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至义尽,自然无需再忍,那时天下臣民尽知,哪个能说他这个做皇帝的弟弟不能容人。乾元帝听到这里,得意之情几乎溢于言表,到底他做了二十余年皇帝,依旧耐得住性子,口角微微带了些笑容道:“你即有这等心胸,我也不辜负你,就依了你的意思。”景晟脸上立时就笑了开来,坐在乾元帝腿上晃了双腿道:“爹爹,我们去瞧娘罢,叫了五哥一起。”这会子倒又是个孩童模样。他面目本就生得肖似玉娘,尤其一双眼瞳,水汪汪的,如今年纪还小,笑起来不过是个可爱模样,待得长成,这个柔情无限的笑模样,不知道要碎了多少少女芳心去。

看景晟这样出色,乾元帝早就想去告诉玉娘知道,听着景晟要叫上景宁,也肯答应。景晟便使了如意去唤景宁,自家同乾元帝一起出了宣政殿,分别上得自家坐辇,摇摇晃晃地到了椒房殿。

玉娘这里早有宫人传报,玉娘听着乾元帝父子们一块来了,收敛了脸上神色,走在椒房殿前,待看着景晟一伸宝石蓝太子常服随在乾元帝身后,脸上已缓缓绽开微笑,走前几步待要与乾元帝行礼,已叫乾元帝双手扶住:“皇后免礼。”景晟紧接着过来在玉娘面前摆下:“儿臣太子景晟给母后请安。”

玉娘忙过来搀扶住景晟,拉了他的手细瞧了会,脸上又笑开了些,口中却道:“你今儿功课做完了?若是叫我知道你偷懒,可饶不了你。”景晟笑嘻嘻地道:“做完了,不信您问爹爹。爹爹可不敢跟您扯谎呢。”乾元帝听着景晟这句,起手在他头上拍一下,笑骂道:“没规矩,哪个胡诌的。”景晟作势往玉娘身后躲闪,只露出半张脸来与乾元帝道:“说了您就要罚她的,儿才不告诉您呢。”

乾元帝点了点景晟,却也不当真,又笑着瞧了玉娘一眼,却看她脸上含些浅笑,眼角却是没甚笑意,仿佛不大欢喜的模样。莫不是高贵妃?自景淳得着儿子,她在玉娘面前求了恩典,去晋王府少住,迄今已有两月,莫不是不肯回来,是以玉娘恼怒?若是当真如此,可也太不知趣了,玉娘放高氏出去看顾徐氏生产,不过是怜悯她从前失了个孙儿,这才松口,不然哪有他还健在,妃嫔倒是住到儿子王府去的道理!

第342章 算计

景宁如今还在广明殿住着,奉着乾元帝召唤,端肃了衣衫过椒房殿来。他过年已将十二,眉目渐渐长开,已是个少年模样。进得椒房殿来,看着乾元帝坐在上手与玉娘说话,景宁迈步过来拜见,道是:“儿臣景宁拜见父皇母后。”

乾元帝脸上带些笑,漫不经心地转过头来瞧了景宁一眼:“起罢,今儿只论家礼,你坐。”景宁答应了,这才立起身来,规规矩矩地退到一边。虽乾元帝说着只论家礼,景宁到底是守惯规矩的,还是在景晟下手坐了,含了笑先与景晟道:“弟弟。”

因着玉娘的关系,景晟与景宁两个颇是亲近,是以看着景宁坐下,景晟便向景宁侧了身道:“我听着五哥去过晋王府了?华姐儿像大哥,不知像大哥哥还是嫂子?”景宁到底有些畏惧乾元帝,向他瞧了眼方道:“还小呢,仿佛都有些像又像得不真,瞧不出来。”景晟在宣政殿再摆出个老成模样,到底也只六岁,听着景宁这话,眉毛便扬了起来,脸上略过一丝得色来,与景宁道:“那是你,换着我,再不能看不出。”说了这句,忽然住了口,知道乾元帝不能放他出去,脸上略有黯然,转瞬即逝。

乾元帝将景晟脸上神色看在眼中,忽然与景晟道:“平哥儿是皇长孙,身份贵重些,你去宣旨罢。”平哥儿却是景淳长子乳名,因这儿子得来不易,景淳夫妇巴望着这个孩子平平安安地长大,方起了这样的乳名。

景晟闻言自是十分欢喜,从椅上滑下,走在乾元帝面前,行礼领旨。乾元帝笑着摸了摸景晟,又与景宁道:“你一块去,你弟弟顽皮得狠,可别叫他把侄儿摔了。”景晟常日跟在乾元帝身边,对他亲近之意远胜畏惧,是以还敢强嘴道:“平哥儿是人哩,我再顽皮也不能摔了他。”景宁站在景晟身后一步处,瞥着乾元帝面色道:“景晟素来稳重,满朝不夸的。”

乾元帝听着景宁这话,脸上笑容微微一收:“哦,你是听哪个说的?”景宁听着乾元帝声音立带着不喜欢,立时站得笔直,半垂了头道:“回父皇,儿臣上回去大哥家回来,在北司马门外恰遇着承恩公世子,儿臣与世子说了几句,世子问起太子起居健康时提及朝野都赞太子聪慧稳重,儿臣固有此说。”景宁只留意着乾元帝不喜他结交外臣,却没想着一边的玉娘听着谢显荣名头,黛眉就是一皱。

乾元帝听着是谢显荣,景宁在玉娘膝下长大,与谢家兄弟自然熟悉,倒也算不上结交外臣,是以脸上也就和缓了,又转与玉娘笑道:“你大哥哥倒是恭敬,常年请问你们母子。”玉娘口角一动,脸上缓缓绽开一丝笑容来,却与乾元帝道:“说了来用膳的,这会子还说话,您不饿么?御医们可说了,要您按时用膳的。”

却是说乾元帝近年来头疾日重,不发时和常人无异,可一旦发作,疼痛难忍,恶心欲呕不说,更是双眼模糊不能视物。御医署有位姓苏的御医曾私下与同僚道:“圣上这病与当年曹阿瞒仿佛,若使华元化再世,或能痊愈。”只这样的话,那哪个御医不要命了敢与乾元帝实说?且曹孟德倒也活了六十五岁,也算不上寿夭了。好在这病发得凶,去得倒也快,只消把宁神丸用温黄酒化了服用,再配合生萝卜汁滴鼻也能压制得住。

