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太妃叫金盛这番砌词气得更是恼怒,左右谢皇后打杀了卢雪,是要与她破脸的架势,她还顾忌个甚,便指了金盛道:“狗奴才,哪个与你的胆子这样顶撞我,莫不是你仗着皇后势派,以为我就不能将你送去宫正司吗!”

金盛撩了袍子在万贵太妃眼前跪了,叩首道:“贵太妃娘娘息怒,您要见殿下,奴婢怎么敢拦呢?只是您怕要等到明儿了。您忘了么,殿下听着您病了,原本就是要来的,是圣上言道,天暗风寒,殿下素来体弱,万贵太妃您又一贯儿慈爱,必不忍殿下辛苦,这才将殿下拦着。。”

万贵太妃听着金盛比出乾元帝这一番瞎话来,气得手指发抖,却也不好拧着这回子就要见皇后,忍气半刻才道:“好!好!我明儿就恭贺皇后凤驾!”说着又把金盛与御医扫了一回,将袍袖一甩,转身进内殿去了。

金盛见万贵太妃这幅形容,暗自摇了摇头,一般是是侧妃出身,万贵太妃当年手握着素有贤名的庶长子齐王刘焘,敬贤皇后又没的早,宫中也算她一家独大了,饶是这样,她也没能叫永兴帝将她扶正。而皇后入宫时不过是个采女,上头不光有个李庶人,还有高贵妃与陈庶人,一层层大山压着,可谓势弱,可这才几年,上头原先这几位失宠的失宠,废的废,后位也落入她掌中,如今已算是六宫虚设。两下里比一比由此就能知道,万贵太妃与皇后两个心机手段相差甚远。万贵太妃不曾亲身领教过皇后的手段,以为皇后好性儿好拿捏,想借着她与今上别气,可不自讨没趣。

因看着万贵太妃进了内殿,金盛便过来将御医扶住,还叹一声:“您起来罢。”御医恨恨地把袖子举起来抹一抹脸,到底不敢口出怨言。金盛又把清凉殿中的几个宫人内侍挨个儿看了遍,似笑非笑地道:“好好服侍太妃娘娘,莫叫贵太妃娘娘病情加重了。”宫人内侍们听着卢雪身为少监都已被杖毙,何况他们,一个个都些胆寒,听着金盛吩咐齐齐答应了。金盛脸上这才露出几分笑容来,转与御医叹道:“我们走?”

御医呆在清凉殿,叫四周冷风吹着,如立针毡,听着金盛这句,如奉纶音,连声称是拎了药箱子随在金盛身后出了清凉殿。顺着石阶下台时,金盛因与御医叹息道:“不意贵太妃娘娘病得如此沉重,竟是胡言乱语起来。”御医先是一怔,立时就明白过来,脸上做些苦恼神色来与金盛叹道:“贵太妃娘娘想是外邪入侵内感失调,以至精神不属,言语无当,下官才疏学浅,实在无能为力。”

金盛见御医识趣儿,脸上隐约有几分笑意,也点头叹道:“照说贵太妃娘娘日日礼佛,受神佛保佑,理应神台清明,如何会这样,真真叫人想不明白。圣上知道,也要叹息的。”御医连声称是。两个这一番说话就到了清凉殿下,又相携着来椒房殿交旨。

乾元帝瞧着天色颇晚,不肯叫玉娘辛苦,自家过来见了御医,待听着御医言道万贵太妃许是中了外邪,把鼻子哼一声,道是:“知道了,你下去罢。”看着御医连滚带爬地退出去,便冲着金盛一勾手指。

金盛赔着笑趋近几步,笑嘻嘻地道:“奴婢在。”乾元帝起脚就踢在金盛膝盖上。乾元帝这一脚并不重,金盛却是趁势跪倒:“奴婢惹着圣上动怒,奴婢该死。”乾元指一指金盛道:“你这狗奴才,当朕不知道吗?他的话是哪个教的?”金盛听说便与乾元帝磕了头道:“圣上明见万里,犹如洞烛。只是奴婢也实在是气不忿,咱们殿下是何等人,宁可委屈着自家也不为难人的,贵太妃偏说那些话。”说了便将万贵太妃言行说了一回。因金盛知道,当时多的是人证,是以竟无一字加减,饶是这样,也叫乾元帝脸上铁青。

乾元帝怒气冲冲地道:“她以为她是什么东西?要皇后去见她?她也配!”转脸与脸露委屈跪在地上的金盛道,“你起来,明儿你去见她,告诉她,是朕的旨意,叫她好生吃药,待病好了,再与皇后相见,也省得冲撞了。”

这话儿十分刻薄,莫说万贵太妃本就有了些年纪,在清凉殿这等苦地方呆久了,身子也有损伤,一气之下,竟就真的病倒在床。说来,万贵太妃这一场病不过是偶感风寒,若是御医们用药得当,万贵太妃又能按时吃药,用不了数日就好起身的,不想万贵太妃这一场病竟是始终不愈,直拖了半个来月也不见有起色。

万贵太妃也是在宫中呆了这许多年的人如何不知道只怕是乾元帝或谢皇后做的手脚,可若是他们有意要她性命,不肯叫她痊愈,如何又不叫病势加重?不待万贵太妃想明白过来,乾元帝就下了旨,旨称万贵太妃病重,思念齐王与齐王妃,令齐王与齐王妃入宫侍疾。

旨分两路,一路径直下到了清凉殿,却是乾元帝新拨与清凉殿的内侍总管袁有方,亲自告诉万贵太妃知道。

袁有方年纪还轻,只在三十上下,身量儿颇高,白生生的脸庞,嘴唇却红,又极瘦,衣裳穿在身上仿佛套在竹竿上一般,若是卢雪还再生,瞧着他定然变色,原是在清凉殿下将卢雪拦了好半日的白面内侍正是此人。

万贵太妃听着乾元帝旨令齐王夫妇进宫侍疾,立时知道乾元帝这是要将他们母子一块儿关了,她原是有病的人,听见这个,难能不急,直道:“我的病用不着他们!”

