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上一章:第 39 章
  •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下一章:第 41 章

虽然今年王跃进也育菜秧,和这边打擂台,但郭镇大棚剧增,菜秧还是销售一空,收益比去年还好。

“颖颖,明年,育秧的人家会更多,王金贵也花钱把儿子送到省城去学习了,张家有个闺女高中毕业考到了农校,哦,是自费生,听说学的栽培,咱村还有别的人家送孩子去学习的。”

“爸爸,别担心,他们才开始学,赶上我们还得一两年,再说,种菜的人家越来越多,我看外村都有建大棚的,这两三年销售应该不成问题,等真的难销售时,我们承包珍珠泉的时间也到了,以后,咱们家就不承包了。”

“行,爸爸就把老本行再捡起来,继续做石匠。”郭连弟心态一向很好,有钱也好,没钱也罢,他从不放在心上。

“爸爸,恐怕不行的。我已经开始给咱家育树苗了,明年,咱家要种苹果,那果子大的一个能有七八两,半斤重是平常事,又酸又甜水分足,我在学校吃过,味道可好了,咱家的几亩地都种上,一亩地几千斤苹果,一斤一、两块钱,不比珍珠泉挣钱少。”

郭连弟吃惊地看着女儿:“颖颖哪里弄来的种苗?”

“不是我弄的,国家从日本进口的,我们苗圃就有,咱们花钱买就行了。”

...

第133章 错误带来的商机

“哦,好,好好,呵呵,他们种粮,咱家种菜,他们种菜,咱家育秧,等他们学会育秧,咱们就种大苹果,颖颖,怪不得你一点也不着急,还手把手教别人家,可是攒了不少人情。咱家搬来郭镇,爸爸还担心会被人欺负,没想到处处受人待见,日子过得真舒心。村里人都是看你的面子才善待爸妈的,连振兴在学校,也没人欺负。”

颖颖笑了:“就振兴那凶霸的样子,谁敢欺负他?”

郭连弟也笑:“振兴现在乖多了,老师还让他当什么体育委员,全学校学生做午间操,都听他号令呢。”

颖颖也为弟弟进步感到高兴。

晚上,郭九江来了,拿着郭大伟进的布料,问颖颖怎么办:“五万,他竟然进了五万块钱的货,这可怎么办?今天退货的有五千多块,这些我还赔得起,可剩下的四万多,难道全都扔了不成?”

“不能退货吗?”

郭九江摇摇头:“人家送货上门的,谁知道从哪里拉来的?”

颖颖拿着布翻来翻去地看,若不是会拔丝,这种布料的确看着不错,颜色正,有光泽,挺括有弹性。

“颖颖,我真后悔让大伟开店,这才几个月,他都捅了好几个大娄子。过年那一阵,进了一批甜菜熬成的糖,他进价便宜,就便宜卖呀,偏偏和蔗糖一个价,却没有蔗糖甜,咱村人没少骂我,唉,我都没脸见人了。

后来,他又进了一堆垃圾,回来当成衣卖,让工商局罚了五千块,挣的钱全赔了,还倒搭了路费运费。紧接着,又弄了一批假化肥,还好我立刻就认出来了,有庚新帮忙,把那几个骗子抓住,才没有祸害咱村人,我们也就赔了一些运费,这回,又弄了这么多布,这叫我怎么办呀?”

颖颖听凭郭九江诉苦,一声不吭,他既然这么苦恼,为何不让儿子把店关了呢?既然下不去那个决心,说这些有什么用?

“颖颖,我已经和果品加工厂说好,让大伟去上班,这个店的东西,都原价处理算了,只是,这些布,你能帮着想办法不?”

颖颖拿在手里翻来翻去地看,忽然来了灵感:“就是容易拔丝,若是能在这上面做点文章,或许就有救。九叔,你让九婶用白色涤纶裁成窄条儿,跟振兴的运动服一般,在缝儿的两边,扎上两道,然后试一试看看能穿不?”

