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同时开口,随即相互看了一眼。

张老师莫名其妙的问道,“你们还没有商量好吗?”真奇怪,按理说这些早就已经决定好的事。

嘉悦拉着妈妈的手,口气很坚决,“老师,我走读。”

张老师见家人没再说话,就帮她办好手续。

嘉悦谢过老师,在张琴的搀扶下离开学校,等了好久,都没出租车经过,天气炎热,浑身冒汗,呼吸都有些困难。

张琴心疼的拿出餐巾纸帮她擦汗,“你这孩子,让你别跟过来,就是不听话。”

嘉悦调皮的笑笑,不以为意,“妈妈,我们走出去一点,看样子这条路平时没人进来。”

一中本来就是身处在闹中取静的地方,开学时学生来来去去很热闹,但这种时候人迹稀少,更别说出租车了。

沿着这条路慢慢走,五百米外两边都是店铺,但如今都是关着门,寂寂无声,说不出的落寞。

好不容易看到一家小超市开着门,张琴大喜,扶着女儿进去,买了两瓶水,这种天气,在外面走上几步就汗流颊背,衣服都湿透了。

嘉悦早就渴坏了,一口气喝了半瓶,这才打量起这超市,二十几平方米,三四排货架,将房间排的满满当当,只是货架上的东西极少,只有十几种水和方便面。

有些奇怪啊,开学前不是应该拼命进货吗?迎接学生狂潮的到来?

五十几岁的店主也正闲的无事,吹着风扇打瞌睡,“还没到报名日期,你们母女怎么来早了?”

张琴用小毛巾替女儿抹抹汗,“过来看看,这条路好冷清,只有你这一家开着门。”

“没办法,想将这些货都处理掉。”他都忙好几天了,总算将这些库存清的差不多了。

嘉悦一肚子的疑问,“为什么?生意不好吗?”按理说,不会呀。这位置挺好的,学生们走进走出都会经过,做任何生意都行啊。

店主颇为健谈,也不瞒她们。生意不是不好,而是想把这房子卖掉。儿女都在国外,他们两个老的留在国内,太孤单了,孩子们也不放心,一定要让父母过去定居。手续都办的差不多了。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呢。张琴见他这样百无聊赖的样子,估计都办妥了。随口问道,“房子处理完了?”

“哎。”店主一听到这话,眉头紧锁,“没有啊,真是太麻烦了,一时之间找个卖家不容易。”

因为是临时决定的,事出突然,只能托给中介那里,帮着找找,但还没有回音。如果在出国前还不能处理干净,那就是件烦心事。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嘉悦心中一动,“为什么?”

“这里的房价也不便宜,而且我要一次付清。”店主考虑也挺周到,不愿意弄什么分期付款之类的,烦死人了,他也不怎么懂这些新生事物,还是一次了结干净。

嘉悦眉心一跳,有了主意,“您要卖多少钱?”

店员打量了她们母女一眼,不认为她们能买得起,但闲着也没事,聊聊天也好打发时间,“原本是三十五万,但如今只能贱卖了,三十三万。”

嘉悦心中大喜,主动提出,“我们能看看这房子吗?”

店主很爽快的答应下来,带着她们母女转了一圈,原本是自家的房子,三层楼,每层两间屋子,底楼的左间是饭厅,右间就是那个小超市,自已改装的。还带了个非常小巧的院子,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还有一口井。

嘉悦一看就很喜欢,偷偷拉了拉她妈的衣服下摆,“妈,要不我们买下吧。”

17

17、买房开店 ...

张琴惊讶的看着她,不知道女儿居然有这个心思。“有点贵啊,不如我们租房子住。”她本来想在学校旁边随便借个小房间,够母女俩安身就行,要求不高。

但买房子?开什么玩笑,她们母女只有五十万,那可是她们将来救急用的钱。而说好的其余三十万,一直拖着不肯给。也不知能不能拿到手?这笔钱不能轻易动用。

嘉悦一头黑线,这个时候房价还没开始涨呢,十年后这价格哪里去找?都要翻上几番。她妈居然嫌贵!晕倒!

