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上一章:第 74 章
  •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下一章:第 76 章

“少打马虎眼,交不起钱,把摊位给我腾出来,我表弟还等着要呢。”

“哦,我,我今天身上没带钱,明天,明天给!”吴志强落荒而逃。

第264章 苍蝇和臭蛋

想要把妹,就得有钱,吴志强深谙个中道理,可是,每天在刘芳芳的严密监视下,吴志强想弄点私房钱,不是一般的艰难,怎么办?

就在吴志强挠破头皮也没有办法的时候,上天却忽然给他了机会——刘芳芳怀孕了,而且,妊娠反应非常厉害,每天从早到晚,吐得天昏地暗,躺在床上起不来。

吴志强停业了几天,专职伺候老婆,每天买菜买肉,都问刘芳芳要钱,刘芳芳最是吝啬,有点受不了了:“志强,不必每天买这么贵的水果蔬菜了。”

吴志强心疼地道:“你本来就吃不下,再不吃点好的,身体怎么受得了?何况,你现在还是一个人吃,两个人补,那就更得吃些好的了。”

刘芳芳见丈夫如此关爱自己,十分感动。

吴志强趁机说道:“芳芳,我在家虽然能照顾你,可却没了收入,这坐吃山空的,也不是办法。”

刘芳芳听见吴志强如此说,自然满心欢喜,她强忍难受,对吴志强温柔一笑:“那你去出摊吧。”

吴志强如蒙大赦,却还装出一副心疼不已的模样:“芳芳,你一个人在家行不?我真担心。”

“不就是个吐嘛,你去做事吧,我能忍。”

吴志强好容易摆脱了监视,总算松口气,随即,一下新问题又摆到眼前,刘芳芳虽然不再贴身盯防,但她却知道一天的营业额大致有多少,吴志强每天的收入,只能留下三两块钱,最多不能超过五块,看着自己的辛苦钱,几乎都得上交老婆,私房钱增长非常缓慢,吴志强又发了愁。

姜水仙见吴志强再也没有来纠缠,渐渐放宽了心,方老太太越发过分,她在外面逗留的时间就越来越长。

这世上,好色的男人也不止一个吴志强,姜水仙隔壁办公室有个寇建国,也是个把’妹高手,而且,这人还颇有经济头脑,刚改革的时候,就在农村老家开了一间商店,不仅把纺织厂的次品和过季的处理布匹,弄到家里去卖,还把农村的粉条、挂面、鸡鸭、土豆等贩到城里销售。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农村的商店虽然不起眼,但收入却比寇建国的工资还要高,而且,逢年过节,别人家都得开销一笔,他家反而颇有暂获,寇建国手头就更宽裕了。

有了钱,寇建国越发肆意妄为,无奈家里有个悍妻,比王熙凤还要泼辣,三年前,曾经半夜里将他捆在床上,拿着刀子要把他阉‘’了,寇建国吓得魂不附体,连声告饶,给老婆写下保证书,这才幸免于难,于是,他这才消停了一阵子。

姜水仙调到市里的纺织厂这段时间,正是寇建国的蛰伏期,因此,她对此人的根底,一无所知。

可是寇建国对她,却关注起来,首先,方宏进紧跟俞和光,报纸电视常有报道,姜水仙却经常说俞和光坏话,寇建国刚开始认为方宏进口是心非,后来确定是姜水仙和丈夫同床异梦。

寇建国就像苍蝇闻到了臭鸡蛋味儿,立刻就兴奋起来,三年时间,老婆早就对他放松了警惕,以为他老了,身体机能下降,改邪归正了呢,却不知道,寇建国贼心不死,一直等待机会。

是啊,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寇建国四十五岁,平时喜欢打球运动,身材尚未变形,脸上的皱纹,也很细小,乃是魅力大叔最后的辉煌时光,他也很清楚,再过几年,他脸上皱纹增多,鬓发苍苍,即便能猎获女人,对方也是看在钱的份儿上,不像现在,他还能依靠魅力,不仅征服女人的身体,还能征服她的心。

