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上一章:第 35 章
  •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下一章:第 37 章

羊城商都”这条线夏晓兰也算跑熟了。

她在鹏城欢乐赚着票子时,夏子毓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和王健华一起倒了三次火车,又是做拖拉机,最后还蹭别人的马车,从商都到王建华父母下放的农场,花了四五天才到!

夏子毓对雪并不陌生,商都每天冬天也会下雪。

但商都的雪和极北之地的哈省相比,已经暖和的要命。农场离最近的县城还有一段距离,大雪封路,驴车也走不动,夏子毓和王建华只能踩着快到人膝盖高的积雪往农场走。那雪可真冷啊,夏子毓和王建华把裤腿用绳子紧紧扎着,雪依然会打湿俩人的鞋裤。

夏子毓顾不上什么美观,到了离农场最近的县城就把能加上的衣服都往身上穿,外面再套着棉袄,围巾抱着脑袋只露出一双眼睛。

她还给王建华买了一顶厚厚的狗皮帽子。

王建华都戴上这帽子了,肯定要给王建华父母也添置两顶。

一家人下放在不同的地方,王建华此前也没多少机会来探望父母,冬天更是第一次。王建华和夏子毓都知道农场条件恶劣,却想到能恶劣成这样!京城也下雪,可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有人会扫雪,以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出行。

哪像这样的荒郊野外,积雪没过膝盖?

王建华把大部分行李都放在自己背上,一只手牵着夏子毓。不长的一段路,两人愣是走了两个多小时。等见到自己父母时,王建华一个大男人眼泪都下来了。

他只在转到大河村之前见过父母一面,那时候父母的精神不错,王建华父亲甚至认为自己会平反复职,对未来充满信心,再苦的环境都能坚持。

但时间一晃到了84年2月,早些年下放的干部,能返城的都陆续返城。王家夫妻呆的这个农场原本有二三十个下放的干部,现在算上两个人只剩8人。

到了84年还没有纠正对王家的处理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机会只会越来越渺茫。

王建华父亲也是心里绝望,精神头一下子就垮掉。

今年夏天时还大病了一场,要不是王建华考上京城师范学院的消息传到农场,指不定王父就熬不过那场病。王建华考上大学,让王父重新燃起了希望!困在下放的农村能做什么,王建华的一辈子都耽搁了,娶个农村女人,从此就当一个农民?

考上大学,不仅改变了王建华的境况,也让他能够返回权力中枢,为王家平反奔走。

“好!老了就好!快点进屋里烤火!”

王父鬓生白发,几年没见儿子,他也高兴的紧。王建华是“知青下放”,他父母却是在农场接受劳动改造,人身没有自由,条件也极为恶劣。

王建华母亲也瘦的厉害,再好看的人在恶劣的环境里呆几年都会大变样。

进了屋,屋子里烧着个小火盆,房间里的温度要比外面暖和,夏子毓的十分伶俐也被冻得只剩下三分,人在极度低温环境下脑子转的慢,烤了半天火才想起来,刚才是叫过王建华父母,还是没叫人?

“叔叔好,阿姨好。”

王建华也才反应过来:“爸、妈,我给二位提到过的,夏子毓。”

王父点点头,王母要热情许多,拉着夏子毓的手,“冻着了吧,烤一会儿火就好了。”

“我和子毓现在是男女朋友,子毓是个很优秀的女孩儿,等我们大学毕业就会结婚。”

其实能把夏子毓带到农场,就是未来结婚对象的意思,就王家这情况,一般处着玩儿的女同志谁跟着王建华转几趟车,天寒地冻的跑来农场看望王建华父母?未来儿媳妇那就不同,甭管条件再艰苦,夏子毓都必须来跑这一趟。

可王建华这一段剖析内心,表明夏子毓身份的话,却让王家夫妻都愣了。

王父终于正视夏子毓。

王建华在来信里就介绍过夏子毓,在大河村当知青时认识的,两个人一起考进了京城师范学院。

又说夏子毓十分照顾他的生活,对他们夫妻俩也很关心,王父现在身上穿着的,就是夏子毓寄来的衣服。夏子毓把围巾解开后,王家夫妻也看清楚了夏子毓的模样。

长得很大气,浓眉大眼,看上去就是贤惠持家的长相。

王家现在处于困境,夏子毓虽是农村姑娘,学历和性格也能把出身的短板给弥补了,王建华母亲就觉得夏子毓和儿子挺般配。天下当婆婆的心思,都希望儿媳妇能把儿子伺候的妥妥当当,夏子毓的性格和长相都讨喜。

可王建华父亲却不满意。

处对象他就不说了,王建华把人带到面前说结婚…结婚?王建华的婚姻,也是王家能不能翻身的助力,夏子毓哪里都好,出身实在太差,王建华打定主意要娶她的话,别想靠岳家提携不说,反而还要对女方的农村家庭大包大揽!

太不理智了。

王建华父亲穿着夏子毓买的衣服,却不好明白着说不同意两人的婚事,一时气愤极为尴尬。王建华没想到那一处去,只当几年的农场生活让意气风发的父亲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夏子毓却察觉出不对劲。

王建华他爸这是瞧不上她?

夏子毓有点懵。

王家以前再风光,现在都啥地步了。王建华父母在农场里的日子,过得比大河村农民还糟糕。大河村虽然穷,自然条件却没有这么恶劣。夏子毓烤着火,裤脚和鞋子粘着的雪融化,滴滴答答往地上淌水。

她觉得寒意从脚上升起。

王家要是没倒霉,她和王建华走到一起是不配。

那时候王建华也算是**,考上大学更是前途光明,夏家往上数几代都是农民!可王家现在的成分还不如农民,王建华考上大学,她夏子毓也是大学生,又哪里配不上王建华了?

