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上一章:第 62 章
  •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下一章:第 64 章

第213章 起步

俞和光的眉头只要那么皱一下,颖颖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她以前听他唠叨过这事儿,考虑了又考虑,已经有了想法。

“和光,我有个办法,你看行不行?”

俞和光的眉头松了松,还在颖颖脸上波了一下:“有劳女皇陛下了,你能怎么做呢?”

颖颖被逗得咯咯笑,两人说话的样子,外人看了,绝对不会想到,是在谈一项非常严肃、牵扯大笔投资的事情。

“和光,砖厂让私人来做,上级不是号召让政府招商引资吗?”

“不行,投资太大了,一二十万根本就做不起来,咱睿城也没有这样有实力的商人。”

“和光,你认为建这个厂子挣钱不?”

“挣钱!”

“那好,推荐给舅舅,让表弟来经营,这样,你既能报了舅舅的情义,也为东渠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荣国?”俞和光有些犹豫,“他才刚刚读完大学。”

“荣华给我说过,荣国的学业十分优秀,再说,他在商业极度发达的美国长大,家庭又是经商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啊?说不定比我们很多国企的领导还能干呢。”

俞和光苦笑了一下:“我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荣国不熟悉国情,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还有,舅舅的资金,也必然没有那么宽裕…”

“不还有我们吗?你不用担心。荣国只需要在香港注册个公司,我则让郭旭以郭镇村集体的名义出一部分资金,这不就成了香港和内地合资的吗?”

“可是郭镇村集体才有多少钱?”

“哎哟,和光,人多力量大啊,一家一户三万五万的加起来,不就多了吗?另外,我们还可以弄出第三个股东,钱肯定能筹够的。”

打着合资的旗号,事情不知比私人独资少了多少麻烦,还能享受很多优惠政策,后来,很多内地商人都想办法在香港或者新加坡等地注册公司,其实,从生产到销售,全都是在内地进行,颖颖倒不是想少缴税,她就是觉得那个便捷,还能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物拒之门外。

俞和光还是有些担心:“就怕舅妈…”

“和光,我考虑过了,舅舅不是给妈妈了一笔钱吗?让荣国注册公司,其实用妈妈和我的钱,舅舅愿意投资就投资,不愿意也难不住我,郭镇那里,还有杨森、万里、赵海波那儿,我怎么也能筹到五六十万的,有了这些做担保,就能从银行贷款七八十万。”

“好吧,我试着给舅舅和妈妈说说。”

“不,我来,你要是张口,舅舅会抹不开面子,我就不一样了,出发点是为了赚钱,若是不妥,舅妈都会不答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舅舅的钱,也是舅妈的,两个孩子都有份,他不会因为外甥媳妇得罪亲人。

颖颖把王刚的计算数据以及自己的分析,寄给了舅舅,还说了自己的打算。

尚仁杰因为在香港设办事处,租用写字间、雇人等,再加上他刚刚买下一批货,正发往美国,手里没有多少流动资金,接到颖颖的信,毫不犹豫地把儿子派了过来,不出钱,出力总行吧?

尚荣国是学商务的,他把颖颖的计划书,好好过了一遍,用他掌握的知识进行核算,最后的结论,是可以挣钱,而且,效益还很不错。

尚仁杰怕儿子算错了,又花钱请会计事务所做了一遍核算,结果和儿子的结果一样。

没有什么能比看到儿女出息更让人高兴,尚人杰高兴地给老婆说了这事儿,尚夫人也狠狠激动了一把,由抵触变成了支持儿子到内地去工作,还把自己存的私房钱拿了出来。

九月份,尚仁杰用自己和姐姐的钱,帮忙购买的台湾二手大型粉碎机安装成功,颖颖从杨森那里,租来了他的挖掘机,还有集资买的制砖机也到位了,从大西省请来了开机器的老师傅,还有电工水工,也都齐全。

虽然运输靠的是几台拖拉机,烧制还是传统的砖窑,但这一点也不影响砖块的质量。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第一批青砖终于出窑。

