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起来了啊,今儿怎么不多睡些时候,才半个时辰,晚上怕是要犯困呢。“

这就是樱桃,是林太太钱氏给的贴身大丫头,礼仪规矩好不说,就是刺绣上也很有一手,这样得用的人,可见原本必然是林太太的心腹了,所以一直以来,在这个屋子里,还是很有几分体面的,只是这一次明显有点不一样了,柳柳听着她的话,也不回答,只是懒懒的看了她一眼,然后淡淡的问道:

“今儿这是怎么了,屋子里居然一个人都没有,难不成都想着回家去不成?“

明明说的声音不大,语气也说不上严厉,可是樱桃一听,手就是一顿,眼角忍不住往这六岁的孩子一眼,只是这一眼,她心下就是一凛,心里想着,这果然是世家大族出来的姑娘,就是不凡,这才几岁,居然已经有了几分威严,想到这里,忙不敢怠慢的说道:

“都是奴婢们的不是,只是刚才主院来了消息,说是老爷今儿在书房差点晕过去了,刚请了太医来,李嬷嬷被太太叫过去帮着办事儿了,奴婢几个心下也有点子不安,又想着或许姑娘起来想要知道,就去探了探消息,不过也没都离开,不过是派了几个小丫头过去,奴婢几个刚才都在外间坐着呢。“

樱桃感觉到了自家姑娘厉害,自然是立马什么都往外说了,这做丫头的有一点技能最是要紧,那就是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不然,这想要往上爬,想要得些什么赏赐,攒私房钱,那就成了笑话了。

柳柳也不是真的要把这些丫头怎么样,说白了这都是她这身子的母亲派来照顾她的,就是真有些什么不是,也该是说给了当家主母,最后由林太太出手惩治这才是道理,这会儿不过是给个警告,顺带帮自己立立威罢了。听到樱桃这么说,立马就点了点头,无可无不可的说道:

“既然是这样,快些帮我收拾了,我好过去瞧瞧,爹爹的身子越发的不像样子了,上回病了就没有好好休养,这会儿又不知道在书房忙什么公事呢,真是的,这样下去,不是让我们担心吗。“

明明不过是六岁奶娃娃一样的人,偏偏说着大人的话,还皱着眉头一脸的担心,这样的柳柳怎么看怎么可爱,就是刚刚被教训了的樱桃也忍不住嘴角含了几分的笑意。

当然,不管怎么觉得可爱,好笑,这丫头手里的动作还是很快的,梳头,穿衣,净面,不过是一会儿的功夫,什么都收拾妥当了,柳柳转身就出了屋子,带着几个丫头往主屋方向过去了。

说起来这林老爷的身子,真的,怎么说呢,这一年来,看太医的次数已经到了一定的级别了,几乎每隔上一个月就要请一次大夫,这样频繁的请大夫,弄得一家子对于他生病都已经快要有抵抗力了。这也是林老爷自己太过好强,明明身子不怎么好,属于体弱的哪一类,偏偏还一心想着怎么振兴林家,办起差事来分外的用心,生怕让人小看了去,更不用说,还有岳家在那里比着,更不想让人说他没用,如此一来,自然身子更加不好了。

柳柳一边走,一边在脑子里不断的寻思,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这林如海和他这个爹,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就是说,这都是活活累死的,要是这样算起来的话,其实真要是让这个林老爷把工作换个轻省些的,再好生的调养一下,多活上几年,那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关键是该怎么劝,才能让这林老爷意识到活着的重要性。

好在这劝人什么的,柳柳其实也能算得上是大师级别了,不然当初这花泽类他们也不会那么的听话,只是关键问题是,这身子不过是六岁,有些话要符合身份,年纪,不然只怕反而让人当笑话,更有可能不重视。

一边走一边想的柳柳还没有想好怎么说,转眼间,这主屋就已经到了,一股子浓浓的药味从屋子里散发出来,掀帘子的丫头看到柳柳过来,忙不迭的往里头喊了一声,随即就掀了帘子,让柳柳进去,才进门,柳柳就看到她这身子的爹妈,哥哥,一个不拉都在这屋子里,可见她倒是来晚了。

先给长辈们请安,随即,柳柳就看了看自家老爹的脸色,怎么说呢,一脸的苍白,怎么看都是气血不足的样子,人瘦弱的都有点脱了形了,就是这样,这个男人居然还死撑着要工作,真是工作狂啊,看着边上林如海温和的帮着念报抵的样子,柳柳实在是有些气不过,这一家子,难不成真的不在意这林老爷的生死嘛?都这样了,还念什么报抵啊,这不是费神吗。

想到这里,柳柳一个忍不住,上去把林如海手里的东西一扯,转头对着林老爷说道:

“爹爹这是想要我和哥哥早日丧父不成?“

这话放在这个年代,这绝对是属于大逆不道的,这简直就是有点诅咒生父的意思了,所以柳柳这话一说完,整个屋子都静了下来,估计连掉一根针都能听见了,就是林老爷,这会儿也是满脸的震惊,林太太更是夸张的捂着嘴,瞪着大大的眼睛,不敢置信,而林如海,手都有些发抖了,一把拉过了柳柳,就想要捂着她的嘴,可是既然已经开口了,柳柳怎么可能停下,她本就不是什么温顺的性子,自然想着好生说道一二的。

“哥哥别拉我,我知道在说什么,爹爹如此不顾自己的身子,只想着效忠朝廷,想着怎么在仕途上进益,可想过我们,哥哥才十岁,爹爹就已经每个月都要请大夫过来了,几乎每一日都要吃药,都要这样了,还不忘政务,如此,这身子还能撑多久?等着爹爹撑不住了,我和哥哥,还有娘,又该怎么办?孤儿寡母,又该是怎么样的凄凉,又会有多少人来欺负我们,爹爹可想过?爹爹如此不在意自己的身子,如此不在意我们,女儿对爹爹,好生的失望。“

柳柳一边说这话,一边开始酝酿眼泪,她这些话,或许很有些不妥当,可正式因为不妥当,这才像是小孩子说的,若是句句含蓄,暗暗点播,这才是不像样呢,小孩子嘛,有委屈,自然是想什么,说什么,那里有什么周全的。

而更精彩的是接下去的这几句,柳柳一边抹眼泪,一边说道:

