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很顺利地又被一颗粉笔头击中。男生愤怒地抱怨:“老巫婆,不准体罚学生!”

顾小影撇撇嘴:“老师当然不准体罚学生,不过我是老巫婆,不受这规定约束。”

周围响起哄笑声,顾小影得意地抱着胳膊笑。

女生则抓住顾小影,开始八卦:“老师,那你们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

“好火爆的话题,”顾小影咂咂嘴,“话说我们从试探到热恋,现在终于进行到分手了。”

“啊……”女孩子们失望地叹息。

顾小影摆摆手,难得的一本正经:“不过,我倒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校园里的爱情很干净、很美好,没有那么多的衡量指标,只和爱情本身有关。因为真心喜欢,才会在一起。这样的感情,一辈子能有一次,也就足够。”

“可是,”她也是鲜见的语重心长,“未来太远了,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干涉不了别人的未来,便只能干涉自己,只能尽量让自己更加美丽、优雅、智慧、丰富一些。”

灯光下,从管桐的角度看过去,她的侧脸闪闪发光,大V领的薄毛衫领口不知道缀了些什么东西,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地晃动。

她的眼中有自信的神采,她走到女孩子们中间,随手揽住一个女孩子的肩膀,对所有那些年轻的孩子们微笑着说:“亲爱的们,能认识你们,是我的福气。我运气好一些,直接考上了本科,后来考上了研究生,可以说很顺风顺水。所以,是从你们这里,我才见到了什么叫做不放弃。你们经历了高考,或许有一点失意,但你们不认输,继续冲刺丝毫不亚于高考难度的专升本考试。你们让我知道了,从来没有什么失败是一辈子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们是我的老师。”

台下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看着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不过年长三四岁的班主任,刚才还喧闹的教室,顷刻间变得鸦雀无声。

“所以,今天的动员会,我就知道我不需要说太多,”她一踮脚,再次坐到一张空着的课桌上去,手抄在裤兜里,咧了嘴笑,“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本科生未必就比专科生优秀,可是多出来的那两年大学生活,却可以让你们完成许多现在可能来不及完成的心愿,比如,谈一场干干净净的‘黄昏恋’。”

……

听到这里,管桐和江岳阳互相对视一眼,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在给已经读大二的专科生们做专升本前的思想动员。作为兼职班主任,顾老师无疑是极其负责任地絮叨着。不过专科二年级的学生们已经不是新生,再加上和顾小影已经很熟悉,便笑嘻嘻地在台下接话茬。

渐渐,你来我往的,场面就趋于混乱了,最后演变成一个人在台上笑,一群人在台下笑,好端端一场班会变成师生八卦恳谈会,热闹得不得了。逐渐有女生拿出零食来,教室里果壳乱飞,又发展成为茶话会。话题从大学爱情到英语四级,到某个老师的糗事,最后变成顾小影一边嗑瓜子一边眉飞色舞的笑话专场。

江岳阳扭头看看管桐,想说什么,可是张张嘴,又没说出来。

管桐看出来江岳阳有些欲言又止,干脆问:“你想说什么?”

江岳阳往教室里看一眼,然后看着管桐,迟疑地说:“没事,我只是想起了蒋曼琳师姐。”

管桐挑挑眉毛,微微一笑:“你觉得她像蒋曼琳?”

“你觉得不像?”江岳阳叹息,“很聪明,口才很好,看起来也是一样的要强。”

“其实是不一样的,”管桐看着屋里不断前仰后合笑着的学生们,若有所思,“和蒋曼琳相比,她更懂得示弱,心态也更阳光一些。这世上自以为聪明的人太多了,其实真正的聪明人,是那些知道自己不聪明,所以肯认真生活的人。”

江岳阳狐疑地看看管桐:“师兄你想说什么?”

管桐不说话,只是看着屋里的女孩子微笑。

江岳阳仔细端详管桐一眼,似有所指:“要是娶这种女孩子回家当老婆,怕是根本震不住。”

“干嘛一定要震得住呢,”管桐看江岳阳一眼,微笑,“找老婆又不是找丫环。”

江岳阳大骇:“师兄你不是吧?人怎么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看着江岳阳一脸受惊的表情,管桐笑笑,没说话。他知道,无论他说什么,现在的江岳阳也是无法理解的——他的小师弟,本着爱护师兄的原则,还满脑子都是对蒋曼琳嫌贫爱富的讨伐。其实管桐也没有告诉江岳阳,此时的他,也仍旧没有陷入“一见钟情”的泥淖,理智如他,也不过就是觉得校庆那天的顾小影很有趣、而今天的顾小影令他觉得有所触动。

