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上一章:第 78 章
  •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下一章:第 80 章

“嘻嘻,老俞家里的亲戚,非富即贵,我不做点生意补贴一下,都没法和他们说话了。”

肖冰非常吃惊:“这样?俞市长家,很有钱吗?”

颖颖点头:“俞市长的舅舅在美国,去年,他伯伯也找到了,虽然老辈的人已经去世,可孩子还在,几个堂哥堂弟还有堂姐堂妹,过年的时候来给我公公婆婆拜年,喏,他们穿的戴的用的,特别讲究,什么香奈儿、路易威登等等,咱们别说没用过,几乎都没听说过,不过那些衣服特别好看。”

肖冰眼里忍不住冒出小星星。

“肖姐,家里的亲戚对我们很好,送我很多名贵的衣服首饰,可咱们不能只收礼不付出吧?再说,人家给咱三千块一个包包,你说,咱送出去一个五十块的腕表,是不是根本拿不出去?”

肖冰连连点头,心里对颖颖的羡慕嫉妒顿时烟消云散,那种被怜悯的情景,她也不想要。

颖颖诉了一会儿苦,很自然地又把话题拉了回来:“肖姐,你在电业局上班,认识的人多,能不能联系几个单位,我们从睿城贩一车蔬菜水果来,给大家发福利?”

“水果?你果然能弄到那种大苹果?大梨子?”

“苹果,我是能弄到一点儿,只有两万来斤,另外,还有几千斤的酒枣。”

“两万斤苹果?那还用得着联系别的单位?光丰城电业局都包圆了,哎哟,颖颖,你不知道,有时候弄点东西不容易,只能给市局的职工发福利,下面县上的,不知意见有多大呢,这回,可以让全地区的职工都尝尝鲜了。”肖冰高兴地眉开眼笑,甚至都不问价钱,颖颖暗暗感慨,电业局还是有钱啊。

“酒枣还要不要?”见肖冰只对苹果感兴趣,颖颖忍不住追问。

今年秋天,睿城雨水特别多,郭九江的五十多亩大枣,可就惨了。

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儿当年结果儿。意思就是这些树木栽下去,多少年能挂果,郭九江大前年秋天栽的枣树,去年已经收了一季,虽然数量不多,因为品质特别好,也算小有进账,没想到今年长势特别好,却遇到灾害性的天气。

枣儿成熟期,最怕连阴雨,水多了,枣皮胀破,很快就发酸坏掉,当时郭九江很着急,有人出主意,让他全部采摘下来,做成了酒枣。

酒枣最好做,新鲜大枣,洗净晾干,然后,沾点白酒,放到坛子里密封,吃的时候拿出来就行,郭九江没有那么多坛子,是用塑料袋密封的,自然急于脱手。

睿城山多,野生枣树都不知有多少,郭九江的酒枣,就不好销出去。

肖冰对枣儿也不那么感兴趣,只是颖颖追问,不得不敷衍一下:“也行,也行。”

还好,郭九江的五十亩枣儿目前产量还很小,而且,当时还坏了一些,总共也只有几千斤酒枣,颖颖自信枣儿品质,便自己做主,打电话让郭镇那边的人,将她要的包装好,从火车站发货过来。

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物流的概念,火车也跑得慢,运力低下,睿城到丰城,因为要从安西中转,枣儿和苹果竟然用了十天才运到。

利用这个借口,肖冰和颖颖频频接触,刘心爱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却一时半会儿拿肖冰没有办法,因为常委会上,陈文远还没有倒向俞和光,她若是对肖冰下手,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大西省的秋天特别短暂,一场寒流,雪花飘飘,就进入了冬季,丰城比睿城还好一些,入冬要晚十到二十天。

眼看普通人的饭桌上,就剩下白菜萝卜这些冬储菜,颖颖筹资,让肖冰的表哥在工商局注册了一个公司,在睿城郊外租了十亩地,用石棉瓦围起来,建立了一个简易蔬菜批发市场。

第283章 反击6

俞和光是市长,工商、税务土地局都归他管,张广贤还没反应,事情就已经办成了,而且,菜市场表面是普通人开办的,实际上,市长和市委副书记做着靠山,那些管理市场的“小鬼”,一个个都收起了自己的爪子,不敢有丝毫为难。