荣国掌控着工厂的财务,他把所有的进出账目算了一边,最后的结论是,若是卖到睿城市,送货上门,一千砖六十块钱计算,能有十块的净利润,这比颖颖预想的还要好。

别看一千砖只便宜了三块钱,谁家建房子不得上万块砖?这还是普通老百姓建个小平房,若是单位建大楼,那可省大发了。

荣国让颖颖花钱,在《睿城晚报》刊登了两期广告,买砖的人就在厂子外面排成了长龙。

舅舅闻讯,又给了五十万块钱,让再买两台制砖机。

俞和光帮着颖颖,找来两个部队里退伍的老兵,制定了严格的爆破制度,防止采石时发生意外。这俩个人,一个负责采石运输,一个负责生产管理,制砖厂采用半军事化管理,所有的事情,都有严格规定,生产进行非常顺利。

与此同时,刑光明努力了三个月的藤编厂,也建立起来。

荣国很喜欢东渠当地人编出的藤席,他把样品发到了深圳,尚夫人一看就喜欢上了,她亲自出马注册了一个藤制品销售公司,还请人设计了非常好看的包装,从东渠发出的用草包裹起来的藤席,在她手里换了包装,摇身一变就成了高档货,然后一头钻进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大受欢迎。

尚夫人没想到,自己当了半辈子的全职太太,现在竟然能自己开公司做老板,不仅能赚够自己的零花钱,连女儿读书的学费也能负担起来,而且公司规模越做越大,这让她非常兴奋,每天起来,打扮地漂漂亮亮,让司机送自己去写字楼上班,她对俞和光这个外甥,一下子欣赏起来。

邢副书记更是乐得都找不到北了,只要这边把货发出去,过不多久,汇款就过来了,藤编厂按质量和数量论工资,谁干得好,谁拿得多,工人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第214章 医院的际遇

邢书记文化程度不高,工作方式有些粗暴,为了调动工人积极性,防止再出现吃大户现象,他竟然要求当地百姓,过节不许走亲戚,而且,招待客人有标准,盘子不许大了,不许超过两个肉菜,这还不算,他甚至规定了赴宴的份子钱,最多不能超过一块钱。

当地百姓的确怨声载道,但真正努力赚钱的人,心里暗暗窃喜,那些希望不劳而获的人,见没法白吃白喝,便也开始劳动赚钱。

藤编厂的工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一个家若是有一人进厂,一家人就可以吃饱饭,若是两人考进去,那就有余粮。

好多人家,几辈子都没有过过这样的日子,能有存款,这怎不让人心潮澎拜、兴奋异常呢?

由于舅舅的帮忙,东渠给深圳送去了一百个年轻女孩做鞋子,还有一百个男孩,开机器做手表的,后来,又有人过去做玩具、餐具、服装等等,俞和光派去的劳动局干部很尽力,半年不到,东渠送出去五百多个年轻人。

虽然这些还远远不够,但俞和光给了东渠百姓希望,当他按照颖颖的计划,在来年开春,让百姓栽种果树时,工作进展特别顺利。

转眼,冬天过去,新的一年到来了。

春节过后,颖颖的肚子已经非常大了,随时会生产,但她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东渠百姓做点实事。

俞和光在晋为群那里软磨硬泡,把石睿山苗圃的数万棵富士苹果树苗,全部要到东渠县。

可是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树苗,即便有些人家能买一点儿,但他们根本认识不到,栽下果树就是给自己家栽了一棵摇钱树,事情该如何开展呢?

颖颖把小山调到了东渠,注册了一个“朝晖农牧业开发公司”,出资把树苗全部买下来,然后,向百姓赊欠,承诺等果子成熟,才开始收回树苗的钱,这还不算,每年,县里的技术员,还有免费给大家指导如何剪枝、施肥、浇灌、除虫。

老百姓有的是力气,他们到不怕栽树欠债,有人说了,若是发现上当了,果子的收入根本不够还树苗的钱,大不了,把树苗还给公司。

颖颖挺着大肚子,来来回回地跑,俞和光担心死了。小山正月里定亲了,女孩是十里堡中学的毕业的学妹,俞和光干脆让她做妻子的陪护:“有事,赶紧给我打电话。”

“好的。”

颖颖自己也十分小心,那天,发现裤子上有点血渍,便让俞和光送她回睿城,住到李淑兰负责的病房里,第二天晚上,就开始阵痛。

俞和光接到电话,连夜赶到睿城市人民医院,颖颖已经进了产房。

俞和光向外面的护士打听消息。

每天太多这样的病人家属太多了,小护士很不耐烦,对俞和光爱搭理不搭理的:“你老婆几床的?”