纵使夏子毓一向能忍会演,也被王建华父亲的态度搞得难堪。

“阿姨,这里有厨房吗,我带了点吃的来,烧火热热咱就能对付一顿了。”

夏子毓在屋里呆不下去,王建华他妈想说平日里都在火盆上把食物弄热,哪里用得上厨房。不过夏子毓有颜色,王建华母亲也不是笨人,她就带着夏子毓离开房间,把屋子留给了王建华父子。

209:女人就该伺候男人(1更)

雪风吹在身上,烤了老半天的才积蓄的热气瞬间就没有了。

冬天农场里并没有活可干,要不是这几个月夏子毓寄了不少东西,农场里分配给王家夫妻的物资只会更少。冬天还想烤火?自己在屋里呆着,裹着被子取暖吧!哪会给发柴火、木炭,更不会供暖。农场的热闹也看人下碟,有本事回城的干部和家属都陆续走了,留下来的几个全是返城无望的,大多数身体都不好,病恹恹的干不了多少活,农场还得花钱养着他们!

养是养,不过是给口饭吃饿不死,生活条件就极为艰苦。

谁家要有儿女孝顺的,往农场多寄点东西,那日子还能过。

没人照看的,真是一天天在熬日子。

王建华在信里也没掩饰过夏子毓的功劳,他从前自己都难保,一考上大学就能寄钱寄东西来农场,国家养着大学生,可不会连大学生全家都养。没有夏子毓的贴补,王建华父母在农场的日子不会改善。

想到去年冬天她和丈夫只能呆在房间里,把所有衣服都穿身上,躲在被子里仍然很冷,王建华母亲看着夏子毓的目光里就多了善意:

“闺女,你跟着我们建华吃苦了,建华他爸心里苦,他一时想不明白,总还惦记着家里从前的日子,你别和那老糊涂计较…阿姨很喜欢,也谢谢你照顾建华,要不是你鼓励建华考大学,他还在农村浪费时间。”

总算还有个明白人,夏子毓心里的不舒服淡了些。

王建华他妈把鼓励儿子考大学的功劳算在了夏子毓头上,夏子毓还没傻到要解释。

很坦然接受了王建华母亲的感激,夏子毓反过来还安慰她:

“阿姨,我跟着建华不苦,您和叔叔在这里才是吃苦了!您相信我,日子只会越来越好,您和叔叔会离开这个鬼地方的。”

王建华母亲红了眼眶。

“好孩子,多亏了你惦记着我和建华他爸,今年冬天比去年强多了,我带你去厨房要点热水洗个脸,也烫烫手。”

两个女人第一次见面,说了两句贴心话,关系陡然就拉近好多。

在厨房里,夏子毓用上了热乎乎的水。这时候还没到饭点,农场的饮食极差,大年初一那天才在菜汤里见到了两片肥肉,为了多抢两片肉这些曾经当过干部的人差点打起来,夏子毓在厨房把带来的肉包子蒸热,香味满屋子钻,门口那里好几个脑袋在探:

“今天啥日子,吃肉?”

“你肯定是闻错了,年初一才吃过肉,这还不到半个月呢。”

“明明就是肉的味道。”

肉包子的味道真的很香,夏子毓看门口两个人一唱一和的像在说相声,她准备的包子不少,但也不能见人就给吧?她看了看未来婆婆,希望得到了点暗示,王建华他妈只当没有听见。

那就是不用给了。

夏子毓心里有数。

门口两个人说了好半天没动静,也不怕她们听见,骂了声小气,又走了。

冉淑玉暗暗冷笑,大方,大方的话她和丈夫早就饿死了!同样是困在农场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出头的落难人,她犯不着而这自己的肚皮去讨好谁!把包子让给他们吃,能让她和丈夫离开这鬼地方吗?只会被当成老好人,今天给了包子,明天那些人就会厚着脸皮借炭,或者来借比食物和取暖都跟更珍贵的药品。

吃的东西不够可以饿两顿,生病了躺在床上硬抗的滋味太难受,冉淑玉绝对不想再尝试。

不一会儿,夏子毓把包子蒸热,又花了点钱,从厨房里要了两水瓶提回去。

见夏子毓塞钱只要了两瓶水,冉淑玉不解,夏子毓一点也不心疼钱:

“也让建华烫烫脚暖暖手。”

冉淑玉很高兴,女人就该围着男人打转,她对夏子毓的懂事贴心很满意,王家的境况不同,冉淑玉觉得王建华找到家世好的,能否帮上忙还不一定,王建华腰杆子不硬那肯定是真。别说给王建华提热水洗脚,说不定还要王建华伺候!

冉淑玉心里认同了儿子的选择,对夏子毓的态度很亲热。

两人说说笑笑回到屋子,房间里的气氛却不太好。王家父子的谈话不欢而散,夏子毓只当没发现,招呼着王建华烫脚。

冉淑玉找出一个木盆,王建华把冻僵的脚放在盆里,舒服的想呻吟。

冬季的日头短,天亮的晚黑的早,等四人吃完包子,外面天色也基本黑了,这里的电每天是限时供应,冉淑玉早知道王建华两人要过来,农场空着的房间不少,她借了一间空房,勉强给拼凑出床铺用品,这时候就领着夏子毓去另一个房间休息。

当然不是和王建华一屋子睡,俩人还没结婚呢,外人知道了会笑话。

晚上是王建华父子睡一个屋,冉淑玉和夏子毓一块儿睡。

“叔叔,建华,你们早点休息。”

夏子毓打了招呼跟着冉淑玉出去,王建华也追了出去,“走,我和你再去管农场的人借两床被子,晚上温度更低,你和我妈冻坏了咋办?”

