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当柳阔见到一脸喜色的萧慕延时, 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

——他家的大白菜大约是要保不住了…

“柳兄。”萧慕延微咳了一下, 似乎要组织语言。

柳阔正襟危坐,心里恨不得将这家伙给一脚踹出去。

果然下一秒,萧慕延直接开门见山道:“我想求娶郡主。”

柳阔沉默。

萧慕延又道:“我想娶淑淑为妻。”

柳阔缓缓端起茶, 却又放了回去,想了一会儿, 又端了起来, 无知无觉的喝了口, 又喝了一口。终于等他将一碗茶都喝干净了,柳阔总算是冷静了下来, 问道:“你打算拿什么来迎娶?”

萧慕延:“三媒六证一样都不会少。”

柳阔:“真心的?”

萧慕延:“当然!”

柳阔不由一笑:“你可知多少结发妻子最终都成了下堂妻。”升官发财死老婆,可不是许多男人梦想的事么。

萧慕延微微蹙眉,似乎不喜柳阔用这样的恶意来揣测他, 但他依旧冷静道:“若有一日我真有幸坐上那个位置, 身旁的宝座定然是淑淑的。”

柳阔叹了口气。他要的也只是萧慕延的一个态度, 以后若萧慕延登基大宝, 整个天下都是他的, 他若反悔,他们兄妹二人也只能苦笑罢了。

“望你不要辜负自己的誓言。”柳阔站起身, “你与淑淑的婚事, 我不反对。”

刚才还无比冷静的萧大将军顿时有些激动。

柳阔又道:“但有一条, 只有等你们回到靖阳后才可以成亲, 在此之前, 不可越雷池一步。”

“靖阳么…”萧慕延沉思了片刻, “好!”

鲁国王城靖阳。

柳阔所求的,便是让柳淑淑回到鲁国王宫,而她回去的时候,自然也就是刘昱瑾倒台之时。那时候任凭刘昱瑾有千般计策,一力降十会,柳淑淑的宗室地位便不会有任何动摇了。

萧慕延当然也知道这一点,答应的毫不犹豫。

柳阔敲打完了萧慕延,又赶紧去敲打柳淑淑。对于这个妹妹,打小都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直宝贝着长大。依着柳阔看来,萧慕延算不上良配。

此子野心太大,若真的以后当了皇帝,后宫三千,纵然给了淑淑一个皇后头衔,到时候她真的会高兴吗?

荣华富贵有他这个当兄长的去挣,自家淑淑以后嫁入一普通高门,人口少些,家事简单些,太太平平的过一辈子不比陷在那吃人的皇宫里要好些吗?

宫廷里的争斗,柳阔看的太多了,他嫌恶心。所以他宁愿姓一辈子柳,也不愿宣告自己实际上是姓刘。

可当他将这些都摆在柳淑淑面前一条条的说,柳淑淑却只说了一句话。

“人生有无数种的可能,如果因为害怕最终的结果而不去迈出第一步的话,那么我们活着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分别呢?”

柳阔微怔,好半响才失笑道:“我的妹妹…长大了啊。”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小姑娘,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悄悄发生了变化?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柳淑淑将东望城内的布局图拿出来后,萧慕延与她认真的讨论时,柳阔猛然发现,从一开始他的妹妹并非是一朵菟丝花。平静普通的高门生活,像所有当家主母那样处置后宅院事,从来都不是她所期盼的日子。

看透了这一点的柳阔突然很想放声大笑。

他应该明白的。

他早就应该明白的。

老鲁王的孩子,没有一个是脆弱的,无论男女,无论外貌如何,于内心,他们都是坚强的勇士。

“韶华…当年你嫁到赵国时想必也是如此吧。”柳阔默默看着远方,眼神里满是怀念,时光似乎回到了当年的岁月。

“这世上有的人看中情爱,有的人看中亲缘,于我而言,更看重的是我鲁国百姓是否能够安乐生活。人在这世上走一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阿弟,你说前路凶险,可那又如何?难道凶险人就不走了吗?我身为宗室,自小享受无数的供奉,两国联姻,不生芥蒂,于家于国都是好事。如今国难当头,我去将这条路蹚平了,后来的人就好走了。”

