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珍闻言,盈盈一笑,“女儿原也没做什么,那些食补的方子都是从大夫处打听来的,下厨时汤妈妈将大半事情都做了,女儿只是打打下手罢了。”

两母女谁都不提官媒上门说起的那几家人家。

曹氏这会儿见女儿回来,忙招手叫亦珍过去,“刚做得了枸杞银耳莲子羹,珍儿快洗了手来吃一碗。”

“哎。”亦珍应了,解□上的斗篷,交给招娣,在母亲屋里洗了手,坐到桌边,趁热吃银耳莲子羹。

亦珍做得到面上不露声色,招娣毕竟老实,嘴上虽然不说,可是脸上终归是露出些气恼的颜色里,抿紧了嘴唇,拳头微微捏紧。

汤妈妈见了,心下微诧。曹氏也瞥见招娣面上神色不对,遂向汤妈妈使了个眼色,汤妈妈便向招娣道:“招娣随我到后头厨房去,也给你留了一碗。”

招娣跟着汤妈妈出了正屋,来到后头厨房,汤妈妈给招娣盛了碗银耳莲子羹,掇了张小杌子叫招娣坐下吃。

招娣坐在小杌子上头,捧了粗陶碗,喝了口银耳莲子羹,入口清甜滋润,又舀了一勺送到嘴里,银耳滑爽,莲子绵糯,很是可口。

汤妈妈见招娣放松了面上的表情,待她将银耳莲子羹吃得差不多了,才倏然开口问:“今日你随小姐出门,在外头可是遇见了什么事?”

招娣一怔,端着粗陶碗的手微微抖了抖。

汤妈妈见状,情知定是有事,便温声道:“招娣,你是贴身伺候小姐的,小姐若有什么事,第一个便拿你是问。你隐瞒不说,并不是替小姐着想,到头来反而害了小姐…”

招娣轻轻放下手中的碗,咬了咬嘴唇,捏紧了双手,“汤妈妈…”

“你尽管对我说,小姐不会怪你的。”汤妈妈循循善诱,“倘使小姐在外头碰见什么不顺心的事,她自己憋在心里,究竟不痛快。有夫人开解开解小姐,总是好的。”

招娣想一想,觉得也对。遂轻声将她们在弄堂里遇见魏婆子,以及魏婆子说得那些混账话,最后被前夏日里常在茶摊吃酸梅汤的公子哥碰上,仗义执言赶走了魏婆子的事,原原本本地悉数讲与汤妈妈听。

汤妈妈听得是牙齿咬了又咬,恨不能眼前就是魏婆子,可以一口咬下块肉来。夫人和小姐与世无争,不过是想安心过自己的平静日子,偏这婆子不依不饶,非得要将小姐说给谢家做妾。夫人这头想也不想回断了她,她还不死心,竟直接到小姐跟前去说些个不着调的浑话!这若是教人看见了,小姐往后还怎么说人家?!

汤妈妈暗暗忍气,轻拍了拍招娣手背,“你做的好,就是要这样护住了小姐。不必当街同那些个混账老货啰嗦,自管回家就是。从今往后见了那老货,只管避开了她。”

招娣点了点头。她也觉得那魏婆子不会就此罢休,还是要教夫人晓得此事,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汤妈妈让招娣自己先回小姐屋里去,她则返回曹氏屋里。

亦珍正同母亲讲起英姐儿给她绣的斗篷,今日里叫一个路过的年轻夫人看直了眼,连步子都不肯挪了。

“顾娘子的手艺磅礴大气,英姐儿的则活泼灵动,女儿觉得英姐儿的绣品定会受年纪轻的小娘子和夫人们的欢迎。”

曹氏微笑着倾听,“珍儿说得真好。”

“女儿也要努力!”亦珍握了握拳头说。

曹氏见汤妈妈返来,轻捏了下女儿面孔,“你也忙了一上午了,回屋休息一会儿罢。”

“娘也好好歇息。”亦珍听话地告退。

汤妈妈凑在门后,掀起门帘子,见小姐确实离了正屋,回自己院子去了,这才返回曹氏身边。

“招娣可都说了?”曹氏淡淡问。

汤妈妈往曹氏床前的踏脚上一跪,“夫人,老奴说了,您可千万别动气啊!”

