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夏家的日子很不好过。

原本是蒸蒸日上的,如今越过越像个笑话。

有出息的夏晓兰,被20斤红薯打发出夏家,这也不仅是夏家没眼光,自从有了高考政策,安庆县第一个考上华清大学的就是夏晓兰,要说有啥文曲星下凡,原本要落在大河村的,被夏家和村里嚼舌根的人一起逼走了。

夏子毓和夏晓兰一比,没那么有出息吧,也是个正正经经的大学生。

可是大学生一去京城,就像鸟儿归了林,暑假没回来,寒假也没动静。夏长征和张翠,直接和兄弟分了家,把夏老太留给夏红兵养。

每月给生活费算啥啊,夏老太心心念念的,是过上城里人的日子。

偏偏夏晓兰被她赶跑了,夏子毓是自己跑了,夏家两个孙女成了金贵的大学生,夏老太一个都没靠上!国庆节大庆典那回,村里人守着一台电视机,瞧见夏晓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夏老太一倒地,就有了中风的迹象。

当时就鸡飞狗跳的送到县医院去。

王金桂不敢不救,有夏老太在家里,老大一家才会出赡养费。

坏人的命硬,夏老太没那么容易死,县医院治了半个月,夏老太出院了——半边身子有点不灵活,走路歪歪斜斜的,嘴巴也合不上,不说话时都歪着的。

王金桂说要通知夏长征,却不知道老大两口子的下落,去问张家人,张家人也不说。

雪上加霜的是,夏红兵在赌博里越陷越深,几个月输了好几千块钱,王金桂觉得这日子太难熬,偏偏这时候有人说夏大军在南边发了财,要让他们去享福,夏老太歪着嘴,老泪纵横:

“我的儿啊,只有大军最孝顺!”

673:坟头的青烟高啊!(1更)

只有大军最孝顺?

王金桂真想找出个尿盆扣在夏老太脸上,这老太婆中风住院,全靠她跑前跑后伺候,最开始大小便失禁拉床上,医院的护士都捂着鼻子,是王金桂忍着恶心去洗的床单。

这时候也不能和老太婆计较,王金桂的注意力都在夏大军发财的消息上。

“真发财了?”

“真的,大军兄弟早给家里写过信,还寄了钱,你们没收到?”

带信的人赌咒发誓,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说他也在鹏城打工的,因为是老乡,回家过年才替夏大军带个口信。说到夏大军给家里写信寄过钱,夏老太和王金桂是相互怀疑,夏老太骂王金桂把信藏起来了,王金桂大喊冤枉:

“娘,肯定是被那个缺德的将信和钱昧下了,我要是知道红霞她二叔在哪里,还能不告诉您?”

她当时在医院洗床单时,从夏长征骂到夏大军,说这两个不孝顺,要早知道夏大军的消息,王金桂肯定沉不住气。

夏老太暂时信了,现在重要是问清楚夏大军的下落。

发不发财另说,没有夏大军这个听话的儿子在身边,夏老太的日子过得很不趁手。夏大军就算没发财,赚100元能交99元给她,夏长征把她丢在乡下,夏红兵好赌,王金桂懒惰,夏老太很怀念以前当家做主的感觉。

带信的人笑呵呵的,“肯定是信弄掉了,不过大军兄弟是真的有财运,咱们都到南方去打工,他却被香港大老板瞧上了,请在身边做事,大老板很重视他…大军兄弟想回家接你们去享福,腾不出空,就托我带个口信告诉你们。”

至于去了鹏城咋办,打听香港琤荣集团就行了,夏大军就在琤荣集团的杜老板身边做事。

夏红兵都从村口的牌桌上回来,夏红霞捧着一把瓜子都忘了嗑。送信的人口才太好了,形容香港老板多有钱,说不出具体的数目,就说香港老板有多少小车,每天出门都换不同的车开,自己坐一辆,前后还有小车开道!

这是夏家人没听过的富贵。

夏老太都听入迷了,抠门如她,总算知道要懂点礼数,让带口信的人在夏家吃饭。王金桂也不懒了,和夏红霞折腾着去院子里抓鸡。

夏红霞想到香喷喷的鸡腿也流口水,更动心的是送信人描述的富贵日子。

“妈,我二叔真的发了财,我们去不去鹏城?”

