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85 作者:刘慈欣

目录

零 引子

一 最高执政官

二 复活

三 AAA

四 钢铁飞蝗群

五 一号抗震基地

六 人类生日

七 和历史对话

八 人民大会

九 自我复制

十 对话

十一 全国断电

十二 华夏共和国

十三 永生和永死

零 引子

零、引子

深夜,一个年轻人穿过天安门广场向纪念堂走去。在二十二世纪编年史中,计算机把他的代号定为M102。这时的天安门广场已变为草坪,所以年轻人尽管背着一个大旅行包,仍然听不见他的脚步声。月光中纪念堂隐隐显示出它那巨大而严整的轮廓,“有父亲般的威严”,这个时代的建筑师这样赞叹这座二百五十年前的建筑物。守卫这座建筑物的士兵在50年就消失了,目前只有一个守门的老人,他在编年史中的代号为M103。他在纪念堂前那间和纪念堂的历史一样老的小屋中刚刚睡熟,就被M102的敲门声惊醒了。M102向他提出进入纪念堂的要求,他拒绝了。M102拿出了一个白瓷瓶,它在月光下闪着对M103来说十分诱人的光亮。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茅台酒,老大爷,这花去了我一个月的工资。”

“你一开始就应该把它拿来,傻孩子!”看门老人----M103拧开瓶盖,呷了一小口后满意地点点头,“你可以进去了。”

M102向高大的纪念堂走去,走了很远后他回过头来。

“老头儿,对我去干什么你不感兴趣?”

“记住,傻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值得为之献出生命,但没有东西值得为之不睡觉。”

M103说完,回到小屋去了。

M102快步走上宽大的台阶,使了很大的劲将那两扇大门推开,门没锁。他沿着走廊向前走,这里很黑,更使他感觉到这座宫殿的高大和寂静,他后悔没让看门人陪他一起来。他在朦胧中看到一座高大的白色塑像从身边移过。终于眼前亮了起来,一束淡红色的柔光从上方照下来,那位上上个世纪的伟人的遗体静静地躺在光圈中央,水晶棺下铺着深红色的地毯。

M102抑制住心脏的狂跳,从旅行包中取出两台类似于摄像机的仪器,又取出一个卷着的超薄型屏幕,展开来放到地毯上。那个屏幕很快发出蓝幽幽的光来,M102又开始调试仪器,他专心地干着,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已过去。

一个人影出现在M102身后,是M103----看门老人。

“天啊,吓死我了!你怎么不打声招呼?看来我的事还是值得你牺牲睡眠的。”

“我每天的这时都要来走一趟,他总要有个人做伴的。”

这时,两台仪器已对准了遗体的头部,地毯上的屏幕显示出一个蓝色的头颅轮廓。红色亮线划出的位置坐标在这个轮廓上缓缓移动着。

“放心,我不会损坏遗体的。”

“我放心。只要水晶棺上有任何超限扰动,传感器就会报警。”

“这么说您是多余的?”

“谁都得选择一种方式渡过老年,我觉得守墓人对老者来说是个最迷人的职业。”

“住嘴!你把这儿叫……”

“别害怕,孩子,墓地是最不可怕的地方,它能使人对死亡产生一种豁达的感情。”

“既然你如此豁达,那我问你,你估计自己还能活多久?”

“32年零4个月吧,我想。”

“怎么算出来的?”

“在退休的时候,我买了600瓶汾酒存起来,这东西因为酒精含量超过标准,那时是最后一批。到昨天,我还剩下584瓶,我的习惯是每两天喝一杯,每瓶酒有10杯,算下来可喝11760天,你给我的这瓶茅台又可喝10天,这算下来就是上面我说的那个时间了。”

“从如此清楚的思维来看,我想您活的会更长的。”

