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上一章:第 37 章
  •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下一章:第 39 章

“妈,接您去县里住是应该的,谁反对我揍死他,可家里不能没人看着吧,我们都挤在店后院,那地方有几间房您上次也瞅见了,全家老小十几口人挤得下?”

店后院有四间房,撵走张满福和江莲香,房子其实也能住下。

夏长征和张翠两个带着儿子夏俊宝住,夏红兵家人口多写,夏红兵和王金桂两人住一间,两个小儿子住一间,夏老太就委屈下和夏红霞挤一挤。

四个房间不是挺完美?

那些房子小的城里人,住的比这还挤呢!

张翠看见夏老太和夏红兵两口子商量的兴高采烈,也把贤良淑德的面皮扯下:

“家里的田地谁来照看我就不说了,都搬去县城住,家里几个男娃都辍学是吧?我和长征都是没地位的个体户,可解决不了三个小孩儿上学的问题!”

她儿子夏俊宝要去城里上学,张翠能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托人,可夏红兵和王金桂能生啊,除了夏红霞还有俩儿子,这都要算到张翠头上,她就是离婚也不肯养的。

这年头忽然冒出来的,却咋都压不下去。

张翠想着,她还有哪里需要夏家人帮助。

老二两口子倒是可以压榨的老黄牛,可老二一家都跑了,老三夏红兵一家子都是偷奸耍滑的,真要把她逼急了,还不如学刘芬离婚——

“夏长征,你要是敢把这群人带去县城让我养,这日子也不用过了!离婚,我们离婚!”

222:爆炸威力有点猛(3更)

张翠猛然把“离婚”说出口,夏家人都愣住。

夏长征第一个不敢信,他也不想接老娘和弟弟一家去县城,这不还在想办法吗?张翠却忽然提出了离婚,夏长征顿时就急眼。

“你说啥,你再说一遍!”

指望他像老二一样,连婆娘孩子都管不好?

夏长征大怒,立刻对张翠动起手。两口子打架,吓得小儿子哇哇哭,夏红兵看着不像是演戏,才去拉架。张翠鼻青脸肿的,牵着儿子夏俊宝就往外跑。

“让她走!一个个的都要翻天!”

夏老太捂住胸口,不让夏长征去追。夏长征也觉得演戏要演全套,在夏家人面前把门摔得哐当响:“这下大家都满意了?”

夏红兵和王金桂都吓了一跳。

老大两口子明明瞒着家里在外赚大钱,现在还一脸受委屈的表现,这是表演给谁看呢。

夏老太也觉得张翠说离婚是打她脸。

夏家有个儿媳妇离了婚,让周围的人都笑话夏家,现在张翠又说离婚,夏老太觉得是在威胁他!那股血往头顶冲的时候特别愤怒,等过了几小时,夏老太慢慢又能考虑问题了。

张翠离婚的说法是威胁,说话却没错。

夏家十来个人全搬去县城住,别说那间小吃店能不能养活这么多人,村里的田地岂不是全丢下?二儿子大军跑了,名下的田地还在,夏大军那份公粮和提留款必须要交。夏老太本来就在犯愁这钱要让谁来出,一家人要是都不管地里的活儿,等到交公粮是全部掏钱出来买么。

夏长征两口子肯定有钱,张翠那么奸,还能把老三夏红兵一家五口的公粮和提留都帮忙交了?

夏红霞在店里帮忙,偷奸耍滑的,却在留心小吃店一天能收到多少钱。

一天就是好几十的收入,把本钱除开也能赚不少吧。夏老太想到张翠和夏长征每个月在安庆县赚几百块钱,却把她留在乡下过苦哈哈的日子,一颗心就像放在油锅里反复煎。

两口子没良心啊!

当她这个当妈的也不能把全家带了去,家里的活儿还需要人干。

夏老太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却不想张翠牵着儿子跑回安庆县,一脸的鼻青脸肿都不需要多讲话,张满福哪里还不明白?

张满福用菜刀狠狠砍在菜板上:

“大姐,姓夏的敢欺负你,看我不拿刀砍死他们!打量我们老张家和姓刘的一样不中用啊?”

刘芬受欺负,有刘芬性格的缘故,也因刘家是外地搬来的,在安庆县没啥根基。张家可不是,夏家算个鸟,姓张的可不是白给欺负的。

江莲香也是帮着张翠说话,一个月两口子能赚100元,这店本来就是嫂子的,现在夏家老太婆想把她和张满福赶走,让夏家人来占这个便宜?

江莲香生怕事情闹得不够大,把身上的围裙一丢就要回家去叫人:

“大姐,我们就不怕姓夏的,姐夫也是,咋对你下这么重的手!”

三个人把店门关了,急冲冲离开。

黄嫂在街对面看着,觉得自己不赚钱都没天理,张记年前的生意多么火啊,过了年就一日不如一日。老顾客都被黄嫂抢走,不着急如何挽回生意,一家人还窝里斗。做生意的人最怕家宅不宁,家里整天有烦心事拖累,那还有心思和精力搞生意?