母女俩抓住一只刚打鸣的小公鸡,杀鸡拔毛,哪有平时的手脚不麻利。

“你傻啊,咋不去!”

她们不去鹏城,夏大军发了财,岂不是便宜了夏子毓?还有夏晓兰,要是知道夏大军发财,肯定还想回夏家来占便宜。

幸好夏子毓今年寒假没回老家的动静。

夏晓兰那赔钱货估计也还没得到消息,才能便宜她家红霞。那两个都考上大学离开了农村,王金桂也是羡慕嫉妒恨,夏家三个闺女,凭啥她家红霞要嫁给农民。

原来机会在这里呢,王金桂把小公鸡剁碎了红烧上,压低声音告诉夏红霞:

“你处的那个对象,赶紧给我分了,晓得不?”

夏红霞没能在安庆一中找个男学生不死心,这半年到底没闲着,到底找了个县城男人,年纪有点大,模样还挺周正,夏红霞自己挺喜欢。

不出意外,她就要嫁给那男人的。

冷不防王金桂叫她分手,夏红霞想尖叫,王金桂拧着她胳膊:“你这丫头缺心眼?你二叔跟在香港老板身边,你不晓得嫁给香港人啊!”

香港老板王金桂是不敢想的,这半年给夏红霞相亲,她也看清了夏红霞的行情。夏红霞也没啥能拿出手,长得很一般,没工作,有了夏晓兰和夏子毓的衬托,夏红霞就更不出挑。

不能嫁香港老板,嫁给香港人还不行?

这种时候王金桂脑子转的很快,夏红霞不吱声了。她本来就是好吃懒做的,舍不得现在处的对象,可要是能去香港,比嫁在安庆县强一百倍!

母女俩达成共识,恨不得送信人能多说点夏大军的消息,一顿饭吃下来,夏红兵把自己都灌醉了。

一家人都是大嘴巴,这消息也的确让夏家人振奋。

送信的人刚走没多久,整个大河村都知道了夏大军发大财的消息——夏家这坟头上的青烟就是冒的高,两个孙女考上大学,夏老太占不到便宜,还有夏大军这个孝顺儿子啊!

“真是狗屎运。”

“夏大军都能发财?”

“靠上香港老板了…”

破鞋夏晓兰都能当省状元,考上华清大学,还在**庆典上电视,夏大军能发财,好像也有可能啊!

大河村风气有问题,村里人爱说闲话,喜欢赌钱,哪家有点事根本藏不住,很快就能传遍周围的村子。

张翠的娘家离大河村也不远,张翠和夏长征其实已经从京城回了安庆,夏长征拖着断手不好意思回大河村,两口子都住在张家。

反正两人的儿子夏俊宝也是张家在照看,张翠说不回夏家,夏长征是默认了。八卦传到张翠娘家这边,都说夏大军跟着香港老板在鹏城那边发了财,张翠还难以置信:

“就他那样,能发财?”

夏长征也不肯信啊,他和张翠原本日子过得最好,夏大军就是给家里卖苦力的。当时从医院跑出去,一年没消息,夏长征还以为这个兄弟是死在外面了。

两口子都不肯相信,大河村的人说的有鼻子有眼,什么夏家人都在收拾东西准备去鹏城,过年都不在乡下呆,找到夏大军后可能就不回来了,张翠才不得不信。

她马上就坐不住了,给留在京城的夏子毓拍电报,询问夏子毓该咋办。

女儿是不太贴心了,但也比她和夏长征聪明,好歹是大学生呢,张翠还是比较依赖夏子毓。

夏子毓接到电报,只觉说不出的荒谬。

她以为位高权重的,忽然被调去党史办养老。她觉得一辈子不可能有出息的二叔夏大军,现在说发了财?

农村人没见过世面,夏大军赚了点钱,就被他们说成是发大财。夏子毓唯一心动的,是电报里说的香港老板…如果要做生意,她得有本钱,二叔那里到底有多少钱,能不能为她提供帮助?

