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上一章:第 76 章
  •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下一章:第 78 章

夏晓兰脸上的愤慨实在太明显。

“你要想开一点,天才和咱们是不太一样…”

亏得夏晓兰之前还觉得季江源情商高,听听这说的是什么话!

“季同学,我要回去看书了,你慢慢逛操场!”

夏晓兰走的很痛快,季江源脸上的表情变得玩味。挺好玩儿的,这是生气把她归为“普通人”里?唉,夏晓兰同学真是不识好人心,当天才有什么好的,当普通人多快乐?

天才不能失败。

天才没有空谈恋爱!

如果宁雪今晚给的刺激,要让夏晓兰同学往天才方向奋斗,那就太无趣了啊。

季江源唉声叹气的走回寝室。

他以为,夏晓兰会学宁雪一样,抛弃一切虚名的影响,要在专业领域和宁雪拼杀。

第二天,出乎季江源的意料,他却听到了夏晓兰代表建筑系,和其他竞选人高调争夺军训优秀毕业生的消息…季江源愣了半天,哈哈大笑。

宁雪一番话,这是起了反作用?

也是,宁雪是个心智很坚定的人。

夏晓兰瞧着也不好糊弄,不会随便因为别人的两句话就改变主意。

季江源回国最深的感触就是,国内的学生比美国更有拼劲儿,可能是物资的匮乏,让国内的学生能更专注在学业上。一个十几岁的美国学生,肯定在享受校园生活,只有极少部分人才会清晰规划自己的未来。而同龄的国内学生,却知道高考能改变命运,知道考上大学能脱离农业户口,从此端上“铁饭碗”。

被天才给嫌弃了,夏晓兰是有触动的。

但这触动不至于让她一夜间就“大彻大悟”。

她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她和宁雪要走的是不同的路。

宁雪这样的天之骄女,完全不用考虑别的,专心埋头在专业领域深造以求突破即可。

夏晓兰却不行啊,她没有一个叫“宁彦凡”的爷爷,金钱给她的安全感,比建筑专业带给她的安全感更甚。甚至那些宁雪认为是虚名的麻烦事——夏晓兰不能拒绝,宁雪觉得是虚名,是因为宁雪已经拥有了更实际的名声,可以特立独行,不用顾忌别人的感受,周围的人甚至会自动给宁雪的特立独行美化。

夏晓兰呢?

她需要用“虚名”来证明自己,把她从乱糟糟的流言中拯救。

她也想随心所欲的在华清大学生活,不用顾忌别人的看法,想吃什么,想穿什么,不用降低自己的标准!

但不是现在。

这是她的目标,等她证明了自己的时候,才是有更大自由之时。她得先证明自己是个优秀的人,不是用“高考分数”说话,这玩意儿不能当一辈子的通行证。

宁雪退出评选,夏晓兰反而积极参与。

她积极和系里的老师接洽,系里的老师对她态度自然很亲切,老师让她去配合演讲,夏晓兰不吝惜面子,和系里老师再三确认演讲稿,一路和其他系的竞选人拼杀,最后竟然真的叫她拿到了这个“军训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有奖状,有奖杯,并无奖金。

此时,已经是一周过去。

夏晓兰这一周,除了上课,都在忙这一件事。

“请客,必须要请客!”

“食堂吃一顿!”

夏晓兰鄙视了室友,没有奖金的,岂不是要叫她自己掏钱请客。

苏静大叫:“夏晓兰,你现在越来越抠门儿了!”

“我这叫不脱离群众!”

“我替晓兰请客,我申请的助学金下来了。”

老大杨永红笑呵呵开口。

她整天都是高高兴兴的,难得见她有情绪低落之时。华清的学生补助分为几个档次,最低是5元,最高是22元。杨永红家庭困难,成功申请了次一档的助学金,每月领取20元。第一个的助学金已经发给杨永红,她觉得自己请寝室同学吃一顿还是能承认的。

这种每月都有的助学金是所有学生都能申请的。

然而只有家庭经济难以负担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开支,才会批准。

像苏静和吕燕这样的京城人,家里并不困难的,都会自觉不申请。

307寝室,只有杨永红和黄薇薇申请了,核实家庭条件后,也都申请成功。

夏晓兰是农村户口,她进校要是装穷,肯定也能申请到助学金…但这样做,夏晓兰觉得太恶心了,她不缺这个钱,这不是奖学金,是国家补贴贫困学生的,占这种便宜不会发财,却会影响别的人申请。

“老大,我从来没听过还能替人请客的,苏静的阴谋达成了,我同意请客。”

杨永红太实在,夏晓兰只能选择自己跳进“陷阱”。

请客吃什么呢?

