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上一章:第 96 章
  •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下一章:第 98 章

张母考虑了一会儿,才道,“那行吧,等明天去看你姥姥的时候,我给她说说。”

第二天下午,苏敏就接到了张青青从镇上邮局打过来的电话了。

张家姥姥愿意过来城里教学生,看苏敏这边啥时候要人过来。

苏敏考虑到现在天冷,也不好让老太太往这边走,干脆和张青青约定了,让过了元宵节之后再过来。

挂了电话之后,苏敏想着,这位老太太可是正儿八经的江南绣女啊。曾经只听说过的人,没想到还能见着呢。

第161章

第161章

今年过年,苏长荣第一次没有回老家那边吃年饭。孙秋芳干脆把吃年夜饭的时间改成了中午,等到晚上的时候再包点饺子,边吃饺子边看晚会。

过年孙海一家也回去了,店子自然也没开了。廖招娣也没去那边上工,被孙秋芳叫到家里来一起过年。

虽然只有四个人,但是吃饭的时候却觉得很温馨。

苏长荣舒坦的喝了口热酒,“这些年,就今年最省心,最舒坦。”

孙秋芳笑道,“前些年还不是你自己乐意的,可别在我们面前说这些话。”

“咱这不是都不容易吗。当初大舅哥不好,你不照样回家了吗?”

“好歹我妈是个明白人。”

见两人还越说越带劲了,苏敏赶紧道,“好了,赶紧吃饭,冷了就不好吃了。过年的时候可不能吵架,要不然一整年都要不舒坦的。”

“嘻嘻,我和妈也就是闹着玩的,咱这辈子都没红过脸,是不是秋芳?”

孙秋芳红着脸白了他一眼,又给苏敏夹了菜。“在家多吃点,过几天要补课了,先在家里把身子养好。”

听道孙秋芳说起补课的事情,苏长荣也想起自己闺女这是最后一学期了,“敏子啊,你是真的决定了考到外地的学校?要我说啊,市里的大学也不错,省城的也行,反正都是大学,在哪里读不都一样吗?”

“你瞎说啥呢。”孙秋芳瞪了他一眼,“都是大学,那也是不一样的。我早就打听过了,敏子看中的学校,那可是国内顶呱呱的学校了。要是咱们敏子真能考进去,以后工作可就不愁了。你以为就你做生意好啊,吃皇粮的才好呢。”

苏长荣不服气道,“做生意咋就不好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我这不是也是想闺女离着咱们近一点吗?哎,她这一出去,再以后在外面工作,能回来几次啊。要是工作几年又找个外地的嫁了,你说咱咋办啊?”

听到苏长荣这么说,孙秋芳心里也有些不得劲了。

虽然也是想闺女越过越好,以后能有更大的出息。但是她这辈子就只有这么一个闺女,不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心里到底不踏实。而且想着以后过年就她和苏长荣一起过,这也太冷清了。

“闺女啊,要不,你考虑考虑?”

苏敏见两人还越说越认真了,笑道,“爸妈,你们别担心啦,我就是再忙,过年过节的也得回来陪着你们的。我只是想去外面看看,以后在哪里定居还不定呢。而且我是准备以后我在哪儿,就带着你们一起的。我可不愿意和你们分开。”

“瞎说,哪有闺女出门还带着爹妈的。人家都要笑话了。等你出嫁了,你婆家会有意见的。”

“有啥子意见啊,我自己挣钱自己花,养我自己的爸妈,谁能说个不好的?要真是这种人,咱也不稀罕。”

这辈子,任何人都不能和她的家人比。至于结婚恋爱什么的,那都是次要的,最主要是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生活就行了。

上辈子她没有恋爱结婚,不也是过过来了吗。这辈子也不一定要这种东西。关键的时候,这些东西哪有自己爸妈来的重要的。

孙秋芳不知道苏敏心里的想法,只觉得自家闺女这还是没到那时候,要真是等出嫁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了,可就不会说这话了。

