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梁信鸥,返回银杏院,林大老爷的精神气已经消失了。两只金色的拆脍鱼头完好无缺的摆放在如玉质般的龙泉青瓷大碗中。

林大老爷想起这鱼比自己活的年岁还长,心里阵阵绞痛,竟离席而跪,拍打着地面,冲着饭桌哽咽:“……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爹!”林一川用力扶起父亲,恨得双眼泛红,这时侯才爆发出来:“一个东厂大档头,咱们为什么要怕他?难道锦衣卫真得罪不起东厂?”

长到十八岁了,这样俊美懂事,又有孝心。今天被自己逼得亲手宰了那两尾鱼……林大老爷无比心疼。他扶着儿子的手在椅子上坐了,语重心长地说道:“林家有两尾过背金龙鱼。皇上也有两尾。林家这鱼不能留了。”

林一川愣了愣,气极败坏地说道:“不过是梁信鸥给林家的下马威罢了!这世上除了皇帝,别家就不能养龙鱼了?”

“混说什么?”林大老爷急了,一巴掌呼儿子头上,“这鱼沾了龙字就不是鱼了!林家可以养,但不能比皇上养的龙鱼好!东厂诚心要收了林家。梁信鸥这才出言提醒。不宰了那两条鱼,回头林家全族就该上断头台了!”

见儿子仍然脸色难看,林大老爷放柔了声音道:“一川哪,你是富贵窝里长大的。只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仕农工商。再有钱,商贾也是贱业。上了公堂,身上没有一文钱的秀才有了功名就可以不跪。你纵有金山银海,见了官,也要曲膝下跪的。”

穆澜那小子说:“民,不与官斗。”还口口声声恭喜自己抱上了东厂的大腿。她早就知道林家斗不过东厂。林一川此时才觉得自己看轻了穆澜。杜之仙的关门弟子,哪怕她的出身杂耍班,自己也不该因此看低了她。

“一川,趁着爹还有几年可活,还能让林家上下安份着。你去京城走一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林家在京城也有产业。你接管南北十六行,还没去过京城。去瞧瞧也好。你要记住,咱们家靠着运河做买卖。真正打交道的人,是京城的官员,皇城里的贵人们。”林大老爷慈爱地说道。

----------------------

林家养了六七十年的龙鱼被林一川宰了,做成了拆脍鱼头讨东厂大档头梁信鸥的欢心。这个消息让林二老爷胸口蓦然疼痛起来。

他捂着胸,脸扭曲得几乎变了形。幼时他最爱去父亲所住的银杏院看这两尾鱼。那时侯父亲告诉他和兄长:“龙鱼吉祥,能护我林家富贵不衰!”

“败家子!败家子!”林二老爷气得不停地咒骂着林一川。他这个侄儿是自己命里的克星灾星!眼看兄长年纪渐长,膝下无子。产业必然落入自己手中,林一川就出世了。眼前兄长病入膏肓,林一川就请来了杜之仙把他治好了。坏了他撺掇宗族中人想抢过掌家之权的大事。他忍了这么多年……

“爹!孩儿忍不了!都是长房嫡孙,凭什么儿子想去看一眼龙鱼都不行,他就能把鱼给宰了做菜?他知道那两尾鱼值多少银子,能买多少顷地不?”林一鸣嫉妒得双眼发红,嚷嚷着转身就跑了出去。

也罢。让一鸣去闹,闹得林家宗亲都知晓才好呢。

“那两尾龙鱼哦!”林二老爷有气无力的哀叹了声。他心里清楚,自从崔妈妈悄悄跑来告知了凝花楼的刺杀案,东厂就盯上林家了。他心里害怕,立时要了崔妈妈的命,忍痛让林一川顺利将赌坊和青楼卖给了城北修家。

然而事情都有利弊。侄儿杀了龙鱼讨好东厂,抹过了那件事。也让林一川难以对林氏宗亲们交待。他就高坐钓鱼台,看戏吧。谁叫他那个狡猾如狐的大哥还能活上几年呢。林二老爷暗下决心,等到兄长归西,林一川孤掌难鸣,就将他踢出林家去!

