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饶有兴致地道:“既然把话说开了,子正不妨说说,朕若东征,汝意若何?”

李素犹豫了一下,缓缓道:“陛下,可否容臣好好思索数日再答复?兹事体大,臣不敢妄论。”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到底是懂事了,如今这个样子,却已有几分老成谋国之态,你终究不负朕望。”

李素惭愧道:“臣只是最近没闯祸了,陛下如此谬赞,臣实在汗颜无地,就算想闯祸也不大好意思了…”

李世民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还是那个混账做派,怕是一辈子都改不了了,子正啊,很早便听说你尤喜钱财,你若一年不闯祸,朕可赐你万贯以示褒奖,你我君臣不妨做个君子之赌,如何?”

李素乐坏了,不闯祸就能白拿一万贯?你是不是傻…不,是不是太有爱心了?

正打算伸手与李世民击掌为誓,李素忽然警醒,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若臣一年内不小心闯了祸呢?”

李世民不怀好意地笑道:“闯了祸很简单,朕也不怪你,看你闯的祸大小,你反过来给朕钱,轻则万贯,重则家产全收,怎样?”

李素惊出一头冷汗。

好险呐!差点上当了,赌注太不公平,不闯祸才给一万,不小心闯了祸却有可能倾家荡产,这种典型坑人的赌能答应吗?别的且先不说,眼下算计了安平侯刘平,不大不小也算是闯了祸,今日若答应了这个打赌,恐怕下一秒就得老老实实往外掏钱了…

一念闪过,给自己省下了至少一万贯,李素心中冒出一股劫后余生的庆幸。

若真的赔了钱,自己大抵对人生已失去希望了吧,可能寻短见也不一定。

连小孩子的钱都骗,你简直跟那江南皮革厂带着小姨子私奔的老板黄鹤一样不是人…

李素脸色阴晴不定,李世民却兴致勃勃地伸出了手,笑道:“你我君臣做个约定,击掌为誓可好?”

李素暗暗冷笑,然后…右手忽然抽风了,使劲拽着不停抖索的手腕,李素的表情痛苦且惊恐。

“陛下,臣的手…不知为何抽抽了!”

李世民一愣,接着大笑,指了指他,道:“滑不溜手的混账,还是这么没个正形,亏朕刚才还夸你稳重了,其实仍然没长进。”

李素见好就收,干笑道:“臣辜负陛下厚望了,实在是臣的性情捉摸不定,连自己都不敢保证会不会闯祸,所以臣觉得还是不要打这个赌吧…”

李世民悻悻一哼:“如此说来,你还真有继续闯祸的打算?下一次你想给朕惹出什么祸来?”

李素苦笑道:“这个臣可就不清楚了,闯祸这种事,臣觉得还是随缘比较好。”

李世民又哼了一声,重重指了指他,像是警告,端杯啜了一口茶,才缓缓道:“上次朝议,朕让你提名西征主帅人选,你为何推搪过去了?若说西域诸事,满朝上下唯你最有资格说话,因为你在西域待过三年,对西域诸国和风土人情都熟悉,你以为朕上次要你提名是在跟你客气?”

李素叹道:“陛下,臣也为难啊,其实陛下心里有数,朝中各位老将,任挑一个出来都能胜任主帅之职,只是陛下将所有心思放在东征上面,舍不得将任何一位老将分出去办这点小事,故而犹疑不定,这种时候,臣不管提名哪位将军,陛下都不会太满意的,还不如不说了。”

李世民若有深意地看他一眼,笑道:“今日殿内只有你我二人,姑且当是闲聊,你便随便提几个人选让朕参详一番,言若有失,朕不究罪。”

李素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客气了,再矫情那叫不识抬举。

仔细想了想,李素道:“陛下,所谓内举不避亲,臣以为,臣的舅父大人李绩可为西征主帅。”

李世民似乎有些意外,呆了一阵后,展颜笑道:“愿闻子正高论。”

“不谦虚的说,臣的舅父大人也算是当世名将了,用兵如神不敢说,至少荡平西域没问题,舅父用兵与程伯伯不同,他的用兵擅长化整为零,以数支小股军队分散聚拢,围而击之,此用兵之法正适合西域平坦的沙漠丘陵地势,再加上舅父治军严谨且细心,若大军长途跋涉,以舅父之能,当可在缺水少粮的沙漠中最大限度地保存王师实力和战力…”

李世民微微动容:“想不到你对李绩的用兵如此了解,朕倒是小看你了,所以,你觉得李绩为西征主帅最合适,对吗?”

