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想这事和很好解决,咱们可以用合资的方式,利用你们丰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中国建一个汽车生产企业。你想一下,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趋势,我敢说,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这对我们大家都是有好处的。”陈兆军开始投下诱饵。就等着行库太郎上钩了。

哪知道行库太郎苦苦的一笑:“陈君,您说的这些我们也知道,可惜的是,由于我们上一任领导在这方面考虑不足,所以在跟中国方面谈判的时候,我们才被甩在了德国大众的后面。”行库太郎抬着头盯了一会天花板叹了口气接着说:“哎,我真佩服德国大众公司领导层的远见,他们不但拿出了最先进的桑塔纳级汽车,派出了最优秀的管理人员。还用一美元地价格将我们丰田公司的流水线远远的甩到了后面,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丰田公司的领导层整个进行了调整。从这几年桑塔纳在中国的成绩就不难看出,当初我们的确是走错了一步。现在我们是后悔了,可是中国的门已经关上了。”行库太郎无奈的说。

陈兆军听地一头冷汗,他可不知道当初有这么一件事,看来以后谈判的时候,还是要抓住一点关键的东西才行。

“行库太郎先生。我的意思是,我们是不是能考虑在中国生产丰田发动机,到时候逐步实现中国化?”陈兆军连忙换了一个方法,反正他的地都是挣来的,能换一点东西就行。

“陈君,我们丰田公司的发动机生产一直都是由于管理和员工素质决定了它的品质地,在我们的发动机工厂里,80%的工人具上的文化水平。况且由于专利方面有很多牵涉到第三方,所以我没有办法决定这个事。”行库太郎说地很实在,可是他不知道,由于他擅自关上了这道门。令丰田公司进入中国的计划又不得不往后推了几年,他自己也为此被炒了鱿鱼。

陈兆军并不介意丰田关上了这个门,本来按照他的计划,他就是准备跟斯巴鲁谈引进整个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发动机当然也包括在这其中。虽然丰田的车卖得不错,都是从高端来看,斯巴鲁似乎更有竞争力。最起码陈兆军是这么看的。

“既然是这样,我也就不好说什么了。我看不如我们换一种方式。我用我的土地跟你们换一点东西怎么样?”陈兆军试探着说。

“这个没有问题,您希望要多少辆丰田车?”行库太郎最感兴趣的就是听到这个话。其实他一直就知道。丰田公司的皇冠轿车一直在中国走私车里排到了前面。应该说是目前中国最受欢迎地轿车。

“不、不、不,我不想要你们的汽车,我想要数控机床!”陈兆军原来学过机加工,知道这些东西本质上的区别。

行库太郎一听就知道了陈兆军的意思,这下,他更肯定了陈兆军的身份了。他知道陈兆军说的是日本生产地超精密数控机床和超精密数控多功能机床。这些东西当时是严格限制对中国出口的。一般民用没有必要用精度那么高的设备,如果中国有了这些东西,用在军事工业上,中国的潜艇就没有那么容易被美军发现了。

“陈君,您这就是为难我了,您也知道,本身我们公司不是生产精密机床的企业,就算是,恐怕也不能买的,您应该知道。这些东西是限制出口的。”行库太郎解释说。

“你说这些我都知道,我现在就想要搞一个汽车生产厂,放着这些钱不挣太可惜了,所以设备是必须的。”陈兆军也不着急,他已经想过了除非丰田公司不从他的地上过,哈哈,好像不太可能。

行库太郎想了一会:“您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操作,先由我们公司出面买下机床和设备,然后贵公司于美国的办事机构,再从我们公司将设备买走。然后该怎么处理就是你们地问题了。”

“那么我想问一下,我是不是能够利用一下贵公司的船进行一下海运呢?”陈兆军也知道这个问题的处理难度比较大,如果把行库太郎逼急了这个事情就没办法办了。

行库太郎想了一会:“这个事情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关键是我们的货物应该如何交接的问题。”

陈兆军想了半天:“要不这样吧…

美智子和丰田公司的人都已经不耐烦的时候,陈兆军和行库太郎说着笑着走出了会议室,刘骏歪歪扭扭的跟在后面,一看就知道是睡了一觉的结果,谁也不知道陈兆军和行库太郎谈了些什么,不过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这两位对今天的谈判还是很满

份土地转让协议,将原属于“兆军房地产公司”名下的两块土地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转让给了丰田公司。不过大家都知道,要是这样的价格,丰田公司地确没有必要派除这样一个级别的谈判队伍了…

两个月以后,在南中国海海域。两条大型驳船从一艘巴拿马的滚装船上卸下了几个非常大的木箱。在一般人眼里,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走私而以。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距离这两艘驳船大约两海里的海面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两艘驱逐舰正在进行着军事演习。两艘军舰上地最高领导得到了一个军委发出的命令,一旦两艘驳船进入中国海域以后,将由军舰担任护航任务,安全的将驳船护送进港口。没有人告诉海军官兵他们护送的是什么,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出了问题应该怎么处理。仿佛这是一次简单不过了的任务。可是要是跟他们说这是一次关乎中国海军命运的任务,估计这些中国海军的热情就完全不一样的…

私下地谈判就是与正常谈判效果不同,大家签订的合同也很复杂,不过双方都知道,在合同上的义务没有履行以前,这份合同完全是一个君子协定…

陈兆军跟丰田告诉谈判的时间维持得非常久,以至于当富士重工地人来的时候,陈兆军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吃。

让客人等着不是一件礼貌的事情。可是陈兆军更是一个不会为了工作委屈了自己肚子的家伙。于是,富士重工的人一边怪异的看着陈兆军大口的嚼着饺子(还一边说不好吃),一边进行着谈判。不过即便是这样,这次谈判给富士重工的人的印象也太深了。这完全取决与陈兆军在谈判初地时候。信手画的几份汽车外观图。

这次来到美国与“兆军房地产公司”进行谈判的不过是富士重工“斯巴鲁”汽车部的一个经理。来的时候,董事会给了他非常大的权限,可以说只要能顺利地将地买下来,他想怎么操作都可以。可是等他跟一边吃饭一边信手写写画画的指点江山的陈兆军接触了两个小时以后,他觉得这个谈判任务已经不是他能胜任的了。

“对不起,陈兆军先生,您说的东西我需要跟董事会汇报,由他们决定该如何跟贵公司谈判。您说的许多事,已经不是我一个部门经理能够回答的了。”富士重工的“斯巴鲁”汽车部经理。真恨不得有一台摄影机,这样他就可以拍下陈兆军讲的许多东西。他相信,有了这些东西,“斯巴鲁”想不上一个台阶都难。关键的是,就在刚才,他亲眼看见丰田公司地CEO高级助理从陈兆军的办公室出去。他不知道陈兆军跟他说了什么。但是他知道,如果丰田接受了陈兆军的理论,你们本来就处于优势的丰田公司将更上一层楼,形成对富士重工的完全压制。他不知道,富士重工的“斯巴鲁”汽车部在这样的压力下是否还会存在。于是他才会说出刚才的话。

陈兆军本来就知道光凭一个富士重工的“斯巴鲁”汽车部经理是没有办法解决他需要的问题的,之所以跟他灌输了一大堆理论上的东西,无非就是想引出他背后的富士重工的能做出决断的人来。反正他现在也不急,再过两天,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将抵达美国,许多具体的事。也就是跟富士重工谈判的事还是需要等他们来了以后才能定的下来的。