袁有方哪里管万贵太妃说甚,自顾自慢条斯理地道:“您得多谢皇后殿下,若不是皇后殿下与圣上进言,道是:‘宫人内侍们服侍得再周到,到底比不过亲生儿女。倒不如将齐王与齐王妃宣进宫来侍疾,贵太妃看着儿子儿媳,心上先就轻省了。且如今又没什么大事,齐王世子也将成人,总该叫他历练历练,齐王府日后总要交给他的。’圣上听着殿下所言成理,这才准奏。贵太妃娘娘,您能与齐王殿下母子们在宫中相聚可不是该多谢皇后殿下。”

万贵太妃本以为是乾元帝自家量窄,不想竟是玉娘进的谗言,气得浑身发疯,咬牙切齿道:“真是要多谢她了!”她原是有病在身的人,再这一气,病势果然加重许多。

另一道旨意由昌盛捧着下到齐王府,且立等着齐王夫妇动身。

齐王妃把个极厚的红封送与昌盛,又婉转恳求,求昌盛留些时间与他们夫妇,叫他们能与儿女们交代一番,再来也好收拾些换洗衣裳。

昌盛将红封推了回来,又笑道:“王妃您玩笑了,宫中甚没有呢?您是去侍疾,又不是不回来了。若是您实在不放心世子与郡主,奴婢倒是有个主意,万贵太妃到底是世子与郡主的祖母,若是有世子与郡主在眼前侍疾,这病啊许还能好得快些,您说呢。”

乾元帝待着万贵太妃与齐王怎样,齐王夫妇还能不知道么?这一番说是侍疾,可什么时候能出来,哪个也不知道。若是将一双儿女带进去,岂不是叫他们一起吃苦,再没出头之日。是以齐王夫妇听见昌盛这句,哪里还敢再拖延,只得将王府长史与两个侧妃唤来,各自吩咐几句,只叫他们务必门禁,不要与人轻易往来。看得长史与侧妃们答应了,夫妇俩这才忍痛出来。齐王府外已停好了宫车,车帘高高挑起,正等着齐王夫妇上车。

夫妇俩含恨忍泪上得宫车,齐王妃到底忍不住从车窗回看了眼,见永兴帝御笔所制的匾额上齐王府三字依旧闪亮,想及自家这一去不知何时回还,不禁泪如雨下。

齐王心上知道这回大概是严勖冤魂缠住谢皇后这一流言叫刘熙起了疑心,虽无实证,可刘熙是什么脾性,哪管有没有证据。看着自家妻子落泪,心上十分后悔不该听了万贵太妃的话,探出手去将齐王妃的手抓住,迟疑了片刻才道:“是我们母子害了你们。”齐王妃垂眼看着齐王覆在自己手掌上的那只手,又听耳边一声叹息,眼泪落得更急。

第397章 各自

冯氏叫梁氏看得这眼,脸上略红,先叫宁姐儿的丫头们来服侍。

谢显荣再想不着玉娘能将这一举两得的好事往外推,是以马氏一赶他,立时起身往外去,才走到马氏正房外,恰遇着谢怀德徐步过来,见着谢显荣出来,他倒是知礼,还与谢显荣做了个揖。不想谢显荣叫马氏捶了一顿,虽是仪容无损,到底心中有愧,与谢怀德微微点了点头,就从谢怀德身边走了过去,倒叫谢怀德有些讶然。

只说谢显荣回房,才进得房门就有丫头来回,道是世子夫人到家狠哭了场,大姑娘过来也劝不住。谢显荣几步进得内室,果然看冯氏双眼红肿地坐在榻边,宁姐儿双眼也是粉光融滑,一般是哭过的模样。

宁姐儿正劝解冯氏,忽然看着谢显荣进来,忙站起来与谢显荣见礼,因看谢显荣脸上阴沉,知道他不喜欢,先过来请谢显荣坐了,又亲手斟了茶奉与谢显荣,细语道:“父亲母亲,若是无事,女儿告退。”

谢显荣正有话要问冯氏,,本就要叫宁姐儿下去的,不想宁姐儿这样懂事,倒也欣慰。不想冯氏听着宁姐儿这句,倒是更替宁姐儿委屈起来,不禁又呜咽几声,倒便叫宁姐儿挪不得脚步,还是谢显荣道:“你下去。”宁姐儿这才告退。

待得宁姐儿出去,谢显荣又屏退了房中伺候的丫头们,方问冯氏:“今日进宫。你们见着殿下是如何说的?殿下又是为何发怒?你细细说来。”冯氏听着谢显荣话中颇有些不耐烦,不敢再哭,将椒房殿中事细细与谢显荣说了,又委屈道:“宁姐儿是她嫡亲的侄女儿,又这样懂事,她也狠得下心舍了。难不成她还能找个比宁姐儿更贴心的吗?”

谢显荣听着玉娘不独不愿意将宁姐儿许与赵王,更不肯叫冯氏再入宫,正是烦躁的时候,再叫冯氏说得着几句,勃然变色道:“你胡说甚?!必是你与母亲以为一说必成,是以言语不恭敬,把她得罪了,她又是个不能容人的,自然要发作你们。明日写个请罪折子递上去,也就好了。到底自家嫡亲骨肉,她不靠着我们还能靠着谁。”

冯氏与谢显荣成婚十数年,从来遇事有商有量,便是谢显荣做得承恩公世子,房中也是干干净净,莫说姬妾,便是通房也无有一个,真可说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猛然叫谢显荣训斥,脸上涨得通红,虽自觉委屈,可也不敢反驳,含了泪答应,连夜就把一封请罪折子写就,次日递了上去,不想请罪折子如泥牛入海一般毫无声息。

又过得半月,宝康公主忽然宣了九位勋贵大臣的千金入宫,这些千金们年龄都在十一二岁上下,正与宁姐儿仿佛。有了这一回之后,宝康公主仿佛得着趣味一般,隔着十数日就召见一回。起先是九个女孩子,过得三四回,就有两家的女孩子不再奉召,又过两月有余,只剩了五位。起先大伙儿还没知觉,到了这时灵醒些的都能猜着,这是宫中要为赵王选妃了。

赵王虽是才人所出,可自幼丧母,一直养在皇后身边,与太子在一处长大,感情深厚,日后前程自然比晋王还好些,是以对赵王妃有意的人家倒也不少,是以叫宝康公主留下的这蠲落的那四家多少有些下气。只是这些下气的,将自家与承恩公的长孙女比一比,倒也气平,承恩公府的大姑娘连着宝康公主的邀请也没接着呢,这位还是宝康公主嫡亲的表姐。