周末香山的枫叶正红,苏静提议307寝室来一场秋游。

她还搞了一份秋游计划,上面写着“交通工具为自行车;早上7点出发,早餐在食堂自行解决;午餐由夏晓兰同学慷慨赞助(标准不得低于每人两个包子,肉馅的);下午4点从香山返回…”

“补充一句,每个人携带画具,秋游的目的是完成一幅香山速写!”

夏晓兰的提议,得到一致认可。

速写是大家周一要教的作业,能在香山完成当然最好。

“小六,你这个军训优秀毕业生没白拿,思想觉悟又提高了。”

苏静摇头晃脑的,拿开桌子上的书,取出一封信:“今天我在传达室看见的,顺便给你带回来,这是谁写的信?”

苏静拿的,就是周诚的信。

夏晓兰抢过来藏在身后,“这还用问呀,你吃了谁的卤鸡?”

要不要公布周诚的身份,夏晓兰也仔细想过。

她要是不拿这个军训优秀毕业生,说了也就说了。现在争一口气,奖拿到了,再说出来好像哪里怪怪的,尽管她知道周诚是绝对没有帮忙。

那别人不知道呀。

这就是夏晓兰要争这些“虚名”的原因,她要用一次次认可,给自己打造一副刀枪不入的盔甲!

卤鸡的来源一直是307寝室没有解决的悬案,夏晓兰不惧各种“严刑逼供”,坚决不公布男友的身份。周诚给夏晓兰的信,信封上落款是“z”,307寝室都称他是神秘浪漫的“z先生”。

周诚在信里,让夏晓兰不用着急还他那两万块钱,他已经要决定结束和康伟合作的香烟生意,现在手上会留着一大笔资金,询问夏晓兰是不是都要买成房子。

浪漫的z先生?

分明是炫富的z先生!

买房,她一定要尽快在京城买到一处房产。看来,她需要再去找一找伍行长,谈一谈购买国债券支援国家建设的事儿了!

470:互利互惠的帮助(加31)

国人对置业是有执念的。

夏晓兰也不能免俗。

自己住也好,投资也好,当她手里同样有一笔钱,而京城的房子便宜的好像一颗颗大白菜,叫嚣着快来趁便宜拔走它们,快来捡便宜啊——夏晓兰不能无动于衷。

香山的红叶很美。

她自我感觉速写作业也完成的不错,心思都飘到了京城的买房上。

从香山回来才下午四点,夏晓兰骑着自行车又跑到存钱的支行分理处。

“夏同学!”

瞧见她来,马柜员就热情洋溢。

夏晓兰估计这事儿马柜员的人脉不够,就撇开他直接还找伍行长。马柜员的委屈,夏晓兰只当看不见,她不是来银行找人唠嗑,不是找人吹捧的,她是来办事儿的啊,当然要找有能力的伍行长。

伍行长还以为她是来问那一批书。

价值15000元的图书,是该来问一问,伍行长都以为夏晓兰早就回来,可有钱的女同志就是沉得住气,国庆节到现在都过了一周了。

说实话,他看夏晓兰还怪面善的。

不过人家妙龄女孩儿,他不可能一直盯着看。

“夏同学,新华书店那边说了,你要的那批书在豫南都抽调准备好了,随时都能送去安庆…你看这书怎么送过去,有没有要求?”

这么快就把所有书都准备好了?

伍行长办事就是快,夏晓兰越发觉得找伍行长帮忙找找房源再正确不过!

书怎么送去?

用车拉到安庆县一中就行了啊。

“您什么意思,我没太听懂。”

“捐书嘛,新华书店可以配合夏同学搞一搞捐赠仪式,你人虽然在京城上学,他们包管热热闹闹帮你把书送到安庆县一中!”

为学校捐了一万多块的图书,大把的撒票子,不在乎钱多半就是图名了。

要多为客户着想嘛,伍行长心思细腻,再说这种仪式他也轻车驾熟,信手拈来,套路多到能把夏晓兰说到微怔。真是不管什么年代都有聪明人,夏晓兰没觉得自己走普通人的路有啥错,现在就更能感受到大团结开路的好处——没钱买什么国债券,不买国债券,伍行长这么忙的人,才不会花时候和夏晓兰扯淡!