一月后,韶华郡主大婚。

这一走,便是永别。

“纵然前路凶险,你们非要去蹚一蹚。”柳阔仰着头,手背盖在眼上,无声长叹,“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傻子啊…”

将一腔赤诚之心付诸于这个丑陋的世界。

又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傻子,这个令人讨厌的世界才又偏偏令人无比的眷恋与不舍。

与柳阔的复杂心思相比,萧慕延的心简直就是艳阳高照般快活。大舅子总算是松了口,与心上人更是心意相通,简直不能再美!只等拿下王城靖阳,他就能娶到自己心心恋恋的爱人了,萧慕延恨不得第二天就攻到靖阳城下。

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都要讲究个“师出有名”。君不见历史书上所有正面意义上的战争,在总结胜利原因里总会有一条:因为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无论胜利的原因有几百条还是几千条,这种定性的原因永远不会变!

萧慕延若贸然出兵刘昱瑾,便是陷入师出无名的尴尬境地。而刘昱瑾纵然心里巴不得萧慕延下一秒就暴毙而亡,却一直忍着不动,也是如此。

双方在威州小范围内相互试探。纵然有兵戎相见,但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大家都可以将其归纳道兄弟部队不熟悉彼此旗号因此造成的一些“小误会”。

半月之限转眼便到。

公孙柔首先坐不住了。对外界她并非一无所知,若不是柳淑淑出手她早就要被送去靖阳了。而现在若是因为她,让公孙昊陷在两难之地的话,她宁愿去靖阳。

可柳淑淑却让她再等一等。

公孙柔有些焦急:“郡主大人好心,臣女心领了。只是若是因为臣女而让公孙世家与靖平不睦,则是因小失大,臣女实在是承受不起。”

“再等等。”柳淑淑轻轻拍着她的手背,“你要相信公孙昊。”

“可是…”公孙柔还想争辩什么,却见到柳淑淑身边的那位老嬷嬷露出不悦的眼神,只好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

第96章

靖阳·鲁王宫

刘昱瑾的脸已黑成了墨, 整个人暴跳如雷。

林世山叛变后,五万虎威军被他带走了近三万人,这种大规模的叛变给了刘昱瑾当头一棒。让他前所未有的看清自己对一个藩国的统治力竟然弱到如此地步。

可刘昱瑾不甘心,他乃鲁王,上过宗庙,圣旨加身, 天下宣告。难道还比不过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真假郡主?难道还比不过一个普通的藩王将领?!

如今鲁国官兵与靖平军在争威州, 刘昱瑾势在必得。一开始的局势也的确是官兵占优, 他们占着大义,威州又多世家,而世家最看重的就是名分。可不过短短半月,原本有利的局面竟然开始变化, 处在威州的官兵竟然节节败退!

“莫兰河丢了, 难道连威州也要丢吗?!”

大殿内回响着刘昱瑾的咆哮。

“难道非要本王亲征,我鲁国将士们才肯出力?!”

“王上息怒!”

众官匍匐跪地,不敢直面刘昱瑾。但不少官员心里却道:“你亲征?我鲁国历代王上哪个不是战功累累, 你一个南边来的太平宗室, 上过战场吗?”

还好他们脸朝着地面, 这股不屑之情刘昱瑾也看不到。

刘昱瑾揉着额头。他现在外忧内患,赛罕虽然停止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但中小型的冲突依旧不断。尤其是现在鲁国已经丢了莫兰河,没有这一道天然的缓冲带, 赛罕骚扰起来更是为所欲为。

而赋税重地威州又被萧慕延截了一半。那些郡城库房里的银子, 是不要想了。刘昱瑾已经听说赵王刘禾去东望要赋税的事反而碰的一鼻子灰的事了。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虽然他与萧慕延明面上没有彻底撕破脸,但私下里都恨不得对方去死,他若是以鲁王名义提赋税,那柳淑淑肯定又下敕令说他是伪王。

刘昱瑾可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口水官司上。

乱世里,谁的拳头大谁才是王。

刘昱瑾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明白的有些晚。

但他不想认输!

他还有整个藩国,他占着大义,他绝对不会让萧慕延得逞!