黄嫂开个店,别管是公婆,还是妯娌,甚至是家里的小孩儿,没有一个人敢和她闹心的。

她是家里赚钱的主力,她说话受重视,家里人也没有和大团结过不去的。

“我看张记这生意哟,说不定要黄。”

黄嫂偷偷对帮忙擦桌子的婆婆说,她婆婆一针见血指出了本质:

“该,谁叫他们心肠坏!”

心肠好的话,漂亮又聪明的夏家闺女咋不帮他们?

啥盖浇饭、盖浇面,黄嫂婆婆都没听过,不过这简单的东西赚钱啊,放着现成的财神爷不拜要往外面赶,张记不倒霉谁倒霉。

年初四那天闹过一场,黄嫂和家里人才知道夏晓兰和张记有关系。

人嘛都有个远近亲疏,夏晓兰帮黄嫂把生意做起来,黄嫂一家人肯定站在夏晓兰这边。黄嫂心想,夏晓兰那个未来堂姐夫真是瞎了眼,放着聪明又好看的夏晓兰不选,居然和夏晓兰的堂姐搅合到一起。

考上大学又咋样?

夏晓兰今年肯定也能考上大学,不也是大学生!

那个夏子毓虽然是大学生,黄嫂觉得对方心思可能都花在如何抢男人上,论起聪明伶俐来,十个夏子毓捆起来都抵不上夏晓兰。

夏子毓要是能干,咋不挽救下张记的生意?

夏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夏晓兰虽然不知道,不过也能预料。

老大一家似忠实奸,老三一家好吃懒做。

没有了老黄牛般的二房在中间被压榨,夏长征和夏红兵两兄弟早晚要闹翻。夏长征两口子在县城开起店面,也算大河村的成功人士,原本把自私的面目藏得严严实实,随着两口子成了夏家最有钱的人,肯定会忍不住露了马脚。

“张记”的存在就是不定时的炸弹,张翠和夏长征能瞒一时,却瞒不了一世。

黄嫂快餐抢走“张记”的生意,也就提早激化了矛盾。夏家人自己内斗,自然顾不上再来找她麻烦,原本夏晓兰就是这样想的。不过在年初五夏大军被人怂恿着闹了一出后,夏晓兰觉得自己对夏家人的手腕还是太温和。

她直接抽掉了夏子毓,以及“张记”能在县一中门口生意兴隆的靠山孙校长。

孙校长想到夏子毓的“欺骗”,对张记就半点好感都没有,哪里还会照顾着张记。没有了靠山,又不能长袖善舞,张翠和夏长征还想安安稳稳赚钱么。

想的倒挺美。

小吃生意没啥门槛,想摆个小摊倒无妨,想要做大做强,任何生意都会惹来别人的眼红。

夏晓兰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夏家人挖坑,矛盾啥时候激化爆发她就不关注了。反正她最近都没有空去学校,县一中的考试她都参加了,会直接参加豫南省统一组织的“预考”。

时间大概在正式高考前两个月。

也就是5月份的事。

通过了“预考”才能参加高考,预考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能和最后的高考表现挂钩了。普通考生还剩两个月只能查漏补缺,总成绩并不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夏晓兰从羊城回来,收到了周诚托人寄来的许多杂志和书籍,这些都是有关建筑和室内装修的资料。

刘勇拿着这些带彩图的杂志啊,心里那个踏实哟!

223:个体户都好爱学习(4更)

商都大学图书馆里的书籍肯定是有用的,刘勇每天学的废寝忘食。

但那些枯燥的文字资料如何能和彩图比呢!

夏晓兰是因为在后世见过无数的装修实例,她自己装修过房子,她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无数的实例展示,她住过的酒店,甚至随便逛过的商场,随手买过咖啡的咖啡店…很少有不装修的地方。脑子里见过无数的装修,她甚至还见证了从90年代以后国内装修风格的变迁,她不是学室内设计的有啥关系,闭着眼睛都能知道一个房子大致该怎么装修。

刘勇就不行了。

农民出身,见识的装修实例少,现在图文信息传递的方式又落后,让他凭空去想象简直太难。

有了彩图的装修类杂志,简直是拯救刘勇于水深火热中。

他拿到这些资料,比收到夏晓兰送的公文包还高兴。夏晓兰要拉他去裁缝店订做西装,刘勇还嫌弃耽搁时间,李凤梅也搞不懂:

“你舅那样还穿啥西装啊,就算要穿西装,在店里随便拿两套不就行了?”

夏晓兰说店里的西装不行,“舅舅要是把康伟家房子装的好,在京城就能接到订单,穿衣打扮上就得让人相信他有实力。”

刘勇被拉去裁缝店里。

自然不是那家夏晓兰租借过熨斗的店,商都的裁缝店多着呢,只要出得起钱,好料子也有。

就是夏晓兰时间上催的急,让裁缝店老板挺为难。

对开店做生意的人来说,没有困难是大团结不能打倒的,如果有,一定是大团结给的不够多!夏晓兰不吝惜工本费,裁缝店同意三天替刘勇赶制出两套西装,夏晓兰又要求西装要合身,不要搭住手背的长袖子,也不要堆在脚踝处皱巴巴的裤脚。

垫肩可以有一点,但不能太夸张。

总之衣服一定要和刘勇的身形刚好合适,夏晓兰给裁缝师傅的话是:

“西装的大小,里面只能添件衬衣和毛线背心,不能再宽松更多了!”

