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上一章:第 8 章
  •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下一章:第 10 章

苏长贵看了,心里不耐烦,“妈,我这一年到头的就回来一天,你怎么就不能安生点的。”

“三儿,我没想这样。”苏奶奶赶紧解释,“我这是被这丫头气糊涂了,这话都是这丫头呼说的,我心里是真心的宝贝雯雯啊。你可要和高红说清楚。”

人家都记在心里了,还说个啥子啊。

苏长贵摆了摆手,也跟着进屋去了。

“三儿。”苏奶奶唤着自己儿子的小名,却没一个人理会她的。

孙秋芳和苏长荣也拉着苏敏往屋里走了。刚刚的话可都听着了,宝贝雯雯,却把自己的闺女当做牲口一样的追着打。这心眼偏着都没天理了。

苏长贵一家子这次回来也就是过个三十夜而已,所以啥子行李都没带,只有给苏三根提了两瓶酒,和一些水果回来。这些东西要是放在城里,也就是当做普通亲戚的年节礼了。

苏敏看着这些东西,心里暗自笑着苏奶奶。这老太太把自己三儿子当个宝贝一样的供着,却不知道人家完全是把她这当个普通亲戚走的。

虽然上次在城里不欢而散,但是苏长荣到底是个不记仇的人呢,也没对苏长贵冷脸。苏长贵对自己这个兄弟虽然生气,但是见着主动说话了,倒是也没继续的摆脸色,说了几句话也都和好了。苏长富也没拉下,凑过来和自己的兄弟们聊着这一年的事情。这说着说着,就说道到要去镇上盖房子的事情了。

第21章

苏长荣早就知道这事情了,听到苏长富开口,心里也有底,也没急着接话。经过这些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和老二这个兄弟接触,不能那么简单

倒是苏长贵问了几句,“镇上盖房子也好,你这到底是个正经的工作,以后在镇上也方便一些。村里交通不行,咱们回来一次都麻烦,还是去镇上好。”

“我也是这么想的,主要是老两口一辈子没享福,我想着去镇上盖房子,爸妈也能住着舒坦一些。”苏长富笑呵呵的说着,见苏长贵点头,他又有些为难道,“其他的倒是都好,就是这钱也不知道够不够,爸妈说在想法子,我这也在七拼八凑的,等这钱都凑齐了再开工。不过到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找着好地方了。”

苏长贵也不笨,听到这里,哪里还不知道自己兄弟这话里的意思了。这是要钱,又不好明着说,只能说些难处让自己先开口呢。这要是别的事情,他还能说,但是这钱的事情……他可做不了主。

他笑笑道,“那这事情也不急。盖房子也不是个小事,准备好了再盖也不迟。”

听到这话,苏长富脸上顿时有些噎住了。

他又看向苏长荣,却见苏长荣正看着别的地方,一副压根就没听到的样子。他暗自咬牙,这事情还是得爹妈开口的。

过来一会儿李玉兰从厨房里出来了,对着苏长富使了个颜色。苏长富就打了个招呼过来和李玉兰说话。

两人进了屋里,李玉兰才小声道,“咋样?”

“没影儿。”苏长富皱着眉头道,“也不知道是没听懂还是咋回事的。”

李玉兰一听没成,嘴巴一歪,“还有钱人呢,对自己的亲兄弟都这么小气的。反正我可不管,一年到头的也就这么个机会,待会吃饭的时候开口,人多,又当着爸妈的面,他也不好不答应。还有老大一家那边,肯定有钱的,倒是也弄弄。他们两家一人拿出点钱来,咱们这房子就成了。”

苏长富自然也知道这么一笔账的。镇上盖房子,还是两层楼的,里里外外的没四千块钱办不下来。家里也就三千多点,全拿出来还得借债。要是老三一家子能拿出一千两千的,大哥这边能拿出一千来,自家这就能节省不少钱了。反正爹妈都是和自己住的,本来这两兄弟就该拿点赡养费的。

“待会我和妈提提这事情。”

苏家的日子在村里来说也是比较富裕的。苏三根之前一直都是公职,家里又有田地,这日子过的不要太滋润。而且外人眼里还有个在城里过日子的儿子,也算风光。所以这年夜饭,家里也做的很丰盛。鸡鸭鱼肉的样样都备齐了,一大桌子菜,满满的一个大圆桌子。