从前乾元帝是瞒着玉娘的,可有几回是在椒房殿发作,玉娘这才知道。当时还拉了乾元帝的手哭了场。又故意在乾元帝瞧得见的地方,与金盛下了口谕,要金盛安排仪仗,她要去皇觉寺进香,祈求佛祖保佑。情愿把她的阳寿来换乾元帝平安康健云云。

世人都以为这等“私语”总是实情,乾元帝也不例外,直叫玉娘哄又喜又悲,抱了玉娘道:“傻孩子,我大你这许多,原就是要比你早去的,你还真当我这个万岁能千秋万代吗?你只管放心,我都筹划好了,不管我在不在,你们母子都受不了委屈。什么折损阳寿的话不许再讲,没的叫人听了恼火。”

自那以后,玉娘一扫从前软绵绵凡事依着乾元帝拿主意的模样,堂皇明正地看着乾元帝用药吃饭歇息。乾元帝倒也乐意叫玉娘拘束着。他与玉娘本就是老夫少妻,玉娘惯常又是一个娇怯态度,乾元帝颇肯让着她,如今再叫玉娘这一管,愈发地气弱,连着在前朝,都隐隐有了传言。也亏得玉娘从不过问朝政,不然都能叫史官们记一笔,说乾元帝惧怕谢皇后。

是以这时玉娘一开口,乾元帝自然顺承又与景晟景宁笑道:“用膳去,用膳去,再说你们娘亲可要恼了。”说了站起身来,看着玉娘也要起身,探手要去扶一扶,却看着景晟窜上一步将玉娘胳膊托住,正扬了脸儿对玉娘笑。

乾元帝正要做个吃醋模样,自家胳膊上叫人轻轻一抬,转脸看时却是景宁过来,一样托住他的胳膊,因此一笑,拍了拍景宁手臂,夫妇母子这才往侧殿用膳去。

待得用完晚膳,景晟与景宁辞去,乾元帝方与玉娘道:“今日景宁提着谢显荣时,你仿佛不大喜欢的模样,可是出了甚事?”

对乾元帝来说,谢显荣与谢怀德都是玉娘哥哥,轮着世故才能,还是做过亲民官儿的谢怀德强些,更要紧的,玉娘分明更亲近她二哥二嫂,且有故平安大长公主的脸面在内,是以这四年来谢怀德已做得了吏部侍郎,而谢显荣一直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兄弟俩品秩上比肩,手上权柄却已分了高下。乾元帝做了这些年皇帝,自然看得出谢氏兄弟为人,知道谢显荣是个心热的,心中多半不平,这才有此问。

玉娘已倒了温得热热的黄酒来,又把粒宁神丸塞在乾元帝手上,方道:“您用药。也没甚,不过今儿我母亲与大嫂进宫来了。”看着乾元帝用了药,玉娘又端了清水来与乾元帝漱口,“言及宁姐儿也将有十一岁了,已有好几户人家来打听。”

乾元帝看着玉娘在他身边转来转去,将玉娘的手抓着,拖着她在身边坐了,方想了想谢显荣长女宁姐儿的容貌,笑道:“到底也是娇养大的,有些儿气势,像他爹多些。你母亲是个什么章程?可是瞧上了哪个世家勋贵家的孩子,要你做个冰人?论起来,承恩公世子的嫡女,倒也没什么人家是宁姐儿配不上的。”

玉娘斜睇了乾元帝一眼,哼哼了两声:“配得上也无用,我可是不能答应的。”乾元帝叫玉娘斜了眼,更是诧异,笑道:“你这是什么眼神?难不成要嫁我儿子?景淳可是早有王妃了,你哥哥的女儿,也不能做侧妃去。元哥儿,叫他们想也不用想。”玉娘啐道:“阿宁要在这里,听着您这话,还不知伤心成什么样呢,那孩子方才可还扶了你的。”

乾元帝拍了拍额头,笑道:“原来是他,我竟然忘了,好娘子,你千万替我隐瞒一二。”玉娘又把乾元帝睨了眼,方道:“我不替您瞒着,还告诉阿宁叫他伤心么?”乾元帝也就笑道:“是了,是了,我娘子最是善解人意。”帝后两个又说笑了回,玉娘方将前因说了。

却是马氏与冯氏两个今日进宫,一是报喜,却是谢显荣长子谢骥说定了亲事,女孩子姓个朱,闺名唤做朱雅,比谢骥还大着两岁。其曾祖顾博文是一榜的榜眼,官至延平帝为太子时的太子太师;其祖朱振略逊其父,中在二榜十四,而后点中庶吉士,三年任满外放,却在任上病故;其父朱文,是乾元帝元年恩科的探花,如今任得国子监祭酒。朱氏一门三进士,朱雅正是个清贵出身,便是配皇亲国戚也足够了。若不是谢骥在朱文处请教过文章,朱文看谢骥为人平直,毫无骄气,也不肯把嫡出的幼女给他。

玉娘听着这门婚事自是满意,只道待两家过礼时,她有赏赐。马氏与冯氏谢过玉娘之后,又慢慢地将话头转到了景宁身上,道是景宁只比谢骥小着一岁,也该看起王妃来。话虽说得含蓄,其中意思却是明白,到底景宁比景晟大着好些岁,若是叫他得了个有力的岳家,到底不是亲生的,难免生出波澜来,倒不如给他看个知根知底,又与玉娘景晟母子一条心的岳家,也就平安了。

玉娘生就了水晶肝胆,听着冯氏这般言讲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无非是谢显荣自觉不得乾元帝青眼,唯恐失势,就要有所攀附。

这攀附么,无非又明白景琰到底是公主,若是叫谢骥娶了她,固然能保谢骥富贵荣华,可也一世要与景琰做小服低,谢显荣与冯氏两个把谢骥看做麒麟儿一般,如何舍得。倒不如把宁姐儿嫁与景宁,日后少不了一个亲王妃,与承恩公府自然是只有好处,是以把些危言耸听的话来劝她。

莫说她是阿嫮并不是真玉娘,便是真玉娘,看着谢显荣夫妇两个这样算计她也要恼怒,当时就沉了脸,冷笑道:“倒亏了嫂子母亲有这番好心。”

第343章 不肖

来也难怪谢显荣夫妇,却是玉娘这四年来偏向谢怀德夫妇,凭冯氏如何做小伏地,总不能叫玉娘喜欢,谢显荣除着身上还有世子爵位,仕途上已隐隐叫谢怀德压了一头,如何不急?

