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于是她连忙召来姬无疆,让他加紧派出暗探,去探查大齐的动向。

大齐的风云不光是牵动了姜秀润的心思,诸国也都静候着大齐新君继位的消息,忐忑着新君对诸国的动向改变。

是以这次西北边陲诸多小国的会盟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会盟的东家轮到了波国。国君姜对于这种在诸王面前露脸儿的事情尤其热衷。

而会盟时,作为东主国要操练兵马彰显国力,请到会的诸王一同阅兵。

不过波王虽有心卖弄,家底儿却只有这些。

演兵的重任自然便交付到了继承申雍位置的申华的头上。

可惜申华顶了大将军的名头,却连马鞍都没有摸过。最后这操练的重任,全落在了副将金奎的身上。

金奎时年四十又五,是退隐的叶盛将军一手带出的武将。只是长久以来,在申家的手下不得施展,只担任百夫长的职务。

这次要不是因为演练不好乃是丢人现眼的事情,申华真的急了,还不能提拔金奎为副武将呢。

浅儿当初入营的时候,就因为腿脚功夫好,被金奎选入了他的百人纵队里。现如今百夫长担了副将之职,浅儿便担了金副将原来的百夫长的职位。

不是金奎肯高看白浅这女子,实在是在这百人之中,只有白浅一人竟然会背诵兵书,外带还会写字认字。

虽然金副将是费了老大的劲儿才认出白浅写的那几行蚯蚓乃是孙子兵法的一则,但字不好看,也堪称文武双全!

这样的人才到哪里都不能被埋没。

为了祝贺白浅升职,姜秀润特意命厨下准备了一桌子好菜酬劳未来的女将军。

这可让白浅受宠若惊,只说:“小主子,这般奴婢可承受不住!”

姜秀润将正往自己怀里钻,扒着要吃奶的小娃儿正了正,亲了亲宝鲤嫩生生的脸儿,然后对白浅道:“你和你家姐的身契原本不是死的,你入营时,我一早将那身契撕了,以后万万不可在人前说你给我当婢女的事情。”

白浅一愣,说道:“小主子,你不要我了?”

姜秀润说道:“我怎会不要你。我将你送入军营就是希望你能成为诸国中第一个女将军。只是世人最为重视门第,若是知晓你曾为我婢女,你再想成为将军却是要艰难许多。”

白浅听到姜秀润不是不要她,这才将心放下,却是苦笑说道:“女将军?这波国的将军却是难做,兵士弱得都跟小鸡崽子似的,带着这样的兵卒,若真赶上战事,估计没有享受到将军的威风,就要被抓去祭旗了。”

姜秀润叹了一口气,她深知白浅所说俱是事实。

波国的军队都烂到根了,从上到下俱是一摊乱泥。这些年申家把持朝政军政,一心只想着搂钱。谁给申家送的金多谁就能做统军的将领,一个个都是如申华般没摸过盔甲刀剑的。

而成了统领的,也是要赚回本钱的,走马上任后变着法子的克扣粮饷,倒卖军械,士兵们一年里饱饭都食不上几顿,这样的士兵又如何肯卖命?

将不将,兵不兵,难怪前世里梁国的大兵还未到,波国的将军们便装金戴银地跑路,下面的军官和兵士也是有样学样,一哄而散,于是梁国不废一兵一卒便拿下了波国。

若是如戎国一般,虽然是弹丸小国,却有不怕玩命,一个个嗷嗷乱叫的虎狼之师,纵然波国是个小国,又有哪个国家敢那般轻视?

姜秀润虽然知道症结所在,但是奈何申华死死咬着兵权不放,军队之事她一时半刻也插手不上,如今将白浅这等子将才,扔进波国的烂粪坑里,当真是对不住未来的女将军。

可现如今这清理茅粪坑子的活儿只能靠金奎副将与白浅自己了。

沉默片刻,姜秀润说道:“金奎将军是个有大才的长辈,无论统兵还是练兵都不在话下。你现在成了百夫长,且多跟金将军学学。”

白浅儿点头应是。

姜秀润又说道:“齐国太子殿下派来侍卫暗中监视我,可是那几个人见天儿的晃悠,人生地不熟的,又许久没有回大齐,好像身边的银两都用光了,再这么熬度下去,不是去打家劫舍,便要在街边乞讨。

相熟一场,我也不好看他们真去要饭,便给了他们些度日的月钱,安置在临近的宅院里。

这些人,你都是熟识的,又都是那位殿下从兵营里精挑出来的,既然花了我的钱,总要给我办些事情,你若有些难题,不好总去叨扰金副将,倒是可以跟他们去请教一二练兵的办法。”

浅儿听了,倒是有些疑虑道:“太子殿下这般,可是知晓了您生了小皇子的缘故?”