说来世人大多如谢显荣一个念头,赵王虽在皇后身边长大,到底并非亲生,总不能一条心,若是把承恩公府的大姑娘给他做王妃,亲上加亲的,岂不是兼得。皇后不肯答应,其中必然有不能答应的缘由。

因有了这样的猜测,宁姐儿再跟着冯氏在外走动时,多少听着几句闲话。有良善的,倒是说皇后贤德,这才不肯把侄女儿许配赵王。也有长舌的,却说是宁姐儿生得平常不说,又无有才名,如何匹配得皇子,皇后这回倒是公正云云。

宁姐儿再是稳重大方,吃着这回委屈,也是羞愧难当,只在家中闭门不出,冯氏自然十分心痛,也常来劝解,可她自家就觉着委屈,又怎么劝得住宁姐儿,不过母女俩相对发愁罢了。还是梁氏看在眼中,也觉宁姐儿可悯,便与谢怀德商

谢显荣再想不着玉娘能将这一举两得的好事往外推,是以马氏一赶他,立时起身往外去,才走到马氏正房外,恰遇着谢怀德徐步过来,见着谢显荣出来,他倒是知礼,还与谢显荣做了个揖。不想谢显荣叫马氏捶了一顿,虽是仪容无损,到底心中有愧,与谢怀德微微点了点头,就从谢怀德身边走了过去,倒叫谢怀德有些讶然。

只说谢显荣回房,才进得房门就有丫头来回,道是世子夫人到家狠哭了场,大姑娘过来也劝不住。谢显荣几步进得内室,果然看冯氏双眼红肿地坐在榻边,宁姐儿双眼也是粉光融滑,一般是哭过的模样。

宁姐儿正劝解冯氏,忽然看着谢显荣进来,忙站起来与谢显荣见礼,因看谢显荣脸上阴沉,知道他不喜欢,先过来请谢显荣坐了,又亲手斟了茶奉与谢显荣,细语道:“父亲母亲,若是无事,女儿告退。”

谢显荣正有话要问冯氏,,本就要叫宁姐儿下去的,不想宁姐儿这样懂事,倒也欣慰。不想冯氏听着宁姐儿这句,倒是更替宁姐儿委屈起来,不禁又呜咽几声,倒便叫宁姐儿挪不得脚步,还是谢显荣道:“你下去。”宁姐儿这才告退。

待得宁姐儿出去,谢显荣又屏退了房中伺候的丫头们,方问冯氏:“今日进宫。你们见着殿下是如何说的?殿下又是为何发怒?你细细说来。”冯氏听着谢显荣话中颇有些不耐烦,不敢再哭,将椒房殿中事细细与谢显荣说了,又委屈道:“宁姐儿是她嫡亲的侄女儿,又这样懂事,她也狠得下心舍了。难不成她还能找个比宁姐儿更贴心的吗?”

谢显荣听着玉娘不独不愿意将宁姐儿许与赵王,更不肯叫冯氏再入宫,正是烦躁的时候,再叫冯氏说得着几句,勃然变色道:“你胡说甚?!必是你与母亲以为一说必成,是以言语不恭敬,把她得罪了,她又是个不能容人的,自然要发作你们。明日写个请罪折子递上去,也就好了。到底自家嫡亲骨肉,她不靠着我们还能靠着谁。”

冯氏与谢显荣成婚十数年,从来遇事有商有量,便是谢显荣做得承恩公世子,房中也是干干净净,莫说姬妾,便是通房也无有一个,真可说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猛然叫谢显荣训斥,脸上涨得通红,虽自觉委屈,可也不敢反驳,含了泪答应,连夜就把一封请罪折子写就,次日递了上去,不想请罪折子如泥牛入海一般毫无声息。

又过得半月,宝康公主忽然宣了九位勋贵大臣的千金入宫,这些千金们年龄都在十一二岁上下,正与宁姐儿仿佛。有了这一回之后,宝康公主仿佛得着趣味一般,隔着十数日就召见一回。起先是九个女孩子,过得三四回,就有两家的女孩子不再奉召,又过两月有余,只剩了五位。起先大伙儿还没知觉,到了这时灵醒些的都能猜着,这是宫中要为赵王选妃了。

赵王虽是才人所出,可自幼丧母,一直养在皇后身边,与太子在一处长大,感情深厚,日后前程自然比晋王还好些,是以对赵王妃有意的人家倒也不少,是以叫宝康公主留下的这蠲落的那四家多少有些下气。只是这些下气的,将自家与承恩公的长孙女比一比,倒也气平,承恩公府的大姑娘连着宝康公主的邀请也没接着呢,这位还是宝康公主嫡亲的表姐。

说来世人大多如谢显荣一个念头,赵王虽在皇后身边长大,到底并非亲生,总不能一条心,若是把承恩公府的大姑娘给他做王妃,亲上加亲的,岂不是兼得。皇后不肯答应,其中必然有不能答应的缘由。

因有了这样的猜测,宁姐儿再跟着冯氏在外走动时,多少听着几句闲话。有良善的,倒是说皇后贤德,这才不肯把侄女儿许配赵王。也有长舌的,却说是宁姐儿生得平常不说,又无有才名,如何匹配得皇子,皇后这回倒是公正云云。

宁姐儿再是稳重大方,吃着这回委屈,也是羞愧难当,只在家中闭门不出,冯氏自然十分心痛,也常来劝解,可她自家就觉着委屈,又怎么劝得住宁姐儿,不过母女俩相对发愁罢了。还是梁氏看在眼中,也觉宁姐儿可悯,便与谢怀德商议。

第398章 真假

郝文胜听着有茶行叫官府查封,心上就是一跳,因看路旁战着个老汉,约莫五十来岁年纪,生得面善,便上前唱了个喏,请教道:“老伯,请教是哪家茶行叫官府查封了?”那老汉将郝文胜觑了眼,见郝文胜衣裳整洁,面上带些笑容,倒也有些好感,捻了颌下花白胡须道:“叫个甚古怪名字,绕口地很,你问这个作甚?”郝文胜忙笑道:“我是外地的客商,要买茶回乡哩,也不知是不是我前日看的那家。”

老汉哦了声,又将郝文胜上下打量了回,问道:“你瞧得是哪个?”郝文胜便将名字说了,老汉口中将名字念了两回,一拍手道:“竟陵子,就是这个!”

