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上一章:第 33 章
  •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下一章:第 35 章

情愿排排队,等一等,也要吃味道好的黄嫂快餐。

不过才一天,张记小吃店每个人心情都受到了影响。

夏子毓收了钱也要半点实事,就说自己要上门拜访下孙校长。结果却很糟糕,孙校长老婆直接说孙校长不在家,夏子毓连人都没见着。

是真的不在家吗?

夏子毓躲在楼下拐角处不过半小时,就瞧见孙校长送客人下楼。

这是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她了。

夏子毓心情十分郁闷,强扭的瓜不甜,现在孙校长还在气头上,她在考虑靠写信的方式修复和孙校长的关系。文字的感染力有时候更胜过语言,孙校长不愿意见她人,任她巧舌如簧也没有机会改变孙校长的看法,但孙校长总不至于连她写的信都不肯看。

看了一封,总有第二封,慢慢的,她就能让孙校长缓和态度。

县城高中的校长,对夏子毓来说其实已经不算啥,她考的是京城师范学院,毕业就算要当老师,分配回安庆县一中的几率很小。不说分配到省城商都的学校吧,起码也奉贤市一级的单位,不过按照夏子毓的想法,她一定得留在京城。

因为王建华肯定要留在京城!

孙校长不能决定夏子毓的命运,却能决定张记小吃店的命运。一个月至少能赚好几百块的小吃店,不仅养活着夏子毓父母和舅舅两口子,还能替夏子毓提供流动资金,否则靠在乡下种田,张翠从哪里能变出5000块钱给她?

夏子毓也知道,不给父母一个稳定的糊口营生,两人都想着靠她。不仅要养父母,还有弟弟夏俊宝,这种家庭重担能把夏子毓活生生拖死。

等孙校长上了楼,夏子毓转身要走,却发现两个人走来。

一个是孙甜,另一个是赵刚。

孙甜这新老师夏子毓没接触过,但昨天孙甜站出来替夏晓兰出头,让夏子毓十分恼怒。

赵刚么,夏子毓可不是一般印象深刻,她心思一动,继续藏在一边。

赵刚凑在孙甜身边,“我和你一起去领导家吃饭不是挺好吗?”

孙甜轻轻摇头,“我事前没给叔叔和婶婶说过,不太好。”

赵刚有点不悦。

明明同事们都知道他和孙甜是一对,孙甜偏偏不肯正式承认,赵刚想要以孙甜对象的身份去孙校长家,孙甜也不肯。

他又缠了会儿,孙甜性格腼腆,却也坚持着底线。

她虽然被迫接受了赵刚献殷勤,对和赵刚处对象还有迟疑,两个人又都是一中的老师,要是不成以后见面多尴尬?更别说带到她二叔孙校长家里,孙甜一开始都没在学校说自己是校长侄女,又咋会开口让孙校长提拔赵刚呢。

等孙甜独自上了楼,赵刚收起满脸的殷勤,狠狠踢了花台一脚。

“赵老师,好久不见呀。”

夏子毓笑容满面的出现,赵刚眼睛一亮。

赵刚本性好色,周围但凡有点姿色的异性都要找机会“骚扰”,追求女学生这种事赵刚也不是做不出来,不过夏子毓目标明确,咋会找一个混的不好的高中老师当对象?赵刚之前对夏子毓流露过那种意思,被夏子毓狠狠教训了一顿。

好了伤疤忘掉疼,赵刚本来就是这样的厚脸皮,见夏子毓主动招呼他,他也凑上前说两句话。

夏子毓长得不难看,姿色和孙甜是同一个等级。

赵刚都挺感兴趣,但要是和夏晓兰一比,夏子毓这姿色就不够看了。想起夏晓兰那张勾人的小脸蛋和胀鼓鼓的胸,赵刚心中火热:

“子毓,考上大学就和老师生疏了,昨天你堂妹说的话,该不会是真的吧?”

夏子毓连堂妹的对象都抢,却在他面前装的一本正经,让他不敢造次。

赵刚看着夏子毓的目光就有些放肆。

夏子毓按捺住心里的恼怒,“我堂妹也不是啥好东西,现在是扭转了形象要做好学生,你看家里面人人都厌恶她,就知道她在乡下老家时有多么放荡,谁都能轻易上手…算了,我和你说这些没用的做啥,赵老师,你这是有了新的追求对象么?”

夏子毓话风一转,赵刚很是遗憾。

他还想多听听有关夏晓兰的事,作风放荡?谁都能轻易上手?

赵刚其实有七八分相信,谁让夏晓兰长得就不正经,小脸蛋勾人的人心痒难耐。

但赵刚也不蠢,夏子毓在他面前说这些,不就是想让他去打夏晓兰的主意吗?昨天两姐妹都公开撕破脸,夏子毓肯定是不安好心,赵刚也警惕着,他是在夏子毓手里吃过亏的!

“子毓,半年没见,你做事还是那么目的明确,你不想你堂妹考上大学吧,怕她把你对象抢走?不就是一个下乡知青吗有啥好争的,你也是在京城见过大世面的人了,一个男知青让你巴着不放,不太像你的行事风格呀。”

赵刚昨天也瞧见王建华了,比他高一点帅一点,和夏子毓考上同一所大学,值得夏子毓如此紧张吗?

这样的对象在安庆县不好找,到了京城还不是一抓一大把!

夏子毓冷笑:“赵老师,你还是先管好自己的事吧,我看孙校长的侄女不太好追!要是知道你还经常纠缠过一中的女学生,你想当校长的侄女婿就更不容易了…你说我要不要去孙校长面前帮你说说好话?”

赵刚脸色难看。

孙校长现在对夏子毓没啥好感,她跑去面前说好话,不是帮倒忙吗?

“夏子毓,我不和你兜圈子,你就说想让我干啥吧!”