李素垂头道:“是。”

李世民眨眨眼,笑道:“程知节呢?你不是跟你的程伯伯最亲密吗?为何不推荐他?”

李素叹道:“臣食君之禄,怎能公私不分?程伯伯用兵刚猛,攻伐迅疾如雷,然则刚极易折,勇猛有余,谋略却嫌不足,尤其是在容易迷失方向的沙漠里,稍有冲动便是数万人一齐踏进了鬼门关,臣不忍害了三军将士,也不忍害了程伯伯,所以只能实话实说,程伯伯…不可为西征主帅。”

李世民缓缓点头:“看来你今日不全是和稀泥,倒也言中有物,如此说来,你认为李绩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西征主帅的人选?”

李素笑道:“倒也说不上‘唯一’,臣不敢欺君,提名舅父大人,其实臣也掺杂了一点私心的,以臣看来,这次西征几无悬念,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只要不犯别的错误,比如沙漠中迷路,遇到极大的沙暴等等,这笔军功算是稳稳到手了,说句不敬的话,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有这么好的机会,臣当然第一个想的是自家人,再说,舅父大人的用兵之法恰好也适合在沙漠中施展,臣这也算是公私兼顾了。”

李世民静静听着,李素说完后,他沉默了一阵,良久方才叹道:“朕听出来了,子正你…并不看好朕东征高句丽?你觉得朕的东征可能会败,所以先把你舅父摘出去,让他去西征,东征若败,你舅父也不会受到牵连,对吗?”

李素苦笑道:“陛下,东征高句丽太复杂,臣还有许多事没想明白,所以还是那句话,能否容臣再思索几日,待臣的想法成熟后,再与陛下奏对。”

李世民点点头,脸色却有些怔忪了。

许久之后,李世民忽然一笑,若有深意地看着他,道:“你我君臣论过了天下英雄,为何唯独不见你提侯君集?”

李素一惊,赫然抬头看着他。

李世民笑容不减,望向他的目光却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李素的心跳开始加速,一时间,他也不明白李世民到底几个意思,这句话问出来究竟什么目的。

“臣,臣…”

李世民笑道:“朕想,恐怕你心里最属意的西征主帅人选,应该是侯君集吧?满朝老将里,唯独侯君集有过西征的经历,而且灭高昌国一战完成得很漂亮,如果不是多了杀降和纵兵抢掠的污点的话,当年侯君集的征西之战简直可以说是完美了,如此良将国桢,你为何偏偏不提?”

李素深吸了口气,努力平复心情,低声道:“臣怕犯了忌讳,毕竟侯君集当初参与了太子谋反,再说大唐并不缺将帅,朝中那么多名臣宿将,陛下也不缺侯君集一个,所以臣不敢言。”

李世民笑容渐敛,叹道:“子正啊,难道在你的心里,朕果真是那种心胸狭窄容不下良谏的昏君么?”

李素急忙道:“陛下此话严重了,臣绝无此意,只是侯君集对西征而言,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可以选他,也可以不选他,全在陛下一念之间尔,侯君集尚在流放途中,他犯了错,自然要受到惩罚,现在惩罚还没结束,西征主帅一职怎么说也轮不到他吧。”

李世民哼了哼,目光忽然如刀锋般锐利,盯着他道:“你果真是怕犯忌讳才不提侯君集的么?李素,在朕的面前,你的那点小心眼可以收起来了!”

李素额头不知不觉渗出了冷汗,闻言努力挤出一个笑脸,道:“恕臣愚钝,臣实在不懂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冷冷道:“听不懂?既然听不懂,为何给安平侯刘平布下那么大的局?你无缘无故帮侯家老小度过危难,难道仅仅只为了故人之情?”

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劝谏

李素从来不敢小看李世民。

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可汗有着远超于凡人的洞察力,还有对所有情势掌控力。整个天下都牢牢掌控在他手里,何况是他眼皮子底下的这点破事?