颖颖没想到,市场在大西日报上登了十天一行字的小广告,就引来四面八方的顾客。

菜市场没有固定的摊位,凡事把蔬菜运过来,就可以入场销售。

丰城农村人家里有粮,虽然卖不出去,但却可以拿来进行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因此,冬天里农村人也有舍得买西红柿香芹青椒等反季节蔬菜的,至于城里人,买的人就更多了,因此,只有十亩大的菜市场,很快就显得拥挤狭窄,不堪重负,同样,经济效益那是令人意料的好。

陈文远终于下定了决心,在周一开会表决时,坚决支持了俞和光,把张广贤气得当场就变了脸色,会后,一号大院被孤立的女人,从一个立刻变成了两个,不过,这两个,却成了大院里女人们悄悄羡慕的对象。

说实话,八五年,国内服装的款式,和国外根本没法比,不管是男是女,都穿得比较宽大,颜色也显得呆板老气,颖颖托荣华从香港,给她和肖冰买了两件薄呢子大衣,穿在身上,那真是风姿绰约,卓尔不群,本来两人就长得好,这下,更是引人注目。

一号大院悄悄在传,说是菜市场其实是这两位夫人的手笔,每个进入的菜贩子,都要按所售卖的菜品价格和数量,缴纳场地费,据说一天净收上百。

“妈呀,一天一百,一个月顶咱好几年!”

“可不是,不然肖冰怎么能一下子穿得那么好?和俞市长老婆穿一样的,听说一件衣服都上千块。”

“我的妈呀!”…

传播谣言的人,最初是想给颖颖和肖冰抹黑,说她们违背中央的政策,但传着传着却变了味道,很多人都对经商能挣大钱眼红不已。

事情也就这么巧,副市长张斌的小舅子病了,丰城医院初步诊断是骨癌,张斌的老婆黎雅敏姐弟五个,三个妹妹,就这一个弟弟,而且,黎民也才三十四岁,家人拿到诊断书,就如晴天霹雳一般,被打击得晕头转向。

张斌到底见多识广有决断,当即让老婆带着小舅子去北京,连安西的医院都不用去了。

这样的大病,进京看病肯定得花很多钱,可偏偏张斌是市委市政府的官员里最穷的一个。

张斌也五十岁了,四个孩子都大了,而且特别出息,老大考到厦门大学,毕业后又接连读了硕士和博士,现在在厦门建筑设计院工作,老二张高飞更是出名,以大西第七名的成绩进了清华,毕业后考上了国家公费的美国留学生,老三是个闺女,现在在安西大学新闻专业,已经大三了,老四,最让张斌两口子骄傲和揪心,他小时候得病,腿上落下残疾,按国家规定,残疾是不能考大学的。

张高翔是张斌四个孩子中最聪明的,张斌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就这样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于是,在张高飞的帮助下,张高翔在美国申请大学,因为他极高的数学天分,斯坦福大学将其录取,还提供全额奖学金。

张斌夫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但随即,沉重的经济压力便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全额奖学金,其实只能冲抵学费,但其他的花费,却一分钱也不能少。

首先,得从中国飞到美国吧?因为没有直航,还得从香港转机,光这一项,就得一万块,孩子到了美国,每个月还得好几百美元的生活费,张高飞努力打工接济弟弟,可钱还是不够用。

张斌是个谨慎的人,虽然十分欣赏俞和光的改革方案,但摄于张广贤的压力,却一直没有表态。

听说黎雅敏弟弟病了,颖颖第一时间去表示慰问,送钱?虽然的确是雪里送炭,可是张斌和黎雅敏性格非常要强,会不会觉得伤自尊了呢?于是,她就换了一个说辞:“黎姐,我来是想请你帮忙的。”

黎雅敏心烦意乱,根本没心思听颖颖说什么,但处于礼貌,勉强问道:“我能帮你什么忙呀?”