就在这时,厂里谣言纷纷,说是要裁撤姜水仙这个办公室,姜水仙本来就是工人身份,坐进办公室,还是“以工代干”,就是工人干着干部的工作,身份不对,裁撤也理所应当。

姜水仙可不想再到织布车间干活了,几年舒适日子,把她坐懒了,也惯坏了,织布车间,噪音大到面对面说话都得吼着才能听见,又湿又热的空气中,依然棉花毛到处乱飞,带着口罩,也总觉得鼻子痒痒的难受,尤其是一个月得上十天夜班,睡到半夜起床上班,那个难受就别提了,而且,从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八点,中间总有那么一半个小时,困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但还得拼命打起精神工作,防止出次品,不然会被扣奖金,那样的日子,她过够了,也过怕了。

姜水仙第一个求助的人,自然是方宏进,可是这个男人,就没有爱过她,也当然不会心疼她,他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却板起面孔说起了大道理。

什么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见他的大头鬼!姜水仙气得和方宏进吵了一架,那个家,她就更不想多待了。

寇建国每天盯着姜水仙,自然能从她的脸上和行动上,看出端倪,这天,办公室没人,大概同事都找关系去了,寇建国走了进来:“小姜,厂里的销售科正在要人,你能力这么强,为何不想办法调过去呢?”

“销售科?”姜水仙别提多想去了,在那里工作,不仅能全国各地到处逛,更有灰色收入充实钱包,最主要的,能让她摆脱方老太太的折磨。“我…”姜水仙心里说,方宏进不肯帮忙,还不肯在市委说情,帮厂纺织厂买地建家属区,厂长怎么还会照顾她呢?

姜水仙刚要叹口气,一抬眼,发现寇建国的眼光中,有窥视的意味,当即心中一凛,她可不能让人知道那些秘密,便打肿脸充胖子道:“销售科成天出差,老方不想让我去。”

“小姜,你这么年轻,不趁着大好年华好好玩玩,享受生活,怎么能跟个大妈一般,思想这么陈旧落后呢?何况,你爱人是市委的干部,也不会这样保守顽固,干涉你的工作吧?”

“…”姜水仙说是也不对,说不是也不对,一时无言以对。

“小姜,你若是想去销售科,我倒是有路子。”

“你为何这样热心帮我?”姜水仙警觉地问。

第265章 电视报道

“多个朋友,多条路子,再说,我寇建国,本就是个热心肠,你在厂里打听打听,谁不这么说?”

姜水仙误会了,以为寇建国想巴结她,自从方宏进调到市委,姜水仙见多了这样的人,倒也没有太怀疑。

“小姜,你到底想不想去销售科?过几天人员定下来,你可别反悔。”

“想,想去!”姜水仙忍不住连声说道,随即,一丝疑虑涌上心头,“你怎么知道销售科要人呢?”

“我?我刚刚接到任命,已经是咱厂销售科的副科长了。”

原来,改革开放这几年,纺织行业发展迅猛,市场不再是供不应求,尤其是所有纺织厂都能生产的白坯布,已经出现了积压现象,睿城纺织厂领导不得不着重抓销售,寇建国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在纺织厂里小有名气,厂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啊?那你——”

“是的,我把你调进去,完全有把握,只是,小姜,一时半会儿,你还转不了干部,只能以工代干,等你做出成绩才行。”

“行,可以!”只要不下车间,姜水仙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

很快姜水仙就走马上任,到了销售科没几天,就有了第一次出差任务。

第三次小吃大赛,方宏进在市电视台连续播放了十天的字幕广告,结果,报名人数超过三千,这段时间,他忙得连吃饭睡觉的功夫都没有。

这天,俞和光来检查工作——市委重新调整工作安排,几乎所有抓经济的活儿,都是俞和光的,谁要他有能力呢?能者多老。

“俞副书记,累点也无所谓,就是场地太小了…”