也是他们夫妇以己度人,以为玉娘当时收养赵王景宁是为着自家膝下空虚,要个皇子来傍身,如今已有了太子,赵王与玉娘来说已是无用。且到底赵王是凌氏所生,如今看着同玉娘母子亲近,可皇室中人哪个是好相与的?心上还不定怎么想呢。是以不若将宁姐儿给他,一来有个亲王做女婿,未来再有个亲王外孙,他谢显荣脸上只有光辉的,承恩公的爵位还能旁落吗?二则,也好与玉娘解忧,赵王要做甚,还能瞒过枕边人吗?可说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便是玉娘听着,也只有欢喜的。

哪成想玉娘听着这话,立时出言申斥,便是钝如马氏,看着玉娘这样,也知自家又办错了事,只得同冯氏一起跪倒在阶前请罪。玉娘训了那句之后,却又不做声,只将冯氏看了好一会,直看得冯氏后心冷汗涔涔,方道:“宁姐儿的婚事,譬如云娘那样,倒也不差。”

云娘四年前已然出嫁,不是什么高门大户,更不是什么勋贵世家,姓个钟,湖阳人士。钟氏家中广有良田千亩,数代来秀才举子也有十数个,便是进士也出过一位,只是钟家人都无心功名,是以算不得世家,却也是个世代耕读。

钟氏人口简单,上一代有老兄弟姊妹四个,到了云娘丈夫这一代,她公婆前头连生了六个女儿,直至四十二岁上方得着一子,爱若珍宝一般,恰好族谱里排行从玉字,是以就叫个钟珍。

钟珍五岁开蒙入学,十五岁上应童生试,虽是个刻苦的,可也屡屡落榜,直至二十二岁上方中了举。次年会试落榜,原是要归乡的,恰遇着中宫诞育嫡子,乾元帝为之大赦天下。从来新帝即位、册立皇后、册立太子惯例是要开恩科的,是以钟珍又在京中盘桓了一年,次年乾元帝果然开了恩科,钟珍依旧落了榜。

好在钟珍应试不过是试一试自家才学,倒也不甚在意,便是与几个中试的新进士应酬时也十分磊落,毫无自惭自愧之情。恰巧那时谢怀德还未外放,将钟珍举止看在眼中,又使人在钟珍下处细细打探了,果然是个心胸宽大的,且家中也有恒产,虽未中试,到底也是个举人,等闲人不敢欺他,便说服谢逢春将云娘许了他。

钟珍虽不知云娘何许人,奈何谢怀德生得好风采,萧萧肃肃,如琢如磨,钟珍由兄及妹,且承恩公府虽为皇后母家,倒也没有什么仗势欺人的,写信秉明了父母之后,慨然许婚。

云娘虽心慕赵腾,到底不过是女孩子家一时的情迷,做不了数,又叫谢逢春与谢显荣父子联袂镇压,早就消了心思,可听着叫她嫁一举人还是远嫁,也狠哭了几场。谢怀德听说,便使梁氏去劝。梁氏也生来的好口齿,把嫁与钟珍有甚好处,细细与云娘分说了,又道是:“你二哥哥已打探过,他是个坦荡磊落有心胸的,同这样的人过日子,你少生多少闲气。”云娘情知父兄们都瞧上了,由不得她不嫁,再听梁氏这一番劝解,细想果然有理,也就收泪吞声,乖乖地备嫁。

倒是玉娘听着谢怀德为云娘择了这一门婚事,颇为赞许,亲自赐出一台嫁妆来。那钟珍倒真是个坦荡的,看着皇后赐的头抬嫁妆,有恭敬之意而无得意之情,瞧在谢怀德眼中,自然更是放心。

婚后云娘自随钟珍回了湖阳,之后四时八节的不脱礼,可见云娘在钟家过得颇为如意。是以在马氏与冯氏提着宁姐儿亲事时,玉娘特地将云娘提起,倒也算不上寡恩。只是冯氏哪里舍得宁姐儿远嫁,只嗫嚅着道:“宁姐儿亲事,到底要世子做主。”

玉娘也不与冯氏啰嗦,只淡淡道:“母亲与嫂子也累了,回去仔细保养,好生歇着。”这话竟是不叫冯氏多入宫的意思,冯氏自然着急,待要再辩解几句,诉一诉自家忠心,两旁的宫人已过来半扶半拉地将冯氏与马氏都拖了起来,送出了椒房殿。

阿嫮原就与谢家无甚情感,虽她是利用了谢逢春女儿身份入宫,可还与谢家的是三代富贵,说来还是谢家得着了大好处去。旁的且不论,只凭着谢显荣才学,哪里能在不到三十就做得到大理寺少卿。如今贪心不足也就罢了,竟还出言离间元哥儿与景宁。且乾元帝秉性多疑,若是叫他知道谢显荣夫妇这番心思,若是疑她猜忌景宁,可不是坏她辛苦!若是能耐得这个,她也就不是阿嫮了。

玉娘即生恼怒,先是不许冯氏进宫,而后就在乾元帝面前做了回态,不肯叫景宁娶宁姐儿。乾元帝见玉娘恼怒,还笑问玉娘道:“莫不是你觉着阿宁是凌氏所出,配不上你侄女儿?”

玉娘道:“您这是什么话?!阿宁的娘是谁有甚要紧?他是您的儿子,天潢贵胄,凤子龙孙,什么样的女孩子不能匹配!只是宁姐儿,不合适哩。”

乾元帝讶异,若是景宁娶了玉娘的侄女儿与玉娘只有好处,如何他不独不肯,还言辞激烈,因又道:“什么不合适?”玉娘叹道:“宁姐儿与阿宁在我宫里,也见过两回。阿宁看着宁姐儿,跟看着骥哥儿没分别。阿宁打小儿没了亲娘,已是十分可怜,婚事上我想着叫他称心如意些,总要他自家喜欢才好。”

因乾元帝自觉同玉娘鹣鲽情深,倒也希望儿女们夫妇恩爱,是以看着景淳与徐清日渐和睦喜欢。这时听着玉娘这番说话,正中下怀,拉了玉娘的手道:“怨不得阿宁把你放在前头,连着我这个父皇也要靠后,实在是你待他慈爱有加,便是亲生母亲也不过如此了。”这也是玉娘摸准了乾元帝心思,并不以谢显荣心怀鬼胎入手,只将原由推在景宁头上。

