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小说上一章:第 20 章
  • 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小说下一章:第 22 章

“但我不知道这喜欢的程度究竟有多少,我不是可以为爱不顾一切的人。沈居安说得很对,我不敢爱你。你已经尽力对我好了,我知道你不是有意居高临下,只不过我们脚下踩着的地面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我踮起脚尖才能勉强够得着你,我不想这么辛苦,不想因为一份感情患得患失。那天你问,如果你愿意改变,我们有没有可能。其实你没必要为我改变,你很好,只是和我不合适,如果和你在一起的是别人,比如孟雪,比如其他人,你会幸福的。”

“你的真心话就是这样的谬论?”程铮努力消化了一阵才发出讥讽的笑,却发现每一寸面孔都僵硬得可怕,“什么不敢爱我,其实不过是因为你怕付出,所以不敢去试,你就是个自私鬼。”

苏韵锦平静地点了点头,“你说对了,我是自私,我更爱我自己,所以不会去冒险尝试完全没有把握的事,你明白就好。”

苏母的婚礼在简单而喜庆的氛围中进行,当天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都来了不少,一团和气中,没有人察觉到一对年轻男女间莫名的疏离。以苏韵锦男朋友身份首次亮相的程铮自是博得了赴宴亲友的一致夸赞,尤其是苏韵锦的阿婆,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坐在轮椅上拉着他的手硬是不肯放。程铮不愿意和苏韵锦多打照面,就乐得承欢膝下,谁知道老人家硬是让人把苏韵锦叫过来,双手各抓着他们两人,连声说:“阿锦,这小伙子好呀。”

苏韵锦哭笑不得,阿婆患白内障多年,连人的五官都看不清,又何以知道他好。于是她蹲在老人身边,半真半假地问道:“阿婆啊,你说他好在哪里?”

老人喜滋滋地说:“他不是叫陈真吗?陈真是好人哪,帮着霍元甲打日本鬼子……”

苏韵锦笑出声来,程铮则半张着嘴,完全失去语言能力。笑归笑,阿婆太认真地把两人的手叠放在一起,说道:“我老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如果你们结了婚,阿婆太还活着,一定要亲自来告诉我。”

程铮看着苏韵锦不语,苏韵锦用另一只手轻拍老人的手背,哄着承诺道:“阿婆你长命百岁,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的。”看着老人心满意足地笑开了花,苏韵锦在心里默默地说:“对不起,阿婆,也许永远不会有这一天。”

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程铮返回了省城的家,不久,苏韵锦也回到了学校。妈妈自然搬到了男方家,苏韵锦在妈妈的要求下也跟过去住了几天。他家的环境和她们的旧房子相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叔叔对苏韵锦很关照,他带来的那个妹妹也非常乖巧,张口闭口都叫苏韵锦“姐姐”。妈妈以后应该会过得好吧,苏韵锦放心了不少,但她没有忘记自己“客人”的身份,那不是她的家,男方的关照再殷勤也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意味,既然是客,就不该久留。

大三以后,苏韵锦辅导的那个小女孩上了初中,她也就完成了使命。妈妈和叔叔都不同意她继续申请助学贷款,执意要负担她的学费和生活费,苏韵锦的婉拒惹来了妈妈的眼泪。她哭着说:“你就当是让妈妈心里好受一些。”苏韵锦不是泥古不化的人,这种时候接受这份好意是对大家都好的决定。

当生活压力没那么大时,苏韵锦的时间相对多了起来,在图书馆的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就继续做了下去,只不过她在不经意抬头间,再也看不到那个带着温暖笑意的人。沈居安毕业后,听说终究是顺利地进入了衡凯,曾经让她想到天荒地老的一个人,最终慢慢失去了联系。

至于程铮,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苏韵锦没有再见过他。她理解他的感受,真话有时比谎言更让人失望。也是通过莫郁华,苏韵锦才得知关于他的只字片语,无非是他在某某设计比赛中得了奖的消息。他一向是出色的,在远离她之后,他还是那个骄傲的、拥有一切的程铮。也许他在那个夜晚之后就醒了过来,然后慢慢地将那个他曾经爱过,却又给了他失望的女孩从心里抹去。

