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就那样。”JP说,“他拿你开玩笑,你就拿他开玩笑;他跟你抬杠,你就跟他抬杠。别害怕。”

——这是什么儿子啊?

“既然他要去,那么我就好好准备手续和旅行线路吧。可是到了中国,一切得听我的。”我说,“你跟你爸得明确这一点。”

“这个,不如你自己跟他明确吧。”

后来,在我带莫里斯办理去中国旅行的手续的过程中,这个老头子的态度非常好非常听话,待到他拿到机票,一切就绪,马上就要上飞机之前,我跟他说:“爸,去了中国,怎么玩,每天什么安排,我说你必须都得听我的,同意不?”

他冷笑一声,“哼,再说吧。”

不出所料,接下来的春天,在中国的旅行,我跟莫里斯,在北京因为中国人开的旅店好还是法国人开的旅店好而抬杠;在西安因为去西大街吃小吃还是去老薛家吃羊肉泡馍争论;在阳朔因为吃炒田螺运是田螺酿意见不同而几乎有一晚上没说话;到了苏州因为找不到丝绸博物馆又打了一架……

有一天在阳朔,JP在宾馆里面睡觉,我带着莫里斯骑着自行车去邮局给他的老伙伴们邮寄明信片。我说邮票应该用胶水来粘,他说胶水粘不往,用舌头舔一下就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因为桌子旁边摆着一小盆用来粘邮票的水。就因为这个,他跟我絮叨了十多分钟,一直在说他自己多有理,而我多么不在行,我真是听得耳朵都痒痒了,最后我拍着他的肩膀说:“爸,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吧。”他眼皮都没抬,继续在那里贴邮票。

“我说,妈妈和JP人都不错,你怎么,”我说,“你怎么能这么事儿脑袋呢?”

他听了一愣,然后忽然眉开眼笑,搂着我说:“是吗?真是这么觉得的?太是家里人了,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都说我事儿……可是我看啊,咱俩其实差不多,你也是个事儿脑袋……”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后来我妈妈跟我说:“别跟你的公公较劲了,他说什么、做什么就按他的意思办呗。八十岁的人,要是不喜吹你,不喜欢中国,为什么大老远地跑来这里玩?”

直到现在,每次我跟莫里斯抬杠之前,我总要想想我妈跟我说的这句话,可是我发现在这个又事儿又絮叨的老头儿面前,我很难管得住同样不那么随和的自己。另一方面,每当我们又杠起来的时候,婆婆和JP总能做到无动于衷,置身事外……

我想,我跟公公莫里斯,恐怕得永远这么杠下去了,反正,杠杠更健康。

我们且再回到二OO八年的冬天,圣诞节之前,在外工作的我终于在里昂送走了国内来的考察团,下午回到旅馆,忽然发现自己有点发烧,肌肉酸疼。

要不怎么说人就是不能不工作,身体倦怠了就特别容易生病。这才干了几天的活儿啊,我还出状况了。

我一边在药店买药一边拿着电话跟JP说:“钱钱到手了,两千多块呢。我送你个小礼物怎样?”

他笑起来,“那么辛苦赚的,自己留着玩吧。”

药店的服务员说:“对不起,小姐。治疗感冒发烧的消炎药必须有处方才能卖,要不您来点阿司匹林吧?”

我说:“行啊,来个橘子味的泡腾片。”

JP说:“你在哪里啊?是不是病了?”

“没啊,壮着呢,在街上玩呢。”

“快回旅馆吧,明早上的客车可别误了。”

“嗯。”我说,“你晚上吃什么?”

“我妈做的汤和炒蛋。”

“想我不?”我说。

“嗯。”他对着电话,声音低低的,“特想,想得胃都疼。”

“你胃疼不是因为想念我做的菜吧?”

他在另一端笑起来,“我亲爱的,你做的菜也是你啊。”

我发烧了,可是一样的心花怒放。

那天晚上,我吃了阿司匹林,然后捂在被子里面看电视。身上很不舒服。但是精神是十分愉快的,身边有自己赚的钱钱,明天回家就可以见到久违的我亲爱的JP,我觉得这两样就是生活的真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睡的状态中,我好像听到门铃在响。

我愣了一下,门铃又响了。

我起来哆哆嗦嗦地去开门之前跟自己说,这个不可能是JP,JP不是这么形式主义的人。

可是打开门,不是他还是谁?一个大脑门,蓝眼睛,红彤彤的脸,夹克衫的肩膀上落着点小雪,手里面是个纸袋子。我昏昏沉沉地接过来往里面一看:是他妈妈家的苹果和梨子,塑料饭盒里是炒鸡蛋,上面还有几盒治感冒的药物。

我沙哑着嗓子说“三个小时,你开车过来的啊?”

“是啊。”他说。

“这个啊,这是言情小说里面很俗套的桥段。”我慢慢地说。

他走过来,把我轻轻抱住,“哦,原来是这样啊。可惜我不是个小说家,我只是个有些担心的丈夫。”

旅馆的走廊里回荡着轻轻的欢快的圣诞歌曲,JP身上的味道,是暖呼呼的桃子的香气,像我最初见到他时的一样,像年少的我在知道一个女孩总会结婚之后就为自己梦想的一样。

你知道吸引力法则吗?