说来宁姐儿是要唤玉娘一声姑母的,是以曾几番随冯氏进宫,倒是真在椒房殿遇着过景宁两回。景宁教养得好,虽是皇子,也从无骄矜之态,又谨守大防,连着宁姐儿面长面短也不知道,还谈甚喜欢不喜欢。

乾元帝又与玉娘道:“你也知道阿宁,也不知像了谁,颇有些古板。你替他留心着些,若是有好的,叫他在帘子后瞧一眼也就是了。”这样的事,玉娘自然满口答应,还笑道:“您也知道,我如今这个身份,哪个女孩子敢在我面前放肆呢,总是乖巧柔顺的,能瞧得出甚来。正巧阿琰嚷着寂寞,倒不如叫她唤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进来,叫她留些意,您说呢?”若是皇后召见,便是素日里再娇纵跋扈的女孩子也要收敛性情,不敢轻易露出锋芒来。可要放了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们在一块儿,又有个需要奉承的公主在,女孩子们间有了争驰,倒还容易看得出品性来。

乾元帝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是以更觉玉娘慈爱周到,哪有不肯答应的道理。因他觉着玉娘周全,倒是又想起了玉娘方才提起景宁与宁姐儿相见不多,怕景宁不喜欢,是以不肯作配。倒是有意玉成,又与玉娘道:“即是召女孩子,宁姐儿论起来还是阿琰表姐,也叫上罢。”

玉娘却道:“叫她作甚呢?若是日后从那些女孩子里择了阿宁的王妃出来,叫宁姐儿心上可怎么想?便是宁姐儿不懂,大哥与大嫂因此多心,倒为不美。左右宁姐儿是阿琰表姐,平日里召见也是一样的。”

乾元帝听着玉娘道谢显荣夫妇会多心,再想谢显荣之母妻们进宫提着宁姐儿婚事,果然就想成若是宁姐儿不能嫁与景宁,谢显荣夫妇会有怨言。乾元帝从来都有左性,只喜欢他与人,不喜欢人求他的,想到了这里,哪有不恼怒的,便与玉娘道:“即不方便也就算了,阿琰哪里来这许多空。”玉娘自然答应。

又说冯氏与马氏几乎是叫玉娘从椒房殿赶出来的,即羞且愧,无如身家性命、荣华富贵都系在玉娘身上,连着怨恨也不敢,含着泪出了宫门,婆媳两个上了马车,顾不得旧怨,抱在一起流泪,又怕叫人听着惹出事来,还不敢痛哭,好容易熬到承恩公府,回在自家房中才哭了场。

宁姐儿听着冯氏痛哭,她倒是个懂事的,亲自过来陪伴全解,不想冯氏看着她,更是把宁姐儿抱在怀里哭个不住。宁姐儿虽懂事,也不过将将十岁,叫冯氏这样哭,直吓得手脚也有些发软,又无甚话来劝解,只得陪着冯氏一块哭了场,直唬得冯氏与宁姐儿的丫头们跪了一屋子苦苦相劝。

谢显荣晚间到家,自是先见马氏。

马氏不敢埋怨玉娘,冯氏又是一块儿挨训的,丢了恁大的脸面,自然训她不着,看着始作俑者谢显荣回来,不免将一腔怨气都出在了谢显荣身上,当面就啐了口,骂道:“你这个不孝子!你是想气死我吗?!”

谢显荣在外是承恩公世子、大理寺少卿,骏马得骑,高车软卧,可叫马氏啐了一脸唾沫,又把不孝的罪名扣下来,也自害怕,莫说是辩解了,都不敢袖子举来擦一擦,磕了头道:“母亲息怒,儿子做差了甚,您告诉儿子,儿子定然改过。”

马氏气哼哼地拍了坐下的罗汉榻:“你做了甚来问我?!你捂着良心想一想,我待你不好吗?!世子也叫你做了!你还哄了我去丢人!如今我叫她撵了出宫,日后我还有什么脸面在人前走动!”马氏越说越恼,把罗汉榻上的靠枕抓了起来,劈头盖脸地往谢显荣头上砸了下去。

虽马氏说得夹缠不清,可谢显荣却也听明白了,却是玉娘将马氏撵了出来。谢显荣只以为叫宁姐儿嫁与赵王景宁,能叫景宁同玉娘间多个羁绊,与玉娘只有好处,玉娘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是以也没往这里猜,反问马氏道:“母亲,您说了甚,惹得殿下这样大怒。”

第344章 争吵

马氏吃着谢显荣这一问,愈发气恼,也不把靠枕来砸人了,转了头四处寻看,正见着一对美人锤搁在榻角,一手抓起来往谢显荣身上捶去,边锤还边嚷:“叫你把老娘推出去讨亏吃!什么亲王妃亲王外孙,都是放屁,人家瞧不上哩!如今连累得我们都不叫她喜欢,你可喜欢了!”到底玉娘如今是皇后,景晟又是太子,对着玉娘母子,马氏一句怨愤之语也不敢出。

谢显荣听见马氏这番说话,脸上也有些变色,顾不得美人锤落在身上,膝行几步到了榻前,双手往马氏身上一搭:“母亲,可是殿下对他另有主张?”马氏到底也有了些年岁,闹腾得这一番也觉疲累,把手挥了挥:“你问你媳妇去!都是她回的话,我哪里知道那句话出了岔子。”

谢显荣再想不着玉娘能将这一举两得的好事往外推,是以马氏一赶他,立时起身往外去,才走到马氏正房外,恰遇着谢怀德徐步过来,见着谢显荣出来,他倒是知礼,还与谢显荣做了个揖。不想谢显荣叫马氏捶了一顿,虽是仪容无损,到底心中有愧,与谢怀德微微点了点头,就从谢怀德身边走了过去,倒叫谢怀德有些讶然。

只说谢显荣回房,才进得房门就有丫头来回,道是世子夫人到家狠哭了场,大姑娘过来也劝不住。谢显荣几步进得内室,果然看冯氏双眼红肿地坐在榻边,宁姐儿双眼也是粉光融滑,一般是哭过的模样。

