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阳的情绪很安定,考完最后一场,他没有跟颖颖一起回家,只是把考试用具交给妈妈:“我和同学去附近的重机厂俱乐部打乒乓球,放松放松。”

“好的,儿子,若是回来晚了的话,给妈妈打个电话。”

“好的!”俞沐阳感觉这回自己考得很好,但他是个谨慎性子,硬生生压住了提前给妈妈报喜的心思。

在颖颖的忐忑不安中,时间飞快地到了七月底,高考成绩出来了,俞沐阳,竟然令人大吃一惊。

平时,沐阳在他们年纪,排名在五十到七十之间,这回,却考了全年级第九。

于州七中,并不算是于州最好的学校,它和于州一中、四中不相上下,三个学校,各领风骚一两年。

这一年,刚好轮到七中出风头,俞沐阳年纪排名第九,全省排名第九十四,让颖颖大跌眼镜——这成绩,报考北大医学院,很有希望!

颖颖和儿子高高兴兴报了志愿,静候佳音时,却有人向河东省教育局和纪委,同时举报,说俞朝阳是“高考移民”!

俞朝阳高二时来到于州,按照国家规定,至少在考试地定居两年,这怎么还能说他高考移民?

颖颖没想到,举报人还亲自去了纪委,他是七中的一个班主任,只因为,俞朝阳的班主任,和他争夺一个特级教师评定名额!

第428章 正名

如果是为了争夺一个特级教师名额,去省教育厅举报,颖颖还能想得通,但这位老师回过头,还去了纪委,她就不能掉以轻心了,因为对方显然是知道俞和光的身份,举报,就是为了打击他,为了毁了他的名声。

俞和光到了于州,励精图治,刚好又赶上工业产品价格疯涨的时期,成绩越发引人注目,若是他有其他不良嗜好,那些官员或许还不会十分嫉妒,偏偏他洁身自好,既不贪财,有不好’色,别说是刘斌这样,一开始就和俞和光不对付的,就是其他官员,只要不那么清白,看到俞和光,都有些因为羞惭而生出的嫉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俞和光竟然因为致命缺陷,令人“惦记”。

虽然,俞沐阳不是高考移民,在铁的事实面前,纪委很快就撤了案,教委的人,还批评了那个老师,但于州的老百姓中间,却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好多考生家长,都接到过俞副省长的儿子,抢了河东省考生一个北大名额的短信,这些不明就里的百姓,没少骂娘。

俞和光的秘书,很快打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个老师,只知道俞沐阳是京城人,他并不清楚,俞沐阳是不是在七中读的书,在他想来,京城那么多好学校,没有人会把孩子转学来于州。那么,高考出现在于州,那肯定是“高考移民”了。

没有调查,这老师就贸然给上面写了举报信,他原想,只要对方有了这样的污名,评职称时,就会受影响,原来旗鼓相当的两个人,实力就会出现偏差,他自己呢,说不定就会以微弱优势,取得最后胜利。

他也没想到,教育厅的人,会来得这样快,对方一再追问:“你举报的可是事实?”

哪个举报人会说,我举报的是假的?那不是表明,自己在诬陷人吗?

教育厅的人,见这位老师拍着胸脯,一再说他举报的是事实,很是高兴,直接把他请到了纪委。

教育厅副厅长蒋峰,是陈山一手提拔起来的,俞沐阳跟着父亲来于州,还是这位帮忙安排到七中的,他很清楚,俞沐阳不是高考移民,但还是大肆张扬,利用一个心胸狭窄老师的诬告,往俞和光身上,泼脏水。

癞蛤蟆跳到脚背上,咬不死人,膈应死个人。

这事儿,让颖颖很生气,她收拾了儿子的作业本,上面有于州七中老师批改作业签的日期,还有儿子参加学校篮球赛的照片等等,一大堆证明儿子在七中读书的证据,来到《于州晚报》,要这里安排一个版面,为丈夫和儿子正言。

于州晚报的总编刚开始还有些为难。

颖颖很是伤心:“你是做新闻工作的,俞副省长来到河东,一言一行,瞒不过你们的眼睛,他能力如何?”

“俞副省长能力卓著,成绩有目共睹。”

“俞副省长,是否清廉爱民?”

“他很为老百姓着想。”

“如今,有人恶意污损俞副省长的名誉,你们做新闻工作的,是否为他澄清名誉,责无旁贷?”