农场的人很不好说话,用大团结开道就不同了。

只要给得起钱,别说两床被子,农场还能给你提供灌了开水的暖手袋,两个暖手袋放在被窝里能暖和大半个晚上,烧炭还得担心中毒,暖手袋就更安全。当然,农场里没能返城的几个改造干部是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冬天取暖的木头,全是冬天来临前各自收集的。

藏太多也不行,农场的人会收缴,除非你时不时上供,农场的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随你怎么烧火取暖。

上供得有钱有东西,像他们这样还没返城的,不仅是被组织遗忘,家人也多半无力提供帮助。王家夫妻原本也是被放弃的人,这不半年前王建华争气考上大学,开始往农场寄东西,农场里的人拿不准王家的情况,对他们放宽了看管的力度。

冉淑玉在旁边看着,夏子毓给钱时一点都不心疼。

虽然不是多少钱,至少说明夏子毓兜里的钱不少才这样有底气。她没打搅两个年轻人铺床叠被,自己回屋拿枕头,瞧见丈夫心情仍然不太好,就忍不住把心里的疑问说了:

“我看子毓这闺女虽然是农村户口,家境好像还行?”

几个月来,零零碎碎寄来农场的钱和东西,加起来也有几百块钱,这次来又是大包小包的提了不少东西。从前冉淑玉当然不会把这点钱和东西放在眼里,就算别人饿着肚皮,也不会饿着她、现在却不同,吃过苦才知道,没有钱和其他物资,日子真是煎熬!

王广平不太在意,“建华说她父母在干个体户,外面不是说改革开放吗,干个体户的可能赚到点钱吧。”

王广平不以为然,他对外面的情况了解的太少,根本不知道社会的变化,对个体户的了解还是偷偷摸摸到黑市卖点农副产品那种。

210:精明的冉淑玉(2更)

冉淑玉压低了声音:

“我们为什么一直不能返城,不就是没有人替我们平反说话吗?建华考上大学了,可要等建华能说上话,还要等多少年?那些返城的就算没有官复原职,国家肯定给他们安排了新的职务,广平你都五十出头的人了,在农场再呆几年回去,还能再干什么?

个体户咋了。

冉淑玉有空也看报纸的。

报纸上说国家成立了经济特区,个体户当然不体面,可个体户能赚钱啊!

农场的人都要收好处,其他人肯定也要收,只看好处够不够大。冉淑玉就想着,送礼送到关键处,起码要让想起王广平这号人,不至于被遗忘在极北之地的农场闲置发霉才行。

王家以前那些关系都不走动了,王建华空手也不好上门。

如果有了财力支持,王建华也能和王家的故交恢复联络。冉淑玉将回城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一个有钱还一门心思都系挂在儿子身上的儿媳有哪点不好?就是不知道夏子毓家到底多有钱,又能否舍得钱替王家平反疏通关系。

仅仅是男女朋友,夏家凭啥要掏钱?

是未婚夫妻就不同了,王广平要是能复职,夏家才是靠着亲家鸡犬升天。

冉淑玉的打算,听得王广平沉默不语。

半晌后,王广平才挤牙膏般吐出几个字:

“…一个个体户,你真是病急乱投医!”

病急乱投医?

可能吧!

冉淑玉也不反对。

她真是受够了这暗无天日的苦日子,要不是王建华考上了大学,她可能连今年冬天都撑不过去。幸好,王建华考上了大学,王家也有了点翻身的希望。

冉淑玉当然不会对夏子毓提出要求,晚上两人睡一间屋子,冉淑玉甚至没提过钱的事。话里话外,她都在感激夏子毓的付出,说王建华真是运气好才能找到夏子毓这样的闺女当对象。

“阿姨是赞成你们毕业后结婚的,现在么,你们两个都要以学业为重。”

冉淑玉这话说的通情达理,夏子毓也心生欢喜,觉得王建华他妈还算好搞定,也不枉她花的钱和心思。王建华他爸好像还不能接受她,夏子毓也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王建华是个孝子,她要当王建华的老婆,自然离不开王建华父母的点头。

再说了,王建华他爸也不是一般人。

夏子毓坚信,雪中送炭更胜过锦上添花。

夏子毓在极北的农场里受冻。

夏晓兰在温暖的屋子里打着哈欠。她要是知道夏子毓为讨王建华父母认可所做的努力,一定会大喊佩服,让夏晓兰如此低声下气她肯定办不到。

这让她拒绝去想和周诚修成正果的问题,周诚家里要是不接受她这个农村丫头,夏晓兰喜欢周诚归喜欢,低声下气去讨好周诚父母肯定办不到。

她可以轻言细语和客户说话,可以为了促成一笔生意忍一时之气,就算是生意场上的事,夏晓兰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感情又不是生意,夏晓兰喜欢周诚才和他在一起,要是有太多东西掺杂进来,感情让她感到不舒服,夏晓兰自然会选择分开。说到底,她对周诚还没有势在必得的执念。女人若是一无所有,就容易把全部的心神都寄托在男人身上。

夏晓兰就算没有周诚,她还有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忙的脚不沾地,可能痛苦不舍一段时间也就抛在了脑后。两人之间感情的天平并等重,就眼下来说,显然是周诚喜欢夏晓兰更多一些。

感情的事本来就不公平,谁喜欢的多,谁就更上心,更愿意付出!

夏晓兰还没急着和康伟说开建材装饰店的事,她在等周诚的回信,不知道去京城能不能见周诚一面。等她从羊城回来,李凤梅先带回来的春装都已开始走货。

夏晓兰回商都那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下旬的气温还没回暖,这也不耽误那些女顾客开始选购春装。丝袜夏晓兰早早订好了价只卖10元双,李凤梅还想谁会花十块钱买双薄薄的袜子,但这次拿回来的货最受欢迎的,正是这种半透明的丝袜。

时尚杂志上的女演员们要穿,外国电影里的也经常出现,港台地区的女人们都在穿,凭啥商都的女人们就不能穿?市委招待所那些女服务员,情愿用当迎宾的报酬和夏晓兰换一双丝袜,就知道她们有多渴望拥有这时髦的东西。

那些女服务员的报酬可是20元天,夏晓兰一双丝袜定价10元,李凤梅觉得贵,仍然有人买得起!