宁姐儿正劝解冯氏,忽然看着谢显荣进来,忙站起来与谢显荣见礼,因看谢显荣脸上阴沉,知道他不喜欢,先过来请谢显荣坐了,又亲手斟了茶奉与谢显荣,细语道:“父亲母亲,若是无事,女儿告退。”

谢显荣正有话要问冯氏,,本就要叫宁姐儿下去的,不想宁姐儿这样懂事,倒也欣慰。不想冯氏听着宁姐儿这句,倒是更替宁姐儿委屈起来,不禁又呜咽几声,倒便叫宁姐儿挪不得脚步,还是谢显荣道:“你下去。”宁姐儿这才告退。

待得宁姐儿出去,谢显荣又屏退了房中伺候的丫头们,方问冯氏:“今日进宫。你们见着殿下是如何说的?殿下又是为何发怒?你细细说来。”冯氏听着谢显荣话中颇有些不耐烦,不敢再哭,将椒房殿中事细细与谢显荣说了,又委屈道:“宁姐儿是她嫡亲的侄女儿,又这样懂事,她也狠得下心舍了。难不成她还能找个比宁姐儿更贴心的吗?”

谢显荣听着玉娘不独不愿意将宁姐儿许与赵王,更不肯叫冯氏再入宫,正是烦躁的时候,再叫冯氏说得着几句,勃然变色道:“你胡说甚?!必是你与母亲以为一说必成,是以言语不恭敬,把她得罪了,她又是个不能容人的,自然要发作你们。明日写个请罪折子递上去,也就好了。到底自家嫡亲骨肉,她不靠着我们还能靠着谁。”

冯氏与谢显荣成婚十数年,从来遇事有商有量,便是谢显荣做得承恩公世子,房中也是干干净净,莫说姬妾,便是通房也无有一个,真可说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猛然叫谢显荣训斥,脸上涨得通红,虽自觉委屈,可也不敢反驳,含了泪答应,连夜就把一封请罪折子写就,次日递了上去,不想请罪折子如泥牛入海一般毫无声息。

又过得半月,宝康公主忽然宣了九位勋贵大臣的千金入宫,这些千金们年龄都在十一二岁上下,正与宁姐儿仿佛。有了这一回之后,宝康公主仿佛得着趣味一般,隔着十数日就召见一回。起先是九个女孩子,过得三四回,就有两家的女孩子不再奉召,又过两月有余,只剩了五位。起先大伙儿还没知觉,到了这时灵醒些的都能猜着,这是宫中要为赵王选妃了。

赵王虽是才人所出,可自幼丧母,一直养在皇后身边,与太子在一处长大,感情深厚,日后前程自然比晋王还好些,是以对赵王妃有意的人家倒也不少,是以叫宝康公主留下的这蠲落的那四家多少有些下气。只是这些下气的,将自家与承恩公的长孙女比一比,倒也气平,承恩公府的大姑娘连着宝康公主的邀请也没接着呢,这位还是宝康公主嫡亲的表姐。

说来世人大多如谢显荣一个念头,赵王虽在皇后身边长大,到底并非亲生,总不能一条心,若是把承恩公府的大姑娘给他做王妃,亲上加亲的,岂不是兼得。皇后不肯答应,其中必然有不能答应的缘由。

因有了这样的猜测,宁姐儿再跟着冯氏在外走动时,多少听着几句闲话。有良善的,倒是说皇后贤德,这才不肯把侄女儿许配赵王。也有长舌的,却说是宁姐儿生得平常不说,又无有才名,如何匹配得皇子,皇后这回倒是公正云云。

宁姐儿再是稳重大方,吃着这回委屈,也是羞愧难当,只在家中闭门不出,冯氏自然十分心痛,也常来劝解,可她自家就觉着委屈,又怎么劝得住宁姐儿,不过母女俩相对发愁罢了。还是梁氏看在眼中,也觉宁姐儿可悯,便与谢怀德商议一回,亲自过来劝解一二。

说来玉娘这里不叫冯氏再进宫后,莫说是冯氏递帖子求见总是驳回,便是送进宫的请罪折,请安折一样全无消息,倒是梁氏常能进宫,冯氏对梁氏多少有些不满,看着她来,却也不好拦阻,只得在一旁陪伴,好听梁氏与宁姐儿说的甚。

只听梁氏抚慰宁姐儿道:“事到如今,我们也不瞒你。宝康公主宣了那些女孩子进宫确是为着赵王择妃,不宣你,也是为着你好哩。若是把你定与赵王,嫁做王妃,固然是赫赫扬扬,可若是你与赵王有甚吵闹不睦,你叫你姑母帮着哪一个好,总难两全,倒不如不择。即不打算择你,自然就不宣你入宫,也免得叫人踩了你名声上位,你说可是这个道理?待这事过了,宝康公主依旧会宣你进宫说话,殿下是你嫡亲的姑母,还能不疼你吗?到了那时,那些庸妇们也就没了话讲。”

梁氏这番话倒是自成道理,连着冯氏在一旁听着竟也觉得许就是这个缘故,何况是宁姐儿,果然叫梁氏哄住。一旁的冯氏见宁姐儿颜色松动,忙顺着梁氏口风一同劝解了回,宁姐儿也就展颜,起来与梁氏敛衽一礼,含羞带愧地道:“母亲,婶母,阿宁糊涂,叫您们操心了。”梁氏摸了摸宁姐儿的头发,笑道:“我就知道宁姐儿是个好孩子,必是一说就通的。”说着又扫了冯氏一眼。

冯氏叫梁氏看得这眼,脸上略红,先叫宁姐儿的丫头们来服侍宁姐儿,亲自送梁氏出去,又亲口谢了回,梁氏只笑笑,也就告辞。

景琰这一番折腾,直闹进了冬月方才歇息,虽外头曾为赵王选王妃的传言,可直到这时还是无有一点消息,因宝康公主是中宫嫡出,从来深受宠爱,任性些也是有的,世人转而又是宝康公主寻人解闷,传言这才消弭,果然景琰又召了宁姐儿进宫。

虽宁姐儿能进宫,可玉娘依旧不见冯氏不说,连着乾元帝那里,谢显荣也愈发地无有脸面。谢显荣无奈,待要向昌盛打听几句,无如昌盛口风极紧,只与谢显荣微笑道:“世子爷用心当差便是。”竟是连着红封也不收,叫谢显荣如何不慌。