“前儿女儿出去聚会,听刘姐姐说起,以前和我们一处玩耍的李姐姐,因为父母双亡,给送去了外祖家,听说,如今寄人篱下,很是不好,已经病了好久了,都没人请大夫,爹爹,若是没有了你,是不是我们也会这样被人欺负了去?爹爹,为了哥哥,为了女儿,你也要多顾忌自己才是,女儿不想成为没了爹的孩子。“

柳柳说到这里,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弄得外头的丫头们一个个都有点傻眼,她们从来不知道,自家姑娘居然还能哭成这样。倒是林太太一个激灵,醒过了神,忙一把抱住了柳柳,随即也开始往外头冒眼泪,一边哭,一边说道:

“我的儿,别怕啊,不会的,你爹爹不会的,别怕,有娘在,有爹在,你还有哥哥,你不会让人欺负了去的,老爷,冰儿这样子,怕是被吓到了,刚才说的不妥当的地方,您别怪她。冰儿,这也是关心您的身子,说起来这一年来,您这身子实在是太差了些,孩子心思敏锐,细腻,又看到了别家的丑事,所以有些不安了。“

钱氏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和丈夫虽然也亲近的很,可是却很有些以夫为天的意思,凡是林老爷要做的事儿,她从来不说一个不字,也就是这会儿,看着柳柳哭的不成样子,这才忍不住说了几句。

可就是这样的说几句,也只是从辩驳孩子的好意中说出来的,没有半分的违逆丈夫的意思,倒是林老爷听了这话,忍不住闭上了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好一会儿,柳柳都不哭了,这才开口说道:

“我本想着好歹在往上爬一爬,哪怕只是到了三品,怎么看,这身份上也好看些,和咱们家的爵位匹配,要是能冲上二品,你的诰命,孩子们的婚事,也能更好些,不想倒是让孩子不安了。“

林老爷是真的这么想的,虽然因为恩典的缘故,他又多袭了一代爵位,可是到了他儿子这里,可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他也曾想过,到时候只怕这孩子的婚事上很有些不如意,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个有力的岳家,夫家,所以一心想着往上爬一爬,算是给孩子们最好的依靠,可不想如今女儿这么不安,生怕自己过世,如此一来,他倒是有些灰心了,难不成自己所做的一切,孩子们都不懂吗?难道自己的付出就这么不值得吗?

这样的情绪在林老爷的心里转了好几圈,忍不住多了几分郁气,可是不过是转瞬的功夫,他脑子里有一个念头,突然一闪,他感觉,好像自己命里就像是女儿说的那样,没有几年就活生生的累死,如此的念头一闪,心下就是一惊,忍不住想到,要是自己真的因为太过拼命,导致早丧,那样的话,不说自己这升职什么的成了泡影,就是孩子们的婚事,只怕也更艰难了,没有了爵位,没有了自己的实职,那时候,自己的孩子婚事又该是什么样子?只怕是连个妥当的好人家都找不到了。更不用说,这个家里没有了当家的男人,自家儿子又该是怎么样的艰难了,不想不知道,越想林老爷心里就越是发凉,只觉得往日自己有些舍本逐末了。

如此转了弯,他脑子也清醒了几分。好生的分析了一下如今的局势,各处的亲友,旧交,还有一些其他的人脉,只觉得若是自己真的没有了,只怕这林家也就真的败落了,能不能在京城站住脚都成问题。即使儿子在出息,没有了他帮着铺路,没有个一二十年,怕是也起不来,就是起来了,又能孤身奋斗到什么地步?所以他这会儿倒是也明白了,自己只要活着,哪怕只是这四品,也绝对是很不错的样子了,想到这里,忍不住嘴角牵起了几分笑意。转头,对着柳柳说道:

“你这孩子,往日不怎么爱说话,不想这一开口到就是个惊人的,也是爹爹不好,钻了牛角尖了,光想着让你们多几分底气,倒是忽略了根本,也罢,爹爹就听你的,好生将养身子,歇上几日,只是冰儿,若是将来,爹爹因为身份不够,不能给你找个好夫家,你可不能怪爹爹哦。“

林老爷本也不是什么笨蛋,心里有了主张,立马就有些当机立断的意思,他一个人支撑着整个林家的荣耀,这么多年下来,要是没有几分手段,也不可能混成这样,还让皇帝如此怜惜,给了他们多一代的爵位,如今知道了身子的重要性,立马就招呼儿子,帮着写请假的折子,只说自己如今身子很有些不妥当,想要请假半个月,顺带还请示皇帝,想要换一个轻省些的官职,免得因为他的请假,让公务被耽搁了去。

林老爷之所以得到皇帝赏识,关键就在这里了,他知道自己身子不好,想要请假,就立马做出让位的举动,绝对不做那种站着茅坑不拉屎的事儿,这样的识趣人,放到哪里都是让人欢迎的不是。想来这折子上去,皇帝看到他这样,也会多照顾几分了,甚至柳柳想着,就林老爷这身子,或许皇帝早就觉得他在这职位上有些勉强,只是因为这人看着顺眼,又不好因为生病就酌了人家差事,让人感觉凉薄,所以一直没有什么举动,如今这林老爷如此识趣,知道退位让贤,说不得这皇帝还会觉得高兴,顺带对着林老爷多几分喜爱,想着多补偿一二呢。

柳柳历经多世,也曾多次成为上位者,对于上位者的心思也算是知道不少,果然就像是她想的那样,林老爷这折子一上去,皇帝就是一喜,随即第一个反应就找了太医令过来,给林老爷看病,这太医勋爵之家是能请的来的,可是这太医令,那就是御医,是专门给皇帝看病的,这身份,医术就不是一般的太医能比的了,这一手就能看出皇帝对于林老爷这一次行为的赏识。

林老爷在看到太医令的一瞬间,眼睛里就是精光一闪,显然他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心下暗暗的有些庆幸,好在自己在女儿的哭诉下,心思有了转变,不然只怕还看不出皇帝如今对于自己的那份子评判来,说起来这申请调职,只怕还真是走了一步好棋。

太医令就是太医令,这一出手就是不一样,给林老爷调整了方子不说,还帮着写了好些调养的药膳之类的,顺带还建议林老爷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每日清晨在花园里散步半个时辰什么的,很是全面。而另一方面,皇帝这里也给出了调令,把林老爷从繁忙的户部调走了,众所周知,这六部中,礼部是最轻省的,同时也是进步最难的,谁让他们不容易出成绩呢,所以有时候那就是个养老的,养病的部门,这一点林老爷自己都已经有数了,只觉得这一次自己怕也就是要去礼部混日子了,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皇帝很是上道的直接把他调任成了太常寺卿,不但是体面,清闲,重要的是,这个职位那是正三品。是主管宗庙祭祀的高大上职位。