商品好不好卖,不在于它贵或者便宜。

农贸市场的地摊货便宜,顾客依然会挑挑拣拣。

“蓝凤凰”的衣服价钱从摆摊时就不算便宜,为何还是有客人要掏钱买?稀缺性,能同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虚荣…如果仅仅是图便宜,商都当地的衣服那么多,顾客为何要买贵的?她们要的就是贵,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

“丝袜”也是如此,10元钱一双。10元钱能买好几斤肉,买米的话能吃一个月,就为了一双薄薄的袜子值吗?李凤梅说值不值不算数,夏晓兰说了也不算,得顾客自己来评判值不值。

她们追求的不是“丝袜”,是丝袜所代表的时髦。

生怕以后买不到,有的人一买就是两三双,以“蓝凤凰”的客流量来说,200双丝袜并不需要几天就能售空。夏晓兰不得不又给白珍珠电报,让她再凑一批丝袜送到商都。

“这一次,咱们的袜子不卖了,直接送!”

李凤梅从时尚杂志里抬头。

“送?”

一双丝袜也要几块钱本钱,要是对外说送丝袜,那还不是有多少抢多少!

李凤梅担心成本问题,夏晓兰却笑得高深莫测,“就是送,我这两天找人画两幅海报吧。”

简单的海报夏晓兰也能画,可她嫌耽误自己时间。这种没啥技术含量的活儿,完全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夏晓兰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赚钱,现在可以花少量的金钱去节省时间,她觉得特别合算。

“对了,今天是元宵节,晚上我们吃饺子吧?”

211:送钱上门还没人要(3更)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豫南省也算个重要节日。

正月十五也叫“大年”,只有过完了大年,一年的春节才算圆满结束。南方吃元宵、北方吃饺子是过大年的习俗,豫南省是吃饺子的人多,有的县吃混沌汤,也叫“团圆茶”,娘家要接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家吃“团圆茶”…刘芳这个出嫁女儿和娘家断了几年走动,刘勇压根儿把这茬给忘记。

刘芳正月初二从七井村回家,就等着夏晓兰和刘芬上门走动,梁秉安答应给刘芬母女俩修新房的4000元还没送到,为了这钱,母女俩怎么说也要上刘芳家走动一趟吧?

哪知从正月初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刘芬和夏晓兰都没上门。

刘芳有点坐不住,她现在是求着夏晓兰嫁人,夏晓兰和小姨一家不走动,刘芳还咋能把外甥女打包嫁人?等到正月十五,眼瞅着年就要过完,刘芳心里骂夏晓兰烂泥扶不上墙,却也不得不主动上门。

梁秉安开车去,梁欢想到或许能再拿一个红包,也坐上了车。梁宇倒是觉得乡下很好玩,最全家心情最好的一个。一上车,梁秉安就问刘芳:

“钱带上了吗?”

刘芳拍拍自己的黑皮包,“带上了,4000块一分不少。要我说就得等二姐她们俩急一急,要盖房子了手里没钱,自然晓得上我家门!”

梁秉安摇头失语:“你这人,就算给出一百分的人情,人家肯领六十分就算不错,不见的四十分全部你一张嘴败掉。”

有的人不敢实事儿,明明只出三分力,因为手段巧妙,别人要感激七分的情。

实打实拿出4000元送刘芬母女修新房,没有十分情,也占七分的恩,被刘芳一张嘴的败的只剩下三分的话,梁秉安觉得太亏!

刘芬母女俩想等到夏天再修新房,她们能等,粱家却不能等,这才有梁秉安和刘芳三番两次主动回刘家的举动。刘芳也是说气话,被丈夫训两句就没吱声儿,梁欢想到要白给二姨家4000块钱,心里十分不舍。

梁家条件再好,也不可能给梁欢一个半大孩子几千块呀。

她有时候买衣服太频繁,刘芳都会迟疑。

整整4000块,能买多少衣服?

每天不重样的穿都能穿两个月,梁欢年轻娇美的脸色有愤色。这种穷亲戚,要不是家里面想让夏晓兰去嫁给那个人,梁欢真的不想和这种穷亲戚有任何来往。梁欢自己也得承认,她那个表姐夏晓兰从小就长得好看,几年没见,更是把梁欢都比了下去。

梁欢一直是长辈们宠爱,男孩子们追捧的小公主,她也觉得自己顶好看,底子好有条件打扮,梁欢在学校里脱颖而出,好多人都认同梁欢是“校花”。

那是学校里人没有见到夏晓兰…可惜,夏晓兰早早辍学,也没那个被人追捧的机会!

想到这里梁欢才稍微高兴点。

梁秉安开车到了七井村,照旧把车停在了村口。年后连出几天太阳,早前的雪融化,村里的路泥泞不堪,弄脏了梁欢的小皮鞋。

一路走一路甩泥点,小公主嘴巴翘着。

好不容易走到刘家门口,却发现刘家大门紧锁。

门上挂了一把大锁,显然不是从里面关上,刘家应该是没人在家。刘芳摸了摸自己的黑色皮包,“奇怪,今天过大年,大哥一家子不在家能去哪里?”

上赶着送钱还送不出去!

刘芳就没遇见过这么滑稽的事儿。

而且今天是大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刘勇不在家,是不想她这个出嫁女回来?

刘芳黑着脸。

梁秉安让她去问问邻居。

邻居还特别奇怪,“勇子他们一家正月初四就出门儿做生意去,没告诉你们呀?”

正月初四就出门做生意?

刘芳气得要命,哪有人连年都不过完就临时决定要出门做生意,她正月初二回来给父母上坟,娘家这边所有人连个屁都没放过,可见是早有的决定,却独瞒着她一个人!

刘芳性格霸道,她可以几年不和娘家人联系,娘家人却不能把她当外人。

梁秉安也觉得奇怪,“那我大哥他们有没有说过什么时候回来,是在县城做生意?”

