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妃听着景和这句脸上这才松了,转而眼圈一红,把帕子掩着面,哭道:“她抢了你父皇去霸着不肯放,如今若是再将你抢了去,叫我可怎么活呢?好孩子,方才都是母亲情急了,你可不要往心上去。”

景和走在陈淑妃面前轻轻蹲下,抽过陈淑妃手上的帕子替她擦了擦泪,又将帕子塞回陈淑妃手中,轻声道:“母亲,儿子过年就十七了,您就不着急么?”陈淑妃听着景和这话来得莫名其妙,一面拭泪一面抬头看他,却见自家这个儿子脸上含笑微微,眼角眉梢却是淡淡地,毫无欢喜之意。

第231章 讨情

景和生来聪明,八月能言、三岁便在陈淑妃的教导下背得整篇《千字文》,四岁时起习《论语》,陈淑妃起先以为乾元帝见着景和聪明,总会看重他们母子些,不想景和这些聪明没叫乾元帝喜欢,反招了高贵妃的记恨。

陈淑妃为着自保,不得不使景和藏拙,这才避过了高贵妃的眼。可从那时起,景和的性子慢慢地冷静下来,越是长成,陈淑妃越是摸不准景和在想些什么,常要景和亲口说了,陈淑妃才能明白景和心思。

这回听他用若无其事地口吻说着他日后的亲事,竟是要她这个母妃亲自去与乾元帝提的意思,先是以为景和在外走动瞧上了哪家的女孩子。依着陈淑妃心思,虽景和是她儿子,她只有望他能得个才貌双全,又有家世助力的妻子。可有乾元帝的例子在眼前,陈淑妃也怕景和走了乾元帝的老路,将个女子如珠如宝地捧在手上,后宫诸事都看她脸色。若真是如此,便是景和做得皇帝,只怕她这个太后还要瞧那女子脸色过活,又有什么意思。

可再一看景和神色殊无欢喜羞涩之意,陈淑妃又想道:是了,这个孩子为人素来冷淡比不得他父皇多情,多半儿是瞧上人家父兄的势力了,所以镇定如此。脸上这才松了些,柔声道:“可是你有中意的人家了?”

景和慢慢地站起身,不由自主地将眼光投向南窗下的美人榻,榻上空无一人,只有光影斑驳,仿佛眄光流波。景和一眼瞧过便转向了陈淑妃,缓声道:“母妃,儿子都要十七了,大哥只有更长的,儿子记得,当时万贵太妃代掌宫务,父皇在儿子这个年纪,母亲已在父皇身边伺候,太子妃也在遴选中。”

永兴帝的敬贤皇后早亡,万贵妃如当今的宸妃一般,宠擅六宫,代掌宫务,当时她也主持了几位皇子的选妃,虽是出自永兴帝旨意,连着人选都是永兴帝敲定的,可操持的都是万贵妃,因此倒还叫她得了个贤名去。如今宸妃代掌宫务,又即将封后,由她操持皇子们选妃,更是理所当然。

可这里又有个讲究,若宸妃已是皇后,身为嫡母为皇子们选妻,那是理所当然,就如当时的李庶人一般。可如今纵然宸妃形同副后,到底也只是个副后,说白了,依旧是个妾,她又哪里来的脸面资格去宣勋贵大臣之女?总要经过乾元帝首肯。而大殷朝规矩,皇子选妃之后必要封王开府,在宸妃即将封后的当口儿将两个成年皇子封王迁出宫去,其意何在?她又是有养子的人。以乾元帝那多疑的性子,便是这时不想,日后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想起。便是他自家不想,也有人能叫他想。

可若是宸妃不肯开这个口倒也无妨,陈淑妃是景和亲娘,当娘的想儿子早些成家,便是说到乾元帝跟前去,也是理所当然。宸妃这一不肯,也是个说头。

若是玉娘这里与乾元帝说了,乾元帝首肯,正妃是哪个她们做不得主,侧妃是哪个倒还好说一句,总能挑个合意的。且即开府封王,景和便有了自家全副班底,更能任实差,到时便能上朝,参与政事,这才是里头要紧的一项好处。

陈淑妃也是聪明人不然也不能有景和这样的儿子,听着景和比出万贵太妃来也就知道了,与景和笑道:“好孩子,我知道了。明儿我就寻她去。”景和微微笑道:“母妃办事,我自然放心。”

陈淑妃听着景和这句,在他身上一拍,笑啐道:“你这孩子,倒学会拍马屁了。”景和不置可否地一笑退后三步,躬身告退。

陈淑妃看着景和出去,脸上起先还带些笑,渐渐地笑就淡了些,便是景和说话时十分镇定,到底陈淑妃是他生身母亲,哪能察觉不到景和景和举止有些异常,只这异常是为着什么,陈淑妃一时也想不明白。

到得次日午后,陈淑妃坐着肩舆摇摇摆摆地到了合欢殿,使小太监报进去。玉娘听着陈淑妃求见,倒是笑了笑,与身边的金盛道:“他母子二人倒似说好了一般。”金盛探出一只胳膊叫玉娘扶着,脸上堆了笑道:“母子么,这也自然。”玉娘听说点了点头,道了声:“请她进来罢。”

论着年岁资历,陈淑妃长了玉娘许多,可论着份位,玉娘是特旨晋封的宸妃,一应供奉比照皇后,是以陈淑妃进得合欢殿正殿,还要与玉娘请安:“妾承明殿淑妃陈氏见过宸妃娘娘。”

玉娘过来几步,伸手在陈淑妃手上一搭,含笑道:“淑妃不用多礼。”陈淑妃也笑说:“妾谢娘娘抬爱,可礼不可废。”依旧要行礼。她本以为以玉娘的行事做派,必然会再扶她一把,到时她再起身也就是了,如此也好显得她恭敬。

且虽宸妃位同副后,实则也是妃子,连扶了淑妃两回,气势上先就退了些,到时她再开口请托,玉娘便难做。不想陈淑妃的算盘打得极好,偏对着的玉娘也是个聪明人,看着陈淑妃这般做张做致,竟是将手一缩,由得陈淑妃行完了全礼,还笑说:“我竟忘了淑妃是个周到知礼的,你即执意要守规矩,我又怎么好勉强你呢?”

