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上一章:第 58 章
  •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下一章:第 60 章

大山媳妇每天让小燕给颖颖送羊奶,听女儿说,姑姑总是睡不醒,高兴地直拍巴掌,她拿了一些山杏给颖颖:“燕儿她爸碰上了,摘了好多,我就想送你尝尝。”

山杏酸甜中带些苦味儿,颖颖以前并不爱吃,谁知,这回她觉得特别过瘾,一口气吃了三个才停嘴。

“燕儿她姑姑,你例假是不是推迟了?”

“啊,哦!”颖颖立刻就明白自己这是怎么了,她怀孕了。

颖颖和俞和光年龄都不小了,两人非常期盼孩子的到来,若不是这一回俞和光去东渠,让颖颖心思沉重,她不会忘了自己的例假,都过去半个月了。

最初的喜悦过去,她忧虑起来,给不给和光说呢?

二十九岁怀第一胎,已经是比较晚的了,不管让谁说,都会劝她放下一切事务,好好保胎,可颖颖有些不忍心丈夫独自在外打拼,她想陪着他,帮他分担。

颖颖回了郭镇,先问了妈妈当年是如何保胎的。

冯桂枝非常紧张:“颖颖,你有了?”

“没,妈妈,我就问问。”

“哦,颖颖,你可要当心点儿,若是发现例假没来,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可别伤了孩子。”

“妈妈,当年你有保胎吗?”

冯桂枝苦笑了一下:“哪有什么保胎,杨家圪崂那样穷,就算你爸爸有能耐,妈妈要做的事情也多得很,根本闲不下来。”

颖颖也是这样认为的,农村妇女劳作不休,很少有人知道保胎,可她们的生产却多数很顺利,也就是说,劳动,是最好的保胎方式之一。

...

第201章 喜悦

即便颖颖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对,但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去了睿城市人民医院做产检,没想到却遇到了熟人——高中同学李淑兰。

李淑兰的爸爸是颖颖的化学老师,高二后半学期调走了,李淑兰也跟着爸爸转学,后来就再也没有联系。

颖颖和李淑兰都是爱学习成绩也好的女生,当时的关系还算不错。

李淑兰高中时清汤挂面头,豆芽菜身材,现在已经发福,戴着近视眼镜,显得温婉知性,若不是她看到颖颖的名字,多看了她几眼才认出人,颖颖根本就没想到。

“你怎么现在才怀第一胎?”李淑兰非常惊讶,她是七三年考上省医学院的,七八年毕业,到现在,工作了五年,有两个儿子。

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七三年国家还有一次高考,但说到一个著名的人物,大家就会明白,张铁生就是在那一次考试中出名的。虽然七三年高考最后被破坏了,但还是有一部分考生凭成绩入学,李淑兰就是一个幸运儿。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李淑兰给了颖颖很多可取的建议:“每个月来查一次,不是不能参加劳动,但你不能把自己累着了,觉得累了,歇一歇,而且,不可以出大力气。”

“好的,淑兰。”

这时候的孕妇很少有做产检的,而且,女职工多的单位,也有自己的医院,职工不会到市医院来产检,李淑兰这天并不忙,就和颖颖聊了一会儿。

“淑兰,我爱人工作很忙,我没告诉他我怀孕的事情,不想令他分心。”

“这个不好,他万一伤到了孩子,怎么办?”李淑兰还补充了一句,“房事!”

颖颖的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若是有要求,他会很温柔的。”

“他万一失控呢?我还是劝你一句,最好告诉他,让他和你一起分享将要有个孩子的喜悦。”

颖颖犹豫了,是的,自己知道肚子里有了小宝宝,一直激动不已,想必他也是一样的,自己不应该剥夺他的快乐。

但,会不会因此增加和光的负担呢?他的工作已经很忙了,还得操心自己。

李淑兰猜到了颖颖的顾虑,她说:“我有大宝的时候,他正要去北京医学院附院进修,我也怕他担心我放弃那样的好机会,正在犹豫呢,他自己觉察到了,他也是大夫。”

说到这里,李淑兰禁不住感慨万千:“他为我做出了牺牲,放弃了那次机会。”

颖颖很是羡慕:“你爱人真好!”