夏子毓唇边含笑:

“我不想让夏晓兰参见今年的高考,当然,以后的高考她都不能参加,那就更好了。”

196:周诚,我对象咋样(777票加更)

不想要一个学生参加高考?

这是一个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的事。夏子毓不过是看见赵刚才临时有了主意,原本她应该采用更激烈的手段,如果赵刚也办成,也免得她再找其他人。

以夏晓兰的成绩,不让人家参加高考,这是断人前途的事。

赵刚眼珠子一转,“这种事风险太大了,我不会干。”

夏子毓笑了笑,“事成之后,我会送上一份礼金恭喜赵老师抱得美人归,成为孙家的乘龙快婿。空口无凭,赵老师很快就能看到我的一点诚意。”

夏子毓也没和赵刚多说。

她手里还捏着五千块钱,抽出五百块装在一个信封里,从赵刚的宿舍门缝里塞了进去。

500块钱夏子毓还不放在眼里,张记一个月都不止赚这么多。“张记”就是为夏子毓提供活动资金的现金奶牛,不管她想做什么,总离不开钱开路。现在好多人都瞧不起个体户,但谁会瞧不起“大团结”?赵刚在县一中当老师,一个月工资就几十块,条件差的女同志瞧不上,对着孙甜死缠烂打,不就是鬼迷心窍想靠孙校长提拔么。

男人要咋追女人,舍得花心思,花时间,还得舍得花钱!

夏子毓决定助赵刚一臂之力。

他现在能轻轻松松拿到500元,自然会想拿到更多。

只要夏晓兰不能参加高考,夏子毓不介意多花点钱。她也不能把希望都放在赵刚身上,临走之前,夏子毓和她爸好好谈了一番:

“以前那些弯弯绕绕的方法是拿不住夏晓兰了,要更直接有效,耐心等几个月,等她降低警觉性了我们在动手。”

夏长征有点怕,“子毓,张二赖判的是无期,你说有没有那些流言的原因。”

“不是说了,张二赖是因为盗窃公款数额巨大才判刑的?他那是碰上了严打,再等几个月严打的风头过去,街面上的小混混也会重新开始活动。不是要杀人放火,只是让夏晓兰不能参加高考,比如叫她摔断了手,还怎么写字?”

夏子毓说的轻松,夏长征只能点头。

夏子毓不太放心亲爹的办事能力,还强调了几句:“不要和找的人正面接触,多花点钱可以,这种事我们家里人不能亲自去办。”

家里人当然更可靠,比如她舅舅张满福,但家里人去办就怕事情败露扯到夏子毓自己身上。

夏子毓不想自己担上半点污名。

大年初六,夏子毓和王建华一起买了到哈省的火车票。

王建华的父母在哈省最北面的农场下放改造,那里是苦寒地带,自然环境十分艰苦,比王建华当初在大河村的日子难熬无数倍。吃的仅能勉强填饱肚子,穿得不用说很糟糕,而且缺少药品,大病小病基本全靠硬抗…王建华他妈从前哪里受过那样的苦,在农场呆了几年,一年倒有半年在生病。

“我们多带点衣服和一些常用药去,你去看望,就是给伯父伯母打气,他们一定能撑过这段艰难的时间。”

夏子毓也在给王建华鼓劲。

王建华看着夏子毓准备的各种东西,又察觉到她的好。

如果说当初夏晓兰是给了王建华重新上进的自信心,夏子毓的鼓励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付出了。夏家是啥条件王建华岂能不知,一个小吃店还是夏子毓父母瞒着夏家,和夏子毓舅舅、舅妈合伙经营的,赚到的钱两家人分,农村人重男轻女,夏子毓还有个弟弟还念小学,夏长征和张翠赚到的钱能分给女儿多少?

王建华握着夏子毓的手:

“我爸妈一定会喜欢你的。”

王建华打着包票,父母一定会喜欢夏子毓。

周诚也是这样想。

他媳妇儿那么好,他爸妈见到真人肯定会喜欢。周诚整个春节只有那短短的半天假,见不到夏晓兰的人,他想的晚上都睡不着觉。

特别是过了天,三营的老方把相亲认识的对象领到了团里,三营一溜叫“嫂子”的声音,老方的尾巴都要翘上天去。这人还特别欠揍,把对象领到周诚面前转一圈:

“菲菲,这位就是咱们军最年轻的营长,周诚。”

老方很得意,他的对象高菲今年24岁,家里都是医疗系统的,高菲也是医科大学毕业,正在医院实习。高菲家庭条件不错,本人也长得不丑,不管是学历和外貌都拿得出手,是老方相过综合条件最好的女孩儿,高菲本人也有军人情结,第一次见面就对老方挺满意。

老方要不和周诚比,单独拉出去也是部队的青年才俊。

可他也得意过头,把感情还不稳定的高菲往周诚面前带。

高菲很难相信,“你才多大呀,就当营长了?”

周诚对其他女人哪有兴趣,他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媳妇儿,敷衍性叫了声嫂子,就迈着大长腿走了。老方是觉得周诚被打击了,高菲却挺不高兴。

“这个周诚还挺傲。”

“年轻人可不就是傲嘛,他就是嫉妒我能找到这么好的对象,菲菲,你可给我挣面子了!”

老方的兴奋都写在脸上,直白的夸奖,说的高菲也有了笑容。

老方是专心拼事业才耽误到现在,高菲知道以前有不少人给老方介绍对象他都没同意,她应该是老方的第一个对象。男人30岁正是黄金年龄,高菲对老方同样挺满意。

她就想找个军官,家里人就给介绍了老方,可不就是一见面就成了吗?

只是原本以为老方就足够优秀,见了周诚后,高菲又有点遗憾。老方30岁当营长,周诚居然还不满21岁…高菲盯着周诚的背影,这才是真正优秀的军人啊。

她状似随口一问:“周营长这么年轻,应该还没对象吧?”

老方撇撇嘴,“谁晓得呢,听说是谈了个外地的,总给周诚寄东西,不过大家都没见过真人。”

外地的?