不过看闺女一心想出去,她心里虽然不舍得,也不好挡了她的想法,只好笑着道,“好了,我和你爸也就随口这么一说,你该干啥就干啥去。我和你爸再咋样不还有你小舅一家在这边吗。以后还有小豆豆孝顺我们呢,你别惦记咱们。”

苏长荣也缓过神来了,不想给自己闺女增加负担,笑道,“就是,咱乡下要多老人不都是没和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吗,我和你妈自己能养活自己,你甭担心了。”

“我自己有打算的。”苏敏笑了起来。

廖招娣在边上看着一家三口和乐融融的样子,心里艳羡的不得了。想起自己的家里的情况,她眼中也有些黯然。

吃完饭之后,廖招娣就帮着孙秋芳一起收拾碗筷。

孙秋芳见她要帮忙,赶紧将她推到客厅里。“要考试了,赶紧去和敏子一起看书去。考个好大学比啥子都重要。”

“没事,阿姨,你要是连这个都不让我做,我也不好意思总在你家里吃饭。”

“你这孩子这么客气干啥的。”孙秋芳有些无奈。

“阿姨,你们对我好,我也想对你们好。”廖招娣低着头道。

看着廖招娣这样,孙秋芳倒是不好拦着了,让她进厨房里帮着刷碗。

陪着孙秋芳收拾好了厨房之后,廖招娣又帮着把客厅收拾干净了,等孙秋芳和苏长荣开始剁饺子馅的时候,才进屋里和苏敏聊天。

苏敏正在画图纸,见着她进屋了,抬了一下头又继续工作,“你先歇会儿,我还有一点就画好了。”

“嗯。”

廖招娣点点头应了,安安静静的坐到一边想事情。

过了一会儿,苏敏画好了图纸,把桌子收拾干净之后,回头一看,就看着招娣在坐着发呆。

她纳闷道,“咋了?”

廖招娣回过神来,叹了口气,“苏敏,我想我妈了。还想我姐了。”

“啊?”苏敏脸上愣了一下,也猜着招娣是不是看着自家一家人,所以也想起她的家人了。

她道,“那你准备咋办?”

“不知道。”廖招娣摇了摇头,“我就想他们了,以前过年的时候,我和姐姐一起帮着我妈干活。她们念着我小,都护着我。我妈那个时候对我们也好。”

说着,她忍不住舒了一口气,“我特想去看看我妈了。看她过的咋样。我以为我怪她,恨她,但是心里还是忍不住的想她。”

到底是亲生的妈,又处了这些年,怎么能不想?

苏敏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她也不想开口劝廖招娣回去。她想起上辈子招娣过的那样的日子,很可能就是朱家造成的,她就不大想招娣和朱家那边走的近。

要是招娣的姐姐在就好了,最起码有个伴儿,也不会这样的想念家人。

也不知道招娣的姐姐到底去了哪里了。都这几年了,竟然都没回来看过的。就算找不到招娣,也能找到朱家啊。即便不找朱家,他们荣芳超市也好找。看来,真是没回来过的。

初三孙海一家回来之后,家里也就热闹起来了。

为了照顾小豆豆,招娣也没有了想起他事情的心思了,心情很快就好了起来。

一直到初六补习班开课了,招娣也没有再提起想念家人的事情了。

上课第一天,张盼盼就和她讲了她姥姥要来市里的事情。

“我姐打电话给你说了吧,我姥姥东西都收拾好了,就想来看看呢。她说啊,这辈子都没想过这手艺还能用得着的。不过她现在手指头不行了,也帮不上啥子忙。”

“当老师,从旁指导就行了。”苏敏想着,张盼盼的姥姥这种级别的,要是以前的技术还在,那可是古董级别的人物啊。

俗话说的高手在民间,说的就是张家姥姥这种人物。苏敏盘算着,到时候要是能将这位老太太包装宣传一下,估摸着对秀色的品牌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了,那位威廉先生还在市里吗?”