“捐赠仪式就不用了,您确认今天就可以送书?那我借银行的电话,给安庆那边说一声吧,让他们派人接收就行。”

这个小要求,很合理嘛。

这是撒钱还不要名的好同学,伍行长的眼神慈爱:这样思想先进的同学,才是销售国债券的目标客户。

电话一层层转接啊,好不容易打到安庆一中,等孙校长接电话都是半个小时后。

孙校长跑的上气不接下气,隔着听筒都能听见孙校长在大喘气。

夏晓兰就想笑:

“校长,您这接电话受累了。”

“不累不累,哎,我们都高兴着你能打电话回来呢!”

孙校长没说假话。

他身边的确是围着一圈人。

本来是叫他接电话,可安庆县一中的老师们大多和孙校长住同一栋楼,一说夏晓兰从京城打电话回来,稀里哗啦的,好几个老师都跟着孙校长跑到办公室。

夏晓兰不是领导,不是大人物,她就是从安庆走出去的学生。

谁让她总是给人惊喜,一直让县一中的老师们感到骄傲呢!

虽然已经隔了好些天,县一中的老师们还没激动完,都想问问夏晓兰**庆典的事。夏晓兰就把自己军训完,选进华清仪仗队的事说了下,至于站位啊和镜头特写,都是巧合…孙校长不太相信,用眼神对周围几个老师示意:晓兰同学一向都是这么谦虚的。

孙校长问了好半天各种问题,听说夏晓兰在华清一切都顺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老师同学都好相处,教学的水平高,她自己也逐渐感受到建筑专业的魅力,孙校长更是欣慰。

直到夏晓兰说自己打电话回来,是提醒下学校这边接收她托人送来的图书。

“你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呢?图书馆还在修,不着急的…好好好,书今天会送来?我一定让人验收。”

几十本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致被他们看好的学生,也在惦记着学校的发展。孙校长感慨万千,在嘱咐夏晓兰一番后,才依依不舍的挂了电话。

“这捐的几十本书,晓兰同学一定是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来的,这份心意,比书本身更珍贵啊!”

知道夏晓兰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穷,但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学生在外面当个体户能赚多少钱?孙校长也没往什么万元户身上想,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夏晓兰说一批书,他估计是几十本。

想到一本书也要几块钱,几十本书再便宜也要二三百,这年头谁家的钱会多到花不完,还不是晓兰同学从自己的用度里省下来的。

孙校长的说法,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其实刚才大家都想和夏晓兰说说话,孙校长霸占着听筒不肯放,从京城打电话回安庆,电话费也不便宜,大家也都忍住了。先入为主认定“一批书”只有几十本,等新华书店的人把书送到,让孙校长签收时——孙校长拿着钢笔都不敢签字。

“同志,麻烦您再说一遍,一共多少本书?”

“4362本。”

怎么可能是4000多本!

“全是新书吗?”

书店的人比孙校长更激动,“全新的,从书库里一本本照着书单凑出来的,绝对没有摆在书架上被人翻看过,怎么不是全新的了?为了凑齐这批书,我们豫南省的所有分店都在翻书库,还有几十本是外地调来的…”

哪一本是旧的了?

上面一发话,下面跑断腿,居然还被人怀疑。不能生气,捐赠这批书的人还不晓得是啥来路呢,不能和这个高中校长生气,深呼吸,要冷静!

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寻常是什么态度,瞧一瞧同时期的百货商店售货员,国营饭店服务员,就知道了。

像孙校长这样经常要去书店蹭书看的,更是深有体会。

孙校长自己能签收的几十本书,猛然变成四千多本,他只能叫人来帮忙,一一对照着书单验收。

可晓兰同学,怎么捐了这么多书?

这得多少钱?!

孙校长陷入甜蜜的困惑和负担中。

远在京城的伍行长和他有差不多的心情。

他眼中有钱还思想觉悟很高的夏同学,在挂了电话后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要求。

“伍行长,我想再买3000元的国债券。”

伍行长还没听过要主动购买国债券的,这声音如同天籁,让他半天不敢确信,但嘴巴的反应比脑子快,他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夏同学,你需要我们替你提供什么帮助?”