陈淑妃无奈,只得照规矩与玉娘请了安,得了句平身赐坐,这才起身坐到一边,抬眼朝玉娘瞧了瞧,见她延颈秀项,修眉联娟,瑰姿艳逸,犹如神仙中人,可见在乾元帝跟前十分得意,故此才能有此盛姿。陈淑妃再机敏,到底也是长年浸淫在深宫,瞧着玉娘这幅情态,再对比自家,一时心上自是酸涩难忍,只强笑道:“妾也知娘娘忙碌,并不敢无事来叨扰娘娘。”

玉娘听说,缓缓地侧了螓首,她耳上明珰轻摇,明珰上嵌着的金刚石闪烁的彩光与玉娘眸光相映,真可赞一句神光离合,便是陈淑妃看了,也不禁要叹一句:宸妃生得一双妙目。

玉娘将陈淑妃又从头到脚看了眼,才笑道:“前儿二皇子来与我请安,欲言又止地,我以为他有什么要紧事儿,不想二皇子盘桓了会到底没说有什么事儿。今儿你倒是这样慎重,不如叫我猜上一猜,淑妃可是为着二皇子来的?”

陈淑妃素知玉娘聪明,听着玉娘这话,心上陡然一惊,只怕她已看破自家来意。以这人的狡猾,即知道了自己来意,只怕已想出了对应的法子,若是如此,倒是不好轻易开口。陈淑妃能在李媛与高贵妃手上周旋过来,并做得淑妃,只在皇后与贵妃之下,自然也不是个好相与的,转与玉娘笑道:“娘娘为何猜妾是为着二皇子来的。”这话说得不置可否,可说十分狡猾。

玉娘春葱一般的素指在宝座的扶手上敲了敲,慢慢地道:“自我晋了宸妃,淑妃除着随众恭贺的那一回,再没来过我合欢殿,淑妃是做母亲的,我也有阿宁阿琰两个孩子,自然知道淑妃心思。”

陈淑妃原是试探玉娘的意思,不想玉娘说话更是刁钻,瞧着磊落大方,可实情一点子没露。且宫中规矩,玉娘位次高于淑妃,她说了话,淑妃不好不答,只得笑道:“原来如此,倒是妾愚钝了。”玉娘笑着看向淑妃:“那我是猜着没猜着呢?”

这话问得愈加刁钻,若是陈淑妃答一声:“娘娘明见。”只怕下头这位宸妃就好接一句:“怪道淑妃从前不来,今儿倒是特地过来。”要知,乾元帝特旨宸妃位在众妃上,又手握宫权,诸妃嫔虽不用给皇后请安一般每日前来,可如淑妃这样一回也没来,玉娘真要拿着这个说话,乾元帝便是第一个容不下。

陈淑妃手上隐隐有了些汗意,脸上却依旧带些笑道:“妾前些日子身上不好,常吃着药,怕将病气过给了娘娘,故此特意与娘娘告过假。娘娘事忙忘了也是有的。”说来,淑妃倒是指着偶感风寒请过太医,也往合欢殿说过,可要说那就是请假,连着陈淑妃自家也觉着有些勉强。是以陈淑妃便以为以玉娘今日的做派,必然要质问,可她有太医的脉案在手,这事也就能过去了。

玉娘听说微启檀口,转眸看向金盛,金盛半躬着身过来回道:“娘娘,淑妃娘娘是告过假的,那时五殿下与宝康公主与您闹着玩,许是为着这个混忘了。”玉娘呀了声,将罗袖遮一遮面,笑道:“即如此,那我可都猜错了。”又将罗袖移开,脸上带些笑地看着陈淑妃,道是:“如此说,可是淑妃身子好了,所以过来与我说一声?”

陈淑妃不意玉娘与金盛两个一唱一和就将此事敲定了,就知道上这个妖精的当了。甚么“猜着你是为着二皇子的事来”、甚么“从前不来,今日偏来”,种种说话不过是为着堵她的嘴,不叫她说出所为何来罢了。

便是陈淑妃已想明白了,可到了这时,也不得不答一声:“是,妾如今已好的全了,故此来给娘娘请安的。”玉娘脸上敛了笑,轻声道:“淑妃可不要逞强呀。”陈淑妃倒也沉得住气,微微一笑道:“娘娘放心,妾爱惜自家得很,怎么肯逞强呢。娘娘即这样关爱,妾倒是还要与娘娘讨一个情。”

第232章 求婚

乾元帝从书案后瞟了陈淑妃一眼,淡淡道:“起罢。你有什么事儿要来见朕。”陈淑妃跪在地上,心上一面盘算一面道:“妾方才求见了宸妃娘娘。”乾元帝听着玉娘,脸上神色不由自主地微微一松,又瞥了陈淑妃眼,道是:“哦。

陈淑妃知道乾元帝多半儿肯见她,可见着了乾元帝说些甚能引动乾元帝心肠,陈淑妃却无多少把握,正惴惴之际,听着里头一声宣,定了定神,走在乾元帝面前盈盈下拜。

陈淑妃看着乾元帝神色,心上愈发警惕,不敢胡乱说话:“自宸妃娘娘得封,妾一直抱病,不曾给娘娘问安,妾心中不安。”听着陈淑妃这番说话,乾元帝起身走在依旧跪在地上的陈淑妃身前,探出只手来。便是陈淑妃从前还叫乾元帝看顾时,乾元帝也极少亲手扶她,是以看着这一伸手,陈淑妃先是一怔,偷眼瞧了眼乾元帝,才将手放了上去,忽然听着乾元帝道:“景和也要十七了罢,也该择妃了。”

陈淑妃听着乾元帝这句,心跳如擂,脸上强自笑道:“圣上好好地怎么想起说这个了。”

乾元帝将陈淑妃的手松开,托着陈淑妃的下颌将她的脸抬起了看了看,脸上忽然一笑:“你不想景和开府吗?”