张盼盼突然问道。

苏敏微微愣了一下,摇头道,“不知道,应该回b市去了吧。怎么,找他有事情?”

“不是,他落了一件东西在咱们家里,我妈让我给带过来了。”她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了一块瑞士表来。

第162章

第162章

手表这种东西,没事情的时候,谁会随便摘掉啊。威廉这掉了一块表是假的,估计有别的心思才对。

苏敏不好拆穿威廉的意思,笑道,“他应该近期会过来和我谈合作事情,到时候再交给他吧。”

“好吧,不过这个看起来很贵重的样子。”

苏敏想了想,道,“那就先暂时放到我这里,我到时候看着机会给她。”

“那行,我还担心放在我身上会掉呢。”

张盼盼小心翼翼的将手表递给了苏敏。

这手表这个样子,一看就不便宜的。

苏敏让张青青和张姥姥一起过来,所以给张青青特意放了几天假,让她过了元宵节之后过来。

她自己这边则和孙燕商量着,找个地方专门教授学刺绣的。这个学习的地方既可以作为学习的教师,平时也能当做工作室。

之前孙燕他们这不的那个两居室的房子是作为工作室的,平时要生产多了衣服的时候,就在那边,但是那地方到底太小了,一直在那边也不是个办法。而且还是居民区,太多人进进出出的也不大方便。

苏敏一想,干脆将铺子重新装修,把原本摆放衣服的店面腾出了一半的面积出来,抓了作为一个小教室。“咱们现在走的是高定的路线,这外面放几件衣服展示就行了,最主要的还是做衣服的地方。

孙燕平时也只是管理铺子,对于铺子的发展方向倒是没有多管什么,这方面也随着苏敏去了。

苏敏周六的时候,趁着下午休息的半天,就来找孙燕商量铺子规划。

孙燕没提啥子意见,倒是等苏敏说完了之后,才道,“敏子,我过段日子想请个假回老家一趟。”

“咋了,家里有什么事情吗?”

“嗯,回去帮我爸看果树。他在家里现在种了许多果树,做几个月天气暖和了,要收拾收拾,今年看能不能结点果子。”

“种的啥子啊,一年就能长了?”

“种了点橘子树,有些买回来的时候就是大树苗,我爸也是想试试看,过年的时候小叔回家和我爸爸谈了,让他把村口的鱼塘给承包了,再里放一些鱼苗啥子的,一年的承包费也不贵,我爸爸过年的时候给村长送了两斤肉,把这事情给谈妥了。”

听到孙兵在家里已经大办起来了,苏敏心里也跟着高兴。

这辈子大舅除了和大舅妈的坎坷之外,倒是过的比上辈子要精彩。

“这是好事啊,你要是忙,那就回去,这边反正暂时也没啥子好忙的。我也得过几个月高考考完了才准备接单子,暂时接一两单维持一下生活就行了。”

孙燕笑道,“反正你忙活时候,我肯定回来,到时候大不了让我爸爸请人干。现在家里日子过好了,我也没啥子好担心的了。就是看着我爸爸一个人在家,有些不放心。”

苏敏想着大舅一个人在家,叹气道,“你妈今年过年都没回来看看?”

“看啥,她都不是这家的人了。”孙燕脸上带着几分气愤,“反正现在已经已经分了,我也不管她以后咋样了,我和我爸把家里过好,以后我爸再找个人,我也不担心。”

“你现在这么说,半路夫妻总是不如一直在一起的。再说了,大舅现在这忙活,以后真的挣钱了,那时候找个啥样的?”

