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看着佩琼哭,自家也一般落泪,也不穿鞋袜,把一只手伸出去拉佩琼的衣袖,哭诉道:“这些年来,我年年月月想着自家是谁,只是全无线索。待得我有了儿女们,看着他们便想着,我也有父母呢,可不知他们在何处,也不知他们念不念着我,每一想,我心上就痛得厉害。”

佩琼这才转回头,抖了手摸着翠楼的脸道:“我的儿,你无有父母了,他们死的可惨。可怜你一千金万金的小姐落到与人做妾,我这心上尚且刀割一般,你父母若知道,还不知心疼成甚样哩。”说了,一把将翠楼抱在怀中放声大哭。而翠楼会得把鞋袜脱下,自家承认是佩琼失散的外甥女儿,正是叫那些话打动的,这回听着佩琼哭得这样,自是与佩琼抱头痛哭。

又说红柳叫翠楼撵了出去,一忽儿恼翠楼使不得好歹,叫人几句话就哄了去,一忽儿又忧心翠楼真叫人骗了,莫说是老爷,便是瑞哥儿也不能答应她哩。到了这时红柳方后悔起没叫翠楼的另一个丫鬟银瓶跟了来,若是有两个在,架也将翠楼架出来了。

红柳正忧心焦急之时,忽然听得屋内传来啼哭声,凄凄惨惨,心上更是惶恐:不知那婆子编了甚故事来哄自家耳根软的姨娘哩!红柳在屋前转了两圈,听得屋内哭声始终不止,直叫她听得也有几分动容,跺了跺脚,预备着叫翠楼责罚也要破门进去,好将翠楼搭救出来,她正要动作时,就听着身后有人问道:“红柳姑娘,姨娘呢?”听着这话红柳脸上顿时笑开,转头看去,果然是田大壮走了过来,忙上前将田大壮一扯,急急地道:“你快回去与老爷说,姨娘进香时遇着个外乡婆子,生得如簧巧舌,直将我们姨娘哄得泪落如雨,这会子正关了门说话,不叫我听哩。请老爷快来,莫叫姨娘被人骗了。”

田大壮倒也是个有心的,听着红柳一说,忙答应了转身就往外去,才走得几步又回过身来与红柳道:“你守着门,莫叫那个恶婆娘跑了!我就说她不是个好人哩,那样大年纪,说话还妖妖夭夭的,也就我们姨娘。”红柳道:“你啰嗦甚,还不快走。你再拖延了,许真就叫人走脱了。”田大壮忙不迭地应声,脚下加紧,就奔了出去。

看着田大壮出去,红柳才松了一口气,暗道:“便是姨娘叫那婆子骗了,左右我已请了老爷来,老爷与大少爷再也不能怪我哩。”顿了顿,心上忽然又埋怨起银瓶来,道是,“都是银瓶,知道姨娘花儿绣得好,竟拿着学绣花来奉承姨娘,她服侍着一块儿来进香,却要推脱,可是恼人!若是那婆子没骗着姨娘也就罢了,若是叫她骗成了,看我和不和她罢休。”

红柳在外转得一会,忽然听着里头倒是没了哭声,心上就是一紧,忙凑近门前倾听,就听着里头有喁喁语声,因说话儿声气低,却听不着两个说甚。

那门原是虚掩着,里头未曾栓上,红柳心上一急,自失了分寸,屋门向内荡了进去。红柳本是靠着门的,这一晃哪里还站得住,顿时扑了进去,正跌在佩琼与翠楼脚前。

佩琼与翠楼两个正并肩坐了,手拉手儿叙说闲话,一个想知道“自家父母”是何等人物,自家从前十数年又是怎么个模样;一个想知道自家女儿这些年来过得如何,两个说得正是热络之际,红柳忽然跌了进来,不由得住了口。

还不待翠楼问话,就听得门外脚步匆匆,佩琼与翠楼两个同时往门口看去,却看着一男子立在门前,眉宇俊秀,白面微须,身上着着官袍,显见得是从衙门径直赶了来的,不是齐瑱又是哪个。

第380章 巧言

齐瑱少年时曾立志必要娶个绝色女子为妻,方不负生平,不想阴差阳错娶着月娘。月娘样貌平凡尚在其次,只性情就叫齐瑱不能忍耐,是以夫妇离心,形同决裂。说来这也是齐瑱有些儿良心的缘故,便是后头玉娘一步步登上后位,他也不曾改一改初衷,不喜欢便是不喜欢,宁可与月娘合离,也不肯为着占一占皇后外家的光来敷衍月娘。

因将谢家得罪狠了,齐瑱这些年来都不得升迁,也亏得有翠楼在旁殷勤陪伴,从无怨言,方略有安慰。是以两个倒也好算是患难与共了,因此上齐瑱待翠楼并不同寻常妾室,若不是大殷律写明不许以妾为妻,若有以妾为妻者,杖一百,断离,只怕齐瑱早将翠楼扶正了。

是以这会子齐瑱听着田大壮来报说,翠楼叫个来历不明的妇人哄住,自然关心,是以立时点了数个衙役当时就赶到了佛光寺。当家主持行深看得是本地父母官儿来寻人,也不敢推诿,当时就将齐瑱引至佩琼与翠楼歇息的客房处。

齐瑱到时,恰恰红柳倒进门内,将翠楼与佩琼两个都现了出来,两个正并肩而坐,都哭得面白眼红。齐瑱做得十数年亲民官儿,早练出了一双利眼,立时就看出那妇人与翠楼眉眼间颇为相似,心上先是一沉。

翠楼看得齐瑱进来,急急起身,一面拭泪一面往齐瑱处奔来,双手将齐瑱衣袖抓着,口中道:“老爷,老爷,你来的正好哩。”还不待她开口诉说身世,她身后的佩琼已起身道:“齐老爷看着我面貌与令宠相似就不奇怪么?还请齐老爷关了门,我这里有下情回禀。”翠楼听着佩琼这话,连连点头,道是:“是呢,是呢,老爷,你且进来。”一行说一行将齐瑱往屋内拉。

齐瑱看翠楼这般模样,又将佩琼扫过一眼,一步踏进了房,看着红柳仍在,因道:“出去。”红柳是求了齐瑱来做主的,不想齐瑱竟也叫那婆子哄着,红柳只惊得目瞪口呆,齐瑱第一回喊她出去的话竟未听着,待齐瑱喝得第二声,方踉跄退了出去,连着房门也忘了关。

这回翠楼倒不用佩琼吩咐,忙将房门关上,又按了齐瑱坐下,又对佩琼瞧了眼,见佩琼点头,方将佩琼与她看过的那封信拿来交在齐瑱手上,道是:“老爷,您瞧一瞧罢。”

齐瑱疑惑地接过信来,先是一目十行地看过,不由站起身来,对佩琼又瞧了眼。翠楼便将佩琼与她说的那些又与齐瑱说了回。佩琼那些话实情说来并不能自圆其说,也不过能哄一哄翠楼这样的人,又怎么哄得住齐瑱,就看齐瑱将眉头一皱道:“你即不知你外甥女儿下落。是如何寻到光州来的?”