郝文胜听着这句,脸上禁不住要笑,又不大敢信,便问道:“老伯,您没记错罢。”老汉见郝文胜怀疑他,便将脸儿一沉,“咄”了声道:“你这小子好不晓事,既信不过老汉,问我则甚。”说了,拂袖而去。

郝文胜这才喜笑颜开,心知必是承恩公府出了力的缘故,回在自家房中,搓了手在房中转了几圈,待要去拜谢,一时又不知拿什么谢礼的好,人是皇后母家,甚好东西没见过,也不能贪图他的东西。可若是不谢,岂不是叫人看轻了?日后再要上门就千难万难。

因看郝文胜转个不停,常随劝他道:“小人没甚见识,小人以为那是公府,还能贪图您些谢礼吗?您过去谢一声,让国公爷知道您知礼也就够了。”郝文胜站住脚,想了想,终于道:“罢了,你去庆丰祥买四色糕点。”常随答应了,出去买了四色糕点,拼做一个礼盒,由郝文胜亲自提了,走到承恩公府前,只说是要辞行。

当日恰好谢显荣在家,听着郝文胜来辞行,还备着糕点,脸上就一笑,与长史道:“看来是个懂事的。”便下了请字。

郝文胜见过谢怀德,与谢逢春也说过话,倒是头一回见着谢显荣,因见他生得合中身材,眉浓口方,不笑不怒,颇有几分威势,在福厚堂主位上坐着,心上便有些知觉,忙过来见礼:“小人郝文胜见过世子。”

谢显荣见郝文胜这样乖觉,口角微微一动,脸上露出一丝笑颜来,因道:“原来是恩人。请坐。”郝文胜忙道:“些许动作,如何敢当恩人二字。”谢显荣看郝文胜知羞,更高看一眼,笑说:“舍妹是家母心爱的孩子,恩人搭救了她就是与我家有恩,自然当得,请坐。”

郝文胜这才谢坐,在谢显荣下手端端正正地坐了,倒未矫情地捱了半边凳子。谢显荣看在眼中,又问道:“恩人上回来说是买茶遇着骗子,如今怎么样了?”

郝文胜来前,心上只是猜测,听着谢显荣这句也就明白了:若那竟陵子茶行不是承恩公府出面查办的,承恩公世子也不会提着这句。只是人自矜身份,不肯揽功罢了。忙笑道:“托赖,托赖,那茶行自家作死,把官茶私茶掺了卖,如今已查抄了,小人的气也算出尽了。”

那家竟陵子茶行确是谢显荣往奉天府打了声招呼,承恩公世子开了口,奉天府尹总要给一二分薄面,是以遣了差役往茶行走了回。说来,因茶税重,是以做茶行生意的,少有手脚干净的,多少总有官茶私茶掺了卖的事,只消别太过了,官府多也睁一眼闭一眼,从中取些好处。无如这次竟陵子茶行仿佛是得罪了承恩公府,哪个敢回护他,是以一查而就。

只是谢显荣也算是小心惯的,并不肯涉入太多,唯恐郝文胜得寸进尺,要承恩公府帮着将被骗的银两追回,是以并不肯揽承,不想郝文胜这样乖觉,因此笑问:“如今事了,恩人下来有什么打算?”

郝文胜道:“小人这就回乡去。是以来与国公辞行。”谢显荣顺口道:“恩人家中还有何人?”郝文胜回道:“唯有家慈在堂。”谢显荣听着这话,想起月娘听说郝文胜叫人骗了,满口郝文胜是个好人,立逼着家里出头给他出气的事儿,心上莫名一动,只做个若无其事的模样,挑了眉笑道:“瞧着恩人年纪,膝下也该儿女成行了。恩人来了两回,我们竟未备着尺头,原是我们疏忽了。”

谢显荣这话一说,郝文胜脸上就少了笑颜,叹气道:“小人两年前没了娘子,膝下尤自空虚。如今与家母相依为命罢了。”谢显荣闻言,心上喜欢,脸上却是个愧疚的模样,忙与郝文胜赔了情。郝文胜哪里敢怪谢显荣,自然满口地不碍。

谢显荣即起了意,便要将人情做足,因与郝文胜道:“恩人若是家内无事,还请在京中盘桓数日。”郝文胜本就有意奉承上承恩公府,听着谢显荣的话,虽不知其用意,也是满口答应。谢显荣有意摸郝文胜性情,郝文胜存心讨好,倒也宾主相谈甚欢,待得郝文胜自承恩公府出来,只以为得着了国公世子青眼,已是神清气爽。

又说谢显荣应付完了郝文胜,回来便与谢逢春与马氏商议,只说齐瑱此人刻薄无情,与月娘无有半点夫妻情分,再耽搁下去,白辜负了月娘青春,倒是便宜齐瑱依旧占着公府女婿的名头,却与内宠双宿双栖,生儿育女,日后他与内宠的孩子还要占着承恩公府外孙的名头得好处,岂不是太亏了。倒不如趁早使月娘与齐瑱和离,以后齐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承恩公府再没半分干系。

要说谢显荣实是明白马氏,若是只说叫月娘与齐瑱和离,马氏未必肯答应,可叫她听着齐瑱白占着承恩公府的便宜还亏待着她女儿,必定不肯忍受。果然马氏怒道:“只和离也太便宜他了!月娘在他手上吃了多少委屈,就这样放过他不成?!”

谢逢春听说,先哼了声:“当日可是你挑中的这个女婿!”马氏脸上一红,愤愤辩道:“当日我看着他斯文俊秀,只当他是个好的,哪里知道他混账成这样!”谢逢春指了马氏道:“你还有脸说,你会看什么人?!挑个齐瑱是白眼狼,还有那卫氏,是你说她温柔懂事,把她塞与我的,那是个什么东西!”