“那么多布…”

“若是可以,你雇人把这些布全做成衣服卖了,样子只要好看,又耐穿,应该可以的。”

郭九江想了想,点点头:“嗯,拔缝儿因为衣服做得太窄,我把它全做成小孩子衣服,小孩子虽然淘气,可都穿得宽大,而且,衣服上带给白道儿,也好看。”

郭九江从颖颖家出来,去找王裁缝。

王裁缝现在几乎没什么活儿,郭九江的提议让他很兴奋。

他也买了很多新式裁剪的书,照着上面的样子,做了一身运动服,和后世学生的校服有些像,只是料子挺括,也不那么肥大,做工也精致。

振兴穿着确实挺精神,而且,那两道白道儿,把裤缝加固了一遍,振兴怎么蹦跳活动,都没有开缝儿。

郭九江这才放了心,把几万块的布料全都委托给了王裁缝。

王裁缝的儿子、媳妇、老婆、女儿、女婿、侄女、外孙女全都会做衣服,他负责裁剪,家人加班加点地赶活儿,据说一天能做成三四十套的衣服,郭九江还拿着衣服去外村的商店推销,他比郭大伟好多了,给顾客讲明缺陷,说了他的补救措施,价格又很合理,销量一路飙升,最后还有些供不应求。

郭镇中学的学生穿得人最多——有郭振兴这样耀眼的模特帮着打免费广告,效果能不好吗?

颖颖在家住了十来天,郭九江把那批布全部处理完了,商店里的东西,多数转让给了香奶奶,剩下的几乎是进价出售,赶集的人哄抢一空。

人都贪便宜,也不管质量不质量的。

颖颖准备回二道河的前两天,郭九江带着几分感激,又含着几分惭愧,把春季卖菜秧的钱送给了郭连弟:“七哥,说起来我都没脸见人了,大伟他妈还是心太软,居然敢背着我把钱拿给他,唉,我今后,收了钱就要立刻存银行,存单自己藏起来,祸害了我家那是我活该,可我不能把你家也拖累了。”

郭大伟真是个坑爹的孩子,却无意间促进了郭镇经济发展。

王裁缝加工完了郭九江的布料,小赚了一笔加工费,看到一家人又闲了下来,他心里有些焦急,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一趟上海,回来时,买回一件许文强穿的那种风衣,他把风衣拆了,做成样板,然后,自己买了些化纤布料,模仿着做了几件,拿到城里试销,结果不到一小时就被抢光了。

王裁缝大受鼓舞,找到郭九江,贷了两千块钱,跑到省城的批发市场,买了一大堆布料,专门模仿许文强的衣着,一年时间光风衣卖了好几千件,他的心也不狠,一件净利润也就三、五块,竟然也成了万元户,不比郭九江种菜的效益差。

张家做裁缝的那个闺女一见王裁缝发财了,也有样学样,纠集几个手巧利落的姑娘,跟着她加工成衣,她专做女孩子衣服,去的是厦门、广东这些接近港台的地方,有时带回的衣服样子太过时尚,她还不得不稍加改动,比如领口改小些,裙子做长些,饶是这样的四不像,也比大西省当地卖的衣服好看,虽然她的做工比王裁缝那边的人差些,但却卖得更火。

郭镇旁边建有国道,石睿山又是三省交界,这里种菜、服装加工发展起来后,街上出现了很多外地商人,有头脑灵活的农民,把自己家的门房收拾出来,做门面开店,还有人在家开起了旅社,经济发展比魏水县城还快。

这些也是后话。

...