“谢谢,如果那样我就继续活下去。但我常常这样计算寿命,这是为了使未来有一个稳定感和归宿感。你们这些孩子们缺少这两样宝贵的东西,你们漂浮在空中,现实和未来对你们都是变幻的云朵,到处都是希望到处都是恐惧;你们又太自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你们关心本年度的国家预算草案,关心雅鲁藏布江的开发,长江泥沙每增多千分之一就使你们惊恐万状,月球领土协议的签订又使你们欣喜若狂,还有世界核弹当量,南非分裂后的非洲局势等等。你们操心的事太多,活得太累,可在他的时代,”M103指了指遗体,后者沐浴在淡红色的柔光中,如在安睡……“他的时代,人们过得超脱极了,他们不会为世界上比他们个体大得多的事操心,因为他们知道,世界有他这样的强有力的伟人在运行。在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心中,这样的伟人有神一般的力量,他们对他绝对信任,世界和国家是属于他的,他们只要管好自己那一小块生活就是了。”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那个时代的人民只是在被动地创造历史罢了。至于伟人,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再创造伟人,所以伟人和人民相比只是孙子辈的。”

“你们这一代轻视一切……”

“好了老头儿,我们不谈历史和哲学了。我告诉你我在干什么。”

“没兴趣。”

“这台仪器发射出两束激光,在遗体的大脑中的一点汇聚,另一台仪器接收这两束光的干涉条纹。”

“类似于全息摄影。”

“看来您不是什么也不懂。这实质上是一种全息摄影,但是它的精密度达到分子级。同时这两台仪器还对所摄物体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以记录其分子结构。这一套系统合起来叫三维记录仪,在分子级精度上,它可记录所摄对象的全部信息,包括了对象在每一点上的分子结构。这台仪器是我从朋友那儿借来的,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下面这件事:我所在的研究院最近搞出了一个全息仿真软件,这个软件可对三维记录仪记录的信息进行分子级仿真。比如用三维记录拍摄一瓶牛奶吧,把摄到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电脑就可在分子级别上摸拟牛奶的变化。三天后,从屏幕上看看那瓶以电脉冲形式存在计算机中的牛奶,你会发现,它变酸了。”

“无聊。”

“牛奶是无聊,但人的大脑呢?如果把人脑的三维记录信息输入计算机,会出现什么?老头儿,如果现在你还无兴趣,你就是个木头人了。”

“会出现什么?”

“不知道,所以我来试试。”

“为什么不用你的脑子试?”

“要能当然好,但活的生物体的分子时时刻都在变化,活着的大脑中的分子变化更是频繁。前不久必须将被摄物放置于液氦中,用低温抑制其分子的热振动才能进行拍摄,现在发展到能对常温物体拍摄,但对处于高温和剧列化学反应中的物体,还有生命体,都无法进行分子级三维全息记录。”

“可以去医院太平房。”

“去过三次,还去过两次火葬场,已对五个死去的大脑进行了分子三维记录,加这个是第六个了。”

“你这事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完?”

“你看,屏幕上的红色区域是已被记录完毕的,照这样下去需要三个小时。但这一段时间仪器和水晶棺不能受到频率大于20赫兹,振幅大于2.5微米振动,否则会破坏已建立的分子坐标系,扫描必须重新开始。昨天我的同事对一块白垩纪三叶虫化石进行拍摄,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却前功尽弃,振动来自苏联阿尔拜疆共和国一个废金矿中的地下核试验。但愿以后三个小时中他们别再试了,世界和平万岁!”

这时是凌晨0点30分,新月正把它柔和的银光撒在天安门广场上。广场上一片宁静,一只失眠的萤火虫在广阔的草坪上一闪一闪地飞着,空中一只已熄了灯的广告飞艇一动不动地悬着,在月光中像一只浮在夜空的橄榄;广场周围过去时代的建筑在静静地沉睡,再往远处,林立着本世纪初出现的摩天大楼群。出于保护北京古老的文化环境这样一种愿望,这些高层建筑大部分是按二十世纪出现的光亮派建筑的风格设计的,摩天大楼的表面是一层铅合金镜面,以通过反射与环境协调。现在,大楼的镜面反射着月光,如同夜色中一根根晶莹的巨大水晶柱,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月光下蒙上了一层梦幻色彩。

这是公元二千一百八十五年六月十日凌晨。

这时,地球仍是天上的一颗星。

这时,北京仍是地上的一座城。

一、最高执政官

一辆乳白色流线形的“东方”轿车行驶在长安街上。

尽管地铁的遂洞几乎把北京的地下掏空了几层,磁力运输管道也在四五米高的半空中织成了一片错综复杂的网络,市内的地面交通仍接近于饱和状态,以至于北京的交通堵塞在本年的旅游指南中成为这座城市可供观赏的一大奇景。每天在北京的上空都有十几架机舱全透明的直升机转来转去,载着来自大洋彼岸的汽车发明者的子孙们欣赏一阵。对这种有损于首都名声的行径市政厅和市民们多次向中国国际旅游公司提抗议,但无济于事。