“没关系,我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远比你们富士重工要购买我们“兆军房地产公司”土地的事情要大,这两天我们会从国内来一个团队,到时候,一些具体的事我们可以详细的谈。”陈兆军很轻松的说,的确,今天跟丰田公司商量的超精密机床的事,只有不出意外,已经完全值得了。“斯巴鲁”的事能解决就好,如果不能解决,影响也不大了。完全可以看成是这次生意的添头…

陈兆军想得轻松,可是不代表富士重工“斯巴鲁”的人看得轻松。那个“斯巴鲁”汽车部的经理看陈兆军根本不很着急与“斯巴鲁”的谈判,联想到见到的丰田公司的人,他不知道,陈兆军是不是跟丰田公司的达成了什么协议。但是有一点他明白,一担陈兆军说的东西得到了丰田公司的认同,那么丰田公司肯定会变得更可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美智子发现,隐隐约约的,一直有人盯着陈兆军等几个人的行踪。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正文第一百一十三章合作谈判

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许宏亮厂长这两年有了主打的大车,特别是陈兆军还时不时的提出一些关于标准化、技术改革方面的问题,连带着一些新型摩托车的外型设计,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渐渐的成了全国摩托车领域的龙头老大。许宏亮越来越对陈兆军的建议重视起来,到后来几乎是言听计从的程度,这也要多亏了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许宏亮厂长的权利大了许多,一些陈兆军提出的标准化、正规化和优质服务的项目被许宏亮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强制执行了下去,一开始几乎所以的人都不理解(包括许宏亮),但是考虑到陈兆军为了洪都付出了那么多,特别是专利法出台以后,大家更是明白陈兆军对洪都的贡献。为了这个原因,当许宏亮提出的这些行政命令被冠以陈工说的的时候,大家都包着一种回报的心态默默的执行着。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东西很快显现出了效果来。高度的标准化(相对的)让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了下来,产品的品质和效率很快上了去。售后服务的出现让洪都在当地的销量一下赶上并超过了进口摩托车,随之带来的是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工人的钱包鼓了,福利好了。相对应的,大家开始理解并主动的配合企业进行正规化建设,大量相关的企业标准和服务标准被制定了出来。

有价值的东西是很容易引起其他人注意的。洪都的快速发展经验迅速引起了一机部相关领导地重视,他们发现。固然洪都有很好的技术优势,但是这并不是他们能够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真正关键的,还是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正是这些才让他们迅速的发展了起来,为了更好的学习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能不先进么,一下领先了世界管理理念20年),一机部开始大量;]位到洪都进行学习,一时间,洪都模式和深圳速度成了那个时代最有力地口号。他们不知道,许宏亮厂长最近实在是头疼得很。整天川流不息来参观学习的人让许宏亮根本无法正常工作了,可是来的人还都得罪不起。来头一个比一个大,厂里面为了这个也增加了大笔的招待费用。许宏亮有点疲于招架了,没办法,他只好请教陈兆军。陈兆军几乎不假思索的就给他出了一个招。

从这一天起,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专门成了了一个接待办。由专业的讲解员为各位来参观学习的人讲解洪都的企业文化,服务理念,质量标准体系,标准化运作地方面的问题。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一个用玻璃与员工食堂分割开的,专门负责接待来宾用地小餐厅就会忙碌起来,伙食是非常丰盛的。酒和菜都是最好的。可是几次以后,这个餐厅就几乎没有再使用了。因为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当着那么多工人的面在小餐厅里面吃饭,他们宁愿跟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打成一片,吃大食堂。不过有一点他们不得不佩服,洪都的员工食堂办得就是好,伙食很丰富。可是很快,这些人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洪都为了让来访的宾客更满意,专门开辟了一个来宾窗口。这样一来,客人们就不用跟着工人们一起排队了。不过这个事在中央一位领导来洪都考察后完全改变了,当时许宏亮厂长请首长到小食堂去用餐。隔着玻璃,首长看着小食堂摆得满满一桌的酒菜,根本没有理许宏亮,直接拿上了一个碗。站到了工人用餐队列地最后面。许宏亮连忙招呼领导,想请领导到来宾窗口打饭,首长拒绝了。他说:只有在这里排队打的饭我才吃得下去。这事经过媒体一宣传,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员工食堂的特殊通道算是彻底关闭了。

另一个方面,一些必须许宏亮亲自作陪的场合,碰上在外面吃饭的时候,许宏亮每次结帐的时候都会缺百把快钱。于是他会非常正规地给厂里的会计打一张借条,从财务先借上这点钱,然后还要一边解释:没有办法,厂里的制度。这个月我的招待费用已经超了。时间一长,这也成了一条新闻,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管理上的先进性。几个月一下来,许宏亮跟厂里的几位领导算了一下,光是招待费用这一块,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每个月就可以省40多万。这个数据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许宏亮不得不佩服陈兆军的办法起来。暗地里,他把这事的经过跟厂里的几个领导说了一下。没有不透风地墙,很快,一些大型企业在学习了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先进管理方法的同时,这个开源节流的办法也满满的传了出去。陈兆军没有想到,他这个近乎赖子的办法会在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应。最起码,对吃吃喝喝的歪风起到了遏制的作用。更有甚者。最先动手学习的洪都模式的就是从嘴巴上管起。

许宏亮和许多知道洪都内幕的人都知道,洪都能有今天,陈兆军绝对是第一。现在的洪都摩托车由于技术先进,又有众多专利型美观。不但在中国国内全面占领了中、高端摩托车市场,让原本在中国横行无忌的日本摩托车全没了优势,还成功的打入了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原本是摩托车出口大国的高端摩托车市场。被誉为摩托车中的劳斯莱斯的洪都手工摩托车已经成为了世界顶尖摩托车的代表作。许宏亮对陈兆军是言听计从,他一直顶着压力,坚决不肯扩大产量,并且坚决不降价。以销定产的模式成了洪都最高端手工摩托车的供应方式。渐渐的,大家开始注意到,这个油箱上有一个代表手工车大大的拓至组装者手掌印地洪都摩托车也成了所有摩托车爱好者的最爱。在拉动洪都摩托车全面起飞的同时,洪都厂的工人无不以能将自己的手印印在洪都手工车上为荣。在洪都厂里还有一个内部的笑话。有一个师傅,他的技术并不是最好的,可是他地手与众不同,长了六个指头,结果,由于这一明显的特征,他成了整个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接到指定订单最多的人。由于实行的是以销定产,他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几年以后…

前一段时间。许宏亮又接到了陈兆军的一个电话,除了关心一下生产问题以外,陈兆军还提出了一个让许宏亮怦然心动的想法。他问许宏亮,如果给他全套的技术,他想不想生产汽车?