这厢,林一川正一脚将林一鸣踢了个狗趴。心里憋着的气全撒在了林一鸣身上,一脚踏在他背上狠狠骂道:“有脸和我说银子?你月银才二十两。老四海每月账单七八百两。前月和城川修三少在流花赌坊玩牌九,输了二十八万两!人家花万两买只虫,好歹也要赢回两场银子。你连养虫的盆都输给了对方。修家接手凝花楼前,好歹是自家产业,白玩姑娘不过费些茶水酒菜钱。现在凝花楼是修家的了,你去装什么少东家?还在凝花楼摆客请宴替修家招揽生意。雁行,修家拿到账房的帐单是多少?”

雁行忍着笑意,轻声报了个数:“一万三千三百二十七两!”

细长眉眼,眉目清秀的林一鸣愤怒地扭过脸嚎叫:“别以为你掌家管着南北十六行产业都是你的了,里面也有我爹和我的股子!我花的银子再多也没你败家!林一川你就是个孬种!得罪不起东厂,就把价值百万两银的两尾龙鱼宰了!”

林一川一把将他从地上揪了起来,左右开弓一顿好揍。林一鸣痛得呼爹喊娘,却死不服软。还是雁行怕出事,用力抱了林一川的腰,林一鸣这才鼻青脸肿跑了。

“松手!我有分寸,揍不死他!”林一川甩脱雁行,气得胸膛起伏不平。外忧内患,这个不省心的纨绔堂弟还跑来添乱。

雁行轻声细语说道:“二老爷有些坐不住了。这才由着二公子前来闹腾添堵。”

林一川不屑地说道:“父亲在世,二叔就不敢妄动。父亲继承家业,不全是他占着嫡长的身份。二叔在爹面前抖不了威风。去京城前,将事情都打理妥当。二叔翻不起大浪。”

雁行恭敬地应了:“是。”

第44章 近乎

纷扬的雪洒落下来。竹溪里越发清冷。

然而年节前,位于竹林深处的杜宅再一次车马喧嚣。

林一川带着雁行和燕声,来给杜家送年节礼,顺便祭拜杜之仙。还没到杜家大门,站在山坡上看到门外数抬轿子停着。门外不仅站了衙役,还有几名身着飞鱼服的带刀侍卫。他心里咯噔一下,认出是锦衣卫。很明显,扬州的官员陪着贵客拜访杜家。这时侯他不方便去杜家。林一川吩咐雁行前去打探,和燕声避进了竹林。

此时杜家院子里站满了人。扬州知府、学政等官员有些好奇地打量着穆澜。

正门外摆了案几,燃了香。穆澜一身青衫素服与哑叔正跪着接旨。

“……赐入国子监进学。钦此。穆公子,接旨吧。”

有些尖刻的声音惊醒了穆澜。她伏在地上,高呼万岁,双手接过了五彩绣祥云瑞鹤的绫绢圣旨。

杜之仙的去逝终于传进了宫中。那位一心对杜之仙尊崇有加的年轻皇帝遣了身边的大太监素公公前来祭拜,并颁下了恩旨。让穆澜萌恩入国子监。

老头儿过世前,让穆澜去京中寻他的一位故交,道是已安排妥当。穆澜没想到能接到这样一份恩旨。

能得皇帝青眼,恩旨入国子监。将来前程不可限量。扬州的官员们个个和蔼可亲,对穆澜大加赞赏。谆谆教诲外,各自又赠了不少银两及文房四宝等物。加上皇帝的赏赐,堆满了半间屋子。

穆澜谦逊地陪同着素公公和官员们去了杜之仙墓前祭拜。

临到走时,素公公叹息道:“皇上惊闻噩耗,难过了许久。一直叹息未曾能拜杜先生为师。穆公子入学后,当勉力勤学,莫要辜负了皇上待先生与你的这片心意。”

“穆澜谨记。”

人怕出名猪怕壮。杜之仙的关门弟子本就够打眼了。现在又接了皇帝恩旨入国子监。穆澜心情格外复杂。她不由自主想起老头儿从前说过的话。想害她的人,关心她的人,都会不错眼地盯着她。哪怕她找出国子监御书楼里的秘密,揭开十年前那件冤假错案。脱身却是不易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吧。她心里打定主意,大不了也就一个遁字,一辈子隐姓埋名。