陈淑妃叫乾元帝问得这句,更加心慌,到底她能在高贵妃与李皇后间左右逢源,素有心机,当时就有了决断,即摸不清乾元帝心思,索性顺着他的话说,左右景和确是到了成婚开府的年纪,当下含笑道:“不瞒圣上,妾今日求见宸妃娘娘,一是为着请罪,二来,二来妾也有些着急了,圣上和景和那么大的时候,已定下了太子妃娘娘。”这话才一出口,陈淑妃便想起当时的太子妃便是才死了的李庶人,再看乾元帝脸上果然阴沉了些,立时在乾元帝面前跪下,请罪道,“妾失言,讫圣上恕罪。”

乾元帝将陈淑妃看了看,自己回在书案后坐了,才道:“无心之言罢了,朕不至于这都要加罪你,起来罢。”

陈淑妃定了定神,谢过乾元帝,这才立起身来,这回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一点子声也不敢出。心上念头却是百转千回,若是乾元帝这回真赐了婚,那景和一番谋划便落了空。可只要开了府,领了实差,景和便好大展身手,好叫朝臣们知道他的贤明练达。陈淑妃想在这里,不由自主地瞧了乾元帝一眼。

乾元帝看过两道奏章,一边拿起第三道奏章一边若无其事地问:“你和景和可有钟意的女孩子?”陈淑妃正打醒了十二分精神,听着乾元帝这句,小心地道:“妾久在深宫,哪里知道哪家有淑女呢。景和这孩子也知礼,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提起勋贵朝臣家的女孩子呢?”乾元帝听说,将手上奏章一搁,似笑非笑地瞧了陈淑妃眼:“朕怎么听说,吴大用家的女孩子颇得淑妃青眼。常做了针线孝敬你。”

陈淑妃听着这话才松了口气:虽吴姑娘送针线进宫的事儿陈淑妃也是瞒着人的,可若是乾元帝想知道,又怎么瞒得过他呢?这等事说来不大和规矩,可也没什么大碍,陈淑妃微微笑道:“回圣上的话。吴家姑娘在赏花宴时叫黑猫抓伤了,是妾替她宣的太医,又安排了内侍送她回去,吴姑娘倒是个感恩的,做了针线来谢妾,并没有旁的意思。”

乾元帝点了点头,笑道:“原来如此,照你这样说,吴家姑娘倒是个好的。”陈淑妃心上一跳,暗道不好,可才说过夸赞的话,又不好收回的,只得强笑道:“瞧着倒是个好的。”乾元帝口角微微一翘,缓声道:“你即喜欢,叫宸妃明儿召她进来瞧瞧,若是真是个好孩子,朕替景和赐婚也无妨。”

却是高贵妃那里叫玉娘挑唆得深恨陈淑妃与李庶人两个,如今李庶人家破身死,高贵妃的一口乌气也算出尽了,剩下的唯有陈淑妃母子。陈淑妃虽不得乾元帝喜欢,可她为人素来谨慎,竟是一点把柄也抓不住她,徒呼奈何。

只要计算陈淑妃的话,高贵妃倒也不敢到玉娘面前说,只怕玉娘听着觉得她心狠,到底日后要在她手下讨生活的,若是她有了防备,日子就要难过。倒是徐氏进宫探视时,看着高贵妃愁眉不展,拉了她到内殿,细细问了,便替高贵妃剖析了回。

徐氏道是:“大殿下也将十八了,圣上早晚要赐婚的,您可别怨我说话儿直,大殿下的那个癖好也改不过来,若是寻了个勋贵朝臣之女,哪里肯忍受丈夫这个习性?闹将起来,大皇子的颜面往哪里放?娘娘的颜面又往哪里放?倒不如寻个可靠人来,许以厚利,瞧在厚利份上,忍了也就忍了。”说着便引荐了她的娘家侄女儿徐清与高贵妃。

大殷朝女子虽自十四起便可婚配,可父母疼爱些的就有拖到十七八的,徐清却不在此例。却是徐清也是十四起议婚,彼时高贵妃还得宠,徐家辗转与高贵妃有亲,自然往高门里挑拣,选的是寿阳伯钟翮的庶长子钟恒,比徐清大了两岁。

钟恒虽是庶子,却也是寿阳伯夫人抚养长大,且徐家身上不过是个七品散官,若不是靠着高贵妃,也谈不上这门亲事,彼此都称心满意。两家正要过庚帖,不想钟恒身边有个唤作水秀的丫头,生得有五六分颜色,与钟恒两个日夜相对,早生了情愫。听着钟恒要定亲,水秀便在钟恒跟前哭了回,只说愿为奴为婢服侍新奶奶,只求一席容身。只怕新奶奶挟贵妃声势不肯容人,到时她如是生是死不要紧,只怕钟恒要吃委屈。

钟恒虽有十六,可叫寿阳伯夫人教养得颇为天真,听着水秀这几声哭,慨然起了丈夫气,竟是带着水秀私奔了。若是寿阳伯府即时将人追回,这事许就揭过去了,不想寿阳伯夫人叫庶子气得倒在床上,请的大夫嘴上又不大牢靠,将这事泄露了。如此一来,徐家与钟家的婚事只好作罢。

这桩婚事作罢,徐家倒也不好立时再给徐清说亲,倒像是急着嫁出去一般。只得缓了半年,又有人做媒,这回倒是个官宦人家的嫡子,身上也有了秀才功名,只是年纪略大,将将二十了,因为守孝耽误了。那时高贵妃声势还未坠落,徐家便不大中意,拖了段日子。不想对方年纪即不小,自然急着成婚,见徐家这里没回音,另外说了亲。

连着两回说亲不成,徐家便有些心灰,只觉时运不济,左右徐清还小,便想缓一缓,不想就是高贵妃失宠,连着景淳也关进了掖庭。自那以后,徐家瞧得上的人家都瞧不上他们,瞧得上徐家的人家,徐家又瞧不上了,以至于辗转耽搁到今日。

高贵妃听着,知道这样的人家做得皇子的岳父,便是吃些暗亏也能忍,必定不会生事。就是生事也弹压得下,就想答应。可转念一想景淳注定是与大位无缘的了,再娶了那样一个妻子,岂不是更加便宜了景和?