这事她不能瞒着夫人,可是她担心这一说,夫人非气个好歹的。

“你说,我不动气。”曹氏轻道。

汤妈妈犹豫了一下,到底没法瞒了曹氏,还是将她从招娣处听得的事,一五一十讲给曹氏听。

曹氏听着听着,渐渐揪紧了自己的襟口,到最后咬紧了牙关,几乎一字一顿道:“简直欺人太甚!”

47第四十六章 一力承担(1)

曹氏心中焦虑,她不愿女儿到富贵人家做妾,想给女儿寻个妥帖的人家,可是一时哪里就有这安稳妥当的人选?隔壁宝哥儿,心地倒不坏,可惜家中情况太过复杂。这杨家还只是一般富庶人家呢。

因心里有事,头晚上曹氏没睡安稳,次日起床,眼下一片青痕。亦珍早晨过来请安,见母亲一脸倦容,便有些担心:“娘亲可是哪里不舒服?请大夫给娘亲看看罢?”

曹氏摆摆手,“娘哪里就那么娇贵了?不过是昨晚喝多了水,多起了两次罢了。”

曹氏晓得,自己这是心病。

亦珍见母亲一副不欲多说的模样,也不强求,只暗暗在心里想:稍后少不得要往医馆走一趟,请大夫到家中,给母亲好好诊一诊脉,若是夏日里吃的食补方子不合时令了,正好换成应季的吃食。

亦珍在母亲房中吃过早饭便与招娣一道,同汤伯到谷阳桥下支茶摊去了。

曹氏食不知味,勉强在女儿面前吃下一小碗碧粳米与五彩粟米熬的杂粮粥并一小块葱油羌饼。等女儿出门去了,她才捂住了胸.口,微微喘息。汤妈妈见状,赶紧上前来,伸手轻轻地在她背后反复抚摩,替她顺气。

“夫人且放宽心,此事到底要两厢情愿才好。您同小姐坚拒不愿,想那谢家总不能强抢民女。”

曹氏苦笑,“怕只怕他们使什么阴谋手段,教我们防不胜防。”

“夫人,不如您…”汤妈妈朝放要紧事物的樟木箱望了一眼。

曹氏摇摇头,“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用那东西。”

那东西是保命符,也是催命符,若用的时机不对,只会害了一家人的性命。

曹氏与汤妈妈两两相望,一时之间竟是一筹莫展。

中午曹氏几乎没吃下什么东西去,在院子里走不了两步,便回到屋里。午间睡下去的时候,便觉得心口疼。汤妈妈想去请大夫,又担心夫人屋里无人照看。这么一迟疑,下午曹氏便发起烧来。

亦珍引着大夫进门时,汤妈妈已急得六神无主。见小姐领了大夫回来,几乎是扑过去的:“大夫,您来的正好!求求您快给我家夫人看看!”

大夫背着药箱,安抚地摆摆手,“好好好,莫急莫急。”

亦珍见状,心头一跳,“汤妈妈,母亲怎么了?”

说着也顾不得解□上的斗篷,就要往曹氏屋里去。

大夫忙拦下亦珍,“小娘子且莫着急,此间有老夫替夫人看诊,小娘子还是去换一身家常衣服再过来的好。”

亦珍一愣,随即点点头,旋身往自己院子快步行去。大夫说得对,她一日中有泰半辰光在外头,接触者甚众,万一在外头过了病气带回来,再过给母亲便不好了。

亦珍匆匆回屋净面洗手,换一身衣服,又赶回母亲屋中。大夫刚用自己带来的掺了薄荷蒲公英的澡豆净过手,隔着架子床的幔帐,正执着曹氏的手腕子号脉。

“…”大夫一边号脉,一边微微摇头,片刻之后,才放开曹氏的手,“老夫观夫人的脉象,涩而虚,急且乱,竟是心神虚耗不宁,致急火攻心之症。”

汤妈妈情知是为着小姐的亲事,夫人上了一股邪火。

大夫转向亦珍,“老夫不是再三交代过,绝不可教令堂损耗心神,需得安心静养的么?老夫前次来时,令堂的脉象还好好的,如何不过两月功夫,前头所有的调养便前功尽弃?!”