姜秀润摇了摇头,淡定道:“只怕太子是要把这些派出去的人给忘了,以至于就不给他们周济,这些又都是死忠听话的,殿下不召回,便绝不敢私自回国,饿也要饿死在我府门前。”

其实姜秀润觉得若是太子殿下真是将自己全忘了最好。左右不过是周济几个昔日的相熟,便养他们在波国养老好了,免得他们真的饿得熬受不住,又颠颠跑回到凤离梧的面前平生出不该有的是非。

事实证明,凤离梧的确忙着惊天动地的大事,哪里会顾及这边陲小国里的下堂侧妃。

不久却是传来天下轰动的消息——大齐不出三日便灭了魏国。

消息传开,诸国哗然。

这让姜秀润也震惊非常。

一则前世此时未曾发生齐灭魏之事。

二则凤离梧出手如此凶狠果决,让她心里产生深深的忧虑,害怕凤离梧吞并诸国的胃口越来越畅快,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扩展疆域到了西北边境,突然陈兵波国,尝一尝西北的小点心换换胃口。

国君姜也说不好是害怕还是激动,只让暗探详细打探齐国是如何灭掉魏国的。

几日后,暗探的消息终于传回。

原来凤离梧派使者邀魏王相聚,说在齐魏边境的一座小城附近发现了金矿,需要双方协商如何开采和分配的事宜,地点就定在这座小城。

魏国的几位贤臣认为齐王受伤,凤离梧此时正应筹划如何成王,哪里有闲暇顾及金矿,此事有诈,皆劝魏王不要与会。魏王虽然有些疑虑,但一则贪心金矿,二则又怕若是不去惹恼了凤离梧,给了齐国攻打的借口。思来想去,抱着侥幸魏王终是去了小城赴凤离梧之约。

结果一到小城,魏王和随行的几位大臣便被齐国捉住,送到洛安。

捉到魏王后,凤离梧立刻派兵攻打魏国。那修建的运河,此时简直成了运兵布阵的法宝。大齐的精兵猛将一夜之间,便星罗密布在了魏国的都城四周。

魏王被擒,都城被包围得水泄不通,朝中几位大臣又互相推诿谁也不愿带头抵挡齐国,于是齐国大兵长驱直入,顺利地占领魏国都城。

占领魏国后,凤离梧以病危的端庆帝的名义,补发了本该在战前宣读的讨伐诏书。

诏书里痛陈了魏王的几大罪状:一不恤民力,不顾民生。魏王即位十年间建园林五处,行宫七座,致使徭役泛滥,民生凋敝。二堵塞言路。有谏官三人劝谏魏王息徭役,减赋税,使百姓修养,积蓄国力,然魏王不听劝谏,一人免官,二人下狱,使百官敢怒而不敢言。三与民争利,贪得无厌。齐魏唇齿之国,比肩而立。商贾往来,儒生拜师,络绎不绝。道阻且长,快则五日,慢则十夕,百姓苦于路也。齐王怜之,开凿运河,朝发夕至。然魏王截留粮饷,实为不齿。更有魏国李家子,因魏王克扣粮饷,父兄妻儿皆亡,遂告魏王于齐国。齐王体天心,察民意,讨无道,特诏告天下。

文绉绉的一堆,大概的意思是魏王暴虐,人又贪财,贪墨了大齐修建运河的大笔银两。

大齐忍无可忍,便要解救魏国庶民于水火,顺便弄回了自己金。

这般言辞凿凿的讨伐诏书,不是一般的厚脸皮能写出来的。

姜秀润听着那遣词用句,有才子季秉林的味道。

凤离梧借了卧病的端庆帝的名义吞并了魏国,壮大了国力,震慑了内外后,终于顺理成章登基为帝。

此事一出,震动了其余诸国,会盟商讨对策迫在眉睫。

波国将此次会盟地点定在了梅城。民间素有西北看波国,波国看梅城的说法。

说的是波国在西北诸小国中气候和土地最好,粮食产出最多。而在波国中又是梅城最好。梅城在波国首都仰城东边百里处,城中有些名气的泉水有数十处,无名小泉更是上百,有泉城之称,是波国最为富饶之地。