徐氏微微笑道:“娘娘在宫里不大知道,您哥哥收着个消息哩。说是吴大用的女儿常给她送针线。”高贵妃急问道:“吴大用是哪个?”徐氏按了按高贵妃的手道:“五品官儿,倒是有些实权。若是这位做得二殿下的泰山,二殿下的侧妃可就不大好找了。”

高贵妃到底也是行家,叫徐氏这一番点播,顿时领会,笑道:“既然淑妃早就瞧好了儿媳妇,我这做姐姐的帮她一把也就是了。”

是以,高贵妃求见乾元帝,暗示不愿为着景淳伤着了乾元帝颜面,情愿把自家的女孩子配与景淳,日后好不好的,自家亲戚也好说话。高贵妃这番说辞果然打动了乾元帝。高贵妃见乾元帝喜欢了,便又比出陈淑妃来,只说是她为着景淳操心,陈淑妃一样为景和操心,悄没声地已看了个好孩子,想是怕女孩子害臊,故此不曾提起。

乾元帝本性多疑,听着高贵妃这话便遣了人去查,果然确有其事。到底乾元帝是做久了皇帝的,只一眼看过就明白了陈淑妃母子心思,怎么肯成全了他们。

只说陈淑妃听着乾元帝就要指定吴大用之女,顿时有些着急,吴大用不过五品,他的女儿做得正妃,侧妃又要往哪里去寻?!品秩高过吴大用的人家,怎么肯把女儿给人做妾!能答应的人家,不是身份儿提不起,便是名头上提不起,这样的人家又怎么给景和助力。待要拒绝,可以乾元帝之多疑,他这会子开了口,多半是主意已定,明儿召进宫,不过个过场罢了。也是陈淑妃有些急智,当时就强笑道:“宸妃娘娘的眼光,妾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只是,景和是弟弟呢,哪有抢在哥哥前头的道理。”

乾元帝便笑道:“这事原就是贵妃在我跟前提的,她倒是自家看好了个,是她娘家嫂子的侄女儿,和景淳一边儿大。因身份上不般配,特地来求朕时顺口提了景和一回。若不是她说,朕倒还不知道你与吴大用的女儿走得近。”

陈淑妃听见高贵妃的名头,耳边如炸响一个惊雷一般,口中都有些腥甜,脸上还得笑道:“妾怕耽误了吴姑娘的名声,并不曾张扬,不想贵妃姐姐还是知道了。”乾元帝听着陈淑妃这句仿佛意有所指,眉头皱了皱,挥手令陈淑妃退下。陈淑妃虽心中恨恨,脸上一点子也不敢露出拉,行礼而退。

第233章 进见

陈淑妃才出得殿门,整个人就似失了力气一般,心上却是有一把火在烧,口中将高贵妃的名字咬牙切齿地念着。璎珞看着陈淑妃脸上神色有异往日,一眼瞥见昌盛那个义子正看过来,忙将陈淑妃一扶,轻声道:“娘娘,娘娘。”陈淑妃叫璎珞叫得这几声才回过神来,扶着璎珞的肩上了肩舆。

陈淑妃素来冷静,虽叫乾元帝的话打了个措手不及,转眼也就定下神来,细细思忖了回,如今乾元帝即开了这个口,吴大用好不肯,可他们母子退拒不得,不独不能退拒,还得欢欢喜喜地答应,方能叫乾元帝喜欢。

陈淑妃想在这里,愈发地怨恨到乾元帝跟前搬弄是非的高贵妃:从前高贵妃得宠时,连着景和读书习武比景淳出色些都要撩脸色,酸言醋语地说上一大堆,逼得景和小小年纪不得不韬光养晦,何等可怜。如今她母子都这样了,竟还要拖着人与她一起倒霉,实实的可恨。只不知道拖了她母子下水,于高贵妃有甚好处。

不说陈淑妃这里正愁如何将消息递给景和,景和那里却先遇上了景淳。

说来高贵妃与徐氏要将徐氏的侄女儿配与景淳为妃,一来先要乾元帝首肯,下旨赐婚;二来,到底景淳性子不同寻常,若是他不肯叫强压着头做成了这桩婚事,早晚生事来,是以景淳自家是个什么意思也要问一问。

景淳受了那样一场教训,性子不比往日跋扈嚣张,听了自家舅母那一番剖白,再想想自家母子如今危如累卵的处境,倒是取这样一个毫无助力的王妃更好些,也就点了头。

高贵妃见儿子肯答应,先松了一口气,又拉了景淳将她如何在乾元帝跟前提的吴氏说了回,还道:“你瞧,要不要与你父皇说哩?”