李淑兰点点头:“说来也巧,过了两个月,我婆婆得了重病,有他和我一起照顾,老人少受很多苦。到现在为止,我都庆幸他幸好做了那样的决定。我婆婆在我孩子出生第二个月去世,我若是隐瞒了,他就错过迎接自己孩子出生的那种幸福,还会为没有照顾老人遗憾一辈子,‘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怎样的痛苦?”

颖颖连连点头:“是啊,幸好他没去。”

李淑兰一脸幸福地继续倾诉:“颖颖,你知道吗?建国经过自己努力,现在国家选送他去美国进修,虽然学习的机会迟到了三年,但他本身的经验增加,或许还能学到更多本领。”

颖颖彻底被说服:“你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我是应该告诉他。”

“这才对嘛,哎,颖颖,你爱人多大了?是不是比你小?”

颖颖摇摇头:“比咱们大,他今年三十五岁了。”

“这,是他第一个孩子?”

“是的!”

“那你还敢瞒着他?”

颖颖被说服了,出了医院,就去了公交站,坐车直奔东渠。

俞和光见妻子过来,特别高兴,他俩结婚后,这还是第一次分开这么久,两人回到宿舍。

是的,东渠的居住条件比睿城差太远了,只有两间宿舍,中间打通,一间做客厅,一间是卧室。

简陋的条件,并不能遏制他澎湃的热情,一进屋子,俞和光用脚踢上门,弯腰就抱起了颖颖:“想我不?”

“想!”

俞和光把颖颖放在床上。

“和光,不行,有一件要紧事,我得先给你说。”

见颖颖推拒,俞和光有些受伤的模样:“你的假期好象不是这两天。”

见颖颖依然要把自己推开,他才松手,放弃了趴上前亲亲的打算,含糊地问:“什么事,这么着急?我看你来的时候,一点也不急的。”

“我,嘻嘻,我怀孕了。”

“什么?”俞和光猛地抬起身子,把颖颖看了又看,“真的?”

“真的。”

颖颖没想到,俞和光没有笑,反而焦急起来:“你,你还敢坐公交?路上那么颠,你就不怕有个万一?”

颖颖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太不小心了。

“你有没有不舒服?”

“没有,好好的。”

“来,躺好,颖颖,********的爱人是东渠县医院的妇科一把手,我让她给你瞧瞧吧?”

“不用,我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说,若是有事,肚子会疼的。”

见俞和光脸上还有些不放心,颖颖一再保证:“和光,我来的时候,才在睿城医院看过的,医生说胎位很正,没有问题。”

俞和光这才放下心来,他侧身坐在颖颖身边,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到颖颖的肚皮上,幸福地一时不知该怎么样才好:“我们有宝宝了?”

“是!”

“好好,哈哈哈”他的脸上涌出笑意,是那么欢欣鼓舞,颖颖一时看得移不开眼。

这段时间,俞和光的工作压力,那是难以想象的艰难,虽然他在颖颖面前,依然一副云淡风轻,胜券在握的模样,但这样纯粹的笑容,自从到了东渠,她就没有看到过。

颖颖庆幸自己遇到了淑兰,不然,会令他错过人生一段重要的经历。

后来,俞和光给颖颖说起这段时间:“我就像病弱的人忽然吃了灵丹妙药,像暗夜里看到了曙光,心里忽然就涌出了无穷的力量,工作上的种种挫折和不顺,顿时都如浮云一般,烟消云散。”

...