李素给刘平布局时,根本就没想过隐瞒什么,他知道不论做得再隐秘,李世民想知道的东西,就一定能知道,越隐瞒越是弄巧成拙。

现在李世民果然已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的心思,李素惊诧过后,迅速冷静下来。

首先抬头看了看李世民的脸色,见李世民面无表情,不知是怒还是…更怒,李素心中大概有了数,索性非常光棍地承认了。

“陛下恕罪,臣确实给刘平布了个局,臣认错。”李素老老实实地道。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朕听出来了,你刚才说的是‘认错’,不是‘认罪’,其实你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对吗?”

李素沉默片刻,然后点头:“是的,臣觉得自己没错。”

见李素少有的硬气,李世民不由有些诧异,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布局构陷朝臣,闹到满城风雨,莫非你觉得自己没做错?”

李素叹道:“对与错,要看人来的,如若是君子,臣会敬重他,尊崇他,哪怕这位君子是臣的敌人,臣也会堂堂正正与他交手过招,胜败皆荣,但是,安平侯刘平却是个小人,对待小人,臣可就不那么客气了,但能达到目的,臣并不介意用什么手段。”

李世民冷笑:“刘平是君子还是小人,由你李素说了算吗?”

李素忽然朝他一笑,道:“臣当然说了不算,普天之下,唯陛下才有资格评判一个人是好是坏,臣斗胆请问陛下,您觉得刘平是君子还是小人?”

同样的问题,被李素轻飘飘地推了回去,李世民不由一滞,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里面有陷阱,若说刘平是小人,则说明李素对他布局构陷其实没做错,小人嘛,人人得而诛之,用什么法子在他身上都是合情合理且拍手称快的。

可若是评判刘平是个君子…这话说出来李世民都恨不得抽自己耳光,刘平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当然也看在眼里,为了私怨竟对侯家妇孺老弱下手,这样的行径跟“君子”扯得上关系吗?实在是侮辱了“君子”这个词。

想到这里,李世民忽然一瞪眼:“你还在耍弄你的小聪明?”

李素叹道:“陛下自然清楚刘平是怎样的人,臣这么做也是看不下去了,无论侯君集曾经做过什么,毕竟他已受到了惩罚,至今仍在惩罚中,但侯家满门妇孺老少何辜,昔年威风凛凛的左卫大将军,一朝失势,满门竟落得如此境地,更何况,欺凌他们的人,还是当年的部将故旧,看着刘平的所作所为,臣只觉得人心肮脏冷酷…”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所以,你便代侯君集出手了?”

李素笑了:“臣只有二十多岁,正常来说,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路见不平,岂能袖手?就算臣不认识侯君集,就算刘平欺凌的是陌生人,臣若知道了也照样会出手的,臣不管活到什么岁数,这个脾性怕是一辈子也改不了了。”

李世民沉默半晌,点头道:“朕喜欢的,也是你这个脾性,当年能在朝堂上公然诵吟《阿房宫赋》来讽刺朕,这世上怕是没什么能让你惧怕了。至于刘平么…”

李素接道:“陛下,臣斗胆问一句,侯君集和刘平,此二人在您心中孰轻孰重?”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没吱声。

李素知道他是有点下不来台,于是主动给了一个台阶。

“陛下,侯君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跟随陛下多年的从龙功臣,这些年与陛下名为君臣,实则陛下心中实待他如兄弟,当年陛下还是秦王,正是内外交困之时,坚定不移跟随在陛下身边的有几个?玄武门之变时,真正舍生忘死豁命相搏,踩着一地鲜血将陛下送进太极宫那张最尊贵的帝座的,有几个?”

“这些年过去,当年的功臣老的老,死的死,活着的还剩多少?昔日陛下曾黯然神伤,思念逝去的老伙伴,决意设功臣画像,以供凭吊,以慰忧思,逝者已矣,可那些活着的老伙伴们,不是更应该珍惜他们吗?侯君集这些年或许因为功高爵显而变得有些骄纵,故而犯下高昌屠城之错,其实陛下应该也清楚,所谓屠城,咱们大唐的老将们谁没干过?只是侯君集运气不好,恰恰选择了一个很不合适的时机,所以被陛下处置了,所以心怀怨恨了,所以…一时糊涂,参与谋反了。”

随着李素一番解析,李世民微微动容。

见李世民深思的神色,李素不由悄悄放下了心。

诚如李世民自己所说,他并非一个听不进劝谏的帝王,只要说得在理,李世民就算不纳谏,至少还是能听下去的。

良久,李世民忽然扭头看着他,道:“子正,这两年来,你前前后后在朕面前,不止一次力保侯君集了吧?你究竟为何如此保他?”