第三次见面,管桐承认,他不光彩的偷听行为,却让他见识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前的顾小影——收起那些迷迷糊糊、机灵慧黠,原来,在她身上还有这样情真意切的善良。

并且,他从这个女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世上最单纯美好的笑意。

所以,他不否认,他对这个误打误撞地闯进他生命里来的顾小影,有着先入为主的好感。

而“好感”——对已至而立之年的管桐来说,是爱情的前提。

(4)

托江岳阳这个“线人”的福,管桐在网上找到顾小影的博客。

某个不需要加班的晚上,他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一页页,带着好奇,打量这个女孩子的生活——这是种有趣的体验,或许也是到这时,他才发现,每个人,或许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窥私欲。

以及,他也发现:顾小影远比他想象中,还要文采斐然。

10月18日 永志不渝

今天看见一个女作家写的话:爱情就像一把匕首,深深刺进我的心脏,在以后的很多年里,令我深陷于此、永志不渝。

永志不渝,这真是个美丽的词汇,在这个女作家年老的时候,回忆那场爱情的刹那,动人心扉。

她爱他,却无法和他生活在一起。

她的爱永志不渝,于是终生未嫁。

我想起,婚礼上,人们喜欢用这个词宣誓:我宣誓,无论疾病、贫困、灾难都无法将我们分开,我将深爱我的丈夫/妻子,永志不渝。

那么多的新人,都曾用青春宣誓。可是,很多年过去,还是有很多人分开。

他们分开的时候,“永志不渝”就像一场稍纵即逝的烟火,它的美丽,只能用来嘲笑“永远”本身的短暂。

所以,我想,“永志不渝”原来就是一场年轮的考验——这个词,这句话,本不是20岁的人可以说,并能说出味道来的。

就好像那位女作家,年轻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她所谓的“永远”。直到她老了,嘲笑她、奚落她的那些人,才相信“永远”的存在。

原来,“永志不渝”的意义,要靠时间来证实。

原来,说“永志不渝”的那个人,一定要白发苍苍。

原来,永志不渝,这不单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承诺,还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承诺。

10月2日 慕司男人与花卷男人

这个城市开了第三家“元祖慕司”店。

是下午三点钟,我的脚像是粘在了店里的地板上,想转身回去,可是敌不住满屋香艳。

终于还是狠狠心,买下两份慕司,那么小,二十五元。

小口小口地吃,冰凉酸甜的滋味,带来和煦的小幸福。

半小时后,当我走出元祖,看着满街来来往往的人群时,突然这样想:是不是有种男人,就像慕司蛋糕一样?

这样的慕司男人,一定有相当诱人的外在条件,比如房、车、好看的外形、高尚的职业……让你站在他面前的时候,就像刚才的我,拔不动脚。于是终于陷进去,万劫不复的时候,还在感慨慕司的好吃——慕司男人就是有本事让你被他卖的时候还替他数钱。

直到你终于发现这样的男人不值得自己爱,可是回头看看,他毕竟给过你温暖的瞬间,给过你浪漫的场景,仿佛我吃慕司时候齿颊留香,于是这样的香就成了最不容易长久却最容易抚慰自己的心灵膏药。敷上去的时候,至少可以短暂止疼。

而需要止疼的时候,意味着这场爱,已经给我们留下伤口。

简单地说,就是有种男人,一定是中看不中用,却总是吸引我们付帐买单,然后等买完了再去后悔到肠子发青。

就好比现在,当我吃完那么好吃的慕司蛋糕的时候,其实我比谁都清楚,这样的情调与味道只能偶尔为之,要么是用来满足自己口腹上的虚荣心,要么是用来给生活加点小调剂——而事实上,最中用的还是家里那二两一个的小馒头,两毛五分钱,敌得住饥饿。

毕竟,情趣是情趣,生活是生活,生活不能没有情趣,而只有情趣算不上是生活,生活就是在扎扎实实过日子的前提下有情趣。

所以实际上性价比最高的是花卷男人,也是两毛五分钱的价钱,比馒头漂亮,比慕司实惠。

所以,要挑个花卷男人而不是慕司男人,结婚。

9月13日 你想过死吗

今天有学生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你想过死吗?

我点头,我得承认,我想过死。

最绝望的时候,最孤独的时候,最看不见道路的时候,我十四岁,成绩普通,有点自卑,不怎么讨巧,父母对我很失望,我对自己更失望。

那时候就想,如果闭上眼,什么都不用想,什么责任都不用负,该多好?