夏大军会拒绝她的事儿,夏子毓从来没想过。

人就和动物一样是能训练的,她花了好几年时间潜移默化去影响夏家人,夏大军对她向来是有求必应。哪怕是委屈夏晓兰,也会先满足她——每当这种时候,夏子毓都有种说不出的自得。

674:共同的希望(2更)

夏子毓动了去鹏城的心思。

王家这个春节注定要愁云惨淡,夏子毓对王建华虽然没放弃,却也没了要讨好王广平和冉淑玉的心思。

王广平的级别没变,却调职到党史办那种地方,夏子毓认为以后能依靠王广平的地方很少——她身上因为王家而背着的处分,王广平还有能力取消吗?

在农场改造,可以给王广平和冉淑玉送必须的物资,可以借钱给王建华去打通关系。

但党史办,王家父子都无能为力,夏子毓一个普通大学生有什么办法!

而且王广平和冉淑玉,在农场时是一个态度,返城复职后是另一个态度,夏子毓早看穿这两人的嘴脸,就算她用尽全身力气也不可能真正讨好他们,除非她本人,或者她的家庭陡然上升到和王家平起平坐的层面!

夏子毓正愁前路在何方,接到电报说夏大军发了财。

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夏子毓当然欣喜异常。当然,她对电报里的消息不是全信,需要亲自确认下夏大军的情况,这意味着她要去一趟鹏城。

本来已经说了今年春节要留京,现在夏子毓又把王建华约出来。

王建华还有点颓然,经过夏子毓的多次鼓励,状态比那天喝得烂醉如泥时好很多。

“建华,我马上要去一趟鹏城。”

“这已经是年底了,你去鹏城做什么?”

王建华满是疑虑,带着三分小心:“你不想和我爸妈一起过年?”

家里的气氛是很僵,王广平调职的事,王家至今还没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王建华感激未婚妻的不离不弃,对于冉淑玉和王广平的迁怒,他却无力解决。

他爸的精神垮了,冉淑玉也郁郁寡欢,王建华只能选择委屈夏子毓。

不过两人已经商量好,除夕那天,夏子毓和王家人一起守岁,否则她一个人孤身在京,春节也太冷清了!

王建华还以为夏子毓反悔,却见夏子毓带着两分激动:

“我当然想和叔叔、阿姨,还有你一起过春节,家里拍电报来,说有我二叔的消息了!建华,他从医院里走掉,失去联系有一年,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现在听说他在鹏城,我怎么能不去确认一下?”

夏大军有消息了?

这人还是在王建华眼皮子溜走的,事后王建华也挺内疚,受伤的人情绪不稳定,他还说了一些不该说的。夏大军当时又受了伤,外面的世道不是很太平,有人猜测夏大军多半死在外面了…现在忽然又有了消息,王建华松了口气。

“是真的?太好了!”

夏晓兰不仁,他和子毓却没有不义,特别是子毓,永远对他人善良大度,眼下要千里奔袭去鹏城,对夏大军的这个叔叔的关心没有作假。

“子毓,我陪你去!”

夏子毓可不想王建华陪着去,但转念一想,她也没拒绝,一脸激动重重点头:

“好!”

王家是不可能同意王建华去鹏城的,夏子毓不用自己反对。

果然,夏子毓把票买好了,王建华却说自己去不了,夏子毓还反过来安慰王建华:“你多陪陪叔叔、阿姨,我到了鹏城就给你拍电报,我一个人可以的。”

对于他的爽约,夏子毓从头到尾都没有抱怨过一句,王建华越发愧疚自责。

火车开动了,王建华将自己在站台上的买的烤红薯塞给夏子毓,跟着火车跑了半天,直到再也追不上火车。

“你这对象疼人!”

“是啊,有福气!”

夏子毓拿着烤红薯腼腆笑笑。

她和王建华能走到今天,她花了多少心思?王建华对她,也从最初的不上心,到现在舍不得她走,追着火车跑。

这和王建华的性格是大相径庭的,夏子毓想到这里,自己也笑了。

她不是什么都没有,王建华就是她的收获之一!