471:鹏城驻京办(1更)

能买国债券的储户,才是伍行长眼里的优质客户。

不买国债券,存十几万在分理处的账户上,不过也是完成一部分吸储的任务。反正卖国债券的任务,比吸储的任务难多了,两者完全不是同一等级的。这时候人们手里有点钱第一选择就是存银行,发工资会先拿出一部分,零存整取,5块钱都能往银行送,对于普通的职工家庭,钱就是这样慢慢攒下来的。

存在银行不会失窃。

存在银行还有利息。

存钱还能支援国家建设。

普通人都知道存钱有这么多好处,伍行长很不必担心什么吸储任务。没有夏晓兰来存钱,也总有别人来存,只是别人的数额没有这么大,滴水成河,成百上千的小储户是能帮分理处完成任务的。但没用夏晓兰买国债券,伍还长再找其他冤大头就不容易。

那些需要贷款的单位,在伍行长的游说下会买。

夏晓兰又不贷款,还是主动购买,伍行长当然是高兴的。

再买3000元?

那加起来就是6000元的国债券了。

伍行长从夏晓兰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现在能买六千,以后就能买六万!

帮优质客户解决一点烦恼不是应该的么,伍行长还以为是啥事儿呢,让夏晓兰主动提出来买国债券…哪知不过是买房?

“二环以内的四合院,你问这个要求高不高?不高不高,这不是说笑嘛,出了二环外的房子可够偏了!”

海淀区也偏啊。

华清园都是在郊区了。

听到伍行长说起二环以外都是郊区的口气,夏晓兰默默听着,没有分辨。

这种嫌弃的口吻,再过30年要被人群殴的,二环以外的房子都不值当买,那人家在通州买房的,在京城上班却在冀北省买房的人怎么办?

海淀区的房也很有投资潜力,自己住也方便,不出意外夏晓兰还要在华清上5年学,她都让伍行长一块儿留意着。

现在京城虽然没有商品房交易,这种私下里买卖房屋的事也不是个例。

夏晓兰不仅是有四合院情节,因为现在能买卖的不是单位的楼房,只能是四合院这种返还的“祖产”,产权是属于个人的才能买卖。让她自己慢慢去找肯定也行,外地人很麻烦的就是信息不通畅,让伍行长帮忙,绝对比夏晓兰办事效率高。

她让伍行长可以多找几套房源。

伍行长还以为她要挑选下,买把菜还要挑一挑,买房自然也是如此。

夏晓兰也不解释。

如果有合适的房源,她想劝舅舅刘勇也买一套。‘远辉’在鹏城那边陆续打开局面,只要一直有活接,刘勇就能赚到钱。招待所的生意也让刘勇大赚一笔,利润是分给夏晓兰一半,还投资了些在建材店。但挤出几万块来买房,刘勇是能负担的。

商都那边要置业,和在京城置业也不矛盾。

还有周诚在信里说的话,要结束香烟生意,现在有大笔资金闲置着,问夏晓兰怎么办。

夏晓兰还不知道他所谓的“大笔”究竟是多少,但周诚之前说20万以下的车随便挑,想来身家是比夏晓兰自己丰厚很多的。全用来买房?京城有这么多房子卖吗?

这事儿夏晓兰不可能一个人做主,她好好想一想,见面的时候再和周诚建议下。

周末注定是忙碌的,康伟回京城,是和陈锡良一起进京的。

自从八月份离开鹏城,夏晓兰还没见过康伟。

康伟比八月下旬的时候更黑些,人很精神,在全程参与到建材店的筹备工作中后,康伟给人的感觉比去年初见时成熟不少。夏晓兰自己也有很大的变化,她身边的人产生巨大变化的不仅是康伟。

“建材店生意怎么样?”

“还行,我看一年多,咱们的本钱就能拿回来,过了明年肯定就是纯利润。”

装修建材像他们搞这么大的不多见,投资了20万,一年多下来能把本钱收回就不错了。这事儿几个股东心里都有数,不会像倒卖服装那么快赚到钱,然而一旦打开了市场,就鹏城的建设速度,建材店赚的可能就是大钱。

陈锡良很眼热。

他觉得夏晓兰挑的行业不会出错,但夏晓兰也没有叫他合伙,陈锡良也不能自己跑去说。

再说了,他还是干服装更有把握,这是陈锡良的老本行,在服装行业折腾他比较有底气。天下的钱是赚不完的,先把服装这行的钱赚到手。

陈锡良是来京城见《大众电影》编辑的,压得羊绒大衣,他想把自己看好的当红小生弄到《大众电影》的封面,最好再加个专访,就万无一失。

听着陈锡良兴奋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夏晓兰怀疑自己把陈老板提前踢进影视圈到底正不正确。

一个服装批发贩子,已经要开始想操纵《大众电影》的封面和专访了?