许宏亮一听这话,激动得都快晕过去了。接触多了,他也知道陈兆军地脾气,一般没有把握的事。陈兆军是不会乱说的,这也就是说,陈兆军有办法搞到汽车生产的渠道了。许宏亮兴奋得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早。他就将这个消息反映给了上级领导。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地实力上级领导是知道的。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国产汽车工业。除了北汽的切诺基,上汽的桑塔纳和广州标致以外,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可就是这样,发展汽车工业也是必须的。虽然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没有生产汽车的经验,但是他们有非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很强地技术力量作为支撑。如果说要走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研发。无疑洪都的条件是非常好的。于是,许宏亮的出国申请作为特事特办被迅速批了下来。可是让许宏亮很不舒服的是,原来名单上几个相关的技术人员地名单被顶了下来。换上了几个连许宏亮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人。不过许宏亮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知道,事情就是这样的…

富士重工的“斯巴鲁”汽车部经理凭着印象将陈兆军信手画出来的汽车外型传真回了日本以后,引起了富士重工方面的高度重视。汽车是富士重工的一大分支,不少公司的领导高层就是搞汽车出身的。谁都知道,汽车除了要在技术上有先进性以外。还必须保证外观的流畅,让人一眼看过去,就会喜欢上这样地车。每年,各大汽车厂商都会花很大的力气在汽车的外观设计上。陈兆军信手画的几张草图,一下子就引起了富士重工方面的重视,这些人听了“斯巴鲁”汽车部经理的报告以后,已经看到了商机。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资本家对于钱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当他们听说这不过是陈兆军信手画出来的时候,大家的心里都没有数了,谁都明白这里面的商机。可是谁都不知道为什么陈兆军这几天一点都不着急?另外他说的那个要从中国过来的团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不过有一点是整个富士重工高层都同意的,就是必须派一个有分量的人去跟陈兆军和他的团队谈判,看一看通过谈判到底能得到什么…

许宏亮和他带着的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人(其实已经没几个了)从中国飞往美国的,富士重工的副总裁山本林夫也带着随员乘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两个方面都很焦急,谁也不知道陈兆军到底想干什么。不过大家都隐约明白,估计陈兆军是想搞一个合作了,具体的还得见面谈。

陈兆军是很惬意,前面有了桑塔纳、切诺基和标致,后来又有了数不清的合资厂汽车厂,要是这个谈判的节奏他都不能把握,还真的白活了…

许宏亮一见到陈兆军,就急急忙忙的打听到底为什么这么着急的把他叫来。虽然他前几天在电话里跟陈兆军谈过这个事,但是毕竟心里没有底,再说了,他一个生产摩托车的企业,突然一下要生产汽车了。能不让他担心么?

“许厂长,你别着急。按照我的估计,这次的事很有可能能成!”陈兆军有点肆无忌惮的说。这里是在美国,陈伟雄又不在,陈兆军当然没有什么好怕的。

“可是我们厂原来是生产摩托车的,这一下就算要改。动作恐怕也太大了一点。再说,如果搞合资,我们没有上级地支持,钱的方面也是问题,

们现在的积累还很少。”许宏亮有点显得忧心忡忡

“没事,不行我借给那么!好坏我还算是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一份子么!”陈兆军很爽快的说。对于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陈兆军是有感情的,毕竟让他很有成就感:“再说了,我可是跟洪都有合同的。一担洪都搞股份制,我可有2地!”

许宏亮显然没有当陈兆军说的这个股份的事当回事。在他看来,这是陈兆军不好意思要报酬的一个借口。

“哦,小同志,你能不能跟我说一下,你在洪都的2的股份是怎么回事呀?”一个年纪挺大的老同志在一边搭话说。由于没有大车,许宏亮他们一帮人是分乘几部小车回来的。看着这位老同志年纪大了,陈兆军就让他上了自己地凯迪拉克。毕竟舒服一些。

“哦,我忘了介绍了,这位是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许宏亮一下卡住了,这位是他们临上飞机前才插进来的。谁也不清楚他到底是谁。

“孙明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我对你们说地那个股份挺有兴趣的。”孙明理显然清楚许宏亮并没有记住自己的名字,于是自我介绍着。

国家计划委员会?陈兆军可是知道这个部门,应该说它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了。

“您好,孙老,我叫陈兆军,这洪都股份的事它挺复杂的。”陈兆军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起了。

不光陈兆军知道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事,许宏亮也是知道的。不过他并没有把陈兆军股份的事。当成什么大事,于是就说起了当初陈兆军帮着洪都搞技术革新地事:“后来我们厂要给他一些报酬,可是他愣是不要,可要是没有陈兆军的话,我们洪都现在还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后来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他了。后来陈兆军提出。如果我们公司搞股份制了,就给他百分之二的股份。于是我们厂就跟他签了这个合同,承诺如果我们搞股份制,就给陈兆军百分之二的股份。其实想起来,就算我们真的搞了股份制,给陈兆军这百分之二也太少了。后来我们评估了一下陈兆军给我们的那些专利,光是这些就已经有上亿了,这还是针对我们地产能来说的。”许宏亮说这话的时候颇为感慨。

“哦,原来是这样!”孙明理听了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由陈兆军出面。富士重工和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人坐到了一起。开始听陈兆军勾画一个双方合作的计划。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次会谈大家都非常愉快,富士重工方面甚至放下“兆军房地产公司”土地的事,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与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谈判上来。谁都知道,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异常庞大的。丰田公司的事业内也传得很厉害,要是有一个机会进中国,当然是富士重工求之不得地。况且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虽然不是专业搞汽车的,但是他们在世界摩托车市场上的名气的确不小。如果跟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联手,也算是强强联合了。

这次谈判,除了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几个人以外,一直坚持陪着的就是孙明理了。其他几个搭班出来的,早就不知道去什么地方玩去了。

经过几天的商量,大家都表示对这次合作有信心。不过谁都知道,这件事要想成,没有国家(中国)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但是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见,就是要将陈兆军的“兆军房地产公司”作为第三方整合进这个组合来。这对于陈兆军来说,可是一个意外。他本来是本着成人之美的心态来戳和这件事的,谁想到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一下砸到了他的头上,陈兆军都有点晕了。

富士重工知道,有了陈兆军就意味着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顺手也可以解决土地的问题。况且,现在陈兆军的“兆军房地产公司”还算是日资公司,这样一来,对富士重工来说,在政府方面,许多东西就会好说了很多。

对于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来说,且不提陈兆军本身就拥有洪都的股份。再说,他还是一个中国人。最关键的是,陈兆军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这样一来,如果陈兆军加入到了这个组合里,整个集团的实力不但会大大增强,关键的是,相关部门方面更容易通过…

这样的谈判是不可能一天就解决的。于是,大家在达成基本协议以后,约定接着去中国继续谈。最后,孙明理代表中国计划委员会,对双方这样有诚意的谈判表示欢迎,同时要请富士重工方面尽快开始他们的中国之行。

日本人当然不明白这是什么回事,可是中国这边的几个人可都明白了,敢情这个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孙明理还真是有来头的。

正文第一百一十四章微软上市

兆军房地产公司”的地是卖得很顺利,一块地被他以了丰田公司,当然,这还是表面上的。背地里,陈兆军用三块土地的所有权换来了两套超精密数控机床和一套超精密多功能数控机床。当然,他还必须负责用数量相同的去掉了铭牌的国产机床将这些设备在海上换下来。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丰田公司方面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只不过是需要做一笔转手生意,将一些设备出口到位于美国的一家日本企业。无论什么时候,走私的事都跟他们挂不上边,因为换货是在海上完成的,而收到货的日本企业(兆军房地产公司)也不会因为货不对版去告他们。对于陈兆军来说,本来那些土地就是原来囤积的结果,关键的是,他知道这些设备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虽然他还没有想好到底该把这些设备怎么处理,但是他知道,这事必须报告给国家,由国家来决定它们的用途,不过可以肯定,它们最终会落在一些军事工业制造企业。