周诚这样的,能轮到找外地女人?

高菲是京城人,家世不俗,本人的条件也好,就不太瞧得上外地人。不过她没在老方面前说出口,因为老方也算外地人,这是高菲唯一不满的地方。

“周诚呢,他是哪里人?”

高菲的问题总围绕着周诚打转,老方就有点不高兴,那么关心周诚干嘛?到底是谁的女朋友啊?

把高菲带来见周诚真是一步臭棋,老方得意忘形,就忘了周诚有多么受欢迎。那些女的想方设法都要往周诚面前凑,他倒好,自个儿把女朋友领到周诚面前…老方真想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197:我守身如玉20年(807票加更)

周诚不知道自己才露一面,就把高菲勾的有点心神不宁。

知道了他也不会检讨自己,只会骂老方有毛病,也不觉得女的对他一见钟情有多感动,一眼就瞧上他的女的也太不正经了。

正经人是啥样的?

当然是他媳妇儿晓兰那样的,别管他长得多帅,愣是能把他当普通朋友。

要不是周诚脸皮厚,加上跑的殷勤,他媳妇儿还不会同意和他处对象呢。说是进入“考察期”,周诚死皮赖脸的直接把考察期含糊了,牵过小手也抱过,夏晓兰难道不用对他负责的么!周诚满脑子都是他媳妇儿,夏晓兰肯定不是世界第一美,但她眼睛嘴巴鼻子,哪里都合周诚心意。

就连头发丝都是照着周诚喜欢的样子长得,反正周诚一眼就瞧上了,从长相到脾气,各种合胃口。

珠玉在前,其他女同志哪里还能再入眼。

周诚没有假期,就时时刻刻盼着夏晓兰能来看他,又担心把夏晓兰累着。要上学要做生意,书本上的东西费脑子,生意上是脑力体力都要兼顾,周诚喜欢夏晓兰的骨气,又觉得她太固执。

晓兰把他和康伟那一摊生意接过去不就最好吗?

辛苦活儿都是康伟做,他媳妇儿能轻轻松松赚钱。

也不知道送去的年货他媳妇儿和未来丈母娘喜不喜欢,外汇卷还是少了点,如果多兑点,可以让晓兰买点其他电器。洗衣机有了,再买个电视机很不错…他就是担心,媳妇儿忙的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

还得让康伟多换点外汇卷。

友谊商店卖的那些东西是很紧俏,周诚恨不得能把最好的东西都捧到夏晓兰面前。两个人处对象不能常常见面,他心里是亏欠的。亏欠不能用钱来弥补,周诚也是第一次谈恋爱,满心只想对喜欢的人好,生怕夏晓兰受一点委屈。

他都舍不得让夏晓兰受委屈,其他人就更不能了。

打脸朱放那事儿,周诚不觉得自己做错,他做的就是不够多,看朱放他妈那么嚣张,就不该留着祸害晓兰。初三和康伟见面,在家里面吃完饭,周诚顺道开车送康伟回去。

在路上,周诚才知道夏晓兰因为朱家还进了一次派出所,肺管子都快气炸。

“哥,您说巧不巧,负责问话的就是安庆县派出所那女警察…”

巧个屁!

晓兰给他的信里,只说朱家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抓住了把柄收拾了一顿,却没说都闹到派出所去了。康伟当时见周诚脸色不好,赶紧给顺毛捋,把自己的悲惨事拿出来讲:“小光他大伯那秘书忒不是东西,看我白挨了两棍才现身,挨打的都是我,嫂子可是一点亏都没吃!”

“康子,你受委屈了,你的情分我都记着呢!”

周诚说的诚恳,康伟怪不好意思。说情分不就生分了吗,要说情分,也是周诚一直拉扯他上进。康伟当时还把账给周诚说了下。

周诚拿这么多钱没处花,想起夏晓兰让他买房子,就让康伟帮忙办了。

康伟心中一动,“房子真能值钱?”

现在买房子很难,可也得分啥人去办。找几个消息灵通的打听,买两个院子还是行的。那些破破烂烂的小四合院康伟瞧不上,他自己对这些投资不敏感,但他向来是跟着聪明人走。

诚子哥都要听未来大嫂的话,康伟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听听。

“哥,事情包在我身上。对了,原来嫂子的事儿是周怡说的,你说这些老娘们儿的心眼咋那么多?”

周怡可能是说漏嘴么。

周怡就是故意的!

像邵光荣那种大嘴巴性格,也不可能把事情拿到长辈面前说。

说句不好听的,周诚没把人往家里带,可能是感情没到那一步,或者时机不合适。其他人就不该多管闲事,把夏晓兰的存在捅到长辈面前。关慧蛾从别人嘴里听到儿子处对象的事,这当妈的还不如外人亲近,别管周诚找的女朋友是啥样,关慧蛾已先入为主就有三分不喜。

他们这种家庭长大的,不见得个个都有本事,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都学过。

无心的?

损人不利己的说漏嘴,多半就是故意的。

周诚十几岁就进了部队,和周家同一辈的兄弟姐妹们算不上多亲近,再说周怡又是他堂姐,小时候大家也玩不到一块儿去。周怡哪里对他不满意?周诚隐约想起来,前年在老宅吃饭时,周怡好像要给他介绍个女朋友。

那时候周诚刚从前线下来,晚上睡觉做梦都是满天飞的炮仗,断手断脚的伤兵还好,还有身体被炸成几段,肠子和碎肉四溅,根本拼凑不齐全尸的…周诚又不是神,他当时才19岁,就已经经历过残酷的前线战争,在前线时没空瞎想,稍微闲下来了才开始噩梦连天。

一直持续了两个月,他才渐渐缓和过来。

那种情况下周怡给他介绍女朋友?