我甚至偷偷从四楼阳台往下看,楼下是冬青,还有坚硬的水泥台子。我猜,如果掉到冬青上,很有可能会毁容;如果掉到水泥台上,死了倒还好,植物人怎么办?

那时候,我不怕死,倒是害怕丑陋地活着。

于是,十四岁的我,在最绝望的时候,常常就这样一个人站在高楼顶,从上往下看。开始的时候有点恐高,看着看着脑袋就晕了,腿就软了,便下意识地向后一退——只这一瞬间,我知道,我不想死。

不想死,就要好好活着,坚强活下去的重要途径就是:把左脸贴到右脸上,左边不要脸,右边二皮脸。

于是,对于那些不喜欢我的人,我当他们是空气;对于那些喜欢我的人,我回报他们更多的喜欢,以及勤奋。

渐渐,时间走过去,我们长大了。日子终于越过越好,渐渐没有人会提起当年我曾经考很不好的名次,为我失望的父母神奇般开始为我骄傲……命运的诡异,常常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去年同学聚会,老同学还惊呼:你读研了?你当初不是和我一样成绩不怎么好吗?

我笑——到这个时候,过去的一切不过是笑话和谈资。

其实,当我从最不开心的日子里走出来,一点点咬破茧子,钻出自己的壳,我自己也很惊讶:为什么曾经,我居然想到死?

我很庆幸,我终究没寻死,也没死成。

想起小时候看一部电视剧叫《上海一家人》,有句歌词,叫“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原来如此。

所以,你知道吗,我亲爱的孩子,你问我这个问题,是因为你还没长大——因为还年轻,走的路还不够多,美好的未来还那么模糊,所以你以为短暂的窘境就是永恒。于是,这样的绝望便让你想到死亡。

你因而忘记了,活着最大的意义,其实就在于你没有死去——你还有那么多时间,用你坚定的信念、善良的心、永不放弃的奋斗,给别人一个惊讶的未来。

因为还活着,这一切的一切,便都还来得及。

8月29日 三年一课题

突然发现:读研究生最大的好处,是我可以用三年的时间,以学习的方式,知道自己的无知。

相关的科研成果是:初步掌握“严谨”的行动指南,基本具备“钻研”的业务素质,大致了解“刻苦”的相关路径。

回想本科时代,我是天真烂漫的小女生,有老师宠、有师弟师妹的羡慕,参加很多比赛、拿很多奖、发表很多文章,很多人夸。所以,不必拼抢啥子荣誉,还可于顺遂之中学习大度。

当然要感谢这些年的顺境:让我在得到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后,能够因为富足而学会淡然。我知道自己幸运——就好像那个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即便你肯思考,总还要有苹果肯从天而降。

然而,毕业后顺风顺水考上研究生,却发现从此前路多泥泞——你是研究生了,老师的衡量标准自然提升。

明明大学时经常被老师当作勤奋钻研专业的学生加以表扬,可是现在却总被训斥:你引用的这句话从哪里来?相关原著看过吗?原文的意思是什么?出自哪本书哪一页……

再不敢耍小聪明,开始认真读书,凡引用论据必先将原著通读,不求甚解必将被导师封杀!

导师若是令狐冲,我就是峨眉派小尼姑——导师门下多女将,皆一心考博不谈爱情。

想不严谨是不可能的。

惟其这样的严谨是耳濡目染而不是耳提面命,才真正渗透进我们的内心。

就这样,我很开心我可以用三年的时间认真学习关于“无知”和“谦虚”的话题,用以后所有的时间学习人生这部大书,请爱我的人相信,我会是个好学生。

三年一课题,我知道毕业时书本上的知识多会还给老师,可心里的逻辑将永不改变位置——那些大学里学到的思维方法与人生观点,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

深夜,省委大楼的灯光一盏盏灭下去。然而办公厅一隅,管桐仍然端坐在电脑前,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些或俏皮、或深沉的文字,不得不承认:顾小影的文字,连同从中折射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一起,令他惊讶!

他一页页地翻看下去,越看,就越觉得这个女孩子是不容错过的宝贝——他喜欢她的笑容,更喜欢她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才华。

初见她时,管桐觉得她只是个很乐天、很活宝的女孩子,可现在,他看到了这个女孩子身上与众不同的那些智慧光芒,他知道,他已经悄然心折。

(5)

一旦心折,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一周后,顾小影正在导师家因为论文不合格而倍受数落时,突然接到江岳阳的短信:速来系办公室救急!