怎么说呢,林老爷这会儿只觉得这是一个馅饼吧唧一下,掉到他头上了。忍不住想,难道说自己生病还生对了不成?不管怎么说吧,反正林老爷筹谋了好久的三品职位问题,就因为他一个请求调任的识相举动,一下子就这么解决了,皆大欢喜啊,柳柳更高兴,这一下子打醒了林老爷,想来在太医令出手的精心调养下,这早逝什么的,已经有了三成转变的可能了。

第66章

林老爷的身体真的不是一点点的差,柳柳虽然没有给林老爷把脉,可是就看太医令给出的方子,也能看出一二来,已经是虚不受补的地步了,想要让身子好起来,只怕最终能选择的还是用温补的药材慢慢的调养才是正道,更不用说什么费神费力的工作了,那更是需要避免的。

好在这太常寺的日子着实轻松,每日只需要点卯,然后就可以自由了,遇上什么年节,祭祀的时候才有具体的活计,其他时候,就是在衙门也不过是清茶一杯,书卷一本就能混日子了,最要紧的是,因为太医令的诊断,林老爷还难得的有了一个月的假期。这着实让已经累了一年有余的林老爷有了一个松一口气的机会,能好生的休息一下。

不过也许这林老爷生来就是操心的命,不过是休息了三五日的功夫,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起来,索性就把自家儿子,也就是林如海喊到了身边,开始手把手的教导儿子。

对于这一点,柳柳倒是觉得很不错,不说别的,就是这林老爷这些年的官场经验,想来也是林如海最需要的东西了,只要能多学一些,想必这林如海以后肯定能比原著中更加的活络,或许也不至于被送到盐政这个刀尖口上去了。

看着林老爷安心开始在家休整,柳柳忍不住开始寻思第二步了,如今这林老爷身子开始调养,想来不说别的,只要能在这职位上蹭上一二年,这身子必然能恢复不少,那么也就是说这寿命上,只怕也能延长好些,哪怕只是多上三五年,也足够柳柳布局了。比如让林如海早点定亲什么的。这样摆脱了贾家,那么最起码能让林家免去了和这些注定败落的勋贵人家的牵扯。

只是这林如海没有近亲族人这一点还是没有解决,这年头,讲究的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说起来当初林如海娶了贾家的闺女,未尝不是为了这个,想要借用贾家的人脉,给自己的仕途铺路的意思,只是没有想到牵连的整个林家到了绝嗣的地步而已。

如今柳柳想的就是怎么把这个局面也调整一二,让林如海不至于为了这族中无人,人脉微薄而发愁。而想要折腾这些,那么说到底,最终需要出手的人还是自家老爹,只是上一次柳柳已经出面了一次,这一次她是怎么都不能出头了,不然一个六岁的孩子,总是做出这样的事儿来,免不得要惹人怀疑,即使是自己的亲人,柳柳觉得自己也需要好生掩饰一下的。

不过想要提醒老爹这一点,她还是有人能用的,比如林如海,这就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冰儿,怎么到大哥的书房来了?莫不是来寻什么游记?“

林如海好笑的看着在自己书架上翻上翻下的妹妹,放下了手里刚得来的一方端砚,坐到了一边,想要翻看自家妹妹找出来的书籍。才刚动手,那边柳柳就开口了:

“大哥,家里族谱在哪里?“

这问题问的,林如海吃惊的都要喷口水了,

“族谱?这不是该在祠堂的吗,你怎么。。。你该不是在我这里找族谱吧?“

说道这个林如海都想要笑出声来了,这个妹妹,不是挺聪明的吗,听娘说起,自家妹妹学刺绣女红什么的很是厉害,都已经能做个荷包了,让娘很是欢喜,就是读书上也很有些天分,蒙学的那些书都已经读完了,字也基本认全了,这让爹都忍不住高兴的眯了眼睛,直说自家出了一个才女,可是如今怎么就问出这样没有常识的问题来了?难不成自家妹妹还有个迷糊的性子,没有让人发现?

他这里胡思乱想,一边的柳柳却撅着嘴开始声讨他了:

“大哥,你这是笑话人吗?我是女孩子,不能进祠堂,这个难不成你不知道?不然我用的着到你这里找?我说,大哥,你这里真的没有说族人什么的东西?“

说起族人,林如海倒是立马清醒了,忍不住疑惑起来:

“你问族人做什么?你不是知道的吗,我们家五代单传,最亲近的族人也已经出了五服了,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了?“

终于被问到这个了啊,柳柳觉得自己做戏做的真的是很艰难的,叹一口气,一屁股做到林如海往日写字的椅子上,伸手托住自己的下巴,没好气的说道:

“就是知道都出了五服了,我这才直接问族人呢,前儿张家姐姐说她家一个堂兄弟中了举人了,又说起一个族叔在山东做了官,我越听越难受,怎么咱们家就没有这样的。除了爹,就只有哥哥,在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人能让我说说嘴,显摆一二,真的是很丢脸呢。咱们林家不是说也是数百年的世家了吗,怎么就没有个厉害的族人呢,要是咱们林家族人众多,官场上也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人,那么爹爹是不是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忙碌了?是不是娘也不用总是叹气,说什么你没有兄弟帮衬?就是表兄弟什么的,我也没怎么见过,听说舅舅总是放外任,真是的,我连个姐妹都没有,出去做客,看着人家姐姐妹妹的,真是眼红呢。“

柳柳越说越是幽怨,连着眉头都皱起来了,看的林如海有些想笑,可是想想柳柳说的话,又有些笑不出来,确实林家人丁太少,太过单薄了,就是表兄弟们也一个个都离得远的很,几乎没有见过面,自然感情也说不上好,如此一想,自己好像也孤独的很,就是同窗什么的,自己是在家请了夫子的,也没有个师兄弟,这样说起来,自己和妹妹又有什么不一样?