佩琼脸上微微笑道:“老爷莫不是忘了谢家有个女儿如今做得太后娘娘哩。”当年齐瑱会得答应娶月娘,却是将她当做了玉娘的关系。花园中那惊鸿一瞥,齐瑱不好说是铭刻与心,也是搅乱了一池春水,是以才有误娶月娘,才有有惊见翠楼。是以这会子听见佩琼这话,齐瑱脸上已沉了下去。

佩琼只当看不着齐瑱脸色变更,自顾自地道:“马氏那妇人粗陋愚蠢,月娘才是她女儿哩,母女俩何等肖似。玉娘这般钟灵毓秀的孩子,怎么可能是她的孩儿。”

齐瑱心上虽也早有知觉,可叫佩琼这样云淡风轻地说来,依旧如炸雷一般在耳边响起,立时沉声喝到:“你这妇人,满口胡言乱语,太后娘娘的尊讳也是你叫得的?你难道不怕死吗?”

佩琼全然不理齐瑱说话,又自顾说道:“玉娘自入宫之后就得着圣上疼爱,高贵妃兄妹俩自然不能放她过去。那高鸿因寻不着玉娘的错处,便将主意打在了谢显荣身上,送了个佳人与他,恰与玉娘相似哩。谢显荣虽钻在了名利中,可也是个机灵的,知道这样一个美人若是他收用了,一家子死无葬身之地。他还略有几分人性,不肯做杀人灭口的勾当,方转送与你,就是翠楼了。”

齐瑱听佩琼说得不差,脸上神色愈发地难看起来,咬着牙道:“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佩琼似笑非笑地瞥了齐瑱一眼,道:“你曾与谢家二郎交好,也曾做过谢家东床,莫非你不知你前泰山曾有个内宠么?”

谢家曾有个孟姨娘,出身平康,却得着谢逢春喜欢,悍如马氏也拿着她无可奈何。传说那个孟姨娘与谢逢春育有一女,寄养在外,后头不知怎地又传说起那女孩子实是马氏亲女。其中纠葛齐瑱自然听说过,是以此时听眼前这个妇人提起,再看她容貌,心上隐约就有所觉,再看佩琼时,脸上就少了怒气,多了惊异之色。

佩琼看齐瑱脸上颜色转换,心上就笃定起来,又徐徐道:“齐大人这回知道我是怎么寻来光州的罢。翠楼脚上的印记除着亲近之人,又有哪个能知道呢?”

到了这时,齐瑱心上也信得七七八八,手上不由就将信纸握紧了,因问佩琼道:“她即是有来历,又是哪个?”佩琼看得齐瑱一眼,却道:“与我在一起的,并不是我丈夫,却是我姐夫从前的部下,因听着他们家小姐如今有了下落,定要陪我来寻,因我要与她说话,将他打发走了,得不着我招呼,还不知道会不会回来哩。”

若是从前的齐瑱,他叫齐伯年与顾氏养得娇惯,性子爽直,并无多少心眼,听着这些话,只会以为这妇人在交代那人去处罢了。可这些年功名蹬蹭,齐瑱早非当年性情,听佩琼蓦然将个他不曾见过的人着重提起,转念一想就明白,想是翠楼身份十分要紧,怕他生出甚念头来,是以将人留在外头,好叫他投鼠忌器,一时不由失笑。才笑得一笑,齐瑱脸上就露出些惊容来。

却是齐瑱能中得赐进士出身的二榜,自然不是个蠢人,也不能对朝中大事一无所知,不然策论写甚哩。他依着翠楼年岁推算去,那时朝中唯一遭遇巨变是沈如兰一门。传说沈如兰膝下有个独女,娇养异常,沈如兰因通敌被斩后,沈家女眷都没入教坊,唯有这位千娇百宠的沈姑娘失了踪影,有说她死了的,也有传说她叫人买了去了,只没个定论。

齐瑱想在这里,不由转脸向翠楼看去,翠楼也含泪向齐瑱看来。齐瑱瞧了瞧翠楼,又看了看手上那张泛黄的信纸,眉头蹙得紧,这孟氏千里迢迢寻着翠楼,绝不能只为姨甥相认,必是所图甚大,难道是要借自家身份,揭破她才是太后生母么?虽这样的念头匪夷所思,简直可笑,可她一青楼出身的女子能懂甚,异想天开也是有的,只不知她有无有与翠楼说过哩!

齐瑱想在这里,脸色大变,与翠楼喝道:“你先出去!”这话说得声色俱厉,翠楼自到齐瑱身边,从未见过他摆出这等颜色来,自然又惊又怕且又委屈,只不敢违拗,忍泪退了出去,将将到了门前,便听齐瑱喝道:“将门带上。”翠楼更是无地自容,只得反手将门带上。

佩琼看着齐瑱对翠楼呼呼喝喝,心上虽是不舍,可却知道离着自家所求,更进了一步,因与齐瑱徐徐笑道:“齐大人好威风!你也是二榜的进士,不过误娶了个河东狮,不肯委屈,就要受谢氏打压,你心上就半分不怨吗?”

如何不怨!如何不恨!只是谢家有个好女儿,能得着先帝喜欢,“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费尽心思地将她捧上后位。如今的承恩公府更是新皇外家,便是他有才干,谁又肯得罪了新帝也太后来提拔他呢?便是如今这个光州,也是土地贫瘠,又是叫个酷吏搜刮过的,若是个肥差,哪里轮得到他!只是这样的话,对着佩琼齐瑱也说不出口来。

佩琼也不要齐瑱答复,又微笑道:“新皇初登大位,正是要施恩之际,若是得知沈家冤枉,必定昭雪。沈家如今只得昭华一个遗孤,所有荣宠自然都在昭华身上,你是她夫婿哩。”佩琼说在这里,倒是住口不言,只含笑将齐瑱看着。

齐瑱听着佩琼这段说话,先是心动,转而脸上一笑道:“那与你有甚好处?值得你这样千里迢迢得来投奔?”

佩琼便道:“我如何没好处?他们抢了我的孩子,叫我的孩子唤旁人做娘,又将我撵出承恩公府,将我扔在尼姑庵里,还要与人说是我自家愿意出家的,若不是怕太后将我问起,只怕连性命也未必肯与我留下哩,这口气我如何咽得下。”

齐瑱复道:“那与你寻翠楼何干?”佩琼笑道:“我是无可奈何了,你若是能出头,叫他们气上一气,岂不是好,他们瞧你也是眼中钉哩。”齐瑱又道:“此案是先帝所断‘三年无改父道’,圣上又怎么肯替沈家翻案,叫先帝蒙上屈杀忠臣之名?”