这么紧?

现在没有人这样做西装啊。

冬天穿西装里面还要加毛衣,一件西装做的那么小,万一长胖点,或者天气冷想多添件衣服在里面,岂不是扣子都扣不上?

裁缝师傅深深皱着眉,他就烦和完全不懂行的顾客打交道。

可这个不懂行的顾客看起来十分不缺钱,选的是最贵的料子,给的是两倍的工钱,裁缝师傅照着夏晓兰的说法记尺寸,再三强调,衣服做出来不好看可不肯退。

尺寸如此扣扣索索,刘勇的个子也不高,这样做出来的西装别人想穿都不合适,夏晓兰要是不要货,裁缝店都找不到其他买家。

“我肯定不退货,让您费心了。”

得,出钱的人说了算。

走出裁缝店,刘勇向来大方的人都很肉痛。他一直以为自家店里卖的衣服就算贵,没想到商都还有这么黑的裁缝店,一套西装两百多,夏晓兰给他订了两套,花了500多!这钱刘勇咋可能让外甥女出,是他自己掏的。

人靠衣装马靠鞍,刘勇对京城也发憷。

他没去过京城,对首都有天然的敬畏心,怕自己是小地方人在京城丢人。没反对做这么贵的西装,刘勇还有个顾虑:康伟和周诚那么熟,家里人肯定相互认识,他要是在康家人面前丢人,和在周诚家人面前丢人有啥区别!

可不能给外甥女丢人,刘勇挺挺胸膛:

“我们啥时候订票,你真的要一起去?要我说你在家里复习也行,还剩4个月就高考…”

康伟家咋装修?

刘勇拿到了一些装修杂志,了不起就依样画葫芦。

夏晓兰摇头,“我顺便去看看周诚。”

刘勇心里那个酸哟!

周诚有啥好看的,人又不会跑掉。

年轻人处对象就是稀罕,才分开多久呀,就要跑去见周诚。刘勇脑子里观念还是时下的主流,和军人处对象当军嫂的,一年见上一次的都不少,相隔两地的,哪能个个像夏晓兰这样跑去部队看望?也就是夏晓兰不缺钱,来回的火车票多贵呀,普通人家一个月生活费咯。

所以说嘛,高考前处啥对象,多分心呀。

刘勇一面吐槽,一面还要记着当舅舅的身份,替夏晓去订火车票。

刘勇从商都这边带两个工人过去,加上他自己就是3个人,木工可以在京城请。再加上夏晓兰和商都大学美术系的学生龚洋,一共就要订5张去京城的火车票。

三天后,刘勇的两套西装做好。

夏晓兰在店里给他挑了两件衬衣搭配着,从试衣间里走出来,刘勇看着试衣镜里的自己,觉得一套西装两百多,钱没有白花!

刘家人长得都不错。

要不夏晓兰也不肯长得这样好看。

不过刘勇小时候营养不够,他身高不足一米七,人也挺瘦,就显不出男子气概来。

这套西装上衣偏短,裤子又长度合适,穿在刘勇身上把他显高了。衣服合身,精气神充足,他除了皮肤黑,五官长得着实不错。

李凤梅呆了呆,这是她男人?

儿子都上小学了,李凤梅第一次发现她男人长得挺俊。

夏晓兰把公文包递给刘勇,他夹在腋下,试着走了两步:“是挺像那些南方老板。”

夏晓兰把舅舅包装一番,才出发去京城。龚洋提着个包,里面装着他的换洗衣服和画画工具,他给老师同学都说是去京城写生,同寝室的都羡慕他。

龚洋也没想到呀,就是帮人画几张海报,咋就把自己画到首都去了?

“龚洋,你看看这些杂志。”

上了火车,龚洋还没回过神来。

夏晓兰把杂志放在他面前,里面有不少设计师的作品。

龚洋还以为这趟去京城只有他和夏晓兰,和年轻貌美的夏晓兰同车十来个小时,龚洋肯定会手足无措。后来知道了有夏晓兰的舅舅他才不紧张,刘勇向来穿得普通,还到商都大学图书馆借书,龚洋和刘勇打过两次交道。

上车后发现,印象中的衣着普通的刘勇,穿得十分正式。

西装领带配公文包,到底是去京城做多大的生意啊!

更叫龚洋看不懂的是,火车开动后,夏晓兰从包里摸出一本书看起来。他以为是看家装杂志,定神一看,居然是一本高中化学——龚洋满脑子都是问号,个体户看高中化学干啥!