偏越是这样的时候越容易出事,就在封笔前,有一桩争产伤人案闹到了大理寺。

却是华阳候太夫人故去,儿女们为着她的嫁妆在灵前吵闹不休,至老华阳候庶幼子林闰重伤。

先华阳候一生有三子四女,其中次子与幼女是嫡出,五年前先华阳候故去,爵位自然是由嫡子林秀继承。因着华阳候府弟兄不和睦,常有争斗,林秀继承爵位之后,便在太夫人主持下分了家,两个庶子每人不过得着一个两进的宅院,三个铺子,几百亩田地,一千两银子。因庶长子林英曾跟着老华阳后打理经营产业,知道远远侯府产业不止这些,只道老夫人分得不公,不想却叫太夫人骂了回来,更扬言要去告林英忤逆。大殷朝最重孝道,若是老太夫人真告了林英忤逆,林英性命也未必保得住,只得忍气吞声、

今年太夫人一病也没了,她的嫁妆依律由子女继承。太夫人一生只得一对儿女,本该由他们均分的,哪里知道一双庶兄弟并是三个庶女都回了华阳候府,只道太夫人也是他们的娘亲,即是娘亲,太夫人的嫁妆也有他们的一份,合该将太夫人的嫁妆一分为七才是,林秀与他妹妹哪里肯答应,竟就在灵前吵闹起来,更当真来吊唁的亲故们的面说太夫人生前不慈,亏待了庶子女们,直搅得林秀勃然大怒,唤了侍卫来要将这些兄弟姐妹都撵出去。

旁人还好些,偏那林闰一无爵位二不曾入仕,偏妻妾子女最多,足有一妻四妾,五子三女,当日分家得着的院子人都住不下,正巴望着得着太夫人的嫁妆好贴补一二,闹得最是凶悍,在侍卫上来拉扯时,还做个痛心疾首的模样,言道林秀苛待兄弟姊妹,要寻太夫人做主,竟是往棺材上一撞,顿时头破血流。

第345章 断案

说来也是不巧,当时太夫人寿材前聚着林氏兄弟不说,连着几家女婿也在,侍卫再往上一涌,一个眼错不见,林闰已满头是血地倒在地上。林英倒是看得明白,林闰是自家往寿材上撞的,他原本是做势,想吓唬林秀的,偏叫侍卫擦着了,力道上失了偏颇,故而头破血流。可到了这时,自然是全推在华阳候林秀身上,侍卫们可不是他叫了来的!是以林英当时就扑在林闰身边捶胸顿足地大哭,直道林秀为着太夫人遗下的嫁妆,要谋兄弟性命。

林秀听着林英这样无赖,也是恼怒,指着林英道:“母亲嫁妆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她一生唯我与四妹妹两个孩子,我害你们作甚!”

林英从十六岁起就替华阳候府打理庶务,论起口舌来,自然比养尊处优的林秀强出许多去,把脸上眼泪一抹,冷笑道:“放屁!什么叫母亲一生独有你和四妹妹两个孩子?我们唤她甚?母亲!难道这娘就白叫了?!好你个华阳候林秀,母亲才死,你就这样苛待弟兄,你这个不孝子!我要与你到大理寺辩个是非曲直!”说了竟是冲上来要扭林秀。

林秀看着林英面目扭曲的模样自然害怕,忙退在侍卫们身后,不想林英竟是个声东击西之计,看着侍卫们将林秀挡住,脚下一转,就往华阳候府门外冲去,一行冲还一行道:“阿闰,你们且忍耐些时候,我去报官!”

说来也是太夫人自家作孽,当日她为庶女们挑选的丈夫看着都是勋贵官宦人家的公子哥儿,面貌风度也都不差,可实情上一概儿是黄柏木做磬槌子——外头光鲜里头苦的,一个赛一个的纨绔,走马章台,斗鸡走狗,无所不为,个个手头都不甚活络,叫大舅子小舅子们一撺掇,都涌了来讨好处。

原本叫林闰一头的血吓了吓,都有些儿退缩,忽然听着林秀这话,倒是都明白过来,左右林秀也不敢当真杀了这许多人,怕他个甚!是以一面缠着林秀,一面又嚷着林秀要杀人灭口,不叫华阳候府的家医接近林闰直将个灵堂搅得一团乱。

又说林秀奔出华阳候府,一状告在了大理寺。状告华阳候独霸母亲嫁妆,更指使侍卫殴伤亲弟。直言林秀独霸母亲嫁妆是为不孝,不爱护兄弟姊妹是为不悌,不孝不悌之人不应恬居朝廷爵位云云。依着林英的心思,便是朝廷将华阳候的爵位收回去也无碍,左右现在的华阳候是林秀,最多是谁都没有。

接着状纸的正是谢显荣。虽林秀在八议之列,可林英身上也曾捐过个八品官儿,又是林秀兄长,谢显荣只能遣了衙役往华阳候府请林秀上堂,并验看林闰伤势。

林闰也是倒霉,那一撞正撞着了太阳穴,一撞当时就是鲜血淋漓,再躺了这一会,已是出的气多,入的气少,双眼都插了上去,不待大夫查验完毕,已是一命呜呼,该着仵作上场了。

林秀原先还坦然无畏,看着出了人命,这才心慌,强自镇定地到得大理寺堂前应诉。林秀这头说是林闰自家撞的,林英与华阳候府几个女婿却说是林秀指使了侍卫伤人,争吵个不休。便是谢显荣拘了侍卫们来,也是各有说法。谢显荣无奈,只得将林秀暂时扣在了大理寺内。

林英等人十分得意,倒是又回了华阳候府,原想趁着林秀在大理寺就将太夫人的嫁妆分了。不想华阳候府的大门紧闭,凭他们在外头说甚,里头只是一句话:“如今侯爷在大理寺,家里没个主事的人,四姑奶奶说了,凭谁来也不开门。”

这四姑奶奶正是林秀一母同胞的妹子林珊。太夫人待着庶女们刻薄,待着自己女儿却是十分溺爱,将林珊养成了刚强性子不说,挑女婿时,也是费尽心思,最后选中的是阳信伯府世子的嫡出次子柯庭栋。柯庭栋人物俊秀文雅,虽是次子,可前头的嫡长子天生眼盲,待得阳信伯世子承继了阳信伯府,世子位自然他的。如今太夫人故去,柯庭栋林珊夫妇自然要回府吊唁,因着出门前,两个孩子哭闹,林珊只得哄了回,是以来得晚了。