苏长荣在外面放了鞭炮之后,家里就把大门给关上了。

饭桌上除了菜盘子外,还有个酒精火锅。锅里煮着肉丸子和鱼丸子,另外又下了许多大白菜在里面,一大锅热腾腾的。

饶是苏敏也忍不住有些流口水了。这过年的菜不管拿到啥时候,都是拿的出手的啊。

一家人满满当当的围着桌子坐了下来,苏灿已经忍不住拿了一块肉丸子在吃了起来。

李玉兰拍了拍他的手。

苏奶奶道,“大过年的打孩子干啥,他爱吃就吃。”

苏敏听了,心里暗笑一声,也学着拿起了一个鸡腿啃。苏奶奶看见了,脸色又变得难看了。“大人还没吃,你就吃,真是个没教养的。”

苏敏吞了鸡腿肉,“你不是说大过年的,爱吃就吃吗?”她说着指了指苏灿。

苏灿听了,得意的又伸手拿起了吃。

苏奶奶道,“你个丫头片子……”她刚想说丫头片子咋能比的,就被高红的眼神给瞪着说不出话来了。

李玉兰也看到这情况了,心里暗道不好,这要是把老三家里得罪了,待会的事情肯定就黄了。赶紧道,“这过年了,吃年饭就要高高兴兴的,雯雯吃不吃鸡腿啊,婶子给你弄一块。”

她边说着,边笑嘻嘻的拿起了一块鸡腿递给苏雯雯。

“我才不吃呢,用手拿,脏死了。”苏雯雯撇开了脸。

李玉兰顿时脸上尴尬不已。

“好了,吃饭了。”苏三根看不下去了,直接开口让大伙吃饭。这要是老大家的,还能出口说两句。老三家的可说不得。要是说了,明年估计都不回来过年了。

一家之主一开口,大伙也都拿着筷子吃了起来。虽然刚刚小孩子闹着不好看,但是脸上都还是装出一副和乐融融的模样。苏长荣兄弟几个都拿着酒杯给苏三根敬酒。父子几人喝了酒,脸上的神色都轻松许多。

酒过半巡,苏奶奶又再次聊起了盖房子的事情了。

说的话和苏长富之前说的差不多,反正就是为了家里好,要盖房子,只是钱不够,现在筹钱,准备去七大姑八大姨家里走动走动借钱回来。

说完后,一双眼睛就盯着自己的三儿子了。

苏长贵听到老太太说起盖房子的事情就知道是咋回事了,顿时觉得有些头疼。他以为自己之前那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怎么老太太又提这事情的。他有看了眼高红,见高红低着头吃饭,也看不清楚神色,不知道现在什么心情呢。

见苏长贵半天不表态,苏奶奶顿时急了,“长贵啊,你们在城里住着,这条件也好一些,要是手头宽裕,能不能想借点把房子盖起来。”

虽然说是借,但是大伙都清楚,这钱借出去了,就没有回头的希望的。

高红冷着一张脸看着苏长贵,却一句话也没说。

苏长贵一个头两个大。“妈,城里的花销大,我们又要养孩子,这手头也不是很宽裕。”

“养闺女能花多少钱,这以后又不用给她盖房子,就吃饭上学的,也花不了多少钱。”苏奶奶又拿出了那一套理论出来。

高红听到这话,终于忍不住了,怒声道,“养闺女怎么不花钱了?一年到头的衣服都能花掉我半年的工资的,这还要学习,请私人老师回来补课,还得吃好的喝好的,可别人家养儿子要花钱多了。”

苏奶奶被她呵斥的愣住了,半天没反应过来,“这闺女以后不是要嫁人吗?”

“妈,你别说了。”苏长贵一脸不高兴道。她一直知道自己妈重男轻女,但是高红对这个是很反感的。特别是家里就只有雯雯这么一个闺女,丈母娘一家子都当宝贝一样的,到自己妈这边就啥子都不是的。高红不生气才怪呢。这下子回去了,丈母娘那边肯定又要说难听的话了。

高红冷着声音道,“就算嫁人了,家里的钱也都是给她做嫁妆的。”

苏奶奶一下子一句话都不敢说了。

家里的人她都不怕,唯独怕这个城里来的媳妇。

不敢惹高红和苏长贵了,苏奶奶又看向了苏长荣,“长荣,长贵这边有难处不能借钱,你这总能有点钱吧,不说多的,千儿八百的也成啊。”

不等苏长荣开口,孙秋芳就道,“还千儿八百的呢,我和长荣在外面都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分家的时候,我和长荣所有的钱都给爸妈这边放着了,也不给我们。我和长荣也就认了,当做养老的钱就行了。这次长富要盖房子,这钱就给他盖房子吧,算是我们给爸妈养老费。”

“怎么能这么算的。”苏奶奶顿时不干了。

苏三根也看着苏长荣,“长荣,这做兄弟的,不能这样不讲情义。长富可是你亲兄弟。”

苏长荣心里憋着一股气,听了这话,抬头道,“爸,要是我今天说要盖房子,长富能拿多少钱给我?”