我是从差不多十五岁的时候开始注意这件事情的:

当时我上初中二年级,把我姐姐的飞鸽牌绿色24号自行车骑了六七年,后座因为总是夹着书包都磨掉漆了。看着身边有些女同学都骑那种或蓝或紫的糖果色彩的,塑料车圈的公主车,我心里十分羡慕。因为从小就被教育不能跟爸爸妈妈要东西,又实在找不到把我那辆运转良好的小飞鸽给换掉的理由,我每天就只能在心里向往着一辆新的自行车:它最好是紫色的,硬塑料镌花的车圈,前面有一个小车筐,我可以把书包水壶还有饭盒放在里面,然后在后座驮着我的好朋友,放学的时候我要骑得很快很快,我希望四班的那个我喜欢的面孔长得白白净净的男孩会看到我的新车子……经过大约两三个月的朝思暮想,I995年11月,我生日那天晚上,当我放学回家刚刚推开家门,我家的正厅里居然就摆着一辆我向往己久的新的自行车,蓝紫色的,前面一个黑色的小车筐,塑料车圈,后座高高的,看上去十分漂亮结实,像一只骄傲的小鹿一样——这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十五岁礼物——我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我想要一辆公主车,但是得到了它。

这辆新车让我在同学们,特别是女同学中间很是拉风。在补课班上课的时候,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郑蕾坐在我旁边,物理老师让同学们互相判作业的时候,郑蕾对我说:“你的新车太漂亮了!”

“我爸妈给买的。”我说。

“我也想要一个。”郑蕾说,“但是我不太敢要。这学期我都已经要了一个新书包了,期中考试又没有考得太好……”

我看看她说:“这不是我要的……这是,这是我想来的……”

她听了眼睛放光:“怎么回事?”

我就把我是怎样对一辆崭新的漂亮的自行车垂涎三尺朝思暮想,怎样构思着自己骑上它的时候的神气模样,怎样憋着就是不说的经验传授给了郑蕾,我一边说,她一边专注地听,一直到物理老师点我们两个的名字。

郑蕾如法炮制,春节的时候她得到了她的自行车。

她高兴极了,为了感谢我给她出了这么好的主意,请我吃了一根小人雪糕,然后对我说:“你说,我要是想一件大点儿的事情,能这么想来不?”

我说:“什么事情啊?”

“我说了,你可别告诉别人。”

“我不告诉别人。”我说。

“我喜欢丁家为。”她说。

丁家为是班上学习最好的男孩,因为学习好,我总觉得他在别的方面有点缺弦,同是十五岁的少年人,他根本没有我眼前的语文课代表那样解风情。我说:“那你就现在开始想吧,就想你以后嫁给丁家为的事儿,你俩在哪里住,他做什么工作,你做什么工作,你就想吧,想着想着,就会像自行车一样,被你给想来了。”

郑蕾点点头,后来我们上初三了,后来我们考上了不同的高中,她没有再跟我交流过她是怎么“想”的。

当然了,我和郑蕾的自行车仅仅是两个小小个案。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一次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活动,学校组织去敬老院参观,我看到那些被送到敬老院的老人心里面一点都不好受,当时我上大学二年级,就在心里想:毕业了我要赚很多钱,然后给我爸爸妈妈买一个大房子住——让我的爸爸妈妈在我的房子里面住!我一定要!我也一定会的!

03年七月我参加工作了,在大学里面教书,十一月的时候教研室主任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全市高校教师可以以优惠价格购得商品现房,当时沈阳市的普通商品房均价大约是四千五百块左右,给我们的价格是两千五百块均价,差价由教育厅和学校来补。

毕业一年,爸爸妈妈住上了我的房子。

大三那年在法国留学的时候,二十一岁的我傍晚跑步总会路过一个很漂亮的住宅小区。小区里只有一栋三层的淡黄色小楼,每一家的露台都很大,我跑步经过的时候总要在那里歇一会儿,看这栋漂亮的小楼上,哪一家的猫在花草旁边休息,哪一家的青年男女在露台上摆上圆桌子招待朋友,还有他们院子里的铃兰开得怎样,樱桃树上熟透的果子有时候会掉在甬道上,把白色的砖石都染成紫色了。

我的心里那样羡慕,同时又在想:我也要在法国有一幢这样的房子,我要离樱桃树很近的那一套,我用什么样的窗帘和桌布,朋友们来了我用什么招待他们……

二十八岁我来到法国,春季的一天上午,洗了半碗樱桃在阳台上看楼下的面包店烤了什么新点心,忽然回忆起数年前自己的梦想,如今我便活在那时候的梦想里。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在校友录上看到了郑蕾和丁家为的婚纱照:他俩一起在英国念博士,结婚了。