打个盹儿周诚都是警觉的,指不定就掏枪出来把身边两米范围内的陌生人给突突掉。周怡要给他介绍的是谁,好像是郑家的谁,周诚把这事儿给记在了心上,等他媳妇儿到了京城,这些牛鬼蛇神要还敢蹦跶,他肯定要让她们好看!

周诚有点犯愁,那些女人喜欢他,他一点都不高兴。

他只要夏晓兰喜欢他。

想想周诚又底气特别足,他不像邵光荣谈过那么多女朋友,家里面也没给订过啥娃娃亲,因为年纪小尚未把联姻提上日程,更没有暗恋的“白月光”…干干净净的,为了他媳妇儿夏晓兰守身如玉20年,夏晓兰是必须要对他负责的。

一下车,夏晓兰就打了个喷嚏。

2月的羊城已经有了春意,李凤梅是第一次出远门,三十多个小时的坐票让她腰酸背痛,也知道了夏晓兰的辛苦。

听见夏晓兰打喷嚏,李凤梅很关心:

“衣服穿少了?”

夏晓兰摇摇头,“羊城比商都暖和,一点都不冷。”

羊城是不冷,稍微出点太阳温度就要往十**度跑,在商都哈出去气都是白雾,在羊城穿件毛衣套个外套就行。除了年老体弱的,就没有人穿厚棉袄,防寒服和鸭毛绒都是卖给外省人的。

李凤梅握紧手里的包,“那就是有人念叨你,你才会打喷嚏。”

潘三是把柯一雄给吓住,夏晓兰也没真的就大意,白珍珠带着两个师兄来接站,距离白珍珠和夏晓兰上一次见面又过了大半个月,白老板荷包显然又充实不少。

特区初建,小商品市场一片混乱,简直就是为白珍珠量身打造的发财地。

198:80年代爆款单品(1更)

赚到钱,白珍珠也很感激夏晓兰。

要不是夏晓兰给她指点了一条路,最初还入股提供了启动资金,白珍珠至今还守着半死不活的水果摊。赚到钱的白老板十分大方,她觉得夏晓兰拆伙的太早,只拿了三千块钱就放弃了赚钱的门路,心里是感激和愧疚并存。

夏晓兰第一次带着舅妈来羊城,白珍珠要尽地主之谊,请两人到酒楼吃了一顿。

小碟小碗的装着有数的茶点,李凤梅的表现不比刘芬好多少。刘芬是拘谨,李凤梅内心拘谨,面上却要尽量大方,可不能给外甥女丢人。

大方的白老板在两个月以前也是土包子,现在做生意也不讲究打扮,穿着越来越男性化。

白珍珠的两个师兄日子也不好过,看师妹财大气粗的点菜方式,都怕她一会儿结账掏不出钱来。填饱了肚子,夏晓兰才有空谈正事:

“白姐,我年前让你留意的丝袜,不知道你有没有搞到货。”

白珍珠看了夏晓兰一眼,丝袜都是从香港运过来的,港货总是很受欢迎,但还真没有多少人把目光盯到这小小的丝袜上。

一双袜子几块钱,穿在脚上不小心就要挂坏,而一条西裤才多少钱?

白珍珠认为不会有人买丝袜。

可她在小商品市场上把货一摆出来,那些工厂的女工都来买,有的女顾客是在外资厂工作,踩着高跟鞋向白珍珠抱怨,说鹏城不好买到丝袜。

“穿着裙子却光着腿是不礼貌,我们女领导都要穿丝袜的。”

一双袜子白珍珠从8块把卖价提高到10块,依然有人一买就是好几双。

这些女人都疯了吧?

外资厂的工资高,听说一个月好几百块,但这花钱的速度,也让白珍珠目瞪口呆。花几千块买大件的电器不奇怪,好的电器用十几年都没关系,一双丝袜十块钱,再小心翼翼,面料那么薄也撑不了几次。

夏晓兰还望着她呢,白珍珠收回思绪点头:

“有,附近的渔民知道我要收丝袜,有这种货都往我这里送,我卖掉了一些,不过把大头都给你留着,还有两百双…你能要这么多?”

夏晓兰点头,“全都要!”

一双丝袜能赚多少钱,总价就在那里,顶天赚几块钱。

两百双最多近千元的利润,夏晓兰如今也不太把这点钱看在眼里。可她要的不是靠丝袜赚钱,是要丝袜加深“蓝凤凰”在商都女人心中的地位。“蓝凤凰”永远有最紧俏罕见的商品,它卖的衣服款式都是商都其他地方没有的。

是不是搞点像“丝袜”这样的爆款单品,别人拿不到的货,“蓝凤凰”就能拿到,别人不敢买的前卫服装,“蓝凤凰”也敢!想要追赶时髦,去百货大楼里还不如到蓝凤凰,只要这印象深入人心,店里的生意想不好都难。

白珍珠也知道丝袜赚钱,200双袜子对她现在的生意来说没有销售压力,要是敞开了卖,她自己都不够卖的。但夏晓兰说要拿丝袜,白珍珠一点都没迟疑,就把货留给了夏晓兰。

她有好多鹏城的事儿想告诉夏晓兰,却又觉得靠嘴说不如亲自去看看。

“晓兰,你真该去鹏城看看。”

一个小集市,赚钱的速度都让白珍珠恍如做梦,如果是夏晓兰去看,肯定比白珍珠自己更有启发。夏晓兰也想去鹏城,不过她没想好是不是这次去。

服装店的分红有12000元,她和白珍珠合伙赚的钱用了一些,剩下的可能刚够买个洗衣机。

店里的流动资金早就预留出来,两万多的货款足够服装店周转,已经拿到手的分红,夏晓兰是琢磨还能干点啥。

但谁来帮她卖?

要不让她舅来管管这一摊?