就为了卖衣服,陈锡良也太拼了,这样的批发贩子会成功也是有原因的!

陈锡良问夏晓兰想不想去《大众电影》的编辑部看看,夏晓兰还没有立刻同意,就有别人找她——倒是没有想到的人,汤宏恩来京城开会,和康伟两人差不多是前后脚到的,他问夏晓兰有没有时间,一起吃顿饭。

来找夏晓兰的是司机小王。

陈锡良已经静若寒蝉,“您忙,这种小事,我自己去编辑部就行了。”

大领导都要找夏晓兰吃饭,也排不上他一个批发贩子的号啊,陈锡良怎么认识小王,“安家建材”开业的时候,小王来替领导送过花篮嘛。

反正夏晓兰的关系究竟有多深,陈锡良现在都没搞明白。

康伟也要回家的,既然汤市长要找大嫂吃饭,康伟就选择改天再聚。

夏晓兰在华清上个学,搞得像鹏城驻京办,一天之内居然有这么多人从鹏城来,第一个找的就是她!

“汤叔叔想在哪里吃饭?”

小王笑呵呵的,“领导说吃顿简餐,就在华清园就行。”

那这是,刻意跑来找她吃顿饭,还迁就她选择在华清园里?她就算真是鹏城驻京办的负责人,也没有这种面子呀!

472:偶遇(2更)

汤宏恩过来的时候有点晚,小王是中午过来问的,汤宏恩到华清大学是晚上7点。

他没有让小王送,是自己坐公交车过来的。

夏晓兰在说好的校门等,汤宏恩迟到了近一个小时。

天色都暗了,夏晓兰才看见有个人从公交车上下来,瞧着挺眼熟。

“汤叔叔?”

汤宏恩对这面好像还挺熟的,视线落到夏晓兰身上,递给夏晓兰一包东西。

“等久了吧?开完会太晚了,路上还耽误了点时间。”

汤宏恩没让小王送着来,他这样的级别,到了京城,这边的驻京办肯定会解决出行配车,但汤宏恩却选择了坐公交。

“没等多久,我带您去吃东西吧,然后在校园里转转?”

看起来,竟然真的是特意来看她的,汤宏恩给的一包东西,是加工过的虾干。不用再煮,直接就能当零食吃的那种,就是份量不轻,足足有四五斤。

靠海的地方,海鲜没有内地贵,但这么多虾干,夏晓兰一个人也吃不了呀。

汤宏恩好似随口一说:“可以分给同学一点,你这么聪明,不用我教你和同学相处吧?在华清怎么样,还适应吗?”

学校食堂都没什么吃的了,学校外面有一些小店,是民房改的,夏晓兰为了和同学打成一片,很少到校外吃饭。没什么菜单的说法,吃什么就让老板现做,常见的食材老板都能找到。菜的价钱是按份量来的,十分随心。汤宏恩的胃不好,今天晚饭时间也挺晚,夏晓兰要了两个清淡的小菜,让老板给汤宏恩上的面条。

两人一边吃一边聊,基本上夏晓兰说的比较多。

汤宏恩对她在华清的生活还是比较关注的。

夏晓兰向来是报喜不报忧的,不过对着汤宏恩,她却有一股倾诉的**。

华清的一群人都很优秀,超过了夏晓兰的预期,而她在华清也没有别人看起来那样顺利。

“我看你也参加**的庆典游行了,学校老师对你是不可能有意见的,如果他们对你有意见,有人在背后为难你,那你根本不会有这些机会。”

汤宏恩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

夏晓兰虽然聪明,在他看来毕竟是个小姑娘,做生意可能是头脑很灵活,但一些体制内的规则,夏晓兰理解的一知半解。

说到底,华清也是一个大的行政体系,个别老师对夏晓兰的评价,不可能影响到所有人。除非是夏晓兰刚进校就有校领导在针对她…那就更不可能了,先别说夏晓兰有没有机会“得罪”某领导,真是领导想为难夏晓兰,她在华清不可能得到任何机会。

可现在,她能参加游行的仪仗队,还拿到了“军训优秀毕业生”,就能排除被某领导讨厌的选项。

领导才没有空去针对某个学生,他们想的事是更高层次的。

夏晓兰其实也这样想,却没有汤宏恩说的肯定。

“你呀,不要太滑头,有不明白的就直接去问,把你做生意的那套收起来,看看别的学生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聪明过头了,心思有点散。

汤宏恩知道夏晓兰的行事风格,做什么都目的性太强。

和成年人打交道没问题,在学校还是别那么多弯弯绕绕,有自己琢磨的功夫,不如直接去问问对她态度异样的老师。学生的身份就是便利,哪怕问错了,误会了,老师还能和学生计较么?

