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上一章:第 80 章
  • 随身空间:重生80年代下一章:第 82 章

颖颖没收她的礼物,反而还送她了一篮子新鲜的西红柿黄瓜,这是她空间出产的,但也只能托词是老乡送来的,李香云谢了又谢,高高兴兴得拿着走了。

向颖颖打听的人越来越多,有人信她,也有人不信,但在大院里还是引起很大反响,年前十来天,家属们只要碰面,几乎聊的都是这个话题,颖颖为了炒热气氛,为丈夫制造舆论,还打电话让爸妈把斩杀的鸭子也腌好的鸭蛋运过来,她亲自在大院门口销售,当然,卖货的是雇来的当地女孩子,颖颖虽然并不觉得自己多金贵,可她若是亲自站在那里,估计鸭蛋都能卖出金蛋的价钱,现在俞和光的风头压住了张广贤,以前被张家打压,现在想要来投靠的大小官员,不知凡几。

这也是国家不许领导干部家属子女经商的一大原因。但颖颖是帮爸爸妈妈卖掉自家的产出,又时间短暂,便没人管。

颖颖只是为了炒作,不为赚钱,卖价就比供销社的略便宜几分,二百只白条鸭三百斤咸鸭蛋,两天时间销售一空,收了一千八百多块钱。

孙老太太问颖颖:“你父母真的还在农村养鸭?”

“是的。”

“你这么有钱,何不把父母接过来?在农村还是挺苦的。”

颖颖无奈地摇头:“爸爸在城里没事干,住不惯,再说,鸭子很好养,只要晚上喂食,早上把鸭棚清扫干净,洒上石灰消毒就是,这个都不需要我爸妈来做,村里种菜的想要我家鸭粪,他每天会来清扫。”

“还有这样的好事?”孙老太太有些不信。

颖颖摊摊手:“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是哪里来那么多肥?即便有钱能买化肥,那也只能用到一定的量,超过会令土壤板结、盐碱化,好地变差田。现在土地分到个人手里,谁不珍惜?”

孙老太太连连点头:“这倒也是,那在你老家,岂不养鸡养猪也很划算?”

“是的,鸡粪猪粪都能卖钱,不过,菜农揪下的老菜帮子,可也能卖出去,反正,大家都有钱赚。所以,我们村的人都有钱,比咱们丰城郊区的农民富裕多了,家家大彩电、录音机地摆着。说实话,若论金钱,他们比咱大院里的人家也不差啥,就是种菜很辛苦,一年到头也没个歇息的时候,还有就是,最怕遭灾,有一年下大雪,压坏了好多棚子,好些人心疼得坐地头哭呢。”

孙老太太点头犹如鸡啄米:“钱是那么好挣的?这个倒是能想来。”

随即,她又把话转了回来:“小郭,你可以帮你父亲安排个轻生的工作,城里怎么说也热闹些,你也能经常看看他们。”

颖颖苦笑着摇头:“我爸觉得还是农村自在,天大地大的,这里人挤人,他不习惯,一到城里就得病,回去自然就好了,我也没办法。”

孙老太太在心里说了一声“穷命!”但一想到颖颖这么有钱,她的父母怎么也不可能穷了,又有些嫉妒起来,她为了掩饰,没话找话地问,“你父母在家,岂不还分地了?”

“是的,有四亩多点。”

“那怎么办?不会荒着吧?”

“怎么会荒着?我种了些苹果,喏,就是前一阵送你一篮子的那种。”

孙老太太闻言一惊,那种果子可真好吃,街面上都没得卖,也不知道价格,反正肯定不便宜,这郭颖颖的父母,岂不在家守着一个聚宝盆?她试探着问道:“那种苹果,一亩地能产多少?”