夏晓兰心里有了想法,却没一口答应,只对白珍珠说要考虑下。

“我先找陈锡良把衣服拿到,商都店里的货都快清空了,白开着店没有货,也赚不到谁的钱。”

夏晓兰和李凤梅到了羊城是大年初八,服装批发市场都没开门,不过她们有地方找陈锡良。陈锡良家是一个小平房,2月天气正要回暖,陈锡良已经搞到了今年的春装。

夏晓兰很好奇他咋知道要进那些款,陈锡良掏出几本《时装》,指着封面女郎身上的红色蝙蝠袖裙子:“我觉得这个款肯定要火爆,去年我在《大众电影》封面上还见到姜黎黎穿类似的红裙子,她在拍电影一部新电影,叫啥《街上流行的红裙子》…我有个预感,要流行红裙子了。”

夏晓兰完全忘记了这回事。

她上辈子也不是从事服装业,对80年代的服装发展只有个大概的了解。

但红裙子的确是流行过,她记得85年左右,表姨妈就买了一条红裙子,85年流行到岳阳那种小地方,证明这股风早就开始吹。

夏晓兰看着陈锡良,目光微诧。

难怪陈锡良以后是要当服装大老板的,不像夏晓兰是占着先知先觉的优势,陈锡良是真的对服装的流行有敏锐。跟着时尚杂志来进货的服装批发贩子在如今很是罕见,夏晓兰拿起那本《时装》,华国第一本在本土创办的时尚杂志,《时装》的影响力可不少。

“你手上时尚杂志不少啊,是不是还有国外和港台的?把你的时尚杂志都送我,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之前说要把一批男款羊毛大衣卖出去,卖掉没?”

陈锡良将信将疑。

“夏姐,你可不许骗我呀,只要你出的主意有用,我这些杂志都送你!”

他真的有很多时尚杂志,还把上百本杂志都抱出来给夏晓兰看。

这些都是陈锡良的宝贝,就是看了这么多的时尚杂志,他摊位上的衣服才和其他批发贩子不同,夏晓兰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最瞧得上陈锡良的货。

不过积压在手的男款羊毛大衣也是陈锡良的心病,为了那批货,陈锡良连年都过不好。

如果夏晓兰真的有主意能把那批大衣卖出去,陈锡良还能舍不得一点杂志吗?尽管这些杂志是他多方苦心收集来的,在羊城这么开放的地方也很难…毕竟是看过的了嘛,杂志上说啥陈锡良都记着呢。

夏晓兰随便翻了几下,这些杂志给她妈和舅妈看,熏陶下时尚鉴赏能力还挺不错。

“你能从《时装》的封面女郎身上找到商机,难道不能反着来,让这些时尚杂志帮你推销衣服?”

199:努力成为赞助商爸爸(2更)

反过来推销衣服?

陈锡良脑子闪现了一些东西,跑的太快他没抓住。

“请人穿着你们的衣服拍杂志封面嘛,观众喜欢姜黎黎这样的女演员,你找一个帅气的男演员,把你的大衣送给他穿,或者就直接赞助《时装》这样的杂志拍摄封面,免费提供大衣让杂志选择,不管杂志要用哪个男演员,你们也不亏。”

流行不就是靠“时尚圈”在引导么。

80年代前期,国内的时尚圈虽然很贫瘠,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像《时装》这样的本土时尚杂志已经创刊几年,《大众电影》之类的杂志,时常会以男女明星当封面!爆火的影视剧,里面男主女角的穿着,通常会引领潮流,就算到了后世,专业的模特儿依然是展示时尚单品的人形衣架,真正让某些单品爆红的,依然是普通大众更熟悉的明星。

陈锡良被夏晓兰的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广告,你说的是广告?”

广告又不是啥新鲜玩意儿,起码在羊城是经常见到的,不过羊城这么多服装厂,大家都在研究明年会流行啥,没有人想过还能从源头“制定”流行。

“和广告差不多吧,没有广告那么直白,也不用花太多钱。”

陈锡良喃喃道:“人家杂志社不要我们的衣服咋办,男演员也不会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啊…”

杂志社和演员,都是离陈锡良这个小批发商很远的存在。

《时装》这样的杂志更是陈锡良平时学习的“圣经”,叫他一下子转换思维,从膜拜“圣经”到改变“圣经”的内容,陈锡良肯定会迟疑。

夏晓兰送他一个白眼,“你当然要花费心思,并且支付点报酬,你又不缺这点钱!不过你到底压了多少货?”

陈锡良是个服装批发贩子,夏晓兰不知道陈锡良在84年有了多少家底,起码是比她这个刚倒腾服装几个月的小个体户有钱。

陈锡良一个服装批发商,在后世当然别想请和姜黎黎同等级的男明星帮忙宣传,用后世的说法,姜黎黎就是80年代的“国民小花”,和她同等级的当然是“国民小生”,30年后,国民小生的片酬得用亿来算,一个当红偶像明星的年收入妥妥超过上市公司的年利润…现在么,84年的男女演员,大部分都是领工资的,一部戏多少钱?片酬有一千块吗?

姜黎黎这样的国民小花,身价可能还不如夏晓兰丰厚。

演员们还不懂得把名气变现,敢接拍广告的,也就一两千块的报酬。

就算用钱砸,这种不需要演员对商品质量负责的“广告”,又能要多少钱?只要穿一穿陈锡良提供的衣服拍拍照,夏晓兰个人觉得那款大衣其实很好看,虽然价钱贵了点,在商都也不是卖不掉,如果有男演员穿着登上《时装》或者《大众电影》的封面,别管陈锡良手里压着多少货,只怕都会卖到脱销。

夏晓兰好奇的就是,陈锡良个小批发商,同一款衣服顶天能压几百件货吧?

夏晓兰拿货价是70元,陈锡良自己还有利润空间,是了,几百件男款的羊毛大衣也要几万块,值得陈锡良去争取个时尚杂志封面回来。

陈锡良想来想去,也认为夏晓兰这办法能行。

反正现在再找人拍照是来不及了,陈锡良也要花时间去接触那些男演员,现在都2月中旬,就算上下个月的杂志封面也太迟,3月中旬谁还买羊毛大衣?