这两年说干个体户,一般就是在家附近的城里摆个摊,梁秉安琢磨着大舅子几个人就是做这种生意。不过刘芳年初二回家上坟,刘勇几人却没露过口风,梁秉安也挺难接受。上门送钱还被嫌弃,要不是梁秉安有求于人,此刻绝对掉头就走。

要再问的详细一点,邻居也不傻。

刘勇一家都瞒着,肯定有瞒着的原因,年前吃饭时不就是快吵起来了么。

何况邻居也不知道,村里人可能只有陈旺达知道的最清楚,其他人只晓得刘勇一家子在省城商都赚了钱,具体情况也说不出个一二三。

陈旺达就更不会说了。

他给夏晓兰开了好多介绍信,夏晓兰知恩图报,把卖油渣的生意交给了陈旺达。陈旺达不仅有一个儿子,他想等大儿子以后当村长,就把油渣生意给了二儿子。前天二儿子跑了一趟商都,拉回四百斤油渣,一路走一路买,还没回家就卖光了。一斤油渣赚六分钱,一天能赚二十多块。

给人当泥瓦工手艺好的大工才几块钱一天,油渣生意一个月咋说也有几百块钱。

二儿子只跑了两天,就叫老婆给陈旺达送了一个大肘子。

亲爹把这么赚钱的买卖给他,是疼爱他啊,必须得加倍孝顺亲爹。

梁秉安在村里问了一圈,只知道刘勇带着一家人从去年就到省城做生意,具体在商都哪里,又是做什么生意,平时住在哪里,村里人一问三不知。

刘芳早就发火了,差点把手里的皮包摔掉。

“防我像防贼,上赶着送钱人家还不稀罕,没有张屠夫我就要吃带毛猪?这钱我不送了,就是白扔到河里,也不给我姐修房子!”

梁欢知道她妈生气,她指着自己的小皮鞋,“妈,我的鞋都弄脏了,这双鞋我不要再穿,你给我买双新的!”

4000块钱没送出去,可以买多少双新鞋呀!

梁欢觉得自己的要求合情合理,梁秉安被母女俩气得头疼。

他和刘芳性格不同,为了达到目的,别说踩泥水吃闭门羹,就是天上下刀子也不耽误他来刘家。他还不信了,把大舅子一家人找不到!

“梁欢,你少气你妈几句!你也该懂事了,见到你表姐和二姨态度好点。”

夏晓兰不嫁,难道真的要叫他女儿嫁?

梁秉安虽然教训梁欢,内心又咋会不疼她。女儿是亲生的,不能推她去填火坑,夏晓兰是老婆的外甥女,和梁秉安没有血缘关系,他自觉给刘芬和夏晓兰的补偿不少,心里是一点都不愧疚。

——刘勇到底带着夏晓兰在哪里呢?

212:个体户?好俗气的(4更)

夏晓兰在哪儿呢?

她在商都大学。

商都大学是豫南省唯一的重点大学,它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立的专业不少,夏晓兰今天要找的就是美术系的学生。画几张海报而已,夏晓兰要求的尺寸不小,不愿意占用自己太多时间,她就来商都大学找学生代劳。

正月十六,商都的一些大学生已经返校,因为交通不便,好些学生假期甚至不会回家,会一直呆在学校。夏晓兰只管问商都大学美术系的宿舍,她把自行车停在车棚里,就听见一个诧异的声音:

“夏晓兰?”

夏晓兰扭头一看,卓卫萍也刚刚停好车。

“卓公安,真是好巧呀,你怎么也在这里?”

卓卫萍也觉得巧。

夏晓兰那个服装店生意极好,这时候不应该在店里帮忙吗?上次夏晓兰被抓到派出所,卓卫萍觉得那些人欺负女同志,哪知最后峰回路转,反倒是联防队的人吃了亏。联防队的郭队长说是受国棉三厂的丁爱珍指使,派出所把丁爱珍带回来,还没问出个结果呢,却又牵出了国棉三厂的厂长和丁爱珍合伙侵吞国有财产的案子。

这下好了,丁爱珍先头干得反而是小罪,后面这个却是大案。

“丁爱珍的案子应该很快就判,据我所知,她至少要判十年。我也想问你呢,你来商都大学做什么?”

十年?

夏晓兰觉得无所谓。别说等十年,就算丁爱珍能够减刑一半出狱,都差不多是1990年,那时候的政策会比现在跟宽松,夏晓兰也会比现在更有底气。一个坐过牢的丁爱珍,已经不能再威胁到夏晓兰。

夏晓兰心情十分愉快:

“我想找美术系的学生帮忙画几幅海报…”

夏晓兰把大概来意说了,卓卫萍问她是不是认识美术系的人,夏晓兰摇头,卓卫萍却很服气:

“你这运气!走吧,我认识美术系的,帮你介绍下。”

卓卫萍岂止是认识美术系的人,她的妹妹就是商都美术系的大二学生。卓卫萍来学校看望妹妹,却恰巧遇到了夏晓兰找人画海报。卓卫萍当仁不让,就推荐了自己的妹妹卓娜。

卓娜有一双圆杏眼,听见有人找她帮忙画画,那真是不要钱都肯上。但一听夏晓兰画的是海报…海报哪里算画画,根本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卓娜马上兴致缺缺,不过她又不敢拒绝卓卫萍带来的人,就说自己不要报酬,能不能请夏晓兰当一次模特,她想画一幅人体肖像。

人体肖像?