“我家的果树才第二年挂果,只是今年风调雨顺,一亩地竟然产了一千还多,嘻嘻。”

孙老太太的脑子可是很好使的,她立刻就在心里,按两块钱一斤大致算出了颖颖父母的收入,饶是她人老成精,平日里心思掩藏很深,这会儿也忍不住张着嘴还一会儿才合拢,忍不住叹了一声:“难怪你父母不肯来城里,他们一年里,种苹果加上养鸭子,竟然能挣一万多,比个省长都厉害。”

颖颖叹息一声:“钱多少才是个够呢?我爸爸妈妈也都五十多了,我只求他们身体健康,欢欢喜喜的。”

孙老太太心里觉得颖颖矫情,说话口气太大,一万块也不放在眼里。想到自己在这里,还要吃儿子的,穿儿子的,还不如郭颖颖的父母呢,自己挣钱自己花,那日子肯定非常自在。

孙老太太想到这里,脸上就再也笑不出来,敷衍了几句,领着小重外孙女回了家。

孙老太太帮儿子和女儿带大了孙子辈儿,现在带的欣欣,是女儿的孙女,虽然她在家很强势,儿媳妇敢怒不敢言,在她面前还得装孝顺,但她能感觉到,儿媳妇心里不舒服。

也是啊,他儿子虽然官儿不小,管的却不是有油水的部门,还有两个孙子没有成亲,经济负担也挺重。

她要是能像郭颖颖的父母那样挣大钱,可就太好了。

可是,自打男人四十多岁去世,她就一直跟着儿子住城里,二十多年都没动过锄头,再说她也年逾古稀,回家种地肯定不现实,还有没有其他发财的办法呢?

孙老太太绞尽脑汁,还没有想出个什么来呢,欣欣摔倒了,疼得哇哇哭,她只好起身照看孩子,等欣欣不哭了,孙老太太猛然有了主意:“呿,我这是怎么了?守着诸葛亮,自己充大头,何不去问问郭颖颖?”

吃过午饭,孙老太太小睡了一会儿,起来,隔着窗户,看到颖颖带孩子在外面玩儿,急忙叫上小重外孙女,来到屋外,很快就凑到颖颖跟前:“小郭,你说,大妈能做生意挣钱不?”

颖颖惊讶得眼睛都瞪圆了:“你?”

“嗯!”

第292章 鼓动

孙老太太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虽然年纪大了,可身子骨还行,好些人都说我不像七十岁的,倒像是六十的。”

颖颖点头:“大妈的确看着年轻,脑子也好使。”

“是啊,小郭,你说,大妈能挣钱不?”

“能!”

见颖颖说得这么肯定,孙老太太眼睛一下子都亮了起来:“给大妈说说,能干什么?”

“大妈,咱们市想在西郊,建一个食品批发市场,你若是手里有闲钱,去租一个摊位,到时候,不管是你自己经营,还是转租出去,都能挣钱。”

孙老太太眨眨眼,问颖颖:“一个摊位?听说最少都得交五年租金,一千块,这也太贵了,什么都没做呢,一年就得二百块。”

“投资肯定有风险,赔钱也有可能,我只是看市政府想从这里打开致富渠道,猜测租个摊位能挣钱。”

“你租了吗?”孙老太太问。

“和光不许我租,不过,丰城人保守,我怕首期五百个摊位不能全部租出去,到时候,为了老俞的事业,我就掏钱兜底儿。”

“若是全都租不出去呢?”

“不可能,我老家那边,已经有人托我帮忙了,老俞不许我插手,让他们去了筹备办公室登记。当然,首先满足咱们丰城人的需要,若是还有剩余的,才是外地人。”

“你觉得弄个摊位,肯定能挣钱?”

“是!”