“咦,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俞和光也惊讶了。

“有个叫成方的,办了个小吃培训学校,雇了几个年纪太大,没法子出去挣钱,却有能耐的老师傅,用泥巴盘了灶台,买了些无烟煤块,学员现场实习,学个小吃很容易,他一个学生收一百块学费,五天能毕业一批,听说,这阵子折腾,能挣上万块钱…”

俞和光也知道,睿城现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但却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效果,他欣慰地笑了笑,给方宏进出主意到:“报名的人多了,你可以分门别类进行比赛呀,干嘛非要放在一天里?”

“可是…”他忙不过来啊,方宏进还没说出来,俞和光就明了地笑了,“你看,老方,我这不给你派来帮手了?”

为了这次小吃大赛,方宏进可以说是白加黑,六加一,没少加班,俞和光自然看在眼里,他在和晋为群讨论工作时,暗示了一下,晋为群立刻就调人过来了。

方宏进大喜,带着人忙自己的去了,姜水仙要出差的事儿,他也没放在心上,反正,有妈妈照顾女儿呢。

儿子升官,方母高兴异常,可是儿媳妇神龙见首不见尾,一走就是七八天,她可不乐意了,无奈,她可以给姜水仙难堪,却管不了。

“单位安排的工作,不做能成吗?”姜水仙如是说。

自从儿子参加工作,方老太太就知道“单位”不能惹,那是儿子的衣食父母,所以,姜水仙才拿单位来压她。

方老太太一肚子气没地儿撒,每天看着小孙女,恨不能来个神仙,大变活人,把孙女变成孙子。

八四年的南方和北方,经济发展已经拉开距离,姜水仙一圈走下来,也算是开了眼界,很快,她的穿着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市委大院惹出很多风言风语。

这天,赵博文的老婆王清芬,在院子里拦住了她,两人心照不宣地避开众人目光,来到外面僻静处:“小姜,你怎么能去做销售呢?那是男人们的事情。”

姜水仙穿着上海买的白色半高跟皮凉鞋,一条浅粉碎花连衣裙,勾勒出窈窕动人的身材,头发烫成大波浪,披在肩头,整个人看上去,和以前的阴沉灰暗截然不同,她听了王清芬的话,摇摇头:“没办法,我原来的科室撤消了,不做销售,就得下车间。”

“让老方给纺织厂打声招呼。”

“哼,他哪有这么好?”

“小姜,不是我说你,女人风头太劲,不好。”

无奈姜水仙最近被寇建国洗脑,听不进去王清芬的好话,她换了话题问:“赵县长那里,如何了?”

“唉——”王清芬忍不住深深叹息。

赵博文根本没想到,卖早餐小吃这样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竟然能让俞和光做出成绩,两场小吃大赛下来,别的县都出去了好些人,梓阳却因为他极度不重视,才出去了八户人家,现在,这些人的汇款单,雪片一样飞回来,却没有他梓阳什么事,光这一条,梓阳就落在北五县的后面。

老百姓背后没少骂他。

还有,北五县的百姓响应俞和光的倡议,第一波养兔子的人家有七百多户,虽然大多数只有三五对,但现在,小兔子已经长成大兔子,开始生产,老百姓最注重实惠,一窝小兔子六到八只,养大了,一对可以卖四五十块钱,一年的油盐酱醋就有了着落,何况,兔子繁殖能力极强,很快,它们还会有第二窝第三窝生产,那些老百姓想到这些,个个都乐呵得不得了。

前几天,俞和光指示市电视台,采访一个平山县老农民赵老根,他老婆病死十多年,相依为命的闺女又嫁了,四十多岁的他一个人单过,为了致富,一次性要了二十二对獭兔(是别人领的,后悔了,他都揽下来)

赵老根的二十二对兔子,现在已经开始生产,第一批就有八十多只小兔子,白绒绒地跑满院子,不仅看着喜人,而且,效益也紧跟而至,为了扶持这个典型,平山县一对兔子四十块,回收了十八对,赵老根收入七百二十块钱。晋为群本来就好大喜功,听闻有这样的节目,立刻指示电视台天天播放,这个时代,电视就那么几个频道,而且,还是从中央到地方,一层一层转播的,市台除了新闻,其余频道都放一个内容,不想看就没得看,如何不令人腻歪不已?