为了此次会盟,波国除了临时征用一些豪富之家的房产,另外建了数处住所招待会盟诸国。到了会盟那一日,西北边陲诸多小国的国君先后到达。

波王的脸上大大有光,只是奉了父王旨意,跟着同来的姜秀润坐在马车里往外望去的时候,却暗自皱眉。

第134章

这小镇虽然景致好,水土肥沃,却并不是会盟的好地方

须知诸王齐聚,安全乃是首要的考虑。若是哪一位王在此处生出事端,都是要引起两国纷争的。

可是梅城因为水质的肥美,常常引来西北许多流寇的侵袭。

波王也是抱着敲山震虎的打算,将会盟的地点定在此处,招揽来诸国的大王与军队,跑到此处震慑敌胆。

因为诸国亲队的涌入,梅城周遭还真安定了不少。可是想到诸王离开时,会不会落单遇险,还真是不好说。

姜秀润前段时间生产做月子,对于朝政上的事情,无暇理会。现如今倒出空子来,顿觉自己的父王真是个败家的好手。

若是任由他这般折腾下去,只怕波国真的时日无多。

而且,这次她来参加会盟也甚是仓促,乃是清晨时,国君姜派人来接,不光是自己来了,自己的兄长姜之也一同前往。

当时姜秀润是不想去的,依旧用身子不适推诿,可是国君姜态度强硬,表示此番重要,缺她不可,便是抬也要抬去。

姜秀润无奈,只好匆忙写了信给姬无疆和白浅,然后才命侍女简单收拾东西匆匆出发。

不过国君姜如此坚持,叫人心下纳闷,她着人打听才知,据说是申后撺掇了波王,只说这王女与大齐的新帝关系匪浅。

西北诸国会盟,齐朝天子虽然不屑参加,却往往会派来使节以应景儿。

若是姜秀润真的被齐朝的新帝另眼相待,有她在,总是能好应付齐朝的使节一些。

也是听到了这一关节,姜秀润倒是想起了她前世里的一件往事。前世这时,有一次兄长姜之久久不来看她。

她心下纳闷,便坐车去探望兄长。哪知却发现兄长竟然挨了打,皮肉绽裂,卧床不起。

她急急去问,可是兄长却含糊不清,只说自己得罪了礼司的人,没有什么大碍。

后来她又问刚从边疆回来的秦诏。秦诏却不甚耐烦她兄长的事情,只含糊地说道,礼司的人入波国参加会盟受了冷遇,而且回程遇到了盗匪。

虽然有惊无险,却让礼司的使节大为恼火,回来禀明端庆帝,作为质子的兄长自然是要为波国的怠慢而付出皮肉代价。

当然,事后波国真金白银的歉意才是让端庆帝暂时息怒的真正原因。

现在想来,这事儿就是应该在梅城惹起来的。

姜秀润暗暗叹了口气,倘是大齐的使节这一世又在波国闹得不愉快,不知凤离梧会不会也要打她那身在洛安为质的异母弟弟一顿?

因为身为东主国,波王他们特意早来了五日。

国君姜不光带来了申后,还将几个宠妃也一并带来,顺便游山玩水。

申后最近对待姜之与姜秀润的态度,和缓了许多,当真是有了继母的气度,来到梅城后,对姜秀润的饮食起居样样照拂得细致。

因为姜秀润刚生过孩子的缘故,在三面邻水的别馆处,申后将姜秀润的住处安排在水汽不重的依山处,免得湿气入体,受了风寒。

申后处处体贴关怀会做戏,姜秀润也不逞多让,摆出听话继女的恭顺,倒是也相安无事。

只是当申后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时,才立着眉毛冷哼:“之前我请她,推三阻四。可是她父王请她,便痛快出门了。可见这小浪蹄子是有多忤逆!”

前来问安的申华笑着道:“这王女再嚣张,不也是被王后您拿捏得死死的吗!待过了今夜,小浪蹄子就要被戎王劫去睡透了,残花败柳一个,想来大王也不能不认戎国这门亲了!”