“十五床的。”

小护士翻着眼睛想了想:“哦,难产的哪个。”

俞和光的心一下子就被揪起来:“严重不?”

“你说严重不?难产,要了命都是可能的。”

小护士绕过俞和光,端着治疗盘昂首挺胸地离开了,俞和光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的力气似乎都流泄一空,他头晕眼花,软软地靠在手术室的外墙上,头一回,他屈服于命运,双手合十,对着老天祈祷,保佑颖颖母子平安。

司机小郑在医院外买了两个肉夹馍,提着塑料袋急匆匆过来,却发现自己的boss一脸苍白,流着冷汗靠在产房外墙上,目光直瞪瞪的,眼珠子都不会转动。

“俞书记,你怎么了?”小郑吓坏了,惶然无措地冲到俞和光面前,又迅速转身,对着医生办公室冲去,却被惊醒的俞和光一把拉住了。

“我没事,休息一下就好!”

小郑虽然比俞和光小,但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而且,他本来就机灵,才深得俞和光的喜爱,这会儿,他脑子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机灵一动,便叨叨着说起了闲话:“俞书记,这女人生孩子,听着凶险,其实现在医学水平那么高,根本不可怕。”

俞和光的眼珠子转过来,看着小郑。

“俞书记,我媳妇和我儿子都是急性子,哎哟,连这事儿也不肯缓和缓和,那天,我们才走到医院门口,他就露头了,我当时慌得不知所措,拿军大衣把她们娘俩一包,抱着跑到妇产科,医生检查了一下,母子平安,白花了我五十块钱住院费。”

俞和光苦笑了一下:“平安就好,那些钱,已经不重要了。”他宁愿花光积蓄,也希望颖颖生产平平安安。

就在这时,产房门开了,走出一个大夫,俞和光急忙迎了上去:“我是十五床的家属——”

“十五床?”大夫似乎还想了一下,然后才道,“哦,挺顺利的,是个男孩,恭喜恭喜!”

俞和光一愣:“不是说难产吗?”

“哪有?二十五床才难产,不过已经过去了,刚刚做完剖腹产,也挺好的。”

就在这时,李淑兰从走道经过,看到俞和光一愣:“哎,这不是老俞吗?颖颖在五号产房,你怎么在这里?”

俞和光四下看了一眼,带他来的小护士早就不知哪里去了。

“哦,老俞,颖颖娘儿俩都很好呢,呶,最西边的那个产房,你快去吧,护士正要把她移送到普通病房呢。

俞和光的心,猛然从地狱跳到了天堂,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脸上的表情似哭似笑,都忘了和李淑兰打招呼,就急匆匆往前走。

也是他倒霉,碰上那么个不靠谱的实习护士,让他狠狠担心了一把。

小郑对李淑兰点头道谢,提着塑料袋匆匆追上来,这才发现boss还没吃早餐呢,他赶紧把手里的肉夹馍递了过去:“俞书记,吃一口垫垫肚子。”

俞和光跟没听见一般,快速冲到五号产房门口,两个护士推着病床出来,一个还推了俞和光一把:“让一让!”

“颖颖!”俞和光看到媳妇躺在病床上,正笑吟吟地看着他,她身边有个小小襁褓,露出小家伙的脸儿,他眼睛闭得紧紧的,睡得好熟。

太阳升起来,阳光霎时铺满大地,楼道一片明媚灿烂,俞和光只觉得他的心轻飘飘的,高高地飞翔而起,和幸福紧紧拥抱!