想到这些,林如海也想叹气了,林家族人,他或许也该像是妹妹一样,好生寻一寻,不说别的,好歹是同族同宗,找几个一起读书作伴也是好的。

“好了,你别找了,这些东西我这里是没有的,不过爹那里估计有,下次我去爹那里的时候,也找找,再不成直接问问不就好了,快回去吧,这会儿都该吃饭了,娘该寻你了。“

林如海这会儿心情也不怎么灿烂了,自然对于哄自家妹子也没有了心情,一句话就想把妹妹糊弄到娘那里去,不想他这里一说话,柳柳就开始皱鼻子了。

“大哥这是想赶我?知道了,定是你藏了什么好东西,哼,你等着,我告诉娘去,你有好东西不知道和妹妹分享,真是坏哥哥。“

说完这一句,柳柳利索的自己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吓了林如海一跳,这才奔奔跳跳的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还说道:

“好女不和男斗,我找娘做主。“

林如海听了这一句真的是哭笑不得,这都什么啊,明明是她想告状,怎么就成了自己的不是了。不过。。。林如海摸摸自己的下巴,看着走远的柳柳忍不住想到:最近自家妹妹的身子倒是好了很多呢,往日里,就是走多了都会喘气,可如今上蹿下跳的,活泼的不行,也没见她有什么不适,这是怎么了?或许自己该多关心一下妹妹了,如今的妹妹和以前比,好像变了很多呢。

柳柳自己都没有想到,不过是一个动作,不过是偷偷的又开始练起了内功,让自己身子好了些,就已经引起了自家这个大哥的怀疑,当然,即使知道了,或许她也不在意,毕竟她身子好,其实也动用了不少的法子的,比如每日的燕窝粥,比如每天陪着老爹散步半个时辰什么的,也算是有食补,有运动的类型了,这样的调养下,身子有所好转,也算是正常的,毕竟是小孩子,人家只会觉得这是孩子开始长身体了。

柳柳开了头,林如海顺利的按照柳柳的意图接了下去,比如在林老爷和他说起功课,说起朝政的事儿的时候,林如海就顺当的提出来,这林家族人的问题,说起自己的想法,想要从苏州老宅那边的族人中,选出几个资质好的,来陪着自己一起读书,也算是和族中子弟亲近的意思,顺带还能让林家多几个得用的人,为将来入仕做准备。

其实真要说起来,林老爷对于这一点不是没有想过,他自己就吃了没有亲近族人臂助的亏,怎么会不想到这一点,可是一来他和苏州老宅那边的族人长年累月的没有什么交集,自然感情淡的很,二来他到底有岳家,妻族在京城给他帮忙,所以,也有以后自家儿子也能有妻族,舅舅之类帮忙的想法,所以对于扶持族人什么的,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意愿。第三就是当年自家因为支持本朝□□起义的时候,因为族中顾忌前朝官府,生怕被牵连入狱,曾一度想要将他们这一支除族,虽然最终没有办成,可是到底给他们这一支的人心里留下了疙瘩,如今虽然还是同一个祠堂,同一个祖坟,可是隔阂却总是消除不了了。每每想起他们的时候,总是有些犹豫,好像不想有太多牵扯的意思在。

不过这一次自家儿子突然提出了这族人的事儿,又说起自家女儿在外头因为没有亲近族人出息,有些丢脸,林老爷终于忍不住了,头一次慎重的把族人的问题好生的想了想,有些事儿就怕认真去想,只要想了,其实还是很能想通的。

林老爷也不是没有羡慕过别家兄弟族人争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结。所以如今一旦正视自己家的族人问题,就觉得,自己也是有些小家子气,这以前的事儿都过了多少年了,怎么还能计较呢,再说了,即使再远,在不亲近,说起来人家到底帮着自家年年祭祀祖坟,帮着看护了自家祖上几代的坟茔,这样说起来,自己不帮衬一二,好像还真的是有些不近人情呢。至于什么表亲,他想想自己原本的舅家,如今那些表兄弟们的天各一方,相互考不上,在想想岳家舅兄,也一样外放,就觉得这事儿真是有点不靠谱。

这表亲毕竟是外姓人,一旦走动的少了,这感情就浅,谁知道能不能用上,说到底,不是一个家族的,这利益上就远了啊,如此说来,即使是血缘上远了些,也是族人更顶用些,到底是一个姓氏,为了全族的利益,荣耀,也能劲往一处使呢。这样一想,林老爷也觉得自家儿子的想法还是可取的。

想到如今自己差事轻省,要是真的趁着这段时间,和苏州的族人关系走动起来,再找上几个机灵的好生栽培,那么想来,到了自家儿子这一代,林家也能多出几个得用的人,自家儿子也能多些人手。那些因为自己出息的人,欠了自家的情,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能让儿子得益了,这简直就是互惠互利的好事儿,再不济,这和族人关系好了,将来若有一日,自己辞官回乡,也在祖宗面前能挺直了胸膛,说一句自己为整个林家出力了不是。

这时候的人,对于祖宗的敬畏是不言而喻的,想到这一点,林老爷就觉得自己这个决定很不错。抬头看着自家儿子,笑着说了一句:

“知道了,爹爹会帮你找几个好的,你且放心。我林家不过是近几年有些不重仕途罢了,真要用心些,想来不用几年,就能让人大吃一惊。“

即使林老爷再不在意苏州的事儿,有些事儿他还是知道的,好歹那也是自家老巢不是,能连个眼线都没有?自家老宅子还在那里呢。再说了,林家好歹也是数百年的世家,闭着眼睛都能想得到林家的状况。即使当官的人不多,可是读书的却不少,几乎家家都有读书人,有功名的也不在少数,即使不想当官的,为了家族生计,考上个秀才举人,也是可以的对吧。所以他心里很清楚,只要他肯提携,族人中找几个拿得出手的还是不成问题的。最要紧的是,自己的善意只要过去了,想来即使是族老也会乐见其成,让有些才学的族人加紧往上爬,为林家全族争光的。

第67章

说起苏州林家,这个时候真的正好是在最尴尬的时期,建立新朝已经百年,可是这林家作为世家,真的能拿得出手的大人物,还是只有一个,那就是京城靖安侯府,偏偏这京城这一支和他们关系还不亲近,真是让人有点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在苏州,凭着世代延绵的底子,林家日子过得还算是不错,也挺受人尊重,更不用说,在外人眼里,到底是靖安侯的族人,也算是有个大腿可以依靠,所以没人欺负,可是真要是出去做官了,那就不一样了,和靖安侯府的关系不好,他们也没法子拉下脸去求京城这一支提携,一来二去的,这官想往上走,就难了好些,读书人嘛,本来就有点傲气,加上还带着一点子清高,时间一长,那些做官的,有的辞官回家了,有的索性考了举人之后,就不往上考了,到了如今,整个林家做官的,只剩下了三四个,这简直就是丢了祖宗的脸啊,六房族人,怎么也有一二百户,居然只剩下三四个官宦,这怎么不让一直以江南书香世家自居的林家难堪。