她不像孙燕想的这么简单。以前见过太多的了,但凡是中途结婚的,特别是都各自的带了儿女了,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的。

正月十六,元宵节才过了一天,张青青就带着张姥姥来市里了。

苏敏中午放了学之后,专门抽了时间去和张姥姥见了一面。

听张青青说,老太太现在都已经六十五岁了,但是看着已经很苍老了,头发都是白花花的。好在人看着十分和气的样子,张青青倒是和这位老太太长的几分相像。

“我年轻的那会子,也是咱那里出了名的手艺好了,只这些年都没咋绣,也不知道还成不成。你要是看不中就直说,咱都是实诚人,也不打马虎眼。”老太太笑呵呵的笑道。

苏敏笑道,“您老就拿出教青青的那手艺就成了,”她其实也就担心这老太太藏着掖着罢了。

张姥姥笑道,“只要愿意学,我也没啥子不教的。我这都是大半截身子要入土的人了,这些手艺带走了也没啥意思,只要愿意学的,我就好好教。”

“有您老这话,我可就放心了。”

老太太在这边来了,苏敏也把她安排到和张青青住在一个屋里面。

让廖招娣和孙燕住一个屋里。

“现在都是困难时期,大伙先将就一下,等以后咱店子发展的好了,就换好地方住。”

张姥姥是看过张青青他们住的那个屋子的,听苏敏说这话,她笑着摆手,“我这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好的屋子,能住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成了。咱这辈子,到这把年纪总算是还有些用处了。”

老太太说着眼睛都有些红。

“甭管啥子年纪,只要咱不放弃,就总能越来越好的。您老放心吧,以后肯定比现在好。”

张姥姥激动的点点头。

一辈子奔波劳累的,年轻时候的那点手艺还准备带到棺材底下的,没想到还能有今天。

张姥姥来城里之后,苏敏也没急着让她上工,反倒是让张青青领着她到处去走走看看,先熟悉一下市里的环境,又琢磨着招工的事情了。

这次招聘的是学徒,也就是说,来了之后就要教授张姥姥的刺绣手艺了。所以这一批人,苏敏也十分的谨慎。不止要聪明有能力,品性还要好。虽然不能保证这些人一辈子为她工作,但是至少她所获得的能够远远的大于付出。

苏敏想了好几天,决定去福利院里面招人。

学这个手艺,年纪不能太大了,而且还不能娇气。现在一般年纪不大的孩子们,家里人也不会让他们出来工作的。年纪大一点的,心思也多了,很可能学着就跑了。

苏敏把这个想法和柯婉商量了之后,柯婉也很支持。

“如果真的能在福利院找人,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而且按着你这个条件找,确实不好找人。”她想了想,道,“张宁的福利院倒是有一些人,你要不要去那边找。她的福利院在b市那边,你以后也正好要去那边的。找那边的也比较合适。”

“宁姐开了福利院?”

“她自己私人赞助开的,说是想积点福。舒菁也经常去,说里面都是一些好孩子,而且多数都是女孩子。说起来,这也是国内目前的通病。计划生育抓的紧,生了女孩子就都扔了。有些则是家里没了亲人的,你到时候可以过去看看。”

“这样看,还是去宁姐那边挑人好。”苏敏想了想,道,“可是我暂时也没时间过去,能不能让宁姐他们帮忙挑人。”

张宁和舒菁都是做生意的人,见的场面比她的大,她倒是相信这两人的眼光。

柯婉笑着摇头,“你现在倒是越来越不客气了,都想着使唤人了。行,我和张宁打个电话,反正这事情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这些孩子也不是每个人都读书的,能有一技之长也是非常好的。”

招人的事情也有眉目了,苏敏心里也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晚上回家心情也好了许多。

回到家里的时候,苏长荣和孙秋芳已经回来了,家里的桌上还摆着一张红纸。苏敏拿起来看了一眼。

“苏灿要结婚了?”

孙秋芳端着饭菜从厨房里出来,“后天的喜酒,老家寄过来的。”

“苏敏去洗手间洗了手,出来见苏长荣一脸郁闷,笑道,“爸,咋了,想回去?”