李素叹了口气,这个问题,李世民已不是第一个问他的人了。

身边很多人都不解,都觉得李素有大好前程,而且与那么多名臣宿将交好,为何偏偏一次又一次地跟一个谋反逆臣牵扯在一起。

凭心而言,李素其实也觉得自己如此力保侯君集未免有些过了。只是这一次,老天安排他遇到了侯杰被欺凌,故人之子,落魄至此,李素能不管么?当然,既然管了,不妨顺便也给自己谋点什么,所以,这次保侯君集的原因,跟当初的情分并无太大的关系,利益的原因占了一大半。

迎着李世民不解的目光,李素坦然笑道:“陛下,大唐的名将众多,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独领三军,为大唐攻城拔寨,屡立功勋,只不过,咱们大唐的名将再多,却没有一个是多余的,他们一个都不能少,少一个,便等于抽掉了承重社稷的一根柱石,这是臣的想法,陛下觉得呢?”

李世民再次动容,神情陷入深思。

良久,李世民缓缓道:“你的意思,让朕赦免侯君集?”

李素直视李世民,道:“杀不如恕,侯君集这次若能被赦还,此生必对陛下忠心耿耿,绝不会再生二心,陛下,圣君治人,先诛心,再收心。”

李世民似乎并不意外李素的表态,反倒是脸上露出了笑容,道:“难得子正有情有义,侯君集能识你,实为今生之幸也。”

李素见李世民避而不表态,情知李世民仍未做出决定,不由淡淡一笑。

“陛下,不谈当年君臣情分,只看眼下的情势,陛下筹谋东征已久,朝中诸将皆在陛下的谋划之中,将来东征高句丽,陛下必然是要亲征的,那些老将们也会随侍帝侧,可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用得上,臣相信陛下甚至连哪位将军领多少兵马,从哪条路出征,攻打哪个城池等等,这些具体的战略部署都已有了安排,那么,如今西域突然叛乱,陛下的这盘棋已被打乱,若是调派一位将军去平西域之乱,陛下原来的东征部署也随着乱了,朝中的将军们不能动,这个时候除了侯君集,陛下还有更合适的西征主帅人选吗?”

看着神情愈动的李世民,李素接着道:“侯君集,他是突然多出来的一位将军,是陛下计划之外的将军,而且经验丰富,有过荡平西域经历,熟悉西域风土和诸国形势的将军!”

李素叹息一声,道:“臣实在想不出,除了侯君集,还有谁能胜任西征主帅一职,陛下,当初侯君集虽然参与了谋反,可平心而论,他并未做出任何对陛下不利的事,那时他若以自己在军中的声望登高一呼,想必陛下平定谋反会比预想中的麻烦得多,可事实上侯君集什么都没干,反倒是在双方鏖战正酣之时跪在太极宫门前请罪,甘愿自缚就擒,说他预识时务也好,说他不负忠心也好,他终归只是稍稍走错了一步,然后马上回到了正途,如今大唐正是需要的他的时候,陛下为何不能彻底恕过他曾经犯下的小过错,让他继续为陛下所用呢?”

李素说得口干舌燥,而李世民神情微动,却还是没有表态,李素叹了口气,心中有些失望。

大殿内,李素该说的话说完了,君臣二人陷入了沉默。

李世民拧着眉头,不知在思索着什么,李素则端着茶盏,神思不属地啜着茶。

茶早已凉透,一名宦官躬身上前,为李素撤下茶盏,很快给他换了一盏热茶,然后朝李素友好地笑了笑。

殿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一道老迈佝偻的身影出现在殿外。

李素定睛一看,原来是久违的老宦官常涂。

常涂依旧板着一张死人脸,好像全天下的人都欠了他不少钱似的,面对李世民时也没有半点笑意。

“启禀陛下,安平侯府出事了。”

李世民回过神,第一反应却是先看了李素一眼,然后淡淡地道:“出了何事?”