第215章 月子

俞和光写信给父亲,给儿子起名叫俞沐阳,俞爸爸回信非常赞同,他希望孙子永远沐浴在阳光下,一辈子不要经历那种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

平时,颖颖总觉得时间飞快,但坐月子这段时间,她真知道了什么叫度日如年,冯桂枝从来没有这样严厉地要求过颖颖:不许洗澡,每天还必须穿得严严实实,喝各种各样的汤。

颖颖吃不胖的体质,都让妈妈给喂出肉来,她的锥子脸,都成了鸭蛋脸了。

“哎哟,妈妈,我身上起码有一寸厚的灰。”

“哈哈哈”冯桂枝大笑,“妈妈都准备好了,等你出了月子,就好好洗洗,喏,用你的洗澡水去浇菜园子,保准今年大丰收。”

“唉哟,妈妈,头发都成毡片了,身上一股馊味儿。”…

“哪有馊味儿?是奶味儿。”冯桂枝非常认真地更正。

“对,妈妈说得对。”俞和光最听妈妈的话,每天耐心地安抚颖颖的情绪。

“你闻闻,我身上没馊?”

“没有,没有!”就在这时,忽然一股清亮的水珠从天而降,还带着暖乎乎的温度,浇到俞和光的头上。

“哈哈哈,活该,活该,儿子都看不惯你撒谎了。”

冯桂枝狠狠瞪了女儿一眼。

俞和光一本正经地反驳道:“谁说的?童子尿,那是治病救命的良药,儿子是怕好过了别人。”

冯桂枝也被女婿的奇葩说辞逗笑了,她端过来一大碗汤:“喝吧,不然奶水又不够吃了。”

“哦!”颖颖在儿子的小脚丫上拍了一下,“大肚子汉,特能吃。”

为了排遣颖颖的郁闷,俞和光回家,永远都有惊喜讲给她听:制砖厂又买了两台制砖机,再建了两个烧砖窑,一个月利润数十万,增加工人上百个。

藤编厂已经扩大到四百多人,除了编藤席,还开始编藤椅和藤桌,那些桌椅,都是照着舅妈发来的图片做成的,一把椅子能卖四五十块,玉树乡的老百姓,人人都在学藤编,学好了去厂里考试,希望能进去上班。

颖颖听他说得眉飞色舞,心情顿时就好了起来,至于身上的味道和粘乎乎的感觉,似乎也不那么难以忍受了。

终于熬过了满月,颖颖痛快得洗了个澡,觉得身上像去了一层壳一般,全身的细胞都活过来了。

小沐阳头一个月,只知道吃和睡,第二个月,醒来的时候就多起来,小家伙的脸庞也长开了,有点俞和光的影子,比较俊逸,仔细看,五官轮廓却更像颖颖。

他现在,开始努力锻炼身体了,吃饱喝足,睡够了,便吭吭哧哧地练习翻身,可惜小身板有些胖,胳膊用不上力,每次就差那么一点儿,却翻不过去,但他从不气馁,左边不行,那就右边,直累得小汗珠子布满额头,他闹腾累了,这才安静下来,颖颖用纱布做的布巾,细细将他揩拭干净,他就安安静静睡了,一点也不闹人。

三翻六坐,沐阳第一次翻身,就在刚满三个月的那一天,颖颖把小家伙趴在床上,准备喂他吃奶,刚解开衣服扣子,沐阳噗通一声,翻过身来。

“妈妈,阳阳会翻身了。”

沐阳自己似乎也特别高兴,也不闹着要吃了,翻了一下又一下,直到额头出现小汗珠。

颖颖用软纱布蘸上温水,给儿子擦干净身子,大概觉得舒服了,沐阳忽然嘴巴一瘪,哭起来,他这才想起来自己还饿着呢,看到儿子这样粗心,颖颖又是好笑,又是心疼,赶紧的把他抱起来喂奶。

只会吃喝拉撒睡的小家伙,像是有魔力一般,吸引了全家人的注意力。俞和光只要在家,就会坐在儿子身边,有时候,呆呆地看着他出神,脸上,浮现一种温和又开心的笑容,沐阳也特别配合,每次爸爸盯着看的时候,他就会做各种运动,要么在床上翻滚,要么,躺在床上,两只脚丫扑通扑通不停地蹬来蹬去,若是看到他忽然安静下来,仰躺着一动不动,那就是要干坏事了,俞和光后来都摸到了规律,他会赶紧把儿子抱起来,到卫生间去,多数的时候,小沐阳会撒一泡尿,少数情况,会固体、液体一起排泄,把小肚子清空,等出了厕所,当爸爸刚给他洗干净,又帮自己清洗好,小沐阳就该哭了——他又饿了。