第134章 被关注

再说颖颖,带着一肚子的感慨回到二道河,这才知道杨森遇到大事了——他被莫名其妙取消了大西省十佳青年的评选资格。

睿城市委以前说过,若是他竞选成功,可以从工商银行拿到一笔贷款,扩大建筑队的规模,杨森引颈以盼,没想到地委宣传部送给省里的名单,把他的名字换成了一个种大棚菜的女的。

报纸上刊登了竞争十佳的名单,杨森这才发现不对,杨森去市委和团委询问,两边都说不知道,相互踢皮球。

杨森一怒之下,向省报和电视台各写了一封控诉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信件石沉大海。

杨森非常郁闷,跑到预制厂找万里诉苦,刚好颖颖也过去,三个人碰上了。

万里媳妇儿又怀上了,只是月份尚浅,身体还是很灵活,农村女人,没那么多讲究,该干的活儿一点也不少,她看到颖颖,急忙站起来迎接。

颖颖送了她一篮子蔬菜,还有一兜儿鲜嫩的草莓。

万里笑嘻嘻的接了过去:“颖颖总是这么称人心意。”他把草莓给了老婆,“这下你过瘾了吧?”他还小声给颖颖诉苦,“树上的杏子才小指头蛋儿那么大,她就馋的想吃了。”

万里媳妇儿脸儿红红的,瞪了男人一眼。

颖颖笑着替她解围:“嫂子这么辛苦因为谁呀?馋点也是应该的。”

万里连连点头:“应该,应该,嘿嘿,我这辈子最运气的事情,就是娶了你嫂子这样的好女人。”

万里媳妇高兴地嘴巴都合不拢了,她羞涩地瞪了男人一眼,提过菜篮子急忙走了:“我去厨房拍个黄瓜。”

酒菜齐备,四个人一起入座,万里夫妇和颖颖,听杨森倒了半天苦水,完了,四个人开始想办法。

颖颖第一个发言:“杨森,一味在这里抱屈埋怨,没有任何作用,你可以再写信给别的媒体,比如《中国青年》、《大西青年》杂志,《农民日报》、《安溪晚报》,你怀疑是有人捣鬼,这人的手能有多大?能遮住大西的天都了不得了,不信他还能把外地的杂志报纸都能指挥了。”

万里夫妇一起点头:“对对,颖颖说得有道理。”

“还有呀,杨森你和万里不是有很多战友吗?他们能不能帮你反映问题呀?反正,多一个办法,就多了一个希望。”

杨森摇头:“我的战友虽然也有从政的,可是位卑声微,恐怕帮不上忙。”

“能帮上帮上,帮不上算了,反正我们不能轻言放弃。”万里捏捏拳头,在脸前晃了晃。

“对,不能轻言放弃!”颖颖也鼓励杨森。

“好!”杨森酒也不喝了,端起茶杯,思索起来。

颖颖天黑时返回二道河,小山新官上任,对工作非常精心,杨家圪崂的人也是刚开始在苗圃工作,没有一个人懈怠惫懒的,颖颖在地里转了一大圈,小树苗长势特别好,地面锄得松松的,没有一棵杂草,简直把颖颖满意得不要不要的。

小山看到颖颖,给了他一封信,原来前天张帅老师来过,是俞老师来的。

俞和光在信里说,他现在工作在一个老干部身边,学到了很多东西,但老干部年纪大了,一年前已经退居二线,现在更是打算退休,组织已经和他谈过话,征求他以后工作的意向。

俞老师说,他想下基层锻炼,这个基层,最好是石睿山。

这一年,改革开放更加深入人心,中央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工作推进顺利,老干部退休,颖颖不觉得意外,可他为何要来石睿山呢?

“难道是因为自己?”这个念头一冒出来,颖颖就忍不住一阵心跳。她连忙否认着:怎么可能呢?俞老师来石睿山工作,那是因为他对这里比较熟悉,他曾经说过,石睿山是他的第二故乡。

自从和俞老师开始通信,颖颖的情绪就难以平静,每次收到信,她都心情激荡,总是一个人悄悄拆开,看了又看,虽然信中俞老师对她关怀备至,却没有一句表达****的话语,让她一次又一次失望不已,现在,颖颖越来越不敢往那个方面想了。

但颖颖的回信,却不知不觉间,越来越长。就像这一回,不仅讲了杨磊暗害自己的事情,还说了她已经弄到了富士苹果的接穗,六七月就会进行嫁接,信的末了,颖颖还说了杨森的事情,这部分内容,她只是出于一时气愤:“若是俞老师将来能成为主政地方的官员就好了,杨森这样的委屈,肯定不会再发生。”

每次信发出去,颖颖都有些后悔,俞老师工作很忙,自己写那些做什么?不是耽误他时间吗?可她每次写信,却忍不住,什么都想给他说。

俞老师,成了颖颖的心理支柱,不然,她在二道河,遇到这么多问题,还不早就垮下来了?

