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韩王信的部将曼丘臣、王黄找了不知道哪里一个叫赵利的,声称是赵国的后裔,推他做了王,又勾结韩王信、冒顿,合谋攻秦。

冒顿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只派左右贤王率领一万多骑兵和王黄等驻扎在广武南边,到晋阳同秦兵作战。

没想到左右贤王与王黄被秦军大败,一直逃到离石。

匈奴又聚集军队,驻扎在娄烦西北。

李由马上派战车战马前去攻打,屡次获胜,乘胜北击。

这个时候,冒顿意识到不对了。

他本就是很精明,又很能隐忍的人。

冒顿开始有计划地回撤兵马,酝酿着更大的圈套。

一时间,大秦与匈奴的战争捷报连传。

咸阳人心振奋。

大约是太过振奋了,渐渐有文官上奏,建议皇帝御驾亲征。

他们奏章里写的内容,大约十个皇帝看了,会有九个都心动不已。

“如今匈奴的单于冒顿亲自到了战争最前线的代谷,而我们大军正是节节胜利之时,陛下若是能亲临晋阳,一举击溃匈奴,把塞外草原纳入大秦版图,那么不仅可以永久解决边患,您的功劳便是与先帝相比,也能毫不逊色了。”

坦白来说,如果不是胡亥知道历史上刘邦被困白登山的窘境,只怕也会被煽动得热血沸腾一下。

他很怀疑,真实历史上,刘邦就是这么被鼓动,亲临前线去了。

听叔孙通声情并茂朗诵完几名文士的奏章,都是请求皇帝御驾亲征的。

“写得不错。”

胡亥淡淡点评道。

哪个男儿心中没有建功立业的英雄梦呢?

这几份奏章写得颇具煽动性。

叔孙通小心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写得不错。”胡亥眉眼不动,淡漠道:“把这几个上奏章的摸清楚,都是谁的人。”

“喏。”

与此同时,韩信平定了临江王叛乱,班师回了楚地。

而有关于楚王韩信的流言,又在咸阳传播开来。

“韩信自封楚之后,夺民田以葬父母。”

“布列兵马,侵扰郡县!”

这两条倒也罢了。

最后却有一条狠的:

“楚王韩信藏匿了楚亡将钟离眛,久怀异志,实欲谋叛!”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29445821大佬的手榴弹,感谢我有一只猫的地雷!么么哒!

晚安,明天见!

第 166 章

可惜遇上胡亥这么个皇帝,背后的流言制造者是注定要失望的。

韩信藏个钟离昧算什么?那钟离昧也不过就是从前跟着项羽的将军么。

项羽本人都被胡亥藏着呢。

胡亥虽然不信流言, 却不得不警惕流言。

毕竟流言杀人, 从古而今, 都有活生生的例子。

很快, 怂恿皇帝御驾亲征的文士与针对韩信的这波流言背后之人,便都查清楚了。

为首之人乃是燕王臧荼,而众诸侯闻风而动, 使留咸阳子弟暗中宣扬。

也就是说, 第一个做坏事的是燕王臧荼, 其它诸侯听说之后,让留在咸阳城中的子弟臣子纷纷效仿,于是才造就了谣言四起的局面。

这臧荼乃是燕国从前的将领, 早在陈胜吴广起义那会儿, 一开始陈胜派武臣去打赵地。后来在张耳陈余鼓动下, 这武臣反出陈胜, 自己做了赵王,又采纳了蒯彻的建议,不费一兵一卒, 把燕地也拿下了。

武臣拿下赵地之后,就派了手下的将军韩广去安抚燕地。

结果韩广有样学样,去了就反出武臣, 自己做了燕王。

等到章邯发兵攻打武臣的时候,燕王韩广派了一位叫臧荼的将军率兵救赵。

当时的反秦总盟主是项羽。

后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反秦大军大获成功。

然后就来到了刘邦项羽入关, 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

前文说过了,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很是费了一番心思,务必在众诸侯之间留下矛盾,好让他拿捏整治天下。

