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婴对在自己保护下降生的王子如意;就像对鲁元和刘盈一样,是有一份特殊感情的。

不像刘盈还抱有侥幸心理,夏侯婴很清楚,一旦回到封地,戚夫人与如意母子俩绝无活路。

戚夫人的求救,夏侯婴守在门外也听到过。

“殿下如果真像保住如意的性命,就把她们母子送回咸阳。”夏侯婴有力道:“您只需一句话,剩下的事都交给臣去做。”

刘盈心中天人交战,最后望向了抱膝看雨的弟弟如意。

如意还那么小——是他的亲弟弟呐!

“好!就请藤公护送如意母子回咸阳!”

夏侯婴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人,与车骑将军灌婴等都相熟,底下的人也都听他的。

有了汉王的口谕,夏侯婴和灌婴组织人马,打晕守卫,火速救出了戚夫人,连同如意一起,快马加鞭送出了王太后所能追索到的区域。

暂时脱离了生死之险,夏侯婴对戚夫人道:“你也别去咸阳了,我这里有些金子,你带着如意,就此回老家过活。就算太子妃娘娘心善,她到底是王太后的女儿,能护着你们一时,也护不得你们一世。”

戚瑶道:“乱世之中,叫我孤儿寡母如何立足?况且如意是先王的骨血,岂能流落民间,做个黔首?”

夏侯婴默然,也觉得不能让刘邦的子嗣流落在外。

戚瑶又道:“只求将军送妾回咸阳。将来是生是死,自有天命。百年年之后,你见了先王,也有话说。”

夏侯婴叹道:“罢罢罢。”

等到入了咸阳宫,戚瑶道:“咸阳最大的是皇帝。若是陛下不许我们留下,纵然太子妃娘娘护着我们,又能如何?徒然给太子妃娘娘惹祸。”又坚持要先去见皇帝。

夏侯婴是拗不过她。

而灌婴则是并不在意——他送这一程,可不是真为了戚夫人母子,而是在王太后与汉王、吕氏与刘氏之间,选择了后者。

于是便又有了车骑将军灌婴与夏侯婴,护送戚夫人与王子如意前来,求见皇帝这一幕。

胡亥虽不知前情,却也能猜到几分。

正愁用兵没有得力将领,这就送上门来一个灌婴。

然而若就这么接见了,简直是昭告天下,给了汉王太后响亮的一耳光。

见还是不见呢?

如果见,怎么见?

胡亥想了想,笑道:“这是刘氏家事,叫他们去见太子妃——朕不搀和。”

鲁元敦厚纯善,必然不会难为戚夫人母子。

只要鲁元留下了她们,他再与这些人见面,也算给吕雉面子上过得去了。

谁知道侍者出去传话后,又回来道:“陛下,那戚夫人坚持要见您…她说,她是陛下第一批返乡宫女里头,最小的那位,叫戚瑶,当年只有十三岁,常伴广陵侯刘萤左右的,问…问您是否记得她。”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

事情是这样的,评论里问深水鱼雷能不能多更两章,我说能多三章…

然后大佬真的投了。

所以…自己皮出来的三更,哭着也要码完。

还有两更。

PS:非常非常感谢大佬元禄的深水鱼雷!抱住转!

第 200 章

胡亥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蠢材”!

且不提这所谓的戚瑶, 他已经记不太清楚, 一时无法查证。

就算这戚夫人所说都是真的——那她就不能忍耐些,只要在宫中留下来,多少总能找到机会私下告诉他。

她这么当着众人嚷出来,不用太久,刘邦生前宠妾是皇帝的返乡宫女这事儿就会传遍天下——自然也瞒不过吕雉。

到时候,甚至会叫人怀疑是皇帝授意下,才有了戚夫人的种种行为。

想到此处,胡亥忽然起了疑心——等等, 难道不是这戚夫人蠢,而是她故意要让众人如此认为?

胡亥揉了揉眉心,问道:“你看他们形容狼狈么?”