他们到时,林秀已叫大理寺请了去,林珊听说,当机立断,使人关闭了华阳候府的大门,果然将林英等人拦在了门外。林英等人无奈,只得各自回家。

林闰身死一案可说是棘手,若是说他自家撞死,林英与华阳候府几个女婿们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这几位哪个都不是白身;若说是华阳候府的侍卫们伤着的,死者林闰的寡妻幼子们还不是由着林英摆弄,谢显荣一时间骑虎难下,便将案子暂时搁置想缓一缓,好想个两全之计来。

不想林珊看着自家哥哥受了委屈,母亲死后又这样冷情,哪能不急,强忍了两日,看大理寺一直没个交代,亲自去求了阳信候世子夫人。阳信候世子夫人素来偏爱柯庭栋这个儿子,林珊又为阳信候府生育了一儿一女,在婆母面前自然也有体面,且自家姻亲出了事,阳信候府上也脸面无光,阳信候世子夫人当然答应。

又过得两日,早朝时,就有个姓丰的御史参谢显荣办案拖延,见识不明,遇事昏聩,使朝廷命妇身后凄凉,有伤人伦。

这位丰御史是同进士出身,从学政做起直至御史,一文不受,更是不畏权贵,除着官袍要整洁之外,家居的衣裳常有补丁,一月也难得吃几回肉,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官儿。只是丰御史认个死理,认定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以林英等人来争嫡母的嫁妆,在他看来正是个大逆不道。至于林闰伤着,若不是他厚颜无耻地去争嫡母的嫁妆,会伤着么?!

将华阳候府兄弟间情形在朝堂上陈述了回,又问谢显荣道:“谢大人也熟知律法,请问哪家庶子庶女能分得嫡母嫁妆?!若是家家如此,还分甚嫡庶?!哪家肯赔送嫁妆与女儿做人正妻!此天下乱矣!”

说来嫡室嫁妆,从来由都是她嫡室所出的儿女的均分,若是嫡室只有女儿无有儿子,嫁妆都归女儿所有,庶子是摸不着的。若是嫡室无所出,便由娘家收回,有再多的庶出子女也和嫡室的嫁妆无关,这从来是官府断案惯例。

可谢显荣迟疑的是伤人案,这位御史却是扯到了嫁妆之争上,直叫谢显荣气得满面赤涨,气恨道:“我几时要讲华阳候太夫人的嫁妆断于庶子女么?丰御史休要胡言!”

丰御史冷笑道:“哪个胡说了?!谢少卿即肯公正,倒将案子断下来啊!”他的话音才落,一旁的阳信候也出班附议,只道是:“若断着林英林闰是苦主,则天下庶子群起效仿也!”

任是哪个朝代,礼法正统都是王朝立身之本,乾元帝自然点头。便是乾元帝觉着谢显荣糊涂,到底谢显荣是玉娘哥哥,也不好叫他太没脸,便另指了大理寺另一位少卿主审。

乾元帝虽未申饬谢显荣,可这一换主审,再有前头他女儿宁姐儿不被宝康公主喜欢的传言,就有谢显荣虽是承恩公世子,却已失了帝后欢心的说头。外头人都这样看了,何况是谢显荣自家,更是羞愧难言。

好在接下来就是新年,借着封笔,不用办公,谢显荣躲了回羞。便是年后开笔,谢显荣也上折告病。告假折子送到乾元帝面前,乾元帝把来与景晟看,又将前因后果与他说了,问道:“你怎么看?”

景晟脸上板得严肃,负了手想了回,抬头与乾元帝道:“除着华阳候,旁的是官儿还是平人?”乾元帝道:“便是无有官职的,也有功名在身。”景晟点了点头道:“即如此,该降的降,该罚的罚。”

乾元帝听着这两句,颇感有趣,将景晟招到身前:“罚哪几个?为甚都罚?”景晟张大酷似玉娘的眼睛看着乾元帝:“子婿们在亡母灵前争产,是为不孝;当哥哥的不知爱护弟弟,做弟弟的不知敬重哥哥,是为不悌;为人女婿的夺岳母嫁妆,是为无耻。这等人如何为官宦,为百姓楷模?自然该加以责罚,以正纲纪礼法。”

这番话若是从朝中哪个大臣口中说来,倒是合情合理,可景晟将将七岁,竟有这样见识,自然叫乾元帝即喜且惊,握着景晟的手道:“好孩子!你是太子,这大殷江山日后都是你的,他们都是你的臣民,你说说,这些人该怎样处置?!”

景晟皱眉沉吟了回,便道:“不孝,乃十恶大罪中一罪,依律当斩,遇赦不赦,只是到底华阳候太夫人已死,和该减罪,依着儿子的意思,华阳候夺爵也就是了,余人一概去官夺职,终身不得起复。至于华阳候太夫人嫁妆,自然由其亲生儿女承继,与他人无涉。林闰之死,即林秀不曾亲自动手,与他何干,只问侍卫也就是了。”

这一番判断算不得十分合理,可看着景晟年岁,已算是十分难得了。乾元帝很不欲叫景晟失了胆气,竟就照着景晟的意思使大理寺判下去。

而阳信候为着自家姻亲,撺掇了傻子丰御史出头又怎么瞒得过乾元帝,不几日也叫乾元帝寻着由头罚了三年俸禄。乾元帝又把缘由与景晟解释了,景晟听看,倒是问乾元帝道:“爹爹,那您怎么不罚丰御史呢?”

乾元帝哈哈笑道:“丰刚此人凡事不问对错,只看哪个占着身份他就肯支持哪个,你明白了么?”