第266章 养兔大业

农民最现实,看到别人挣钱发财,自己囊中空空,没有不心里着急的,尤其是梓阳的农民,听说当初俞和光曾打算让他们先开始养兔,做实验基地的,县长赵博文不同意,没有不恨他的,也不知道是谁给起的外号,反正,后来,赵博文被农村人叫“招播瘟”,厌恶之情,可见一斑。

面对姜水仙的问题,王清芬如何能实话实说?以前,晋为群对赵博文还颇有好感,就因为他在梓阳,毫无建树,现在,已经很少和赵博文在一起讨论说话了。

姜水仙最近正是春风得意,也没有注意赵博文的消息,见王清芬满脸苦涩,只好干巴巴地安慰她道:“赵县长一时不顺,那也不要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总有出头的日子。”

王清芬没接茬,两人尴尬地道了再见,各自东西。

这边,俞和光却在为晋为群的鲁莽收拾残局。

虽然赵老根养兔子的电视,把人看得厌烦,但宣传效果却是杠杠的,一时间,睿城农村掀起养兔子热潮,晋为群开外商自然非常高兴,开会安排扩大养殖事宜。

老百姓爱跟风,这是他们信息不畅、眼光局限所致,可晋为群,一方地方大员,怎么能这样脑残呢?兔子养得多了,面积大了,瘟疫病害就容易引发,还有,饲料问题、养殖技术培训等,都得及时跟上来才行,一时间,俞和光忙得晕头转向,为这样不靠谱的上级补漏洞填缺口。

晋为群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他亲自打电话给张帅,让他在京城组织购买药品,支持养兔事业,可,钱呢?俞和光很生气,逼着这位大嘴巴上级,去银行跑贷款。

这天,俞和光下到农村,亲自查看百姓饲养情况,大多数养殖户非常精心,但也有人做得很不到位,俞和光回到市里,让电视台对赵老根做跟踪报道,介绍他的养殖经验。

其实,赵老根没有什么文化,他能养好兔子,就是特别精心,用他女儿的话来说,就是:“我爸对小兔子,比当年养我还精心。”

睿城市以及下面各县、各乡,都设有农科站,基层的技术人员,每天走街串户的宣传养兔方法,赵老根执行得特别到位,从地里采摘回来的青饲料,一定洗干净,晾干,这才喂给兔子,而且,每天从早到晚,都仔细观察兔子的表现,有一点儿不对劲,就立刻咨询农科站的技术员,所以,他养的兔子,一只折损也没有。

俞和光本意是,想给养殖户一些警醒,没想到却起了相反的作用,赵老根余下的二十来对小兔子都断了奶,母兔子再次怀孕,电视屏幕上,白白花花好一大群,人们板着指头一算,那些能卖上千块,没人不眼红的,一时间,养兔子的人又增加了一大片,连城里人都想弄个笼子,赚点外快了。

开办小吃培训的成方,果然是个头脑敏锐的好商人,他从省农业大学请来一个退休老教师,在睿城开办养兔技术培训班,一时也人满为患,颖颖从方宏进那里听到消息,感慨万千:“和成方相比,我和杨森挣钱的办法还是太保守了,出力多,来钱慢,对社会的贡献还不如他大。”

方宏进不呆的时候,还是很会说话的,他接话道:“比社会贡献,还是嫂子你的大,成方这个培训学校,办不长久,也就是热闹一阵子。”