第202章 温暖

颖颖这才知道,俞和光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东渠县自然环境实在恶劣,同僚又因为各种原因不肯配合,让他的工作步履艰难。

那些,对俞和光来说还是其次。工作一个月,没有突破口,没有希望,那种压力,逼得他简直要发疯。他怕自己不能挺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辜负了费老的一片心意,更怕自己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时间长了,磨掉了那份报效国家的情怀。

就在俞和光苦闷之极的时候,颖颖带着喜讯忽然来到他面前,让他立刻鼓足了勇气——他的孩子,即将来到人世,他一定要用最好的成绩来迎接他!

安顿好颖颖,俞和光再次来到安西市的建筑学院,他希望找到一个肯合作的教授,研究一下南山上的页岩能不能烧砖,没想到,连着问了三个人,都被断然拒绝了,教授说,那个没有科技含量。

午饭时,俞和光坐在教学大楼前花坛的矮墙上,望着天,心里盘算着,若是找不到人,他就自己安排人试验,睿城没有砖窑,大西省别的地方还是有的,不就是困难多了些吗?他不怕。

俞和光正打算离开,走来一个年轻人,他有些紧张地问俞和光:“听说,你在找研究页岩制砖的人?”

“是!”俞和光急忙站起来,“你知道有人研究吗?”

年轻人有些窘迫:“是我在研究!”

“你?”

年轻人更加窘迫,但还是挺了挺胸脯:“是!我在研究,我曾经用页岩压碎的土,做成砖坯,让别的砖窑试烧过。”

“成了吗?”

“成了!”

俞和光大喜:“你,真是个好样的!”

年轻人脸上涌出一抹羞赧,他介绍说,自己是从石睿山考到建筑学院的,毕业留校,工作不到一年,名叫王刚。

王刚告诉俞和光:“页岩粉碎起来太麻烦了,你要是想建个工厂,得要大型粉碎机,那个机器很贵的。”

俞和光笑:“没关系,只要值得。”

见他回答模棱两可,王刚眨了眨眼:“俞书记觉得,怎样才是值得做的?”

“能给国家带来利润,让百姓吃上饭呀。”

这话听上去挺感人的,可却不如:“能让我挣钱、闯出名声”更现实,王刚皱起了眉头,怀疑地看了看俞和光:“你还是说得更实际一些。”

“实际?哦,我就是想让东渠百姓脱贫,吃上饱饭。”

“哦,那你可以来一个人海会战啊,让老百姓赶上牛拉着碌碡来粉碎页岩,还省钱,还能让更多的人挣钱。”(碌碡是人工把石头雕琢成圆柱行,用来碾压,最常见到的就是在碾盘上,还有,碾压收割回来的麦子用以脱粒。)

这家伙,怀疑自己,竟然还如此舌毒,俞和光瞪他一眼:“你看我有那么蠢吗?碌碡碾压磨麦子都被淘汰了,我能指望它磨石头?”

王刚一下子就笑了,露出一口白牙:“俞书记,我听说你是北京来镀金的,没想到,肚子有料啊!”

俞和光佯怒,瞪了王刚一眼:“我若是镀金,会去东渠吗?那里好出成绩还是有什么优势?”

王刚笑了:“那是我的老家,我跟着爷爷在那里长到八岁,你是个好样的!一个外乡人肯这样用心,我怎么能不出点力呢?”

“好啊,王刚,你还偷偷调查我!”

“我不调查能行吗?你要是真的来镀金的,糊弄来一群老百姓,搞个大会战什么的,场面热烈火爆,从中央电视台到省电视台,找来一群不了解内情的记者,轰轰烈烈大吹大擂,你出名了,披着金光走了,山上可怜的植被还被你破坏,老百姓变得更穷,日子更糟,我能不看看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吗?”

“调查清楚了吗?”

“清楚了,你和以前的官员都不一样,你让我看到了希望!”

俞和光很喜欢王刚,他拍拍对方的肩头:“帮我算一下,页岩烧砖到底有没有经济价值?别我们粉碎了烧出的砖,比从外地运来的都贵。”

“我真没法算出来,手头没有数据。”

“这样,我给你提供经费,你来帮我定数据。”

“行!”