总编内心里的正义感,被颖颖一顿诘问,充分调动了起来,他拍拍胸脯:“郭女士,你放心,我们一定把这事儿调查清楚,为俞副省长洗清冤屈。”

俞和光已经无暇顾及这事,于州**月雨水多,那些矿区,又很容易发生山洪等危害,他对下面的人,报上来的安全措施,很不相信,已经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检查工作去了。

《于州晚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查,事情很快就浮出水面,有些不能说的,比如那个教育厅的干部,还把诬告者送到纪委,他到底是和居心?有谁授意等等,这些内容避而不谈,其余的实际情况,都刊登了出来,尤其是俞沐阳一厚摞的书和作业本,封皮上写着七中、高二、高三等字样,还有老师的批阅签字等等,都证明俞沐阳不是高考移民。

于州晚报,最后还写了编者按:虽然于州教学质量,比京城差那么点儿,但录取分数,却因为名额不及京城多,并没有降低,反而略有升高,高考移民,没人会从京城,移到河东,俞副省长若是真想移民,把儿子送到西部省份,才更有效果。

老百姓看了报纸,知道是有人故意和俞和光过不去,忍不住议论纷纷。

《于州晚报》的总编接了个电话,被省委一个大干部狠狠批评了一顿:“经济建设如此繁重,舆论导向没有好钢用到刀刃上,反而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用了那么多篇幅,你到底会不会做新闻?是不是考虑一下,让出宝座,给有能力的同志!”

总编十分委屈,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小人物的日子,可真不好过啊。

不过,俞和光倒也看到了报纸,知道有人肯定会和总编过不去,他打电话给晚报,让总编派个记者,跟着他做系列报道。

虽然俞和光到于州,已经有两年,他也没少下去检查工作,但河东矿业众多,安全隐患,十分严重。

说起这个,俞和光就非常恼火,虽然他主管工业,可安监局的领导,却是陈山的人,那家伙,为了巴结主子,都不顾自己的乌纱帽了,他也不想想,给俞和光制造麻烦,难道不是给他自己造麻烦的?出了事儿,头一个处分的,就是他这个安监局的局长。

俞和光也懒得和这位姓“猪”的打交道,直接让新闻往出报。“河东安全生产夏季行”系列报道才出了两期,河东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就坐不住了,省长打电话,让俞和光停止工作检查,立刻回省里开会——他也没想到,手下的人阳奉阴违,竟然敢把那么严重的安全隐患,说得完全不存在,甚至还文过饰非,颠倒黑白,把谬误吹成绩效。

省委省政府的会议,讨论了三天,最后通过了俞和光的倡议:哪怕牺牲gdp,也不能把人命当儿戏,那些有严重安全隐患的工厂矿区,立刻停产整顿,一般隐患,也要边改边生产,不得以任何理由,虚与委蛇。

第429章 力挽狂澜

俞和光开完会,继续他的安全检查。那些官员没想到,副省长会杀一个回马枪,他们依然对自己单位的安全隐患,毫无警惕之心。

俞和光这天,去检查一个煤矿。这个矿厂把所有的尾矿水,排放在一个山谷间。因为尾矿水的污染并不大,只要进行一定的沉淀,就可以排放到附近的一条小河里。

俞和光总觉得这个尾矿水库,大坝修得显得单薄,便询问了一句,那个矿长,还拿出有十多个专家签名的证明,说他的水库大坝是安全的。

俞和光见这么多专家都签了字,不由松口气,但他不经意间,看到两个人名,他记得,有一回开废气污染排放的咨询会,就有这两位,他们是学化学的,怎么会在建筑大坝上签字?他们会懂这么多吗?

心中起疑,俞和光就没法放过这个尾矿水库,他把那份有专家签名的证明材料,交给秘书,让他立刻安排人手,调查这份证明的真伪,并且,重新安排人,对这个尾矿水库的安全性,重新进行鉴定。

事情很快水落石出,那些签名的专家,每人拿了五万的好处费,便在材料上签了名,多数人竟然连水库现场都没来。

而重新组织的专家到了尾矿水库,拿着建水库的资料一看,一个个脸上冷汗直冒:“俞副省长,这根本就是个堰塞湖,后来,他们在那基础上,又加固了一下,本来是作为临时水库用的,现在,这个水库都存在了三年了,随时都有可能溃坝。”

俞和光气得要命,当场撤了那个矿长,临时指了新的领导,并且安排人,将附近居住的群众疏散,安排人员加固大坝,等雨季过去,再将危险的大坝炸掉,重新建新的。

谁知,就在这天,那个矿区就开始下雨,就在附近居民刚刚转移,水库大坝就决堤了,直接经济损失,大约有两千万。

若不是俞和光发现的早,附近居住的三百多群众,可就没命了。

原任矿长和书记,以及负责安全生产的人员,甚至包括拿了好处,胡乱签名的“专家”,全都被请进了检察院,等候法律的制裁。

这事儿在河东省,引起巨大反响,那些有安全隐患的单位领导,再也不敢为了沽名钓誉,罔顾人命生命,视安全生产为无物了。

全省大抓安全生产,同时,也是企业领导的一次大洗牌,很多一把手,因此被掀翻,不得不交出手中的权力。这让刘斌非常恼火,在他看来,俞和光借着安全生产的缘由,清除异己,将自己的人提拔到了岗位上,不过,这个哑巴亏,他不吃也得吃,谁要他没理呢?