若是齐瑱不问这句,佩琼倒还忧心不能打动齐瑱,待听得这几句问话,佩琼才放下心来,又服阿嫮有远见,知道齐瑱痛处,捏着齐瑱痛处来劝他,果然事半而功倍,当时便接口道:“忠臣遭难,无非是有奸臣作祟,只消揭发出宵小来,先帝不过是遭人蒙蔽,算得甚大事呢?且与国也有大功哩。到那时,沈家冤屈尽复,翠楼恢复沈家小姐身份,你与她相识与微,不离不弃,可谓有情有义哩;再则,你举发奸臣,与国有功,又好说是个良臣忠臣,到时谁还能阻挡你前程呢?且那时,你与翠楼也好正式结为夫妇,你们俩的孩儿也有出身哩,瑞哥儿那样的人才,你就不盼着他娶个高门贤妻吗?”

这一番长篇大论,直说得齐瑱颜色多番变换,却依旧不肯吐口。佩琼便又依着阿嫮的吩咐道:“翠楼的罪名在她没入教坊时便了了的。且当今太后,素来是个心善的,你是光州知州哩,莫非你不知道陈裹的下落吗?有太后在,你还有甚好怕的。便是所告不成,太后便是只看着翠楼孝心可悯也不会为难你们,也不过是如今这样罢了。至于谢家,你怕甚?若是太后肯抬举谢家,谢怀德能没有爵位吗?太后嫡亲兄长恩封个勋爵,可是不绝于史书的。”

第381章 波折

佩琼所提到的陈裹,正是被光州前任知州毒害的陈氏之遗孤。陈裹当日里敲了登闻鼓,惊动圣听,新帝便遣了两个钦差来光州查案,因领了圣命,钦差自然不敢徇私,在齐瑱的配合下,将案子查得清楚明白。

梅佳因杀伤人命,并贪墨索贿,强占民田等罪,断了斩立决,并抄没所有家产,又因他在光州为恶甚多,竟还是送回光州受刑,好叫光州百姓出气的。而与梅佳同案的钟德华也因贪赃,徒刑五年已发往关外效力去了。连着梅佳的上峰一般受了牵累,虽无有吃着官司,可也叫削职为民,回乡去了。

说来依着大殷律,以民告官,无论有冤无冤,先要打上二十板子,再过堂说话,只敲登闻鼓,却是先问冤,后受刑,只是若是当真叫个小民将当官的告下了,小民也有罪名,轻则杖责,重责徒刑。如今折损了三个官员在内,那陈裹少不得要断个徒刑,不想太后慈悲,直道陈裹是为父、伯、叔伸冤,孝心可悯,合该法外开恩,只断了杖八十,且许以钱五十吊,米五十石赎买。

陈家虽叫梅佳破家,可这点子银钱倒还拿得出,且叫梅佳吞没的家产也叫发还了,是以陈裹并未吃着什么苦头,几乎是毫发无伤地回了光州,梅佳问斩时,他还一身孝地抱了父亲,叔伯的灵位来看斩。待梅佳人头落地,陈裹先是大笑三声,而后抱着灵位大放悲声,因他进京告状,早有孝名,再有看斩这一出,名声更好,许多人家肯厚厚地陪送妆奁把女儿许他哩,只碍着他在孝期,不好议婚,这才罢了。

齐瑱知道翠楼原是“沈如兰之女沈昭华”时已有些儿心动,到底一个是来历不明,一个却是名门贵女,身份上可是天差地远;再叫陈裹的故事一引诱,哪能不意动,试了顶多将这五品官儿丢了,若是能恢复沈氏荣华,谢氏兄弟也不能再拦着他,且几个孩子前程也更好些。

只是沈如兰通敌一案是先皇御定,若要鸣冤也不是不能,总要些真凭实据,不能红口白牙地一喊,新帝就肯与你细查了,前头那个皇帝是他爹哩。便是民间,你蓦然往人家门前叫道:“你爹从前叫人哄骗了,办差了事,害了许多人性命。”瞧人家儿子与不与你急。是以齐瑱便道:“圣上虽是年少,却也是聪明异常,哪是轻易就肯听人言的。且我等势单力孤,便是喊冤,只怕也不能上达天听哩。”

又看佩琼仿佛是早料着了齐瑱有此一言,慢悠悠地道:“齐大人莫不是忘了,陈家是怎么告下梅佳的么?”说着脸上带笑地瞧了齐瑱一眼,竟有些儿嘲讽,直看得齐瑱脸上一红,轻咳了声道:“可是要她亲自上京么?”

佩琼见将齐瑱说动,因知道翠楼这一状必是能告准的,自此以后,她辛苦生下的女儿,只在她身边呆了不足一月的女儿以后就成了沈家的女儿,从此母女缘尽,再不能唤她一声姨娘,心上不独不觉喜欢反是有些儿心酸,闭了闭眼道:“齐大人定要与我在这里说这些么?”

齐瑱方回过神来,虽门外都是他带了来的人,可这里到底也不是说话之处,是以便起了身,走到门前,将门一拉,就看翠楼正站在不远处,正往这里张望,脸上泪痕犹湿,愈发显得风致楚楚,便又将佩琼方才的话想起,这样一个美貌的名门闺秀,若不是家里遭了难,也不能嫁与他哩。只不知她从前是个什么性情,是个骄傲的还是个温婉的。

翠楼因看齐瑱眼也不眨地看她,她从来胆怯,心上就有些儿发慌,双手交握在一起捏了捏,因看齐瑱脸上并未不喜欢的神色反有些儿怜悯的模样,这才透出一口气,往齐瑱这边挪步,两个甫一接近,不待翠楼开口说话,齐瑱已道:“你与她一架车回去。”翠楼听见这句便知齐瑱信了自家姨母的话,眼圈儿一红,含了泪点头,又问齐瑱道:“老爷,您呢?”

齐瑱看翠楼模样儿甚是可怜,想及她身世,格外怜悯,是以悄悄捏了捏翠楼的手道:“我也回去。”翠楼听说想要笑一笑,可口角一动,眼泪先落了下来,瞧在跟在齐瑱身后的佩琼眼中,心上仿佛针刺一般,侧过脸去抹了抹眼角的泪,强笑着走在翠楼身边,与翠楼道:“姨娘。”

翠楼以为佩琼是她姨母自然不敢受她的礼,忙出手将佩琼扶了,将她上下打量了回,问道:“您的脚疼得可好些,我扶您罢。”佩琼叫翠楼这句说得更是心酸,勉强笑道:“还能走几步,叨扰姨娘了。”

又说红柳使田大壮将齐瑱搬了来,原是要问佩琼罪名的,不想齐瑱与佩琼单独说了回话,竟是翻转了脸皮,心上又惊又怕,若不是身在佛门,几乎要以为这个半老妇人会甚妖术。到了这时,看着翠楼要亲自扶那佩琼,也顾不得疑心,忙过来道:“姨娘,让奴婢扶罢。”说着探手要接。

不想翠楼虽不知佩琼是她生母,然而母女到底天性,好容易重逢,自然亲热,竟不肯叫红柳接手。红柳再看齐瑱,却见自家老爷也无有半分异色,心上惊疑不定,只得忍气吞声地跟上。

不说佩琼来在光州知州衙门后衙,翠楼待要将儿女们都唤出来拜见佩琼,唤她姨婆,佩琼如何肯,只推说翠楼身份不明,不宜张扬,不若待翠楼日后恢复了本姓,再与孩子们细说分明,方将翠楼劝下。

因要翠楼往御前鸣冤,自要把沈家蒙何冤屈与她诉说分明。不想翠楼实在是个真怯糯的,听着自家父亲是个“通敌卖国”之人,脸上已唬得白了,眼中都是泪。她虽与佩琼天然亲近,可到底这十数年都在齐瑱身边,受他关爱,是以听得这话后,先去看齐瑱,满眼含泪地道:“这是杀头的罪名哩!”