孙老太太被颖颖说得心头火热,她也曾听儿子说起别的地方,市场非常火爆的消息,认为颖颖说得有道理,但毕竟要动自己存了好些年的棺材本儿,那可不是小事情,还是得慎重一些。

转眼就是年节,俞和光却并没有带颖颖回京城,而是来了郭镇,颖颖也知道他的心思,俞家二哥俞胜光带着妻子也回了京城,俞二哥是个爱老婆的,若是母亲妻子一起落水,他肯定救老婆。

俞二嫂张璨璨虽然只是新疆建设兵团一个团长的千金,却因为是独生女儿,从小到大都是宠着长的,性子有点嚣张,根本不买大嫂梅雨珊的账,俞妈妈年纪大了,见不得家中不和,把两个儿子都赶出去自立门户去了,去年俞和光调动期间,趁机和颖颖回家探望,他在京城,又没有房子,自然住家里,张璨璨就在一家人相聚时,说婆母偏心颖颖。

梅雨珊因为陈晨的事儿,见颖颖也是诸般不顺眼,俞和光又不是傻子,自然能觉察得来,他不愿意媳妇受委屈,便决定不回家了。

理由是现成的,春节期间他只有三天假,丰城改革刚刚起步,他走不开。

俞爸爸回信说,他们身体很好,要儿子工作为重,不用挂念。

颖颖腊月底先回家,收拾了些礼物:香菇、木耳、枣子、香肠、苹果、松花蛋、白条鸭等,足有二百来斤,托张帅带给俞家。

张帅本来就是去京城给关系户送节日礼物的,两吨半的皮卡车厢里,装的东西和颖颖的差不多,体积大,没什么份量,再装颖颖这二百斤礼品,也不在话下。

秋末冬初收了苹果,颖颖曾经托张帅给俞家送过一次礼,俞爸爸盛赞苹果口味好,但也说了,他们老两口年纪大,牙都不好了,吃不动,不用再送。

颖颖这次只送了三十来斤,家里待客用。

俞和光在郭镇住到初三就走了,颖颖带着孩子,过了正月十五才走。

去年雨水多,郭九江的枣子没什么收成,王长贵家的葡萄更惨,两个领头羊都蔫巴巴的,只有郭安安大肆宣扬自家的苹果收成好,其实一亩地也只有两千来块的收益,还不如种菜呢,别说没有引起其他人眼红嫉妒,还有背后悄悄翻白眼的。

比起往年,郭家和王家争风头,五队这边今年倒算是个平静的年节。

种菜不是那么挣钱了,村里买大卡车往外贩菜的人家就多起来,因为有些巷子太窄,放一辆卡车,行人走起来颇为不便,颖颖家门对面的荒滩上,便停了十几辆。这些人家,倒是赚的盆满钵满的,据说一年十几万,比种菜划算多了,郭大伟眼空心大,也红了眼睛,和父亲商量着想买个汽车。

郭九江根本不支持,却并不说出来,而是道:“你都三十多了,成年人,爸爸也管不了,想弄啥自己弄,小心些就是。”只字不提给钱的话。

郭大伟碰了个软钉子,只好转头向弟弟小伟借钱,小伟托词说他刚买了几台挖土机,还向银行贷款来着,意思是自己也没钱。

郭大伟夫妇本就是月光族,老丈人见他俩都是“狗窝没有剩馍”,把赚到的钱攥得极紧,唯恐没钱养老,郭大伟嚷嚷了一通,最后不了了之。

颖颖现在回家,已经没人再说她闲话了,俞和光虽然调走,但却是升职,她自己的小日子也罢,娘家也罢,经济宽裕,家庭和顺,实在是幸福得只有令外人羡慕嫉妒的份儿。

振兴振先过年都会来了,振兴是放寒假,只有振先有些蹊跷,但他坚称是媳妇有了身孕,回来给母亲报喜,也有接父母去他那里的意思。

振先现在在一所空军学校做后勤,他毕业没几年,为何忽然调离原来的部队?而且现在的工作,简直有休养的意味,爸爸妈妈没有见识,不明所以,只为孩子离自己近而高兴,俞和光却嗅出不对劲来,姐夫小舅子避开众人,进行了一场严肃认真的谈话。

却原来,振先前年就调到了老山前线,他竟然一直瞒着家里,去年,为了救一个小战士,脚上被一块弹片射穿,本来部队要他养好了复员的,振先实在舍不得脱下军装,一再向上级请求,最后被安排到了这所中等专科学校。

郭振先见事情瞒不过姐夫,便也给姐姐说了实话,只是求她不要告诉父母。

颖颖见弟弟已经康复,只要没有急事,略慢些走路,根本看不出来,这才放心,但还是用拳头狠狠捶了弟弟一下:“你不敢让爸妈知道,这个我理解,竟然还想瞒你老姐。”

第293章 建设工地

“嘿嘿,姐姐,别恼,我这不也因祸得福,和小赵成了吗?”