“…狼狈。”

逃命赶来的,哪里能不狼狈呢?

“那就先带他们下去洗漱歇息, 再带去见太子妃,——至于戚夫人所言,就说朕且想一想, 若是想起来果有这么个人,一定见她。”

“喏。”

太子妃鲁元自然不会驱逐戚夫人与如意, 听说是刘盈派人送来的,便立时接见了。

乍然见了戚夫人的光头,鲁元也是吃了一惊, 安抚了几句,便让戚瑶与如意暂时在侧室住下了。

姑姑劝道:“戚夫人留在您这里恐怕不妥,若是殿下来…”

“殿下几时来?”

姑姑一噎。

自从太子泩与张氏和好之后, 便再没有踏足太子妃处了。

鲁元掩口道:“有点累了,你下去。”

那姑姑见状,忽然一喜,道:“娘娘怕不是又怀了?”

太子与张氏争吵的那几日,曾于鲁元处宿过一次。

鲁元摇头道:“就那么一次,哪里就这样巧。”

“可不敢马虎。”姑姑道:“奴婢这就去请太医!”

“别…都入夜了,别惊扰了旁人,传到陛下耳中。”鲁元想了想,道:“明日得闲再说。”

一时仆从都退下,鲁元想到戚夫人与如意,想到渐行渐远的母亲与弟弟——也不知此事怎样才能善了。她辗转难眠,起来悄悄看了一会儿女儿的睡颜,这才渐渐平息了心绪,到下半夜方睡了。

而得知刘盈擅自放走了戚夫人与如意,吕雉大怒。

对这一双儿女,吕雉始终保护有加,从小到大,一根手指头都没动过。

可是现在,那鲜红的巴掌印就挂在刘盈脸上。

刘盈跪下来,抱住母亲的腿,忍泪道:“我知道母亲生我的气,如果打我能让您好受些,您尽管打。”

吕雉气得发颤,仰面含泪,伸手无力得推着儿子发顶,道:“你简直是发了昏!糊涂!那戚姬是你什么人?叫你气死自己母亲,也要护着她!”

刘盈哽咽道:“儿子岂是为了戚夫人?然而如意年幼,不能没有娘。况且、况且,儿子实在不愿母亲您…您…”

“说!”

“儿子不愿母亲您手上沾染亲人的血——儿子知道,您都是为了保护儿子。您要杀戚夫人与如意,不就是因为她们当初图谋这汉王之位么?母亲,都过去了,都过去了!儿子已经长大了,如意也不是儿子的威胁。母亲,您不必再强撑着…”

刘盈岂有不心疼母亲的?

在刘盈看来,母亲是不得已,是这么久以来,太习惯了冲在前面,为他和姐姐鲁元消除一切威胁。

吕雉满腔愤怒,遇上这个么善良到发傻的儿子,根本无处发力。

她垂眸望着刘盈,疲惫道:“你当真以为我是在清算旧怨?我还把戚姬与如意看作威胁?”

刘盈不能应,只道:“不管母亲做了什么,都是为了保护儿子。”

“不,”吕雉冷声道:“刘盈你听好了,我要杀戚姬,不是为了清算旧怨,也不是因为她尚能威胁到你。我是为了夺权。站在我这边的,就看我杀了她;敢站出来反对的,就是你爹的遗毒,就是我的敌人——你听明白了吗?”