这一招,能在年底用。

或许不用等年底,可以提前用别的款试试效果!

陈锡良的心噗通噗通跳,如果真的可行,这可是能赚大钱的法子。好多赚钱的点子说穿了并不难,就看谁先想到,陈锡良面色古怪:

“夏姐,你这个点子可比一堆杂志值钱,就这么轻易告诉我了?”

换了别人,陈锡良也就心安理得把点子收下,不就是想换点杂志嘛,杂志给你,大家两清!

但夏晓兰不是别人呀,她到底是啥来历陈锡良都没摸清,上次请来的人把柯一雄都搞怂了,陈锡良自觉还不如柯老大厉害,一个小个体户和夏姐单挑啥呀,老老实实做生意,跟着喝点汤不也挺好?

夏晓兰把杂志清点完毕,“我这点子当然值钱,一法通万法通,能赚钱的可不是只有那些积压的男款羊毛大衣。陈老板,我是想和你长期合作的,你好大家都好对吧?”

夏晓兰以前只听说服装这一行赚钱,但真正涉足了才发现是这样赚。

她不太满足开一家小服装店,陈锡良能从小批发商做成服装大佬,夏晓兰为啥不能?不过她还要上学,现在的大学管理严格,可不会让她一周周缺课,夏晓兰想早点挽起袖子单干,也至上得等到四年大学念完后。

在这之前,她只能不断积累资本,陈锡良在前面冲锋上阵,夏晓兰跟在后面捡便宜。不把奋斗在前线的陈老板武装好一点,真要等他千禧年再成大佬,那可是十几年后的事——对夏晓兰来说,黄花菜都凉了!

夏晓兰也没提出来现在就入股。

如果陈锡良尝到甜头就把她一脚踢开,那这人也没必要长期合作。

陈锡良是否会重蹈覆辙,再上一次法制节目,关夏晓兰啥事儿?

人是不断变化的,至少现在的陈老板还有点良心,翻来覆去的说了好几遍:“这是帮我了大忙,我肯定记住。”

感激的陈老板,给夏晓兰推荐了许多春款。

“这时间羊城能拿到春款的批发商不多,很多工厂年后都还没开工哪里会有货?”

不仅工厂没有开工,那些摆摊的批发贩子也没有营业,陈锡良的货再好,夏晓兰不可能在他一家就把货挑齐,选了八千多的货,又把年前陈锡良多发的那一部分货款结清,陈锡良带着夏晓兰到几个同行家里,几家加起来选了一万的货。

这一次进货,夏晓兰足足拿了两万的衣服。

同样以女装为主,男装她拿的是衬衣和西裤。账面上本来有29800元,给了刘勇垫付的2000元装修款,还剩27800元,又结清了陈锡良年前发货多出来的5000元,这次拿完货,账面上也就剩两千左右。不过夏晓兰并不急,其他批发商不好说,起码陈锡良这里,赊欠几千的货款没问题。

“合作愉快,陈老板!”

当赞助商爸爸是很有前途滴,加油啊陈老板!

200:请了俩保镖(3更)

白珍珠带着两个师兄,帮忙把货打包送到火车站。

夏晓兰要给白珍珠那两百双丝袜的钱,白珍珠并不要:“等你卖完了再给,不好卖就给我返回来。”

李凤梅跟着来羊城一趟也算大开眼界,逛了羊城,还见到了夏晓兰批发服装时的表现,不是啥款都好卖的,批发贩子恨不得将滞销款通通卖给你,进货的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夏晓兰说那叫“审美”,自己觉得好看不算,得顾客们都觉得好看,才算有审美。

审美是要慢慢培养的。

李凤梅从前窝在乡下能见识多少,电视机也没有,无从接受外界的信息。

村子里的女人穿衣打扮讲究的是干活方便耐脏,商都那些女人就不同了,颜色和款式上都有追求,还要挑剔面料。等到了羊城,早春已至,大街小巷的女人们身上穿的衣服各式各样,让李凤梅大开眼界。

从陈锡良那里要来的一堆杂志,李凤梅挨着一本一本的翻看。

她文化水平不行,常见字还是认识,单看图片没啥问题,你得搞懂人家为啥这样搭配吧?要要理解,李凤梅觉得吃力。

“回去我也买本字典。”

李凤梅没想到自己都三十好几了还要重新学习。

可夏晓兰说了,不仅是她要学习,刘芬也要一起学。说是以后生意做大了,她和刘芬要懂得管理,两人都还不到40岁,吸收知识的速度是比不上年轻人,但也比不学强。

夏晓兰说的话,李凤梅认为很对。

夏晓兰要不是会念书,哪里会晓得这么多东西?

白珍珠再三邀请夏晓兰去鹏城特区看看,“我帮你办通行证。”

“不行,商都那边还等着这一批货…”

夏晓兰摇摆不定,李凤梅把手里的杂志合上:“我带着货回商都,衣服该咋定价大概也晓得,进价我都拿笔抄着,肯定弄不错!我看你心里也很想去,那就去一趟,要不你回商都还惦记着,学习都要走神。”

让李凤梅一个人回商都?

仔细想想,也没有啥担心的。出来时候两人身上带着货款,回去时钱都换成了衣服,那么几大包的货不可能随身携带,办理的是货物托运。李凤梅不用看着行李,身上没带几个钱,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人身安全。不要吃陌生人递的食物和水,不要中途下车,日子现在过得蒸蒸日上,李凤梅不会被那些嘴里说要带她赚大钱的人贩子给蛊惑,一个人回商都又不是啥地狱级的副本,夏晓兰最终同意了跟着白珍珠去鹏城特区。

把李凤梅送上火车,夏晓兰独自留在羊城,等待特区边防证办好。

“两天都办不下来,我就偷偷进去。”

白珍珠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能帮夏晓兰办到边防证,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还真不如偷偷潜入。好多人出入特区就是走的野路子,白珍珠在鹏城那边混了一段时间,也知道几条小路。

白珍珠的两个师兄跟着跑了两天,夏晓兰给两人准备了红包。矮胖的万师兄不好意思要,高瘦的李师兄却很爽快把红包接过,“夏小姐,你去鹏城我们也跟着去吧。”

李师兄连称呼都改了,已然把夏晓兰当成是老板级的人物。

香港那些大老板都有保镖跟着,羊城这边还没流行开,却也有所耳闻。

给人当保镖的都是啥人?