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在这之后原著中,林如海过世之后,林黛玉在京城如此难堪的遭遇,林家族人却没有半点的出头,不是不想,是实在没法子啊,你见过蚂蚁和大象对持吗?没有实力,没有地位,那是什么都不用想了,更不用说从江南苏州到京城这样遥远的距离,就是想知道一二的情况都难了,所以林黛玉最终凄惨的遭遇,说起来倒是有大半都是因为林家内部不团结造成的,若是林家能有几个出息的,哪怕官职不大,能在朝堂上说上几句,也能让贾家有些顾忌,再不成还能上奏什么的对吧。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林家自己想要的,他们也想着改变,不说别的,整体上拉扯一下,让林家好歹做官的人能顺利些,不至于难得最终被排挤,就成了,要是这样,也不至于有人辞官了不是。只是真要他们写信给京城,这又有点拉不下脸来,只有几个族老暗暗的做点谋划,比如把京城那一支的祭田,祖坟看守用心些,比如老宅什么的,帮着看护一二什么的,不求其他,只求那天京城这一支回来的时候,看到族人这样的用心,也能对族人多亲近几分,说不得一个心软,这一支能重新回归族人中来。

或许是他们的祈祷起了作用,或许真的是老天爷也看不下去。让这林家从此泯然与众,所以族老们这一天终于等来了京城的消息,来人是林老爷的贴身长随,是林府的二管家,来到的第一天就很明确的表示了一下对于族人们看护祖坟,老宅的感谢,第二就是说起了林家的打算,想要从族人中寻几个读书好的,天分,人品都可以的进京,给自家大爷当陪读。

在这个年代里,什么陪读真心不是什么不好的差事,旁支贫寒的子弟,给族中出息人家的族兄弟们的那个陪读,伴读什么的,也是上进出息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族人中相互提携的一个方式,不说别的,但是这师资力量,交友人脉,见识,那就是足够让人眼红的资源了。

而林家族老们听到林家二管家这么一说,那简直就是激动的差点跳起来,这什么意思?这是京城林家那一支准备提携族人了?这是看到了族人没落,想要帮忙了?不管是到底是哪一个可能吧,反正这绝对是好消息啊。别说旁支贫寒的子弟了,就是族老们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他们都愿意送出去呢,倒不是京城那边师傅一定更好些,江南大儒多,这是世人皆知的,只是这摆明了就是一个和京城那边搞好关系的一个路子,他们怎么可能不明白?更不用说这去了京城以后,能从林老爷那里学到些官场生存的本事这一点了,那才是真的千金难买的好处呢!

只是既然人家二管家说了,要各方面都好,那么他们即使再有私心,这会儿也不敢直接把自家孩子送过去,他们不傻,知道这是化解两边隔阂的一次机会,只要这一次办好了,让那边满意了,说不得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关系亲近了,他们害怕没有其他机会?

不说别的,既然京城伸出了手,他们自然也能顺着台阶往上走,比如让二管家带个信,明年大比的时候,让林家族中那些举人们上京参加科举,是不是能请那边帮着提点一二?万一考上了,是不是帮着周旋个职位?这都是机会不是,只要林家做官的人数上去了。那什么都能解决了。

至于清高,傲骨?他们老了,又是人家京城先伸出手的,不跌面子了,自己也该知足,不能不识好歹不是。够台阶就下吧,在这么僵持下去,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不是他们说,京城那一支什么都好,什么都齐备,就一样,可能是开国的时候,杀戮多了些,这子嗣上实在是让人着急啊,五代单传,实在让人纠结,林家什么时候连保证一支香火都这么难了。

族老们很卖力,不但把族中适龄的孩子们的情况和二管家一一的都说了一边,还特意都寻了过来让二管家过目,不得不说,世家大族,这底蕴丰厚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长相,林家的人几乎每一个都长得很是不错,歪瓜裂枣什么的,那是绝对不存在的。怎么看都能看得出这一个个都是读书孩子,斯文秀气的很。

二管家看了又看,怎么看都觉得每一个都不错,几代熏陶下来的孩子,即使人品再不好,这表面上也绝对一个个都是君子,更不用说这些读着圣贤书长大的娃娃了,一个个还单纯干净的很呢,即使有些小心思的,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毛病,不过好在人家二管家来的时候,林老爷也想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也曾有过关照,若是看着好的人比较多,那么就尽量选那些家境不好的,好歹也是给这些孩子一个好一点的机会,免得让林家的子弟,因为家境没了继续上进的机会,至于其他人,家境可以的话,最起码读书什么的是不用愁的,这林家族规家训在那里摆着呢。

所以最终二管家最后带回京城的,那就是四个族人中家境最差的孩子,其中一个还是父母双亡,已经寄人篱下在叔叔家的小子,也算是解决了族里的难题了,这没了父母的孩子,即使族里在关照,又能关照多少,毕竟族老们要看护的是整个家族,而不是一个两个,有时候也有些难办不是。不过也许是因为家境的原因,这几个孩子,一个个都是清瘦,单薄的样子,当然在二管家看来,倒是和自家那个身子有些弱症的大爷差不多,估计摆在一起,能让自家大爷更顺眼些,至于那些一看就是胖子的,二管家都担心,带回家,会不会让自家大爷自卑。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人选好了,二管家临走,又给族中添置了五百亩祭田,并表示,老爷说了,这以后他们家的祭田的出息就麻烦族老们帮着看护一二了,免得下头的庄头们一个个因为主子离得远,没了王法。

这话一出口,族老就笑开了,一个个皱纹都成了菊花一样,这是给了重托了呢,说起来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京城那一支的祭田那边,有庄头贪墨的,这都多少年了,就是傻子都能知道一二了,对吧,这是这事儿他们知道归知道,却不能说,怎么说呢,一来这是人家的家事儿,他们不好插手,二来他们本来关系就不怎么样,谁知道这庄头是不是人家心腹呢,要是自己贸贸然写信告密什么的,还不知道人家会不会以为自己挑拨离间什么的,所以一直就当做不知道,可如今好了,交给他们监察,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京城那边也意识到了这庄头贪墨的问题,二来也说明人家那是真心当自己是族人,亲人的,信得过他们。