现在,她还要去鹏城。

夏晓兰再怎么厉害,连亲爹夏大军都倒向自己这边,肯定会很憋屈。

她要拿到夏大军的支持,再借此为跳板,接触到香港老板,利用对方的资本…夏子毓慢慢剥开红薯,却直到放凉了也没咬上一口。

王建华不知道,她真是吃够了这些东西。

农村最不缺的就是便宜的红薯!

夏子毓不想朴素低调,她想要过好的生活,住大房子,穿好衣服,吃的精致,出入有车接送!

但她的目的没有达到前,不得不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平时衣着朴素,生活上也不讲究吃喝——谁让她没有夏晓兰那样的脸蛋,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前期的吃苦忍耐是必要的付出!

很快,她就不需要再忍了。

夏子毓露出了笑容。

旁边的乘客却在惋惜,模样挺周正的一个闺女,脸颊上却有一个凸起的伤疤是淡淡的红色,一笑起来就特别明显。

夏子毓后接到消息,却当机立断买票先去鹏城。

夏老太几人先得到消息,一家人在家里商量来商量去,为着哪些人去鹏城,还吵了架。

王金桂肯定想去,还要带夏红霞去。

夏红兵输了很多钱,现在大河村的人知道夏大军发财,催着夏红兵还钱,他等着发财的二哥搭救,自然也不肯呆在家等消息。

夏老太嘴巴歪着,说话时嘴皮抖动,“你们把老娘丢下,看、看大军会不会搭理你们!”

说的也是,夏大军的确是最孝顺夏老太。

没有夏老太一起去,别说留下跟着夏大军享福,能要到多少钱也说不好。

一家人总算是商量好,家里大人都去,夏红霞的两个弟弟先送去王金桂娘家,真的要留在鹏城不回来,再回来接两个小孩过去。

春节将至,外出的人想回老家,唯有夏家人,收拾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要往外地赶。

从商都到鹏城,四个人的火车票就不便宜,夏红兵只说没钱,他还欠着一屁股债呢!王金桂和夏红霞就更不可能掏出钱来,大眼瞪小眼,最后还是夏老太掏出的钱来。

没有了夏大军赚钱,夏长征和张翠从分家后就没回过老家,张翠当时给的赡养费,就是夏老太唯一的进项。她中风住院,还有平时零零碎碎被夏红兵哄去赌的,夏老太手里的钱都花的差不多了。

掏钱买了票,夏老太也肉痛。

如果去鹏城找不到大军,家里这日子可咋办?

675:听大少爷的(3更)

夏大军才是真的坐着轮椅。

他的复健还没结束,就被从香港接来。

还不知道夏家一群人,现在都指望着要靠他养。从香港到羊城,又从羊城到鹏城,一路都没休息过,用的最快的速度。

大少爷在他身上花了可多钱了,在香港看病每一天花的钱都不少,夏大军心想自己总算有了回报的机会。

他没空去管老乡小雨,下了飞机就直接被带到杜兆辉面前。

杜兆辉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太管用,夏大军人也来了,杜兆辉还是见了他。

夏晓兰不是康伟女朋友,这点出乎杜兆辉的意料,但瞧着夏晓兰那样吧,还是挺被看重。

杜兆辉也看不懂了夏晓兰的路数,按照夏大军的说法,夏家就是穷乡下的农民,夏晓兰看起来和汤市长很熟,和康家关系亲密,现在又冒出一个在军队的男朋友。

杜兆辉觉得,这次的麻烦,从夏晓兰身上入手,或许是能解决的——她就像是一个纽带,把所有相关人员都联系到了一起!

一瞧见夏大军,杜兆辉就很是为难:

“对不住啊,我没把你女儿给你送去香港。”

夏大军急了:“大少爷,你咋能怪你,是晓兰她自己不愿意去…是我想的不周到,忘了她还要上学呢!”

杜兆辉在心里嗤笑,就算不上学,夏晓兰也不会去香港的。

原先想不明白,杜少爷现在可瞧的清楚,夏晓兰已经用女人最擅长的武器,抓住了比较有权势的靠山,夏大军的女儿,真的和夏大军的猪脑子不一样!