苏奶奶赶紧帮腔道,“这怎么能一样,长富也不是为了自己,还不是为了我们老苏家。以后灿灿在镇上住着,找媳妇也好找。”

苏长荣道,“长贵要养闺女,我也要养闺女。我和秋芳就是捡废品的,没别的能耐,也没钱。”

“长荣,你咋这没良心啊。”苏奶奶顿时气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苏长荣一句话也不说了。孙秋芳想反驳几句,被苏长荣给拉住了。大过年的,不想借钱,但是也不想闹的家里哭哭闹闹的让人看了笑话了。孙秋芳只能撇了撇嘴,低着头夹菜吃饭。

兄弟两都一直口径的没钱,苏奶奶和苏三根这边也没法子了。

老三这边不能得罪了,老大这边一口咬定没钱。他们再要也要不出来一分钱。

接下来的年夜饭,大伙都没了心思吃了。特别是李玉兰和苏长富,脸色沉的十分的难看。

吃完饭之后,苏长荣就领着自己媳妇和孩子进了屋里待着,不准备再和家里其他人一起待着了。

往年还不觉得,但是自从今年闹翻了之后,这回回见面就像是打仗一样的,太闹心了。

大年初一本来是该一家人到处热热闹闹的拜年的日子,苏长贵吃了早饭之后,就说要和高红一起回城里去给自己老丈人拜年了。

这是往年的惯例,苏三根和苏奶奶也没说话拦着。

李玉兰见着两人要走,倒是把自家做的糍粑装了好几块过来了。高红冷着脸没接,只有苏长贵尴尬的拿了,啥子话都没说就走了。

“呸,神气啥子,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李玉兰见着人走远了,在后面骂了两句。苏家两老听了也没吭声。这个老三媳妇确实脾气太不行了。

第22章

苏长荣和孙秋芳也没在家里待多久,吃了早饭之后,去给村子里相熟的人家拜了年之后,就提着行李准备回城里了。

看见苏长荣两口子提着行李出了房间,门外的苏家两老脸色都很难看。刚刚老三一家子走了,这老大一家子也这样急着走,谁把这里当个家了。一个二个的都这么不孝顺。

李玉兰酸溜溜道,“幸亏爸妈养了我们家长富,要不然这别人正是指望不上的。一个两个的都顾着自己家里了,压根就不管家里的老人的。”

她看着孙秋芳手里提着糍粑和一些粉面,顿时瞪着眼睛道,“你咋拿这么多东西走。”

她一喊,苏奶奶也看了过来,发现自己大儿子一家一人提着一个蛇皮袋,里面可装了不少东西呢,“咋拿这么多东西?”

孙秋芳听着这些话,冷笑起来,老三一家走的时候,还主动的拿糍粑过去呢,自家拿点东西,就露出这种样子来。

苏长荣心里也挺不舒坦的,绷着脸道,“这些不是家里的,是三婶一家子给的。他们种了我们的地,所以给了些粮食咱们。”

听到这话,苏奶奶和李玉兰顿时弄了个大红脸。苏奶奶硬着脖子道,“要走就赶紧走,没人拦着你们。没良心的东西,当初真是白养了你们这群白眼狼的。不说帮衬家里,这年没过完就走了。”

苏长荣听了有些心虚。这事情说出去,确实说不通。毕竟老人做的再不对,也是亲爹亲妈。他这样大年初一就带着家里人离开老家回城里,确实是要被人说的。

但是不管咋样,他也是管不了这么多了。

再待下去,说不准一家人大过年的就要打起来了。“爸妈,我顺便去镇上看看兰子,再回城里去。”

“要走就走,别和我说了。”老太太挥挥手,看也不看一眼。

苏长荣叹了口气,默默的看了眼自己家里人,就领领着媳妇闺女往镇上走了。

一路上,苏长荣和孙秋芳都没说什么。以前两人还会抱怨一下家里人这样那样的。现在都看清楚了,连说都不想说了。现在两人的愿望就是把日子过好,以后啥事都不求人,也就不会再受气了。

孙秋芳又想起高红之前说养闺女花了多少钱,又是买新衣服又是请老师回来补习,心里也很心动。虽然家里穷点,但是她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也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给她最好的生活。

先前她还不知道这闺女娇养能养成这样的,以后是要学着人家养了。在城里生活,就要让闺女像个正经的城里姑娘一样。她摸了摸苏敏的发顶,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苏敏现在却想着另外一件事情。本来回去城里就好了,但是听她爸一说要去看自己小姑,她心里就很不舒坦。