齐瑱到底做久了亲民官,听着这话就把眉头皱了,与佩琼道:“这里不对!”佩琼听说,似笑非笑地问:“甚不对?”齐瑱手指在桌上敲得两敲:“沈如兰不是个蠢货,不然也不能得着先帝信赖。他即不是蠢货,怎么肯把那封要命的信搁在身边?要知道那信一旦落入人手,不独他是个死,一家子都走不脱哩,而如今也恰是这样,由此可见,那信多半是叫人栽赃的。”

翠楼听着这段这才止了哭,一面拭泪一面将佩琼与齐瑱看过,道:“我爹爹是冤枉的么?”齐瑱眉头皱得却是更紧,道:“若是叫人栽赃,才更糟糕些。”翠楼将将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呜呜咽咽地哭道:“老爷,您这样讲,叫妾怕得很。”

佩琼若无其事地与翠楼道:“齐大人的意思是先帝好赖也是个明君,怎么能看不出这样粗浅的嫁祸来。依旧按着通敌的罪名将沈如兰处置了,可见在他心上,沈如兰留着早晚是个祸害哩。”齐瑱听得佩琼说出这句来,脸上勃然变色道:“即是这样,你如何还要翠楼去鸣冤,你就不怕害了她性命吗?”

佩琼看着齐瑱这样,虽有些儿感激他待翠楼真心,可沈家冤屈不明,严家的冤枉又怎么出头?!只有叫沈家喊冤了,方能引出严家惨案来,到底沈如兰之妻是严家长女哩,是以佩琼也将脸皮翻转,冷笑道:“你也是做老了亲民官儿的,难道不知道一罪不二罚的道理!昭华已没入过教坊,不过是叫人买走了,便是不准伸冤,也不过撵她出京罢了,还能将她如何?”

齐瑱本来是个爆烈的性子,这些年来因着仕途不畅方才稳重,哪里经得起佩琼这般,已立起身来,怒道:“你即知此案是先帝有意做成,你作甚还要来寻翠楼,你到底做的什么打算!”佩琼已喝道:“替父祖申冤报仇,原是为人儿女的本分,你说我做得什么打算?!且你就想一世受谢家打压出不了头,连带着你那些儿女们也受你连累吗?!你就想翠楼因着身份,一世不能抬头做人,日后便是儿女们成亲,她也做不得正经婆婆与岳母吗!”

齐瑱心上大怒,只他并不是个口舌灵便的,竟就叫佩琼这一串儿诘问堵得哑口无言,只赤红了脸瞪着佩琼。

翠楼看着佩琼与齐瑱两个瞬间反颜相向,吓得都不敢哭,将帕子堵了嘴,拿泪眼看着两人,她这幅模样瞧在佩琼眼中,心上仿佛针刺一般。

一般是严家的外孙女儿,瞧瞧阿嫮再瞧瞧翠楼,阿嫮不过大了翠楼三四岁,却是智谋深远,更长于揣摩人心。阿嫮十八岁冒玉娘之名入宫,这些年来几乎好说个算无遗策,连着乾元帝也叫她玩弄与股章(掌)之中,可翠楼这孩子,也实在太怯糯了些,还没怎么样呢,已哭成这样,日后面君时,可怎么能够将话说得明白,都不需用刑,只在前殿一站,看着满朝文武,就好叫她胆颤哩。可翠楼要是不出首,又有哪个能出这个头,佩琼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不想还不待齐瑱与佩琼开口,翠楼已颤巍巍地道:“老爷,妾想去哩。”孩子们有个姨娘亲妈,又无有嫡母教养,哪家好女儿肯嫁?哪家好儿郎肯娶?便是肯嫁了,我也喝不得媳妇茶,听不得一声岳母哩。倒不如随姨母进京申冤,若能洗清父亲冤屈,谁还能笑她是个姨娘,不肯与她交接。

齐瑱看着翠楼一面哭,一面又说要去,模样儿十分可怜,一面儿怪自家叫佩琼说动在先,又怪佩琼多事:若不是她贸然前来与翠楼认亲,又将翠楼家的奇冤告诉她知道,她也不过浑浑噩噩一世,哪能生出这许多心思来。

佩琼听翠楼虽是哭的凄凄切切,却是宁可违拗齐瑱也要随她进京申冤,心上且是欣慰又替翠楼委屈,将翠楼抱在怀中也洒下泪来,道是:“我的儿,你的命,可也好苦哩。”

第382章 惊魂

翠楼本就悲悲戚戚,叫佩琼这些话一说,哪里还忍得住泪,在佩琼怀中痛哭一场。齐瑱素日虽有些儿专断,可待翠楼到底有几分真心,不然也不能与月娘合离不说,这些年也不娶正室,一面是无有合心意之人,一面也是唯恐再娶了个如月娘一般的悍妇来,叫翠楼母子们吃着委屈。是以看翠楼哭得这般可怜,便把刚硬的心肠也软上几分,忍气吞声地劝道:“哭甚?!哭得可怜圣上就能准你状了?若真要为父申冤,总要计较周全才是道理。你若能复得旧姓,孩子们也好过些。”

叫齐瑱这番话一讲,翠楼抽抽噎噎地抬头拿泪眼看着齐瑱道:“老爷,您可是答应我去了?”齐瑱冷笑道:“我若是不答应你去,你可肯罢休,还不哭个没完没了,倒叫孩子们以为我对不住你。罢了,总是你父亲真是有冤枉,你我做人女儿女婿的,替他出个这个头也是应该。”

佩琼在一旁听着齐瑱与翠楼的说话,又是辛酸又是喜欢,喜欢的是,翠楼前半生倒是命运多舛,可看着齐瑱模样,她后半世也算得人。只可怜了阿嫮,兢兢业业半生,纵能尽复沈氏荣华,却与她再无半分干系,也是太可怜了些,是以悄悄侧过脸去落了些眼泪。

又说齐瑱素知翠楼为人,也不好说全无盘算心机,可她那些主意,用在后院尚且不够哩,哪能做这样的事。而佩琼即肯千里迢迢地来寻亲,又撺掇了翠楼出头,手上必然有凭证,是以便与翠楼道:“你即唆使了翠楼出头,还蝎蝎螯螯地掖着藏着做甚?有甚凭据有甚主意,都拿出来罢。”

齐瑱这话出口,佩琼脸上就露出一丝笑容来,与齐瑱道:“你只管放心,我即来寻她,绝不会叫她受委屈的。”阿嫮辛苦这些年,连着父母身世姓名也舍弃了,怎么肯叫事不谐。只知道自家若是不说些实情来,齐瑱再不能放心的,是以压低了声音,将玉娘说与她的一些儿消息告诉了齐瑱与翠楼,只听得这夫妇二人俱有些儿色变。