小赵就是振先的媳妇赵仙芝,是振先部队的医生,是振先同学的同学,他当时在军校时,惊鸿一瞥,留下深刻印象,以后,虽然介绍对象的也不少,却怎么也没法动心,住院期间遇到小赵,这才知道,原来是丽人的倩影留在心间,他再也看不上别的女孩子了。

也是上天垂怜,让他受伤残疾,却近水楼台,追到了她。

颖颖听完弟弟讲述,不仅唏嘘造化弄人,福祸难料。

“小赵的父亲也是军中的老人,有些人脉,他把小赵和我调到这边。是打算在这里养老呢。咱们地区,不是有新疆青海部队干休所吗?”

“哦!”颖颖恍然,小赵的爸爸把女儿女婿弄过来,也是为自己老了做准备,他也五十多了。

振先又解释了一句:“仙芝的哥哥也是个军人,在东海部队,小赵的爸爸有风湿,那边又湿又冷的,肯定不能去。”

颖颖听弟弟解释了半天,脸儿不仅亦喜亦悲,任谁听到弟弟受伤,也没法高兴起来,可是弟弟现在成了家,有这么好一个媳妇,当姐姐的,又忍不住为他高兴。

“你脚伤虽然不碍了,但终究跑跳不便,不适合待在部队,要不,就转业到地方吧?”颖颖建议。

振先摇头:“我回来还背了一包书,准备再考,我喜欢部队。”

“振先打算考什么专业?”

“姐姐,我想考解放军政治学院,现在部队也在提高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部队院校给的名额比较多,再说,这些年我也没停下看书,应该能考上,等我毕业,还会回到这个学校,不管是做老师,还是做后勤、教务,这点脚伤,都无碍了。”

颖颖很欣赏弟弟百折不挠的这股子劲儿,只提醒他:“别累着了。”

“姐姐放心吧,我守着个医生呢。”

颖颖笑:“骨科医生,也不能包治百病,你自己当心。”

“是,姐姐放心啦。”

振兴虽然也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和以前比进步可是大了去了,但到底是家里的老小,对哥哥微妙变化,根本没有察觉,他还当哥哥不和自己一起打篮球,是为了照顾嫂嫂。

小赵在再两个来月就要临盆,振先肯定对媳妇百般体贴呵护备至。

愉快的日子过得特别快,转眼十几天过去,振先和振兴两人的学校都开学了,家里一下子空了大半,若是以往,冯桂枝少不得要掉眼泪,但今年她顾不得这个,儿媳妇快生了,她忙忙活活得赶制小孩衣服、包被,还把家里两个旧棉布被单撕成小方块,用高压锅煮了消毒,晒干,准备给孙子做尿布。

仙芝是家里最小,哥哥和嫂子也还没孩子,她根本不知生产哺育的事儿,不像颖颖,二十四岁才去参加高考,家务活儿该学的都学了,当时那些东西,她自己就准备了大半。

冯桂枝见儿媳妇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会,这该cao的心,可就多了。

颖颖在丰城见那边小孩子穿的连衣裤,比睿城这边人做的分开的小衣服实用,便和妈妈比划着,做了几身单衣和夹衣给侄子(侄女)。

颖颖走后,爸爸妈妈大概再在家住一个来月,就要去弟弟那里带孩子,舅舅舅妈会过来,帮着照看苹果树和鸭群。

舅妈和儿媳妇合不来,两人去冬,针锋相对,闹得很厉害,桂枝觉得是弟妹管得太宽,借此找借口让她出来,也能缓和一下矛盾。

颖颖见妈妈顾不得孩子离开的伤感,便也收拾好离开了。

下了火车,是老路开车来接:“俞市长去剪彩了,服装批发市场今天奠基呢。”