从前景淳身为庶长子,乾元帝又无有嫡子,奉承他的人不少,待他进了回掖庭再出来,莫说宫里那些无根的东西,便是外头的朝臣们对着景淳也不如往日恭敬,倒是都翻转脸皮吹捧起景和来。若只是翻转脸皮,景淳或还能忍耐一二,无如高贵妃是与景淳哭诉过陈淑妃母子在景明之死上的不清白,是以景淳早对景和母子厌恨,只是陈淑妃母子狡猾,寻不着出气的由头。

这回景淳听着还有这个故事,略想了想,纵然景淳从前任性胡闹,可到底是皇长子,也曾受过乾元帝亲身教导,只一听高贵妃与徐氏的话就明白了,就道:“既然二弟悄没声地给自己找好了媳妇,父皇省些心也没甚不好。”说了这话,景淳脸上便笑了开来:吴家有意攀龙附凤是一定的,陈淑妃母子瞧着吴大用官位虽不高,却是个有实权的,见吴家靠过来,自然笼络,却不肯许以妃位,景和的正妃,陈淑妃母子多半还想往世家大族里找呢,这是要妻族助力呢。如今父皇知道了这段公案,依着父皇的性子,又怎么肯叫他们母子如意。

景淳到底从前跋扈惯的,便是肯改过,也一时不能尽改,是以高贵妃那头求见乾元帝,他这里堵着了景和,对了景和脸上一笑,他原本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瞧着颇为孱弱,这一笑脸上也似乎有了些红晕。

景和对景淳素有戒心,叫他这一笑,先站下与景淳行礼问安。景淳含笑道:“二弟将要大喜,为兄的先给你贺个喜。”景和听着景淳没头没脑的这一句,心中惊疑不定,脸上却一点子不露,还笑道:“哥哥开甚玩笑,我哪里来的喜事。”

景淳慢慢地抬头看看眼当头的红日,又瞧了眼景和:“好弟弟,我在掖庭那些日子,我听说你待景明甚好,好人有好报哪。”景明是怎么死的,这个世上怕是没有人比景和更明白了,是以听着景淳这话,眉头不禁微微一皱,脸上露了些不耐烦的神色,说是:“景明也是我弟弟,照应他也是应该的。”景淳似笑非笑地哼了声:“所以,二弟你有好报,能得偿所愿。”

景和听着景淳这句“得偿所愿”,心上忽然狂跳起来,抬起眼瞧了瞧景淳,口中却道:“哥哥知道弟弟的愿望?”景淳拢着双袖忽然身子向前一倾,景和只以为景淳要说甚,景淳却是哈哈两声,竟是转身就走。

景淳自掖庭出来后行动多少有些阴测测地,可今日这样的举动却还是头一回,景和眯了眼瞧着景淳离去的声影,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捻了捻,却是猜着景淳说的泰半不是什么好事。可即不是什么好事儿,又说什么得偿所愿?

到得傍晚,景和就收着了陈淑妃递过来的消息,饶是他素来沉稳也将书桌上笔墨纸砚统统扫在了地上,再一抬头瞧见墙上挂的那副水墨洛神,眼中仿佛钉入一根刺一般,眼瞳猛地收缩了回,抬手就想将洛神图撕下,可手指触到画像上,却还是张开了手指只在画像上摸了摸,颓然垂下。

几乎同时,合欢殿内侍总管金盛奉宸妃娘娘之命,宣召刑部左司郎中吴大用之嫡长女吴芳蕤次日觐见。

要说宸妃虽是隆宠无双,乾元帝又一意要立她为后,可到底还没下册后旨意。便是下了册后旨意,只消一日不曾祭告太庙天地,一日不受内外命妇朝贺便算不得皇后国母。即不是皇后国母,召见自家女眷使得,召见个品秩不如她内命妇也使得,可召见外命妇,却是逾矩了,何况吴芳蕤连外命妇也不是,不过是个臣女。宸妃为人素来谨慎,如何在这个当口张扬起来?偏不是用在旁处,而是自家这个微末小官身上?莫不是,宸妃从谢侍郎处听说了甚,要拿他父女作伐?

吴大用想了回,虽是摸不清头脑,好在他也是个镇定的:如今正是宸妃立后的要紧时候,只消宸妃不是个蠢货,再不会在这个当口生事。而宸妃若是个蠢的,又怎么压过高贵妃,李庶人坐到如今这个位置上?

吴大用想了片刻就拿准了主意,叫了吴芳蕤来,吩咐她道:“宸妃娘娘为人外宽内紧,又有帝宠,千万不好得罪。只我想,以宸妃娘娘的聪明,再不能无故为难你。只你也不好为着她看似宽和,就轻忽了,小心为上。”

吴芳蕤倒是在赏花宴上见过宸妃,那时宸妃还只是昭婕妤,娇花嫩柳一般的人物,半点也瞧不出厉害来,如今回头再想,这瞧不出厉害的厉害才是真正的厉害,是以听着吴大用的话,满口答应。

到得次日就有宫车来接,吴芳蕤一早装扮得当,她是臣女又无品秩,进宫便是寻常装束,也不能带丫头,孤身一个上了宫车,虽有吴大用安慰嘱咐,到底有些心慌。

宫车到得司马门外,按例停车受侍卫盘查,因赶车的小内侍拿着是合欢殿的腰牌,侍卫轻易就将宫车放了过去。因吴芳蕤无有品级,进得未央宫只好步行,才下得宫车,就听着身后车声辚辚,吴芳蕤回头看去,却是另一辆宫车驶来,在吴芳蕤乘坐的那辆宫车旁停下,车帘一挑,下来个十七八岁的姑娘,鹅蛋脸面,合中身材,说美不美,说丑倒也不丑。

这姑娘正是徐氏的侄女徐清,徐清见吴芳蕤看过来,小心翼翼地对着吴芳蕤一笑,口角边露出个笑涡来,倒是添了几分颜色。

吴芳蕤见徐清对了她笑,便也回以一笑。世上人情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两个年纪相若的女孩子互相一笑之后,虽说不上亲近,却也熟识了不少,因同同是往合欢殿去,便相携而行,只是在宫中行走不可擅言,故此未通名姓。直至合欢殿外报名请见时彼此才知道名字身份,不禁又互相瞧了眼,隐约都猜着了对方来意。

片刻,合欢殿内出来个二十来岁的女官,将徐清与吴芳蕤看了看,含笑道:“娘娘宣徐姑娘吴姑娘。”