做学生不怕被贴上“笨”的标签。

也不仅是做学生,做别的事也是如此,把自己看得笨一点,把别人看得聪明点并不是受委屈,说到底学生还要看在学业上的成绩。

“你还是没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人在迷茫期,所以才摇摆不定。”

汤宏恩的一番话,说的夏晓兰不敢吱声。

因为汤宏恩说得对。

汤宏恩也是点到为止,很快又换了话题,“不过你也不用完全学别人。和光同尘可以,做人还得有自己的态度,你就是你,你变不成别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你说的,那个特别优秀的同学叫宁雪的,别人确实有那个条件,你不用羡慕别人生来就有的东西,只要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再过几十年,你可能比宁彦凡老先生名气还大!”

学建筑不一定是对,人总要试过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汤宏恩相信夏晓兰选择建筑系肯定有她自己的想法,能学好就学,学不好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

不能只盯着宁雪比,宁雪那是家学渊源。

夏晓兰应该给自己设定小目标,一步步的去解决。

“谢谢汤叔叔,我要仔细想想您说的话。”

这就是比给机会拿工程还亲近了,汤宏恩轻易怎么会给一个学生解惑,夏晓兰很是感激。

汤宏恩把饭钱结了,让夏晓兰陪着在华清里逛逛。

夏晓兰还说天色暗,“如果您明天有时间,白天来就更好了。”

“不,晚上也挺好的。”

汤宏恩打量着校园,路灯昏黄,晚上的华清园也别有一番风味。夏晓兰在路上遇到了同学,也大大方方打招呼,汤宏都静静在一旁没打搅。

一路走一路介绍,到西大操场的时候,夏晓兰就说在这里举行的入学典礼。

熊柏岩和几个男生抱着篮球走过,季江源也在其中,和人嘻嘻哈哈打闹着。汤宏恩的脚步不由一顿,他没有想到真的会遇到——华清园这么大,学生这样多,他只是逛一逛而已。

季江源走过来。

“夏晓兰同学,你不是要努力看书赶超宁雪吗,怎么,才坚持一周就不想当天才了?”

汤宏恩的心咚咚跳。

夏晓兰心想,季江源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这人的绅士风度是不是喂狗了。

她发现汤宏恩没跟上了,扭头一看,他好像浑身都在轻轻颤栗——

“汤叔叔,你胃又不舒服?”

季江源抱着篮球,发现夏晓兰身边还有个人,原来有长辈在,他刚才说话好像有点不分场合?

“夏晓兰,你叔叔这是…”

473:紧张到胃痉挛(3更)

汤宏恩有大半个身躯是藏在背光处的。

夏晓兰知道他胃不好,赶紧去扶他。

汤宏恩整个人真的在轻轻颤抖,好像痉挛,夏晓兰扶着他就能感受到。

夏晓兰特别紧张,是太晚吃饭,还是刚才吃的东西有问题,汤宏恩的胃病挺严重的!

“夏晓兰,你叔叔没事儿吧?”

季江源把篮球丢下,熊柏岩几个不闹腾了,都围过来要帮忙。

汤宏恩往后退一步,整个人都缩在了阴影中。他的胃是真的在痛,一瞬间的胃绞痛很剧烈,但他又是意志十分坚韧那种人——他往后退,努力不让自己的手臂颤抖,声音也是很镇定:

“我无事,只是忽然想起来有件要事未办,一着急就紧张了,谢谢各位同学的关心。”

他人虽然背着光,声音却很中正醇厚,入耳就很有说服力。夏晓兰这个叔叔,肯定不是一般人,看不清样子,好有气度啊!

夏晓兰身上果然有好多谜团。

不知是不是自己错觉,季江源总觉得夏晓兰叔叔的视线停留在他脸上好长时间。

唉,多看他两眼也是正常的,谁叫他刚才对夏晓兰开玩笑,国内的长辈还是挺严肃的,季江源颇为懊恼。

夏晓兰觉得不对劲。

汤宏恩会是忘记要紧事儿的人吗?