于是在燕国,项羽也玩了这么一手。

他把人家原本的燕王韩广给发配到苦寒的辽东去了,叫他做辽东王。而立了韩广手下的将军臧荼做新的燕王。

韩广肯定不服气啊,不肯搬迁,结果就被臧荼带兵击破,兵败自杀了。

这下好了,连辽东地区都是臧荼的地盘了。

臧荼新燕王的位置就这么坐稳了。

等到胡亥归来,韩信出关中第一战,就大破陈余,生擒李左车。随后,韩信向李左车问策,如何破燕。在李左车的建议下,韩信派使者送信给臧荼。

臧荼识时务为俊杰,归顺韩信,投降了秦汉联军。但这臧荼原是将军出身,与同样身为将军却又年轻恃才的韩信有点微妙的不合,倒是与刘邦走得更近些。

于是天下大定后封赏,胡亥仍是让臧荼做了燕王。

如今汉王刘邦谋反被杀,韩王信逃入匈奴地界,众诸侯都心有异动。

这臧荼原本与韩信不睦、与刘邦亲近,见刘邦已死,恐怕皇帝清算刘邦亲近之人,不禁心生惧意。他散播流言,怂恿胡亥御驾亲征,既是自保,也是看准了形势,所谓“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众诸侯巴不得秦中央陷入与匈奴的长线作战,无暇牵制他们,见有人动手了,于是便纷纷跟上。

胡亥虽不信流言,不听文士御驾亲征的进言,但是却不得不防备众诸侯联合反叛。

此时与匈奴大战未见分晓,更不可主动在国内再兴兵事。

要用什么办法,才能叫众诸侯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呢?

这成了目前压在胡亥心头最沉重的一桩事。

与此同时,北地再传捷报,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兵败被杀!

当初李由领兵北上,胡亥曾有指示,若能劝韩王信归顺,则好过兵戈相见。

也算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所以当李由领兵去攻打时,到了韩王信与匈奴骑兵驻扎的参合县,先派人给韩王信送了劝降信。

信中说道:“陛下向来宽厚,乃是仁主。当初刘邦项羽入关,众臣虽然有背叛的,但是归附后,陛下都免除了他们的罪过,恢复了过去的官职封号。这些天下人都是知道的。你是因为匈奴大军压境,兵败才投降,这也不算什么太大的罪过。如果你愿意归顺,陛下定能宽宥。”

其实韩王信投降的时候,匈奴大军还没到呢。

但是劝降嘛,总要给点台阶下。

可是韩王信却并不相信,连汉王刘邦都被杀了,更何况是他呢?

他回信,信的内容很伤感,也很理智。

韩王信道:“如今我逃到荒蛮之所,日夜向胡人乞讨过活。我没有一刻不想回家!然而事已至此,形势已经不允许我归顺了,为之奈何?”

他罗列了自己三大罪状,道:“当初荥阳会战,我兵败投降了项羽,这是我的第一桩大罪;胡人攻打马邑,我没能坚守战死,而是投降了匈奴,这是我的第二桩大罪;如今陛下命令你领兵前来,我没有立时归顺,反而领兵与你周旋作战,这是我的第三桩大罪。我有这三条大罪过还想着陛下能宽宥我,就好比当年伍子胥见罪于夫差却不知逃离,最终死在吴国。”

事已至此,李由也便不再劝降。

于是双方交战。

李甲为先锋将领,带兵洗劫了参合县,杀死了韩王信。

消息传回咸阳,众臣振奋。

胡亥大悦。

借着这一则捷报带来的威势,他可以腾出手来整治众诸侯了。

胡亥借口巡游天下,召集众诸侯于云梦泽相见。

前文说过云梦泽乃是春秋战国时候楚国王室的围猎场,湖泊相连,草木丰茂,珍禽走兽无数。

如今的云梦泽,属于楚王韩信的封地。

皇帝要驾临云梦泽的消息传来,韩信心中不安。

他在咸阳也有自己的人,自然也知道前段时间咸阳城中关于自己的流言。

从前传他要反叛,倒也罢了,无凭无据。

可是这一次,他却是真的藏匿了故楚亡将钟离昧。

随着御驾越来越接近云梦泽,韩信的睡眠质量直线下降。

他反复思考该拿钟离昧怎么办。

钟离昧道:“这皇帝嘴上说是来巡游,召见众诸侯,可是摆明了就是要来抓你的。到时候他召见你,你是去还是不去?你若是去了,便一定会被抓被杀。你若是不去,便是公然反叛,一样逃不过被杀的命运。你若不想死,就听我的,早早调集兵马,等皇帝一入楚地,便先下手为强。到时候凭你的兵法人马,在这乱世总能雄踞一方,也不必像如今这般仰人鼻息、如履薄冰。”

韩信目光沉沉,盯着钟离昧没有说话,旋即又转开目光。

其实,韩信早已绝了反叛之心,只想能在胡亥撑着的大秦底下做他的楚王。

所以这会儿不管钟离昧怎么说,韩信打的主意却是——要不要杀钟离昧呢?