徐清与吴芳蕤打起了精神拾级而上,进得合欢殿,却见正中宝座上端坐着宸妃,罗衣服华裾,瑰姿艳逸。两侧设有座位,各自坐着个妃嫔,正是高贵妃与陈淑妃两个。

却是今日宣吴芳蕤进宫原是乾元帝的意思,要看吴芳蕤为人,若是个举止大方的,给景和定下也无妨。还是玉娘劝道:“巴巴地只宣她一个进来,她一个小女孩子,岂有不害怕的,便是不慌张也慌张了,还能瞧出什么来?妾以为,倒不如将贵妃说的那个女孩子一并宣了来,两个女孩子也好做个伴,倒还镇定些。”

乾元帝听说,哈哈哈大笑,玉娘便瞥了乾元帝眼,嗔道:“难道妾说错了么?您就笑妾。”乾元帝在玉娘香腮上摸了把,笑道:“你才多大,就满口地小女孩子,那吴氏论起年岁来只比你小三四岁,快别装大人了。”玉娘啐道:“莫说是小了妾三四岁,便是大了妾三四岁,这会子妾替二皇子相看,妾就是庶母,怎么不是长辈了。”

乾元帝吃了玉娘这句顶撞也不以为忤,还笑道:“哈哈哈。好,我错了。你是长辈。”玉娘不知乾元帝如何这样喜欢,斜睨了他眼,将脸转了过去,口中依旧道:“您若是答应,妾连着徐家姑娘一块儿宣了?”乾元帝托着玉娘的下颌将她的脸转了过来,在她雪腮上轻轻一香:“这样就闹脾气了,还说是长辈。你想宣就宣罢,明儿将贵妃与淑妃也一块儿叫来,是给她们选媳妇,也叫她们过过眼。”

第234章 不喜

若是依着玉娘本心,景淳与景和的婚事她再不肯兜揽。一来,依着高贵妃与陈淑妃两人性情,若是景淳景和日后夫妇和顺,未必就肯念她的好处,若是不好了,只怕要认作她有意为难。二则,景淳与景和俱是乾元帝之子,玉娘哪能生出好感来。只不过乾元帝发了话,她不好推罢了,这才勉强从了。

玉娘不得不担了这个责任,正发愁如何将高、陈两个拉了来叫她们自家闹去,就听着乾元帝让高贵妃与陈淑妃两个过来亲自相看,正中下怀,满口答应,当着乾元帝的面就吩咐了下去。

一般接着宸妃宣召,高贵妃倒是满心喜欢。虽徐清是她嫂子的女儿,可是丑是俊,是贤是愚,她也从未见过,能亲眼瞧一瞧也是好的。

与陈淑妃来说,却是咽不下吐不出的一口乌气。虽吴芳蕤为人陈淑妃原也看得入眼,到底身份上差了些,叫她占了正妃位去,陈淑妃到底不甘。这时听着玉娘宣她亲去相看,原欲回绝,到底碍着乾元帝,还是做出一副欢喜地模样答允了,又重赏了来宣召的内侍,笑说:“请上覆宸妃娘娘,妾明日必至。”

转到次日,高贵妃早早就到了,自玉娘求了乾元帝将景淳从掖庭释出,高贵妃在玉娘面前素来和顺,并不敢仗着资历说话,尤其今日要相看徐清,倒还有些忐忑,与玉娘道:“娘娘也知道妾脾性急,倘将女孩子吓坏了,可有什么面目见我嫂子呢。”玉娘只与高贵妃笑道:“令嫂还能不知道你脾性吗?”高贵妃听说先笑道:“娘娘说得是,妾在家时倒是多得嫂子照拂。只到底妾,妾”

高贵妃原想说的是,妾如今只得景淳一个,也只能相看这一回了。话到了唇边,心上便如刀扎一般疼痛,脸上现出几分郁色来。偏听着太监唱名,却是陈淑妃来了,脸上的悲戚立时转为厉色。

高贵妃的神色转换只在片刻,玉娘端坐在上,正收在眼底,口角微微一翘,依旧是个若无其事的模样,反同高贵妃笑道:“淑妃也到了,她那个吴姑娘,你还不知道罢?若是我没记错,你从前也见过呢,来过赏花宴的。”

吴芳蕤是哪个,高贵妃如何不知道?还是她将此人推到了乾元帝眼前。可当着玉娘的面儿,高贵妃却也不敢认,还得强笑道:“是上回赏花宴吗?那日淑女甚多,妾已记不清了。”玉娘又故意做出个恍然大悟,又有些懊恼的模样来,与高贵妃道:“我竟忘了当日。贵妃勿怪。”这话意指着景淳是在赏花宴当日出的事,故此高贵妃着恼,不肯记得人也是有的。

玉娘这话说得精妙,虽说在高贵妃看来,赏花宴那日是李庶人“陷害”景淳,可真要认真追究,若是没有陈淑妃陷害玉娘在前,当日李庶人也没那么容易浑水摸鱼,再如法炮制一回。何况这样一闹,废了景淳,倒是把景和显了出来,以高贵妃的性子哪能不恨。

果然陈淑妃进来,先与玉娘请安,而后与高贵妃见礼时,高贵妃只淡淡道:“淑妃与我见礼?这可不敢当。二皇子日后是有大前程的,到时只怕我还要与淑妃问好见礼了。”说了这句,抿了唇坐在一旁。

陈淑妃叫高贵妃这话一刺,心上起火,脸上竟还笑道:“原该谢谢贵妃姐姐吉言,只是宸妃娘娘在上,我们哪个越得过娘娘去呢?”高贵妃脸上一红,忙看了玉娘一眼,正要回话,就听着徐清、吴芳蕤两个已到了殿外。

玉娘看着如今的陈淑妃渐渐有露出锋芒的意思,只不知她是耐不住性子了还是胸有成竹,正要说话,听着两个女孩子到了,便笑道:“罢了,你们俩客气来客气去的,倒叫人家女孩子在外头等。”说了便命宣。