一坐就是几小时不动,夏晓兰没有过这种经历,她也不太想同意。

卓娜就笑嘻嘻的,“那我给你介绍个师兄,他画画很厉害,一直想在外面接活。”

夏晓兰不由多看了卓娜一眼,卓卫萍公安是个实在人,没想到她妹妹卓娜倒是挺滑头,大概家里条件不差,看不上这点没有难度的海报绘制。夏晓兰也是没办法,84年她是不可能在商都街头随便找一家广告彩印店就能搞出自己想要的海报效果的,只能见见卓娜口中的师兄。

卓娜介绍的这个龚洋很符合夏晓兰对美术生的印象,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上还粘着颜料。他是家庭条件不好,还一门心思想学美术的人。只要和艺术沾边的东西,学习花费的钱就不会少,要想画技得到进步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素描还好,其他的画颜料是不小的开销。龚洋家境不行,为了填补平时的画画开销,他啥活儿都接。

夏晓兰把带来的几本杂志给龚洋看,又说了自己的要求。龚洋随手勾勒了一个速写,配色也不俗气,夏晓兰觉得他画海报是没问题的。

她一共想要三张海报,龚洋在心里算了半天颜料钱,“每张给我8块钱——”

“我每张给你10块,但你得给画的快一点,画好了给我送到店里。”

三张海报就是30元,比学校一个月的补助还多,这样简单的要求,龚洋一天就能搞定,除去颜料和纸张的成本,他肯定要赚不少。

学生劳力本来就挺廉价,龚洋已经很满意这报酬,夏晓兰给了10元的订金留了地址就走。

龚洋谢谢卓娜帮忙介绍生意,又说要请卓娜吃饭。他穷成啥样大家都知道,卓娜笑眯眯的:“吃饭以后再说,你不是答应人家夏老板会画快点吗,师兄赶紧回去画海报吧!”

等龚洋一走,卓卫萍也是无语:

“你平时老说没有找你求画,我给你带给朋友来,你还往外推。”

卓娜嘟着嘴,“那我求你朋友当模特儿她也没同意呀,姐你是怎么认识她的,我看年纪也不大,怎么就当个体户啦,上学不好吗?”

卓卫萍无语。

如果有那条件,谁想自己在外面打拼啊。

就卓卫萍知道的,夏晓兰都进两次派出所了,当个体户也不容易。卓娜是何不食肉糜,卓卫萍沉着脸,“当个体户又咋的,三百六十行都能出状元,个体户并不比你这学美术的低一等。”

卓娜不以为然。

长得那么好看,却干个体户,一张张数毛票,那画面多俗啊!

夏晓兰还不知道自己被小姑娘评价为“俗气”。

知道了大概也就是一笑而过,呆在象牙塔里的人,要没有了家庭财力的支持,大概马上就会从小仙女变得俗不可耐。她哪有空和一个陌生丫头计较,夏晓兰现在也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在学习。她每天都会六点起床,洗漱后小跑着到街上买来早饭也才六点半,七点开始正式学习,一直到11点才会往店里去,等下午2点夏晓兰就回家继续复习,一直到晚上11点准时上床睡觉。

春装只是零零散散的在售卖,现在的客流量李凤梅和刘芬两人就能应付。

午饭夏晓兰也会在店里解决,这个时间点一家人都会聚在服装店里,夏晓兰放松下脑子,顺便给刘勇补补课。

她得讲讲装修的事儿,刘勇可以不会设计,他却必须要总揽全局。

材料要用多少,他要怎么向人报价才有的赚,多长工期,要给多少工钱,零零总总的东西刘勇是在学。他最近跑商都的瓷砖店等地方跑的很勤,各种材料多少钱,他自己也在拼命记。

夏晓兰收到了周诚的电报,周诚以热切的语气表示,夏晓兰可以随时去京城,只是可能需要夏晓兰去部队看他。

周诚没说杂志的事,不过以他的性格肯定托人在找,夏晓兰也不着急。

213:钱还是不够用(5更)

去部队看周诚?

看就看呗,和一个军人谈恋爱,夏晓兰早有这种心理准备。

刘勇原本对去给康伟装修房子有点怯场,现在夏晓兰说要一起去京城,他心里就有数。他想把上次那几个干活的工人一起带去京城,虽然要有路费和住宿的花费,却是合作过的,刘勇自己都没搞明白,真不想再重新教一遍别人。

搞装修的肯定要有自己的数工,夏晓兰也支持刘勇这么做。

“路费和食宿不要担心,这些都是包含在成本核算里的,康伟这一单您就算不大赚,也不能亏钱贴着帮康伟装修。”

生意就是生意,熟人的单不说赚钱吧,起码不能往里贴钱,刘勇的时间成本也是钱。夏晓兰也是被她舅给搞怕了,“蓝凤凰”的店面装修,刘勇就往里面帖进去小两千,要不是夏晓兰核算了成本,也不会知道刘勇贴钱的事。

刘勇要想着“报恩”啥的,完全能做的出给康伟家房子装修贴钱的事。康伟又不是没钱,报恩不需要这样报,康伟的人情夏晓兰都记在心里呢,要不也不会想着和康伟合伙搞装修建材生意。

现在“蓝凤凰”的生意也是不错,天气还没有真正回暖,一天**百的营业额并不差,夏晓兰想要促销,也是后来才想起来,到了7月份她不仅要拿出5万块来搞装修建材生意,还答应了她妈要在村里盖房子。

既然要修,至少得准备个两三万,修个红砖小楼。

要以投资的角度来看,在七井村花两三万修房子特别不合算,别管再过多少年,村子里的房子不会升值。顶多是30年后物价上涨,建材和人工都变贵,现在两三万修的楼房,后世要花二三十万才能建好。

这样看村里的房子也在升值?

能变现的才是升值,现在如果能花两三万买城里的福利房,将来可以卖出去或者等拆迁补偿,七井村的房子盖得再漂亮,没有人会购买那里的房子,城市再怎么扩张,也拆迁不到七井村那地界…所以在村里花钱盖房子毫无升值空间。

不过夏晓兰早就想通了,每笔钱都要花的能看到回报才行?

她说过要让刘芬过上好日子,花两三万在村里修房子,让刘芬高兴,夏晓兰觉得很值!