“回去干啥,我才不回去。”苏长荣一脸气愤道,“我是看灿灿说的这户人家,这还是嫌不够乱呢,找的是个啥子人哟,这闺女的爸可是真是镇上的泼皮无赖,这是给家里添乱呢。”

“人家娶媳妇关你啥事情啊。”孙秋芳笑着瞪他一眼,“我看长富和玉兰估摸着还高兴呢,娶了这么好的一户人家,好歹在镇上都能说出名头来的。”

苏长荣抿了抿嘴,想着以他弟和弟媳妇那个性子,还真是有可能的。

“也不知道人家姑娘咋样,要是不省心啊,以后长富和玉兰有的看的,反正我是不回去的。到时候就寄点礼钱回去就成了。”

“你们家这边的事情你自己安排,我可一句话不多嘴的。”

孙秋芳笑着进了厨房里。

反正不是她找女婿,她才不掺合呢。

说起女婿,自己闺女这么大了,好像也没几年了,不知道以后要找个啥子样子的呢。

过了几天,苏敏还没来得及接到柯婉的通知呢,威廉就带着张宁帮忙选的几个小姑娘坐火车来这边了。

第163章

第163章

威廉这次来,显得精神抖擞的,比上次来的时候看着更加随和了。

这次他把人直接带到了店子里来了。苏敏亲自看了同来的三个女孩子,年纪都是十六七岁的样子。

张姥姥特地的看了看手,满意的点头,“都是好料子。”

苏敏知道张宁这选人是用了心的,赶紧让几个小姑娘先去安顿下来了。因为来的突然,所以苏敏又让苏长荣帮着租房子安顿这三个小姑娘。

苏长荣很快就在附近的小区找了个两居室的旧房子。因为是女孩子住,所以选的位置治安还不错。

几个小姑娘安顿好了之后,苏敏给他们一天时间收拾东西,让她们准备好第二天就上工了。

张姥姥这些年又当上了师傅,显得十分的高兴,对几个小姑娘也很喜欢,一说起要马上要开始教课了,精神头也足了。不用苏敏安排,就自己把教课的小教室给收拾的好好的,只准备第二天就开课的。

事情安排好了,威廉倒是还在店子里打转,一直朝着张青青工作小办公室瞅着。

苏敏见状,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之前张盼盼交给她的那个瑞士手表,“威廉先生,这是你上次的落在青青家里的手表。”

“怎么在你这里,不是在青青家里吗?”威廉显得很是惊讶。

苏敏笑道,“他们家人送来的。”

见威廉露出一些失望的神色,她笑道,“威先生,青青和她的家人都很实在,不懂什么拐外抹角的心事。青青对感情也是很认真的人。”

威廉喜欢青青,这事情她也没准备多管。但是青青是个好姑娘,她也不希望到时候威廉伤害了她。毕竟男人在这方面还是处于强势的地位的。特别是威廉这种外国人。他随时可能离开,而青青则留在原地。

威廉闻言,脸色也变得认真了,“我,下次不会忘记了。”

苏敏平时还得上课,也抽不出时间管这方面的事情,所以教学生的事情都交给了张姥姥自己张罗。管理方面,也是让孙燕帮衬这管管。不过孙燕这几天要走了,也管不了多少。好在这几个姑娘性子都还算好,没有什么吵吵闹闹的事情,所以教学的几天倒是挺顺利的。

高三的时间总是过的特别的快。随着第一次月考过去,第二次月考也到了,考完试之后,大家都开始数着日子了。

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对于高三的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

为了最后的冲刺,苏敏也没再去店子里了,每天全神贯注,准备全心全意的熬完这一个月。

六月的时候,天气开始热了起来。

苏长荣给家里的超市买了几个大冰柜,用来专门卖水果和冰棍啥子的。

现在荣芳超市的声音已经很稳定了,成为了市里出了名的第一大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