刚把人送走,雁行就来敲了门。

林一川等到人走后才进了杜家。祭拜完杜之仙后,穆澜请他在厅堂里叙话。

睃了眼堆积的礼物,林一川颇有种荒谬的感觉。好像自从在凝花楼见到穆澜,他就一直在和她打交道。杜之仙死了,这缘份却像斩不断似的。

哑叔端来的茶是自制的竹叶茶。林一川就像饿了数顿的人,就着点心饮了一杯又一杯。

他不知道在厅堂饮的茶是摆来看的?专为主人端茶送客准备的?穆澜睨着他心里格外不舒服。她才接了圣旨,想清静清静理下思绪。林一川这吃货却坐了快一个时辰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前些日子我和哑叔把家里的两头猪杀了,腌了些肉。送你两坛。你在师父家清理过猪圈铲过猪粪。估计你会吃得格外香。”

清理过猪圈铲过猪粪!

你还吃得下么?

林一川正捏着块绿豆糕往嘴里送。这句话刹那间勾起了他的回忆。绿豆糕的颜色让他仿佛又看到了猪圈里的那些排泄物。他的手颤抖了下,仍然保持着斯文举止,将绿豆糕放回了碟子。

还能不能好好相处了?动不动就说这些腌臜东西来膈应他。林一川动了动手腕,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一直想与穆公子切磋一番。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就去,如何?”

穆澜没心思和他切磋,端着茶呷着,凉凉说道:“大公子是来讨揍的?”

你这话才讨揍呢!林一川气得不行,绷着笑脸道:“我其实是来套近乎的。”

他和自己套近乎?林一川?扬州首富家的大公子?嫌银子太多了,愁着往外扔是吧?差点喷出口的茶好不容易顺下了喉,穆澜睃了眼满屋子的礼品,露出了倨傲的神色:“今天收得最便宜的礼都值个百八十两银子。大公子送的节礼也就值个十两吧?”

那些年货的确值不了多少钱。不外是些风鸡腊鸭米面等物。关健是心意!林家没有在杜之仙死后就变得凉薄疏离。自己还亲自前来祭拜。怎么到了这小子眼中,就只看值多少银子呢?

然而套近乎的话已经说出了口。穆澜摆明就看他给多少银子来套近乎。林一川咬牙把气又咽回了肚里:“穆公子打算何时启程进京?”

“过完年节就动身。”穆澜也不隐瞒。她有些好奇,林一川也看上了自己萌恩进国子监后将来前程无量?林家打算提前烧冷灶,供自己在国子监读书?

林家给了三十万两派了管事买米粮给淮河灾民,自己从林一川手里抠来的十来万两银子也一并捐了出去。加上今天收的赠仪,家里现银不过六百两。古玩字画值钱,她一件都舍不得卖掉。还要留一半银钱给哑叔生活。穆家班要养活二三十号人,银钱也紧。母亲给不了自己多少。好在国子监包吃包住还发廪银。三百两银子不多,她省着花,也能过得不错。不过,林家愿意供奉,穆澜也不拒绝。

“既然如此,在下就包一艘船送穆公子进京。行程就定在年节后。到时侯我让燕声来接你。”林一川得了准话,终于起身告辞。

林家包船。吃宿船资能省二三十两银子。再加一笔赠仪,少说也有一二百两。路上定会侍侯得舒舒服服。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穆澜眉开眼笑:“大公子如此热情,在下却之不恭。多谢多谢。”

过了年节,穆澜收拾好行李,独自去了杜之仙坟前祭拜。

一壶酒洒落坟前,穆澜蓦然心酸。她认真磕了三个头起身。

“哑叔年事已高,会留在家里陪您。他的来历是个谜,我也不想勉强他说出当年之事。这十年,师父待我如父。澜儿没别的能孝敬您。知道师父对当年事耿耿于怀,至死不安。我定会给您一个交待。”

那幅雪梅图又浮现在穆澜眼前。师父如父,师傅却如陌路人。任穆澜怎么留心,自老头儿死后,也没发现过面具师傅偷偷来祭拜过。她不相信,两人之间的关系如此淡漠。

“我的好师傅,总有一天,我会揭下你的面具。”穆澜暗暗发誓。

她回了前院,燕声已带着人等侯多时。

哑叔将她送出门,欲言又止。

穆澜拍了拍他的肩道:“哑叔,你不能说就不必说。该我知道的,我总会知道。不该我知道的,我想知道也一定会知道。清明替我给师父上香烧纸,得空我就回来看他。您保重。澜儿谢您这么多年的照顾!”