亦珍讷讷,隐隐觉得此事定然同自己的亲事有关。

大夫又去净了手,这才在桌前,取了笔墨来,斟酌再三,写下两张方子来,“一张去药房抓了药来,三碗水煎做一碗,一日服三顿,另一张则是食疗方子,夫人退热以后,按方子为夫人准备饮食。”

大夫搁下毛笔,“夫人此番热症惊厥,到底极损根骨,老夫的药固然能起作用,但夫人体弱,不敢用那些虎狼之药,故而只怕起效不快。小娘子若能寻得到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以温水化了,给令堂服下,可退热安神定惊。”

亦珍再三谢过大夫,奉上诊金,请汤妈妈送大夫出门,自己则伏在母亲床边,握着母亲曹氏瘦弱无力的手,望着母亲烧得滚烫通红的面容,终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亦珍记不得父亲在世时,母亲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她印象里,只有母女相依为命的这十年,母亲辛勤操劳,不曾有过一日安闲适意的时候。

“娘…女儿不嫁了…”亦珍将母亲的手熨在自己颊上,“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草窝。女儿若是嫁了人,在夫家过得不快活,再富贵又有何用?女儿就守着娘亲,守着咱们这个家,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

一边说,一边眼泪不住从眼眶里流出来,滴在曹氏手背上。

曹氏在昏迷中仿佛听见女儿的话,眼角沁出点点泪光。

汤妈妈送走了大夫回来,见此情景,不由得老泪纵横。

“小姐,您快别这样,夫人晓得了,要心疼的。”汤妈妈上前去扶起亦珍,“大夫的话小姐也听见了,老婆子这就叫我家的回来,到县里最好的药房去配药。”

亦珍重重握了汤妈妈的手,“母亲的病要紧,不拘花多少银钱,一定买了安宫牛黄丸回来。”

“小姐放心。”汤妈妈衔命而去。

汤伯一听夫人病了,连忙收了茶摊,将鸡公车推回家中放好,旋即奔出门去。汤伯先去将大夫开的药方所需的药都抓齐了,又问药材铺的伙计,可有安宫牛黄丸?

那柜台里的小伙计一听,抬头看了汤伯一眼,见他不过是寻常打扮,只咧了咧嘴,“这安宫牛黄丸可是是金贵东西,寻常药铺里可不多见,小号就没有。只怕整个县里也寻不出多少丸来。老丈若是急需,不妨往谢家的回春堂看看,也许老丈额角高,正好回春堂能存着几丸。”

汤伯谢过了小伙计,拎着抓好的药,又直奔了谢家开在县城西市官街上的药铺回春堂。

谢家的回春堂坐落在西市官街市口最旺处,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面阔七间,面朝大门的柜台内左右摆放着两排紫红色百眼柜,中间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神位。店里的伙计都轻手轻脚的,只听得掌柜的将算盘打得劈啪作响。

回春堂生意极兴隆,因收药比一般药铺多给一钱银子,药农都爱将上好的药材送到回春堂来。能到回春堂买药的人家,也不在乎多出一点银子,只消药材质量上乘。是以回春堂在华亭县乃至整个松江府,都是一等的药铺,无人能出其右。

这会儿药铺里的伙计见汤伯从外头拎着包好的药材进来,倒也不多言语,只问:“这位老丈,光临鄙号,可要买什么?”

汤伯怀揣一线希望,点了点头,“不知贵号可有安宫牛黄丸没有?”

伙计一听,忙朝柜台里埋头打算盘的掌柜望去。

掌柜的慢悠悠停下手中的算盘,抬头上下打量了一眼汤伯,见汤伯一身寻常打扮,并不像是有钱人家的下人,然观其言谈举止,又不似县里的穷苦人家。再看他手里还拎着别家药号抓来的药,心中约莫有了些底,这才开口问:“老丈为谁来买药?不知有何症状?这安宫牛黄丸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能服的药。”

“小老儿乃是为我家夫人求药来的。”汤伯不敢耽误,忙将大夫交代的事宜说了。“临来前,我家小姐说了,只要能买得,不拘有多贵。”

掌柜的一笑,“这倒与贵贱无关。鄙号倒是有几丸安宫牛黄丸,不过乃是镇店之物,我也需得去问过大掌柜的。还请老丈稍等。”

“谢谢掌柜的!谢谢掌柜的!”汤伯迭声说。

“先莫谢,大掌柜的肯不肯,还是两说。”掌柜的出了柜台,走到内堂去,禀明了正在内堂闲坐喝茶的大掌柜。

大掌柜一听有人求购安宫牛黄丸,不由得起身,透过帘子,朝外头望了一眼。

这一看不要紧,大掌柜的一眼认出站在柜台外的老丈正是谷阳桥下支茶摊的汤伯。忙压低了声音交代掌柜的,“你出去告诉他,我也要禀过东家,才能决定,叫他晚些时候再来一趟。”

随后自己匆匆从后门出了回春堂,急急赶往谢府。

回春堂大掌柜来到谢府门前,与门上打了招呼,由家丁引着,来在二门外,对垂花门内的婆子道:“回春堂谢敬佑有要事求见老夫人!”