事实证明,方宏进错了,成方办完养兔培训班,又办了养鸡培训,然后,还有饲养奶牛、肉牛、养猪培训,有钱之后,在安西城外租了一百亩地,建了个职业培训学校,有厨师、裁剪缝纫、汽车驾驶、养殖等专业,学校越办越大,他也名声鹊起,这家伙很会沽名钓誉,赞助安西一所高校,先是弄了个名誉教授的名义,后来,名誉两个字去掉,成了教授,再后来,又当上了大西省政协乃至全国政协代表,成了响当当的一位人物。(扯远了,嘿嘿)

再说颖颖,想要惩治姜水仙,自然得先调查情况,然后布局,再行出手吧?谁知事情却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姜水仙忽然成了推销人员,一个月大部分时间,都不在睿城,而且,姜水仙忽然变得非常张扬,吃穿用度,行事做派,都像换了个人一般。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难道,这是姜水仙自取灭亡的前奏吗?

因为这段时间,市委大院关于姜水仙的闲话非常多,关注她的人也太多了,颖颖若是有任何举动,都很可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只能停下一切想法,静观其变。

炎热的夏季就这样迅速度过,秋风渐起,凉爽了人们的身心,也吹得五谷开始成熟。

郭镇的苹果园,开始飘出一阵阵香味,引得路人馋诞欲滴,为了防止意外,果园的主人们,纷纷在地头搭了简易的看瓜棚,住在那里,守着胜利果实。

安西来贩菜的客商,有人头脑灵活,立刻发现这是一条发财捷径,他们纷纷和果园的主人接洽,苹果还没有成熟,价格就开始飙涨,眼看着一斤涨到了两块多,引来郭镇其他村民艳羡万分。

王长贵大病一场,人瘦了一大圈,却比以前抗打击了,他痛定思痛,明确了自家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不能跟着郭家人后面跑,但可以向他们学习,及时把握市场发展方向,这不,在他的授意下,王跃武从科协弄到一批巨峰葡萄秧苗。

颖颖回家时,正看到王家人挖掉海棠果树,栽种葡萄呢。

颖颖找到郭安安家:“小会,你能不能让你爸出面,把王长贵家挖掉的苹果苗买下来?”

“颖颖姐,他们都不要了,咱们还有什么用?”

“哎哟,小会,摘了果子,就该剪枝了,我们只要把那些果树进行嫁接,海棠果就变成富士果树了,你爸爸那儿,不是还有十来亩地吗?那些果树,刚好给他们栽啊。”

“嘿嘿嘿,姐姐你可真聪明,我这就找我爸爸去。”

第267章 郭镇的小波澜

王小会因为对媳妇百依百顺,和父母关系很不好,但他也不是那种特别没良心的,心里还是惦记着父母那边,比如弟弟要定亲,他就悄悄拿了两千块。

王小会的爸爸王财旺见儿子有了好机会,首先想到自己,非常欣慰,他来到王长贵的苹果地头,商量购买果苗事宜,王长贵立刻就明白他什么意思了:“财旺,没想到你是这样卑鄙无耻的小人,我倒霉的时候,你也没说买点果苗,帮扶一把,现在捡便宜来了?”

王财旺一脸尴尬,嗫嚅着道:“长贵哥,别生气,别生气,你挖出的果苗,也只能当柴烧,卖给我好歹也有收入不是?再说,去年你正火大,我就是有心,也不敢来找你呀。”

“这倒也是。”王长贵承认王财旺的话也有道理,火气略略下降了一些,但他脑子,要比王财旺好多了,只见他眼珠子一转,心怀不轨地问道:“一棵果树,二十块,你打算买多少?”

“买…”王财旺呆住了,“二十块?长贵哥,这个价钱太高了,我要不起。”王财旺捏捏干瘪的口袋,“我家二小子今冬要成亲,彩礼钱还没着落呢,我没那么多钱,哦,对不起,就当我没说,没说,我走了。”

“哎,等一下!”王长贵眼里,王财旺就是一叠会移动的钞票,他怎么能白白让钱流走呢?