翠楼自是为着“自家”的委屈,而齐瑱心上却是雀跃,若佩琼所言属实,沈家洗冤有日。沈家冤屈若能昭雪,翠楼也好有个出身,是以也不再迟疑,便与佩琼又商议了回。

待得计较定了,齐瑱方携翠楼回房,因知翠楼为人,齐瑱又将要害处细细与翠楼分析了回,又教了她些说话应对,看得翠楼领悟了,方握了翠楼的手道:“若能为岳父洗清冤枉自是最好,若是不能,保住自己要紧,你还有孩儿们呢。”

不说翠楼这里随佩琼进京,只说京中玉娘收着佩琼携翠楼进京的消息,也开始动作。

高鸿与徐氏夫妇两个,因着高贵妃失势,也收敛起锋芒,无事再不肯进宫求见,且徐氏自以为自家在玉娘将将得势的时候得罪过她,唯恐太后记着旧怨,待得乾元帝驾崩,高贵妃成了高贵太妃,自更是忍耐。便是在外面走动时遇着承恩公府的几位,徐氏也十分退让,只冀望不要惹着玉娘不喜欢。虽有高贵太妃劝过她,道玉娘不是这等梁窄之人,可徐氏到底与玉娘接触甚少,忽然接着太后懿旨宣她觐见,哪能不怕,心上跳得极快,立时示意丫鬟与来宣旨的内侍塞了个厚厚的红封,内侍将红封一捏,只觉厚厚一叠,脸上就笑了出来。

徐氏觑着内侍神色,心上略略一松,小心赔笑道:“公公可知太后宣妾是为着什么事么?”内侍便笑道:“太后娘娘瞧着神色舒缓。”这话儿说得十分精妙,虽是丝毫消息也未漏,却也叫徐氏安了心:太后若要寻她晦气,便是成竹在胸,多少总有些儿得意或是嗔怒之意方是计较,再不能是个舒缓神色。

是以徐氏倒也笃定下来,复又谢过内侍,又唤了儿媳来吩咐几句,使她好生看家,便随内侍进了宫,一路进来看着从前住着乾元帝诸妃嫔的各殿都空了下来,唯有些内侍宫人驻守,竟透出几分空寂来。尤其到了太后暂住的椒房殿前,虽依旧是锦绣辉煌,可其凄凉之感尤甚,一时倒也有所悟:先帝在时与太后何等恩爱,可说是六宫虚设,独守着她一个。如今先帝正当盛年忽然去了,抛得太后一人,可不要伤心哩。倒是贵太妃,待得晋王三年孝满,还能请恩旨奉她出宫颐养,不用瞧这旧日景色伤怀,倒还好些。

徐氏正感叹玉娘乐极生悲,从此虽是至尊至贵,却是寂寥一生之际,就看引着她进宫的内侍已停下脚步,弯下了腰,口称:“秀云姑姑。”听着秀云两字,莫说是徐氏了,便是晋王妃徐清也是不敢托大的,因此忙笑道:“怎么劳动秀云姑姑来接了?随意唤个宫人也就是了。”徐氏脸上虽在笑,可因内侍那句“太后神色舒缓”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秀云虽不是椒房殿的掌事女官,可比珊瑚还得太后信任些,能叫她出来,必是甚要紧事哩。

徐氏随秀云进得椒房殿侧殿,看玉娘正凭几而坐,青衣白裙,愈发显得发黑而面白,从前的一双媚眼竟是带了些厉色,心上顿时缩紧,进在殿中已然屈身跪倒,叩首道:“妾归德将军高鸿之妻徐氏,叩见太后娘娘,娘娘万寿安康。”

玉娘将徐氏瞥一眼,微一抬下颌:“平身,赐坐。”徐氏细辩玉娘声气,不分喜怒,心上更是不安,谢恩之后便爬起身来,在玉娘下手的锦凳上斜斜坐了,连着头也不敢抬,两耳却是警惕地听着玉娘说话。

因听玉娘先道:“我听着高氏说,你孙儿徐直也进了国子监,学业如何?”徐氏听玉娘问起自家孙儿,脸上禁不住露出一丝笑容来,连着答话的声音也扬高了些:“多谢娘娘惦着,阿真念书还过得去哩,如今倒能做时论了。”玉娘笑道:“我听着你还要与他说亲哩?十五还是十六?”徐氏不意玉娘知道得这样清楚,忙答道:“十六了。”玉娘点头道:“十六,也算不上早哩。”

听着玉娘这番家常说话,徐氏渐渐放了心,因笑回道:“是他爷爷说孩子读书有些儿天赋,不瞒您说,这孩子如今房里伺候的也都是小厮哩,不敢搁丫头,怕叫勾引坏了。”玉娘又闲闲道:“原来如此,也就是你们家没未成年的男丁了?”这话即毫无来由,又甚为不详,直叫徐氏禁不住抬起头看了玉娘眼,不想玉娘也正看过来,苍白瘦削的脸上竟是现出一抹笑容来,直吓得徐氏险些儿坐不住。

玉娘看得徐氏有所警觉,方对左右一看,侍立在殿中的宫人内侍们鱼贯而出,只余下秀云一个。

看得这幅情景徐氏哪里还敢坐,立时立起身来,疾步来在殿中跪了,叩首道是:“妾有罪,万祈娘娘恕罪。”

玉娘因与徐氏笑道:“你有甚罪?如何我不知道?”徐氏额角沁出冷汗来,心上各种念头纷纷,仿佛有个甚要紧的念头从她心上一闪而过,只是摸不着头绪。不待徐氏定下神再想一想,就看玉娘已使秀云递下个乌漆盘来,盘上薄薄一张纸,上头用小楷写了些字。

徐氏嫁与高鸿前因家中贫困,是个不识字的睁眼瞎,待得嫁了高鸿,起先也不过是寻常夫妇,可自高贵妃做得乾元帝宠妃之后,来高家奉承的人越来越多,徐氏若再是个睁眼瞎,给高贵妃丢脸不说,更要误事儿,是以倒也学起认字来,如今看寻常信件无碍。只这会子眼前这一片纸上的字,仿佛如一只只黑色蝼蚁一般满纸乱怕,徐氏竟是一个也认不得。

玉娘因看徐氏不出声,又道:“高夫人,若是看不清,只管将纸片儿拿起来。”因有了玉娘这话,秀云便将漆盘又往徐氏面前递了递,徐氏无奈,只得抖了手将那片纸拿起,不待手离开漆盘,纸片又坠落下来。徐氏满脸是汗地与玉娘叩首道:“娘娘,娘娘,这是有人诬告哩!妾等,妾的丈夫一心奉公,铁面无私,是以得罪了人,这才叫人诬告了去,娘娘明见啊!”

