地还哭了两声,把余姨娘疼得肝肠寸断,后来一胎,三四个月就没了,不过是一滩血水。好容易三年前又怀上一胎,撑到□□个月上,恰好谢逢春将孟姨娘接回来。孟姨娘是谢逢春的得意人,一应摆设,吃穿只比马氏差了些,余姨娘怀相本就不好,一气之下早产了,生下一个女儿来,行四,叫做云娘,正是未学会吃饭先学会吃药的病秧子,不得谢逢春喜欢,连着余姨娘在谢逢春跟前也失了宠,从那以后也深居浅出起来。

今儿三姑娘回家,照说两个姨娘都该过来露一面,卫姨娘病着,就是在马氏跟前也是三天两头的告假,自然是不来了;而余姨娘也以四姑娘昨夜哭了一夜,早上有些低烧,要人照顾,她走不开为由告了假。

不想卫姨娘方才在花园里先说了那些话,余姨娘又是这副鬼祟的模样,洪妈妈看在眼里,心中不免疑问,莫不是谢逢春同马氏的盘算竟是泄露了出去?只是谢逢春同马氏的盘算,就是马氏跟前的红杏也不一定知道,这俩个姨娘怎么能知道?洪妈妈想在这里,立时转身,回到马氏房子。

看着洪妈妈进去了,树后这才走出个妇人来,拿着帕子掩口咳了几声,竟是卫姨娘。

卫姨娘看了看左右无人,这才挪动脚步走了回去。她才挪到房门前,沉香在里头看见,连忙走出来,将卫姨娘扶着,口中埋怨道:“姨娘去哪里了,叫婢子好找。”卫姨娘咳几声,黄黄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来:“我在房里闷得慌,去花园里走了走。我这身子,还能去哪里。我口渴得很,你替我斟碗茶来。”

沉香扶着卫姨娘进了房,服侍她坐了,回身去倒茶:“姨娘出去后,余姨娘过来坐了坐,倒像是有话说的模样,看着姨娘不在又回去了。”

卫姨娘从沉香手接过茶来,喝了半盏,似舒服了些,眉头也舒展了:“她坐了多久?”沉香回道:“半盏茶都不到呢,姨娘若是有事,婢子过去再请余姨娘过来。”卫姨娘点了点头,看着沉香将要到门口,忽然又把她喊住:“罢了,她若有事,自然会再来。我一病秧子,从我过了病气去就不好了。”

沉香听着撇了撇嘴:“姨娘也太小心了,本就是余姨娘自己来的。”话虽这样说,人到底是折了回来,看着卫姨娘一脸的倦色,就道,“姨娘可是累了?婢子服侍姨娘歇一歇,等吃饭了再叫姨娘起来吧。”卫姨娘已撑得倦了,点了点头,由沉香服侍着脱了外裳,上来了床,扯过薄被盖了,将床幔放下,床幔落下之际,卫姨娘嘴角掠过一丝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