“黎姐,我其实是想请你大儿子高峰帮忙的,他能不能帮着设计个菜市场?黎姐,你是不知道,为民菜市场才开张没多久,就脏得不像样子,若是夏天,还不熏死人了,唉,没有专业人士指点,咱们这外行,就是不行。”

黎雅敏强打精神,笑着点头:“行不行的,我也不清楚,我给孩子写信问问。”

“哦,谢谢黎姐。”颖颖起身告辞,黎雅敏在后面相送。

颖颖像是忽然想起来一般,从口袋拿出一个信封:“黎姐,菜市场真不是我弄的,只是为了老俞,我才帮魏老板的忙儿,哦,这是老魏给的劳务费,若是不够,你说一声。”

黎雅敏立刻明白颖颖的意思,当即心中一片温暖,她急忙推辞:“这怎么行?高峰还不知道能不能帮你设计出来呢。”

“肯定行,不行也得行啊,黎姐,我可不懂这个,省里的设计院,嫌菜市场太低端,不肯接活儿,我是实在没办法了,你可得帮我这个忙哦。喏,这点费用,肯定不够,只能算是定金吧,你不收,魏老板的心可没法放下来的。”

颖颖将信封塞到黎雅敏手里:“等高峰设计稿出来,不够只管说,我听说,厦门那边市场经济发展得好,设计方案是收费的,到时候咱们丁是丁卯是卯,多退少补,可好?”

黎雅敏十分感动,抓着颖颖的手摇了摇:“你放心好了。”

这句话,一语双关,大有深意,颖颖心里非常高兴。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来年,俞和光的改革方案必须得启动,争取市委和市政府官员的支持,刻不容缓。

第284章 反击7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颖颖不认为自己这是拿钱买人心,丰城那个菜市场,因为时间紧迫,冬天又没法施工,实在太简陋了,开春,一定得重修,可找到省里的设计院,人家根本不鸟你,找张高峰,也是被逼的。

再说,张斌做官非常稳健,升得虽然不快,却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挫折,他绝不会为了五千块,就改变自己立场的,这些钱,只能促使他早点下决心而已。

促使颖颖下决心用这样的手段,也跟陈文远和肖冰有关。

陈文远帮着俞和光,探察市委常委几个官员的心思,他们私下也曾表示,很赞赏俞和光的改革方案,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比较保守,觉得俞和光的计划推行起来非常艰难,而且,因为不愿意得罪张广贤,这才在常委会上反对他。

现在,陈文远已经公开支持俞和光了,孙副市长也开始对俞和光示好,若是加上张斌,七个常委,就有四个人,占了大多数。

还有,政法委书记刘琦为人耿直,自言不懂经济,基本保持中立,也就是说,虽然不支持俞和光,但也不支持张广贤。

这样说来,张广贤就只剩两票,不是俞和光的对手了。

这还是颖颖第一次搞阴谋,但她却不是为了自己,俞和光这么年轻,即便等上两年再出政绩,又有何妨?反正现在成绩斐然,也没法再升职的。

可是,俞和光和颖颖等得起,丰城的老百姓等不起,他们家里的白条,明年不能再增加一张,他们盼望过上好日子,已经望穿秋水。

颖颖这边,可以拿钱暖人心,张广贤和刘心爱也没有闲着,他们也找到了张斌。

“张副市长,你本来就是学工科的,又是从工厂提拔上来,可以说是有知识又有经验,咱们丰城这一块的工作,一直要靠你来抓,真是不容易。”张广贤开始说话,先做铺垫,因为不知他什么意思,张斌只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的。”便没有下文。

张广贤轻咳了一声,继续道:“前两天,物资局提出病休,你也知道,他五十八了,过两年就要退休,身体又一直不好,我的意思,让他到政协去,物资局长的位置,你有没合适人选?”

张斌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剧烈翻腾。

一九八五年,市场特别混乱,一部分物资还是计划经济,一部分则对外公开出售,由市场决定价格,因为原料缺乏,同样质量的东西,计划内的价格,往往比市场价格低一半儿,这就是俗话说的平价和议价。

一般平头百姓,家里想盖个房子,弄点钢材,那就只能买议价的,花钱多,还不一定能买得到。若是做生意的,比如像万里,若不是有杨森的战友帮忙,能买到一部分计划内钢材,计划外的高价钢材,也是要多少给多少,水泥预制厂根本就开不成。