“你就像个小漏斗,怎么装也装不满。”颖颖总是这样和儿子开玩笑。

小沐阳才不管妈妈说什么呢,只等她抱起自己,撩起衣襟,他就使劲一跃,是的,他的确是在跳跃,小腿蹬得可有劲儿了,在往前扑的时候,小脑袋还左右摇摆,张开嘴巴寻找到目标,然后,叼住妈妈的奶、头,就大口吸吮起来。

一个小孩子有多少事儿?反正自从有了他,家里的人就别想闲下来,有多少人,就能忙多少人。

颖颖坐月子养出的那点肉肉,转眼就消耗殆尽,下巴又尖了起来,把冯桂枝心疼的:“颖颖你得多吃些。”

颖颖苦笑:“我吃的已经够多了,妈妈,阳阳像了振兴了。”

全家人一致同意,这是个超级小吃货,每次,他的小肚子都吃得鼓鼓的,实在从妈妈身上吸不出奶水,这才不得不停下来,哼哼唧唧地找个舒服的姿势躺好,小嘴还意犹未尽地咂吧几下。

“你就是个小猪转世的。”颖颖点着儿子的小鼻尖儿和他开玩笑。

冯桂枝不高兴了:“小孩子还不都这样?再说了,咱阳阳多聪明,有这么能的小猪吗?”

颖颖被妈妈逗笑了,她可看不出,自己儿子哪里聪明了。

“阳阳才多大,就能听懂我说话了,还不聪明?”见女儿不以为然,冯桂枝很不高兴,辩解道,“好些四五个月大的,还傻不愣登叫不应呢,咱阳阳反应多快,多聪明。”

俞和光却从另一个角度,觉得自家儿子与众不同:“都说大智若愚,像咱阳阳这样的,长大才能显出能耐呢。”

好吧,颖颖这当妈的,自然也觉得儿子哪儿哪儿都好,听着老公和妈妈的赞语,心里禁不住暗自高兴。

第216章 真的?假的?

这天,俞和光回到家,告诉颖颖道:“荣华放暑假,要来玩几天,你说,她住家里,还是招待所?”

“让荣华自己选择吧,若是住招待所,一定要注意安全。”

俞和光摇摇头:“别担心,招待所经过整顿,已经没有问题了。”

颖颖不能丢开儿子陪荣华四处游玩,俞和光更没有时间,好在振兴高考结束,俞和光就把他叫来,又派司机为他俩开车,也算仁至义尽。

荣华虽然是他表妹,但还有一个身份,那是投资的港商的闺女,本来睿城市招商局还想招待她呢,是荣华嫌不自在,拒绝了,所以,俞和光这样,也不能说是以权谋私。

荣华第一眼看见郭振兴,非常震惊:“哇,你好像阿兰德龙哦!”

“哪里!”振兴摇摇头,“我怎么会像个老外?我是中国人,瞧见了吗?我黑头发黑眼睛,同学都说我像王心刚。”

“王心刚?不认识。”

“内地的一个著名的男演员。”

“你可以去考电影学院了,我听说,内地还有个电影学院。”

“我不喜欢当演员,我想做个军人,喏,你知道我想学什么吗?通讯,世界即将迎来一个通讯科技大爆炸的年代,我,将是这个世界的弄潮儿。”

“气息,吹吧。”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今年肯定能考上大学。”

荣华虽然嘴上不服气,但对郭振兴的态度,却不再那么傲慢,虽然两个人观念、意识有很多不同,但都是年轻人,还是有很多话可以说到一起,振兴又看在姐姐的面子上,对荣华多有忍让,游玩十多天,两人相处很融洽。

荣华要回去了,来时的小行李箱塞的满满的,还另外加了一个一个沉甸甸的大帆布包。

“东渠有什么东西值得你买呀?”颖颖很奇怪。

荣华指了指沐阳脚上的老虎鞋:“鞋子,嘻嘻,表嫂,你们这里人做的绣花鞋好漂亮。”

“你喜欢的话,嫂子每年都可以给你寄几双去,至于你背这么多回去吗?”

“嘻嘻,我送礼的。”

“哦,你们姐妹淘等着你的旅游回去的纪念品吗?”