这就是韩信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之处了。

若皇帝此来,果真是要拿下他,那么一个小小的钟离昧又能影响什么?就算韩信把钟离昧剁成了肉酱,皇帝该杀他还是要杀他的。

只是白白卸掉自己的助力,留下个杀友的污名罢了。

真实历史上,刘邦听从陈平计策,为了收韩信兵权,驾临云梦泽召见韩信。

韩信恐怕因为钟离昧见罪于高祖,于是听从了谋士的话,献钟离昧首级于刘邦。

然而最终却也难逃一死。

韩信正在忐忑担忧,忽然接到皇帝旨意。

来传信的却是从前见过的抱鹤真人夏临渊。

夏临渊当初跟李甲一起,被韩信“软禁”过几个月。

如今李甲在北地征战,这次来传信的只剩了他自己一个人。

对于皇帝指派的这则命令,夏临渊心里是拒绝的——那几个月不知生死的日子,实在是给他留下心理阴影了。

但是想想跟随皇帝的十万大军,夏临渊勉强撞起了胆子,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壮怀激烈,孤身赴虎穴了。

虽然皇帝曾笑道“放心,等韩信接了旨意,一定大大给你赏赐”,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夏临渊对于来自皇帝的“甜言蜜语”已经不敢那么相信了。

如果说这天下还有人比他更坑,那除了陛下再没有别人了。

长出一口气,夏临渊开启了封着的圣旨,宣读道:“韩信呐,朕不日便到你的封地了。不用大肆迎接,如今谁手里都不宽裕,你自己悄悄来就是了。朕听说你那边,有个从前项羽的手下,叫钟离昧。他为人如何?若堪用,叫他做我大秦的将军。朝廷真是缺人啊,那混蛋王离也不知跑哪里去了,章邯又在废丘自杀了。哎,不提这些,告诉你一则喜事,反叛大秦的韩王信兵败被杀了。可惜当初你平定临江王叛乱,否则打匈奴,朕何必还用旁人?说起来,平定临江王叛乱,你可是又立了一则大功。朕这回不知该赏你什么好了。等见了面,你自己说。”

胡亥这则旨意,半真半假。

钟离昧乃是坚定的反秦人士,就算归顺了,胡亥也不会用他的,根本不可能给他兵权。

可是胡亥现在是要消除韩信自疑之心,表示对钟离昧的友好,那么如果直说赦免钟离昧,韩信说不定更恐惧了。

倒不如说是朝廷缺人要用。

韩信听完旨意,如释重负,起身笑道:“抱鹤真人远来辛苦。”

果真赠送了许多财物。

夏临渊差点流下感动的泪水:十年了!十年了!陛下终于有一次不坑他了!

与此同时,韩王信虽死,他的儿子韩婴却逃走,面见单于冒顿。

韩婴死了父亲,悲愤不已,为冒顿出主意道:“我知道单于想要引诱秦军深入,可是那李由却按兵不动。我有一个主意,只要羞辱大秦皇帝,叫他一怒出兵。”

冒顿问计。

韩婴道:“那大秦皇帝封了三个女侯爵。其中临光侯已嫁,墨侯不为人知,独有那广陵侯貌美合宜——单于何不写信,纳这广陵侯为妾?”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横塘渡、青青翠微、风轻三位小天使的地雷!

感谢明月入怀大佬的手榴弹!

非常感谢悬崖上的金鱼草大佬的火箭炮!

群抱!

晚安,明天见!

第 167 章

冒顿会采纳韩婴的这条计策, 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这冒顿乃是匈奴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北方草原的单于, 在他掌权初期, 匈奴被困在列周强敌之中, 处境是很危险的。

当时匈奴旁边的东胡非常强盛。东胡王听说冒顿杀父自立的事迹之后,感觉隔壁的这个年轻单于以后可能会是个大麻烦, 所以决定试探一下。

东湖王先是派使者,向冒顿要求, 把冒顿父亲头曼留下来的千里马送给东胡。

当时匈奴人都很愤慨,觉得东胡这是明摆着欺负人。

可是那会儿匈奴内部才经动荡,很不安定, 实力也还不够。

冒顿于是道:“东胡是我们的邻居。对邻居,我又怎么会吝惜一匹马呢?”恭恭敬敬把宝马送去了。

东胡王收到宝马,觉得冒顿怕了他, 人都是得寸进尺了, 竟然又派使者去讨要冒顿的阏氏。

阏氏与“胭脂”同音, 也是从胭脂的意思上来的, 在匈奴就相当于是单于的妻子。

虽然胡人与中原人不同,把妻子看得跟马匹没有太大差别, 但这羞辱意味还是很重的。

匈奴人都怒了, 道:“这东胡王也太放肆了,无端端来要单于的妻子——我们发兵攻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