所以一听二管家这么说,这族老立马就开始写信,他把这些年知道的都写上了,顺带还说明了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告诉他的缘故,说到底就是没有林老爷的托付,他们不敢插手管,生怕犯了他的忌讳,而如今既然说了监察,那么他们也自然要负起监察的职责来,毕竟才是同宗同族。

不说二管家带着那些辈分不一,年纪差不多的孩子进京的事儿,只说林老爷接到族老们的信,那个心塞啊,他当初说让族老们帮着看顾一二祭田,他真心是没有什么监察的意思,他是真没有想到那些本来是自己心腹的庄头们居然有这么一个胆子,敢明晃晃的贪墨自己的银子,更不用说这信里还说,这些老宅的管事,庄头们居然还打着自己的名号,强买强卖的自己当起了小地主什么的了,这简直就是打脸啊,这是说自己信错了人,不会用人呢。

至于族老们会不会胡说?这个不可能,原因很简单,没有利益关系啊,不然他们也不至于这么多年都没有说过一句,直到有了自己的托付才讲出来了,所以林老爷很生气,而生气的结果就是林老爷家的二管家在回家三天后,又开始往江南去了,这个速度,差点没让二管家惊掉了下巴。难不成自己就要成为跑腿专业户了?好吧,这奴才没有说不的权利,赶紧的出发吧。差事可不轻呢。

林老爷这一次很直接,那就是让二管家找族老,找官府,把这些背主的奴才们一个个都收拾了,该关的关,该卖的卖,该抄的抄,他家虽然是世家,清贵,名声很要紧,可是这也不是能放纵奴才们嚣张的理由,要知道这些奴才可是都打着他的名头做事儿呢,这骂名都往他头上泼了,要是不光明正大的收拾干净了,他在老家的名声那可就是全毁了。至于那些奴才得来的不义之财,一来返还那些受了欺负的人,二来继续买祭田,也算是补偿自己的亏损了。当然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新派去的管事,还有给族老的信件。

通过这一件事儿,林老爷很是明白了一件事儿,在江南,在自己的老窝,不能一家独大,族人,族老还是很有用的,有了他们监督的话,即使没有主家,那些奴才们也不敢放肆了。所以他这一次很是慎重的拜托了族老,当然他也不是什么光知道要好处,不知道付出的,和族老说明白了,他们这一支的祭田的产出,自此以后,这祭田的出息,两成给族里,救济孤苦,两成给族学,以供族人上进,一成是他们这一支修缮祖坟宗祠的份利,再有一成修缮自家老宅,余下的四成直接继续购买祭田,扩大他们这一支的祭田田亩,具体的事儿由那些管事们负责,而账册每年族老们都有权利查看,用这样的方式既给了族中好处,也保证了自家祭田的出息,挟制了管事们的权利,甚至林老爷还准备每年派心腹管事下江南各地,去查看他的那些田庄,桑园,以防再出这样的岔子来。

林老爷这一手,让族老们乐啊,原本京城那边虽然这祭祀宗祠上也花销了些银子,可是真心没有这么齐全过,这一次不过是自己帮着监察一二,居然就有这么多的好处,怎么能不让他们欢喜,林家虽说是世家,可是再是世家,也经不住人口延绵之后的消耗,即使富裕的人家不少,对于族学什么的也算是重视,可是到了救济孤苦这方面就差了些了,毕竟族田上的出息,需要开销的实在是多,总不能老是让族人凑银子不是,即使凑银子,又能有多少?各家即使出银子也不会太多,谁家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如今好了,有了京城这边每年固定的份额,而且还是随着祭田田亩扩大,每年都能增加的份额,如此一来,族老们也算是大大的松了口气,能稍微手松范些了。

第68章

苏州林家如今是个什么情况,柳柳不清楚,她已经做了她能做的事儿,对于具体结果如何,已经不是她一个属于内宅女子能干涉的事儿了,更不用说,她才六岁,这样的年纪,即使主意在正,也不可能让家人重视,所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常常去自家老娘和哥哥那里,时不时的听一点消息,期待能有她盼望的好消息。哎,年纪和性别,实在是太伤人了。

好在即使不知道这苏州的事儿怎么样了,有一点她还是知道的,比如自家来了四个苏州族人,作为自家哥哥陪读的事儿,这在整个林家也算是大消息了,从这一个消息上,柳柳好歹也算是稍稍的安了安心,能用四个族人当伴读,好歹这是让自家和苏州的族人有个更加亲近的关系,而这四个和哥哥年纪相差不大的族人将来在得到了京城这一支的照拂之后,只要出仕做官,想来也能成为自家哥哥的臂助,如此一来,林如海孤身一人,振兴林家的局面也算是基本破解了,即使这四个不是什么当官的料子,做不到多大的官职,有人和没人总是不一样的。

至于这来的四个人,在柳柳听了这四人的身份之后,对于这办事儿的二管家倒是多了几分兴趣。

怎么说呢,这人实在是选的好啊,林家,特别是京城这一支,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五代单传不说,每一代生儿子的年纪也比其他人要晚一些,比如自家老爹,有哥哥的时候,就已经将近三十了,当然,这比林如海四十岁死了儿子,没了指望总是好些,可就是这样,其实也挺尴尬的,比如这辈分上,就有点让人挠头了,动不动就是高上两三辈,这要是上来一个就追着林如海喊叔爷,估计,林如海也不用读书了,每天脸红就能折腾半天。

而这一次二管家或许也是想到了这个,所以选的基本是晚辈,却不会是差的太多的,基本是侄子辈。也就是说只要喊林如海叔叔的那种,如此一来,倒是稍微好了些,最起码这样侄子和叔叔差不多大,在这京城也是常有的,不稀奇,也能接受。

与此同时,这晚辈也有晚辈的好处,比如说这来的人里,有两个比林如海大了一二岁的,毕竟是做林如海陪读的,要是同辈,那就成了林如海的哥哥了,从长幼有序的角度来说,这林如海也好,来的陪读也好,这相处中肯定会有些尴尬,到底以谁为主,以谁为尊?而晚辈,还是刚好小了一辈的,那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当侄子的,即使大了一二岁,以叔叔为主,也是合情合理的,就是有人看到林家年纪大的跟着年纪小的孩子,想要找茬,也不能说出一个不是来,这是人家家里的辈分问题。