“啊?这么快就定下啦?”颖颖很惊讶,张广贤那一帮,居然没有阻止。

“兵败如山倒。”老路笑着解释了一句,现在,他儿子帮颖颖管理肉食加工厂,也算是俞和光阵线的死党。

颖颖回到家安顿下来,天黑才见到丈夫,俞和光虽然略有些疲累,但精神状态非常好:“呵呵,丰城,现在简直是一个超大建筑工地。”

“明天是周末,我带你去看看。”

城东,简易的菜市场被推倒重建(本来就是石棉瓦围成的,将那些瓦片收起来就是),这里改建成食品批发市场,除了蔬菜批发,还有肉食品、干果等市场,占地一百亩,是原来的十倍大。

城西,服装批发市场刚刚奠基,颖颖最吃惊的是,俞和光怎么筹到足够的款项。

“铺位几乎都租出去了,虽然多数是五年期的,但也有十年二十年的。”

颖颖眼睛瞪得老大:“丰城人不是很保守吗?怎么回事?从事商业的意识还这么强?”

俞和光笑:“市委市政府的家属,被你鼓动起来,她们没有自己出面,多数托的家里亲戚,光孙副市长家,就弄了三四个,孙老太太可没少借钱,你也知道她心眼多,在丰城名气很大,她这四处一借钱,很多人都猛然醒悟,呵呵。”

“嘻嘻”

城南的建设项目确是颖颖不知道的,是中央拨了上亿的款项,要建一个大型工程机械厂。

丰城南边原来有个三丰工程机械厂,还有个大丰齿轮厂,一个载重汽车厂,规模都不大,尤其是最后这个,七五立项,刚刚投入一部分钱,就遇到上层大变革,然后,资金不到位、技术不过关等等,就没有正儿八经生产出汽车来,这回机械部把这三个厂子糅合在一起,请了德国专家来指导,看来是想有所作为。

不仅城里动静大,农村今年动静也很大,俞和光划定了两个县搞试点,从大西农业大学联系的项目,种植草药,还有搞生猪养殖,这些都有技术人员巡回指导,也有贷款支持,农民积极性最高。

还有一个乡,自己报上来的项目,专门辣子,那个乡的辣椒在丰城很出名,做出的油泼辣子颜色红亮,香味浓郁,其他地方长出的辣子根本没法比。

丰城还有这样的特产,这让爱吃辣的颖颖很振奋。

第294章 新书记

还有一件让颖颖惊喜的事情,那就是食品批发市场的承建商,就是杨森。

天地良心,颖颖只是和黄玉屏通电话时说了一声,当时,张广贤还把持市委着呢,能不能建起来,还很难说,没想到,杨森就派人跟踪这个项目了,最后,在竞争中一举中标。

颖颖绝对没有徇私舞弊,可她却担心张广贤若是得知,她和杨森关系比较密切,肯定会胡说八道,而且,是和纪委的同志说那些。

但事已至此,担心也是枉然,反正脚正不怕鞋歪,自己没有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颖颖反而丢开不想,一片坦然。

或许,省上领导也指望俞和光能搞好丰城经济,对他们自己有好处,或者,昝老爷子北京治病期间,不知怎么和某位大佬关系亲近,有他帮俞和光说情,张广贤上窜下跳,四处污蔑告状,都没有任何结果,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半年过去,农村的麦子收过,种上秋粮时,上级把张广贤调到省政协,给俞和光调来一个新的搭档,却是个老熟人原省计委副主任金成男。

俞和光当时为了发展睿城经济,没少找计委,虽然最后没怎么成事,但和金成男接触颇多,因为俞和光有求于人,态度谦恭,而金成男每天都要面对和他平级,但却求他办事的,也早就练出来了,对任何人都不喜不怒,态度平和,这样相处下来,两人的关系当然不能算好,可也不算差,再加上年纪相差比较大,也自然难说到一起。

金成男已经五十五岁,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在副厅的位置没法再进步了,却没想到老了老了,竟然还有这样的福运,见到俞和光十分高兴:“老弟,托你的福。”

俞和光很是纳闷:“金书记,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和我有什么关系?”