她朝哑叔深揖首。

哑叔扶住了她。粗糙的大手紧握着她的手,一件东西悄悄塞进了穆澜手中。

穆澜不动声色收下,与燕声和林家随从一起骑马去了码头。

-----------------

江风凛洌,吹开了漫天云朵,冬季碧空如洗。

码头上停着艘大船。

穆澜下了马,听到头顶有人招呼。她抬头一看。林一川裹在黑色的皮毛大氅里,戴了顶同色镶蓝宝石的毛皮帽子,朗眉星目,俊美无俦。只是他脸上的笑容怎么看都觉得有点贼。

她踩着船板上了船,拱手见礼:“大公子亲自来送在下。实在客气。”

在穆澜看来,林家赠仪送来,行程安排妥当就可以了,林一川是否来送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小子还不知道呢。难得让穆澜吃惊一回,林一川怎么都忍不住,笑得分外开心:“我不是来送你。”

他故意停了停,看到穆澜狐疑的眼神,他靠近她耳边说道:“在下也要去京城,干脆和穆公子同行。”

什么?!这一个多月要和林一川同坐一条船去京城?穆澜瞪大了眼睛。林一川说的套近乎指的是同行进京?

“喂!你说清楚。你也要进京?”穆澜的秘密太多。林一川又是个观察仔细入微的,她可不想天天被林一川盯着。

林一川从怀中拿出一张纸抖了抖,让穆澜瞧得清楚,抑扬顿挫地念道:“户部执照。户部遵旨录扬州府俊秀林一川,年十八,身长面白无须。遵例报捐监生。所捐银一千四百八十两已入国库。讫相应换给执照。看懂了吧?到了国子监。我就凭这个换取监照。”

户部发给捐资入学的人一张执照。再凭这个换取国子监录学生入学的监照。意思是林一川捐了银钱,也要进国子监读书?

想到当初穆澜恭喜自己抱上东厂大腿时所说的话,林一川用力拍打着穆澜的肩。瞧着她傻呼呼地模样哈哈大笑:“咱俩以后就是同窗了!我是捐钱入学的,而穆公子是奉旨读书。国子监里谁不敢照拂你这个天子门生?在下将来全仰仗穆公子多多照应了!”

这这,这才是他说的套近乎?穆澜瞠目结舌。

船身一震,已然扬帆启航。穆澜这才回过神,扭过头盯着舱房咬牙切齿:“阴魂不散哪你!敢坏我的事,我先宰了你!”

---------

回家歇了天恢复元气。三千大章送上。周六圣诞,晚八点到九点半,*群有活动。不见不散。周末再开始加更吧。

第45章 火烧

大明帝国的运河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长达三千多里。

穆澜从小长在船长,沿着这条运河南北不知走了多少趟。她对沿途风光熟识于心,没有北上进京的兴奋与好奇。

林一川则不同。他幼年时随父亲去过一趟京城,印象早就模糊了。这一趟沿大运河北上,看什么都稀奇新鲜。船行运河上,他嫌一个人寂寞,每天都去找穆澜。每至一地,必来邀穆澜同行游玩。

烦得穆澜只能呆在房间里,闭门谢客。

船到沧州,房门又被敲响了。穆澜叹了口气,打开门一看。林一川穿着身醒目的银白色绣团花锦袍,领口一圈银狐毛气度非凡地站在门口,腰间荷包香囊金三事玉佩挂满了玉带。穆澜暗撇了下嘴角,生怕沧州的贼看不到他似的。不等林一川开口,穆澜抢先说道:“在下晕船。大公子想上岸游览请自便。”

晕船?从小跟着穆家班在船上长大的人会晕船?!眼前的少年神清气爽,精神矍铄,唇红齿白。船上饭食做的好,她每顿饭至少两大碗,吃得兴高彩烈……当面撒这种谎她脸都不红!穆澜的厚颜无耻,让林一川又开了次眼界。

她堵在房间门口,连房门都只开了一半。林一川怀疑,自己敢像前几回那样勉强拖着她上岸,她一定会砰地关上门。他悻悻然地说道:“我一片好心……”

“谢了。头好晕,晕船好难受,补眠去了。”穆澜二话不说打断了他的话,关了房门。

“不识好歹!”林一川冷脸去贴热屁股,颇不是滋味。难道穆澜这小子奉了圣旨进国子监,眼珠子立马长头顶上去了?行商人家就这么不招人待见?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不由得冷哼了声。他将来要做一个有钱的官!什么穷秀才的风骨,连件锦衣都穿不起,他才不稀罕。