“若是你能给东渠的百姓找到一条温饱的路,你就是他们的大恩人。”

“俞书记,你别说了,若是老家的人能吃饱饭,你就是他们的大恩人,也是我的大恩人。”

俞和光紧紧握住王刚的手:“我等你好消息。”

从建筑学院出来,俞和光心情又是兴奋,又是担忧,他希望王刚能给出一个好点的数据,千万别让他失望了,他买了返回睿城的火车票,天黑前,出现在家门口面前。

“回来了?”颖颖看到,丈夫虽然风尘仆仆,但脸上的气色,却比早上好,他的心里,装着喜悦。

“回来了,颖颖,今天白天,没有吐吧?”

颖颖摇头:“没有,淑兰说,我的妊娠反应算是轻的,有的人一口都吃不下,还往外吐呢,我今天中午吃了一大碗酸汤饺子呢。”

没说早饭,那就是早晨吐了,还没吃,俞和光一阵心疼,他让颖颖坐下:“我给你熬红枣小米粥,那个养人。”

“我都熬上了。”

俞和光有些怜惜又有些嗔怒地把颖颖推坐在椅子上:“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东渠这边卖的蜂窝煤,含硫太多,呛人得很,对你和孩子很不好。”

“没事,和光,我戴口罩了。”

“今后,都让我来,好吗?”但想到自己还得工作,俞和光忽然有些无力,他恨不能把自己一分两半,这样,家庭和工作就可以完美兼顾了。

颖颖看到丈夫脸色猛一下黯淡下来,还当他生气自己又动了炉子,略有些歉然地拉着他的手:“和光,要不,我下回把煤油炉子带来,好不?”

煤油也含硫啊,俞和光轻轻抱了抱颖颖:“都是我不好,要不,给你请个保姆吧?”

“嘻嘻,和光,我又不是不会动,你也太夸张了吧?”虽然嘴上这样说,颖颖心里还是暖乎乎的,被珍视关爱的感觉,真好。

...

第203章 呵护

小米粥熬好了,俞和光去炒了个胡萝卜蒜苗,炖了一盘鸡蛋,还拍了一根黄瓜,夫妻俩对面坐下吃过晚饭。

“颖颖,把爸爸妈妈接来吧,有他们照顾你,我才放心些。”

颖颖摇头:“爸爸不习惯,他闲不下来。”

“我,我让人弄几块大石,让他凿磨,好不?”说完,他自己就否定了,“不行,叮叮当当的,影响你休息。”

没想到俞和光并没有放弃,他在城外租了一个小院子,开了个石匠店,把郭连弟和冯桂枝接了过来。

东渠县城非常小,从石匠店到县委大院,步行不到二十分钟。

俞和光从睿城那边,拉来很多石头,有可以做蒜臼的,有可以做石磨的,为了防止郭连弟一个人寂寞,他还给他找来了三个少年做学徒。

郭连弟一直遗憾两儿子都不肯学石匠,他的手艺没了传人,一下子收了三个徒弟,让他倍感欣慰,每天早早起来,就和三个徒弟捣鼓石头,还絮絮叨叨,给他们传授技能,日子过得十分充实,也忘了身在异乡的寂寥。

冯桂枝为了女儿,自然不在乎住在那里,每天变着法子,给颖颖做吃的,她住的院子里,有个蜂窝煤炉子,上面的砂锅,就没停过,一个月下来,颖颖没胖,郭连弟的三个小徒弟,都由原来的面黄肌瘦,变得红光满面。

颖颖的妊娠反应减轻了许多,她写信给李淑兰,让她帮忙说服俞和光,让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每天吃了睡、睡了吃。