所以,夏晓兰很果断拒绝了去香港,这是觉得自己能在内地发展的更好呗。

杜兆辉叹气,“大军,现在不仅是你们父女之间有误会,只怕她连我都怪上了。”

杜兆辉把发生车祸的事讲了,车子又不是他在开,有什么责任也是司机的缘故,他杜兆辉不是那种小气的人,该赔偿多少钱他都出,绝对是按香港的经济标准来。

双方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谈一谈,非要这样剑拔弩张,不能解决任何矛盾嘛。

杜兆辉的讲述,让夏大军一惊一乍,听说杜兆辉的车撞伤了夏晓兰,他紧张的抓紧了轮椅的扶手。听说夏晓兰只是点擦伤,夏大军才惊魂初定。

杜兆辉问他,“大军,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对!”

人没事就行,为啥还要那么咄咄逼人。杜兆辉不会说假话,大少爷从来都不是自己开车。

夏大军想起夏晓兰的性格,也觉得头疼。夏晓兰一直就是争强好胜的,抓住别人大一点错误不放,就像他和刘芬本也不必离婚,两口子过日子哪有不吵不打的,都是一家之主的男人说了算。

也没见谁家因为这些小事离婚的。

家里可能是偏心了子毓,也不是不能理解,那时候子毓是一家人的骄傲和希望,晓兰自己不争气,家里人肯定会偏疼子毓…夏大军觉得夏家人做的最不对的一件事,是没问清楚王建华和子毓的事,就怪晓兰勾引姐夫。

就算有误会,再生气,也不能在晓兰撞了墙后不把人送医院。

夏老太说家里没钱,夏大军能理解,但人命关天,就不能找邻居先借点?也难怪晓兰寒了心。

说到底都是没钱闹得矛盾,他那时候别说一个月赚三千港币,就是一个月能赚300块,这些事都不会发生!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他的薪水能解决这些矛盾,也不用偏心,别管是送侄女上学,还是给女儿夏晓兰花,他的钱都足够。

夏大军出走一年,根本不知道夏家已经分崩离析,他都想好了薪水要分配成几部分。

现在杜兆辉把他从香港叫来也挺好,正好能把钱给晓兰。

夏大军只有一个疑惑,一年没见,夏晓兰身边的人咋那么复杂?

夏晓兰居然认识汤市长。

车祸受伤的康伟是咋回事,夏晓兰咋会坐着一个男同志的车在鹏城街头出现,她哪里认识的朋友,二话不说就能对大少爷动手——这丫头,知道大少爷的背景吗?

杜兆辉讲义气,厚待手下的人,但杜兆辉也很危险。

夏大军知道,大少爷不高兴了随时会把人绑着丢海里去,夏晓兰招惹到杜兆辉,夏大军很害怕:

“大少爷,那丫头不懂事,您别和她计较…”

“看在你的份儿上,我和她一个女孩儿较什么劲,现在是这事要怎么解决。大军啊,你能帮上我忙不?”

夏大军重重点头:“大少爷,您说,我都听您的!”

夏晓兰也没想到,吃一顿饭的功夫,夏大军就到了医院。

这顿饭吃的很公事化,做东的康廉明性格一点都不风趣幽默,加上康伟还在病床上躺着,其实谁的心思都不在饭菜上。

这顿饭,康廉明第一个感激夏晓兰,医院的人和康廉明讲了,夏晓兰顾不上自己身上的伤,坚持把康伟送到医院急救。不放心杜兆辉的安排,自己守在急救室门口,还果断给汤宏恩打了电话。

“这杯酒,我敬晓兰,谢谢你为康伟的尽心,他这条命,多亏你处理的好才能捡回来!”

“康叔叔,您太客气了!”