224:烤鸭就认全聚德(5更)

夏晓兰塞住耳朵就能抓紧一切时间复习,丝毫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刘勇见龚洋满脸疑惑,他本人对夏晓兰最得意的不是会做生意,而是夏晓兰会念书啊。明明得意的要命,刘勇却用矜持含蓄的口气向龚洋解释:

“咱们别打搅她,她今年7月份要参加高考的。”

参加高考?

龚洋顿时肃然起敬。

他不知道夏晓兰的成绩,存粹是为夏晓兰上进的态度。当个体户咋啦,个体户也不忘学习,谈生意的途中都要抓紧时间看书。哪怕高考的成绩不理想,凭着这端正的态度,龚洋就很服气。

龚洋受到刺激,也不敢再发呆,连忙翻起夏晓兰给的杂志。

刘勇也在抓紧时间充电。

同行的两个泥瓦工面面相觑。干个泥瓦工,能从商都跑到京城就够奇怪了,一起去5个人,就有三个在火车上看书的,到底是去装房子还是上学啊?

两个工人都不敢大声搞出响动。

商都到京城很快,只要十来个小时。早上7点的车票,下午六点火车就停靠在了京城的站台。全国各地的人到首都都有点朝拜的心态,夏晓兰也不由多看了两眼这时候的京城西站。

康伟早守在站台上,百无聊赖的等,听说“商都京城”的火车靠站,他就抬起头张望。

夏晓兰那张脸太有辨识度。

加上她身材高挑,别管周围挤着多少人,都不会被忽略,康伟很快发现了夏晓兰一行人的踪迹。

“嫂子!嫂子我在这儿!”

康伟像个窜天猴一样在原地蹦跳。

手舞足蹈的,夏晓兰也瞧见他了,就往这边走。

“哟,刘叔,您这身可真派头。”

穿西装打领带,还提着公文包,康伟一时都不敢和刘勇相认。

“这不是怕来京城丢你人吗?晓兰非得给我订做了西装。”刘勇说着,又想起来夏晓兰说的话,康伟现在算是客户,他赶紧给康伟递了一张名片。

康伟有点懵,反应过来后竖起大拇指。

他十分羡慕:“叔,您这样的才像大老板!”

刘勇肯定没康伟有钱,但刘勇的派头足。康伟赚了不少钱,自己跑长途倒腾香烟时穿得一般,如今在京城依旧做着这门生意,也不敢太高调。赚了钱康伟还没学会花钱,看到刘勇的打扮,他有几分意动。

“走吧,先出站再说。”

夏晓兰坐了十个小时的车,就学习了七八个小时,在火车上吃了午饭,此时肚子饿的呱呱叫。

3月的京城还没暖和,康伟就穿着夏晓兰送的那件羊毛大衣,他长得是不如周诚好看,身上那种天之骄子的自信,根本就掩饰不住。

龚洋反应过来康伟就是让几个人从商都赶来的“客户”,态度上有点拘谨。

两个泥瓦工更不用说,脚踏实地的站到首都的地界上,就光顾着激动了。

康伟开始还以为龚洋也是跟来的工人,挺诧异这工人看起来挺文弱,听说龚洋是商都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康伟多看了两眼。

哦,也就是个普通人,对诚子哥造不成威胁。

康伟都见过两个周诚的情敌了,多一个美术系的学生喜欢诚子哥媳妇也不奇怪。

赚了钱不知道咋花的康大老板,借了一辆吉普来接人,这年头路上不会有交警查超载,6个人挤一辆车,康伟直接拉到了全聚德。

来京城的人,不吃吃东来顺和全聚德,那不是白来了吗?

就算到了夏晓兰生活的年代,全聚德早就被其他烤鸭店干下去,在外地人的认知里,全聚德的烤鸭还是要吃一吃的。在84年,全聚德绝对是招待外地友人的好去处,用首都人的话来说叫“有面儿”。首都大老爷们儿,做事不就图个有面儿么!

要说请客的套路,康伟是不如周诚的,周诚从小就有当老大的觉悟,请客吃饭从不小气。

按说两人家世背景相仿,周诚有些本事愣是像天生的,康伟不服气都不行。今天要是周诚来安排,绝对不会选全聚德…不过康伟这样水平,土包子如刘勇还是要学一学的。

84的全聚德名气很响,刘勇一看那菜单,又觉得不算特别贵。

一只鸭子才10元左右嘛。

咦,他为啥用了个“才”字?

是不是买过20斤的大青鱼,对吃饭价钱的承受能力变高了!