“呵呵,老弟呀,上面若不是觉得咱俩搭班子最合适,我大概就在计委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了,这还不算托你的福?”

“省里觉得咱俩搭班子最合适?那就是说,我还得仰仗金书记的得力领导,咱们共同发展丰城了?”

“哈哈,可不是,得力领导算不上,今后,咱们有事商量着来。”

俞和光见来了这么一位好说话的书记,自然十分欣喜,晚上,在市委招待所摆了几桌,算是丰城市委市政府的干部,给金成男接风。

因为张广贤和刘心爱以前非常强势,喜欢掌控一号大院,俞和光这才想起来办宴席,就是为了改改过去那种劣习,也表示热烈欢迎金成男。

颖颖带着孩子,也出席了接风宴,和金成男的老婆同桌。

金成男的爱人赵爱玲也五十有二,剪着短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已经有了些许白发,穿着一身蓝色西服套装,但因为身体发福,白皙的脸上却甚少皱纹,看着要比实际年龄小一些。

与男人的“没有城府”完全相反,赵爱玲有些严肃,很少笑,也不怎么说话,几句客套之后,和颖颖就再无言语。

颖颖也不是特别爱说话的,剩下几个女人,见一把手二把手的老婆这样,也都默默无语,饭桌上一时十分冷清。

接风宴除了家属,还有一桌都是女人,却是丰城的女干部,工会副主席、妇联主任、团委的、工商的,虽然级别不是很高,但她们却能在男人占主导的官场拥有一席之地,自然都不是简单的。

很快,以工会副主席卫蔷为首,女干部们过来给赵爱玲敬酒。

极普通的红葡萄酒,还不到十度,即便是女子,喝几口也不会醉,何况口味又香甜适口,没人觉得这敬酒,有什么歪心思,赵爱玲和这几个女干部面对,表情和对颖颖她们完全不同,喜笑宴宴,言语也多起来,没过会儿,就被卫蔷拉到那张桌上坐了。

原来,赵爱玲也是个靠自己能力当上科级干部的女强人,有些看不起颖颖这一桌家属。

肖冰和黎雅敏都有些不悦,颖颖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从来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亲近自己,说不到一起,为了利益,昧着心意奉承自己,她反而觉得难以忍受。

赵爱玲是安西财政学院毕业的,以前在省财政厅工作,为了照顾金成男的生活,省里将她调到了丰城,但却进了计委。

财政厅和计委,都是实权单位,赵爱玲很快开始上班生涯,在大院里碰上了,她也只是矜持地点头,和颖颖不多话,只是对黎雅敏的态度热情起来,大概,黎雅敏是西北大毕业的,比赵爱玲读书的学校档次高,赢得了她的尊重吧。

肖冰只读到高中,学历还不如颖颖,看赵爱玲这样,非常气恼,有时候和颖颖在一起,少不了抱怨几句,颖颖也只是笑一笑,没有说什么。

被人归到花瓶一类的女人中,颖颖长到三十岁,这还是头一次,不过,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跟他人无干,这才是颖颖云淡风轻的根本原因。

很快振先来了电话,他媳妇赵仙芝生了个女儿,母女平安,颖颖听闻很是高兴,只是给小侄女办礼物时,却有些作难,小孩子的衣服被子等,妈妈全都准备齐全了,弟妹的补品,她这里能买到的,弟弟也能买得到,用不着几百里的邮寄过去。