其实她还有一层顾虑,看到她爸当时肉痛的样子,她还真担心以后会生出什么妖蛾子,不如把钱全都花光。就算以后出什么状况,他也拿她们没办法。嘿嘿,想法是小人了点,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总比将来事情逼到跟前,她们束手无策要好吧。

这些年的痛苦教训让她学会了随时留一条后路,什么事情都考虑在前面。

而如今投资房产当然是最省心也最保值的出路,稳赚不赔,何乐而不为?

但这话也不好直说,转了转眼珠,想出一个好点子,“这里离学校近,我上下学方便,而且你还可以做点小生意。”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妈妈闲下来,给她找点事情做。

她记得曾经在书上看到过一段文字,说的是女人离婚后的那段日子才是最痛苦的。在不断的怀疑和自我否定中度过,在这种时候最容易出问题,有不少人走不出阴影而得了忧郁症。

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她可不希望她妈是其中之一,于是努力想让她有生活重心,有寄托,有事情做。心思分散,就不容易钻进牛角钻出不来。

张琴想了想,有些犹豫不决。这可是一笔大数目,贸然拿出手还真心痛。但女儿的话也有道理,女儿方便上下学是最重要的。她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也不知能不能顺利找到工作?但总不能坐吃山空,得想个营生的办法,开超市这个建议还不错,又能随时照顾女儿。

听母女俩叽叽呱呱商量了半天,隐约听到几个词,店主眼睛一亮,没想这穿着打扮普通的母女还有这个实力。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你们是不是想买?价格还可以谈谈,这些家具家电货物都白送给你们,你们都不用添东西,直接就能住进来。”

店主别的不求,只求尽快脱手,要现金。而那些东西他又带不走,卖到旧货摊子又不值几个钱,还不如做人情。

嘉悦大喜,不住的摇晃妈妈的手,无声的恳求。她刚刚看过了,货物不计,也没多少了。但家具家电都是七成新的,能省不少钱。

最重要的是省事,什么都齐全了。

张琴看了看半新的房子,看了看热情似火的店主,又看了看渴盼的女儿,心想总得给孩子一个家啊,不能让孩子跟着她过苦日子。

爱女之心占了上风,她咬了咬牙决定买了,和店主讨价还价将价格定在三十二万。她自己不懂流程,请了卫香律师过来帮忙办手续。

终于将一切手续办妥,店主夫妻也收拾好东西买了飞机票跟子女们团聚去了。

嘉悦看着这套房子,心里满足极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总算有个可以让她安心的家了,她和妈妈两个人的家,这是她前世求都求不到的好事啊。

张琴虽然有些肉疼,但看到女儿这么高兴,最后一丝丝的舍不得也烟消云散。

她卷起袖子开始收拾,擦擦洗洗,忙的不亦乐乎。

嘉悦想帮忙,张琴怎么也不答应,拿个椅子放在门口让她坐着不许乱动。

忙了两天,总算把屋子收拾干净,能住人了。

张明夫妻知道后,大为惊讶。这才多久啊,就买好房子,这速度也太快了。

张明有些不放心,亲自过来看了看,见一切都井井有条,环境又不错,房子又挺好的,也放心下来。

在他们夫妻的帮助下,终于把家搬好。乔丽红看着这一切,眼中难掩羡慕之情,这样的房子对她来说,太遥远了。

张琴简单做了几道菜,大家一起吃了,算是暖屋庆祝。

乔丽红边吃饭菜,边四处打量,都看半天了还没看够,“姐,你们这房子真好啊,真快把我羡慕死了。”

张琴憨厚的笑了笑,“不用羡慕,你们也多赚点钱,尽早买一套。”

乔丽红摇摇头,看着儿子,“我们夫妻赚的钱,养活一家人就不错了,还要存一点给冬冬上大学。难啊,房子我是不指望了,只盼着能多赚点钱。”

人的际遇真的很难说,她本以为张琴母女被唐国荣抛弃,将来的日子恐怕就难过了。唐国荣的嘴脸她也见过,时时为她们悬着这颗心。没想到她们这么有本事,硬是从他手里弄到了钱,还买了这么好的房子,丝毫不比以前过的差。

而他们夫妻拼死拼活起早贪黑的工作,也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不过看到她们母女如今生活走上正轨,又过的不错,总算松了口气,也不用每晚听丈夫的叹息声了。

张琴听了若有所思,不知在想些什么。

张明一家三口离开后,张琴洗好碗筷,坐在房间里边整理行李边跟女儿聊天,她突然开口道,“悦悦,妈想开个小饭店。”