刘勇在那里胡思乱想的,首都也才这消费水平,他们家平时在吃上面是不是太舍得了。

“嫂子,你喜欢吃啥自己点,不要客气。”

烤鸭肯定是必点的,康伟一口气点了两只烤鸭,夏晓兰示意龚洋他们也看看菜单。龚洋和两个工人再傻也心里有数,这顿饭他们都是顺带的,哪会真拿起菜单点菜啊。

再说了,一份菜也要几块钱,他们那里会随便瞎点。

“每人一份鸭骨汤,要大份。干炸里脊、木须肉…芙蓉鸡片,赛螃蟹。”

夏晓兰也和康伟客气,一口气点了七八样菜。

酒是康伟自己带到的茅台。

夏晓兰会吃烤鱼,康伟自然不用说,等烤鸭上来了其余四人就跟着学,好歹没出丑把一顿饭吃完。龚洋连打饱嗝都是一股烤鸭味儿,他也被康伟劝了一杯酒,桌子上的菜自然是一扫而光。

康伟又送他们几人去招待所。

看着特别普通,走进去发现环境还真不错。

夏晓兰问贵不贵,“这钱可是我们自己出呀,不能超出预算。”

康伟都想哭丧着脸了,“我们单位的招待所,嫂子你要自己来住肯定不便宜,这不是有我嘛。”

“你还有单位?”

“你这话说的,我当然有单位啊!”

养老的工作那也是工作嘛。

工作是康伟二叔安排的,他就算赚了钱,这份工作也不敢随意丢掉。不准时上班没问题,要是一说不干了,肯定有人要通知康伟二叔。康伟不想家里闹矛盾,混日子的工作依旧干着。

康伟的态度有多随便,长眼睛的都瞧得出来。

龚洋羡慕极了。

这是首都人呀,也不晓得是啥背景,可真叫人羡慕。明年大四毕业龚洋也要分配工作,商都大学虽然不差,美术系的学生绝对分配不到康伟工作的系统来…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一些人毫不在乎的,另一人拼了命才会得到的。

龚洋不是抱怨命运不公,他就是想着要好好表现。一开始他把给夏晓兰画海报当成是一般的小活儿,现在看来好像不仅是一锤子买卖。

225:喜欢啥风格?(6更)

康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劲儿,他在哪里上班呢,他在邮电部。

邮电部是一般人能进去的吗?反正京城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是很难分配进去,专业不对口,人家也不会要京城师范学院的学生。商都大学的行不行不好说,美术系的肯定不行!

邮电部是个好单位呀,它就是后来的工信部,再后来,它把烟草局给兼并了,夏晓兰上辈子要是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她肯定不会被逼的去当业务员。

龚洋是羡慕,夏晓兰也有点点心情复杂,一毕业就遇上国家取消毕业分配。

这辈子倒是赶上毕业分配了,如果不出意外,考的大学也会比上辈子更好,只不过她注定了不会全依靠国家分配的工作讨生活。

康伟单位的招待所,再差的房间那也是符合标准的,夏晓兰后世睡惯了五星级酒店不觉得,像龚洋和刘勇带来的两个工人就没睡过这么软的床。第二天一大早,康伟又来接人。刘勇让两个工人在附近转一转,和夏晓兰、龚洋一起去了康伟的家。

康伟家的地段连夏晓兰都羡慕,她上辈子也买不起这附近的房子。

家里的杂物基本上都搬空了,也没见到康伟家人。

“我妈暂时搬到我奶奶家去住,等房子装修完她再搬回来。

夏晓兰点头,她听周诚提过,康伟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平常家里只有康伟和母亲住。康家这房子虽然是个二套一,却是客厅和厨房、卫生间都不缺。

“舅舅,先量尺寸吧。”

刘勇拿出带来的卷尺,龚洋同学也挺上道,帮忙牵尺子记数据去了。

房子不是一点装修都没有,康伟家的条件又不差,就是桌椅板凳都很老旧,虽然私人物品已经搬走,夏晓兰还是能看出住在这里的人平常有多么漫不经心。

房子一般是女主人在收拾,夏晓兰指着客厅边上还来不及抬走的钢琴,“阿姨还会弹钢琴呀?”

康伟点了一根烟,“弹得少,平时都放在那里不动。”

不仅是钢琴很少动,夏晓兰打量厨房墙上排风扇的污垢,觉得平时都可能连厨房也用得少。康伟的妈妈不是个对生活太热情的人,说她不精致吧,又会弹钢琴。弹得次数不多,也不喜欢在厨房里多呆。

夏晓兰在屋子里转一圈,走到阳台上。

康伟家的户型是进门右手是厨房和卫生间,主卧和客厅想对,客厅占了楼正面的采光,主卧占了楼另一面的采光,主卧有个大阳台。次卧则在客厅的左边,面积同样不小,也有个阳台。整体呈“回”字型。

夏晓兰觉得很好装,现在的楼房直来直去的,前后的遮挡物少,除了窗户小一点影响采光,根本没有别的缺点。京城这地界的房子,窗户普遍也不大,双层保温的玻璃还不流行,搞那么大的窗户冬天多影响取暖啊!

夏晓兰心中有了大概的想法,才问康伟:

“你有喜欢的风格吗?对装修预算的想法呢,你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我们才好给你出个方案。”

装修风格?