救急?顾小影纳闷:是失火还是失窃,自己能救什么急?

不过这时候的短信已经等于救命稻草——只见顾小影急忙晃着手机对导师说:“老师,系里有急事,要我马上过去。”

头发花白的导师抬头看看眼前的关门弟子,甩甩手里的论文,颇头疼:“顾小影,你得用功点,不然怎么考博啊!”

顾小影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声音响亮地答:“时刻准备着!”

导师早就习惯了徒儿的无厘头,只是无奈地挥挥手:“抓紧改论文,争取学期末能发表。”

“知道了,”顾小影起身,貌似乖巧地鞠躬:“老师再见。”

转身往门外走,心里偷笑着想:江老师,你可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顾小影一路飞奔到系办公室,一推门就看见一片繁忙景象——江岳阳坐在电脑前,手忙脚乱地打字,管桐在旁边拿着录音笔,时放时停,还要看着屏幕指出江岳阳打错的字……听见门响,两人一起回头,看见是顾小影的瞬间,江岳阳如同看见救命恩人一样的热泪盈眶。

“顾小影救命啊!”江岳阳的音调无比凄惨,“主任让我整理会议录音,我打字太慢跟不上,把师兄叫来才发现他也快不了多少……咱系好多人都说你打字快,你得帮帮我。”

“嘁,这才多大点事儿,”顾小影放下包坐到电脑前:“我还以为着火了呢,还说什么救急。”

一边说一边回头和管桐打个招呼:“领导好。”

管桐一脸苦笑:“你还是叫我管桐吧,我不是领导。”

“那不行,长幼有序,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顾小影煞有介事地摇头,然后回头看看江岳阳,“录音笔呢?给我。”

江岳阳急忙把录音笔递给顾小影,讨好地问:“我帮你播放录音吧。”

“不用,”顾小影接过录音笔,头也不回地撂一句,“你们找个地方休息会吧,我整理完了给你发短信,晚上记得请我吃饭。”

“没问题!”江岳阳看看管桐,偷笑着答,“请十顿饭都没问题。”

顾小影不再理会江岳阳的嘻嘻哈哈,而是表情严肃地投入到工作中。

这一埋头工作,就是一个半小时。

一个半小时里,江岳阳上了网、喝了茶、看了报纸、打了PSP……而管桐似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坐在顾小影身后,好奇又敬佩地看她十指如飞,迅速把讲话者的录音整理成文。

管桐发现顾小影在做记录时的表情严肃却有趣——她的眼睛不看电脑键盘,也不看屏幕,而是飘渺地看着屏幕上方的某个点,只有手指的快速敲击会让你觉得她不是在走神,而是在工作。最可怕的还是,她这样快的打字速度,用的居然不是五笔输入法,而是微软全拼?

管桐真是被这种彪悍的打字速度惊到了!

结果当然是喜人的——因为有了顾小影的加盟,速度加快了起码一倍,到傍晚五点半,全部录音便被顺利整理完成。

为了表达对顾小影的谢意,江岳阳请顾小影和管桐去学校门口的湘菜馆吃饭,可是还没来得及点菜,江岳阳就被系办的电话匆匆唤走,走前只留了一句话:“顾小影你想吃什么点什么,师兄付账,回头找我报销。”

顾小影“哎哎”两声没唤住,转身看看管桐,略有些尴尬地笑:“领导,总不能让您结账吧,要不我请客?”

“一顿饭我还请得起,”管桐一边给顾小影倒茶一边问,“下午你在哪儿呢?打电话也不接,逼得岳阳给你发短信。”

“别提了,”顾小影一边点菜一边愁眉苦脸,“在我导师家呢。老头儿发飙了,非逼我发表论文,你说论文是那么容易写、容易发表的吗?还有那个破卡西尔,我实在看不懂,打算换苏珊·朗格了,反正他们师徒二人都是同一个流派的。”

“你们学美学?”管桐奇怪地问,“你们不是艺术学专业吗?”

“艺术学更要以美学为底蕴,打牢理论基础才能研究具体形式,”顾小影拿腔拿调地学她导师的口气,末了义愤填膺,“最奇怪的是发表文章居然还要花钱?!明明都是我写文章别人给我钱的,为什么现在居然要我给人家钱?这是什么破规则?学术期刊都还干不干正事儿了?!”

“这就是潜规则,”管桐帮顾小影续点茶水,好奇地看着她问,“你没有发表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