玉娘将手一挥,秀云捧了漆盘退在一旁,又道是:“我若是记着不差,你丈夫是归德将军,不过是个虚衔,手上不过三千来号人,是以我倒是想听听归德将军是怎么样个铁面无私。”

原是玉娘递来的纸上,清楚明白地写着高鸿何年何月吃了多少空饷,笔笔清楚,这二十余年下来,莫说是归德将军这官职了,性命也未必保得住哩,徐氏哪能不怕,急急辩解道:”娘娘,您看这一笔笔的,从乾元三年就有哩,哪有人那般早就生下心来,笔笔记录在案,却不举发的,他是为甚哩?若是从前,贵太妃得着先帝喜欢,他怕索告不遂反伤了性命也就罢了。可后头贵太妃失了势,他为甚不出首?可见其中有诈哩。“

徐氏辩得那番,只恐玉娘不肯信,双眼中眼泪滚滚而下,忽然听着玉娘道:“这话也有理。”徐氏才要松一口气,忽然又听玉娘道:“那这些呢?”徐氏听见这话心上跳得擂鼓一般,想要抬起头来,无如头颅重如千斤一般,竟是纹丝不动。

徐氏这里不动,秀云又移步过来,递了一片纸在徐氏眼前,徐氏看得一眼,竟是直直地跳起身来,面色青白地看着玉娘,口唇翕动了回,身子一软,向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原是秀云递来的纸上写了高鸿与那宋侍郎倒卖盐引的数目。若只是吃个空饷,有高贵太妃与晋王景淳求情,高鸿多半儿是个削职,无有性命之忧。可这倒卖盐引的罪名若是坐实了,高鸿的性命保不住不说,一家子老小都要受牵累,是以徐氏哪能不怕。原是,高鸿当年送了翠楼与谢显荣,冯氏来告诉了玉娘。玉娘因不知高鸿所图,便通知了陈奉,使人将高鸿看住,先是摸出了高鸿常在卿卿这个半掩门处与户部的宋侍郎见面,而后侦知,卿卿虽号称是半掩门,实情上却是高鸿的外室,高鸿拿她这里做个幌子与宋侍郎见面儿,商议倒卖盐引事。

倒卖盐引的罪名一旦坐实了,高鸿与宋侍郎固然活不了,高贵妃与她一双儿子也要受牵累,是以玉娘便使人继续盯着,又潜入高府与宋侍郎府,将些凭证偷梁换柱地盗了出来,足足盯了十来年。直至高贵妃彻底失势,老老实实地窝了起来,玉娘方将人撤回,只是那些证据依旧捏在手上,今日骤然发难,只与徐氏看了冰山一角,已将她吓晕过去。

徐氏晕了一回,便叫玉娘使秀云拿了冷水来泼醒,才一醒来,徐氏便五体投地地匍在地上哀泣道:“罪人之夫从前糊涂,叫那宋朗哄了去,这才做了犯法的勾当。后头知道自家错了,已然收手,再没有做了,请娘娘明鉴啊。娘娘千不念万不念,只念着贵太妃伺候娘娘谨慎,留臣下一条性命罢。”

玉娘向徐氏微微倾过身去,慢条斯理地道:“我是皇后,高氏伺奉我是应该的,谈甚情分?徐氏,你僭越了。”徐氏叫玉娘这话说得身子抖如筛糠,待要辩解几句,只觉牙关叩响,竟是话也说不出来。

玉娘看着徐氏面青唇白,魂不附体的模样,继又道:“你夫有罪,罪及自家也就罢了,倒是可惜了你那孙儿与他的后人,有这么个祖父,曾祖父,功名无望哩。”却是以大殷朝规矩,凡是良民,无论士农工商,皆可科举,只是五代之内不得有犯罪之人。若是高鸿罪名坐实,不独徐直此生不能入仕,便是他的儿子,孙儿也不能科举了,到了这时,徐氏方知玉娘为甚有闲心与她说徐直哩,原来是为着引起她的舐犊之情。

第383章 纠结

徐氏叫玉娘一席话吓得抖如筛糠一般,待要说些求情的话,又觉着舌尖有千言万语,却一个字个吐不出来,急得手足无措,只得指日为誓,愿鞍前马后地为太后驱使。不想玉娘听说这句竟是嗤地一笑,笑得徐氏一怔,还不待她回过神来,已听着一旁的秀云道:“高夫人这话好笑。太后娘娘以天下养,尊贵已极,哪个敢逆她老人家意思,倒还要你来表忠心。”

徐氏听见这话身上没了一丝力气,几乎连跪也跪不住,口唇翕动,旁的话却是再说不出口。玉娘看着她这样,便道:“送高夫人出去罢。”徐氏听着这句,还要挣扎一二,秀云已过来搀扶:“高夫人请罢。”徐氏哪里肯出去,待要挣开秀云的手往玉娘处爬,就听着秀云在耳边笑道:“娘娘的玉旨纶音,夫人回去好生想想。”

这话入了徐氏的耳,徐氏蓦然停止挣扎,抬头向玉娘看去,却见她意态娴散地凭几而坐,低眉垂目地端着茶盏正喝茶,心上忽然转过个念头,一时却又不肯信,太后素来与朝政无意,又有甚事值得她这样?且新帝是她亲生骨肉,又素来孝顺,怎么肯逆她的意呢?

秀云看着徐氏发呆,也不与她啰嗦,走出殿外唤了两个宫人进来,指着徐氏道:“娘娘令你们好生将高夫人送出宫去。”宫人们领旨,一边一个将徐氏从地上扶起,半扶半拉地从拖了出去。

玉娘喝了口茶,手上就顿住了,双眼盯在茶盏上,盏内装的依旧是清水,平静如镜,隐隐约约映出一张粉面来,少顷,几滴水落入茶盏,原本平静的水面忽然漾开了水纹,还不待水波漾开,又有水滴落入,一圈又一圈,连绵不绝。

秀云看着宫人们将徐氏送出去之后折返回来,看着的就是玉娘端了茶盏坐在那里发怔,脸上全无半分伤怀,泪珠却是一滴又一滴地落入茶盏,直看得秀云也不禁心酸起来,忙赶上几步,轻手轻脚地从玉娘手上接过茶盏,轻声道:“娘娘,娘娘。”

玉娘听着秀云唤她,才慢慢地回过神来,抬眼瞧了眼秀云,轻声道:“送出去了?”秀云回道:“看着她上的马车。”玉娘唔了声,继道:“若是圣上来了,叫他晚上早些儿歇了,莫要看太晚书,伤眼呢。”玉娘说这些时神色平静,若不是眼角还有泪痕,几乎瞧不出才哭过。秀云几乎自玉娘进宫就跟在了她身边,自然熟知玉娘脾气,看得她这样,哪能不知她心上凄苦,险些也落下泪来,只不敢叫玉娘看见。

玉娘说得这句,又出了回神,方将茶盏搁回几上,自家立起身来,秀云忙来搀扶,玉娘方将她手推开,因道:“吩咐备笔墨,我要练字。”秀云便松开玉娘的手,自去吩咐。待得景琰过椒房殿时,珊瑚看着她,脸上不禁露出些欢喜来,趋前几步道:“长公主,您来得正好哩。您快去劝劝娘娘。”