这四个人中当然也有同辈的,就是那个父母双亡的那个,这一个更是秒的很,正好比林如海小了半岁,是林如海的族弟,这也正是这二管家机灵的地方,若是全部是晚辈,说不得自家大爷会觉得没有个同辈人说话,所以插上这一个同辈的,还是比林如海小的,既能保证自家大爷的主位优势,又能不至于因为辈分问题被孤立。

柳柳在搞清楚这四个人的年纪,辈分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二管家,那绝对是个人才,要不是是个奴仆的身份,就是去做官,估计也是个能步步高升的角色,这揣摩人心的本事,不是一点半点呢。

其实柳柳这是把这二管家还小看了,你想想,在这林老爷的嘱咐里,可是还有个要尽量找家境不好的,以便于照顾到族人,还有人品,才学,这等等的条件呢,能从这么多要求里选出这么四个方方面面都绝对合适的,真的是花费了这二管家不少的脑细胞。

好在林家即使人少,也有一二百户,像是年纪差不多的,即使只有一成人家有,特足有将近二十个人,从这些人里头挑选,再相对的放宽一二岁的等级,这才有了这么妥当的结果。

不管柳柳怎么想吧,反正对于这一个结果,总体来说,那是大家都满意的,林老爷满意的是,这一次带来的四个人,读书果然不错,虽然基础上来看,很有些死读书的样子,可是毕竟还小,见识浅薄了些,这也是正常的,只要在这京城,让自己好生□□一二,想来将来也是能有出息的。不说能走到多远,就凭着如今的资质来看,将来考一个进士,还是可能的。

林太太也满意,因为来了这么些个族人之后,自家儿子满意的不行,每天读书都有了更多的热情,下了学,也有人陪着一起玩耍,出去郊游什么的也多了几个伴,甚至还带着这四个孩子去学了骑马什么的,这简直让钱氏欣喜,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儿呢,不过是半个月,就让自家儿子多了几分男孩子的活泼,身子都好像好了很多,以前因为林老爷忙着公事,林如海基本就是长在内院的,钱氏不是什么无知妇孺,自然明白,这男孩子在内院长大,其实很不妥当,要多些钢气,将来才能更出息。如今好了,这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林如海满意就不用说了,没有兄弟的他如今那简直就是老鼠跌进了米缸一样的高兴,往日还不觉得,自打有了这几个族兄弟,族侄,他终于感受到了以前妹妹说的,没有伴孤单的意思了,果然有了他们的日子比以前自己一个人读书精彩了很多,就是功课也多了人可以探讨,出门也有了说说笑笑,玩闹的人,更不用说一起骑马,练习君子六艺的时候,相互的暗地里比试的感觉了,那真是痛快的很呢。

而那四个来的林家子弟也一样高兴,欢喜,刚来的时候还觉得有些忐忑,他们每一个来之前都被族老和家人关照过了,要好好的读书,要听话,要这样,要那样,反正就是不能让林老爷生气,不能让林如海不喜欢他们的意思,反正搞得他们心里压力很大,而来了之后,才发现,毕竟是族人,这京城林家的人都很好相处,林老爷很和蔼,还给他们讲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林家大爷也很温和,读书好不说,脾气也好的很,相互之间和和睦,就是吃穿用度,也不是以前他们在家时能相比的,简直就是一下子跌进蜜罐里了一样。

特别是那个林沐,就是比林如海小半岁的同辈人,那个父母双亡的孩子,他那是父亲在四十岁出头才有的老来子,本该很是幸福的,可是谁让他五岁的时候,爹妈就开始生病呢,一来二去的,父母死了不说,还耗尽了家产,外带一屁股债,最终要不是族人出头,帮着凑了银子帮着还了债,他都有可能让人卖了去。

后来在叔叔家寄居,虽说叔叔人不错,可是这一家子到底家产不丰,家里很有些拮据。更不用说当年因为他爹的病还曾出手相助,花去了不少的积蓄,如今还要抚养他,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以至于他的婶婶对着他很有些嫌弃,当然他心里也明白,婶婶这是因为他父母的病症牵连的他们也跟着受苦,这才会这样,并不是真的不喜欢他。说起来,他在这个家过了将近三年,叔叔婶婶都没把他赶出去,让他在这个家里住着,有一口饭吃,能在族学读书,就已经足够宽容了,他也说不出叔叔婶婶的不是来。

可如今好了,也许是他时来运转了,京城的那一支最显赫的伯父家要给族兄选陪读,选中了他,这样一来,不但能减轻叔叔家的负担,他自己也有了更好的出路,甚至他都想好了,只要他能有出息,将来还能帮着叔叔婶婶,提携自家堂兄弟们,让他们也能得益,以报答叔叔婶婶的恩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最小的林沐在这四个人中,学习那是最用心的,也是最刻苦的,甚至也是最俭省的,钱氏是个大气的人,虽然来的四个说是给儿子的陪读,可是到底是族人,还是晚辈,所以从一开始,她就和老爷商量了一下,给这四个孩子每一个都按照自家儿子的份例照顾,从衣裳鞋袜,到吃食住宿,一个人一个月还有五两银子的月钱,以供他们开销,这对于这些十岁上下的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巨款了,特别是这四个还都是家境不怎么样的贫寒子弟,更是除了世家的名头,什么都没有的那种,在第一次拿到这些的时候,就差没有傻眼了。

与此同时这四个人拿到钱之后第一个反应是不敢相信,然后是不敢要,他们觉得他们的生活已经是了不得的好了,生怕这银子收了,然后就会被送回家去,而等到林老爷出面告知,这是他们的月钱,是给他们零花的,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不会赶走他们后,他们的反应立马就不一样了,有的是赶紧收起来,然后再不去动用,一心攒银子,这是林沐,没法子穷惯了,就是这样的,还有的则是立马就去了书店,去买自己心仪已久的书籍,还有的是买笔墨什么的,剩下的一个则是询问,是不是能积攒后给父母寄去。

看着他们不一样的选择,林老爷一边点头,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一边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满意的很。

怎么说呢,从一开始这些孩子的不敢收,惶恐,担忧,到惊喜,一连串的表现,还有最后的银钱处理方式他已经能看到这几个孩子的本质了。

从根子上来说,他们都是要强的孩子,所以不想因为一点银子就失去了在这里读书的机会,同时他们也是有着不同个性的孩子,林沐不动银子,那是有点吝啬的性子,这一点回看他的经历就明白,这是没法子的事儿,谁曾经历过差点被卖,估计也会这样没有安全感。而买书,买笔墨的,那就是书呆子型的,那是做学问的好料子,而那个想要寄钱回家的,不说别的方面如何,这孝顺是绝对的。俗话说得好啊,孝子无大恶,可见这孩子的品行了。