正在看书的嘉悦愣了愣,“什么?小超市不是挺好的吗?”小饭店会累死人的,她不支持这个决定。

张琴已经反复考虑过了,“小超市赚的钱不多,我想再开个小饭店开源。”

在学校旁边,生意应该很好做,而且她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她别的不行,学历也不高,但这些年下来烧了一手好菜。

“妈妈,我们的钱够用了。”嘉悦知道她的心思,苦苦相劝,“你不要这么辛苦,小超市虽然赚的钱不多,但足够我们母女吃喝。”

还有十几万块钱呢,干吗这么拼死拼活的干活?钱够用就行了。至于那三十万,她会让卫香律师出面追讨的,她不怕唐国荣会赖帐。

“可我们刚花了一大笔钱……”张琴心里很没安全感,余下的这点钱将来要给女儿读大学用的,不能随意动用。但万一生场病出些什么意料之外的状况,这钱就不够用了。

嘉悦劝了她半天,她都不肯听,无奈的很,“你一个人忙不过来的。”

开个小饭店不是小事,买菜洗菜洗碗做菜,这么多的事情一定会累垮她的。她希望妈妈有点事情做,但不希望她辛苦啊。

张琴早就想好对策,“让你舅妈来帮忙。”她已经反复考虑过了,乔丽红打零工,还不固定,工资又不高又辛苦,不如请她过来,也能帮她一把。

她们母女俩最困难的时候,兄弟一家没嫌弃过她们,还挺身而出帮着她们,总归是一家人,能帮就帮,她也盼着兄弟一家能过上好日子。

母女俩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后嘉悦想了想,提出了个建议。不做繁琐的饭菜,只做咸肉饭菜骨头汤,干净又省事,也不会很辛苦。两个人足够能搞定这些的。

张琴被女儿说动了,想着这是她最拿手的手艺,也是女儿最爱吃的,考虑再三也就同意了。

这事跟张明夫妻一说,他们都挺乐意的。张冬考上的中学离这里不远,中午还能跑到这里吃饭,一举两得的好事。

“姐,你放心,这些我都帮你搞定。”张明主动帮她们找了几个相熟的朋友,帮着装修店面。

按照张琴的意思,将底楼两个房间打通,中间隔开,一间做小超市,一间做咸肉饭菜骨头汤,厨房重新配置,用玻璃隔开,明亮干净而整洁。

她还请了丽红缀学在家的侄女乔亚亚过来看店,把乔丽红和乔家父母高兴坏了。

至于两楼是张琴的卧室和客厅,三楼是嘉悦的卧室和书房。

很多家具都是七成新的,正好拿来用。张琴只是为女儿添了个大书柜和书桌,最大的一笔开支是台全新的品牌电脑,她舍不得委屈女儿。这样一来就花去了三万多,她又开始担心钱不够。

家里虽然很忙,但嘉悦帮不上什么忙,在张琴的命令下关在书房里温书。下面敲敲打打,震耳欲聋,她根本看不进书。但看着妈妈企盼的眼神,她只好塞上耳塞拿着书慢慢看起来。

人一专心,就能看进去。她发现很多知识都忘的差不多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用笔划出来,准备到时请教老师。

张琴百忙中送饭菜上来,看到女儿这么用功,心中欣慰极了。

“妈妈,我饿的话会自己吃饼干,渴的话这里有矿泉水。”她指了指桌上的东西,舍不得妈妈这么辛苦。

张琴最担心女儿的身体,每天再忙也想着方做些好吃的,“这些不营养,来,你喜欢吃的红烧鱼和番茄蛋汤。”

嘉悦吃的眉开眼笑,真好吃,还是妈妈做的饭菜最合她的胃口。

吃完饭菜,听妈妈说着装修的情况,她主动提出,“过几日就能开张了,到时我下去帮忙。”、

她妈挑选开张的日子正是学校开学的那一天,到时肯定很热闹。

张琴伪怒的瞪了女儿一眼,“你就乖乖看书,别跑上跑下,这脚可要好好养着。”

嘉悦哈哈一笑,抱住她的腰撒娇,“那我到时在旁边看热闹,这里好闷的。”

拿女儿实在没办法,张琴笑的很欣慰,“好,那就坐着一边看着,不许乱跑。”

作者有话要说:过度阶段啊,张琴母女这下有房有店了,好日子就要到了。。。气死那对狗男女。。。

18

18、初识 ...