只有坚定得站在她这一边的,才会是鲁元与刘盈真正忠心的拥护者。

刘盈呆住,跌坐在地。

“本是为了分清底下的人,万万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我的,是我的儿子。”吕雉闭了闭眼睛,有几分掩不住的心灰,叹道:“如此也好——就拿给你通风报信的卢绾开刀…至于你,你好好养病,等想明白了再来见我。”

吕雉派出的人,没能追上在夏侯婴与灌婴保护下的戚瑶与如意。

直到抵达封地,确知了戚瑶与如意都入了咸阳宫、为太子妃收容的消息,吕雉才召见卢绾,骤然发难。

吕雉的两位哥哥与几名侄子,都掌着封地内兵权。

一声令下,卢绾便锒铛入狱,阖家无一幸免。

一时之间,汉王封地,风声鹤唳。

众人只道这场风暴,是因为汉王太后因醋意清算旧账,从戚夫人波及到了仗义挺身的老丞相卢绾,都噤若寒蝉,唯恐引火上身。

而少数能看明白背后真相之人,却都在等待着。

等待着咸阳的动向。

汉王太后已致信皇帝,请将先王姬妾戚氏与王子如意,送归封地。

而来自皇帝陛下的回复,就显得尤为关键。

远在咸阳的皇帝陛下,一觉醒来,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胡亥早上先是接了一封关于匈奴的奏报,汇报说是新阏氏已经平安诞育一子。

胡亥捏着那薄薄一枚竹简,早起时那点睡意彻底消散了。

出了会儿神,胡亥如常搁下奏报,按照早就排好的日程,面见备选的众官员。

第一组进来的五个人里,就有张芽的小叔父张灿。

张灿走在一组之中的第二位,年轻清秀,一表人才。

胡亥望了一眼,心里有些惋惜。

这种备选官员上任之前给皇帝过一遍的流程,一般每组只有不到半盏茶的时间。

皇帝都是群体性得鼓励几句,大略看一看,便放出去了。真正下功夫的时候,是在查看履历、拟定名单的时候。

胡亥道:“你们都是朝廷选出来的栋梁之才,此去是为大秦的大事业而去的,马虎不得…”

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话,五个人激动于能得见天颜。

五个人中,唯有张灿是之前就见过皇帝的。

“张灿呐。”皇帝忽然单点了名字。

张灿忙伏地应道:“臣在!”

其余四人也纷纷竖起耳朵。

“光复大秦,张家立了大功。”胡亥盯着张灿的头顶心,淡声道:“你侄子做了太子属官,你又谋了咸阳的木衡都尉,只要你们俩兢兢业业、勤恳清正,不出两代人,张家也能成为大秦的一门显贵,而张氏子孙也能成为我大秦朝政的中流砥柱。”

张灿血往上涌,激动不已。

“可若是做了公职,却只为谋私利,那就算是显贵之家,也是顷刻便倒,更何况是一般人呢?”胡亥淡声道:“朕是个体恤旧情的人——只要你们不做违法之事,朕都能包容。可若是触犯了律条,朕也绝不姑息。”最后一句,森寒迫人。

张灿僵住,颤声道:“臣…岂敢…”

连其余四人也不自觉蜷缩起来。

胡亥咯咯一笑,道:“朕正因为跟你家有旧交,才有这番话——不过是白嘱咐几句,你们不要慌。”他对张灿道:“毕竟,好好的仕途,谁愿意行差踏错,就此毁了一辈子呢?以后遇上事儿了,多想想今日在章台殿朕的这番话。朕也是一番想要保全你们的苦心…去,都去。”

连着见了一个时辰的人,胡亥才歇下来喝口水,就见叔孙通腋窝底下夹着一大团绢布进来。

“陛下,这是小臣汇同七十博士,暂拟的大秦官职爵秩。”叔孙通把那写满自己的绢布铺开在案几上,笑得殷勤,道:“小臣斗胆,请陛下指正。”顿了顿,又笑道:“若是觉得小臣所拟还看得过去,能不能把罚的那半年俸禄给补回来?陛下明鉴,府中添了新丁,花销着实吃不住…”

“拉倒!你堂堂博士仆射还能养不起女儿?”胡亥明白,叔孙通这是通过哭穷来变相证明他的清廉,然而胡亥并不买账,下巴虚点摊开的绢布,只道:“先看看再说…”

近两个月的功夫都耗在里面了,这份暂拟的官职爵秩礼仪,的确详尽,从最顶级的诸侯王和俸禄均为一万石的官员开始,直到最底端的左史,都在其中。

叔孙通忙不迭为皇帝介绍着,“陛下,您看,三公九卿沿用下来,小臣稍改了几个名目;这一块是皇宫里的职位;这是咸阳城中的职位;这是诸侯国内的的职位;这是郡县内的职位…”

胡亥点点头,一伸手,指着三公九卿之上的新增一项,似笑非笑道:“怎么漏说了这处?”