跟富士重工的事情别看更显得复杂些,可是操作起来也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毕竟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的是陈兆军知道,如果能够按照他的设想办成了,双方都会得利,国家也将增加一个出口创汇的渠道。光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政府也是会答应的…

接下来的几天,许宏亮厂长等人都在美国四处考察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民族文化(毕竟机会难道,大家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孙明理则连夜回国去了。陈兆军他们都知道,孙是回国汇报情况去了。陈兆军开始忙碌起自己和刘骏地事来。不知道切克弗有些什么关系,反正陈兆军跟他通过电话以后,事情变得异常顺利了起来。等陈兆军跟刘骏一起来到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时候,苏联大使显然已经得到了消息,大家也没有什么废话(本来就有交流障碍),生意的东西都是型式上的。不过几分钟时间,刘骏就得到了去苏联留学的许可。不过由始至终陈兆军和刘骏都没有搞明白,到底刘骏要去苏联哪个大学留学,不过这些对刘骏和陈兆军来说都不重要了,只要能够去得成苏联,一切就都好办了。当然,刘骏还是有点迷糊,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陈兆军非把他搞到苏联去。但是他知道,凭陈兆军现在资本,的确没有必要骗他。再说,陈兆军挣钱的本事他也是见到了的。刚不要说他跟了陈兆军几天。看到地陈兆军都是各大型公司谈上亿甚至几十亿的生意。刘骏心里有数,陈兆军肯定是不会委屈他的。

美智子这两天没有参与陈兆军的谈判过程,因为没有必要,陈兆军的日本语说得非常流利,似乎陈兆军也不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谈判中来。美智子本来就是一个聪明人,她明白什么是她该介入的。这几天她除了干好她该干的,另一个就是注意关照着陈兆军和刘骏地生活。至于许宏亮他们,当然用不着她来管的。

就在陈兆军帮刘骏办好了留学苏联的手续的这天,陈兆军和刘骏回到美智子住地方地时候。美智子正在等着陈兆军。

“陈君,你们回来了。”美智子还是很习惯日本的习惯,等陈兆军他们回来的时候,非常细心的帮陈兆军和刘骏拿来了拖鞋。

“谢谢你美智子。”陈兆军一边换着拖鞋,一边跟美智子打着招呼。陈兆军本来就是一个懒人,要不他也不会不住酒店而是住到美智子这里了。

“对了。今天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早?”陈兆军挺奇怪,现在离收市的时间还早,平时这个时候,美智子还在证券市场上忙碌着。

“是这样的。”美智子一边帮陈兆军和刘骏收着皮鞋,一边说着:“你原来一直让我们关注微软公司的情况,今天有消息了。”

“哦,这可是一个好消息。”陈兆军正准备坐在到沙发上,听到了这个消息,所有的动作都停了下来:“他们什么时候上市?”

“根据公报上说,他们会在后天挂牌上市。”陈兆军没有坐下。美智子也只能站着回答。

“不过根据我们的消息,微软公司这次上市流通地股份并不多,因为他们是根据反垄断法被迫上市的。”美智子解释着。

“哟,还有这样的事?”陈兆军可不知道这事,这基本上属于历史的范畴了,一般人也不会去关心它。

“是的,据说现在微软持股的主要有两个人,可以说微软公司就是在他们手上出来地。这一次他们被迫上市,也是按照法律规定拿出了最低限额的,大概总中股本的百分之十供应股票市场,而且根据我们的分析,微软股票上市后的价格也不会太低。所以我希望听一下您的指示,我们是不是按照原来的安排,全力收购流通股?”按照美智子的理解,类似这样的情况,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不惜代价收购微软公司地上市股

,不但不能在微软股票上获利,同时由于这是一只被股票,所以也不可能通过持股来影响公司的发展情况,与其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干自己熟悉的外汇炒作。

美智子说的这些情况都是原来陈兆军所不了解的,毕竟原来微软的股票距离陈兆军也太远了,远到他都没有兴趣去了解。本来他想买微软的股票就是未来挣钱,要是挣不到钱的话,他当然就不会买了。

“那么微软上市这部分的股票会到多少钱?”这是陈兆军最关心的问题。

“我今天让他们做了一下预测,根据分析,上市的首日每股价格大概会高达28美元。”为了更方便的在美国和日本之间联系和操作,美智子地手下很有一些人了。

“多少?”这个数字很出乎陈兆军的意料。他刚才听了美智子的分析,还以为搞不好每股的价格会到890元了。虽然根据成长性来分析,加上未来的配送股和分红等,就算是890元一股也是划算的,可是相比现在美智子他们干的事,到了这样的价格就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美智子口中地高价位不过是28美元而已。

“我们很仔细的分析过各种因素,认为微软首日的股票很有可能会超过25美元。应该在28美元间的价位是比较合理的,当然,如果有人行人为操作的话,价格可能还会高一点。”自从陈兆军让美智子留心微软的股票以后,美智子就非常注意收集关于微软公司的一些情报。她原本还打算跟着陈兆军一起买一点微软地股票的,可是现在的这个分析结果让她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微软的成绩和业绩都不错,可是相比之下,这个价格已经是许多非常优秀地大公司的股票价格了。当年IBM的宣传非常到为。谁也不相信个人计算机会以那么惊人的数度增长。那么相对的,操作系统对一些专家来说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美智子并不看好微软公司的股票。

虽然陈兆军这两年挣到了不少钱,但是渐渐的,美智子感觉他不过是对大势分析得很透彻。才能够在证券和外汇市场上如鱼得水。但是美智子已经明白。陈兆军不过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他只是给出了一个指导方向,具体的操作他从不干涉,况且他一般都不涉足股票市场,那么多有潜力的可以发财地股票他都放过去了,可是偏偏对这么一个即将上市的股票感了兴趣。美智子觉得,也许陈兆军根本就不会炒股。

美智子想得一点都没有错,陈兆军的确不会炒股。而且对其它的股票也不了解,但是这不影响他知道一些微软的皮毛,可是事实上就是这样,只要有这些皮毛就已经足够了。

“我还以为是多少钱呢。这样吧,只要明天微软的股票一上市,有多少收多少。但是动作不要太大,别引起别人注意。尽量收就是了。”陈兆军想了一下:“只要它不超过35块钱。你们放心大胆地收就是了。另外,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只要它不高45美金,就慢慢的把它都收进来。”陈兆军放心了,凭他现在的实力,就是全盘将微软的流通股都接下来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样一来就太引人注意了。陈兆军可不想这样,指望他去参加微软的董事会,听盖茨在那里指手画脚的。他还不如在家里睡觉。

“陈君,您确定您要这样?”美智子不敢相信自己了。按照陈兆军的这个搞法,微软的股票肯定会上涨,但是看陈兆军地意思,好像只需要两个月时间,微软的股票就可以涨45美元,这简直是不事。

“没错,一会你让律师来一下,我写一个授权给你,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干就是了。”陈兆军当然是信心十足的。可是他不知道这个时候,美智子几乎是用一种看待白痴一样的眼神在看着他。