马氏叫谢逢春当着儿子的面训斥,脸上哪里挂得住,正要将谢逢春自家看中的宋姨娘比出来说话,谢显荣已截口笑说:“母亲,您只管放心,他与月娘和离之后,人都知他得罪了我们,哪个会为着他个不长眼的东西叫我们家不喜欢呢?总有他苦头吃,叫他一辈子进不了京也成。”马氏将儿子看了眼,脸上才略松些,迟疑道:“我与你爹倒是没什么,只怕你妹妹不肯答应呢。”

谢逢春听了,冷哼了声道:“由得她么?”马氏还待再说,谢显荣已道:“二妹妹从来肯听二弟的话,不若叫二弟去劝解劝解,您看如何?”马氏想了想,只得点头答应。

在谢怀德那里,谢显荣倒是合盘托出,道是郝文胜羡慕着承恩公府的势派,又是个明白人,这样的人娶着月娘,只看在承恩公府面儿上,也会将月娘捧着。月娘那性子,虽是跋扈,却无有多少心机,只消有人肯奉承她,倒也好相处。且郝文胜又是襄阳人士,离京都远隔千里,月娘跟着他去了襄阳,也惹不出多大的祸来。

谢怀德闻言,想了想道:“和离原是我的主意,可叫月娘和离了去嫁个商户,只怕不肯答应哩。”谢显荣因笑说:“你忘了她要我们替郝文胜出头了吗?”谢怀德只是摇头,月娘记得郝文胜好处与嫁给郝文胜全然不是一桩事,如何好混为一谈!且那郝文胜肯不肯娶月娘尚未可知,便是肯娶,为的只怕也是承恩公府,总不能叫月娘一世不能得人真心。

谢显荣看谢怀德不肯答应,又劝道:“依着殿下的意思,是要将月娘关一世的,你也忍心吗?倒不如试上一试,便是她自己不肯,也是全了我们兄妹的情分。”谢怀德这才心动,又道:“即如此,不若请问下殿下,殿下若是允了,我们再与月娘商议,你看如何?”谢显荣自然答应。

兄弟两个各自回房与自家娘子说了,次日就由冯氏递了帖子求见,隔日就得着玉娘召见。妯娌两个进得椒房殿,见着玉娘行了大礼,又问了玉娘起居安好与景琰景宁安好,这才有冯氏徐徐将家里想叫月娘与齐瑱和离的主意说了,觑着玉娘神色,小心翼翼地道:“也不过是我们粗浅的想头,若是殿下觉得不妥,那便罢了。”

玉娘微微一笑:“和离之后呢?”这话听着辩不出喜怒来,冯氏只得壮了胆瞧了玉娘一眼,又赔着小心道:“有个行商。”说了便将郝文胜为人略说了回。玉娘听说,叹着气点了点头:“听着是个懂事的。这样的人倒也好说。”冯氏听说,忙接口笑道:“正是,有我们家在,料想那郝文胜也不敢不待着月娘好,总要比如今强出些。”玉娘听了,冷笑声道:“你们想得好主意!月娘可答应了?那齐瑱可答应了?”

第399章 自伤

佩琼听说,若无其事地回过头来将封晨看一眼,把头点了点,回转了身往自家小屋行去,坐在铺了薄被的榻上,却是将手上十八子的念珠攥得死紧,心上隐约多了几分盼望。

又说封晨回在家中,将衣裳换回,又是未央宫中掖庭令的模样,缓步往未央宫行去,还未到司马门前,就听得身后一声唤:“陈老爷。”陈奉脚下一顿,转回身去,就看身后跟了个五十来岁的男子,不高不矮的个儿,面貌寻常,衣裳寻常,是扔在人群中便寻不出的模样,却是从前那笔墨铺子的东家。

这男子看得陈奉回头,脸上就有些儿喜色,往前踏了一步,拱了拱手道:“小民久不见陈老爷,不意在这里遇着,老爷倒和从前一模一样哩。”陈奉微微一笑:“原来是老蔡,你那家店生意如今怎么样?”

老蔡笑得露了白牙,将声扬得高了些,道是:“亏得老爷肯援手,才将小民的店保住。小民一家子都感念老爷的恩德,只一直无由得见。今日遇着老爷,真是老天有眼哩。若是老爷得空,还请老爷赏个薄面,叫小民有幸请老爷吃一杯酒,也表表小民的孝心。

陈奉故做沉吟,又抬头瞧了眼天色,老蔡踏上一步:“老爷,还请您赏光。”口上说得客气,眼中却透了焦急之色,几乎要探手来抓陈奉。陈奉情知老蔡们急的是甚,也就点了头,道了几声客气,就随着去了。

老蔡因着陈奉一路往前,七折八弯地到了一家羊肉铺子前,一面笑说:“老爷,这家瞧着不起眼,可他们的白切羊肉,又肥又嫩,不可不尝哩。”说了自家先抬脚进去,陈奉随后跟上。进得铺内,里头果然坐了四五个男子,一个是一头白发,一个身高体壮,更有个男子身形儿瘦得竹竿一般,头上带了书生巾,身上着了文士袍,枯瘦如爪的手上还捏了一把扇子,仿佛是个读书人模样,这些人看着陈奉进来,齐齐把眼来看他,脸上都有急切之色。

陈奉从前不过是严勖身边的书童,身份与这些人不好比,时隔得这三十余年,陈奉在未央宫中已可算内侍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因着他与乾元帝有救命之恩,连着内侍监昌盛也不敢轻视他,是以早养出一身的气派,倒像诸人之首一般。他将袍子一分,大马金刀地坐下,把众人一瞧,慢条斯理地道:“你们使老蔡拦我,可是为了将军的事?”

不意这些人中先开口的倒是那个读书人,他先咳几声才道:“如今外孙小姐做了太后,我们几时敲登闻鼓与将军鸣冤?”他身旁那个老者也开了口,道是:“是哩,趁着皇帝还小,还不能自家做主,太后且能说得上话,做得了儿子的主,若是等皇帝长大,未必肯听娘的话,给他父祖脸上抹黑。”在座人等都不住地点头,原来这些人俱都是当年严勖遗下的部属。

若是在官场,还有个人走茶凉之说,后人嫌前人碍路,设计铲除的也不少。可军中从来最重袍泽,哪个将领带出的兵,多只肯听这个将领的指挥,若是在战场上厮杀血拼出来的,更是忠贞不二,不然也不会有某家军之说。在场诸人,都是与严勖当年一刀一枪在战场上厮杀过的,自然对严勖十分信服,更深信严勖不能扯入夺嫡中去,都为严勖不平。自严勖叫延平帝抄家灭门后,这些人都不肯再从军,都弃官而走。

后来沈如兰娶了严勖长女佩珏为妻,这些人心中又生了指望,以为沈如兰终有一日能为岳家辩冤,哪成想,十八年前,沈家一般受了冤枉,亏得留下个沈昭华,倒是有骨气,是以这些人又苦苦忍耐,玉娘吩咐下的事,有许多都是经过了陈奉交在他们手上办妥的,便是董明河,也是受过严勖恩惠。

好容易忍到今日,乾元帝驾崩,新帝年幼,严将军嫡亲的外甥女身为太后正是最有权柄之际,若是这时太后说声查,新帝也只有顺从母意的,底下臣子们便是反对,又怎么拗得过她们母子?