无论是哪一种,最起码林老爷觉得,这几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就是了。这样的好孩子陪在自家儿子身边,林老爷表示他还是很放心的。

第69章

柳柳在知道这林家族人已经和自家搭上关系之后,对于林家将来孤立无援的境地已经不担心了,事实上,她如今忙的很,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想这些了,六岁将近七岁,这正是世家女子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说读书什么的,这个林家这样的书香人家,那一般孩子只要聪明的,三四岁开始就启蒙都是正常的,而这六七岁要学的则是女红,中馈,礼仪,规矩之类的,顺带还要继续琴棋书画这样有修养的才艺类深造,到了十岁以上,那就该是管家,理事,看账册,这些实用性的学习了,可以说,作为世家女子,那真的是从能走路就开始学习,就没有一刻是空闲的,就是出门做客什么的,往往也带着实践,检验学习成果的工作。柳柳已经经历过好几个古代大家闺秀的生涯,对于这一套自然是熟知的,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她对于责任义务和权利什么的才能看的这么透彻。

如今又一次的重新开始,从小开始,柳柳感觉,自己其实还是很占便宜的,最起码她以前学的东西太多,在这里,她只要稍微表现的聪慧些,进度快一点,日子就能变得轻省松快好些,这能让她多多少自有自在的时间啊。

事实也是如此,从柳柳开始学习开始,钱氏的嘴就没有合拢过,她第一时间就和自家男人分享了一下自己闺女的天资,

“你是不知道,冰儿这刺绣的本事,看看,这是女儿给我做的抹额,这才学了多久,就能做出这样精致的东西了,祥云纹虽说只是最简单的,可是这针脚,这手法,怎么看都是一等一的细腻,张成家的也算是咱们府里刺绣功夫最好的一个了,可是前儿也和我说只怕不用一年,她就没法子教冰儿了,这苏绣最是考验绣工天分,这一方面,咱们冰儿那绝对是顶尖的。”

钱氏边说边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林老爷见了那抹额,虽然对于自家闺女的资质很是满意高兴,可是心里免不得也有些酸酸的,这孩子,怎么只给娘做,他这个当爹的就什么都没有呢,这也太厚此薄彼了吧。

“咱们这样的人家,哪里用的着在这样的事儿上多花费心思,能做点东西,不至于什么都不会就成了。”

这话说的,就是钱氏这会儿高兴的有点晕乎都能听出这里头的酸味来了,诧异的看了自家丈夫一眼,随即伸手捂住了自己的嘴,笑着说道:

“老爷这是吃味了?是了,谁让我这里有闺女的手艺,你没有呢?”

不说还好,这一说,林老爷脸色都变了,不断的咳嗽,还红了耳尖,好在钱氏立马就给了台阶,从一边的匣子里又拿出了一个络子,递给了林老爷说道:

“好了,我也不逗你了,看看,这是闺女给你打的络子,她说了,这荷包做的还不好,不好拿出来,让你丢脸,所以先给你打了个络子,还有海儿那里,也是一样,你们男人家,这可是要出门的,手艺差了,带着出去丢的可不仅仅是你们的脸面,就是家里女人也跟着没脸,孩子这是思虑周全,你瞧瞧闺女多周到。方方面面,一个不拉,真真是四角俱全的好孩子呢。”

一听到自家闺女没有忘记自己,还有自己的东西,这林老爷立马就高兴了,当然这高兴不能直接放脸上,不然刚才他说的那些岂不是真的成了吃味了,所以他不过是手微微一顿,然后继续说道:

“这孩子就是想的多,心思太重了些,她这样的年纪,能做到这些已经不错了。”

哈,刚才说自家这样的人家,这些不用太重视的是谁?不过是几个呼吸的功夫,这就成了不错了?钱氏在一边偷笑,不过她这会儿也不好在打趣了,刚才说了这么几句,已经是往日都没有的越轨了,就她规矩的性子来说,真真是高兴坏了才会有这样的意外,所以立马顺着林老爷的意思,转头说道:

“可不是,这孩子,真是学什么都快,厨艺上也有些天分,前些日子学药膳不是也学的很是妥当嘛,还有字也越发的好了,簪花小楷最是见功底的,可如今瞧着,也有了几分风骨,琴艺也有灵气,下棋差些,可也比其他同龄的孩子仿佛,甚至高上一二,画工精巧,虽说灵气上差些,有些匠气,可也是难得的好了,老爷,咱们家这是要出一个才女了呢。就是其他的事儿上也妥当,分辨衣料宝石古董的,也有些眼力,人也不迂腐,不清高,知道些个眉高眼低的,往来交际也有分寸,这样看下来,将来学管家理事,还不知道会让人满意到什么地方去呢。”

钱氏是越说越满意,一边林老爷听了也是跟着点头,只是听到后头,微微皱了皱眉头,担忧的说道:

“孩子好那是家里的福气,只是有一点你也要注意了,这才女什么的,自家说说也就罢了,外头可别传出去,这里毕竟是京城,要是万一惹了什么人的眼,这名声未必是什么好事儿,咱们又没有什么攀附皇室的念头还是稳着些的好。”

他这一说,钱氏也是一顿,想了想,忙说道:

“确实是这样。皇家的人最是不好做,咱们只求孩子将来日子好过,不求什么富贵,倒是低调些的好,说起这个,荣国公的女儿如今倒是颇有些才名,听说有好些个皇子皇孙注意呢。”

“贾代善那也是个老狐狸,不会想着把闺女往那里头送的,这名头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不像是他的作为呢。”

“他不想?可他家太太倒是不这样想吧,我几次遇见他家太太史氏,都听得出来那意思,像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没有一个配得上他们家孩子似得,听着就让人心里不忿,这京城又不是只有他家有闺女。”

说道贾家,钱氏是真真的看不上,她不管是夫家还是娘家,都不是什么粗俗的人家,底蕴深厚的很,对于武勋,特别是起来还不足百年的人家那是带着满满的自傲的,更不用说外祖家的身份让她在各家夫人中也多有些特殊的地位,所以更是看不上这样爱炫的人家。不过这毕竟是别人家,和他们没什么关系,自然平日里也不会多嘴,也就是今日说的多了,这才带出来一二。

林老爷一听这个,倒是有些吃惊,不过转瞬,嘴角泛起了笑意,不在意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