由此可见,掌管这些的物资局长,官职不高,权力却非常大。

物资局老杨,是张广贤的表弟,现在,他把这个位置拱手让出,就是为了拉拢张斌。

张斌一时也有些心动,若是物资局安插自己人,只需要悄悄放出些计划内的钢材,在市场上倒手卖出,就是稳赚。

而且,这样的事情做起来还极其容易,只轻飘飘一张小批条就行了(这也是中央下文件不许领导干部子女和家属经商的起因,但那个文件,后来流于形式,没起什么作用)。

想到两个儿子在美国,为了省点钱,不得不顿顿面包夹午餐肉,再弄点生菜叶子,填饱肚子就算是吃过饭,小儿子身体不好,在家比较娇惯,吃得看到面包都想吐,张斌心里就一阵难过。

张广贤盯着张斌的脸,看出他动心了,忍不住暗暗得意,但一想到自己家族一年会有巨额损失,又是一阵心疼,可是,舍不得儿子套不住狼,若是让俞和光得意了,他们家族,损失比这惨重多了。

张斌咽了一口唾沫,抬头看了看张广贤,知道自己只要一点头,儿子就不用再吃苦,老婆也不会为了省钱,锱铢必较。

可他也知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今后,他自己的腰杆,就再也直不起来。不仅如此,挖国家墙角,就不是手短和嘴短的事儿,那是犯法。虽然可以得意一时,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就心里害怕夜不能寐,而且,很有可能会成为反面教材,做了国家整肃纲纪的靶子。

一时之间,张斌心中,各种念头左突右冲,难以抉择:“张书记,我一时还不知道该选谁,你容我想想。”

“好好,你可快一些。”

“好的!”

颖颖和荣华荣国在一起相处,也知道美国消费比国内高太多,五千块对张斌夫妇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只能是救个急,救不了他家的贫困,如果能让张家人,多一份收入就好了。

颖颖刚想到这里,脑子里灵光一闪,忽然有了主意。

杨森的建筑队,现在规模越来越大,设备也越来越好,在大西已经小有名气,但却有个软肋,让杨森十分苦恼——技术人才,尤其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虽然,杨森在这上面,从来都不吝啬金钱,却一直没能有让他满意的作品。

建筑设计专业,功课繁重,难度又大,再加上六六年到七六年十年大学没招生,更是显得人才凋零。

而且,大学毕业的学生,还是按国家计划分配工作的,民营企业,根本就不在计划内,只能在市场上招聘,市场就没有人才,杨森花再多的钱,也没有用。

现在,杨森只能退而求其次,请了几个国营设计院的工程师,做兼职。

颖颖听说,张高峰博士读完时的毕业设计,得了国家级的三等奖,若是这样的人才,业余时间,给杨森做个什么设计,岂不两方面都受益?

颖颖打电话给杨森,询问他的意思,杨森激动地声音都拔高了:“博士?颖颖,真的是个博士?”

“是啊,行不行呢?”

第285章 反击8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行,行,太好了,我一个月给他一千块,哦,设计出产品,还另外有奖金。”

“一千块?”这回把颖颖也震惊了,“我没有听错吧?”

“没有,没有,颖颖,只要他肯做我们公司顾问,这点钱不是问题。”

真是财大气粗,一千块,普通人一年的收入。

颖颖又去张家走了一趟,张斌夫妇也对杨森开出这样高的工资,惊讶不已。

“我朋友说,只要高峰愿意做他公司的顾问,他还愿意提供他过年过节来回的飞机票,另外,设计出合格产品,还另有奖金。”

“你朋友,他能赚多少钱?给我孩子这样高的工资?”张斌觉得有些不合理。

颖颖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他能赚多少钱,我只知道,他八零年从部队复员,两手空空,贷款没能按期归还,还被检察院拘留,他现在,起码有上千万的资产,我保证,这些钱,他是靠汗水和智慧赚来的,而不是做了什么邪门歪道的事情。”

张斌觉得颖颖说得有理,点点头道:“嗯,你朋友肯给技术人员开这样高的工资,应该是正经经商办企业的。”

颖颖走后,夫妻俩坐在客厅,一时不知如何抉择。

让儿子接受杨森的聘请,虽然可以解决一时之难,可是,想到儿子三十岁不到,头顶的黑发都开始稀疏,当爹娘的就忍不住心疼不已。

可是,若是按张广贤的提议来,张斌可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贪官,从今以后,两人可就再也不能睡个安宁觉了。