夏晓兰现在肯定不能喝酒,只能以茶代酒。她还端不起茶杯,要靠周诚帮忙。

康廉明第二个感谢汤宏恩。

“汤市长,宏恩同志,我敬您,是感谢您在关键时刻,没有站在港商那边!我知道现在招商引资是特区发展的第一要素,有钱投资的都是贵宾,琤荣集团在鹏城的投资更是不少,您这个市长压力一定很大。”

“廉明同志言重了,谁对谁错,不是看谁的钱多来决定的,换了其他人求到我头上,能帮忙我也一定帮忙。如果人和人之间非得分出个高低贵贱,我认为烈士遗孤,也比富商之子更贵重。”

汤宏恩就是这样想的。

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的烈士,遗腹子的命都要在资本面前退让,那也太让人寒心了。这种风气开了先河,以后谁还敢去参军,为了大义去牺牲?

反正都是钱最重要,保家卫国的,不如一心赚钱好了!

汤宏恩的话,让谢芸红了眼眶。

她眼睛里含着泪,她丈夫都没有机会看到孩子出世,可现在,还有人记得她丈夫,也尊敬着她丈夫。

676:点醒!(4更)

汤宏恩的话,让吃饭的人心情激荡,连康廉明的都沉默了好久。

夏晓兰不由紧紧靠着周诚。

她费力去牵周诚的手,周诚轻轻握住她没受伤的指尖。

所谓默契就是不必把话说出口,夏晓兰是从康伟爸爸的事感怀自身,谢芸也是军嫂,当时怀着康伟接到丈夫牺牲的消息打击得有多大,康伟都快22岁了,谢芸还没走出来!

周诚心想,他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命,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活,也为伴侣,为家人,不能让晓兰和他的亲人们难受。

危险度高,也不能因此就不参军,这一个职业总需要有人去干!

“宏恩兄,谢谢理解!”

汤市长,宏恩同志,宏恩兄。

康廉明的嘴里的称呼一变再变,也说明他受到了触动。

第三杯酒,康廉明敬了白珍珠,他特意强调这顿饭要把白珍珠叫上,就是为这缘故:

“你做了大家想做却有顾虑的事,谢谢你把康伟当朋友,替他不平!你这是冲动,也是有情有义,以后杜家要是找你麻烦,都由我们康家抗下,这杯我敬你。”

白珍珠从座位上站起来,有点手足无措。

她和小商贩打交道多,和各种底层人士打交道多,白家武馆的那些师兄弟,在个人武力派不上用场的时候,其实都沦落到了社会底层。

白珍珠没和大领导打过交道,夏晓兰要不让她来鹏城摆摊,她可能已经当了女屠夫。

她和走私犯都打过交道,唯有官面上的人物,白珍珠不知道该咋说。那天踹了杜兆辉一脚,她心里倒是爽了,事后好像是惹了麻烦,杜兆辉马上说自己脑震荡。

白珍珠还以为康家会怪她做事莽撞,没想到满堂的人,个个都有来历,唯有她是没啥身份的小摊贩,康廉明的第三杯酒却是敬她的!

“我…对不起、我…”

白珍珠向来不是啥口舌伶俐的人,只能把酒一口喝掉。

康廉明笑了笑:“你不用紧张,我现在只是康伟的家属,感激你是应当的,至于你什么时候该冲动,要如何学会克制自己的冲动,可以向你朋友晓兰学习。你们都是好孩子,康伟来南方做生意赚多少钱是次要的,重要是交了向你这样的朋友!”

领导说话就是有水平。

白珍珠身上每个毛孔都被抚平了。

人家没说她有江湖人的匪气,而是当众认可了她和康伟是朋友!

没有否认她为康伟做的,也没把她当枪使,鼓励她继续死咬着杜兆辉不放,而是劝她多和夏晓兰学习。

又因康廉明给人的印象是刻板严肃,这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真是特别可信。

夏晓兰觉得,就听康廉明这番话,他给白珍珠这么高规格的认可,要是有了坏心,只需稍微蛊惑下白珍珠,叫白珍珠去把杜兆辉捅死都行…这就是政客的“话术”?康廉明真是太厉害了,这个人的城府深,情商高,不成功才奇怪。