可是这辆“东方”车所到之处竟处处绿灯。为了这些绿灯,至少有十多名交通警因违反规定,用手动代替公正的计算机而被解雇,但其它的交通警仍前仆后继,把能给这辆有着优曲线的乳白色小车开一次绿灯当作挂一次勋章。

这是一辆全中国都熟悉的小汽车。

开车是一位全世界都熟悉的美丽的女性。

她生于2166年的春天,今年29岁。

第一次看见她的人都认为她很文静,而且很孩子气。

第一次看见她的人都会呆呆地看着她的眼睛,这双有着东方人黑色瞳仁的大眼睛不但会说话,而且还时时飘出听不见的钢琴曲,这曲子是柔和的,如《致爱丽丝》之类。但不是为了爱情;这双眼睛飘出的钢琴曲是无目的的,钢琴曲是随着这双黑眼睛一起出生,就象银光随着星星一起出生一样。

她是女性中的女性,仿佛,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几千年的女性的柔美沉淀下来,由一个水晶漏斗集中起后结晶成了她;她是女性中的女性,如果有一个测量女性气质大小的仪器,这仪器一靠近她就会因为读数太高而烧毁。去年,在刚刚落成的联接亚洲和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大桥上,她轻轻地抚摸那根高出海平面500米,宽为30米的巨型钢柱,这钢柱支撑着两根直径为3米的钢索以吊起上百公里长的跨海大桥。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在旁边看看她,又顺着她的手看看被她接触的高入云端的青色钢柱,惊叫道:“上帝啊,这根钢柱要变成柔性的了!”当时欧洲的一位电视评论员在大桥上这样向全世界报道:“白令海峡大桥现在仍在坚强地抵御着北冰洋的寒风,北极的流冰仍在它那强壮的桥墩上轰隆隆地撞碎,但在她登上大桥并抚摸它时,它变成女性的了,以后人们欣赏大桥的柔美将远多于她的雄伟。”

她拥有的东方女性的气质似乎并不只属于自己,这气质在她周围形成了一个磁场,能够磁化进入其中的一切,使坚硬的变柔软,使粗糙的变光润。这时,她轻轻地扶着“东方”车的方向盘,仿佛那个黑色高强度塑料圆盘连同它下面的铬合金连杆都变面条般柔软,她的双手稍不当心就会使其变形。

但正是这双戴着雪白的长手套的手,捏着世界天平上三颗大砝码中的一颗----它们掌握着这个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人口有20亿的东方古国的最高权力。

“东方”车驶过了天安门,它的目标是西长安街上的新闻大厦。很快,共和国的最高执政官看到了那座本世纪三十年代的巨型建筑。它由两个互相倾斜头部碰在一起的部分组成,看上去是一个巨大的A字,现在,它那晶莹的表面正反射着落日桔红色的柔光。

五年前,在这座大厦中,她作为新当选的最高执政官同全国20亿人民见面。她的前任同她握手后,对她微笑了一下转身走了,她至今也未能猜出那微笑的含义。

新闻发布大厅的设计很有现代色彩,其妙处就在于它在视觉上根本不是一个大厅,而是没边界的。除了建造这座大厦的工程师,谁也不知大厅的墙壁是什么形状,它的地板是全透明的,地板的下部有和上部对称的另一部分,这座大厅中的每一个人都似乎悬浮在无限的空间中,上下左右无任何参照物。这空间可依需要成为黑色或蓝色的,也可出现几颗星星或一幅全国地图。据设计者称,这可使这个大厅中的人置身于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境界。

按惯例,每一个新执政官都有一分三十秒的时间在这个空间中对20亿人民发表他(她)作为执政官的第一次讲话。以前的每一任最高执政官都为这一分三十秒绞尽了脑汁,也确有那么一两次成为不朽的,但大多数都是被作为吹牛的新纪录而载史册。但她是个例外。

她似乎没有为这一分三十秒做过任何准备,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她站在那里,一支手扶着透明的讲台,身后是深遂的天蓝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