退伍兵、混子,和万、李二人这样从前学过功夫的。

白珍珠力荐的人,夏晓兰比较信任,特区现在各种秩序都没建立完整,白珍珠能混得开,不代表夏晓兰去了也有相同的待遇。身边跟着两个男人,把派头端着,像柯一雄那样的混混都要忌惮她的身份背景…年轻貌美,身上还揣着钱,孤身一人跑去鹏城吗?

连人带钱别人都要咋办!

“那行,这趟就麻烦两位跟着跑鹏城,食宿都有我承担,回羊城后还有报酬奉上,我绝不会亏待两位!”

李师兄积极主动,万师兄也答应下来。

等避着人,万师兄就对李师兄说道:“不是说要跟着师妹学做生意吗?我看你上赶着要给一个年轻丫头当保镖,我们学了那么多年功夫,就是给人当保镖?那还不如学柯一雄…”

李师兄笑眯眯的,“学柯一雄当混混,聚拢一堆乱七八糟的混子在火车站坑蒙拐骗啊?师兄,你我要是能狠得下心混道上,也不会沦落到靠师妹救济。我脸皮可不像阿旺那么厚,说是结婚后日子不好过,把师妹辛苦做起来的水果摊要了过去!当混混有啥意思,柯一雄不也怕这位夏小姐吗?给她当保镖不丢人,她给的钱能让我养活家里人!”

李师兄把红包拿出来,里面是十张大团结。

他把钱揣在兜里,“就算你想学做生意,放着真佛不拜,盯着师妹有啥用,师妹论打架行,去鹏城的主意不也是夏小姐出的吗?”

跟着有本事的人才能学本事。

李师兄一番话说得万师兄再无芥蒂。

是啊,年纪小长得好看,还是个女孩子,这不影响夏晓兰有本事。你说卖服装赚钱,看着夏晓兰大包小包的拿货,要跟风也没有那本事啊,两个大老爷们儿能分清衣服颜色就不错了,像陈锡良那样搞服装生意还要研究时尚杂志的男人在84年国内找得出几个?

万、李二人想要改变现状,却是无从下手。

正如李师兄说的,不聪明就要跟着聪明人,学不全聪明人的本事,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聪明人重要给他们一碗饭吃。

陈锡良送走了夏晓兰一行人,自己在家琢磨了半天,骑着摩托车出了门。

他要去的是晨羽制衣厂,在羊城也算挺大的厂,陈锡良的姐夫就是晨羽制衣厂的一把手,有这个姐夫坐镇,陈锡良才能有比别人更好的货。陈锡良原本也在制衣厂上班,80年开始尝试自己拿一些衣服到外面练摊,到了82年干脆连正式的工作都辞了,变成了彻彻底底的个体户。

他拿货就是出厂价,不违背原则,顶多是优先让他选点货,他姐夫有啥办法,小舅子日子过得不好家里老婆也要闹。晨羽是大厂,真能生产外贸的精品,但陈锡良的姐夫最近也很愁,他听了陈锡良的建议搞了一批羊绒和羊毛混织的料子,一口气生产了上万件男款大衣——衣服倒是生产出来了,国外的采购商临时变卦,不要这批货,陈锡良姐夫再想把大衣内销回本,出厂价那么高,还是羊绒和羊毛混织的,国内的经销商也不敢接手。

衣服从选料到设计打扮,都有陈锡良这个狗头军师参与,他还真的没有骗夏晓兰,这款大衣的进价是真高。出厂价就是65元件,一件衣服陈锡良只赚5元,他自己也根本没有压多少货,但晨羽可是压了上万件…陈锡良的姐夫日子不好过,靠着姐夫赏饭吃的陈锡良可想而知有多上火。

现在好了,能有办法把这批衣服给销出去。

65元件的出厂价你们还嫌贵,到时候批发价一件加20元,让你们想买都没货!

陈锡良把摩托车停在厂子门口,传达室里探出一个脑袋:“一听那油门声音,我就晓得是你小子,来找何厂长啊?”

陈锡良也叫晨羽的职工们羡慕,一辆摩托车三千多块呢,陈锡良去年就骑上了,可见没少赚钱。

可大家也不敢学陈锡良随随便便辞职,他们可没有当厂长的姐夫,做生意要是赔了,工作也丢了,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

陈锡良扔了一包烟给门卫,让对方照看下自己的摩托车,自己冲进门扎到何丛生。

“姐夫,我有法子把那些羊毛大衣卖出去,不过要过几个月…哎,您先别动手啊,听我说完话再打!姐夫!姐夫别这样!“

201:压了三万件大衣(4更)

别这样?

何丛生追着陈锡良跑了十几米,打得他嗷嗷叫。

“你还有脸提那批羊毛大衣,好好当你的个体户,你偏要作妖,嫌国外客户的设计不好看,要让我修改…我他妈也是中了邪,听你小子胡扯,衣服生产出来客户验收不合格,拒绝收货!到手的外汇就那样被你搞掉,你知不知道厂里人怎么说我,羊城其他制衣厂的厂长哪个不骂我何丛生是大傻逼?我不打死你,我今天就叫你姐夫!”