第二十二章 孤岛的救赎

大四那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席卷全国,几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都成了重灾区,苏韵锦所在的城市也不例外。不断攀升的患病人数和死亡的阴影使得人心惶惶,人类在自然灾害和疾病面前显得脆弱无比。

学校也不是安全岛。自从苏韵锦她们学校一个大二的女生外出探亲返校一直高烧不退、被送往医院确诊为非典感染者之后,全校就陷入恐慌之中。紧接着又有几个学生因为具有发热症状,被陆续隔离,这种躁动不安的气氛更是达到了顶点。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严格限制在校生外出,每日派专人查房,在宿舍区域喷洒消毒药水,检查体温,但仍然未能抑制住全校师生惊恐的情绪,各种传言此起彼伏。苏韵锦下铺的舍友因为与那名确诊患病的女生有过近距离接触而被送进学校医务室隔离观察。六个人的宿舍只剩下五个人,除苏韵锦之外的四个女生无不紧张地整日抱着电话—这唯一与外界沟通的工具—打个不停。她们各自的父母、亲友、恋人也纷纷致电嘘寒问暖。

苏韵锦并非全无焦虑,只是她的朋友不多,常联系的亲戚也少,唯一牵挂的人就是妈妈。这种时候,妈妈一定也很着急,过去听说她感冒了,都恨不得一天打几个电话。然而,这一段时间以来,从来没有一个电话是找苏韵锦的。她没有手机,便疑心是宿舍的电话总是占线,妈妈打不进来,好不容易找到话机闲置的机会拨通了妈妈“那边家”的号码,一连几次都没有人应答。苏韵锦又是牵挂又是不解。妈妈婚后又成了全职主妇,没理由老是不在家里,就算出了什么事,也应该告诉她一声呀。这个时候,她挫败地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叔叔”的手机号码,只能干着急。

顶着巨大的不安和失落,苏韵锦又打了个电话给莫郁华,她的舍友竟然告诉苏韵锦,莫郁华前一阵从上海回来,出现了咳嗽的症状,还伴有低烧,为保险起见也被送到了她们学校的附属医院。这也是苏韵锦想不通的事之一—莫郁华的课业很重,平时总是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她上学期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但是从没有听说她有出游的打算。她到上海去干什么,那里并没有她的亲戚,而且,她无声无息地去而复返,居然连苏韵锦也没告诉。

苏韵锦从来没有感到这样孤单和无助。每天夜里,宿舍电话铃声响了一次又一次,每当舍友接起,她都屏住呼吸,希望被叫去接电话的那个人是自己,每次都以失望告终,难道连妈妈都忘了她?

平日安静地生活着,看不出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到了这种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多么可悲。没有人关心她,她也不知道该去关心谁,就像站在一个孤岛上,四周是漫无边际的汪洋,巨浪一波又一波地打过来,看不到岸的方向。她自认为坚强,很少多愁善感,然而临睡前,听到一个舍友在电话里娇声向男朋友抱怨自己父母每天打电话来逼自己喝板蓝根,不知道有多烦人的时候,她的喉咙哽咽得发疼。

那些亲昵的抱怨对于这时的苏韵锦来说无异于是种折磨,好不容易等到舍友挂了电话,她在一阵眼睛的酸涩中准备睡去,刺耳的电话铃声再度响起,有人不耐烦地接了,喊了一声:“韵锦,你的。”

苏韵锦飞也似的下了床,拿过电话,那一声“妈”迫不及待就要叫出口,却听到一个做梦都不敢想的声音。

程铮语气急促地抱怨,“你们宿舍是什么烂电话,电池都快要耗完了才打得进去。喂,苏韵锦,你在听吗?”