美智子知道,如果这支股票真的如陈兆军说的那么有升值潜力的话,陈兆军光凭着手上的微软股票就可以成为一个大亨,可是要真是那样,微软的两个老板岂不是要成为世界首富?美智子很同情陈兆军,他不知道陈兆军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微软公司,而且还真的等到了它上市,可是显然透露给陈兆军消息的这个人是在骗陈兆军的,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陈君,你安排的事我会严格按照你的命令执行的,可是关于这个微软的事情,您是不是再考虑一下?我个人认为这样做太冒险了。虽然对您来说损失不是很大。”美智子快说完的时候,猛地醒悟过来,自己不过是陈兆军的一个雇员而已,话说到了也就行了。

“没关系。就像你说的,即便是有损失,对我来说也不会很大不是?你就这样执行好了。”陈兆军明白美智子的意思,可是他的确不能跟美智子交底…

当天晚上。陈兆军签了一份委托协议给美智子

美智子按照自己地规定执行。美智子当然没有什么心里清楚,自己原来的打算需要改变了,陈兆军这样的有钱人折腾得起,可是并不代表她也折腾得起,她还要留着点钱当嫁妆的…

美国这边的事也处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事,陈兆军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他一定不会比美智子处理得更好。他现在得马上回国,一是关于跟丰田公司走私超高精密机床地事得跟相关部门说一声,毕竟陈兆军自己在国内没有公司,也不从事制造业。再说,要是国家不知道,这么大的东西根本进不了海关。另一个,他还得跟许宏亮和洪都的人商量一下,这个合作合资具体该怎么搞。陈兆军相信。孙明理回去以后,跟富士重工合资合作的事肯定已经报给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了。凭着陈兆平跟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关系,估计他多少会了解到一些。这样一来,陈伟雄肯定也会知道的。陈兆军不知道自己搞出了这么大的事。陈伟雄会怎么样?天保佑、地保佑,陈伟雄可千万不要生气,否则自己又得躲起来了。可关键是,北京就那么一点大,自己还能往什么地方躲?虽然现在国家已经政策松动,准许个人合作办企业了(当然要挂集体企业的名),可是陈兆军知道,要是自己不把大学毕业证混出来。陈伟雄肯定不会放过他!…

许宏亮这段时间看着是在美国“考察”得挺开心地,可是实际上。他还真的挺着急。跟富士重工达成的是一个合作意向。距离真的走到合资合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关键地,这次又与平时的合资企业不同,这中间还必须夹进一个有中国人身份的、可以说是洪都的救星的,但是又是日本企业的“兆军房地产公司”。其实说起来都好笑,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跟富士重工都是两个制造性企业。而陈兆军的“兆军房地产公司”确跟制造业一点都不搭边。但是包括富士重工在内的人确都认为,要想搞好这个未来的合资企业,陈兆军地“兆军房地产公司”是必须加入的,否则这事就没有办法谈下去了。

许宏亮也许是最了解陈兆军价值的人。他知道,别看陈兆军一天到晚的基本上什么事都不干,但是也许他的一个主意就可以救活一个企业!许多陈兆军说的平时看起来很困难地,执行起来很麻烦的,同时被认为是多余的东西,只要认真的去执行,效果往往非常明显。现在的许宏亮。对陈兆军已经有点迷信的程度了。连带着,许多从来没有见过陈兆军,只是大会小会上听到上级的许多行政命令上都会连属上一个陈兆军名字的洪都的员工都开始对陈兆军感兴趣起来。最正常的情况,他们会跟一些老工人和一些技术人员打听陈兆军地事,几乎无一例外,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他们:陈工啊!别看他年纪不大,懂的东西可多了去了,要不是他,咱们洪都也许就真的散了摊子了。可现在你看看,别的不说,光每年出口的摩托车就有多少?好好干把,到时候干好了,到了手工车厂,你就不用担心结婚的钱了!

这不是,许宏亮出国这几天,大家一听是在美国跟陈兆军见面的事,打听的人就更多了。谁也说不清楚(知道内情的除外),不是说陈兆军是中国人么?咱们跟他见一面还要跑到美国去?

许宏亮拐弯抹角的说了这个事,正好,陈兆军的事也办得差不多了,于是大家定好了回国的日子。刘骏这块的事好解决。他一下有了美国和苏联的签证,有什么事两头跑就是了。临走的时候,陈兆军给刘骏留下了一笔钱,让他到苏联了以后,随时跟切克弗和自己保持联系。陈兆军现在一时也说不上刘骏到苏联能干写什么,不过他知道,这是一个棋子,用好了,将来可是要派大用场的。搞不好能从苏联的太平洋舰队买一艘航空母舰回来。至于陈兆广那边的事,陈兆军可没敢跟刘骏说,虽然他信得过刘骏,可是陈兆广的身份太敏感的,万一出了事可不得了。好在有一个黑河口岸,虽然刘骏没有办法来去自如,但是有切克弗在,问题都不大,实在不行就让刘骏先跑一趟美国。然后再从美国回来就是了。

就这样,尽管许宏亮的团队许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提前回国,可毕竟纪律在那里放着,于是,一帮人嘟嘟囓囓的返回了中国。这个时候,美智子他们已经按照陈兆军的指令收购微软的流通股票了。由于有了陈兆军的指令,这次收购非常顺利。不过看着一天一个价的微软股票,美智子有些疑惑了,难道微软真的能涨到陈兆军说的价位?即便如此,美智子是不敢赌了。为此,多年以后她还经常跟她丈夫说起这个事,有多后悔就不用说了。

正文第一百一十五章合作

兆军这次变得聪明了起来,一回北京以后,他先去找他知道,陈兆平还是知道一些内幕消息的。不过陈兆军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时候,在办公室并没有找到陈兆平。

“黄叔叔,我哥去什么地方?”既然陈兆平不在办公室,他只好问一下人了。好在他还是来过几次,办公厅里还是认识几个人的。

“兆军呐,你哥跟主任开会去了,你等一会吧,要不先在我们办公室坐一回?”陈兆平这两年在办公厅上升得很快,现在已经是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了。谁都知道,秘书处是办公厅的最要害部门之一,陈兆平现在在这个位置上,谁知道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陈兆平回来的时候,陈兆军已经在办公室里等了他快大半天了。

“大哥,你回来了。”陈兆军交道陈兆平很高兴,许多不敢跟陈伟雄说的话,跟陈兆平说就放心多了。

“兆军,你过来了就好。要不我就要去找你了。”陈兆平没有陈伟雄那么保守,其实,对弟弟在国外做的这些是,许多是他们知道的,但是就光他们知道的这些事,在陈兆平看来已经是不得了的事了。陈兆平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弟弟居然会在国外折腾出这么大的事,不但惊动国家计划委员会,连国务院都惊动了。今天上万,国务院联合了几个部门,专门研究这个事。当然了,许宏亮跟富士重工签订的合作意向也被第一时间报到了中央。

“你要找我?是不是为了和富士重工合作的事?”其实陈兆军也知道,要不是为了这个事。陈兆平是不会那么着急找自己的。

“废话,要不你说还有什么事?”陈兆平当然不清楚还有那么多地事。毕竟孙明理知道得也不多。

“其实还有一些事我没跟其他人说的。”陈兆军当然知道我们国家对超精密数控机床需求,可是这些事是不能跟其他人说的。

“天呐。你到底都搞了些什么?”陈兆平话是专门说,但是还是站前来关上了办公室地门,别看他不知道陈兆军想说什么,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弟弟,对陈兆军他还是了解的,他明白陈兆军是知道轻重的人,如果陈兆军都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事,估计这是就小不了。不过陈兆平不明白,还有什么事在陈兆军看来比跟富士重工这样的事还要重要的?