李淑兰过了几天,寄来一封厚厚的信件,从专业的角度,给俞和光讲了孕妇的注意事项和如何保胎,还劝俞和光接受颖颖的帮助:“她愿意为你做些事情,你不允许,只能让她揪心、情绪不安,与其这样,你不如允许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的心情好了,对胎儿也好,对她自己的身体也好。”

俞和光这才做出了让步,他尽最大的努力,不让颖颖知道他遇到的艰难困苦,这一年,颖颖的心情是平静的,也是愉快的,俞和光就像一座结实的大房子,为她挡去所有的凄风苦雨、惊涛骇浪。

颖颖怀孕四个多月,李淑兰说,胎儿已经坐稳,可以稍稍多些运动了,俞和光有时候下乡,就带上颖颖。

颖颖穿一件略有些宽大的蓝布干部服,她个子高,人又瘦,根本看不出是个孕妇,不了解内情的,还以为是俞和光身边的工作人员。

这天,他们来到玉树乡,这里的自然环境好一些,山崖上碧树绿藤,花儿烂漫,令人见之忘俗。

俞和光介绍说:“玉树很多人会做藤椅、藤席,完全可以以此脱贫,颖颖,你也帮我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他们也在贫困乡之列。”

村长将人带到一个篾匠家里,颖颖四下瞧瞧,看到的却是贫穷二字。

这个篾匠叫徐老幺,说起藤编,他非常自豪:“我们家都会,我哥我姑姑我妹子,没有不会的,我爹才不是那种眼光短浅,重男轻女的人呢。”

“那你为何还要在家睡大觉?”

“春天的藤太嫩,不能用。”

“现在已经是夏天了,你若是好好干,也不会顿顿喝稀的。”

徐老幺白了俞和光一眼,没有说话。

她老婆在一起唠叨开了:“不是我们不愿意干,挣得多了,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吃,过个节把人累得要死,忙碌一年,什么也攒不下。”

东渠这里的人标榜人情味儿重,其实,节日就是轮着吃大户,也难怪谁也不愿意多劳动,这简直比原来的公社化大锅饭还阻碍发展。

颖颖无语望天,真是富裕的路子都是一样的,贫穷的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

离开玉树乡,颖颖问老公:“你有想法吗?”

俞和光展颜一笑:“刚想了个办法,就从徐老幺下手,县里出钱,让徐老幺办个编织合作社,把他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弄来,谁不肯干,就让他上电视,看她还敢偷懒不?”

“可是,东渠县太穷,政府手里没有钱,刚开始很难开展工作的。”

“我明天就去找晋书记,他不拨款,我就贷款,反正,事情一定要搞起来。”

“徐老幺要是不答应呢?”

“他肯定答应。”

颖颖惊讶地瞪大眼睛:“凭什么呀?他哪会这么听话?”

“徐老幺的丫头十六岁了,看她做事挺利落的,我准备安排她去县里的招待所工作,一个月有三十块钱的工资,你说,徐老幺答应不答应?”

颖颖忍不住露出笑意:“答应,肯定答应,可是,招待所已经人满为患了。”

“这你就不要担心了,招待所能塞那么多人,也不差我安排的一个,你说呢?所长敢不敢下我面子?”

“当然不敢了,你是谁呀?东渠********,这方圆百十里的头把交椅!”

看到颖颖笑得咯咯的,俞和光暗暗松口气,至于他怎么整顿招待所,他就不敢给给颖颖说了。

都说,怀个孩子蠢三年,颖颖那么聪明敏锐,现在,因为一人吃,两人用,大脑供血不足,特别不爱费神思考,俞和光的说辞,只要略略合理,都能把她哄过去。

回到家里,颖颖见丈夫的工作井井有条,终于放下心来,她安适地躺在床上:“和光,宝宝会在我肚子里动了。”

“真的?”俞和光大喜,“怎么个动法?”

颖颖右手轻轻抚着肚子,满脸的温柔恬静:“他有时候踢踢腿,有时候翻个身,哎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