何丛生追着陈锡良跑,厂房那么大,何厂长连鞋都跑掉了。

陈锡良看他姐夫累得气喘吁吁,才拼着挨几下打,也要把夏晓兰的挽救方法说出。

何丛生打着打着,就听得走神。

外汇是飞了,起码得把这批货的本钱拿回来,晨羽是规模不小,一共29000件羊毛大衣也压得何丛生睡不好觉,原本是3万件,零零散散的卖了1000件,还剩29000件,成本就要一百多万的货,何丛生真是打死陈锡良的心都有。

陈锡良是干着个体户,心怀设计梦,趁着何丛生喝醉了在他面前胡扯,就是修改了一点原本的设计,国外的客户就拒绝收货,还说要告何丛生毁约…真的要被告了,别说抽死小舅子,何厂长连换老婆的心都有。幸好客户最终没告,何丛生才没有真的打死陈锡良。

“…请男演员穿着大衣,登在《时装》和《大众电影》的封面?你小子可真敢想啊,我可不认识杂志社的人,更不认识演员!”

话是这样说,何丛生停了手,证明他在考虑这个方法。

“而且今年也过了时节,你这办法要等到年底,那时候我这批大衣说不定早卖出去了,哪有你小子嘚瑟的机会。”

陈锡良凑上前,“卖出去最好,万一,我是说万一没卖出去,这个方法不是也能试试?”

何丛生也是嘴硬。时节都过了,反季节卖衣服并不容易,还是这么贵的大衣。

而且这个方法如果有效,不仅能用在卖大衣上,晨羽的其他衣服能不能也这样搞?羊城的制衣厂越来越多,有些小制衣厂是私人经营,灵活的生产机制让晨羽这样的大厂很被动。

不好卖的衣服也不仅是这一款羊毛大衣,能把库存清一清,厂子有更多的利润,有钱买新设备,有钱给工人发奖金,这才是厂长的追求。

何丛生想了半天,也觉得可以一试,盯着小舅子满脸不信:

“这是你小子想出来的主意?”

“嘿嘿,您别管谁想出来的,总之是我惦记着给您解决难题,姐夫您就别生气了!”

“生不生气,得看你方法有没有用。”

陈锡良觉得是有用的,何丛生也不傻,两人的气氛因此缓和了很多。

陈锡良本也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才问夏晓兰,最早时候虽然被国外客户拒签,何丛生认为还能在国内销售,哪知道这衣服不受青睐,从厂里拿货的经销商不想要,陈锡良拿到摊位上批发也不受欢迎。

倒是夏晓兰把货拿回去商都后,走货的速度虽然不快,到底是卖出去几十件,第二次还敢拿货,陈锡良才问问情况。夏晓兰还以为是陈锡良压了几百件货,哪里知道是制衣厂这边压了差不多三万件。

陈锡良年前问过,夏晓兰说没办法,年后又有了办法。

陈锡良不想探究夏晓兰这主意是原本就有,还是看到他哪里的杂志后临时想的,非亲非故的,人家也没那义务非要告诉你。

人嘛,不要对自己宽容对别人苛刻,陈锡良和何丛生商量了老半天,决定由陈锡良带人跑一趟京城,《时装》和《大众电影》都是京城那边的刊物。

“早点和人接触,比临时求人办事强,多跑几趟,路费厂里给你们报销了。”

陈锡良哭丧着脸点头。

他哪里稀罕那点路费啊,多跑几趟得耽误他自己的生意啊。

可事情是他自己手欠惹出来,肯定要让他去解决。

夏晓兰在羊城呆了两天,商都的电报打过来,李凤梅和几包货都平安抵达商都没出意外。不过她的通行证没办下来,夏晓兰决定跟着白珍珠偷偷进入特区。这时候,那道把特区和外界隔开的,高28米全长86公里的铁丝网还没修好,虽然有人看守,有熟悉地形的人带路,依然能潜入特区。

白珍珠先到鹏城,在约定的时间接应夏晓兰三人。

没有合拢铁丝网的地方才是严防死守的,有铁丝网的地方,进出鹏城的人剪开了一道口子,夏晓兰竟也学了后世某位大佬的方法,钻铁丝网“偷渡”进入鹏城特区。

这个城市夏晓兰太熟了。

不过她熟悉的是十几年后的特区,乃至30年后的特区。

现在的鹏城正如白珍珠所说,虽然到处都在建设,整体却不如羊城繁华。夏晓兰所熟悉的那些地标性建筑都没有…这有啥关系,看看路上的行人,别管穿得好坏,精神面貌和商都那种内陆城市截然不同。

鹏城一天一个变化,出于高速发展中,当地人最先感受到了这种变化,还有许多建工涌入,让特区充满朝气。

白珍珠把夏晓兰带到她摆摊的人民桥小商品市场,那些卖阿婆衫、电子表等各种小商品的小贩,不由都降低了说话的音量。

白珍珠已经在市场上搞到了固定的摊位,两米见方的地上铺着花油布,便宜的西裤一件件堆放在地上,一个简陋的衣架上挂着几条样品。除了西裤,她也卖一些别的衣服,不过总体以经营男装为主。

万师兄看了之后挺失望。

还以为白珍珠在鹏城搞什么大生意,原来也是摆地摊。

那还费心跑来特区干嘛,不如就在羊城摆地摊。

万师兄是觉得自己也有几分名声的,沦落到摆地摊糊口,实在太丢人。当然,李师兄要是知道了肯定要翻白眼,他们有啥名气啊,那白珍珠还是白家武馆的嫡系呢,白志勇北上当兵,白珍珠不也在摆地摊?

夏晓兰瞧着那些门面流口水。

还有这么多的空地,随随便便可以修多少间门面?

可惜她不是香港大老板,特区政府不会把地批给一个豫南省的农村丫头。就算要批给她,她也没钱玩转这些项目,现在还是老老实实从小生意做起。

兜里揣着一万块钱,在七井村肯定算有钱人。

但在鹏城么,别看这些小商品市场上的摊贩穿得随便,随便拎一个出来可能身家都比夏晓兰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