河东省委省政府的几位领导,心里都明白,若不是俞和光,那个尾矿水库,不知要死多少人,那场灾祸,若是真的发生了,他们两位领导人,估计都得引咎辞职呢。

或许是对俞和光的认同,或许是心中感激,河东的两班人马,对俞和光的工作,空前的支持,也不知是谁出的力气,那个暗害俞和光的省教育厅副厅长,被调到一个大专院校,做副校长去了,虽然都是副厅级,可这权力,却差别巨大。

沐阳的大学通知书来了,他如愿以偿,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俞和光抽时间,陪着妻子儿女回了一趟京城,整个俞家,都喜气洋洋的,就连张璨璨,也不得不装出一副笑脸。

哦,或许,张璨璨是真心在笑,因为,她觉得,不管俞朝阳和俞沐阳,将来的成就有多大,那也不过是个医生,肯定不如俞朝阳引人瞩目。

俞和光因为有工作,在家住了两天,就返回了于州,俞朝阳接到表姑姑的邀请,让他去美国游玩,颖颖送儿子上了飞机,这才带着女儿,去了于州。

虽然颖颖很有钱,穿得很好,可省委干部的家属,个个都不是缺钱的人,何况,省委领导的家属,也不乏美丽动人的大美女,因此,她在省委大院,一点也不显眼。

颖颖的邻居,是发改委主任,他的妻子张星是个大学教师,一个知性美女,虽然年纪也有五十出头,但这种人,气质出众,反而让人看不出年纪,说她三十来岁,也有人相信。

她听说俞沐阳去美国亲戚家玩儿,十分不解:“你家有海外关系,怎么不送孩子去美国读书?咱们院子里,几乎没有人再把孩子放国内读书了。”

“孩子想学医,我也曾动了让他出国的想法,是孩子自己不想去。”

“为什么?年轻人,不是更好奇?更喜欢出去闯荡吗?”

颖颖摇摇头:“或许,是因为孩子小时候遭过难,心灵受创,不肯和我们分开。”颖颖简单说了几句阳阳丢失的事情。

张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天哪,那个人贩子抓住了吗?”

“抓住了,非常巧,她曾经骗卖了一个妇女,那女的杀了买她的男人,也被关进同一监狱,那个女人认出了她,就在监狱里,杀了她!”

“活该!人贩子,都该死!”

张星忘了她最初的疑惑,反而把颖颖安慰再三,这才离去。

颖颖在于州,其实非常寂寞,没有朋友,像张星这样,善良有学识,本是交朋友的好对象,可惜,张星有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她工作也忙,还在为评一级教授努力奋斗呢,没法和颖颖这样的“闲人”多相处。

就在颖颖很想念同为“闲人”的胡赟兰时,胡赟兰就打来了电话:“思思她爸回来了,我们想请你吃顿饭。”

颖颖没有忽略“我们”二字,而且,胡赟兰语气里甜蜜地简直有些腻人,颖颖想不明白也不可能了。

以往,不管是胡赟兰还是胡赟文,说起费思思的爸爸,都给颖颖的印象是:这个男人很不靠谱,无情无义。

胡赟兰和这位前任,怎么忽然前嫌尽释、和好如初了呢?

刚好,沐阳开学在即,孩子要从美国返回,颖颖便带着女儿,回了京城,安顿好儿子,便给胡赟兰打了电话。

第430章 别开生面的露营

胡赟兰下一天才有空,颖颖忍不住开车去了北大,看儿子安顿得怎么样。

新生一开始报到,沐阳就迅速办好了手续,作为当地人,自然有地主的便利。

即将有新同学,开启人生新里程,俞沐阳非常兴奋,和以往安静恬淡截然不同,颖颖找到儿子时,他正帮同学的父母找住的地方回来。

这是他高中班高考第一名的同学,北大药学专业的本硕连读生任贤的家长,。

颖颖读书时,很少有家长送孩子到学校的,可到了沐阳这一代,家长有闲,又有钱了,对孩子的心思也比较重,几乎都是夫妻双双送孩子上学,北大周遭的宾馆招待所,开学前两天都住满了。