别怕花钱,钱只有花掉了才有再赚的动力。为了能在7月份攒够在鹏城特区搞装修建材的和修新房的钱,又被高考牵制了注意力,夏晓兰短期内无法再涉足其他生意,只有在服装店这边想想办法,让生意能更好些。

一天**百的营业额并不少。

一个月怎么也该有两万多。除掉进货的成本,能赚一万多块钱,分成两份,夏晓兰一个月有七八千。这是1984年,一个月有几千块的利润收入,普通城镇职工哪敢想?不过夏晓兰现在手里才2万出头,想要在7月的时候同时做新生意和修房子,她手里至少该有七八万。

剩下的五个月,她得保证平均每个月能从“蓝凤凰”分到1万以上。

所以现在的生意不差,夏晓兰还想更好一点。

龚洋第二天中午就把海报给送来了,用色大胆,配图简单而具有冲击性,贴在墙上绝对是一眼就能吸引注意力。夏晓兰十分满意,把剩下的钱结算给龚洋:

“龚同学,下次还有这种活儿,我可能还会找你。”

夏晓兰看重的并不是龚洋画画基本功,任何一个美术系的学生基本功都不会太差,她看重的是龚洋的审美,能理解她说的,能画的时髦…龚洋能画海报,自然也能画其他,比如室内设计效果图。现在又没有电脑出效果图,不就是要靠画出来吗?

不找美术系的学生,夏晓兰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人选,现在国内根本没有室内设计的相关专业!

龚洋站在服装店里,微晶砖干净到发亮,水晶灯和大量玻璃镜的运用让这里显得十分华贵,他好像有了个很有钱的主顾?夏晓兰不缺钱,龚洋就把邀请夏晓兰当模特儿的想法给压下,夏晓兰在普通人眼里是漂亮,在龚洋这样的美术生眼里,让他们很有创作的冲动——不临摹也能创作,夏晓兰长得太好看了,给了龚洋不少灵感。

听夏晓兰的意思,好像还有类似的活儿,龚洋不由多嘴问了两句。

夏晓兰就指着服装店说,“就像这样的装修,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我会画一些简单的布局和家具样式,但如何上色,能让别人提前看到一间屋子经过装修后是什么模样,估计要请你帮忙了!”

室内装修设计图,龚洋根本没有接触过。

但有了布局和样式,他只需要给上色,龚洋觉得不会太难。

他不由多看了服装店两眼,布局和配色都挺好看的。夏晓兰在和龚洋谈话时,大家都没打搅,等他走了,刘勇才开口:“晓兰,你想让他当什么室内设计师啊?”

夏晓兰说搞装修得有专门的设计师,设计师出了图,就能让工人照着样子装修。

现在这个“设计师”是夏晓兰和刘勇两人商量着来,夏晓兰不可能一直给画图,她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夏晓兰就想着培养两个能画效果图的“设计师”出来,让一个商都大学毕业的学生跟着刘勇这样的个体户干,人家肯定不同意。

别管学的是不是美术,龚洋毕业国家是要分配工作的。

在这种年代,正式的工作比啥都重要,刘勇一个月给几倍的工资,都挖不到一个大学生跟着他干,谁知道你这私人的工资能拿多久,大家觉得国家分配的工作才靠谱。工资高点低点的没关系,国家的单位不会倒。“下岗”是90年代才有的词,在84年,国家分配的工作就是铁饭碗!

所以连卓娜都能轻蔑的想,夏晓兰就是俗气的个体户。

让美术系的大学生来干专职设计师不行,兼职不就没问题了吗?

夏晓兰点头,“先试着合作下,看他能不能做好吧。”

龚洋做不好也没关系,商都大学有美术系,国家还有专门的美术学院呢,肯定还会有像龚洋这样需要卖画来养画的学生,夏晓兰有很多选择余地。

李凤梅这才看清海报上的内容。

画不画的她不懂欣赏,大字她认识:

“春季酬宾活动,全店一次性消费满168元,送丝袜一双…”

214:送丝袜的正确方式(6更)

“晓兰,你说的送丝袜是这样送?”

李凤梅还是不太懂,刘勇却大笑,“这不是换着法子让人多买衣服吗?”

看李凤梅和刘芬不懂,夏晓兰就挺耐心解释,“我们店里有没有超过168元一件的衣服?丝袜不卖,想要的人就要买够168元,随便她们买什么都行,一次性总金额满168元,就白送一双丝袜。”

这比满168元直接减10元还有刺激性。

能一次性花168元买衣服的,有没有10元的优惠力度都会买,一双丝袜虽然才卖10元,它在商都是紧俏商品,带给人的心理价值并不仅仅是一张大团结。

目前蓝凤凰还没有单价超过168元的衣服,最贵的就是陈锡良大力推销的那款羊毛大衣,夏晓兰摆摊时卖140元,一挪到店里就坐地起价卖158元。这就是单价最贵的衣服,现在店里也没这个款,不管顾客买什么,至少得两件才能凑够168元。

两件衣服能赚好几十块,一双丝袜的成本不过几块钱,送出去就送出去呗。

现在是送丝袜,夏晓兰以后还准备多搞类似的促销,送化妆品,送钱包之类小东西,要不是没有电脑操作,她还想在店里搞购物积分。手写就算了,太麻烦不好统计,是给刘芬和李凤梅俩人增加工作量。

等到白珍珠发电报说又凑了一百双丝袜用火车托运过来,夏晓兰就笑:

“等收到丝袜,我们就可以搞这个促销活动了!”

两张海报贴店里,一张贴门口去,时间上写的是2月20号开始春季酬宾活动。

海报在才刚贴出去就有顾客询问,原来有几个人打算买衣服的,临时又反悔,决定20号再来。当然,这样的顾客并不是太多,毕竟不是人人都想要免费赠送的丝袜…一双丝袜要10元,免费赠送的要买满168元,前后的数额差距不小,自然要考虑一番。

好在店里不仅有女装,还有一部分男装。

一个人买168元的衣服舍不得,还能给家里的男人买。店里的男装数量少而精,衬衣和西装都是好质量,一套西装也有一百多,再添个便宜的衣服,想凑够168元还不容易吗?