颖颖把自己的苦恼给肖冰和黎雅敏说了,黎雅敏也觉得难办,却是肖冰出了个主意,帮颖颖找到一个老银匠,给小侄女儿打了一对银镯子,老银匠又做中介,颖颖从一个农村妇女手里,买到一个金镶玛瑙的“平安是福”的坠子。据说那妇女的曾祖母以前是给大户人家当管事媳妇的,手里有几样好东西,都是主子赏的。

颖颖看那东西,也是老物件,便没有多想,花了三百买下来了,又买了两身小衣服,打包好了,从邮局把礼物寄了过去。

大概见颖颖出手大方,过了两天,老银匠又带了个妇女找颖颖,说是有个农村人得了重病,急着要钱,想变卖两件首饰,问颖颖要不要。

第295章 外商

八五年,普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收藏,也不知道朱玉古董的价值,颖颖只是觉得回京城时,难免会有一些应酬,自己没有像样的首饰,便让老银匠把东西拿给她看看。

老银匠第二天,拿了两个很精致的盒子过来,一个盒子里,装的是一对白玉镯子,镯子上没有任何花纹,只是玉质很光润,戴在颖颖白皙的手腕上,有种相互映衬,十分和谐的美丽,颖颖便想买下来,没想到对方要价两千块,颖颖一时有些犹豫。

“郭主任,乱世买金银,盛世藏珠宝,这镯子可是上好的羊脂玉雕的,你去上海、北京的大商店看看,绝对比两千块贵,老汉不骗你,两千块算便宜的了。”

老银匠的儿子在邮电局上班,他跑不了,颖颖便信他没有说谎,但却没有马上买下来。

大概卖主的确急着用钱,第二天老银匠又来了,颖颖倒是打电话问了俞妈妈一声,那边说羊脂玉的镯子,品相不一样,价格相差很大,听颖颖说没有一丝瑕疵,十分光润,摸着手里都像沾了油似的,老太太立刻就让她下手:“这钱算妈妈出,我一直想给你舅妈送点礼物,只是没有好东西。”

老银匠拿的第二个礼物,是个金镶玉的吊坠,金灿灿的金子中间,躺着一片玉石,绿得像春天的新叶,十分好看。

“这是翡翠,上好的翡翠,郭主任,老汉年轻时,跟着父亲在城里的珠宝铺子干活,这样好的东西也不多见的,你看这颜色,多緑呀,没有一丝的杂色,三四十年代,起码能卖两三千块大洋,可惜没人识货,托我出手的人也是被逼无奈,急用钱,不然,这都传了好几代的宝贝,怎么舍得出手?”

颖颖听他说得邪乎,还以为对方肯定会要上万块钱,没想到老头絮絮叨叨一大堆,最后要四千块。

颖颖这回不好意思给婆婆打电话,壮着胆子把钱掏了,后来始终心里不踏实,找机会请矿院的一个老教授瞧了瞧,人家给了一句话:“确实是金子,也确实是上好的翡翠,只是我也不知道价值几何。”

只要是真的就行,颖颖听老银匠说,卖主筹钱给丈夫看病,即便是买亏了,她也当是捐助救人,便没有多想,好好收了起来。

年前,她和肖冰黎雅敏合伙,开办的肉食品加工厂,短短两个来月,赚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那两个各分得六千块,当时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颖颖投入了全部身家,赚了五十多万,这个,她可没有给那两人说。

开春天热,没法继续生产,颖颖打电话问荣华,香港一年四季都没个冷的时候,腊肠是怎么生产的?荣华在电话上笑不可拟:“嫂子,自然有烘干设备。”

颖颖便委托她帮忙购买,同时,也投入更多资金,按照轻工学院教授设计的食品加工流程,把设备和生产工艺都提高了一个档次,同时,卫生条件,也尽最大可能,做到最好。

一番改造完工,荣华帮忙购买的设备也到位了,颖颖一面让路珂出面,在省报和电视台打光告,一面准备开工生产。

没想到,路珂没几天就给颖颖打来电话,说是来了一个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