常涂面无表情道:“侯君集的正室夫人侯方氏领着侯家满门老少妇孺,一齐跪在安平侯府门前,求安平侯刘平放过他们,连侯君集那位被打断了腿的长子侯杰也被抬着放在侯府门前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然后扭头狠狠瞪了李素一眼,李素一凛,接着嘿嘿干笑不已。

君臣二人都清楚,这事根本就是李素安排的,否则侯方氏一个妇道人家不可能干出这么撕破脸的事。

李世民重重怒哼一声,然后道:“朕知道了。”

按说禀报完了,常涂应该识趣地退下,但奇怪的是,常涂居然没走,仍定定地站在殿门口。

李世民皱眉看着他:“你还有事?”

常涂道:“有,老奴刚才没说完,侯方氏领着侯家满门跪下后,安平侯刘平马上出门,跪在侯方氏面前,对天立誓自辩清白,奈何侯方氏不信,言称只求刘平放过侯家满门,她愿以侯家族人的一条性命作为消弭当年恩怨的代价。然后她便拔出一把匕首,先刺向长子侯杰,被刘平拦阻下来,刘平好言相劝,侯方氏仍不听,最后趁刘平不备,居然反手一刀刺向了自己的心口…”

“啊?!”李世民和李素大惊,二人同时站起身,震惊地看着常涂。

常涂仍旧面无表情,接着道:“这一次,刘平没来得及拦住,匕首插入心口,侯方氏当场毙命,雍州刺史府已派了差役来处置善后,侯方氏的尸首被侯家族人带回了侯家,刘平此时正在侯家门前长跪不起…”

李世民神情震撼,一双充满怒意的眼睛狠狠地望向李素,却见李素脸色苍白,双目无神,李世民不由一愣,看李素的表情,侯方氏自戕显然并非出自他的安排。

李素确实没有安排,侯方氏自戕完全在他的计划之外。

在李素的安排里,从侯杰被打断腿,到安平侯府的王付渠失踪,再到栽赃给刘平,最后侯家满门跪在安平侯府前,甚至假装作势捅侯杰一刀,这些都是李素安排的,他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刘平下不了台,愈发坐实安平侯对侯家下毒手的事实,侯家的这副惨状必然会被李世民知晓,顺便也能得到李世民的同情怜悯之心,自己再在李世民面前加一把火,让他动了恻隐,最后顺理成章地恕过侯君集,发下赦免侯君集的圣旨,那么,整件事的布局便算彻底达到了目的。

但是,侯方氏的自戕,却委实不在李素的计划之中。

李素急了,顾不得失仪,望向常涂道:“侯方氏真死了?”

常涂点头:“雍州刺史府仵作已当场查验,确是死了。”

说着常涂这种铁石心肠的老特务头子都不由闪过一丝敬意。

李素失神地坐了回去,脸色苍白,喃喃自语:“她…怎么会,怎么会…”

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门巾帼

侯方氏的死,给了李素非常大的震撼。

对大唐来说,李素是外来人,是的,自己其实是个来自千年后的老鬼,没有经历过千年的风霜,却有着两辈子的沧桑。

从贞观九年来到这个陌生的年代,直到如今的贞观十八年,整整九个年头,李素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世界,并且在这个世界混得风生水起,娶妻养家,舞弄长袖,家国天下兼顾,一步步的有了钱,有了官爵地位,从一个贫寒的农户慢慢发展到如今的新兴权贵。

说起来李素都有一点淡淡的得意,毕竟,自己还是有点本事的。

可是直到今日他才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完全融入这个世界,至少这个年代里的人的价值观他并不了解。

怎样的心情,怎样的目的,能令一位堂堂的国公府正室夫人毫不犹豫地给自己心口刺一刀,她为何要选择死亡?她想用死亡诉说什么?达到怎样的目的?

李素不了解,此刻的他,整个人都是懵懵懂懂的,神情满是迷茫。

机械式地扭过头,李素目光呆滞地望向李世民。忽然发现李世民眼眶已红,嘴唇微微发颤,死死咬着牙一声不吭,脸上却分明有了几分悔意,很快,李世民眼睛眨了一下,蓄满的泪水如雨而下。

李素呆怔一阵,忽然恍然大悟。

他终于明白侯方氏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李素的布局并没有问题,但是,太温和了。李素本是完美主义者,他既想达到目的,又不想侯家以付出人命为代价来换取,李素不介意对敌人狠毒,但是他从来没有对朋友下手的习惯,打断侯杰的腿已然是他能接受的极致了。

刘平确实被李素搞臭了,不止是民间的名声,李素相信朝中许多监察御史大概也听说了此事,参劾刘平的奏疏或许早已雪片般飞进了尚书省,刘平的下场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剩下的还没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赦免侯君集的圣旨,这是最重要而且也是侯家满门上下最需要的。

李素的布局侯方氏一直知道,显然她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她比李素更了解李世民,她知道李世民的恻隐之心不是那么容易生出来的,最是无情帝王家,扮个惨状就能引来帝王的恻隐,帝王的恻隐有那么廉价么?