少刻,徐清与吴芳蕤两个并肩而入。

说来徐家出身是个平民,徐氏嫁高鸿时,高鸿也不过是个低级军官,徐家自然没什么沾不着什么光,至多仗着高鸿手下还有几个人,不叫人欺负了而已,只能安稳度日。到了高贵妃进宫得着乾元帝喜欢,高家有了权势,徐氏才能照拂家人一二,央了高鸿替自家哥哥安插了个极小的官来做,到如今满打满算也不过十来年,因此上徐清见识上有限些也是有的。即见识有限,举止多少有些拘谨,若是徐清面目娇柔,倒还好说个楚楚可怜。可徐清本来面目又普通,站在美貌的吴芳蕤身边,叫她比得一丝颜色也没有。

高贵妃起先叫徐氏说动,这时见着徐清模样儿平平,心上就后悔起来,看着徐清过来与她行礼叩首,脸上勉强一笑,又看在嫂子徐氏份上,亲自拉了徐清的手将她扶了起来,转与玉娘道:“瞧着倒是个温柔文雅,懂事的孩子。”这话不褒不贬,叫人听不出她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徐清来前,只听自家姑妈说了贵妃是首肯的,故此满心期待,不想听着高贵妃这句,心中不由一沉,只她本就性子温柔,再在婚姻上受过波折,更加胆怯,连着委屈也不敢露,将头愈发低得低了。

陈淑妃因叫高贵妃一言坏了景和日后的姻缘,正含着恨呢,听见高贵妃这句,反笑道:“徐姑娘初初进宫,胆怯些也是有的。娘娘,您说可是?”后头那句问的自是玉娘。

玉娘瞥了陈淑妃眼,微微一笑道:“淑妃想来是有感而发。”

这话旁人尚可,吴芳蕤听着,脸上不由自主地红透了:她可不是第二回进宫么,前一回进宫名头上说是赏花宴,实则却是为着皇长子选妃。这第二回进宫,却是为着皇次子。叫这位刁钻刻薄的宸妃娘娘当众点破,旁的也就罢了,不知淑妃娘娘心上是个什么意思呢?

吴芳蕤不禁悄悄移目看向陈淑妃,这一眼一瞥,就叫吴芳蕤心上一沉。原是陈淑妃脸上再无笑容。

却是陈淑妃实心上不想要吴芳蕤做景和正妃,可便是不看着乾元帝,也要顾虑吴大用一二,正想捏着鼻子认下,不想一想精明过人的宸妃竟是递过这样一个梯子来。一个女孩子,先意图攀附皇长子不成,回过头来,又想着笼络皇次子,将皇家当成什么了?她不喜欢了,谁又能说个不字来。便是吴家着恼,恨的也只能是宸妃,与她母子不相干。

玉娘这话说着是试探陈淑妃,看她果然不喜吴芳蕤。陈淑妃从前最是肯配合景和,她这会子能大喇喇地表现出不喜来,那便是景和也不喜欢。景和此人凉薄狠毒,他不喜吴芳蕤,无非是因为吴芳蕤家世低了些,与他大业无多少助力。只景和即不喜欢,她倒是不好辜负了景和这一番心意,必要做成这桩婚姻才好,只可惜这位吴芳蕤姑娘也算是有才有貌,配着景和,多少还有些委屈呢。

玉娘心思即定,转与吴芳蕤笑道:“你与那位徐姑娘都是我奉了圣上口谕宣了来的,不想你们果然有缘的很,在路上就能碰着。”玉娘说着吴芳蕤与徐清都是圣意宣召,那吴芳蕤进宫的行为便不好说是吴芳蕤有意攀附了,陈淑妃脸上顿时有些火辣辛束,强笑了笑。

吴芳蕤不想替她解围的竟是宸妃,不禁又抬头瞧了玉娘一眼,见她肤如羊脂、眉似春山、眼若流波,口角边一丝若有若无地笑意,观之可亲可爱。吴芳蕤一时竟觉着,宸妃娘娘生得这样美貌,又这般善解人意,怨不得圣上爱她。

高贵妃听着玉娘为吴芳蕤解围,她到底也有些心机,不然只凭乾元帝喜欢,也不能将李庶人与陈淑妃压住那些年,想了想就明白了玉娘意思,无非是不想吴芳蕤名声又损做不成景和的正妃,是以看着吴芳蕤红了脸不说话,也不看陈淑妃,只与玉娘笑道:“娘娘,这事妾也有些功劳哩。”

皇子择妃这样的事,乾元帝只以为玉娘早晚是他那些皇子皇女们的嫡母,告诉她知道也是应该的,是以高贵妃对乾元帝说了甚,玉娘明明白白,可这当口,脸上却是一副不明所以地模样笑道:“又胡说,这事你能有什么功劳。”

高贵妃起身走在吴芳蕤身边,将她的手一拉,笑道:“吴姑娘是个极有良心的,因着当日淑妃替她请了太医看手,这两年总做了针线来报答。娘娘,您说吴姑娘是不是个有良心的?是以妾在圣上跟前提了一笔,才有圣上宣召吴姑娘,可不是妾有功劳。”这段话也说得妙,将吴芳蕤的攀附行为说成了感恩图报,倒是叫吴芳蕤脸上增光不少,可陈淑妃听着,只觉得一口恶气向上撞,到底理智还在,这才没与高贵妃立时破脸。

吴芳蕤叫宸妃与高贵妃这一顿儿夸奖,脸上红得透了。她原本生得样貌美丽,这一脸红可说是艳若桃李。只可惜这样一副美貌瞧在心中忿忿的陈淑妃眼中,不独不喜欢,反更刺目,不由自主地将眼光转开,正瞧见了徐清。

徐清在一旁瞧着宸妃与高贵妃都夸赞吴芳蕤,她的性子本就有些软糯,这样一来,愈发地抬不起头来,讪讪站在一旁,摆弄着裙带。陈淑妃一眼瞧过来,见她这样,倒是又看了回,只觉得这徐清面目起先看着十分平常,想那景淳本来就有个龙阳之兴,便是给他个天仙美人也未必能喜欢,何况是徐清这样平常的,如何能满足,早晚要生事。虽景淳早已不在乾元帝眼中,可能叫高贵妃不喜欢不痛快,脸上无光,倒也是桩乐事。

因此陈淑妃只与高贵妃笑道:“贵妃心了。”

第235章 传言

高贵妃听着陈淑妃这话,转脸瞧了眼徐清,脸上带出些笑来,冲着徐清一招手。徐清正是忐忑之时见高贵妃唤她,一时有些受宠若惊,趋步走到高贵妃跟前,蹲了蹲身。高贵妃摸了摸徐清的脸,笑道:“好孩子,你觉着我偏心吗?”