不过相比起来,她还是更喜欢周家人,说话直白,让她和康廉明这样的人一块儿相处,夏晓兰的神经会一直紧绷。

康廉明有自己的想法,一顿饭吃的滴水不漏,至于他要对杜兆辉做什么,那真是一个字都没泄露。

吃什么不重要,重要是一顿饭结束,康廉明让大家的关系都更亲近。杜兆辉想的没错,这些人能聚在一起,纽带就是夏晓兰。康廉明现在把纽带变成了病床上的康伟,还毫无违和感。

饭局结束的时候,康廉明和汤宏恩又有了个单独谈话。

没人知道他们谈什么,就像康廉明和周诚的谈话一样,对夏晓兰来说只能靠猜。

“你别想太多,康二叔做事有分寸。”

周诚劝着晓兰,关慧蛾也啧啧称奇:“康伟受伤,但是让我看出来,他这个当叔叔的有几分真心。谢芸,你还记得以前康伟他二叔是啥样吗?”

关慧蛾很早就认识康家人,那时候还没康伟,康伟爸爸没牺牲,在康家的地位就像周诚对周家的重要性,是康家寄以厚望的优秀后辈!

谢芸一怔,她的心思都放在了亡夫身上,对于康家其他人关注度不够。

被关慧蛾一提,她努力去回想…在她丈夫还活着的时候,小叔子康廉明的性格,好像和康伟差不多?

无拘无束,还无法无天。

那是啥时候,康廉明就变成了这样,不苟言笑,被康伟评价成虚伪的样子?

谢芸真的想不起来了。

“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不过人都会变,忽然就成熟——”

“谢芸,他是从康大哥出事后才变成这样的。”

因为康伟爸爸牺牲了,康家没有了希望。一个混吃等死的二儿子,不得不在短时间内挑起那份重担,康廉明肯定也曾惊慌无措,但康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中,没有人能给康廉明指导。康廉明靠自己摸索,可不就变成了今天这样!

关慧蛾是很感慨,谢芸听得发愣。

谢芸也听过那些影影倬倬的议论,说康廉明对她和康伟的存在很防备,说康廉明对康伟的放纵,是表面的疼爱,真要为侄子好,就该严格要求康伟,把康伟培养成才!

关慧蛾的意思,那些都是胡说八道…康廉明被迫中途接过康家的担子,辛辛苦苦维持着康家的体面,既没让康伟饿着冻着,也没让康家二老晚年不幸,甚至在动乱年代,一些高干都出事了,康家没受多大牵连。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这份责任,本该是由你和康廉明一起担起来,你整天都活在从前的记忆里,康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你这个当妈的责任,作为叔叔,康廉明做的已经足够多了!”

关慧蛾直言不讳,就想借机点醒谢芸。

谢芸浑浑噩噩二十多年了,现在还不该醒吗?

这一次有康廉明替康伟奔走出面,有大家齐心帮忙,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大家都不能帮上忙了,谢芸这个当母亲的,能成为康伟的后盾么!

夏晓兰和周诚都不敢说话,这种关键时刻,得让谢芸自己想通。

谢芸肩头在轻轻抖动,幅度越来越大,先是小声的抽泣,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天啊,这些年,她到底做了些什么晚上还有一更,稍晚会。

677:真心悔改?(加42)

康廉明不是必须要照顾康伟。

康家二老也不是必须要照顾康伟。

该照顾康伟的人,就是谢芸!

父母将孩子带到这个世上,就有责任要照顾孩子到成年,谢芸沉浸在悲伤中,只有爱人的身份是合格的,别说做母亲,就算作为一个“妻子”,她也太失职了。

关慧蛾直言不讳,谢芸失声痛哭。

第一次触动,是康伟重新装修了房子。

这是第二次触动,以极为惨烈的方式,在谢芸耳边敲响警钟。作为一个母亲,她没能保护自己的儿子,她怎么有资格去质疑别人?

“哭,哭出来就好了。”

关慧蛾蹲下去,拍着好友的肩膀。

这个伤口拖了太久,表面愈合了,里面满是脓液和腐肉,要想它真正愈合,就要重新把伤口撕开。挤掉脓液,割掉腐肉的过程会很痛,能直面这痛苦,谢芸才不会浑浑噩噩像行尸走肉般活着。

这些年大家都不想在谢芸面前揭伤疤,不在她面前谈论康伟的父亲,谢芸反而一直走不出来。

夏晓兰和周诚,还有白珍珠远远避着。

三个人也不是一点眼力劲都没有,谢芸的年纪是长辈,为了避免以后的尴尬,还是把空间留给谢芸和关慧蛾,让她痛痛快快哭一场。

等康廉明和汤宏恩单独谈过话出来,就瞧见谢芸在哭。

康廉明止步没动。

“周诚,你请假到明天?”