我是个有点神神叨叨的天蝎座,平主很信超能力啊外星人啊星相占卜啊等被不少人认为是荒诞不经的东西。我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这样“想着想着好事儿就来了”的事情,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关于自行车,房子的事情之外,还有穿得光鲜亮丽给大人物当翻译,出了几本小说之后可以靠写作吃饭的种种事迹,这些曾经都是我在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散步的时候,发呆的时候梦想的事情,这些都是确实成真了的事情,因此我曾经很严肃的正告我姐姐:“告诉你别惹我,我这人不是有特异功能就是脑电波十分强大,我跟你说,我想什么来什么……”

谜底是被一个好友解开的。

好友在大型外企人力资源部工作,主要负责员工培训。因为要上许多关于励志协作的课程,她必须阅读许多成功学方面的书籍,然后消化贯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讲给员工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斗志。

有一天我们两个在烧烤店吃羊肉串,她跟我说:“你知道有个叫做‘吸引力法则’的东西吗?”

我喝了一口啤酒:“说来听听。”

所谓吸引力法则,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句话:通过梦想的强大叹引力,你绝对绝对能够得到你梦寐以求的东西。

美国的一个著名的成功学专家写了一本厚厚的专著专门讲的就是这件事情。他举了很多个例子,包括人类历史上那些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国王元首将军巨富科学家探险家还有多个中彩票者,他们最后取得的成功都是他们一直以来梦想的事情。

在这里可能有的同学说:这不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嘛?

高中生就说了:这不就是“目标定在北师大,怎样也能考上首师大”的道理嘛?

这样的话,大家就混淆了两个概念:“理想”与“梦想”。

理想先有的是一个“理”字,你是理性的,你是已经进行了冷静的思考选择,要为之努力的,没有人把“中彩票”当做是“理想”吧?

但是“梦想”是不一样的。“梦”是什么,你在做梦的时候就像你真的已经沉浸其中一样,你是真的相信它的,你是真的相信自己会得到这样东西,并且已经开始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里享受了它的。

因此“梦想”不同于“理想”的。

要真的相信你的“梦想”,你能够实现它。

什么?非要我举一个例子?

好吧。马丁路德金怎么说的?

“I have a dream……”是不是?

要是他说:“I have an ideal.”奥巴马就不一定干点啥了。

所以关于“吸引力法则”,首先第一点:有梦想,要相信它,要相信你能够得到它,要从思想上提前享受它。

其次,要像真的建造一个房子一样,把它的地基墙壁天棚壁纸门窗衣柜等等等等都要耐心详细地安排好。也就是说,将自己梦想的细节规划好。

你想要考上名牌的大学,那就想一想班上的男孩子帮自己打开水的情景,想一想阳光下的图书馆里你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的样子。

你想要在北京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公寓,请在你的脑海里先选好窗帘和台灯。

你想中彩票,不妨也想想送给丈夫或者妈妈的礼物。

你想要当上部门老大,换办公室的那天穿哪一身套装配哪一双鞋子,见到什么人接受他的奉承还是对其视而不见也得提前准备好。

一句话:越细节,梦想的力量也就越强大,也就越会实现。

再其次,去梦想正面的东西。因为正面的思想的叹引力要远远大于负面思想的影响。也就是说,你在脑海里说“我想要……”的能量要远远超过“千万不要……”的能量。对自己的祈福比对别人的诅咒更灵。

……

以上是经过我自身实践的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一些要义:要有正面的梦想,相信它,细化它,争取它。

2009年的七月,我来到法国之后写的第一本书《丹尼海格》终于完成,我在网上邮寄给了编辑。此时我的生活与最初到法国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改变:我在一家策划公司做兼职翻译,同时写作,同时照顾我爱人JP的饮食起居,同时跟善良又古怪的公公抬杠,同时也与那反华的嫂子进行着阶段性的斗争。

编辑看过初稿之后回复我说这个女留学生的故事,能不能把它的结尾修改得更现实一些:女孩最终摆脱了与丹尼海格之间无望的爱情,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女人,同时也让他们之间留下遗憾,毕竟不完美的故事总是更让人唏嘘感叹,更让人印象深刻的。

我回复给她说明了一定要创造一个童话一样结尾的意图:

灰姑娘先爱上了国王,他是她的梦想,所以无论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遭遇和挫折,她总会得到他,穿上水晶鞋,跟他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想要表达的就是——相信梦想的人就会成功。

如果说《丹尼海格》是写给每个女孩的梦想,那么《智斗!》讲的是真正实现在我身上的故事,是我从知道一个女孩总要结婚开始到我二十九岁这一年的故事。我一直梦想着一个温柔聪明的男人,所以当他刚一出现,无论之后经过了多少的波折和选择,我都没有对我们的未来有过任何的怀疑,更从没想过放弃。因此,我的梦想实现了。

愿这本搞笑的书让有些寂寞的你莞尔一笑。

愿这本彪悍的书给等待爱情的你鼓些勇气。

愿这本坚决的书给拿不定主意的你补上临门一脚。

愿这本吵架王总结经验的书给跟人斗嘴占下风的你增添些灵感和手段。

愿所有拥有梦想并相信爱情的花朵都嫁给杰出又爱慕你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