“财旺,不管怎么说,这树苗在我家地里长了一年多,光成本也有十来块了吧?这么着,一苗十二块,给你!”

“不行,不行,太贵了。”王财旺捏捏口袋,再次摇头。

“你想多少钱买?”王长贵问。

王小会给他爹交过底儿,超过三块钱就不要买,可是三块和王长贵给的十二块,差距还是太大了,王财旺连报价的勇气也没有,脸憋得通红,却一字不发。

“好歹,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我半价卖给你,十块。”王长贵一脸希冀,他手头,现在有五百棵果苗,一苗十块,就是五千块,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我,我没钱。”王财旺实在不会搞价,转身落荒而逃,却被跑过来的王跃武拉住了胳膊。

“哎,财旺叔,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你跑什么?”

“我没那么多钱。”

“有钱你多买些,没钱少买些,别跑呀。”

王财旺见自己根本不是这父子对手,心里暗暗埋怨儿子,也后悔不该听小会的话,不然,自己也不会陷入这样的两难之地。

王财旺是个没能耐的,不然也不会被人忽悠,娶个郭家的闺女。郭安安当姑娘的时候,就是出名的缺心眼儿,也只有王财旺能点头答应这样的亲事。

小会对老爹很不放心,就跟在后面偷看,见爹爹被那父子围住,心里暗道不好,赶紧跑过去,不管王长贵和王跃武说什么,他都不搭理,好歹把老爹带回去了。

王跃武有些懊恼:“爸爸,你怎么要那么高的价格?瞧把人都吓跑了。”

王长贵却高兴地笑了:“跃武,别说王财旺就是个没脑子的,就是王小会,也绝不可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把咱家果树买回去,废物再利用。”

王跃武眼睛一亮:“爸爸,这就是说,郭颖颖看上咱家的果树苗了?”

“嗯!”

“怪不得你要高价,哈哈,臭女人有的是钱,十块,少一分咱也不卖。”

王家人本来在地里,要把果树砍断,挖出根来,现在,暂时收工,等着钓大鱼。

王长贵第二天,在家等了一天,却听说郭颖颖坐着汽车走了,顿时如泄气的皮球,同时也明白了,自家的果树,也没那么金贵,郭颖颖只不过是想占便宜。

想通了这个,王长贵懊恼不已,自己都下决心不和郭颖颖斗了,怎么才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呢?趁着天黑,他让王跃武去找王小会。

“小会,我雇人帮你挖出来,其实你都是赚的,至于这价格嘛,你说能高了吗?”

“你妈’的王小会,我真是喝凉水都塞牙缝,倒霉到家了,怎么碰上你这么个吝啬鬼?果树在我家地里,那可长了一年多了。”王小会再没有娶郭安安以前,就是个蔫头耷脑没有什么刚性的小男人,现在有了钱,才腰杆挺直,在郭镇有了地位,王跃武还是像以前那样对待他,动不动就爆粗口。

王小会这几年,受人尊敬,哪里还忍得住这样的窝囊气,一双小眼睛立刻就瞪圆了:“你妈’的,会不会说人话?”

还好刚好路上有人经过,两人才没有打起来。

“王跃武,果树太大了,就不能从根上嫁接,这很浪费接穗,你知道不?若不是我去年没能给我爸爸弄来果苗,心里一直听愧疚的,也不会卖你家这样的二不楞货。”王小会压着火气,说话一点也不客气。

王跃武也不敢太过分了,毕竟,王小会是他眼里的财神,他缓和气氛一般,想拍拍王小会的肩,却被对方躲过了。

“呵呵,小会,我就是个粗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好啦,你说,一棵树能给多少钱?”