但她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说,汤宏恩不愿意让季江源和熊柏岩几人帮忙,夏晓兰只能扶着汤宏恩往校外走。汤宏恩怎么忽然犯了胃痛,幸好他身上还带着药,夏晓兰借了点水,让他把药吃了下去。

这下子不能放汤宏恩一个人回去了,打电话叫小王来接的。

半小时不到,小王就开车杀到。

来得时候不是好好的吗?

怎么转眼又犯病了。

小王怀疑夏晓兰给汤宏恩乱吃东西,汤宏恩摆摆手,药效慢慢发作,他那股难受的劲儿也下去。其实更多是情绪起伏没那么大,汤宏恩自然恢复了大半。

“不关晓兰的事儿,晚餐是没问题的。小王,你先到车里等着,我和晓兰说两句话。”

小王乖乖走开,夏晓兰也洗耳恭听。

她以为汤宏恩还要嘱咐几句,还想劝汤宏恩此时少说点话,哪知汤宏恩一开口,却是截然不同的问题。

“刚才和你说话的同学,你们很熟吗?”

这是什么问题?

汤宏恩要劝她好好学习,别谈恋爱。

夏晓兰好窘迫,又隐约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

“您说手里拿着篮球的男生?还行吧,他叫季江源,我只知道他是从美国回来的,是今年经管学院的新生,业余爱好是射击,性格外向。”

汤宏恩听的很认真,奈何夏晓兰了解的本来就有限。

“您要是想多了解他,我可以问一问宁雪,季江源和宁雪家是世交…不过您问季江源做什么?”

姓季,还和宁家是世家,那就说明他没有认错。

汤宏恩露出苦笑:“不必问宁雪,他就是我要找的人了。你不知道,我今天到华清大学来,一是想看看你,二是想来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亲眼瞧一瞧这位季江源同学。”

没想到运气是真好,只是逛一逛校园,都会和季江源偶遇。

夏晓兰认识季江源也不奇怪,他们毕竟是参加了同一个仪仗方队,训练时难免会说两句话吧?

汤宏恩本来不打算说,可刘芬是太笨,他怕刘芬会多想。

夏晓兰是太聪明,一定会多想!

与其让夏晓兰瞎猜,汤宏恩不如自己说:

“我看小王录下来的**庆典,瞧见了你,也瞧见了季江源。他长得和他妈妈特别像,看见他的第一眼我就怀疑他的身份,来京城是想确认,刚才见到他本人,我就确定了八分。”

血脉相连的感觉吧,再加上姓季,又和宁家世交,汤宏恩现在是百分百确定!

汤宏恩说到一半,夏晓兰就觉得要撒狗血了。

“所以,他是您的…”

“是我儿子,我和他妈妈离婚后,他就从我身边被带走了,12年来,我是第一次见他。”

狗血当头淋下,果然是好大一盆!

夏晓兰都知道说什么好。

所以的疑团都解开了,为什么一个大领导像个孤家寡人,生病了也没人照顾。老婆不要他了,还把孩子都带走,可不就是孤身在鹏城任职么!夏晓兰觉得汤宏恩没有再娶,因为汤宏恩在鹏城的住所,没有一点属于女性的存在感。

12年没见亲儿子,还能从电视里一晃而过的镜头认出来,汤宏恩肯定对季江源很思念。

也有可能是太想念了,遇到相像的都不肯放弃机会,要亲自来验证下!

不管出于哪一种,夏晓兰都不理解:“那您刚才怎么不和他相认?”

汤宏恩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昏黄的路灯光笼罩着他,他是一个连香港大老板都求见无门的大人物,面对这种事却无能为力:

“他可能并不想见我,我在他的生活中缺席太久了,你也看见了,我和他几乎是面对面相站,他都不能认出我。对于他来说,我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我们有整整12年没有见面,现在我还没办法踏出那一步。”

他其实已经做好了一辈子都见不到季江源的准备。

他前妻毅然决然将孩子带出国,就是要离他远远的,不让他接触。

现在为什么又让季江源回国?