申后想到自己的安排便万分得意。

那靠近后山的居所,是有暗道的。一早就告知了色胆包天戎王,熟悉了路径。

戎国乃犬戎番邦,以前从来不曾参加西北诸国会盟,心下老早便不服气。

他此番前来,也是带着兵马的,若是劫了王女生米煮成熟饭后,国君姜认下这门亲事,便要认可他戎国的地位,让他一同参加会盟。

可若是狗眼看人低,不肯认,那就别怪他先礼后兵,搅闹梅城,扫光国君姜的面子。

当夜幕低垂时,这人心浮动,魑魅魍魉尽是要显性了……

申后心里有事,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只命人看紧了姜秀润的别院,等着消息。

而申后则在窗前反复走动,脸颊的有些松弛的肉都微微抽动。可是久等也不见回信,只好耐着性子躺到了床上。

当天微凉时,她终于听到了姜秀润所在屋宅的骚乱,登时激动地从床上坐起,唤着嬷嬷,想问那边的情形。

可是嬷嬷还没有赶来,却有一群兵卒涌了过来,一把便将她从床榻上拖拽下来,按倒在地。

申后大怒,抬头一看,这些兵卒竟然都是脸生的,看他们的服饰也不是宫中的卫队,便声嘶力竭低大喊:“来人啊!有歹人!有刺客!”

可是无论她怎么大叫,都不见有人前来解围。倒是这些兵卒恍如没有听见一般,拿了粗绳将她困扎住,又随手扯了床单子塞嘴了事。

等到她被一路拖拽,入了姜秀润暂居的别院时,登时有些傻眼。

只见陪着国君姜同来的侄女申娃儿衣衫不整地哽咽着呼喊国君姜,而国君姜却是胸前冒血倒在床榻上。

还有两个披头散发满脸络腮胡子的蛮族男人被按在地上。

原来姜秀润知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申后拾掇波王叫自己前来,人前又突然转了性,对她嘘寒问暖,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诡异。

姬无疆和白浅到后,姜秀润让白浅带人暗中在别馆周围打探,是否存了隐患。果然,一番搜索后有士兵发现山上有草木倒伏,似被人踩倒。于是顺着倒伏的草木仔细查看,居然发现一条隐秘的暗道。

姜秀润听到白浅的回报后,心道申后此举果然不怀好意。只是打算如何对付自己,还是不得而知,是派人经暗道掳走自己,还是干脆刺杀了事,或是还有其他的打算……

现在有白浅和她率领的兵卒在侧,倒也不怕,她倒要看看申后派了什么人来,必然让她撞得头破血流。

姬无疆却深思一番后说道:“申后心思歹毒,且与申家互为依靠,纵然现在声势不如以前,也依然是王女改造波国的最大阻碍。而且此番奸计不成,难免又会想着其他法子来害王女。最好一劳永逸,彻底解救了申后。”

姜秀润揣度着他话里的意思,思度了半响后道:“她终究是我父王的正妻,我若行不义,别说是满朝文武不能信服,我的兄长也会想不通,倒不如叫她自食其果,静待天意。”

姜秀润便决定干脆将计就计。当下姜秀润去见了波王,说道:“女儿住处靠山面水,正是别馆风景最佳之处,申后美意,女儿心领,但怎敢让父王屈尊在别处。还请父王移驾,暂居女儿的别馆,那里自有从山上引下来的温泉,正好供父王与诸位妃子受用。”

一旁的姬无疆冲着自己安插的妃子们使了个眼色,她们立刻心领神会,闹着要去泡温泉。

国君姜听了,倒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姜秀润返回后就变了模样,对他少了恭谨孝顺,只有今日才有以前乖巧懂事的样子,

姜秀润又道此番会盟,都是申后操劳,现在必然疲惫不堪,便不要打扰了。这正合国君姜的心意,他现在正对着几个宠妃热乎,不耐申后在身边,于是也未告知申后,便带着宠妃们来到姜秀润所在的院落,而姜秀润自去了一处较偏远的院子。

当日夜里,戎王派来劫掠王女的人顺着暗道悄悄来到这处院落,抹黑偷偷进去。

刚进主屋内室,就着朦胧的月光就看到矮榻上幔帐垂落。抹黑靠近,一揭开幔帘正好看见一个女子酣睡,来人觉得这女子长得貌美,必然就是大王女姜秀润了,于是两个人互相使了眼色,一个张开麻袋,另一个猛地扑了上去,捂嘴要把她捆起来塞入麻袋里带走。