侯方氏是国公府的正室原配,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李素的计划说出来后,侯方氏便觉得不够,不是计划不够完美,而是李素的筹码不够重,从头到尾太温和了,没有任何激烈之处,这样一来,让侯君集得到皇帝赦令的几率也就小了。

所以侯方氏选择了自戕。

她要用自己的命,来给李世民一个狠狠的震撼!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李世民尘封于心底的昔日袍泽之情。

这个代价,是侯家必须要付的,而且只能是她,侯杰虽是长子,但他的分量还不够,别的妾室所出的孩子分量更不够,只有她,侯家落魄时的掌门人,独力苦苦支撑破败门庭的正室夫人,她的死,才有这个分量。

看着李世民脸上的泪水,和一脸的悲戚之色,一时间李素全明白了。

数日前侯方氏站在大门前,厉声教训侯杰的字字句句如同春雷般在李素耳边炸响。

“…为了保侯家男丁,侯家满门妇孺皆可牺牲,包括我在内!男丁活着,侯家才有希望,才有东山再起的一天,才能等到你父亲否极泰来,赦令归京。”

李素闭上眼,不知何时,自己的脸上也布满了泪水。

侯方氏果真做到了,用自己的命,唤醒了李世民的恻隐之心,换来了家族的重新崛起。

值吗?

李素不知道,此刻的他,太迷茫了,两辈子的价值观在今日竟因为一位妇人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在李素失神的沉默里,李世民终于发话了,这句话,侯家在绝境中等了一年多,同时,付出了当家主母的一条命。侯方氏的死,终于令李世民坚定了重新起用侯君集的决心。

“常涂,传旨,八百里快马召侯君集还京,重新起用侯君集,复封陈国公爵位,侯门方氏忠耿刚烈,追封申国夫人,工部遣匠,户部拨钱,以公主礼营造陵墓,赐侯家钱万贯,丝百匹,封侯君集长子侯杰左卫中郎将。”

常涂躬身领命。

李世民想了想,又补充道:“另外,将侯家原来的宅子还给他,再赐侯家仆役百人,从宫人中遴选,明日送去。”

李素扭头看了他一眼,不由暗暗苦笑。

终究还是没有完全信任侯君集,这“仆役百人”里面,却不知有多少眼线耳目了。

帝王的心啊…

停顿片刻,李世民又道:“安平侯刘平心性歹毒,欺凌妇孺,得势而猖獗,可夺其爵,罢其职,打入大理寺严审,安平侯亲眷贬为庶人,即日逐出长安,流放琼南,十年内不得开豁。”

常涂一一遵令。

吩咐过后,李世民看着李素,道:“如你所请,侯君集归京后,朕将任他为陇右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出征西域。”

李素起身行礼:“臣代侯君集谢陛下。”

李世民点点头,疲惫地阖上眼,轻叹口气,抬袖拭去了脸上的泪水,神情无比萧瑟。

李素此刻心中亦悲痛不已,朝李世民行礼道:“陛下,臣…想去拜祭侯家婶娘。”

李世民连话都懒得说了,只是无力地挥了挥手。

李素和常涂一同退出了大殿。

出了宫,李素匆忙朝侯家赶去,常涂骑着马与李素并肩而行,原本李素想与他闲聊几句,算是混个脸熟,但一来此刻心情沉痛,二来,常涂一直板着死人脸,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李素也懒得搭理他了,二人一路沉默地赶到了侯家门前。

侯家大门前高高挂着两只白皮灯笼,显然已在举丧了。

门前垂头跪着一人,正是安平侯刘平。

刘平神情绝望,垂头不语,宅院内传来侯杰撕心裂肺般的痛哭声,哭声传出门外,刘平的身躯微微直颤。

李素冷漠地看了他一眼。

平心而论,侯方氏的死与刘平其实并无直接关系,刘平没有害她之意,更没有逼她,侯家必须要付出人命代价,刘平只是侯方氏的一个借口而已,就算没有刘平,以侯方氏的打算,她还是会找到另一个借口自戕。