景晟侧头想了想,乌溜溜的双眼陡然一亮,用力地点了点头:“爹爹,儿子明白了!他是招牌!”论着身份,谁还能胜过皇帝!丰御史即是只看身份,自然是跟着皇帝的,偏他又素有清官的名声,留着这样的人,与皇家有益无害。

乾元帝听着景晟说出了招牌两字,就知他是真的明白了,想及景晟年纪,这一得意那还了得。

第346章 姻缘

说来景晟到底年幼,虽知道华阳候府一家子在这件事上俱都有违法,可该着用何法适宜却是不清楚,断成夺爵断得重了些。好在林家诸子婿都有和不孝的名头在这里,便又有乾元帝的首肯,是华阳候府的几家姻亲待要为之说清也不好开口。

说来林秀被夺了爵,除着侯府的永业田收回,不好再在侯府居住之外,余下的产业倒还留着,却也是大不如往昔。而林英身上的举人功名与捐的八品官儿叫蠲了,三个女婿也一样受了牵累成了白身,林闰更是白白送了一条性命在内,一大家子简直好说个同归于尽。

华阳候府的落寞成了京中一个新闻,懂事些的都引为教训,立下家规来,凭是嫡出庶出,总要仔细教养,用心教导,使其能自立,不然日后为着些许家财闹出事来,连累祖宗蒙羞,这是旁话表过不提。

只说谢显荣原有些聪明智慧,只是碍与心胸,不免有些眼界短浅。在谢显荣看来,玉娘无非与孟姨娘一般,惯会在争宠夺爱上弄手段,若要在宫内站稳脚,还得靠着娘家人。起先升迁得一帆风顺,倒也如了他的猜想,待得他做得承恩公世子,不上三十就位居三品之后,就有些自以为是。只以为当年武皇尚且离不得武氏族人,何况玉娘一弱小女子。不想他忘了,谢逢春可不止他一个儿子,就在他夫妇逆了玉娘意思之后,玉娘就转而抬举起谢怀德夫妇来,凭他们夫妇如何殷勤小心,总归无用。正因着处境艰难,谢显荣只想求稳,不想弄巧反拙,断起案来连着才满七岁的太子也不如,丢了这样大一个人,他哪里还有脸上朝,只称病不出。

乾元帝从前待谢显荣亲切,不过是看在他是玉娘哥哥份上,哪里是看重他的才能,看他躲羞不出,反倒觉着谢显荣上不得台面,只与玉娘道:“谢显荣报病,他既身子虚弱,就叫他仔细修养着,等好全了再出来,也免得误了事。”玉娘听说,眉头也未动下,微笑答应。当着乾元帝的面唤了金盛来,使他往承恩公府走了一趟,赏了两支人参与谢显荣,叫他好好养病。

谢显荣收着人参,再听了金盛转述玉娘意思,哪能不明白自家失了帝后欢心。乾元帝还罢了,帝心本就难测,更何况乾元帝本性又是个无情的。可玉娘是为着甚,便是还有谢怀德在,莫非她不知道独木难支的道理?

谢显荣这里告病不久,谢怀德又高升了一步,却是礼部尚书聂飏乞讨骸骨,三辞之后,乾元帝准奏,而后便叫谢怀德接任。

谢皇后深得圣意,太子天纵聪明,承恩公世子虽不得圣上喜欢,可承恩公次子却是冒了头,承恩公府正是个隆宠不衰。是以旨意下后,来承恩公府贺喜的官员却也不少,直好用上一句门庭若市。谢逢春与马氏看着这样,自然脸上十分光辉,便是谢怀德也是脸带笑容地陪客,唯有谢显荣满心无奈,待要去问一问谢怀德,却又扯不下这个脸来,可又不敢与谢怀德生隙,到底华阳候府的前鉴未远,只得隐忍。

不久之后,从宫中传出消息来,赵王妃的人选也定了下来,并不是勋贵人家的女孩子,父亲顾文端做着中书舍人,女孩子因是七夕生人,是以单名一个鹊字。能做得中书舍人的,倒是不分老少,必是品貌端庄的,顾文端年四十三岁,身量儿不高不矮,面庞儿不胖不瘦,细眉秀目,鼻直口端,正是个谦谦君子模样,顾鹊的面貌虽不十分似顾文端,却也端雅秀丽,见之忘俗。

能选着顾鹊也算是天作姻缘,却是自晋王景淳得着一双儿女之后,景琰以自家做姑母了为由,求乾元帝答应许她往晋王府与侄子侄女做耍。

依着乾元帝的意思,倒是叫景淳夫妇带着孩子进宫也是一样的,不想景琰道是:“带进来有甚好玩的,不过照个面罢了,还要叫小孩子磕头,何苦呢。爹爹,您叫女儿出去罢,女儿少带些人,不扰民,不乱跑,您就答应了吧。”

景琰扭着乾元帝求肯的时候,景晟也在一旁,听着景琰这话笑弯了眼道:“四姐姐当真是要瞧阿华阿匡吗?”这是拿侄儿侄女做幌子呢。景琰听说,气得一跺脚要来扭景晟。景晟哪里肯叫她扭着,起身便躲。

自景晟五岁起,乾元帝就加了赵腾太子少傅衔,使他教导景晟武艺,迄今两年有余,躲个景琰自是绰绰有余,景琰见抓不着,恼得跺足道:“弟弟呀,太傅没教你要尊老么!”景晟得意洋洋地道:“姐姐,你要爱幼呀。”景琰叫景晟气得哑口无言,又去缠乾元帝。

乾元帝叫景琰缠得没法子,又知道自家女儿脾性,见着甚都好奇要凑上去瞧个热闹,虽有铁甲卫士随扈,到底不放心,是以叫了景宁来,使他陪同。莫说这是乾元帝的意思,便是乾元帝没开口,景宁也不能放心,自然满口答应。

徐清出身平常,婚前自然名声不显。可因着长子无辜夭折,徐清割舍不下,只要多行善事,好叫叫那可怜的孩子来世能得个好去处,不说人间富贵,好歹也要平安一世。因有了这个念头,徐清只消听着哪里有夫人太太们要做善事,就肯参与且不介意首倡的夫人太太身上的诰命,并不肯占先。曾有个太太要把首倡的名义让与徐清,徐清坚辞,只道是:“我听闻: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夫人定要退让,可是害我了。”众人方罢,以后也不过是有事了,来与徐清商议一番,并不多打扰。

景宁与景琰来的这日,恰是中书舍人顾文端之妻辛氏为着冬季里开粥场一事来与徐清商议。因徐清颇喜欢顾鹊,是以辛氏将她也带了来。忽然听着宝康公主与赵王来访,忙带着女儿走避。这两人,一个进,一个退,恰恰是碰不着的,却不想顾鹊走得匆忙了些,将她的一块帕子落在了徐清正室外,又是景宁捡着。

景宁看着料子寻常,只以为是晋王府中哪个侍女的,顺手就递给了景琰,叫景琰交与徐清,自家却去寻景淳说话。景琰也是个不知情的,自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