只是来人不知,这床上躺着的是今夜侍寝的申娃儿,她泡过温泉,又跟国君姜云雨一番后,身体正乏累,睡得正熟的时候,没曾想突然闯进一人来,还对自己不轨,吓得连连惊叫。

可是刚发出一声,便被人捂嘴,只能连蹬带踹,奋力挣扎。来人不耐,挥手几个耳光打了过去,让她不敢言语。

这时躺在一边的国君姜也听到了申娃的呼叫声,加之申娃挣扎腿踹的厉害,他不能不醒。

这一睁开眼睛,便看见了有黑影在床边晃动,只以为有人刺王杀驾,吓得魂不附体,音都变了,尖着嗓子直呼侍卫救驾。

两个来人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王女的床榻上还有男人居住,一时要事迹败露心中恼恨,随手拔出佩刀刺中了正在大呼小叫的国君姜。

就在这时,屋外的侍卫涌入,要拿下这二人。

奈何这两人是戎国勇士,摔跤擒拿都很厉害,波王的侍卫一时奈何不得。

还是最后浅儿率领的精兵闯进来,才一举将两个歹人拿下。

当申后看到自己的毒计反而害得国君姜受了重伤时,顿时吓得魂不附体,但依然强作镇定,准备洗脱了自己。

只是人证俱全,她一早派来监视姜秀润院落动向的下人都被白浅拿住,前来对峙了。

而那两个戎国人也招供说,是申华暗通戎王,派他们前来劫掠王女的,容不得目光短浅,反害自噬的申后抵赖。

陪同波王前来的臣子们这时也都衣衫不整急急赶到,一个个大惊失色。

只是这时的波王流血过多,气都喘不匀了。

有那老臣一下子就看出,这人基本是不成了,可是会盟在即,国君遇害,这可如何是好?

第135章

因为是人赃并获,抵赖不得。

申后为了铲除碍眼的继女竟然引狼入室,引来了戎国刺客行刺国君……这样的荒诞之事简直让一众大臣无言以对。

虽然侍卫们进来得不算晚,但是波王的伤势太重,最后面色转白,只在众位大臣的眼前抽搐着,终因失血过多,就此一命呜呼。

申后也没有想到,自己这番毒计竟然累及国君姜,当下悲戚着大哭了出来。

她倒不是因为与国君姜夫妻情长,只是如今他这么殁了,岂不是将罪责尽数安放在她的身上?

最让人着恼的是,因为会盟要演兵的缘故,申华不懂军务,将操练军权暂时交给了金奎代为处置。

这段时间,听闻金奎给大营里许多的将军校尉歇了大假,直说操练兵马都是吃苦挨累的事务,待得操练完毕,再重返军营。

可恨那些得了假的,皆是当初买官晋爵的纨绔子弟,完全不思进取。

他们在最初演练的那几日里,被几个从外地请来,操着大齐口音的什么劳甚子参军给折腾得不行。一听说能省去沙场的烈日曝晒,简直乐不可支。

结果现在,就算申华反应得快,赶紧调派亲信来宫中给她解围,都远水解不了近渴!

可恨那金奎,平日里装出对申家事事恭顺的样子,全是障眼的法子。他跟那盛叶一样,都是死心塌地效忠着老波王的残存血脉。

姜秀润竟然这般狡诈,难怪要把她那丑侍女送入军营,竟然是步步为营,不知不觉中便夺取了要害军权。

申家现在指望不上,而自己的小儿子又因被送去了大齐为质的缘故,不能为国君姜奔丧,那王位更是连争都不能争一下。

申后心知,此番自己也指望不上别人,便是撒泼痛哭,直呼自己受了冤枉就是。

是以当侍卫听从了姜秀润的命令要来拿她时,她便疯了似地朝着群臣扑去,瞪着血红的眼儿道:“这里明明是王女姜秀润的寝院,并非国君的!是她设计着跟国君换了寝院!是她居心叵测!”

她这边疯叫得厉害。那边姜秀润一语不发,只一双大眼簌簌落落地往下淌泪,然后朝着一根柱子猛冲过去,却被白浅几个手疾眼快地侍卫拦下。

姜秀润也开始大喊:“让我一头撞死算了!父王只怜惜我刚刚生产完毕,吹不得阴冷的山风,便是与我换了寝院,早知会有刺客摸进来要劫掳我,便是拼了清白性命不要,也要替我父王死上一遭。如今我父王已死,又被母后抱怨,我……我还活得什么劲儿啊!”

同样是大哭,申后乃是歇斯底里地痛骂抱怨,指责着继女的不是。而王女却是心痛着父王的过世,母后的栽赃,加上羸弱纤细的身段瘫软在白浅强健的臂弯里,眼角泛红,莹白的脸颊似被溪水打过一般,真是让人我见犹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