“是这样,在跟富士重工谈判以前。我跟丰田公司的人谈了一下,虽然跟他们没有办法合作,但是我让他们帮买了一点东西。”

“什么东西?”陈兆平警惕了起来。

“我样他们帮买了两套超精数控密机床和一套超精密数控多功能机床。我打算给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一套,再给轻武器研究所一套,至于剩下的一套超精密数控多功能机床就贡献给国家了。”陈兆军很清楚。要想把这些东西整回来,没有国家的许可是不可能地,当然。相对应的得给国家一点便宜。其实超精密数控多功能机床并不适合专业厂家。

“你说什么?”陈兆平现在的唯一的感觉就是震惊。对于这些设备他是知道的,我们国家一直在跟美国和日本等有能力生产这些设备地国家谈判,就是希望能不惜一切代价的将这些设备买回来。可惜这些设备太敏感,军事、航天等高会计领域的用途太广泛,国外对我们地控制一直非常严格。为了这个,中国已经跟美国打了很长时间嘴巴仗了。

“我是说我搞回来了几套机床,得要想办法进来!”陈兆军开始不耐烦了。陈兆平本来是一个挺聪明的人,专门也会犯关心则乱的错误。他已经习惯了陈兆平的实际年龄要比他大了。

“我听懂了,这事已经办成了?”陈兆平恢复了平静,他知道这可是一件大事。先落实一下是有必要的。

“应该没有问题,我跟丰田公司的人详细谈过了,利用我在美国的分公司。通过走私的办法进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去公海上接这批设备。然后还得换一批设备上去。”陈兆军再有本事,他也没有办法在那个年月搞到吨位那么大的驳船。然后还要顺顺利利地进来。

“你等一下,这事我得马上汇报上去。”陈兆平变得严肃了许多。他当然知道这事的重要性…

剩下的半天,陈兆军开始反复在几个部门说着他跟丰田公司地这笔生意。那一份他跟丰田公司签订的,只有在履行了这个协议以后才会生效地合同也被复印了几次的合同都快被翻烂了。终于,几个相关部门的领导终于相信,陈兆军很巧妙的利用美国和日本之间没有相关的禁运禁销的条文,更是让日本相关部门相信这些设备是买给了本国的企业而放松了警惕的漏洞,这才让这件事成为了可能。

一帮专家研究了半天,认为这事只要操作得当,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陈兆

,这个事情我们需要研究一下。不过你一定要抓紧司方面联系,你要知道,我们国家需要这些设备。你现在可以先回去了。”说这话的是国家安全部的一个副部长,陈兆军也不知道这事是怎么转到这个部门来的,不过他现在想,恐怕他现在有几条短裤别人都已经知道了。

“我知道了。”自从知道了首长的身份以后,陈兆军就老实多了。对于这个神秘的部门,陈兆军还是有一些敬畏的。只是他不明白,不过是走私几套设备,怎么跟国家安全部扯上了?

“陈兆平同志留一下,一会我们开一个会。”陈兆平刚想跟陈兆军一起走,还没有开口就被留了下来。

“好的,没有问题。”陈兆平平时跟国家安全部接触的多了。当然很明白他们的办事风格。

“今天晚上你先到四合院住吧,明天到一机部来,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一机部要跟你和洪都地人一起谈跟富士重工的事。”陈兆平当然知道陈兆军怕什么。再说四合院离一机部近,也省得陈兆军耽误事。

“陈兆军同志。你刚才说的事要注意保密,不要出了问题。”家安全部地副部长交待着。

这些厉害关心陈兆军还是清楚的,他明白国家机器的庞大,当然老老实实的答应着…

接连几天下来,陈兆军都在反复跟类似的政府部门打交道。让他不满意的,本来是他自己的东西,可是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以后,他已经完全没有处置权了。陈兆军相信,到时候。可能他连这几套设备的影子都见不着。不过也有好消息。作为回报(当然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建设的需要),政府方面已经基本上同意了他提出地跟富士重工合作的想法。富士重工反面,也基本上同意了与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合作,一个由富士重工方面派出的代表团将于近日抵达中国,对合作事宜展开谈判…

与富士重工的谈判是艰苦地。虽然陈兆军有许多后世成功谈判的例子。但是毕竟他没有亲自经历过。再说当时的国情又相对复杂一些,许多放到后来很正常地事,在当时都被称为摸着石头过河。好在这件事已经惊动了中国的最高层。有了首长的亲自关怀,这件事情进行的还算顺利。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陈兆军的设计,能够让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打入日本摩托车市场。按照陈兆军的审计,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和富士重工两个方面同时建厂。由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出人技术和熟练工人在日本搞一个富士洪都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三方出资共同持股的原则,富士重工方面持有股份的百分之四十五。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持有股份的百分之四十。剩下的百分之十万由陈兆军持有,最关键地是,陈兆军持有的这部分股权是用技术入股和他在日本的两块富士重工地目标土地的方式参与地。根据协定,如果发生任何一方减持的情况。首先要征得其它两方面的同意,并按原始价格按比例转让给其它两方。如果需要上市募集资金,大家也需要按比例同样减持。这样就可以保证将大家捆在一条船上,共同发展。而在中国。中国情况则正好反过来,唯一不同的是,陈兆军需要声明放弃他原来在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百分之二的权利。对于技术方面,大家都承诺,将拿出最先进的技术来走共同发展的道路。这个谈判的过程在其他人看来已经是深圳速度了,可是在陈兆军看来,的确是慢了一点。几乎有点让他难以忍受,

跟丰田公司的合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两条中国籍驳船靠上了隶属于丰田公司的一条巴拿马籍货轮。大家彼此都没有说什么,只是吊车在忙碌的工作着。很快,装船和卸船的工作就完成了。丰田公司的船继续进行着他们的美国之行。两艘中国驳船也踏上了返程的路,货物的重量一点都没有变,连外包装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回程的时候两艘驳船都开出了最高航速,似乎根本就不在乎轮机的寿命。只有在进入了中国领海以后,两条驳船的速度才降了下来,因为在这里,两艘正在演习的驱逐舰靠了过来。海军驱逐舰的舰长大概是最郁闷的人,他们接到出海命令,连续跑了几个小时以后,就接到命令原地待命。结果过了没有多久,又接到舰队的命令,注意接应两艘驳船,还要一路护送驳船回港。让驱逐舰跟着两艘驳船跑,速度上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可是命令就是命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不过驱逐舰的舰长明白,能够有这样一个等级的驳船,运输的东西一定不会简单。当然,他还不会笨到要去打听驳船运的是什么的程度。

正文第一百一十六章劳碌命

都摩托车有限公司与日本富士重工及兆军房地产公司关系和这个合资方式,成了后来的一种经典案例,更多的企业开始用这样的方式与外商谈判。当然,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很多,因为他们并不是谁都有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和兆军房地产公司这样的资源,外商投资并不傻,没有利益的事他们是不会白给你送钱来的。