他才转过身,身后的门打开了。

穆澜探出脸来笑嘻嘻说道:“沧州驴肉火烧味道不错,大公子记得帮我带几只回来。晕船晕得没胃口,怎么想到这个口水就出来了呢?差点忘了,要赵家老字号的。在下舌头刁,吃得出来,别糊弄我啊。”

林一川还来不及说话,门砰地又关上了。

“你给我等着!驴肉火烧!还赵家老字号的!我买一箩筐让你吃到吐!当本公子是你小厮啊?”林一川气极败坏地走了。

不过,等他尝完几家的驴肉火烧后,仍然不甘心地买了赵家老字号的。

反正他有银子,还真买了一箩筐。晚饭时,饭桌上就摆满了摞得高高的火烧,下面还升着炭盆保温。

林一川恶狠狠地说道:“甭客气,随便吃!这点银子本公子出得起。”

穆澜叹了口气,拿了只火烧咬了一大口:“大公子。在下跟你明说了吧。我自幼来往大运河,该逛的都逛遍了。我还得抓紧时间温书哪。你以为拿到监照就能进国子监了?入学要考试的。不知道多少双眼睛都盯着我呢。我要考不好,丢我师父的脸。皇上也没脸不是?你何必与在下赌气,浪费银钱呢?趁热把火烧赏给船工下人们当晚饭吧。”

原来拒绝上岸游玩是想抓紧时间温书?林一川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大惊失色:“我捐钱入学的,也要考?”

他从小也学过四书五经。他是林家独苗,将来是要继承家业的。不可能像那些奔着科举的学子成天掉书袋。

这次他想进国子监,林大老爷格外赞同。对外的说法是惩罚林一川杀了两尾金龙鱼,给林氏宗族中人一个交待。

林家也打探了些消息。但所有从国子监肄业的官员嘴里只有推崇。只道赏罚分明,刻苦勤学便可。林家捐一千多两银子,轻松就拿到了户部的录入执照。进国子监凭他的聪明,读书也不是件难事。突然听说还有入学考试。林一川急了。万一被涮下来,二叔会不会又借题发挥呢?不行,最关健的是林大公子不能丢这个人!

赵家老字号的驴肉火烧外脆肉鲜,酱汁香浓。穆澜狠咬了两口,鼓着腮帮子有点噎着了,直接向桌上的茶壶。

林一川也顾不得了,赶紧给倒了杯茶递过去。

就着茶水顺了口中的食,穆澜这才笑了起来:“要不怎么说大公子精明呢?提前抱上了在下的大腿……咳咳,不是不是。是提前与在下套上了近乎。我就说与大公子听听。”

国子监的监生分大致四种。春闱落弟的举子,三品以上朝廷官员家每户可以荫恩一人入监。各州府书院每年推荐的贡生,以及林一川这种捐银钱入学的捐监生。

监生的待遇极好。衣食住行全包,每月还有不等的癝银。全由国库出具。这么一来,随着生员的日益增多,负担就重了。

国子监肄业就能出仕。新帝行冠礼后,觉得国子监的人数众多,良莠不齐。从今年起,下旨新立了一条规矩。但凡新监生入学,都要进行入学考试。

“像大公子这等捐银入学的人不少,能占监生的三分之一。再有钱,大字不识诗文不通,拿到监照也会被刷出去。不然某天见面,说起来对面的草包还是自己同窗。岂非丢人之极?”

这一路与林一川同行。穆澜想得很清楚。林一川有钱,人聪明,还会武艺。进了国子监自己少不得也需要帮手。套近乎就套近乎呗。和他勉强算半个乡党。只要他不坏自己的事,各取所需,也是件好事。

她揶揄道:“大公子不仅文武双全,还囊中多金。应付这样的入学考试,绝对不在话下。”

林一川目光微闪。他素来心细,立时抓住了穆澜话中的意思:“你的意思是,有钱还能请枪手代考?”