“嗯。”苏韵锦把话筒紧紧贴住自己的脸,没发现眼睛已经潮湿。

“我也没什么事,就是想问问你还好吧……这样的电话我给很多人打了,没别的意思……你说话呀……怎么了,你不会哭了吧?别急,你哭什么呀……别吓我行不行,苏韵锦,我担心死了。”他的声音变得焦急不安。

苏韵锦也不知道自己在听到他声音那一刻为什么就变得无比软弱,她啜泣着,任由泪水沾湿了听筒,开口只说得出一句话,“程铮……”

现在他就是她的浮木,她的救赎。

“到底出了什么事?喂……喂喂……”一阵嘈杂的电流声响起,苏韵锦隐约听到程铮咒骂了一声,又说了句什么,她听不清,没来得及问,就听到了断线的忙音。她赶紧往回拨,心里同时也感到讶异,时隔那么久自己竟然能流畅无比地拨出了那个他给她以后就从来没有打过的手机号码。

电话那端机械而标准的女声用中、英文交替地说着:“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苏韵锦做的第一件事还是拨打昨晚的那个号码,她甚至没有想过拨通了之后要说些什么,只是凭着直觉,一定要听到他的声音。这一次传来了关机的提示。

她在心神不宁中上了两节课,十点钟之后,没课的她去图书馆的机房将一些数据输入到电脑里。半个小时之后,管理员老师经过,无意中看了眼,问道:“韵锦,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本《胡适口述自传》是二十一元,不是两千一百元。”

“哦,对不起,我马上就改。”

又过了一会儿,老师表情古怪地说:“你确定你不用回去休息?你改成了十二元。”

苏韵锦是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里心思最缜密的一个,做事也认真,所以管理员们都很放心地把工作交给她,可她今天的表现明显像是魂魄没有归位。

苏韵锦面红耳赤地再次更正,这时另一个管理员走进机房,惊讶地说道:“咦,韵锦,你还在这里?刚才不是听说学校大门口有人找你来着?”

“找我?”苏韵锦愣了一下,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她猛地从电脑前站了起来,扔了句,“谢谢老师!”人已经到了外面。剩下两个图书管理员面面相觑,“这孩子平时不是这样莽莽撞撞的呀。”

图书馆到学校大门不是一段短的距离,苏韵锦跑到关闭的铁门前,喘得腰都直不起来,她一手撑在膝盖上,一手抓着铁门的铁条往外看,果然看到风尘仆仆的程铮。

他看到她出现时,明显地松了口气,也把手扶在铁门上,皱着眉,第一句话就是:“你昨晚上哭什么?”

苏韵锦边用手拍着胸口平复呼吸,边艰难地吐出几个字:“你这个疯子。”

这样隔栏相望的两个人引得看门的老头一阵摇头,他避开两个年轻人期待的眼神,摆摆手说:“别看我,学校早有了通知,没有通行证一概不得出入。”

在学校封闭期间,每个系都有几张紧急通行证,掌握在系主任手里,没有特殊情况想都不要想。苏韵锦无奈之下去找了图书馆的领导,软磨硬施地想要求得一张通行证。她在图书馆工作将近三年多,平时兢兢业业从不曾有半刻偷懒,管理员和领导都看在眼里。

副馆长是个四十来岁的妇女,她有些好奇一向安分的女学生怎么入了魔一样想要在这种时候出校去。

苏韵锦低头想了一阵,红着脸回答说,自己的男朋友特意连夜从北京赶过来,就为了见她一面。

小儿女的情态总是动人,副馆长笑了起来,苏韵锦在惴惴不安之中拿到了她渴望的那张通行证。

“去吧,可是别忘了这张通行证只限于每天早上7∶30至晚上22∶00期间有效,逾期不返的话将被视为严重违反校规,别说我没有提醒过你。”副馆长叮嘱满心欢喜的苏韵锦。

“我知道了。”

苏韵锦走出校门时恨不得背插双翼,但真正走到程铮面前,却似乎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两人都有些小心翼翼。

程铮先开口抱怨:“你不知道我有多惨,昨晚上为了赶最后一趟航班,差点没把腿跑断。”

苏韵锦说:“你这个人好像习惯了招呼不打就跑过来。”

程铮不禁叫屈:“我电话里不是说我要过来了嘛,你没反对我就当你同意了。”

苏韵锦回忆了一下,想必就是因为昨晚信号故障,她没有听见的最后一句话。

“你哭得那么恐怖,吓了我一大跳。”程铮问,“你还没说昨晚为什么哭?谁欺负你了?跟……男朋友吵架了?”