景琰也知自父皇崩逝后,母后虽看着平静如常,可多少总有些儿异常,无人时常坐着发呆,是以听得珊瑚言讲,心上也发慌起来,忙跟着珊瑚进了侧殿。景琰进了侧殿方知珊瑚惊恐的是甚,却见玉娘立在书案前,左手搦湘管正写字。景琰从来以为自家母后因着出身所限,不过勉强识字,所写的字也只勉强称得上秀丽罢了,这时看她左手握笔,心上不由有些儿惊慌,乍起胆来走在案边,却看岸边已有些废纸,字迹扭曲,勉强可认得是:观自在、行、多等字,歪歪扭扭,全无功架可言,而铺在案上那张,字迹起先还还有些儿歪斜扭曲,却是渐渐流利。上头默书的,正是《般若波若密多心经》,道是: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这人多是惯用右手,极少人使左手的,左手吃饭尚且不便,何况写字哩。何况玉娘写到后头竟是一笔行楷,虽字迹还不甚流畅,却有些儿颜筋柳骨,可见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景琰自以为熟知自家娘亲,陡然看着这些,哪得不怕,小心翼翼地轻声唤道:“娘,我怎么不知您会用左手哩?”

玉娘正写在:“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呵。”听着景琰这话,头也不抬地道:“你父皇也不知道呢。”说得这句时,恰写将那个呵字洗完,将笔搁在笔架上退后几步,侧头仔细瞧了瞧,轻声叹息道,“手上无力,果然写不好字哩。”说了这句,对了那页心经瞧了好一会,叹息道:“收起来罢。”宫人们这才上前将笔墨收了。

景琰闻言不禁向玉娘脸上看去,却看她脸上竟带了些恍惚,心上就是一沉,急走几步来在玉娘面前待要去拉住她双手,玉娘已轻轻避了开去,回身在椅上坐了,已有小宫人捧了热水来服侍着洗了手,玉娘再对景琰看去时又是从前模样:“你怎么这会子过来了?”

自乾元帝故去后,玉娘待景琰比之从前还冷淡些,知道的都说是景琰面貌肖似先帝,太后看着伤情,是以冷着越国长公主,这也是人之常情,日子久了也就好了,便是景宁景晟俩也把这话来劝景琰。

只景琰小时还不甚清楚,只以为自家是乾元朝唯一一位落地就有封号的公主,虽是比不过景晟,却也是宠爱优与诸兄长,待得渐渐长成才知,自家母后待她当真平平,莫说与景晟这皇太子相较,便是与景宁相比,也有些儿不如,是以将从前跋扈的性子也收敛了些,并不敢常往椒房殿来,唯恐惹得母后不喜欢伤心,只这回却是不得不来,走在玉娘的下手坐了,脸上带了一丝笑容道:“娘,五哥不大对哩。”

玉娘听着景琰这句,黛眉轻皱道:“景宁如何了?你几时出的宫,如何我不知道?”景琰听得玉娘问话,忙道:“是五嫂从您这儿请了安回去,恰与女儿遇着,女儿看她眉间有郁色,多了嘴。”说着便将因乾元帝崩逝,景宁为着守孝至今只食薄粥的话玉娘说了,又道:“这样下去五哥怕是撑不住哩,只他不许五嫂与人说,女儿悄悄地与您说了,您劝劝五哥罢。”

玉娘收养景宁时自家无子,本就有收为己用之心,只望他与汉景帝事窦太后一般,是以就往贤孝里教导;待得景晟出生,玉娘依旧不该初衷,只要将景宁养成自家臂膀,这时听着景宁待乾元帝这般孝顺,一时也不知是天意弄人还是自家教得太好,侧脸想了想,方肯点头。

不说宫中事务,只说徐氏出得未央宫,可说是满心惶惶,一路走一路惴惴,待得回在家时,倒叫她揣摩出了些门道:若是太后当真要治他们家的罪,只需将手上证据往圣上那里一送,哪里还有高鸿的活路呢。她不独不送,反将她叫进宫去说了那些话,想是别有缘故。记得那位秀云道是‘高夫人这话好笑。太后娘娘为天下养,尊贵已极,哪个敢逆她老人家意思,倒还要你来表忠心’这话分明是正话反说,太后她要的正是他家的忠心。可太后要她家忠心作甚?是了,是为着圣上年幼,晋王年长,是以拿着这些把柄来拿捏他们,好叫他们不敢生出异心来。

徐氏即有了计较,倒是心定了些,待得晚间听得高鸿回来,便使丫鬟将他请进内宅,便将今日之事与高鸿诉说一回,又道是:“我细想着,若是太后真要降罪,如何还拿着这些来问我?必是另有计较哩。想是圣上幼而晋王长的缘故。”

高鸿听说也是面如土色,却与徐氏道:“糊涂!若真是为此,只消这些证据往有司一送,我的性命必然保不住,有我这样一个母舅,晋王也是个说不清,谁还能拥戴他?必不是为此。”徐氏原笃定了些,听着高鸿这番话,一颗心又吊了起来,扯了高鸿衣襟道:“若是坏了阿直前程,我必不与你善罢甘休。”

高鸿原就忧心,叫徐氏这般一闹,也自恼怒,反手将徐氏推开道:“莫不是你没用着钱?!收银子时喜欢,这会子倒是我一个的罪名了!你且想想,可是你从前得罪太后的事事发?”徐氏叫高鸿这一推,也是心生恼怒,沉了脸道:“太后若是恼怒我从前得罪,在宫中就好发落了我,如何还许我出来,必是你的缘故!”高鸿哪里肯认这个不是,又叱徐氏道:“你这妇人从来不知羞!若是好事,必是你的缘故,若是办差了,便是旁的人的不是。若是我的缘故,圣上也该寻了我去,怎么偏是寻你?事到如此,你还要推脱!”

徐氏叫高鸿说得又气又恨且羞,待要辩解几句,忽然听着管家郭民在门前道:“老爷夫人,有贵人求见。”

第384章 敲诈

高鸿正是气恼之际,听得有贵人求见,还怒道:“哪个贵人!”郭民叫他这一喝,吓得一抖,也是他素日叫高鸿摔打惯的,倒还能定下神来,小心回道:“是昌盛内侍监。穿着便服呢。”

昌盛从前是未央宫内侍中的第一人,便是如今乾元帝去了,依旧不可小觑。高鸿定了定神,问道:“你将他安置在哪里了?”郭民小心地道:“回老爷,请去了小花厅,已奉茶了。”高鸿点了头又与徐氏道:“我回来再与你说话!”说了便随郭民走了出去,徐氏心上气恨恐惧,却是做声不得。

又说高鸿到了小花厅前,从隔窗间隙间往内一看,却见昌盛懒洋洋地坐在主位上,正慢条斯理地打量着花厅的布置,倒是十分镇定的模样。昌盛从前是乾元帝身边顶受信用的,只是当年还是皇后的太后回承恩公府省亲叫魇着之后,昌盛就失了乾元帝的欢心。若不是有太后求情,只怕早叫乾元帝发落了。如今乾元帝驾崩,新帝景晟即位,他身边自有得用的内侍,这位昌内侍监,虽还有内侍监的名头,可风光自是大不如前。是以这会子看着是他,高鸿一时倒也不知摆出个什么模样招呼他。

高鸿先在门前站了站,脸上露出笑容来,快步走进花厅,待要上前与昌盛拉一拉手,不想昌盛只稳坐不动,便又觉自家太过殷勤,只得做了个揖,笑道:“原来是昌内侍监,恕我来晚了,不曾远接。”一面使仆人上新茶,一面在昌盛右手边做了,“内侍可是今日休沐么?”