陈兆军着段时间算是明白了,没有白挣的钱。富士重工和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之所以非要把自己捆绑在他们的这辆马车上,就是因为谁都需要他。当然,对于国家的宣传机器来说,陈兆军的出现也是有必要的。对于这样合资企业相对两国来说有了两个不一样的说法。日本国方面对于这样的合资的说法是,在这次跟中国办的合资企业方面,日本国在日本的中日合资企业日本国方面合计拥有的股份是百份之六十。就连在中国境内,日本国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比例关系,日本国占有股份资本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五。而在中国这边,宣传的口径是我们国家拥有了一个在日本境内绝对控股的大型合资经营企业。不过话说回来,就这两个方面来说,最小股份的陈兆军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双方都争着拉他,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谁都知道,陈兆军的脑袋里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只要能把这些东西发掘出来,也许双方都能上一个台阶。

陈兆军当然知道这些东西,可怜的他本来就想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当然也希望能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可现在这么一来,他就是想躲都躲不过了。洪都地许宏亮天天都追着陈兆军要管理方法、要技术手段。而富士重工方面,也一天到晚的追着陈兆军要新车型的外形设计和其它地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设计。陈兆军现在也聪明了起来。先不管有用没有用,先把电子制动力分配控制的防抱死系统(ABS加EBD)、加上SRS安全气囊,还有什么多点电控统等等。陈兆军也不太清楚什么技术是别人已经申请过了专利,什么是别人没有申请过的。反正他把他能想起来的东西一股脑的都申请了专利。能行的算他运气,不行的也不遗憾。反正都是捡到的。陈兆军明白目前我们国家的计算机和单片机技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还比不过日本,不过现在自己有了专利,到时候只需要将设计思想交给富士重工地人,搞出东西来不过是早晚的事。好在有了这些东西,再说陈兆军还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他还是一个学生,于是他的麻烦少了许多。

不过富士重工的人和洪都可没有那么容易放过他。一个根本没有经过他这个合资第三方地同意,就精心挑选了地方的三方联络处就出现在了离清华大学不远的地方,这简直让陈兆军有点哭笑不得。不过等陈兆军提出这个事地时候,三方联络处专门为陈兆军配的秘书马上交待:陈先生,来联络处之前上级领导就说过。我们这个联络处的所有办事费用都由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和富士重工负责,我们平时对您负责。有任何事你都可以吩咐我们。

显然,为了照顾陈兆军的习惯。这个联络处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陈兆军的秘书是由洪都方面派出来的。当然了,富士重工方面也有一个精通中文的联络员。

当然了,陈兆军也对得起他们了。时不时的提点建议什么的。谁也不知道他怎么来地那么多奇思妙想…

眼见着渐渐的陈兆军就要毕业,关于他的毕业分配问题成拉,陈家地大事。按理来说,陈兆军的毕业分配是没有什么好想地,他本来就是国家轻武器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回轻武器研究所是理所当然的事,更不要说他还占着指标拿着工资。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有的人都落实了毕业分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管他。陈兆军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不过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他更希望有时间可以四处转一转。到处去看一看。陈兆军也很想到处去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现状…

陈伟雄最近这一段时间非常忙,谁也不知道他都在忙点什么。陈兆军心里有点数。经过百万大裁军以后,解放军现在正在逐步向军衔制转形,这一段时间,陈伟雄不忙就怪了。只是张桂梅还为陈兆军的事操心。临毕业前的几天,她非让陈兆军回家来一趟,汇报自己这一段时间的情况。

一听说这事,陈兆军的心里开始有点发毛了,这几年他一直就没有老老实实的念书,虽然也做了不少事,挣了一点钱,但是他知道,这里面没有多少是真正靠自己的本事真正挣来的,也许换一个人,会比他做得更好。张桂梅知道的东西本来就不多,更不要说包括陈伟雄、陈兆平、陈兆广和陈兆军在内的陈家男人,干的事一个比一个神秘,一个比一个忙。也就是自己的这个老

事可能还好一点,应该说还可以问一下,毕竟陈兆军生。

对付张桂梅,陈兆军的办法就多了去了。一听下了旨意,陈兆军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赶快去总政文工团找李爱红。他清楚,只要有李爱红在,张桂梅就不会太为难自己。因为她得保持在李爱红面前的形象…

李爱红这段时间正等着陈兆军找上门来。这一段时间,她们总政文工团正在排节目,准备选送参加1987年>做为一个演员,她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的演艺生涯中有所建树,可是总政文工团高手如林。要是只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过还行,可是要想出头、成就一点事业,就必须拿出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来。李爱红一直都知道。陈家地这个老儿子别看没有个正型的,但是小聪明是一堆一堆的,而且陈兆军早就说过,只要他愿意,保证李爱红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头露脸地。为了这个,李爱红还问过陈兆平,陈兆平想了半天,憋出了一句话:要说兆军,谁也说不清楚他。谁知道他能干出点什么事了?不过他既然答应了,有机会你追着他就是了。我这个弟弟有一点好。说出来的东西他都认。虽然我不知道他能搞出什么来,但是他肯定能搞点什么。你到时候就找他,他要是不干,你就告诉我妈。我妈会制他的。

这回,陈兆军自己送上门来了。李爱红可不会放过他了。

“陈老三,我告诉你,你那点小心思我还不知道?你是不是惹着你妈了?”李爱红先端足了大嫂的架子。不然一会她就给陈兆军给绕昏了。

“没有的事,我怎么敢惹我妈?”陈兆军不明白李爱红为什么摆出这个架势来。不过他知道,今天自己得小心了,否则不知道会怎么样。

“你没有惹着你妈为什么非让我陪着你回家?还那么殷勤的来接我?”其实李爱红事知道一点的,陈兆军这一段时间满世界飞跑,也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回家了,张桂梅把他叫回去教训一下是正常的。

“不是的,最近我忙,好久没有回去了,我怕我妈骂我。她已经说。让我回家汇报一下最近的情况。”陈兆军苦着脸说。

李爱红一听就清楚,看来真地跟自己想的没什么区别。陈家的几个兄弟她是知道,别看一个两个本事都不小。可是在家里,各个都乖得什么一样。

“我知道。你是想让我给你当挡箭牌。其实这也不是不行,可是我有什么好处?”李爱红立刻坐地起价,手上有了筹码当然不一样。

陈兆军早就把原来承诺给李爱红的事忘得死死的。这回他也迷糊了他还真不知道李爱红想要什么。按说李爱红应该知道,就算她不知道大哥也知道。无论是什么,只要是钱能买来地,自己都没有什么好说的。再说了,要真是家里有了什么为难的事,也该是大哥跟自己说。怎么嫂子跟自己说起了这个事来了?