“三块,跃武,我雇人挖出来,一棵还得好几块钱呢,果树的根现在长得很长了,刨断了划不来,人工费用不会低的。”

“三块?你打劫呢,五块。”

“那就算了,我爸爸也想种葡萄呢。”王小会掉头就走,却被王跃武拉住了,“三块就三块。”

鉴于王长贵一家人出尔反尔,没个准信,王小会第二天还弄出一份合同来,请了村里的几个干部做中人,和王长贵敲定了买卖。

王顺才很快就听说王长贵把地里的果苗卖了,改种葡萄,心里非常不满,可是跟着王长贵倒霉的时候,他也没少埋怨,这一回人家没有通知他,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敢再那么张扬,亦情有可原。

王顺才也是个能屈能伸的,瞅个机会找到王长贵,问他种葡萄得多少年挂果,价格如何等等。

第268章 又离婚了

王长贵惧怕王顺才,觉得没有叫上他一起发财十分愧疚,但去年吃了一次大亏,他说话还是有所保留:“好卖不好卖,我也说不清;跃武听科协的人说,今秋栽树,明年就能少量挂果,后年就开始大量挂果了,种出来了才知道。”

“这葡萄好吃不?”

“好吃,哦,郭旭家的那棵葡萄,让郭颖颖嫁接过,听说就是巨峰葡萄,又大又甜,你应该吃过。”

说起是郭旭家那棵葡萄的品种,王顺才立刻就明白王长贵为何能下这样大的决心了,那可真好吃,他由不得心动不已,想了两天,也下定了决心。

王顺才可比王长贵心眼多,也从来都不吃亏,他可不能把自家的果树苗白白当了柴禾,便找到郭九江好一通忽悠。

郭九江却比王财旺有主见多了,他一个劲地摇头:“我只剩几十亩地了,颖颖让种大枣呢。”

“种枣儿一亩地才收几百块,怎么能比得上种果树呢?”

“你明白这个,怎么还要挖了呢?”

“我比不得你,不会嫁接呀,再说,我也没有接穗。”

郭九江还是摇头:“我好几十亩地呢,你那点果苗不够栽,我不想麻烦一回,没什么成效。”

见他说什么也不肯就范,王顺才无奈:“那我联系一下别的人家,若是都答应把果树卖给你,你收不收?”

“你联系好了,我自然收。”

“好,一言为定。”

富士果树五六年挂果,可是若是嫁接果枝,就能减少些时间,这也是颖颖刚从书上学来的,没想到王家人就这样双手送上一份大礼,郭家人没理由不接受,颖颖虽然走了,却早就给郭九江交代好了。

郭九江还正打算如何忽悠王顺才呢,这家伙倒自己送上了门,把个郭九江乐得,梦里差点没笑醒。

也是王跃武这两年被打击蔫吧了,其实,这两年,几万苗富士苹果栽下去,到了秋天,修剪果树,能弄出非常多的果穗,可以说,多到一些只能当柴烧了,颖颖用它来嫁接,不过是废物利用而已。

颖颖接到郭九江电话,三千块钱在石睿山有色金属矿租赁了一台挖掘机,用了不到十天时间,便把王家地里的苹果苗,全都移栽到了郭家人的地头。

事到如今,王长贵也觉察出,郭颖颖这是早就有所准备,但各取所取,他也只能自叹不如,以前那种不服气、嫉妒怨怼,早已经被屡次打击,再也兴不起来。

虽然郭九江承包几百亩荒山沟,颖颖并没有入股,但也不阻碍她伸手帮一把,处理好果树的事情,她带着儿子返回睿城,没想到,刚好在市委大院,看了一场大戏——姜水仙正被方宏进的妈妈,拿着拖把追得满院子跑。

“方大妈,快住手!”颖颖可不能和别人一样袖手看热闹,虽然她恨不能让姜水仙被打死,可看着方宏进的面子上,她也不能不管一管。

方老太太虽然二,但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自从得知颖颖是儿子顶头上司的老婆,她见了颖颖,从来都恭顺有加,虽然在气头上,她还是忍住冲动,没敢把拖把往颖颖身上抡。

颖颖趁机把拖把夺下来:“方大妈,有多大的事儿,你闹成这样?就不怕丢了儿子的脸,影响他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