“妈妈,让我同学的爸妈,在咱家住一晚吧。”

“行啊!”颖颖答应得很爽快。

任贤的父母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京城里的客房这么紧张。”

“没关系。”

像任贤家长一样,找不到住宿之处的家长还有很多,眼看天色已晚,很多家长瞄准了学校的操场。初秋的天气,还有些炎热,很多家长一张凉席,一盒驱蚊的清凉油,就准备过夜了。

任贤的父母看到了,改变了主意:“我们也在操场将就一夜吧。”

“家里有的是地方,沐阳他爸爸不在家…”颖颖解释。

“沐阳妈妈,操场那么多家长,我们还能在一起聊聊天,去你家,或许会很舒服,但却失去另外一份趣味。”

有人可以心安理得地打扰别人,但有人却对给人带来不便耿耿于怀,看来,这个任贤的父母,就是个不喜欢麻烦别人的,颖颖无奈,只好道:“我家里有野营的帐篷,我这就取来给你们用。”

“那多不好意思。”

“任贤妈妈,思阳和任贤是好朋友,让你们露宿于野,我们已经很不安心了,这点小小的帮助,你们还是接受了吧。”

“那好吧,谢谢啦!”

沐阳回到家,不仅带了野营的帐篷,还有一副帐篷式蚊帐,两张凉席,甚至把爷爷奶奶出门溜达时,拿在手里的蒲扇也带到了学校,一套东西给任贤的父母,另一套,借给舍友张广的父母。

傍晚时分,北大操场人影憧憧,人们在朦胧的路灯下,摇着扇子,话题天南海北无所不有,语言也几乎汇集了全国所有的方言。

任贤的父母说的于州话,颖颖当然听得懂,张广父母的福建普通话,却让颖颖听得很累。

虽然大家语言不同,观念也不完全一样,可却聊得非常开心,颖颖甚至感谢任贤的父母:“若不是你们两人来这里,我也不会了,可就错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了。”

“哈哈,今晚,的确很有意思!”

颖颖是将近十一点离开操场的,她还想邀请任贤的父母和张广的父母,一起游玩,两家大人都委婉地拒绝了:“我们报了旅游团,就不打扰他郭姨了。”

颖颖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第二天早上起来,心里都还觉得美滋滋的。

胡赟兰打电话,约颖颖到香山公园。

“那里大概很挤。”

“为什么?又不是星期天。”胡赟兰想不通。

“好几个大学开学呢,你没看见京城里,到处都是学生家长?”

“那怎么办?”

“来我家吧,我做点午饭招待你们。”

“颖颖,还是你来我家吧,带上思阳,我们思思准备了好些礼物,要送给好朋友呢。”

颖颖从善如流,十点到了胡赟兰的家。

和胡赟兰一起迎客的,是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他穿着合体的西装,浓眉下一双明亮的眼睛,嘴角,带着一股淡淡的笑意,一见面,就让颖颖感觉到一股男子气概,扑面而来。

这样的男子,的确能令女人对他思念不已了,难怪,胡赟兰给女儿起名叫“思思”。

“启瑞,这就是颖颖!”胡赟兰给二人介绍。

“你好!”颖颖伸手,和张启瑞轻轻一握。

费思思,本应该叫张思思,胡赟兰和张启瑞赌气,把伯父化名用的姓,给了女儿。

胡赟兰的家,是一个不大四合院,只有三间上房,外加两个耳房。狭长的庭院,拾掇地非常精致。院子中心,是一个菊花坛,即便颖颖不懂菊花,看不出是不是名贵品种,但硕大的花朵,千姿百态,争妍斗艳,一下子就吸引了她的目光。

看颖颖欣赏的模样,迎客的胡赟兰忍不住一阵自豪。

院子的西墙边,种着一丛绿植,足有两米多高,杆儿细瘦,叶子碧绿,开黄颜色的花,微风吹来,枝叶婆娑,十分有韵致。

“这是什么植物?”颖颖忍不住有些好奇。

胡赟兰掩嘴轻笑:“菊芋,别名洋姜,根块状,可以生吃,还可以腌菜,很是爽脆可口呢。”

颖颖想起来,胡赟兰还真送给自己了一小坛子咸菜,她没想到,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胡赟兰,还会做腌菜。

“这是启瑞送我的礼物,当年,我体弱多病,他希望我能跟菊芋一般,看着弱不禁风,其实,生命力坚忍不拔。”

张启瑞对颖颖一笑:“我在乡下住的时候,房东家种的,每年秋末,刨开土壤,把里面大的根块拿出来做菜,小根留下,第二年,菊芋就会如期发芽,生生不息。”

颖颖点头:“周敦颐做《爱莲说》,其实,这菊芋也和那莲一样,耐看又能给人以口腹之欲。”

“嗯,是啊!”