俞和光也非常耐心,颖颖的每个问题,他都会仔细解答,哪怕他并不知情,也答应要好好调查,尽快给颖颖一个答案。

颖颖第二天去附近的古寺镇把信发出去,回来顺手买了一斤糖果,几斤苹果,送给大山媳妇。

大山的媳妇怀孕了,挺着肚子,每天还要坚持给颖颖送羊奶,小燕见颖颖早就不害羞了,小嘴甜甜地叫姑姑,是个非常乖巧可爱的孩子。

颖颖本来答应大山,等秋天开学就送小燕去上学,但现在看大山媳妇带孩子很不方便,便决定提前把小燕送到学校去。

苗圃虽然只有四五十个人,有家属的也不过二十来户,却有二十几个需要上学的孩子,大点的孩子都去了古寺镇,小孩子却很麻烦,距离苗圃最近的村子都有五里路,小孩子来回跑太辛苦了。

苗圃以前有个小学,就是两个北京知青,一人带两个年级,现在,知青都走了,大点孩子披星戴月的去古寺镇上学,小点儿的去附近农村学校,最小的干脆不上学了,四处乱跑,家长一个个忧心忡忡的。

杨磊一贯善于做些收买人心的事情,便请上级给这边派个教师,没多久便来了一个北京知青魏宏,他当年也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欺负狠了,还手时失去分寸,把人打伤致残,被判了一年刑,作为劳改释放的犯人,不能和其他知青一样回京城,被安排在林场工作。

魏宏很瘦,又有胃病,没法适应林场那样大的劳动量,而且,他还爱看书,很会讲故事,便被照顾到了学校。

魏宏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对孩子又特别耐心,苗圃的家长对这个新来的老师特别满意。

颖颖为了大山的闺女小燕,去找了魏宏,准备了一肚子的好话都没来得及说,魏宏就点头答应让小燕来上学。

说起来小燕很乖巧,不捣乱,她学会学不会也无所谓,反正明年要留一级重学的,苗圃好几个不够年龄的孩子也上了学,家长们把小学校当托儿所,可魏宏能答应一个放羊的孩子上学,却是破了规矩的,颖颖感激之余,常常让小燕给魏宏带些黄瓜、西红柿,大山媳妇听说魏宏身体不好,也常常让小燕给老师提一瓶羊奶。

魏宏很不好意思,后来干脆每个月给大山十块钱,小燕天天给老师带一葡萄糖瓶子的羊奶。魏宏因此和小燕关系很亲近,小燕也把老师当亲叔叔,什么都给他说,魏宏最喜欢打听颖颖的消息,还要小燕保密,千万不要告诉颖颖。

颖颖好长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这样被人默默关注。

...

第135章 追踪报道

这天,杨森刚从工地回来,看到办公室里坐了两个年轻人。

他现在生意做得大了,在睿城市委招待所对面,租了个门面,挂上了“睿城第二建筑大队”的牌子,把舅舅家表妹陈晓兰叫过来,做办公室的文员,来客接待、听电话,打扫卫生,烧水,甚至还得帮杨森做饭或者去外面买吃的。

陈晓兰见到杨森,急忙过来,有些神秘地悄悄道:“表哥,他们说他们是报社和电视台的。”

杨森的心当即“砰砰”狂跳,难道,幸运之神真的眷顾,自己发的信他们看到了?

两个年轻人也都站了起来。

年轻女子容貌俏丽,气质出众,她先说道:“你是杨森同志吗?我是省电视台的…”话没说完,就有些傻眼了,“真的是你,杨森!”