徐清本就是个胆小的,叫高贵妃这一问,忙不迭地道:“娘娘没偏心呢。”高贵妃听了这句,便从腕上褪下一只嵌着猫儿眼的金镯来戴在徐清腕上,扬起脸对了陈淑妃一笑。再是觉着这个徐清容貌寻常了些,可人是她自家在乾元帝跟前提的,再不好反口。只她认下了这个媳妇,陈淑妃可肯不肯认那位吴姑娘呢?

陈淑妃叫高贵妃这一动,也只得与吴芳蕤笑道:“贵妃娘娘赏了徐姑娘,我便赏你罢。”说了一样褪下一只镯子来,亲手替吴芳蕤带上,又拉了吴芳蕤的手细瞧了回,笑道:“好一双玉手,亏得没留什么疤,不然也怪可惜的。”

进宫觐见限定了两个时辰,叫高贵妃与陈淑妃那一番唇枪舌剑,时间也差不多了,玉娘打了两句圆场,将徐清与吴芳蕤都夸奖了回,一人赏了一匹霞光缎,便使方才引着徐清、吴芳蕤进宫的小太监将她们两个依原路送出去。

待得徐清与吴芳蕤去了,玉娘便端整了神色,先问高贵妃:“你心上觉着徐清如何?你若真是不合意,也好直说。”高贵妃情知,她若是说了声不合意,便是给了陈淑妃方便。左右景淳心不在女色上,徐清看着又是个胆小的,这样的人,便是景淳日后不改初衷,也不敢闹出来,是以点头笑道:“是个好的,娶妻娶贤,容貌上差些,并不要紧。”

玉娘有意托高贵妃一把,还笑道:“那位徐姑娘,贵妃故意冷着她也定得住心,可见是个沉稳的。大皇子性子略急些,娶这样的王妃倒是正合适。”

一句话便将高贵妃不满意徐清而冷落她的行为转成了高贵妃是为着试徐清本性,故意为之。高贵妃听着自然欢喜,陈淑妃因说过高贵妃偏心的话,听着这句,脸上的笑便淡了些。玉娘还笑吟吟地问陈淑妃:“淑妃觉着吴姑娘如何?我倒是觉得她与二皇子年貌相当,若是站一块儿,定然是一对璧人。只淑妃若是心上不中意,直说便是。”

高贵妃在一旁笑说:“淑妃收着吴姑娘那许多针线,怎么好意思说人不好呢?”

陈淑妃叫玉娘与高贵妃两个逼到绝处,再不能对吴芳蕤加以褒贬,还得笑道:“吴姑娘落落大方,样貌也殊丽,你们又将夸奖的话都说完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因陈淑妃心上并不情愿,只是为情势所迫不得不答应,说出口的话到底带了些讥讽。

玉娘怎么能听不懂,到了这时,也不与陈淑妃计较,只笑说:“今日我也算不负圣上托付。你们只管放心回去,我必与圣上实说,请圣上早日下旨。”

这话便是下了逐客令了,高贵妃与陈淑妃两个不得不起身告退。到得合欢殿外,瞧着高贵妃洋洋得意的神色,陈淑妃只觉得一股恶气往心口撞,几乎想问到高贵妃脸上去,做什么宁可亏了景淳的王妃位也要拖她的景和下水。

不想不等陈淑妃发作,高贵妃已然走到她面前,在她耳边轻声笑道:“我的景淳娶个毫无助力的王妃有什么关系呢,左右他这一世已与大位无缘了,娶哪个都一样。倒是景和,怕娶不着国公,大将军的千金了。你从前叫我压着,如今也别想翻身。”不待陈淑妃说甚,回转身上了肩舆扬长而去。

陈淑妃叫高贵妃这番话,气得双手都有些抖,待要命肩舆追上去,问她知道不知道等着她们两败俱伤,便宜的又会是哪个?想了想,到底还是忍住了,一样转身回承明殿。

景和早就等在承明殿内,看着陈淑妃过来,脸上带些怒气,猜着只怕真要娶了那吴芳蕤,垂在身侧的手不由自主地攥了攥拳,到底冷静下来,过来虚扶了陈淑妃,柔声道:“母妃不用着恼。不过是娶个王妃罢了,又能怎么样呢?”

陈淑妃将景和的手臂抓着,恨声道:“娶甚!若不是她自家在外头宣扬,高氏又怎么能知道她给我做了东西?这样只会弄小巧的人,也配做你的王妃!半路儿叫她丢个人,损了名节,我瞧你父皇拿什么来赐婚!”

景和万没想着陈淑妃竟要出此下策。乾元帝分明是知道了他意图纳高门贵女为王妃以做助力的盘算,这才打算将吴芳蕤赐与他做正妃。他老老实实地娶了吴芳蕤也罢了,若是吴芳蕤出了什么事儿,只怕乾元帝头一个就会猜疑他。一旦叫乾元帝起了疑心,日后只有更艰难的。

在景和心上,其实早就拿定了主意,娶了又能怎样?譬如水火无情,再譬如,生产时一尸两命。只是前头总要做个欢喜的模样出来,叫人以为他们鹣鲽情深,日后吴氏殒命,才好说是吴氏时运不济,猜疑不到他头上去。

是以景和便劝陈淑妃道:“母妃,吴氏,父女都是聪明人,知道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不得,吴大用又十分肯出力,倒是比娶个不知根底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