叔孙通笑道:“一项虚职而已…”

“虚职?这太傅一职,源自西周,是周公旦所担任,等同摄政。到了我朝,已废止了这项职位。”胡亥瞅着叔孙通,揶揄道:“你复立太傅一职,是准备让谁来摄朕的政呐?”

叔孙通忙道:“陛下误会了,小臣设‘太傅’,只是个虚职,挂名而已,不掌实权——小臣每常为陛下担忧,偌大的帝国,要如何执掌如一呢?百官良莠不齐,要如何让他们都一心向善、为国为民呢?思来想去,还真给小臣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推选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做这地位超然的太傅,使百官有学习的榜样。”

胡亥笑道:“朕听明白了——你这太傅是给自己准备着的。”

叔孙通笑道:“小臣哪里算是长者?小臣年轻着呢。”

胡亥慢悠悠喝了口水,润润喉咙,微笑道:“你现在是年轻,等太子继位,你就是曾经的帝师了——做这太傅,岂不是正相宜?”

作者有话要说:算着更完这章就只剩一章了,喜滋滋;一刷评论,突然发现又有大佬仍□□,瞬间变成还欠四章!呜哇!

非常非常感谢大佬吉吉的深水鱼雷!元旦快乐!(小声:一开始把你跟大佬元禄弄混了,不好意思哇。)

继续去码第三更…

第 201 章

“臣绝无此心!”叔孙通掷地有声道:“臣愿意起誓, 此生绝不染指太傅一位!”

他知道此刻绝对不能露出心虚的模样。

胡亥低头喝水。

叔孙通又道:“臣之所以复设太傅一职, 乃是为了诸侯国的缘故。”

“哦?”胡亥终于给了他一点关注。

叔孙通忙道:“陛下,诸侯国内的官职都是照搬的朝廷制度,但是封地内的官员委任全由诸侯王说了算。这次新设太傅一位,诸侯国内也该照搬设置,而太傅地位超然,起的是弘扬教化、清涤人心的作用,这样的太傅,由中央委派, 才最能传达陛下的精神。”

胡亥摸着下巴,淡声道:“有点意思。”

叔孙通悄悄松了口气,笑道:“陛下,小臣可是一心只为朝廷。”

胡亥哼笑一声, 道:“朕不过随口一说,也值得你赌咒起誓的?”又道:“既然你对太傅一职的用处想得如此明白,那么想必也有合适的人选了?”

叔孙通笑道:“要说弘扬教化, 此人必须得是饱学之士;要能让大家服气,又最好是德高望重之人。小臣想来想去, 只想出两个人,可以派往诸侯国做太傅。”

“哪两人?”

“一位,乃是从前的博士仆射周青臣, 因病致休,听说最近已经养好了身体,若一直病休也浪费了人才;另一位, 则是小臣的老师、孔子八世孙孔鲋,那是真正的博通古今、文采绝妙。委派这二人去做诸侯国的太傅,岂不是正相宜?”

博士仆射自先帝之时便是周青臣,直到项羽杀入咸阳,这周青臣受惊过度,卧床不起,于是仆射一职才落到了叔孙通头上。

现在周青臣病好了,便有可能重新与叔孙通争夺这仆射的位置。

况且如今叔孙通所统辖的博士,多是当初他的同僚平级,甚至还有比他级别高的。一旦周青臣回来,哪怕不做仆射,只做个博士,凭他在博士间的人望,也会让叔孙通很难受。

胡亥心里门清,也不点破,只笑道:“周青臣倒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