“是的。”

没想到,荣华这一趟旅游,竟然给东渠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东渠县最偏僻的木寨乡,封闭又贫困,但这些并不能挡住女人们的爱美之心,那里的人,从抱在怀里的小婴儿,到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凡是女人,个个都有几双绣花鞋,荣华十多块一双,在那里买了好多。

荣华回到香港,在老爸面前炫耀,尚仁杰见到绣花鞋,十分惊喜,他本就是代理鞋子的,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他暂扣了这批绣花鞋,作为样品联系商家,果然接到了一大批室内软鞋的订单。

是啊,手工绣花,那得多费时间?若不是内地极低的人工,一般人也不会花这样的代价,把它当拖鞋穿。

尚仁杰的订单发到东渠,睿城市招商局的人都眼红了,只可惜俞和光不愿意让出这块肥肉,他们也只能干咽口水。

木寨乡的女人们一下子忙碌起来,从少到老,只要手艺还过得去,一睁眼都忙着赚钱,虽然女人们白天黑夜的辛劳,一个月也只有二十几块钱的收入,可这时期物价也低,二十几块钱,能买一百多斤包谷,再配上野菜瓜果,够五口之家吃饱饭了,若是家里有两个能干的女人,收入就有五十来块,一个月都能吃上一顿饺子了,大白馒头更是时时出现在饭桌上,整个木寨乡的女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砖瓦厂、藤编厂,受益的人数还有限,绣花鞋不一样,只有是女人,手巧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教授和训练,都可以完成任务,俞和光敏锐地看出,这一项事务开拓成功,整个东渠县再也不用发愁会饿死人了——哪怕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年人,只要身体硬朗,也能用浆糊把棉布一层一层裱起来,做成褙子。(褙子裁剪,叠放一起,就可以纳鞋底)。

东渠县妇联成立了绣花鞋生产领导小组,把这边做好的样品发过去,让尚仁杰拿着接订单,再把接来的订单拆分到个人,渐渐的,分工越来越细,有人专门纳鞋底,有人专门绣鞋面,还有人做纳鞋底的绳子,褙子等,大家根据分工,拿自己该得的工钱。

木寨乡百姓的日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起来。

舅舅把总部搬到香港,又在深圳设了办事处,在香港一年一度的鞋子展销会上,联系了几家东南亚的经销商,东渠这边有着浓郁传统色彩的绣花鞋,在那边非常受欢迎,销量一下子翻了好几倍,仅靠木寨乡的妇女根本做不出来,妇联负责这事儿的魏丽芳果断把做绣花鞋的事儿,推广到全县,凡是有能力的妇女,都可以申请加入。

受益人群扩大,吃不饱饭的人越来越少,俞和光都没想到,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竟然会给他的扶贫开发事业,贡献了这样大的力量。

大量的布鞋底子,需要很多的布匹,睿城纺织厂看不上这样的小订单,但山阴纺织厂可把东渠当财神,光为这边织棉布,都让厂子的工人一个月多拿一二十块的奖金了。

纺织厂的兴盛,还带动了睿城阳谷县的棉花生产,小小一个东渠县,就让睿城市一年的gdp增加了好几个百分点。

睿城市官场人人以为是泥潭的东渠县,在俞和光的手里变了样,东渠上下,到处朝气蓬勃,老百姓可以吃上饱饭,不用在青黄不接时四处流浪要饭,生产的热情十分高涨。

黄玉屏和杨森成亲后,争取到了长住睿城的工作,她也震惊于东渠的变化,想对这里进行系列报道,她的顶头上级吴西兰听说此事,很是不悦,脾气耿直又固执的老头对俞和光的事迹很是怀疑:“别是这个官员弄虚作假、欺骗大家的吧?”

第217章 郭家和王家的PK

这也不怪吴西兰,这两年,国内出了好几起这样的事情了,有个********给上级吹嘘,治下百姓养了很多牛,以此致富,上级领导来视察,他竟然派人把牛赶来赶去,视察的人到哪儿,牛就赶到那儿,结果惹怒了老百姓,纷纷给报纸写信,揭发他的丑恶行径,那个********自己挨了处分不算,帮他在媒体上鼓吹的新闻记者,也吃了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