“好了,嫂子,你就明说吧,你想要什么?不管你想要什么,我一定想办法帮你搞来!”陈兆军信誓旦旦地,他当然知道,李爱红不可能让他去买架飞机回来。

“哎,这还差不多。那我可说了?”李爱红得意了起来。她知道,陈兆军到了这一步是投降了。

“好嫂子,想要什么你就说吧!”陈兆军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不是我问你要的,是你欠我的。你还记不记得,你当初可是答应过,要帮我搞一个节目,让我上春节联欢晚会的!”李爱红得意洋洋的说。

她这话一说,陈兆军可是想起来了。这话是说过,不过当时的环境可不同。是张桂梅急着抱孙子,让李爱红生孩子的。

这个话柄可不能放过。谁让李爱红刚才吓他来着。

“嫂子,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不过当初我好像说的是我保证可以让我侄子的妈上春节联欢晚会,还可以让她那大奖来着。我现在想看一看我侄子怎么样了。他要是乖,我就帮他妈妈,他要是不乖,这事就算了。”

李爱红一听这话,知道是自己把陈兆军给逼急了。这给一大棒吃个甜枣的活还是懂干地,连忙哄着陈兆军。

“兆军,你大哥可是说了,让你帮我的。再说了,什么时候你有了事我不帮你挡着?你不能看着你嫂子连个主角都演不上吧?”这女人变脸比变天都快。

陈兆军知道,这事事怎么都得答应的。结果这天回去,李爱红愣是哄得张桂梅连东南西北都分不出来了,那还有心思来管陈兆军地事?当然了,从这天开始,李爱红就算盯上陈兆军了。总之他一天不把东西拿出来,一天就没有好日子过。陈兆军心里暗自叹气,他一直想过得轻松一些,可是到头来怎么还是一个劳碌命?

正文第一百一十七章好戏连台

兆军是毕业了,不过比他没有毕业前还要忙。由于限公司和富士重工是同时建厂的,虽然这些事不用他管,可是富士重工方面已经承诺,将用最好的车型,最新的技术和最安全的性能生产新车,这一切,除了是打开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需要以外,最关键的是,这些将根据协议成为技术共享的一部分。但是陈兆军的已经非常明确,他的专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只能用在跟富士重工合作生产的新车上。陈兆军的理由也很简单,这样不但能提高中国方面的研发能力,还有就是可以用这些新车抢占中高端汽车市场的份额。对于这些,富士重工是没有话说了,他们当然知道这样将带动中国的汽车产业,但是专利在陈兆军手上,再说谁都知道,不管怎么说,能挣到钱是最关键的。中国的市场潜力和高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市场前景是富士重工最看好的,富士重工的薰事们认真的考察过市场,他们认为,日本车之所以被美国和欧洲市场认为是中低档次的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日本车在安全性和科技领先性上低于欧洲和美国车的水平。这次跟洪都和陈兆军合作,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富士重工本来就有优越的条件的现成的流水线,而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本来就是世界一流的摩托车生产企业,而且还拥有发动机方面的多项专利技术,而这些发动机方面的技术又能很方便的转化到汽车发动机上,所以大家合作基础和条件都很好,建厂地速度很快。富士洪都摩托车只用了两个多月就在日本下线了第一辆1500升富士洪都摩托车。而且一炮走红,迅速成了日本年轻人的新宠。富士洪都凭借原来汽车的销售渠道,很快将产品推向了全国以及台湾市场。同时富士洪都方面考虑将富士洪都摩托车当成一个主打品牌,用它来抢占欧洲和美国市场,为将来地洪都富士汽车做准备。

洪都富士汽车有限公司方面,由于有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支持,资金方面不但有了保证,而且日本富士重工还将按照新车的新特性专门生产了两条流水线,本着一边开发一边建设的思想,加上陈兆军不时的进行指导,让设计人员少走了许多的弯路,为了更方便的工作。洪都富士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的联络处现在变得异常大了起来,每天陈兆军都忙着听个方面设计师的汇报,一担陈兆军点头了的东西,就迅速被报到了厂里。不过这些负责设计地人员都很奇怪,陈兆军每次都只是告诉大家。他心中的东西应该是怎么样,然后给设计人员描述一下外型,但是到了具体的设计。他却是不会介入的,只有等到你搞好了以后他才会再次介入,给你指出有问题或有毛病的地方。还有就是陈兆军对车内部地一些非常细小的地方提出了很多建议。这些东西看似简单,可是当陈兆军一提出来大家都不禁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当然,这些东西会旋即被陈兆军申请成为个人专利。不过陈兆军申请地这些专利里面,有许多的东西是大家都想不明白的。比方说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导航系统就是最典型的。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些东西的想法很好,可关键是没有用。国家不可能为了你的车发射一颗卫星。再说这些东西也需要大量的电子地图做支持。可是谁都知道,搞电子地图根本就不是一家汽车生产企业能干得了的,就算能干得了,这也还需要大量的具体数据的支持。这些数据从什么地方来?…

美智子他们一帮人算是忙翻天了。谁也想不到。微软地股票会以如此高的速度上涨。美智子现在大概是最后悔的人,她一直在抱怨资金,为什么当初不跟陈兆军买一点微软地股票?其实后来美智子还有许多次机会可以买一点微软的股票。可是望着不断上涨地股价。美智子犹豫了,毕竟她是希望进行投机挣钱的。美智子知道。她是没有办法跟陈兆军比的,陈兆军亏得起,而且他也不在乎亏一点钱。可是美智子亏不起,每一次她都在想,涨到了这个程度应该到头了吧?可是等她第二天再看的时候,微软股票的价格又上去了。这样一次又一次,美智子都快被逼疯了。好在陈兆军给她的工资已经能让她过得很好了,甚至已经有一个很优秀的美国年轻人——路易非常殷勤的追求着美智子。可惜的是,美智子似乎并不非常用心,因为她几乎一直都跟在最能挣钱的人:是美智子并没有排斥路易的原因…

其实毕业以后陈兆军就想过甚至已经又悄悄的买了一个四合院,当然,这次买下的这间

可比原来帮陈兆平买的四合院贵了许多,陈兆军足足买了下来。他尝试着征求了一下张桂梅的意见,说想搬出去住,结果张桂梅差一点就给了他一锅铲。在张桂梅看来,陈兆平搬出去住是正常的,甚至将来陈兆广回来后也搬出去住都没话说,但是陈兆军是不能搬出去住的,原因只有一个,陈兆军是老儿子。按照一般中国人的传统的习惯,老儿子是不应该离开父母的,将来等父母年纪大了,老儿子是有义务服侍两个老人的。其实张桂梅也知道,按照陈伟雄现在的级别,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用得着陈兆军服侍了。但是张桂梅当妈妈的心陈兆军是理解的,要是有可能,她更希望陈兆平、陈兆广和陈兆军都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她就能每天看到自己的孩子,跟陈伟雄一起分享着儿孙满堂的感觉,可是陈兆平和陈兆广一个工作非常忙。另一个常年不在国内,她也就只能守着陈兆军过日子了,反正陈兆军也没什么事。陈兆军想搬出去地事当然没得商量。更要命的。张桂梅把这事跟陈伟雄一说,陈伟雄的反应也很大。用陈伟雄地话说:老子天天看着你你都给我捅篓子,要是不看着你,你还不要翻天了?

有了陈伟雄的这个话,陈兆军搬家的事彻底算是没戏了。不过他并不后悔买下来的房子。反正放在那里就是钱,实在不行了就给二哥结婚用,怎么着也浪费不了…

自从陈兆军答应了给李爱红一个能让她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得奖的承诺以后,李爱红开始更频繁的出现在陈伟雄的家里。明面上,她总是说是来看看两个老人家,尽点孝心什么的。其实陈兆军知道。这些都是李爱红的幌子,她是不断的来提醒自己,得赶快帮她搞东西。这个事情连陈兆平也跟陈兆军说过了几次。陈兆军明白,这次,要是自己真地敢不帮李爱红整点东西出来。恐怕是很难过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