可他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有威州世家的支持,为什么官兵竟然还败了…

公孙昊吐掉嘴里叼着的草根,拍了拍身上的杂草,从草堆里爬起身,活动了下筋骨。几个乡下汉子见到他不由挥了挥手,用着蹩脚的官话喊道:“小秀才,你咋又偷懒了啊。”

公孙昊道:“大爷你可别跟我上峰说啊,我就困得不行睡了一会儿。”

年长的汉子憨笑道:“俺晓得哩。小秀才你可是俺们的大恩人,俺们才不会做那种告密的事。”

公孙昊拱了拱手,表示了谢意。

那几个汉子扛着锄头又下了地去,一边走嘴里一边唱着乡下小曲。不过都是几句土话,可你仔细听,却能约莫听懂其中有“越骑,胜仗,保家卫国”这样的字眼。

此地为威州靠北的一处村庄。

因赛罕大军已大范围撤离,威州全境内官兵与越骑军占到了七成。不少百姓见状纷纷从山中走出,回到家乡。

“今天又有十五个地方乡绅前来…”燕平咕噜咕噜灌了一大口凉茶,“老子嗓子都要说哑了,这才将人送走。你们家公子的花花肠子也太多了吧…

沈煜表情有些微妙。他乃公孙昊的侍卫头领,实在是拿不准燕平此刻到底是夸呀还是贬他家公子。

“我怎么了?”正巧公孙昊回来了,“你们又在背后说我坏话啊!”

沈煜连忙摇头,表示清白。

“哪儿能啊!”燕平道,“我就担心咱们现在还能不能平安回靖平去。”说着,燕平走近了几步,低声道,“你说就你想出的这招儿,那些个族长老头子能忍?!”

公孙昊微微一哂:“他们管天管地,还管得着我跟谁打交道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道理,还需要我这个小辈去说?”

燕平:“…”服!

等公孙衡察觉威州许多地方都开始唱同一首民间小调时,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听说是个秀才郎写的,我看了一词,写的倒是简单,难怪连那些乡下土人都会唱。”一个略年轻些的小辈嘀咕道。

“人家就是写给乡下人唱的!”另一位年长之人骂道,“哪里是什么秀才郎,呵,老夫倒是听说写这小曲儿的人可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不仅写了小曲,还写了话本请茶馆的说书先生去说。”

坐在上首的公孙衡只觉得屁股下有钉子,着实有些坐不住了。

公孙昊带着一队特殊的越骑军在整个威州东游西逛。每到一处,皆会学着江湖话本里喜闻乐见的大侠,行侠仗义,匡扶大义!而这货更不要的脸就是,他将这些事迹编了小调,还写话本子,夹杂着越骑军真正的各种战绩,硬生生在威州白心里掀起了一股“越骑军热”。

如今你走在威州,随便拉住一个老百姓问他哪位将军和军队最可靠,最能保护老百姓,十有八-九都会告诉你:“那当然是靖平的萧大将军啊!你还不知道吧,这位可是常胜将军啊!”

“人家萧将军镇守莫兰河那么多年,莫兰河被他守的固若金汤。如今换了个人来,莫兰河就丢了!哎,要是咱们威州要是给萧将军来守,还怕他娘的球的赛罕人啊!”

“去年你知道吧,赛罕集结了十万大军去打萧将军,结果你猜怎么着,人家硬是将赛罕给撅了回去。十万人马啊,全丢在了靖平。萧将军是什么人,人家带兵打仗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万夫不当之勇!啥时候威州也出个萧将军,咱们也能过上太平日子咯。”

越骑军的胜迹是说不完的,官兵们丢了莫兰河也是事实。发生的这么近,大家印象太深了。几个大族发现民间舆论不对劲儿的时候,赶紧派出族人在各处族学里宣扬官兵们的胜迹。

如今老百姓都相信读书人,让读书人再去宣传一波,就不信这舆论拗不过来。

奈何等他们在各地书院里宣传官兵时,却发现公孙昊已经提前拉拢了地方乡绅。

“所以…你是说公孙昊带着你们唱了大半个月的戏?”萧慕延努力克制着自己嘴角的笑意,面容严肃的听着燕平的汇报。

燕平郁闷道:“可不是。每次帮人前还要说一套词儿,什么吾乃靖平越骑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分内之事等等…”

太羞耻了好吗!!!