陈奉听说,冷笑几声,将背往椅背上一靠,一字一字道:“这朝廷是你们说了算的罢!说得倒是容易!小皇帝屁股也未坐稳哩!他上头且有个大哥,儿子比之小皇帝也小不了几岁,可是站住了的。”说了又将众人都扫视一回,“若是当真容易,外孙小姐如今是太后,她能不提么?”

提起玉娘来,陈奉也有几分怅然,乾元帝在时,玉娘虽是心上有恨,可还是一副花娇柳嫩的模样,整个人透着活泛,如今乾元帝一去,玉娘看着虽还是一副秀美佳人的模样,言谈举止差别也不甚大,可从前那双横波目,如今看着连泪也干了,也是太可怜了些。

那些人却不知陈奉心上所想,那老蔡反冷笑道:“外孙小姐得意着呢,她是太后哩,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儿,富贵荣华享之不尽,还没人管束她,她还能想着哪个!还能将我们这些人瞧在眼中吗?”

陈奉听说这句,脸上也有了怒气,霍然起身道:“放屁!你们道先帝是怎么去的?!”这话出了口,众人皆是一怔,陈奉冷笑道:“此事我自有计较,你们且等一等,必给你们一个交代。”说了站起身来,大步走在门前,将门拉开,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又过得五日,景晟使往光州查案的御史黄川与大理寺少卿裴阳已然折返。却是齐瑱较他们先到光州,与梅佳交接时,这位梅佳见陈裹言称进京告状,已久不见人影,而自家忽然被召入京,情知陈裹是告成了状,只是尚无实证定他罪罢了,是以梅佳就厚厚地把金银来贿赂齐瑱,又肯填补掉衙内账簿上的亏空,只求齐瑱高抬贵手,在京中来人查案时,略加美言,好超脱他一二。

不想齐瑱实在是个不通世情的,看着梅佳这般,不独不肯收纳贿赂,反一状告到了黄川与裴阳处。又配合了黄川裴阳两个将衙内各种案卷都封存了起来,出了告示,许百姓告状。

也是梅佳在任时贪得无厌,可说是刮地三尺,看着他叫急召入京,京中又仿佛来了大官儿查他,都蠢蠢欲动,想要伸冤,只唯恐官官相护,等他们出了头去告状,反把他们来入罪,是以观望不动。

不想转机到是出在梅佳留下的两个师爷身上,梅佳做恶也少不了他们,,如今看着京中来人要查,且不是走过场的模样,唯恐连累了自家,倒是先出了头,出首告发了梅佳。

因有了师爷的首告,光州百姓们信了朝廷是当真要办梅佳,这才纷纷出首,告发梅佳贪墨税赋、强占田地、勒索财物、霸占民女等罪,总计三十一条,条条事迹分明,又有两个师爷为人证,便是梅佳生得十张嘴,也是辩无可辩。

二人返京来见景晟,先将梅佳罪证呈上,景晟看得条陈,勃然大怒,当时就命将梅佳下狱,交大理寺审问。梅佳虽是贪酷,到底是读书人出身,并未吃过甚苦头,都不需上刑,只把拶子、带刺的牛皮鞭,刑棍往他面前一扔,已将他吓得面色如土,抖衣而战,昔日那双寒潭目已化做了流泪泉。

第400章 威胁

医董明河曾与乾元帝道,乾元帝这病症到得冬日,受寒气逼迫,会得加重些,倒是应证了乾元帝自家感受,是以对董明河更信任些,将自家身子都交托在了董明河手上。说来董明河仿佛真是个仁心仁术的,自他独立为乾元帝调理身子,几乎是住在了御医署,每日三回诊脉,药方子两三日就要换一回,又亲自熬药,不许小太监们沾手。

御医署那些御医太医们看着董明河后来者居上,能得着乾元帝这样信任倚重,不免呷醋,私下议论,都说董明河媚上,不想叫董明河听着了。

若是那些有名的良医们,看着御医署中人嫉妒他,看在共事份上说不得忍下这口气去。不想这董明河是才从吴江乡来的,哪里懂这些相处之道竟是叫他当面啐了回来,道是:“你们也配做医生吗?你们先生没教你们吗?病家情况,自身变化结合了天地五行,可说是瞬息万变,是以药方要因时制宜,万不能一方到底,你们做的是甚?!这还罢了,你们哪个学医时不是从煎药学起?这火候里也有讲究,莫非你们忘了吗?我真是为你们先生羞愧!哈!哈!哈!”三声“哈”直叫御医署众人连头也抬不起来。

这样的事,自是有人传了与乾元帝知道,乾元帝好笑之余,倒是对董明河更多几分倚重。

董明河却是玉娘在一知道乾元帝有头疾后就伏下的钉子,那已是远在景琰出生前了。

董明河原叫董大有,其父董勇是当年沈如兰旧部。董勇早亡,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沈如兰得知后颇多照拂。因看董明河个子矮小,手无缚鸡之力,并不能从军,原想叫他读书的。不想董明河不喜念书,却爱往医馆跑。旁的学徒要郎中教得几遍才能准确分辨的药,董明河在旁听过一回就能分辨无误。沈如兰听说,亲自问过董明河之后,就将董明河从学馆里接回来,厚厚陪送了束脩安排董明河学医。董明河之母汤氏数年后急病而亡,也是沈如兰出的殡葬银子,自此董明河深记沈如兰之恩。

沈如兰叫乾元帝处死之时董明河已学成出师,千里迢迢赶了来,想着沈如兰救不得,可按例女眷是免死没入教坊,许人赎买的,便想救沈家小姐一救,不想没赶到京城,已听得乾元帝将沈如兰独女沈昭华也赐死了,董明河倒也是个有情的,十分惊痛,当时哭倒在埋了沈氏一门合葬的土堆前,叫悄悄来祭的赵腾捡了回去。待得董明河得知沈小姐阿嫮不独没死,反要进宫报仇,便愿受阿嫮驱使,以报沈如兰深恩。

玉娘怀着景琰时就得知乾元帝患有头疾,知道是个机会,可当时她不过是个婕妤,虽有乾元帝宠爱,无如位份不如人,手上全无权柄,又有皇后、贵妃、淑妃等盯着,并不敢轻举妄动,只好预做安排。