杨森略感诧异。

“你是不是三年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两个记者一起问道。

杨森也认出了这位电视台记者,露出了惊喜:“原来是你,黄玉屏。”

黄玉屏是杨森的崇拜者,见英雄还记得自己,当时感动地眼中泪光闪闪:“你真的就是那个用身体滚雷,为战友开辟冲锋的通道,身负重伤的英雄杨森?”

杨森点点头。

女记者激动万分,声音都走了调:“你怎么复员了?还没有工作?”

杨森苦笑,却一声不吭,他一直爱着服役的部队,即便陆婷和陆俊一以权谋私,他也不愿意说那里的坏话。

和黄玉屏一起采访的王光耀,顿时觉得这个英雄,现今的劳模,身上的故事太多了,黄玉屏陷入个人情绪中,一个劲儿地追问杨森的现状,王光耀却从另一个角度,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谈话。

五天后,《大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在哪里都是英雄》的长篇报道。

报道虽然是正面的,但所有看报的人都忍不住要问:杨森这样的英雄,在战场上受了那么重的伤,为什么不给他分配工作?

大西军分区的司令员看到报纸,也很恼火,亲自派人了解情况。

杨森原部队很快就有了回复:他们给杨森补开了就业证明信,还收到了石睿山地区军转办的回复,说是已经妥善安置了。

消息一出,在睿城市引起了很大的风波,行署专员刘明计一看自己的辖区出了负面新闻,勃然大怒,责成相关部门立刻清查,把情况随时报告给他。

原来,杨森复员不久,他所在的部队就发现了问题,处分了陆婷和她爸爸陆俊一,陆婷复员,陆俊一被降了一级,转业回了老家,然后,就给睿城复转办来了公函,要求给杨森安排合适的工作,并且是干部待遇。

石睿山军转办和武装部看到电视新闻就已经坐不住了,两个单位的领导信誓旦旦,说他们办理过杨森的就业手续。为了证明自己,他们亲自钻到档案室,在呛人的灰尘中,找到了杨森的卷宗,上面的记录,果然是安排了工作——单位是石睿山工商银行。

事情就像个接力棒,一站传一站,黄玉屏和王光耀追到了石睿山工商银行,银行的书记张福奎很委屈,他说杨森至今还是他的部下——在魏水县工商银行工作,该县支行的副行长。

事情一下子爆炸了,所有看到报道的人都义愤填膺:是谁侵占了英雄的就业名额?把那个“李鬼”揪出来!

黄玉屏和王光耀追到魏水县工行,工行的领导满头汗水地出来解释说:“杨森前几天请了病假,十多天没有来上班。”

假杨森在报纸上看到杨森的消息,便知道事情不妙,躲起来了。

魏水工商银行的书记拿出了“杨森”的请假条给记者看,魏水县医院诊断说,杨森急性肝炎,需要住院治疗。

记者又追到了魏水县医院,医院的院长躲开了,办公室只有一个年轻女孩,吓得都出了哭音:“这是门诊医生开的,我们医院没有这个病人,真的,住院部现在没有肝炎病人,一个也没有。”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是谁给假杨森办的身份证明?

山阴县公安局户籍科科长孙红社,已经在三天前被开除公职,留用查看一年,公安局长非常沉痛地做了一通自我检讨,说没有赶孙红社走,就是为了给记者们一个交代。

孙红社还在上班,面对记者,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他看的别人做生意发财,便也东挪西借,凑了一万块钱,跑到广东,打算进一批服装回来卖,谁知那些骗子打包之前给他看的衣服都是好的,回来打开包装,里面就是一堆垃圾。

“我没了钱,债主都来要账,工作的做不下去了,这时,有人找上门来,只要我开具假证明,就帮我还债…”

这样的败类,应该抓起来判刑,开除他实在太便宜了!

两位记者在报纸上愤怒控诉,第二天,魏水检察院就把孙红社带走了。

假杨森到底是谁?