颖颖心想,你这么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人,怎么就不能处理好个人问题,明明和胡赟兰感情至深,却能一别十年?

正值仲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颖颖不想坐到闷热的室内,便指着菊坛前面雕花繁复的石头八仙桌:“赟兰,把你的好茶拿出来,咱们一边赏花,一边聊天,如何?”

胡赟兰拍手笑道:“正合吾意!”

八仙桌旁,配的是细藤的座椅,座椅上,还有精致的椅垫,胡赟兰一边邀请颖颖入座,一边解释:“这个石桌,还是我在废墟中发现的,有一腿残断,我找了石匠帮着修的好。”

第431章 好事多磨

胡赟兰又指了指椅子:“本来,这桌子配的是石墩,雕镂十分漂亮,可惜,也都残缺不堪,我只好配了藤椅,上了石青的漆,搭配虽然勉强,坐起来却很舒服。”

颖颖好奇地低头寻找,却没发现哪里断了。

胡赟兰十分得意:“我让人雕了这个花箍,套在伤处,瞧不出来吧?”

“嗯,嗯,真有巧思!”

颖颖和胡赟兰落座,费思思就拉着俞思阳去了自己的房间,没一会儿,屋里就传来两人嘻嘻哈哈的笑声。

张启瑞不知何时进了屋里,现在端着茶盘出来,他满眼都是欣赏地看着胡赟兰,笑嘻嘻地招呼颖颖:“这是我才弄来的武夷岩茶,颖颖来尝尝,看看滋味如何。”

张启瑞没有叫颖颖“郭女士”,而是直呼其名,令人觉得亲切又随和。

胡赟兰见颖颖十分满意,忍不住眼波流转,一脸自豪,这两人,分明郎情妾意,怎么就分别十年呢?颖颖实在好奇不已。

“颖颖,你是个有口福的,昨天,你说在家里请客,我觉得倒很有意思,就问妈妈她那边有什么好的食材,你知道我妈怎么说?”胡赟兰卖了个关子。

颖颖挑眉:“怎么说?”

“我妈说,你是不是狗鼻子啊?离这么远,都能闻着香味?我当时可莫名其妙了呢,急忙追问,原来,我爸爸有个老部下,转业到了南方一个农场,他们那儿就养螃蟹,给我爸爸空运来了两箱子,嘻嘻,我去的时候,螃蟹还被冰镇着,我妈拿了十几只放到水池里泡着,它们很快就活了过来。颖颖,我长这么大,还是在南方吃过几次螃蟹,在京城还是头一回吃活的呢。”

颖颖感慨:“空运螃蟹,除了那些大酒店,一般人哪有那么大的能力?”

“颖颖,我可是打着请你的旗号,顺了我妈二十多只,你今天可要放开吃哦。”

“嘻嘻,不会饶了你的。”

“吃货!”

“谁要我有口福呢?”

“嘻嘻!”

“哈哈!”

两人乐完了,颖颖小声问胡赟兰:“你会做螃蟹吗?”

胡赟兰摇头:“我只会吃!”她做了个鬼脸,“启瑞会做。”

“这样,行吗?”

“你就不用管了,等着吃就是!”

张启瑞已经套上了围裙,过来给颖颖打招呼:“替我陪陪兰兰,我去处理了那些横行霸道的家伙,再来给你们泡茶。”

“好的,谢谢啦!”

胡赟兰不会做饭,却很会泡茶,颖颖看她手法娴熟,对茶的品评一语中的,知道她是个中好手。

“赟兰,张启瑞怎么看都是男人中的上好佳,你们…”

“咳咳”胡赟兰呛住了,一边咳嗽,一边白了颖颖一眼。

颖颖急忙站起来,帮她拍背,好容易胡赟兰才平静下来,她抿了一口茶,叹口气:“阴差阳错。”

见颖颖凝神聆听,她也不推辞,简单说了几句:“那时,启瑞父亲虽然是我爸爸上级,却在刚刚平反后就去病了,一直在疗养院,可即便这样,他的家庭,也比普通家庭条件好得多,那个追求他的大学同学,其实并不是看上他的人了,而是看上他的家庭。”

“这样的人,她还看不上?”

胡赟兰摇头:“启瑞甘于淡泊,在有心人眼里,就是没有志向,那女的一心想往上爬。”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