康伟觉得服装店的装修风格就不错。

不过那是店,放家里好像太亮眼。

夏晓兰拿了一本杂志给他看国外的家装实例:“不一定能做到一样的效果,好多装修材料国内都不好买,户型也不一样,你家已经算大的了,还是比不上国外的独栋小楼,借鉴下风格吧。”

康伟家可不就是算大的么,刘勇和龚洋亮好了尺寸,康伟家有69㎡,这还不算俩个房间的生活阳台,最大的次卧的阳台有8㎡以上,夏晓兰觉得可以包起来做个玻璃花房或者琴房。

这时候的房子没有啥公摊,69㎡是室内实际面积。

康伟翻着杂志,也拿不定主意,最后憋半天来了句:

“要好看,但不像那些饭店一样,起码得像个家吧?”

“那预算呢,你心里有没有大概的标准。”

房子装完了,别管报价几万,康伟肯定会给。夏晓兰又不准备敲竹杠,得知道对方的心理价位,再根本这价位来做具体的设计和预算。

“嫂子,我看你那服装店装的挺漂亮,花了多少钱?”

“不到两万吧。”

其实开始花了一万二,再加上刘勇贴了两千,大概花了一万四。夏晓兰肯定不能给康伟报具体的数字,这是刘勇的生意,康伟要依样画葫芦,那刘勇一点利润都没有,一群人都是白来京城跑一趟。

刘勇不赚钱的话,怎么给手下的两个工人开工资,还有在京城的食宿和来回的车票。

“这样,我打算拿三万出来装修,如果后面钱不够,刘叔直接给我说。”

夏晓兰也没客气。

装修超出点预算太正常了,谁家装修不超预算?

周诚上次就拿着个手提箱,里面恐怕有几万的现金要塞给夏晓兰。她知道这俩人倒腾香烟赚到钱了,康伟也是不缺钱。84年的三万块真不是个小数目,在京城非黄金地段买个小院儿都绰绰有余。

夏晓兰知道,刘勇知道,可怜龚洋不知道啊。

这把龚洋给刺激的。

龚洋的大学生活补助一个月21块,他估计自己毕了业的工资也超不过100块。30000元用来装修房子?怪不得夏晓兰和刘勇要从商都带人来京城干活儿。

从康伟家离开,夏晓兰和刘勇,带上龚洋又马不停蹄跑京城卖建材的地方。

京城和商都就是不一样,卖建材的店要多些,还形成了小规模。瓷砖的花样都比商都丰富,刘勇看一家就问一句,把价钱都用本子记下了。夏晓兰则是带龚洋看实物,要画出来,总的有个大致印象吧?

这种活儿一天是干不完的,夏晓兰在京城逛了两天。

第三天晚上,才把大致的设计图出了。又和龚洋商量着要怎么画,家具的颜色,灯的样式,没有电脑设计的84年,搞几张效果图就得这么麻烦。

夏晓兰和龚洋熬通宵了。

龚洋的眼睛像红兔子,跟着夏晓兰第一次喝到苦苦的咖啡。

刘勇也是不轻松啊,他要根据夏晓兰两人做出来的效果图做预算,好给康伟开一张单子。材料的价钱都是刘勇记着呢,三万以内能不能做出夏晓兰要的效果,刘勇是算了又算。

“两个工人的工资是怎么算的,京城的木匠多少钱一天,要用多少木料,您都要给算出来。”

226:给我男票带点啥?(7更)

康伟见到的就是三只红兔子。

龚洋的效果图画的好不好?

让龚洋自己设计搞不好,不过是把夏晓兰的设计的给画出来,龚洋还是很拿手的。他是美术生,立体效果有,形也准,颜色不要抽象,要求的是逼真还原。龚洋熬夜画出来的两套方案,打眼一看就像是哪里拍的彩色照片。

“刘叔,您这生意可真是够专业的。龚同学,画的好画得好!”

夏晓兰插嘴,“龚洋的画儿是挺不错,你家装修好了,也要摆一些装饰画,可以请龚洋画。”

龚洋的呼吸立刻粗重。

他搞这些兼职,说到底还是为了画画的本职专业。

学艺术的,谁不想自己的作品被人欣赏?对美术生来说,学生和画家的差别,说的粗俗点就是作品是否能变现。你画的再好,没人欣赏就太痛苦了,真要学梵高死后才扬名世界吗?龚洋还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如果可以选,还是当毕加索更好嘛,毕大师活着的时候画就能卖出去。

夏晓兰推销他的话,是龚洋没有想到的。

康伟要拿3万的预算出来装房子,已经把龚洋震住了。画设计效果图的是,夏晓兰是随口说过装修要和后期装饰搭配着,好的设计师应该连哪里放花瓶哪里挂画都考虑到,康伟的新家会挂几幅装饰画,但康伟又不是买不到画儿的。

名气不那么大的画家,一幅作品也要不了多少钱呢,财大气粗的康伟同志肯定掏得起。

康伟会用他的画吗?

龚洋不说话,眼神里却有渴望。

康伟迟疑了片刻,才点头:

“嫂子推荐的,肯定没错!那就期待龚同学的大作了!”