张高峰是家里的老大,张斌以前在安西工作,黎雅敏一个人带四个孩子在丰城,他小小年纪,就帮着妈妈做家务,带弟弟妹妹,是个非常有主见又有担当的好孩子。

黎雅敏每次拿不定主意,都会和儿子商量,这一回也不例外。

张高峰年近三十,成熟稳重,听了妈妈的诉说,毫不犹豫地道:“妈妈,我辛苦些不要紧,何况,多做些设计,还有利于提高个人能力。

妈妈,设计出的产品,只有建成实物才能看得出好不好,我还发愁单位工作量不足呢,你放心,我会劳逸结合,保护好身体的。”

黎雅敏鼻子发酸,说话差点带上哭音,她深深吸口气,这才道:“高峰,爸爸妈妈觉得很对不起你们。”

“妈妈,你可别这么说,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里,你们是世上最好的父母,妈妈,就这么定了,你千万别让爸爸做违法的事情,咱们家,也就是艰苦一两年,高飞明年就毕业,高翔,也就再三年嘛,我们家很快就好了,你别担心。”

张斌会做出何种选择,张广贤很有信心,颖颖也有信心。

是的,有人见利忘义,有了权力,不顾一切搞贪腐,但有人却能约束自己,保留初心。

八五年,贪腐的确在干部队伍中,稍稍露出梢头,但多数干部,还是能够约束自己的。

张斌,就是这样的人,过了两天,张斌给出了他推荐的人名:郑刚。

张广贤一听就知道张斌什么意思了。

郑刚是丰城物资局的职工,最初是一名库房管理员,废弃的木包装箱,一般人都捡回去,攒多了,请人加工成橱柜能家具,他却自学成才,将这些废料收集整理,做成课桌椅,捐给农村学校使用。

还有,库房里的废纸箱,不能用的小螺钉、钢筋头等,他都细心地捡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换来的钱,全部交给单位财务科,自己却舍不得用这些钱买一杯汽水喝。

有人说郑刚沽名钓誉,但他十几年如一日,守着库房,却毫无怨言。

郑刚就像一面镜子,反衬出局长杨勇内心的卑鄙龌龊,为此,他被杨勇极力打压,但金子总是要发光的,物资局的人,每年都是全票选他做模范,杨勇压也压不住,实在没办法,杨勇才把郑刚提升为采购部主任,但却变着法子派郑刚出差,这样,他在物资局为所欲为,就没人盯着。

张广贤为了拉拢张斌,才狠狠心让杨勇腾出位子,他没想到,张斌将计就计,把物资局长这样的黄金宝座,给了郑刚。

可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张广贤偷鸡不成蚀把米,心里把张斌恨上了。

张斌为何要这么得罪张广贤呢?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从来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张广贤家族,把持着丰城的购销系统,财力雄厚,若是不想办法消弱他的力量,自己这一方就难以取胜。

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物资局长,但此消彼长,总有一天,张家这栋庞大建筑,会轰然倒塌的。

张斌看张广贤不顺眼,也很久了。

张广贤在丰城,想要只手遮天,对同僚无不极力打压,现在,这些人在背叛他时,无不新仇旧恨记在心头,哪个不是不遗余力呢?

张广贤见张斌和陈文远已经公开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一回,他亲自去了孙副市长家拜访。

孙勤俭是个出名的大孝子,甚至为官主政,也有一半的时候是听老妈的。

孙老太太十分精明,当初,丰城刚刚解放,土改工作队下到她的村子,很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听信反动派的宣传,对**和解放军非常抵触,甚至拒绝工作队借宿。

孙老太太当时还很年轻,嫁到孙家,刚有了一个孩子,她见工作队说话和气,被拒绝并不羞恼,而是耐心解释,便料定**解放军不一般,她不顾婆婆反对,将工作队请到自己家里,还积极配合工作,后来,还担任了村里的女农会长。

孙勤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乡里县里的大干部,在这些人的点拨指导下长大,自然比普通农村小孩懂得多得多,后来,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孙老太太找关系让儿子参加了工作。