垂花门内的婆子闻言,客气地道声“谢大掌柜的稍等”,便一路小跑进了孙少爷的院子。进了院子,这才放缓了脚步,悄悄来在孙少爷的屋子外头,对守在廊下的大丫鬟道:“宁雯姑娘,二门外头回春堂的谢大掌柜的有要事求见老夫人。”

大丫鬟轻轻颌首,收了手中的针线,自小杌子上起身,挑帘子进了屋,绕过碧纱橱,来在里间,轻声对守着孙子吃燕窝粥的谢老夫人道:“老夫人,外院来禀,回春堂的谢大掌柜有要是求见。”

谢老夫人微微挑了挑眉,“可有说什么事么?”

“不曾。”丫鬟老实回道。

谢老夫人眉心一拧。这谢大掌柜乃是她过世的相公谢老爷的远房族孙,论辈分,倒与麒哥同辈。老爷在世的时候,独自一人远从江西老家来松江,到回春堂做了学徒。因为人肯吃苦,又上进,逐渐便由学徒一步步脚踏实地坐到今日回春堂的大掌柜位置。他办事最是稳妥不过,如无大事,很少贸然求见。

谢老夫人想一想,对坐靠在床上的孙子道:“麒哥儿吃完了粥,若是喜欢,就叫丫鬟小厮进来读书给你听。祖母有事,去去就回。”

谢停云忙点点头,“祖母有事尽管去,孙儿已好多了,您不必担心。”

他这些日子天天被祖母盯着,闷得浑身痒,早想寻个祖母不在的机会,起床散澹散澹。

谢老夫人不知孙子心中所想,见他乖顺,满意地出了屋,叫二门上的婆子引谢大掌柜到花厅议事。谢大掌柜进了花厅,见了谢老夫人,便是深深一揖,“回春堂谢敬佑见过老夫人。”

谢老夫人抬手虚扶了他一把,“谢大掌柜不必多礼,快快请坐。来人,看茶。”

谢大掌柜的在下首的椅子虚坐了,接过丫鬟奉上的君山银针,象征性地抿了一口,便放在手便茶几之上,随后向谢老夫人说明来意,“老夫人,适才有人至回春堂求购安宫牛黄丸。”

谢老夫人轻咳一声,“谢大掌柜想必知道,此药珍稀,得之不易。便是我们谢家的药号,拢共也不过十丸之数,乃是镇店之宝…”

“老夫人有所不知,那前来求购的,是景家堰里曹寡妇家的下人。”谢大掌柜的不紧不慢地说道。

谢老夫人一听,猛地以拐杖一点花厅内的大理石地面。“你再说一遍?”

谢大掌柜的便又重复了一遍:“那前来求购的,是景家堰里曹寡妇家的下人。”

他虽与谢停云同辈,但年纪大了谢停云老大一截,如今已经是做祖父的人了。闲时曾带着孙子逛草市,也在闲云亭里坐下来喝过茶摊的酸梅汤,因而认得汤伯。外人或者并不知晓内情,他由于是回春堂的大掌柜,是以孙少爷自贡院出来,大病一场,老夫人有意替孙少爷纳妾冲喜的事,他却是晓得的。他原想着自己妻舅家中有个容色不错的闺女,凭自己在老夫人跟前的脸面,将妻舅家的甥女送给孙少爷做妾,想是不成问题的。

哪知孙少爷竟自己看中了曹寡妇家的小娘子。这消息是内宅里少爷身边伺候的丫鬟的娘老子到他家中吃酒时透出来的,又说那寡妇是个不识抬举的,多少人想给孙少爷做妾都没那个福气呢,她家可倒好,竟然一口回绝了。

谢大掌柜的一听,便熄了自己的那份私心。刚才一见汤伯,又听他是要为他家夫人求药,心里那么一合计,便让掌柜的拖住汤伯,自己到老夫人跟前来回话。

谢老夫人听后,沉吟片刻,轻轻一笑,“做的好。你这就回药铺去,老身稍后便到。”