整个大西省的人,都竖起耳朵等着听消息。

山阴公安局的官员都坐不住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真相出来了——假杨森叫杨立刚,就不是山阴人,而是魏水县的,公安局立刻发出了追捕令。

接下来,魏水工商银行的领导在镜头前面,热情地表示欢迎杨森去上班,还给他准备好了单间的宿舍。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该圆满结束了。

是杨立刚见他和杨森长得像,便起了假冒之心,然后买通孙红社,演出了这样一出闹剧。

但颖颖心里依然有个大大的疑问,比如杨立刚怎么拿到杨森的报到证明的?为什么部队追补的就业证明,没有到杨森的手里呢?

但追踪报道就这样停了下来,颖颖不明所以,跑去找杨森,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杨森笑了一下:“是我要求黄玉屏暂停的。”

“为什么呢?”

“没什么,我不想闹得那么大。”

这一点也不像杨森说得话,他什么时候怕事了?什么时候怕出名了?当时在英模报告团,他那风头,多强劲呀。

这一回,虽然不是当英雄宣传他,可是却在为他洗刷冤屈,他怎么肯半途而废呢?

...

第136章 王记者上当

不管颖颖如何追问,杨森嘴巴都跟蚌壳一般,就是不肯说出他为何要这么做。

颖颖怎么也说服不了杨森,有些不高兴,但杨森既然那么打算了,颖颖也没办法,只得回了苗圃。

颖颖没想到,两个记者也不愿意停下来,王光耀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先去找了万里,现在又来找她。

颖颖这段时间一直追着阅读杨森的报道,王光耀文笔老辣犀利,她还以为他是个资深记者,年纪肯定不小了,谁知王光耀竟然是七七年参加高考,八二年初毕业的小年轻,(七七年的学生其实是七八年初进校的,毕业时八二年二月)年纪比她还要小一岁。

王光耀虽然长相一般,可气质出众,苗圃的人看他的眼光,都有些异样。

王光耀知道记者的身份比较敏感,他都习惯被人多加关注了,但苗圃的人,眼光里似乎还有别的什么内容。

王光耀是坐公交车来的,走的时候,颖颖让杨红权开着手扶拖拉机送他一段路,王光耀便从杨红权嘴里套话,想弄清为什么。

杨红权很老实,没两个回合,便实话实说了。

原来郭颖颖居然待字闺中,还没有对象,苗圃的人都以为王光耀是颖颖的对象呢。

王光耀听了杨红权的话,脸上装出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心里却激动地怦怦直跳,他也没有女朋友呢,难道,自己和心中的女神,关系还能更近一步?

王光耀没过两天,就再一次来到苗圃,却看到了和杨森很像的杨磊,站在办公室门口。

“这是我们杨场长,英雄杨森的孪生哥哥!”王光耀第一回来,门卫说领导去市里开会,没在,他直接去了二道河,他没想到,红星苗圃里,竟然也大有文章。

“哦,杨场长你好!”王光耀不放过关于杨森的点点滴滴,虽然心仪郭颖颖,但他还是工作第一,立刻就缠着杨磊,让他讲杨森的事迹。

杨磊说起了他和弟弟小时候的事情,虽然话语里没少夸杨森,可也把自己都带上了,甚至,有些时候,他比杨森表现更好,更出色。

王光耀见过太多自吹自擂的人,再加上杨磊演技高超,他刚开始听得津津有味,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我弟弟太不容易了,这些年,过得好苦!”杨磊用手帕擦了一下眼泪。

王光耀还为他们兄弟情深感动了一把。

“王记者,我弟弟其实对郭颖颖心思很深,可是郭颖颖看不上他。”

王光耀很受打击,他觉得自己钱包远远比不上杨森那么鼓,个子矮半头,眼睛小一半,脸上还有两个青春痘,总而言之,哪儿哪儿都没法和杨森比。

杨森那样的,郭颖颖都瞧不上,那他岂不更没戏了?

王光耀艰难地问了一句:“你知道郭颖颖看上谁了?”

杨磊见自己成功地带偏了话题,心里暗暗得意:“我听说,她喜欢上学时的老师。”

“不会吧?老师…”八二年的老师不仅工作要求高,工资还低,可以说要钱没钱,要闲没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