汤宏恩还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

不过季江源在华清念书,短时间内似乎并不打算离开,这是最叫汤宏恩心安及欣喜的事。

夏晓兰提着那大袋虾干,觉得好沉重啊。她一点都不想掺和进这种复杂的家庭矛盾中,为什么离婚,前妻为什么要带走孩子,这种事儿应该是汤宏恩以后的老婆该问的!

夏晓兰就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您需要我当卧底吗?”

474:不可理喻的前妻(4更)

卧底?

汤宏恩从来没有想过这问题。

他来华清大学,的确是存了打听季江源的心思,但也不意味着他是拿看望夏晓兰当幌子。

“你当什么卧底,我把事情告诉你,就是知道你喜欢自己琢磨。这件事是我和江源,和他母亲的矛盾,你一个小姑娘就不要插手了。不要告诉江源我是谁,他认为我是你叔叔,这反而让我更放松。”

汤宏恩的态度很郑重,他并不是在开玩笑。

这世上有一些事只能由当事人亲自解决,外人好心帮忙说不定会起到反作用。

对汤宏恩来说,确定季江源的身份即可,难道他该尽的责任,还要靠夏晓兰一个小姑娘帮忙?

汤宏恩要求夏晓兰只当不知道,在季江源面前不要露出异样。

夏晓兰觉得这太考验演技,不过也答应了下来。

小王把汤宏恩接走,夏晓兰提着那袋虾干慢慢走。

半路上又碰见了季江源!

“你叔叔没事吧?我看他的样子像胃痉挛!”

这是父子连心啊?

夏晓兰觉得很神奇,夏大军痛不痛,她绝对是没感觉的。季江源却等在半路,瞧着脸上也没异样,他是真的不认识汤宏恩…季江源今年也是19岁,12年没见面,真的就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没事儿了,他带着药呢,吃了药已经走了,谢谢你的关心,季同学!”

也没关心错嘛,关心在亲爹身上。

夏晓兰让季江源等一等,她跑上楼找了个干净的铁皮盒子,将汤宏恩带来的虾干倒了一半给季江源。

“我叔叔带来的特产,给你尝尝。”

季江源抱着铁皮盒子百思不得其解,“夏晓兰同学,你这干虾仁…算了,谢谢你,那我就收下了!”

季江源想说这东西应该送给周教官才对,但夏晓兰目光清明,分明没那种意思,他说出来大家岂不是一起尴尬?收下也就收下,一些吃的,季江源决定也给夏晓兰带点吃的。

两人在楼下嘀咕着说话,夏晓兰回寝室,苏静就对她呵呵笑。

八婆是天生的,和是不是华清学生,成绩好不好没一点关系!

夏晓兰连忙抓出几个虾仁,塞在苏静嘴里,将她的嘴堵上:“你是要八卦,还是要吃的?”

虾仁全是剥了壳又烘干的,咸咸香香的,韧劲儿,越嚼越香,回口还有点甜。

“这什么东西?”

“虾仁。”

夏晓兰给寝室里每人散了点。大家都知道是夏晓兰家里人给带的,意思着吃几个。

“把虾一个个剥了壳儿又烘干啊,这么麻烦,小六你家里长辈对你真好。”

“老大,你喜欢就多吃点!”

杨永红也没多吃。

夏晓兰也觉得挺好吃的,再三问过寝室里的人,大家都不吃了,她就把剩下的都装了起来。这个周末两天都占用着,下周她就去看周诚,把这些虾仁给他带去。

今年刚晒的葡萄干也能买到,周诚爱吃甜的,还得给他带点葡萄干去。

汤宏恩从华清离开,就让小王直接把车往一个地址开。

他确定了季江源的身份,就要找季家好好谈谈。

小车在夜色中静静的奔走,小王跟了汤宏恩好几年,只知道领导是离异身份,却从来没有陪汤宏恩去过季家。汤宏恩每年都自己来,虽然季家基本上不会放他进门——这次就算是吃闭门羹,他也要等一个说法。

车子只能停在胡同口,有点下雨,秋雨落在汤宏恩肩头,他让小王在车上等着,自己冒雨就进了胡同。

季家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小院。

青青的苔藓长在屋檐下,墙里透出点亮光,家里有人。

汤宏恩扣响房门,一个女人在屋里问:

“谁呀,这么晚了?”

这声音是悦耳的,也是汤宏恩记忆深刻的。

“是我,汤宏恩,我知道你回来了。”

屋里一下子没了声音,院子也安安静静的像个鬼宅,汤宏恩知道人可能就在门口,他不能任由对方再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