“是,老夫人。”谢大掌柜的见老夫人脸上的表情,便知道自己这是做对了。

48第四十七章 一力承担(2)

汤伯将抓来的药送回家去,又交代了汤妈妈两句,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回春堂,也不敢在药铺里等着,怕碍了人家的生意,只敢在门外台阶旁蹲了,苦苦守候。直到天色渐暗,四周好些个商品开始挂板打烊,回春堂里的小伙计才从里头出来,对蹲在门外的汤伯道:“老丈,我家大掌柜来了,您快里头请。”

汤伯赶紧站起身来,因蹲得久了,腿脚发麻,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那药铺的小伙计连忙伸手扶住了汤伯,“老丈,您没事罢?”

汤伯摆摆手,“没事没事,谢谢小哥了。”

小伙计引了汤伯穿过药铺的前堂,来到后堂。

汤伯一眼看见恭立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夫人身后的大掌柜。汤伯不认得那老夫人,却认得谢大掌柜,连忙上前一揖到底,“求大掌柜的卖两丸安宫牛黄丸给小老儿罢!求求您了,大掌柜的!”

谢大掌柜望着面前直朝自己作揖的汤伯,心中略微不忍,可到底自己是吃谢家的薪俸的,只能清了清喉咙:“汤伯,此事在下实是做不得主,要问过我家老夫人才行。”

汤伯心道这端坐在上首的老妇想必就是谢家老夫人了,当即双膝一弯,跪了下来,“求谢老夫人行行好,就卖两丸给小老儿罢!小老儿感激不尽!求求老夫人了!”

谢老夫人不说答应,也不说不答应,只望着跪在内堂地上的汤伯,如同望着渺小的蝼蚁,“这卖不卖,却要看你家小娘子了。”

汤伯闻言一愣,怎地却要看他家小姐?“老夫人此话何解?”

谢老夫人淡淡一笑,“我那孙儿,也不知何时何地,见过你家小娘子的面,从此念兹在兹,夙夜梦寐。前段时间,我那孙儿病了,便是病中,也对你家小娘子念念不忘,求我答应,纳她为妾…”

谢老夫人的话,如同晴天霹雳,直直砸在汤伯身上,砸得他目瞪口呆。

“老夫人…”

“你不必再说。只要你家小娘子点头答应,做我那孙儿的良妾,休说是卖,便是白送几丸安宫牛黄丸,也是可以的。”谢老夫人冷笑,“我那孙儿别无所求,我这做祖母的,总要成全了他的念想不是?”

“老夫人…求求您…行行好…小老儿给您磕头了…”汤伯重重地朝谢老夫人叩首。

“谢大掌柜,此间便交给你了。”谢老夫人站起身来,自有一直立在暗处角落里的婆子来扶了她,扬长而去。

谢大掌柜待谢老夫人走了,赶紧上前去扶去汤伯,又叫了小伙计进来,略略处理了他额上拼命叩头磕出来的伤痕。“老哥哥,听小弟一句劝,我家老夫人最是宝贝孙少爷,怕是不圆了少爷的心愿,不肯罢休。您还是快点家去,和你家小姐商量商量,到底人命关天。”

见汤伯一脸茫然,谢大掌柜的又加了把劲怂恿道:“我家孙少爷年少英俊,又饱读诗书,待桂榜得中,便是举人老爷。贵府的小娘子给我家孙少爷做妾,并不委屈了她…”

汤伯拼命摇头,“不成!这不成!”

谢大掌柜叹息一声,便不再多言,只叫小伙计送汤伯出去。

汤伯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出了回春堂,心头一片凄惶。一边厢是夫人危在旦夕的性命,一边厢是小姐一辈子的幸福,他一个做下人的,如何能决定得了?

汤伯拎抓好的药包,埋头往前走,走不多远,一头撞在个从未醒居酒楼里出来的公子身上。那公子被撞了个趔趄,身旁的小厮一把扶住了公子,随后朝着汤伯喝道:“老东西!没长眼睛么?撞坏了我家公子,拿你十条老命也赔不起!”

喝罢还不甘心,抬脚便朝着汤伯胸口踢来。

一旁同行的公子轻轻对那公子道:“程兄,眼看便要放榜了,这时候要是踢伤了人,怕是不好。”

到底是读书人,要是给人留下德行有亏,纵仆行凶的印象,总是不美。

那被撞的程公子一听,和声制止小厮,“松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