昌盛见高鸿进来,便拿笑眼儿对了高鸿上下一看,慢吞吞地道:“高大人倒还坐得定。”叫昌盛这话一说,高鸿原已坐到了椅上,身子不由得往上一挺,瞪大了眼瞧了昌盛一眼。昌盛若无其事地将茶盏端在手上,缓缓地披着浮沫,一声也不出。

高鸿原本就是强自镇定,看得昌盛这样,心上愈发跳得厉害,终于堆起了笑脸道:“大人教我。”昌盛挑了挑眉,将高鸿瞥了眼。这才将手上的茶盏往几上一搁。说来昌盛搁下茶盏的动静也不大,只高鸿正是满心惶恐之际,这哒的一声听在耳中,只叫他后心一凛。

昌盛往高鸿处侧了侧身,轻声道:“今儿太后娘娘召见尊夫人了?”高鸿听见这句,这才恍然大悟,以为昌盛是来索贿的:从前昌盛在乾元帝身边时,多少人奉承贿赂他,连着贵妃娘娘得宠时,也不敢得罪他哩,唯恐他在乾元帝跟前下个舌头,便有麻烦。如今乾元帝不在了,自然再没人怕他,也。只他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能收着消息也是有的,是以捏着把柄上门来。是以高鸿忙端正了神色,与昌盛端了笑脸道:“昌内侍可用过饭没有?”

昌盛见高鸿这副嘴脸,又将身子靠了回去,扬了眉与高鸿道:“高大人倒是好胃口哩。”高鸿叫昌盛这句一说,脸上颜色变换,终于一咬牙道:“昌内侍,您是贵人,若有甚指教,下官洗耳恭听。”昌盛哈哈笑两声,把个保养得白嫩的手指在高鸿面前一晃道:“我一阉人,哪里有甚指教呢?我从前侍奉先帝,先帝驾崩之后我也赋闲了,亏得今上仁慈,许我告老出宫,只可恨我无有子侄家族在京,便是养老,也不安心哩。”说在这里,便不再开口,只手指在几上慢慢敲了两下。

高鸿听在这里还有甚不明白的,这是索贿哩。内侍无有儿女,养老要么靠子侄要么靠自家从前积攒的银子,可就是靠子侄辈儿,也要银子打底,不然几十年不曾相处,无有甚感情,哪个肯心甘情愿地奉养呢。固然昌盛从前得意时少不了人奉承他,手上不能少了银子,可日后再没这等好事了,自然能多刮上一笔是一笔,哪个会嫌养老银子多呢。只是依着昌盛的身份,这两下,断不能是两千两,只怕是两万哩,不由有些儿肉疼。

可高鸿如今正是心中惶恐的时候,便是从前,也不肯为着些许银两就把这未必能成事儿,却足以坏事儿的内侍监给得罪了,是以叹道:“即圣上恩典许您出宫养老,您就放心地出来,您是宽厚积德之人,还怕没福享吗?”昌盛哼了声,笑道:“宽厚积德,高大人这是反话罢。”高鸿忙道:“您这话说得,贵太妃从前也多得您照拂。我们是这等忘恩负义的人吗?”说了立起身来,走在门边招手将管事唤了来,在他耳边吩咐几句,自家又回过身来,在昌盛身边坐了,又劝昌盛用茶。

昌盛只做不知,端起茶盏来啜了几口,笑道:“茶味儿不错。”高鸿笑道:“您夸奖,哪里比得上宫中的贡品呢?不过是自家茶行采买的云雾,味儿轻薄些。您若是喜欢,回头给你包上一斤?”昌盛将脸一笑,将茶盏搁回几上,懒洋洋地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管事回来的极快,高鸿看得他人影在门前一闪,忙又立起身来,一面从他手上接过个信封儿一面道:“去个昌爷爷包斤云雾来,要快。”管事应声离开。高鸿这才返身回在昌盛身边坐了,将信封搁在几上,也在桌上敲了两下,往昌盛手边推去,口中却只推让昌盛喝茶。

昌盛将手在信封上一按,他是收惯了好处的,只凭厚薄便知数目不少,便往身边一带,脸上露出些笑容来,与高鸿道:“不意高大人竟这样高义,我无以回报,有几句话儿,高大人你且当闲话一听。高鸿还得笑道:“瞧您说的,也太见外了些。”昌盛转头对高鸿瞧了眼,将信封往怀里一塞,笑道:“咱们太后娘娘是个公平慈悲的,顶见不得人蒙冤受屈,若是有人蒙冤受屈而不能昭雪,叫她老人家知道了,是要不喜欢的。”这话说得没头没脑,高鸿自然不能明白,可又不好追问,还得笑着称是。

一时管事又将茶送来先奉与高鸿,昌盛从高鸿手上接了,也不停留,当时便要告辞,高鸿不过虚留几句,亲将昌盛送到二门前,方才回房。因叫昌盛敲了两万两银子去,高鸿不免肉疼,便来寻徐氏说话,又将昌盛的话与徐氏学了会。徐氏迟疑道:“莫不是这位听着风声故意来寻事的?”高鸿想得一想,迟疑道:“不若明儿你去见一见你侄女儿,叫她进宫寻贵太妃打听回。”太后能回了外命妇求见,还能不叫做媳妇的见婆婆么?

徐氏自是满口答应,到得次日就往晋王府走了回,论起来晋王景淳得唤徐氏一声舅母,而晋王妃徐清又是徐氏娘家侄女儿,她要见晋王夫妇本是容易,不想今日晋王妃偏不在府中,却是宫中太后下旨使晋王妃将一双儿女带进宫去了。徐氏听见这话,脸上就有些儿变色,还得强撑着回府。

好容易又熬过一夜,徐氏再往晋王府去,这回倒是见着了徐清,顾不得与徐清寒暄,先问道:“太后宣你作甚?”徐清听着徐氏这句,十分诧异,只笑道:“母后想同小孩子说说话罢了,舅母这样着急作甚?”

徐清到底也做了十余年的晋王妃,又是经历过废人景和之乱的,看徐氏急得这样,不免想多了,以为徐氏以为太后忌惮景淳年长,是以捏着景淳一双儿女来压制景淳,一时不知是笑是叹:景淳便是年长又如何呢?他是庶出,且从前又有那样的名声,而圣上虽年幼,却是正宫嫡出,周岁即立太子,打小就叫先帝带在身边听政,地位早稳,哪里用得着忌惮景淳,是以还安慰徐氏道:“圣上虽年幼,朝政却把得稳呢,我们王爷不过是个闲散的,惹不着人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