开学这一天真的很热闹,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两家店同时开张。

络绎不绝的学生家长们从面前走过,川流不息,天太热,走进来买饮料买食物的人不在少数。

幸好前几天货备的很齐,饮料更是进了几十箱,二楼卧室旁边那间屋子几乎成了仓库。

而这一天,各种饮料一上架,没过多久就能全部卖空,需要上去拿整箱开启。

中午时分,菜饭店也挤的水泄不通,家长们嫌天热,外面的饭店不干净,纷纷带着孩子挑了干净卫生的菜饭吃。

还别说,这菜饭的滋味就是与众不同,这饭是添了又添。

张琴拿铲子的手就没停过,炒了一锅又一锅,而乔丽红忙着盛饭收钱,也忙的昏头转向,恨不得多长几只手出来。最后实在忙不过来,让乔亚亚过去帮一把手。

于是一直没事干的嘉悦坐在小超市里,吹着空调,算着帐收着钱,倒也应付自如。

要不是张明带儿子去报名了,否则也能过来帮一把。这人流像潮水似的,一涌而上。

到了一点左右,这人群才渐渐散去,四个人才空闲下来,围坐着一起吃中饭。

每个人脸上都有疲惫之色,但都很兴奋。张琴更是一扫前些日子的颓丧,眉飞色舞。

张琴给女儿夹了块肉骨头,夸赞道,“悦悦,你出的点子还真不错,你看这周围,就数我们的店生意最好。”

当时进来一拨又一拨的人,店里的位置都坐满了,没位置坐的人只好打包带走。

嘉悦笑眯了眼,“那当然,我妈的手艺是一流的。”

真好啊,这是离婚后的妈妈第一次笑的这么开怀,全无一丝阴影。

张琴被女儿夸的有些脸红,“我哪有这么厉害,其实大家就图个省事放心。”心里却有一种得到别人肯定的感觉,非常的充实和开心。

原来她并不是一无是处,并不是只知道围着老公孩子转的家庭妇女,她也能靠自己的劳力养活她们母女。

乔丽红兴奋的满脸红光,“姐,这生意真不错,才半天就赚了几百块,太好赚了。”

张琴并没有这么乐观,心中算了算,“还要去掉成本呢,再说这是第一天开学,人多一点,也不知以后会怎么样?”

如果每天都这样,那她们母女俩以后的生活就无忧了。只是她习惯了任何事情都朝悲观的方向看,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只要有口碑,一切都不成问题。”嘉悦不愿见到妈妈这么悲观,转了转眼珠,“学校离的这么近,也没几步路。以后还可以考虑送外卖。”

这也是一条生计,值得推荐。

张琴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人手不够啊。”

乔丽红笑道,“要是天天生意这么火爆,那就再招人呗。”

她的工资是固定的,比以前打零工赚的钱高出四成。而且张琴还说了,生意好的话,年终时还会有奖金。多赚就多给,少赚就少给。

这让她斗志昂扬,浑身都是冲劲。辛苦也不觉得了。

张琴摇摇头,并不认同,“也就中午这一阵,请人也不划算。”

想想也是,乔丽红沉默下来。能省就省吧,花钱要花在刀刃上,赚点钱也不容易。

嘉悦咽下嘴里的饭,喝了口汤,建议道,“那就招个钟点工,按小时付钱。”

乔亚亚第一个反应过来,捏捏她的小脸,“悦悦,你真是太聪明了,连这些都能想到。”

她比嘉悦大上两岁,正是花朵一般的年纪,性格又活泼,和张琴母女相处的很不错。

嘉悦冲她笑了笑,没说话。哪是她聪明,这些都是后世做生意经常用的招数啊,她不过是拿来借用一下。

几人说说笑笑,边吃边聊,都很开心。

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阿姨,还有没有菜饭?来两份。”

张琴连忙放下手里的碗筷,过去盛饭,“好勒,你们等等,马上好。”见这两个半大的孩子,正在发育的时候,将饭装的满满的,还用勺子朝下压了压,多装一点。

嘉悦的视线漫不经心的扫过来,愣住了,咦?怎么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