夏晓兰忍住笑意,康伟这几个月自己倒腾香烟也是锻炼出来了,以前没这么滑头啊,他才不会管家里挂着谁的画,刻意迟疑,是看出来夏晓兰想要“招揽”龚洋,给夏晓兰做人情呢。

轻易得到的东西,人就不会太珍惜,夏晓兰今天是打了龚洋一个措手不及,他此刻当然是十分感激。

康伟最终选了浅色调的一个方案。看起来不奢华,却更符合他对“家”的期待。

“电器我们不包,其余装修和家具,包括人工费在内,初步预算是31500元。”

电器也没法包。

康伟要买个大电视放客厅里,夏晓兰到哪里去买?她家买个洗衣机都要靠周诚给寄外汇卷,京城可不想鹏城特区那么方便,多花点钱啥都能买到。这些东西,夏晓兰一个外地人折腾,远不如康伟有门道。

夏晓兰他们画装修方案的时候,康伟家是真正清理干净,等到方案一确定,刘勇就能立刻带人施工。砸墙铺管道,改水电,这才是真正的装修实践现场。要不说刘勇运气好呢,康伟是熟人才会信任他,不仅把自家的房子贡献出来,还给出了3万的装修金。

刘勇那定制的西装自然是脱下来了,又穿回他农民装。

龚洋还不能离开现场,他得在现场看着,向刘勇解释设计图。本来要留20厘米的墙面,不小心哐当当都砸光了咋办?

夏晓兰就没啥事儿。

“你知道周诚他部队咋走吧?”

康伟把头猛点。

他就服夏晓兰够沉得住气,明明来京城两天,之前愣是没提过一句要去看周诚,直到把装修方案定下来,装修开始施工,夏晓兰的工作完成了,她才要去见周诚。

这像是热恋中的年轻女孩儿么,情绪上也太稳的住。

康伟有点可怜他诚子哥,在这段关系里周诚好像更热切,更投入。

哎,英雄难过美人关,那时候在安庆县偶然见到未来大嫂,诚子哥不还挺傲的,结果“英雄救美”正式相识后,鬼迷心窍般一头栽进去。

“嫂子,我知道路,这就开车送你去?”

“是需要你送一下,不过不是今天,而是明天早上。”

这都还不急呀!

康伟的不解写在脸上,夏晓兰没法和这样的直男解释。男女朋友都几个月没见面,她不想给周诚留下个好印象么?再好看的姑娘,晚上通宵熬夜,白天马不停蹄逛建材店,夏晓兰都觉得自己脸色青白似鬼——女为悦己者,她不介意自己在康伟面前形象如何,因为她不喜欢康伟。

但她喜欢周诚。

周诚的生日快到了,就是下个月。

四月份马上就要预考,夏晓兰应该没空来京城,她想提前给周诚过个生日。

提前一个月也不算啥,也就是找个借口对男朋友好一点呗。在夏晓兰心中,她是比周诚大的,小鲜肉的青春都献给她,她就该对周诚好一点。

过生日要怎么庆祝?

后世就方便许多,顶个蛋糕,挑一瓶红酒,找一家气氛不错的餐厅,再准备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别管过生日的主角是男是女,这都是错不了的套路。

周诚毕竟在部队里,生日又没真正到,提着蛋糕去会不会太刻意做作?

红酒的话,夏晓兰也不清楚周诚部队的规矩,管理严格的话应该不能碰酒吧。气氛不错的餐厅,也得周诚能出来才行。周诚似乎挺喜欢手表?早前看他戴过一只劳力士,夏晓兰决定拍电报给白珍珠给留意着,如果碰到兜售高档表的,就帮忙买下。

应该赶得及周诚下个月生日。

夏晓兰觉得第一天来吃的烤鸭也不错,80年代的全聚德菜品还很硬气,就是烤鸭得趁热吃,凉了之后风味大减。周诚不是个挑嘴的,但周诚吃东西挺有品味,夏晓兰不想买两只凉的烤鸭凑数。

啥东西都得吃个热乎啊。

“康伟,你知道哪里有吃烤全羊的不?”

夏晓兰知道的烤全羊店,眼下估计连影子都没有。

“烤全羊?嫂子你喜欢吃这?有眼光,诚子哥也喜欢吃羊肉…”

康伟把周诚的喜好给卖个干净。

羊肉也不是人人都爱吃,有人就嫌它膻。不膻的能叫羊肉吗?羊膻味处理好了就是鲜,康伟给夏晓兰介绍,自己也说馋了。

“要不,我们晚上去吃东来顺?”

227:往部队送烤全羊咋样?(8更)

东来顺主要是吃涮锅的。

烤全羊也能上,一般人是去吃烤羊肉串儿的,烤全羊不便宜,没点来历的人在东来顺吃啥烤全羊啊,一个羊肉涮锅还不够你造的?

涮锅汤汤水水的,夏晓兰和康伟跑去享受了一顿,还是想给周诚带点烤全羊。

“周诚他战友多吗?”

康伟有点迷糊,啥算诚子哥战友啊,一整个团,还是周诚管着的一个营?

“两三百人吧。”

康伟拿不准夏晓兰的意思,就说了周诚营里的人数。

一只羊六七十斤,两三百人,岂不是至少要吃3只羊?算了,还是订4只羊,羊肉烤熟了才多少。

“那我在这里订4只羊,明天让店里人送去部队烤全羊行不行,羊能往部队里送吗?烤全羊的师傅能不能进去?”