说起来,她和苏兰接触的不多,但是少数的几次见面,印象都很不好。

村里姑娘一般很难嫁到镇上去,特别是苏家村这样的山后村子。但是当初小姑苏兰因着苏三根在镇上工作的缘故,经常去镇上,加上长的好看,一来二去的嫁到镇上来了。但是自从嫁人之后,就彻底的和娘家不亲了。逢年过节的,就吃个饭就走,平时压根不上门。连家里的老太太上门去想弄点东西回来,都没成事。

当初她爸爸生病的时候,求遍了人,都没弄到钱。她也去求过小姑苏兰,但是苏兰知道后,就直接把她赶出来了。冷着一张脸说,“我这辈子不欠谁的,老苏家也别想从我这里再弄一毛钱走。”说完就直接把门关上了。

所以从那以后,苏敏心里就不把这人当自己的姑姑了。如今重新回来,一切都还没发生,但是她心里还是不想和这个姑姑走的亲近。可是她的意愿不能代表自己爹妈的想法。

苏长荣对这个妹子却很看重,家里三个兄弟,就这一个妹子,自然是真心疼爱的。

“我姑姑都不喜欢我们,干什么要过去?”苏敏忍不住道。

苏长荣牵着她的手,不悦道,“别瞎说,你姑咋不喜欢你了?”

“她每次回来匆匆忙忙就走了,也从来没和咱说过话,这不是不喜欢?”

“哎,你姑以前吃苦吃多了,心里有怨言也是应该的。”苏长荣想着以前的事情,心里也是有些心酸。小时候他奶奶不喜欢闺女,兰子从小过的不好。连书都没读过,就在家里干活。奶奶不在之后,他娘又犯了老毛病,整天的念叨闺女不值钱,要不是因为这些,兰子嫁人之后,也不会不认家里了。

苏兰的夫家是在镇上最里面的一条街上。那边人少,只有几户人家,没有街道中心这边热闹。不过比起离镇上远的苏家村来说,环境也是好很多的。

苏兰的丈夫叫李华,是在政府建筑队上班的,平时去各个工地上出力气,也算是个铁饭碗。所以李家的房子也盖了,是个一层楼的红砖瓦房。

苏长荣一家子到的时候,李家人正热热闹闹的接待拜年的人。看着苏长荣来了。李父赶紧往厨房里喊了一声,“兰子,你娘家大哥来了。”

边喊还边招呼苏长荣一家子进屋。

过了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从屋里出来。长的黑黑瘦瘦的,看着挺实在的一个人。

“华子,快过来招呼你大舅哥。”李父笑着喊自己儿子过来。

李华看着苏长荣一家子来了,显得很吃惊。不过还是赶紧过来招呼客人了。一面又往厨房里喊了几声。

苏长荣和孙秋芳坐在桌边的时候,苏兰从厨房里出来了。

苏兰长的很水灵,即便嫁人了,孩子都七八岁了,还是比别的同龄人要好看。但是看到苏长荣之后,脸上却没什么笑容。“咋今天来了,我明天就回去了。”

苏长荣看到苏兰,心里挺高兴的了,笑呵呵道,“我和你嫂子今天就去城里了,明天就不在家里了,所以顺道过来看看你。”

“去城里了,去城里干啥?”李华诧异的插话。

苏长荣笑道,“不想在家里种田了,就去城里谋生。反正有手有脚,哪里都能过下去。”

听着这话,苏兰看了眼苏长荣,“是家里呆不下去了吧。”

李华拍了拍她的手,“兰子,你咋说话的。”

苏长荣笑道,“没事,兰子说的对,家里分家了没房子住,我和你嫂子就想着去城里也一样。”

苏兰听着,脸上神情缓和了一些了,“中午在不在这边吃饭,要是吃饭,我就去做菜了。”

李华也道,“是啊,在这里吃饭吧,坐下午的车走。”

苏长荣赶紧道,“不用了,我们这还赶着回去收拾东西的,这大过年的,家里也得收拾收拾。现在还有车子呢,我们早点回去,这大冬天黑的早,要是坐下午的车,就晚了。”