穆澜嘿嘿一笑,抓了两只火烧在手,拍了拍他的肩,一脸正色:“我可没那样说……在下温书去了。”

杜之仙的关门弟子知晓的就是比自己多。陪笑脸套近乎好吃好喝供着总算有了一点成效。这笔买卖稳赚不赔。林一川深为佩服自己的眼光。

进门来的燕声看着他拿着只火烧不停地往嘴里塞,吓了一跳:“少爷,你怎么了?”

林家大公子吃火烧这类食物从来不会整只拿在手里啃,得用银刀分成小块。他骤然变得和船工百姓一样豪放,燕声有点难以接受。

他这一声叫醒了沉思中的林一川。一口烧饼哽在了喉间,噎得他直翻白眼。顾不得叫燕声倒水,抓起茶壶猛灌了数口,这才长长地打了个嗝。

“少,少爷……”燕声目瞪口呆。心里冒出一句话来,近墨者黑。他家少爷生生跟着穆公子变得粗俗了。

林一川头回这样拿着烧饼啃,觉得极带劲。他白了燕声一眼振振有词地说道:“国子监进餐吃烧饼都得这样!你家公子爷提前学学。”

“哦!”

他突然看到酱汁已顺着手指淌了下来,粘呼呼的。真恶心!林一川飞快地将没啃完的扔到了桌上,喝道:“还不去拧块巾子来!”

-----------

吃过驴肉火烧后,从沧州到京城,林一川也不下船闲逛了。开始温书习字。

无人再去打扰穆澜。她终于拿出了哑叔偷偷塞给自己的东西。

这是一枚白色云子,晶莹如玉。对着阳光,边缘泛起淡淡的蓝色宝光。并非普通云子。上面钻了个孔,用根褪色的红线栓着,看起来像是一枚挂坠。棋子上也刻有珍珑二字。只不过这两个字不是穆澜手笔。字体隽秀清奇,带着柳骨之风。

以往杀东厂之人,她扔的是黑色棋子。哑叔却给了她一枚上品白色云子。白子又代表什么呢?穆澜摩挲着棋子,静静地思索着。

-----

平安夜呢,不知道大家会得到什么样的圣诞礼物。再说一遍啦,今天晚上八点到九点半*群有抽签名书活动。今天白天我也要过节,所以明天再加更啦。学生时期的平安夜回忆如初。现在我只祈祷圣诞老人送我一份快乐。远离悲伤。也祝大家节日快乐!

第二卷 如若初遇

第46章 进京

一月中旬,船经过了通州,直达京城外码头。

林家有管事来接。在昌平歇了一晚,第二天午后穆澜和林一川就到了京城。

城池雄踞在广袤的平原上。青灰色的城墙如蜿蜒大山,气势磅礴。城门楼金碧辉煌。

京城的热闹也与扬州不同。同样的喧嚣热闹,人声鼎沸,因街道的宽敞,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楼台亭阁,更为大气。

“小时侯我跟着父亲也到过京城来,感觉没这么热闹啊。”林一川骨子里还是个十八岁的少年,兴奋好奇满满写在了脸上。

穆澜也长舒一口气,她终于到京城了。总算能甩掉林一川这张狗皮膏药了。她拎起两只大包袱,背起书箱就要下船:“大公子。多谢一路照拂。咱们就此别过,入学考试时再见吧!”

“哎哎,你别急着走啊!”林一川赶紧拦住了她,“你没地方下榻吧?不如跟我回家。林家在京城有店铺。现成的三进大院。总比你找客栈强吧?今年春闱,进京赴考的举子早把客栈住满了,你拿着行李也不好找。”

穆澜笑道:“谁说我要住客栈了?我回穆家班。我很久没见我娘和班里的兄弟,甚是想念。大公子,你留个地址。有事我去寻你。放心吧,咱俩是一伙的,进了国子监还得抱团帮忙不是?”

对,一伙的!这小子虽然可恶,好歹也有几分交情了。林一川眉开眼笑:“你别拿行李了。你先给个穆家班下榻的地址,回头我吩咐人给你送过去。”

“行。”穆澜也不想累着自己,痛快说了地方。

林一川恨不得和穆澜走得更亲近,吩咐燕声找伙计扛行李。转身他手里就多出一提礼品,笑咪咪地说道:“既然咱俩是同窗了。我理应前去拜见伯母。”

穆澜嘶嘶两声,咬起了牙。林一川也太贼了吧?明知道母亲对他谄媚讨好。这一拜访,就冲着他家的银钱,在扬州的势力。母亲也会满口答应让自己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