苏韵锦何尝听不出他话里的试探意味,没好气地说道:“除了你恐怕没有人会欺负我了。”见程铮讪讪的,她又补充了一句,“真要是和男朋友吵架了,你来又能帮上什么忙?”

程铮一时语塞,扯着背包上的肩带,垂着头说:“我昨天刚从云南回到北京,忽然很想听到你的声音,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样,没忍住就打了个电话。既然你没什么事,那我回去了,学校里还有很多事……我真走了。”

“没什么事。”苏韵锦低声道。

程铮气结,闷闷不乐地转身欲走,“这可是你说的。”他拖泥带水地走了几步,还没听见她留他,火冒三丈地回头,只见她站在原来的地方一动不动。

“你留我一下会死吗?”

“你本来就不该来的。”

“好呀,你真是没怎么变,半点人情味都没有,亏我那么担心你,总是想着你……”程铮说着,自己觉得有些别扭,咳了几声才调整过来,“我从你家回去之后是挺生气的,好像以前为你做的事都很愚蠢,本来打算再也不理你了,你清净,我也解脱。不过,你居然也那么狠心,一次都没有联系过我。”

苏韵锦说:“你都打算再不理我了,干吗还想着要我联系你?”

“你……算我白跑一趟。”他甩脸走人。

“你去哪里?”苏韵锦叫住了他,“现在机场、火车站都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所以我才说你不该在这种危险的时候出远门。既然都来了,何必又去那里的浑水?如果不急着赶回学校,待几天等风头过去再说吧。”

“那你得陪我。”程铮脸上的不快一扫而空,露出一口白牙。

苏韵锦晃了晃手里的通行证,“这东西来得可不容易。不过说好了,门禁之前我必须赶回来。”

“这个没问题。”

看着程铮开心的笑容,苏韵锦心中涌起一股热流,她轻轻地说道:“谢谢你,程铮。”

“什么?”程铮有些莫名。

“谢谢你能来看我……其实,我很开心。”

再次走进程铮先前住过的小公寓,苏韵锦难免想起前一次两人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事,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程铮见她刻意避开了上次那张沙发坐到另一个角落,也心中有数。那天两人身体紧密相贴的情景好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闪现,虽然这电影在过去一年里已重播了无数回,他体内还是一阵发热,但哪里还敢轻举妄动,随手按开了电视,老老实实坐在沙发上。

这回程铮终于承认这不是他什么亲戚闲置的房子,而是妈妈和舅舅在自家公司开发的楼盘里预留下来的单元,上次他问人拿了钥匙,就一直没有还回去,物业也有人来定期做清洁,所以房子里还算干净。

嘈杂的电视声将小小空间里的尴尬化解了不少,苏韵锦连换了几个台,每个频道的新闻几乎都在聚焦“非典”的情况,无非是各个省市的发病率以及板蓝根、白醋被抢购一空的报道,屏幕下方也不断打出相关的滚动消息。苏韵锦看着看着,忽然直起背,紧盯着屏幕,只见屏幕下方反复出现了一则消息,大致的内容是:大前天从云南昆明市开往北京的K××次列车16号车厢内有一名高烧昏迷的男性农民工给送往医院救治,经专家诊断后确定为已处于发病期的非典患者,由于该男子刻意隐瞒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封闭的车厢内待了二十多个小时,极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同车厢的乘客及与他接触过的人,因此有关部门通过电视台等媒介呼吁该车厢其余旅客到医院进行检查。

“程铮!”苏韵锦叫了他一声,没有人应答,扭头才发现他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想是昨晚匆匆赶路,一夜没有好好合眼。她本不愿意叫醒他,但想到事关重大,不问清楚自己实在坐不住,便摇了摇他的肩膀。

她的手一动,程铮的身体便顺势歪倒,正好把头枕在她的大腿上。

苏韵锦这时也顾不上理会他无时无刻不忘占便宜的小心思,继续把他拍醒,“别装了,我问你,你先前说昨天刚从云南回到北京,是飞回来的?”

程铮迷迷糊糊的,见她没有强势命令自己起来,就继续赖在她的腿上,“哪儿呀,我们导师怕死得很,怎么会坐飞机?而且学校根本不会批这么多的经费。我们坐火车回来的,差不多四十个小时,差点没闷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