孙秋芳也笑道,“是啊,我们这还想着赶早呢。”她和这个小姑子也不咋熟悉,接触起来也挺别扭的。

听了这话,李家人倒是不好劝了。苏兰抿着嘴没说话,默不作声的去了厨房。

苏长荣想说话,又不知道咋说。只好提着东西准备离开了。

几人正准备出门,苏兰就过来了,手里提着一条炸鱼和一小袋肉丸子,“大过年的,你们回去也难办,拿回去过年吧。”说完就将装着菜的袋子递给了苏长荣。

“兰子,我咋能要这个。”苏长荣赶紧推着。

李华也把东西往他怀里塞,“客气啥子,都是一家人,这也不值啥子的。”

苏兰冷着脸道,“让你拿就拿着。”二话不说就把东西递给了李华,转身就又进了厨房了。

苏长荣看着妹子的背影,突然觉得眼睛胀胀的。

李家人一直送到了院子外头,苏长荣才领着孙秋芳和苏敏走了。一路上,他的心情都有些沉沉的。

“爸,你咋了?”

苏敏抬头看着他。

苏长荣擦了擦眼角,“敏子,以后要是你有出息了,有机会就孝顺孝顺你姑姑吧,她和你一样,都是个苦命的。”

小姑苦命,哪里苦命了?

不过刚刚看着小姑给自家东西,苏敏倒是挺惊讶的。她记忆中,连家里的老太太亲自出动了都没讨着半点好的,没想到小姑竟然会主动的给自家东西的。

回城的车上,苏长荣都没说话,看着窗外,似乎在想啥子。

苏敏看了他一会儿,就靠着孙秋芳身上眯着眼睛了。现在苏家其他人对于她来说都不重要了,她现在唯一重视的就是把自家的日子过好,再不走上辈子的老路了。

回城之后,苏长荣发现自家这屋子门口还贴上对联了。原来是房东家里帮忙贴了一张,图个吉利。

孙秋芳赶紧拿了几块糍粑给房东家里送过去了,东西不精贵,到底是家里特产,当做个心意。回来的时候,孙秋风手里又多了一碗肉菜回来了。

孙秋芳笑道,“陈嫂子非得这么客气。我这几块糍粑,她就给了一碗肉,我都不好意思了。”

苏长荣道,“以后有机会多送点东西过去。人家对咱们好,咱们都要记着。”经过家里的糟心事之后,苏长荣更加觉得人情可贵了。

趁着过年这会子的热闹劲,孙秋芳和苏长荣又出去捡了一些废品回了了。不过因着过年,没有人卖废品,收费站那边也关了门,要等初八开门。

初五的时候,廖招娣和她妈张慧也过来这边拜年。

孙秋芳高兴的不得了,在家里张罗了几个好菜,一起热闹了一番。

等人走了之后,孙秋芳道,“你说说,长贵两口子离着这么近也没说来走动走动,还不如外人呢。”

苏长荣道,“算了,这些事情计较啥?”

“不是我计较的,我就是觉得这事情不地道。”孙秋芳想来想去,就觉得婆家这边的亲戚没意思。又想起自家那边,又开始盼着自家小弟赶紧过来了。

孙海是初十过来的。本来是准备过了十五过来,但是孙姥姥在家里催了几次,他就扛着包袱进城了。

孙秋芳和苏长荣早在的就给租好了附近的一个棚屋,帮着孙海安顿好了之后,一家人就在苏长荣家里这边好好的吃了顿饭。

苏长荣高高兴兴的喝了一顿酒,“小海,以后咱们好好干,在城里过上好日子。”

第23章

孙海没想过自己能来城里生活的。来之前,他就想着出来看看,要是不成就回去。

但是来了之后,看着自己姐姐和姐夫的生活,心里也有了希望了。

有了苏长荣和孙秋芳的指导,孙海很快就学会了咋样捡破烂,知道去那些地方捡比较多,每种不同的破烂卖多少价钱。

因着孙海现在是一个人,所以苏长荣对这个小舅子也很大方。平时合在一起吃饭,吃完饭了之后,孙海再回去住。孙海倒是给孙秋芳塞了伙食费,被孙秋芳给拦住了。

“你还和我这个做姐姐的客气。不就是一双筷子的事情吗,咱再穷,这个还是有的。你就好好赚钱,别为了吃的事情发愁就行了。”

“那也不能白吃白喝的。”孙海心里过意不去。他这次出来也是得了自己姐姐姐夫的指导,进了城里来不说帮衬自己姐姐,还要拖累他们,咋想都觉得这样不地道。

孙秋芳道,“小海,姐和你说真的,咱别讲究这些,倒是一家人生分了。等你也成家了,我这做姐的保管啥子都不管了,都让你媳妇从操心去。”

“姐,你咋又说这个。”孙海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

“咋不能说了,你这个年纪了,咱就要看。咱现在好好挣钱,以后条件好了,啥子媳妇讨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