孙老太太还不满意,后来又托关系,让儿子在党校培训了几个月,孙勤俭在那里,结识了以前的大西省党委副书记王爱平,虽然王爱平那时才是丰城党校副校长。

随着王爱平一步一步升到省委,孙勤俭也由一个普通党员,成长为丰城副市长。

第286章 反击9

颖颖准备和孙老太太接触,自然先打听了一段时间,确定这个老太太精明过人,极有眼光,这才带着儿子,故意创造说话的机会。

孙老太太刚开始对颖颖不冷不热,一度让刘心爱十分放心。

刘心爱也是太自信了,根本没有多想,若是孙老太太没有二心,会和颖颖说话吗?这老太太也真的很聪明,她只上过解放后的扫盲识字班,竟然能够读书看报,还能读懂俞和光的《丰城改革发展纲要》。

她逐条批驳,和颖颖争论,引来大院好些闲人来旁听,表面上,老太太对《纲要》冷嘲热讽,极力打压,但实际上,她趁机深入了解《纲要》到底怎么回事,同时,也侧面观察俞和光和颖颖,到底是怎样的人。

虽然孙老太太说话,有时候会冷嘲热讽,但颖颖却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这个老太太实在不一般,和她辩论的同时,能宣传丈夫的《改革纲要》,哪怕宣传对象,是一些退了休甚至没有工作的家属,但这些人,却和市委市政府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颖颖并不觉得是浪费时间,她甚至感谢孙老太太给她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刘心爱以为,孙老太太这样做,是孙家在向丈夫表忠心,并没有多在意。等后来,张广贤发现孙勤俭和俞和光神态亲昵,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却已经太晚了。

张广贤所能给孙勤俭的,不过是物质利益,可孙老太太知道,儿子的官儿当的大,才能换来优渥的生活,利用权力,享受一时,不是长久之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虽然老太太不会说出这样文绉绉的话,但她却懂这样的道理。

孙老太太和儿子讨论过无数次,一直认为俞和光的所作所为,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潮流,跟着这样的人,前途一片光明,张广贤虽然一时得逞,将来,肯定会被历史的洪流抛弃

于是,不管张广贤抛出如何诱人的鱼饵,孙勤俭都没有搭理,坚决站在了俞和光的一边,同时,他还悄悄搜集整理张广贤的黑材料,时刻准备反击张广贤下黑手。

孙勤俭是丰城土生土长的干部,张广贤什么人,他最是清楚,知道对方绝不会善罢甘休,而且心黑手狠,一个不察,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不然,张广贤怎么能在丰城一手遮天?把最有油水的部门,都在他手里攥着?

就是因为这个,张广贤才极力反对俞和光的改革,虽然那样的确有可能使丰城经济得到发展。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张广贤如何能和俞和光善罢甘休?

张斌虽然只比张广贤小一岁,但他是五十年代名牌大学毕业的,若是出了成绩,很有可能升为正厅,毕竟,这个年龄层,有文凭的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张斌和张广贤的想法,很不一样,对张广贤扔出的手指缝里露出的饭渣渣,不屑一顾。

这天,颖颖带着孩子在大院里玩儿,黎雅敏满脸喜色,迎面走来。

“黎姐,什么事让你笑得合不拢嘴儿?”颖颖打招呼道。

“颖颖,我弟弟好了,他回来了。哦,我弟弟得的不是骨癌,而是骨结核,这个病能治好。他在北京给我打电话,我还不是很相信,刚才见到他,已经能走路了。”

颖颖也替黎雅敏高兴:“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太好了!”

“是啊,我弟弟怕家人担心,是带着药品回来的,还要在丰城医院继续治疗,哎哟,不管怎么说,他的病能治好,真是谢天谢地。”

就在这时,刘心爱下班回来,刚拐过弯儿,就看到颖颖和黎雅敏又说又笑,她气得牙咬得咯吱咯吱响,一股怒火,涌上心头,忍不住朝这边走来。

黎雅敏看到刘心爱,刚开始还有一些慌乱,但很快就控制了情绪。

颖颖则十分平静,她跟着俞和光来这里生活,并不欠刘心爱什么,凭什么要对她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再说,俞和光提出改革,也是为了工作,为了丰城百姓,张广贤和刘心爱以权谋私,利益受损,那是活该,她并不欠她的,也不会有什么愧疚。

刘心爱到了她俩面前,情绪也控制住了,眼里的熊熊怒火,都转到了心里,她微微一笑:“咦,你俩聊什么呀,这么高兴?”

“我,我弟弟病好了。”黎雅敏被刘心爱欺压太久,说话时还是忍不住结巴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