燕平一边说,就发现周围的人肩膀不住的抖动。最终薛景之终于是忍不住:“哈哈哈哈哈…你们可真是…哈哈哈哈哈…”

燕平:“…”QAQ

他才没有这么中二,可以换个人来配合公孙昊执行任务吗?!

第97章

不可否认, 公孙昊这一招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策略用的十分及时且高效。高源世家自持高人一等,自古“自上而下”的宣传都没有百姓“自下而上”的动员来的彻底, 亲切。经过近两年的历练, 公孙昊傲骨不减, 但那份傲气却趋近平和, 一块璞玉被乱世不断打磨雕琢,终究成了一块好玉。

只是那些行侠仗义的故事太接地气了, 燕平自觉自己是个军人,又不是街头卖艺的说书人, 着实是演不出公孙昊要求的“大侠气质”。

燕平决定甩锅,推脱道:“将军,我觉得景之更适合这个差事。”

薛景之顿时嚷道:“临阵脱逃可不是我们越骑军的作风啊!”又赶紧看向萧慕延,“您说是吧。”

谁料萧慕延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 好整以暇问燕平:“理由呢?”

燕平显然很有准备, 立刻道:“首先, 景之经验就比我丰富…”

话未说完,就被薛景之匆匆打断:“我怎么就比你丰富了?”

燕平看了他一眼, 悠悠然道:“跟官兵打交道的经验。”

薛景之:“…”这还真不好反驳,他独自镇守靖平,近要应付王泰,远要应付鲁王, 着实是经验颇丰。

“其次, ”燕平咳了一声, 果断道:“景之长得也好看啊!”

薛景之:“…”卧槽,你还能更不要脸吗?!

“难道不是?”燕平环顾了一周,薛景之硬是半句话也憋不出来,只能可怜兮兮的望向萧慕延。

萧慕延不愧是一军主帅,此刻还能绷的住,只是燕平再扯个三四五六条来,他恐怕主帅的形象也要裂了,赶紧道:“临阵换帅视为不详。更何况,燕平你与公孙昊相处半月,早已有默契,这件事便交予你二人,务必要在威州扬我越骑军威!”

薛景之顿时松口气,而燕平则是心死如灰。萧慕延将公孙昊在威州的做法告诉了柳淑淑,柳淑淑不由感叹真是一点儿都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

或许古人没有明确的信息战,舆论战这样的概念,但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摸索出来到底怎样做才会更有利。柳淑淑当即结合自己见过的舆论战案例,给萧慕延与公孙昊提供了好几条思路,让他们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去宣传。

自古官方支持最为致命

柳阔见他们他们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宣传搞得热热闹闹,终于在连威州主要城郡的百姓都开始传送越骑军的事迹后,柳阔提出要办书院。

“百姓固然重要,但读书人的笔和嘴自古也都是一把利刃。不少人对这些学子们是又爱又恨,学子们虽然天真,但一腔热血不假。我北方的读书学子万万不可被那些藩王拉拢,只不过如今靖平还没有成立书院的本钱,没有大儒,也没有学子回来靖平。”柳阔思量道,“倒不如以靖平的名义在别处立一处书院,或者一开始挂个名儿也行。”

公孙昊道:“我公孙家的族学倒是可以一用。”似担心萧慕延等人误解,又解释道,“我公孙世家的族学不仅仅是招收本族子弟,族学内还招收威州各郡的寒苦学子。”

听闻是这样,柳阔倒是十分有兴趣。柳淑淑却敏锐的发现萧慕延有些不对劲,不像是不喜,却是一种很隐晦的抗拒。

但古代书院相当于舆论阵地,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多的是培养一批政-治上的支持者。萧慕延却表现出一种抗拒,这倒是令柳淑淑十分不解。

柳阔与公孙昊讨论的越发热烈,萧慕延的脸色就越难看。突然,柳淑淑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柳阔一愣,下意识道:“差不多快午时了吧。”

柳淑淑:“这都说了快一上午了,不如先摆膳吧。”等众人都起身去偏厅时,柳淑淑刻意落后一步,与萧慕延坠在最后。低声问道:“你…刚才怎么了?”

萧慕延不解的看着她。

柳淑淑叹道:“刚才若是我兄长与公孙公子继续说下去,你都快要吃人了。你不喜欢公孙公子家的族学吗?”

萧慕延摇头:“他们说得很好。我…我是因为别的事罢了,与他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