康伟刚刚把裹着蘸料的羊肉往嘴里送,听了夏晓兰的话立马呛着。

康伟有点想哭,不是感动,是韭菜花酱的味道呛喉管。

他大嫂的思路果然不是一般人,那些挖空心思想追诚子哥的女同志为啥干不过大嫂,因为她们只敢想不敢做,格局还是太小啊——给周诚送4只羊,康伟都没想过的神操作!

夏晓兰越想越觉得可行。

“军民一家亲,先富起来的老百姓送点羊肉给保家卫国的军人算啥?”

她就是送给周诚吃,干脆多送点,免得周诚吃独食被人说是小气。

康伟赶紧拦住异想天开的大嫂:“羊肉能进去,东来顺的师傅肯定进不去。嫂子你是诚子哥的家属可以去,我平时要想见诚子哥就只能在门口杵一会儿就算见过。”

那就让东来顺把羊准备好,给送到部队门口总行吧。

夏晓兰觉得部队里的兵来自全国各地,估计有会烤全羊的。

“这钱我自己出,今晚的涮锅也是我请你。”

夏晓兰不久前才赚了一笔快钱,搞了促销后,服装店的生意也很不错,出门前虽然还没分年后营业赚的钱,估算下每天的营业额就知道赚的不少,她花钱也是大方。

康伟还真去说了。

他满嘴跑火车,只差说夏晓兰和周诚明天是要吃着烤全羊结婚了,加了车马钱,磨得人家同意明天把羊肉送到部队门口。就这样东来顺的大师傅还不高兴,烤全羊也得分谁烤的,火候特别重要,要说这羊是东来顺出去的,大师傅亏心。

按夏晓兰的要求,订的还都是大羊。

东来顺用的是内蒙古羊,做羊蝎子肯定是大羊好吃,烤全羊就得半大的羊才嫩。

夏晓兰怕小羊不够吃,改成了大羊。

她给留了200的订金,剩下的等羊送到了再给。羊不宰掉,也不知道还剩多少斤两。现在外面的新鲜羊肉去骨是1块8毛一斤,东来顺又不是屠宰摊,人家是吃羊肉的地方,肯定要算上经营成本的。还得把羊连夜杀了抹上料腌制。

夏晓兰还买了一些瓜子花生和胡豆之类的炒货。

4只羊都舍得买,这点炒货不值几个钱。

把东西都塞在康伟借来吉普车后备箱,夏晓兰冲他挥手。

“回家路上小心。”

康伟一路开车吧一路笑,他觉得夏晓兰太有意思了。诚子哥就是有眼光,下手快准狠,未来大嫂的家世是不如那些追着周诚跑的高干女,可要说相处起来轻松有趣,让康伟选他也选夏晓兰。

家世好有个屁用,他又不等着吃软饭。

那些高干女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像周怡给周诚介绍的童莉莉,仗着自己长得有两分姿色,在圈子里挺受人追捧,看人都是拿眼白瞅的。康伟原先不觉得,有了夏晓兰对比就觉得童莉莉长得粗枝大叶。

正想着童莉莉,康伟就瞧见童莉莉了——见了鬼,邵光荣骑着个侧拖斗摩托拼命按喇叭,童莉莉就坐在邵光荣的车斗里,周怡也在!邵光荣本来就是个花心大萝卜,载着俩大姑娘,那真是要美到飞起来。

康伟不情不愿停下车,心里骂邵光荣是个大傻逼。

肯定又被周怡和童莉莉俩娘们儿套话了呗。

邵光荣被康伟盯的莫名其妙。

“周怡姐,好久不见啦!”

看在周诚的面子上,康伟还得打招呼。

童莉莉踩着双军靴,从车斗里下来,“啧啧,康大少最近是发财了,也不跟大家一起玩,路上打个招呼都得看有没有那个面子是吧?”

童莉莉长得确实挺好看,这丫头还会打扮自己,大部分都素着脸,她嘴唇上涂着晶晶亮的唇彩,眉毛是精心修过的,眼睛是狭长的,半眯着眼睛看人时挺有风情。她大概知道自己的魅力所在,笑容是特意练过的,眼睛的弧度也是。

康伟就不吃她那套。

他和童莉莉不熟,也不想和童莉莉相亲,对她那么客气干嘛。

“光哥,载人往哪里去呀?”

邵光荣年纪比康伟大,两人混闹惯了,康伟有时叫他“小光”,有时又喊他光哥,看心情和场合。

“带两个大美人去滑冰,康子你一身羊肉味儿,这是吃完了往回走?”

康伟和邵光荣俩人寒暄,根本不理会童莉莉,童莉莉生气要恼,周怡拍拍她的手。

“康伟,我和莉莉找光荣问点事,正好碰见你,那我就问你好了。周诚处对象的事你知道吧,他那个对象你见过,究竟长什么样,你给我们讲讲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