白珍珠发过来的丝袜如约收到,2月20号正式开始搞活动,可把夏晓兰三人累的够呛。生意还没赶上年前大卖的那一茬,到了晚上一盘账,营业额从**百飙升到2000多。

丝袜才送出去10双,一共才几十块的本钱,营业额多了一千多,利润多的是好几百块,几十块钱的赠品又算啥?刘芬和李凤梅这才明白夏晓兰把丝袜从卖改为赠送的原因。

搞活动为了啥,不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

“就和我们摆摊,有人要讲价,你钱数上不少,却送围巾或者手套给她们?”

李凤梅总算是想起这一茬。

夏晓兰点头,“对!但也不能随便乱送,只买条裤子,我送丝袜给她干嘛,满168元了,我们的利润有保证,送一条丝袜也不值多少钱。”

丝袜的魔力没那么大,但它能诱导人多购物。

本来买了百来块衣服,一想不如再添几十块,还能免费拿一双丝袜。也有人特别想要丝袜,但自己又买不了那么多衣服的咋办?拖着亲戚朋友来,大家买衣服的总数凑满168元即可,反正送一双丝袜,由你们自己协商着怎么分配。

营业额是明晃晃的拉高,就证明夏晓兰这促销方法可行。

海报上打出的50双丝袜送完为止,其实这次备货就有100双,要是生意好,丝袜基本上是无限供应的…这些套路84年的人还不知道,真以为只有50双。

营业额提升,夏晓兰就想着安装电话的事。

她原本以为是多花点钱的问题,也做好交几千块钱初装费的心理准备。但去电话局一问,人家就问夏晓兰家是什么级别的干部。

她是啥级别啊?

房主于奶奶是个扫大街的老太太。

她和她妈都是个体户!

在84年安装座机电话和钱无关,电话的线路不够,个个城镇职工家都要安装电话,把电话局的人杀了也办不到。夏晓兰也没和电话局的人抬杠,在她的香烟攻势下,有人才好心给她科普了下安装电话的条件。

要安装电话,得有“线”和“号”。所谓的“线”就是指外面的电话线路,一个线盒里大概有15条线路,还必须留出一根备用的,万一哪条线路出故障,这根备用的线路就要马上派上用场。于奶奶家所在的这一区域,15条线路有没有都用完不好说,各位领导干部家安装电话的用途,总比夏晓兰这个体户强吧?

不仅是线路,每个地区的电话号码也有数量限制,电话号码在电话局的机房里,所剩不多的号码,为啥要拿给夏晓兰用。

这事儿就算找胡永才帮忙都不行,夏晓兰安装电话的计划暂时落了空。

其实她要是真的想找人,剪彩时出现过的侯秘书或许能办到。为了安装电话去找侯秘书值不值?侯秘书看得是邵光荣的面子,邵光荣是因为周诚和康伟的关系——夏晓兰觉得还是绕的太远。

于奶奶提醒她:

“隔壁巷口不是有个公话?你给别人留那个电话。”

公用电话当私人座机用?

夏晓兰亲自小跑着测验了下距离,五分钟内能跑到,她决定就照着由于奶奶说的办!这时代打个电话,跑五分钟接电话又咋的,打电话的人可能花了一两个小时才拨通,多等几分钟也没有关系。

公用电话装在一个小隔间里,有个中年妇女就负责喊电话,某家的谁谁谁来了电话,她就扯着嗓门儿大喊一声。夏晓兰时不时给拎两兜国光苹果,或者带两包糖去和喊电话的程阿姨套近乎,没两天就和人混熟了。

程阿姨磕着夏晓兰带来的瓜子,技术娴熟往外吐着瓜子皮儿:

“只要你在家,我肯定能让你把电话接上,你要是不在家,我也用纸条给你写上别人说了啥。”

“谢谢程阿姨!”

“先别谢,喊电话一次五分钱,大家都这么收费,你这钱还是要出的。”

这是程阿姨的正当收入,喊人接一次电话5分钱,夏晓兰岂会赖这个钱。

“您放心,我肯定按规矩来。”

夏晓兰掏出两张大团结,“您先把钱预收了,以后慢慢扣。”

先存话费再接电话的,现在还真没有。程阿姨也有点惊,附近人都说夏晓兰和刘芬是于奶奶家的穷亲戚,忽然冒出来就是为了于奶奶的房子。这些邻居还不知道“蓝凤凰”存在,胡永才老婆也不可能乱说,程阿姨见夏晓兰出手大方,心里骂那些人胡说八道。

215:康伟的装修订单(7更)

夏晓兰搞定了公话间的程阿姨,又让龚洋设计了四张名片。

她的名片上留的就是程阿姨守的这个公话号码,李凤梅和刘芬的联系方式自然是离服装店近的,刘勇的是离租的房子近。

李凤梅和刘芬都不知道自己能拿名片做啥,“蓝凤凰服饰”,不晓得的人,还以为是家制衣厂呢,其实就是个服装店。夏晓兰是顺手做的,李凤梅和刘芬早晚要自己接触外面的生意,名片总会派上用场。

夏晓兰的名片上简简单单一个名字加电话号码,刘勇的是“远辉装饰”。

“远辉”连个门店都没有,夏晓兰已经给刘勇的名片印上了“远辉装饰负责人”的字样。刘勇这个光杆司令压力很大,有了名片后他不得不努力拓展自己的业务。

第一个就是给康伟打电话,年前说好要装房子,这单工程到底何时才能启动?

这才2月末,正月都没过完。

康伟第一次和他妈提装修房子的事。

康母是个秉性柔弱的女人,丈夫在的时候听丈夫话,康伟他爸牺牲后,要不是她还怀着康伟,这个消息肯定将她击垮。她把康伟生下来,没有为母则强,康伟奶奶更多的充当了她的角色,她还是悲春伤秋的,康伟和他妈说话都要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