理智告诉李素,这件事里刘平其实也是受害者,但内心的情感却令李素无法保持理智,努力克制之后,这才忍住朝刘平狠踹一脚的冲动。

进了门,李素发现侯家已搭起了灵台,一面面雪白的丧旗和招魂幡立在灵台两侧,迎风招展,除了灵台和旗幡,竟没有别的布置了。

李素不由一阵心酸,侯家如今的境况,连办一场体面丧失的钱都没有了。

“方五叔!”李素扬声道。

方老五应声而出。

“五叔,你速去拿我的玉牌去程家,临时借调五千贯,另外派几个人去城外的寺庙和道观里请几位高僧和道士,带上法器,过来做足四十九天的道场。”

方老五领命离开。

李素的声音惊动了侯家的人,一身麻衣孝服的侯杰冲了出来,侯家所有的直系和旁系子弟,还有许多妇孺老人孩子全都出来了,以侯杰为首,众人面朝李素一齐跪拜下去。

李素大惊,急忙上前相扶:“侯贤弟,你们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

侯杰泪痕满面,哽咽道:“母亲大人自戕后,还留了一口气,临终前嘱托小弟,一定要给子正兄行大礼,是你救了侯家,你是侯家的恩人,此恩侯家世代难报还。”

李素神情悲痛道:“我思虑不周,害婶娘丧了性命,何来恩情可言?”

侯杰摇头:“这是母亲大人自己的选择,而且谁都不知道她竟早有此打算,怎能怪子正兄?侯家若欲再起,必须要付出代价的,家族兴旺昌盛,向来没有捷径可走,该付出的,一定要付出,母亲大人最感谢的便是子正兄你了,她说,若无子正兄给侯家提供这个契机,她就算是死,也是毫无价值的…”

侯杰越说越难受,终于忍不住痛哭失声:“我侯杰不孝,这个代价原本应该由我来付的,母亲大人为何先我一步?”

李素心中亦怆然。

为了家族兴旺,竟毫不犹豫地把命搭上了,李素不由再次问自己,值得吗?

这样的女人,究竟是可敬,还是可怕?

拍了拍侯杰的肩,李素也说不出安慰的话,只叹道:“侯婶娘可已入棺了?”

侯杰哽咽点头:“家中女眷已为她整理过遗容,入了棺,棺柩摆在前堂。”

李素叹道:“还请侯贤弟领我拜祭一下,是我做事不周,须向婶娘赔罪。”

侯杰抽噎着摇头,然后将李素领进前堂。

前堂正中,侯方氏穿着白衣白裙,静静躺在棺柩中,眼睛紧闭,神情淡然,不知是不是李素的错觉,他甚至在侯方氏的脸上看到一丝隐隐约约的笑意。

沉痛地一声叹息之后,李素面朝侯方氏双膝跪拜,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礼毕起身,李素又定定看着侯方氏的脸,许久,方才转身。

侯杰仍跟在李素身后,眼睛通红发肿,神情痛不欲生。

李素拍了拍他的肩,叹道:“侯婶娘没有白死,门外有旨意了,你是侯家长子,出去接旨吧。”

侯杰索然点头,全家人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圣旨,此刻已引不起侯杰心中半点波澜了,失而复得的爵位,家产,官职和一切,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血腥味,至亲的血。

该拜祭的已拜祭完,李素往门外走去,刚走两步又停下,转身看着侯杰。

“侯婶娘说,你父亲能认识我,是他今生之幸,其实她说错了。”

侯杰抬头不解地看着他。

李素再次深深看了一眼前堂内的棺柩,叹道:“你父亲今生最大的幸运,是娶了你母亲,真的,能娶到侯婶娘,你父亲大概积了十辈子的德。”

说完,李素站在前堂外,朝棺柩长长一揖,久久方才起身,然后转身离去。

侯家大门外,侯杰一脸悲痛地跪在常涂面前,聆听常涂宣念圣旨,侯杰的身后,侯家诸房子弟妾室却一脸喜意,那仿如春雪融化般的笑靥,与身后的灵堂的棺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刺眼。

世间只有一个李素,世间也只有一位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