依着玉娘对乾元帝的了解,一是因楚王此人极识时务,肯与人为善,是以不独在诸宗室中有些儿威信,便是在乾元帝面前也有几分体面,若是有他出面,容易得着乾元帝信赖些。二则,楚王夫妇俱都多病,自是需要良医。选定楚王之后,玉娘便将楚王府各处产业一一推算了回,终于将地点定在了吴江,楚王有一百倾良田在这里。

吴江此处土地肥沃,民风倒还算得上淳朴,乡民又热情,便好落脚。董明河落脚时,原盘算着赠医施药,慢慢地博个名声,不想天可怜见,叫他遇上了那对母子。依着董明河的本事不难看出产妇不过一时闭过气去。

一半儿是为着显示能耐,一半儿也是医者父母心,董明河当时将送葬的队伍拦下,施展能为把产妇救醒,只没想到产妇将将苏醒,胎儿就跟着下来,竟还是个活的。产妇的丈夫与姐妹们自将董明河当做了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与他磕头不说,还出力替他扬名,直叫董明河轻而易举地在吴江站住了脚。

因董明河确有本事,替乡民们瞧病也肯出力,遇着贫困的不独不收诊金反肯赠药,便在吴江扬开了名声,是以虽他是外乡人,因乡民们都肯掩护他,五年一回的户籍盘查中,乡民们哄闹之下,连着他的名字写到了吴江的人口黄册上去,自此后董明河便成了吴江人士。

待得楚王第三子刘然到得吴江,便是驿丞不将董明河提起,董明河自家也会叫刘然注意着他,又故作个姿态,果然引得刘然对董明河多了几分信赖,将他带进了京与楚王妃看疾。董明河到京不久,就将消息送了出来,辗转到了玉娘手上。

待得董明河由楚王荐进了御医署,玉娘便施展些手段,轻而易举地叫乾元帝厌弃了单有信,将他发落了。依着乾元帝的脾性,即御医署的人都爱用个平安方,那打发去了一个单有信,再要提拔到身边的,董明河的机会要多上许多,果然又叫玉娘料准。

如今乾元帝日日吃的药,都是董明河开下的方子,虽每一张方子都由医正医丞们看过,取药也要过两道手,无如煎药的正是董明河本人,他是个古怪脾气,且又生了条毒舌,御医们吃着他几回嘲讽,又看乾元帝信赖他,慢慢地谁也不来讨这个晦气:固然乾元帝医好了他们无有功劳,可真要出了甚事,有罪名的也不是他们。

待得他们一不来瞧董明河煎药,董明河就好在药中做些手脚,却也不是下甚药,而是将君臣配伍变动一回,改君为臣,转臣为君,如此一来,看着是有效验,乾元帝虽依旧偶尔目眩,可到底精神渐渐健旺,头疾也少犯,却不知,这是在烧乾元帝的底子,若是这样吃下去,乾元帝熬不过两三年。有这两三年时间,景晟也有十一二岁,这样大的孩子已通人事,又未到心硬之时,正好将他外祖家的惨状与他说明,凭着母子情分,不难打动他的心肠。且依着景晟的聪慧,倒也不怕大权旁落,叫大臣们控制了去。

乾元帝哪里知道这些,看着自家在董明河的调理下,不仅头疾少犯,在闺房中绣帷内也渐渐恢复往日雄风,身子有痊愈的迹象,便一面把重金来厚赏董明河,许他医正之位;一面回到椒房殿,又来纠缠玉娘,道是景晟也大了,景琰更到了该慢慢地选驸马的时候,很该再给他们添个弟弟妹妹。却是在乾元帝看来景琰是个聪明孩子,景晟灵慧更甚,自是觉着这样的孩子不妨多多益善。

不想依着阿嫮的本心实是不愿为乾元帝生儿育女的,无如她要为严沈两家雪冤,乾元帝是靠不住的,不得不先生了景琰,看着是个公主,这才有了景晟。阿嫮得了景晟,因想着身边有了两个皇子,总不能两个都出了事,便不愿再生育。只是虽有个医道上精通的董明河,却是远在吴江,只得来逼迫一直照看她身子的楚御医。楚御医叫玉娘逼迫不过,只得开了绝育药与玉娘服用。

是以无如乾元帝如何纠缠,玉娘每月的月信总是如期而至。乾元帝口中不说,心上隐约有些失望,自是以为前两回生产伤了玉娘身子,悄悄地宣了楚御医来问,问问有甚法子好调理得的。

楚御医是吃玉娘逼迫不过,方开了绝育药与玉娘用,自那以后时刻心虚,只怕叫乾元帝知道了,自家性命不保,不想偏是怕甚来甚,果然叫乾元帝召了去问话,一时吓得脸色变更,身子也有些发抖。

乾元帝看着楚御医这个模样自然疑问,怒道:“必然是你这个庸医,只晓得保你自家平安,把平安方子来搪塞!叫朕查出来,仔细你的狗头!”

楚御医听说,吓得眼泪也险些落出来,到底不敢与乾元帝明说是皇后不肯再生,拿着他的生家性命来逼迫他,乾元帝待皇后如何,有眼睛的都瞧得明白哩,且还有个太子在,若是这时将皇后出卖,便是在乾元帝手上保住性命,待得他年太子登基,也是个死,连着家人也未必有下场,是以楚御医如何敢招承,只推在皇后两次生产,一回小产伤了身子上。

可乾元帝又不是个蠢人,这样的粗浅的谎言怎么瞒得过他,当时怒气更甚,指了楚御医道:“满嘴放屁!若是皇后早就伤了身子,这些年来,如何不见你回?!你这样欺瞒朕,是何道理?!”

楚御医叫乾元帝问得冷汗涔涔,想了想,倒叫他憋出话来,大着胆子回道:“臣与殿下说了,殿下不想圣上担忧,使臣与她调理,总以为上天看殿下虔诚,使殿下痊愈也未可知。不想吃了这些年也无效验,实在不是臣故意欺瞒。”

这番话倒也和些情理,且像玉娘为人,就叫乾元帝将信将疑起来。

第401章 悲喜

李皇后俯视了会玉娘,又将眼光朝着玉娘身后的冯氏梁氏看了看,转向梁氏道:“这位想是兵部之女了?从前宫宴时,你随着临安候夫人进宫过。”听着这话,梁氏不禁惊愕地抬了抬头:她是兵部尚书之女不差,临安候是她舅公也不差,可如今她已是谢怀德的妻子,以李皇后的身份教养见识如何不知女子出嫁从夫的道理?如今李皇后只提她母家而不说夫家,分明是瞧不上谢家,而谢家是昭贤妃的母家,想是李皇后借着她来削昭贤妃的脸面。

梁氏想在这里也就明白了,她身为谢家妇自要回护谢家,便回道:“妾谢梁氏见过殿下。”李皇后就等着梁氏这话,当时便冷笑道:“原来你已是谢家妇了,我这里不见你进宫谢恩,还以为你不曾嫁。”

原是谢怀德与梁氏这门亲事,是乾元帝为着给玉娘做脸,请平安大长公主保媒又亲自下旨赐婚方才做成,故此谢怀德与梁氏成婚的次日依例进宫谢恩,李皇后是乾元帝的元后,梁氏也该先来与李皇后谢恩,再去给昭贤妃请安,当时因李皇后叫乾元帝禁在椒房殿“养病”,这事儿竟就“疏忽”了,叫李皇后捉着错漏,选在这时发作。

说来梁氏当时也有些疑惑,如何不去给李皇后请安,便是她病着,在椒房殿外磕个头也算是守了规矩,不想冯氏不说,便是昭贤妃也不提。梁氏当时新嫁,又不知玉娘脾气如何敢提。这会子听着李皇后发难,到底不敢叫昭贤妃担了干系去,正要请罪,就听着昭贤妃缓声缓气地道:“殿下当日病着,圣上关爱殿下,阖宫上下大事小事都不许打扰殿下静养,是以妾才不叫他们打扰殿下。殿下即怪,妾不敢辩,甘愿领过,请殿下恕罪。”

这话中的轻慢嘲讽,只消是个晓得些帝后相处内情的都能听出来,何况是李皇后本人,叫玉娘这一段话刺得手上都微微发抖起来。一旁的梁氏也没想着昭贤妃能抢在她前揽下过失,更没想着,这过失竟是这般“认”的。这哪里是认错,这是只怕皇后不发作。

李皇后忍了几息才没将手旁的茶盏朝着玉娘扔下去,咬着牙道:“贤妃即这样懂规矩,如何不知约束家人?即便是承恩候夫人是令堂,可你如今是昭贤妃,与承恩候夫人早君臣有份。承恩候夫人的规矩体统,昭贤妃该好好教导教导了。她那般肆意妄为,你就不怕人说一句‘昭贤妃好势派’吗?”

李皇后虽是直性子,论起心机手段来远不是玉娘对手,可到底也是世家贵女,真捉着了错漏,也能端正起规矩来说话。不想她遇着的是玉娘,再不会和她辩驳这些,反问道:“妾不明妾母亲何事肆意妄为,还请殿下示下。”李皇后冷笑道:“贤妃的两位嫂子没与贤妃说吗?”

玉娘抬头对着李皇后一笑,她的一双眼生得清粼粼,不笑时带几分清丽,一笑之下双眼之中仿佛汪足了水,媚不可言,叫李皇后看着就是个火上浇油,还不待李皇后说话,玉娘已道:“此乃妾家事。妾也是妾的两位嫂子进宫请罪才知道的,殿下又是从何得知?殿下即知体统规矩,岂不闻‘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莫非殿下的规矩是只对着妾等的?”

这话说得颇为咄咄逼人,李皇后哪里经得住玉娘这一激再激,顾不得左右拦阻,抓起手边的茶盏朝着玉娘就掷了下来。这一回她叫玉娘气得狠了,扔的时候竟是对准了玉娘的头脸。玉娘早就预备着李皇后发作,看她将茶盏扔下来,将身子一侧,让过了头脸位置,故意叫茶盏砸中肩头,顺势往地上一歪,含泪道:“妾冒犯殿下使殿下震怒,是妾的不是,便是请宫正司也使得,还请殿下保重凤体,万勿亲自动手,若是闪失着了,妾更有罪了。”

椒房殿的宫人太监们看着不好立时围了上来,将李皇后围在当中,看着是劝阻实则是不叫李皇后再对昭贤妃动手。李皇后正是盛怒的时候,哪里听得进劝,不住地扬声怒骂,只是她幼受庭训,便是发作,来来回回也不过是“狐媚子,贱人”几句。

椒房殿的内侍总管俞永福看李皇后不肯罢休,只得亲自过来,道:“奴婢冒犯了。”将玉娘扶起,轻声哀求道,“娘娘回去罢。”玉娘瞥了俞永福眼,颦了黛眉道:“惹得殿下动怒已是妾的不是,不得殿下吩咐,妾如何敢走?。”俞永福情知昭贤妃是在等乾元帝过来,却也无可奈何,知道李皇后今日怕是又叫这位娇滴滴的高速昭贤妃算计了。想在这里。俞永福不禁又对昭贤妃看了眼,见她清丽娇柔,犹如春日梨花一般,昭贤妃今日穿的是件樱粉色云锦绣四时花卉长袄,肩头叫茶盏砸中的那处,一片濡湿,十分地注目,心上长长地哀叹了声。

果然不过片刻就听着椒房殿外的小太监飞奔着进来传报,是乾元帝的銮驾正在行来,李皇后只好偃旗息鼓,与玉娘一块儿出去接驾。

乾元帝是接着昌盛报信,说是皇后忽然将贤妃宣召了过去,不独召了贤妃,连着贤妃两个嫂子一块儿喊了去。要说乾元帝,本性实在也是聪明的,见微知著,一听这话就知这是李皇后老毛病发了,抓着个“把柄”就要为难玉娘。在乾元帝看来,玉娘生得美丽可爱,为人温和谦逊,行事温柔体贴,且入宫这几年,莫说是与人争执了,便是高声说话也没有,这样一个可人儿疼她都来不及,哪里能容忍玉娘叫人欺负了去。

何况今日在朝堂上为着承恩候夫人马氏为着她另一个女儿出头,与她女婿闹了场这等小事,就有御史扯着玉娘说话,指玉娘不能约束家人。乾元帝为人颇为任性护短,他即心爱玉娘,就容不得人说玉娘半个不字,可御史风闻言事之责,又不好治罪他们,本就窝了火,再听着李皇后将玉娘喊了去,两处不痛快便合成了一处,当时便命摆驾椒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