夏晓兰惊喜看了周诚一眼,请假到明天?怎么可能!

周诚却真的点头。

“明天行,后天也行,我要看着康伟渡过危险期。”

康廉明暗暗点头,谁说康伟是废材的?

真废材,周诚也瞧不上,不可能带康伟一起玩,两人感情还这么好。

“走,我们先回医院,康伟可能醒了。”

夏晓兰和周诚跟着康廉明先回医院,谢芸和关慧蛾跟在后面。到了医院,夏大军就给了夏晓兰一个大“惊喜”,这人忽然窜出来时,夏晓兰好像也不是很意外。

夏大军坐在轮椅上叫住她。

短短一年时间,这人已经不是大河村的农民了。

夏大军身上的土气淡了很多,皮肤黝黑,肌肉健硕,只看外表的话夏大军其实挺符合欧美人审美。

夏晓兰的意外只有一点点,毕竟杜兆辉是个阴损的真小人,这事儿夏晓兰早就清楚。真小人对付伪君子会占上风,但真小人面对正常人,总会把简单的事搞复杂。

不仅是杜兆辉,季家也有这毛病!

夏大军既然在杜兆辉手下办事儿,杜大少爷怎么可能不把夏大军拉出去遛一遛?资本家对每一分利益都算计的很清楚,给了夏大军工资,肯定要物尽其用。

夏晓兰觉得杜兆辉简直自作聪明。

杜大少爷是没认真听过她说的话?

她和夏大军是毫无父女感情的,对方如果不在她面前晃荡,那就是路人的冷漠,要在她面前晃荡,则是仇人的厌恶!

康廉明在场,周诚在场,关慧蛾扶着谢芸很快会追来,这种时候,夏大军叫住了她。

夏晓兰短暂愣了愣,周诚疑惑,这人是谁?

夏晓兰的脸肿着,手缠着纱布,夏大军第一眼瞧着还挺惨,但夏晓兰对他是一脸生疏,夏大军又有点恼怒。

这是啥意思,真是亲爹都不认?!

“晓兰,你要假装不认识我?”

夏大军的语气里带着难过,在这么多人面前,夏晓兰生疏的态度让他没面子。

“不,夏先生,我当然认识你,我只是有点意外会在这里看见你。杜兆辉急吼吼的将你从香港接来,是想通过你来影响我?夏先生,你对杜兆辉没有说清楚我们的关系,自从你和我妈离婚后,我和你之间只有一个姓氏还牵连着。”

原来这个轮椅上的男人,就是夏晓兰的爸爸夏大军!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康廉明只知道夏晓兰父母离异,父亲在杜兆辉手下办事,夏晓兰还说是在香港。杜兆辉这么快把夏大军搬出来,真是不容易。

康廉明怕呆在这里,夏晓兰会尴尬,点点头自己就先去康伟的病房了。

周诚挡在夏晓兰面前:“就是他?”

就是这个男人,愚孝、家暴还偏心侄女,看着流言蜚语把晓兰逼到自杀…晓兰多刚强的性格,那时候得有多绝望,才想要自杀?

如果有人能给晓兰依靠,她不会选择那一步。

这个男人当时在哪里,瞧着身材魁梧,却一点没能保护晓兰!

夏大军抓紧轮椅的把手,夏晓兰当众叫他“夏先生”,把他气得够呛。还一脸无所谓的把他和刘芬离婚的事拿出来讲,家丑不外扬,夏晓兰就是要把他面子踩在脚下。

还有夏晓兰身边的年轻男人,就是大少爷说的,晓兰的对象?

这男人一脸警惕,一点也没有尊重,没有晚辈该有的态度!

“是他,杜兆辉真是不死心。”

周诚也觉得情况是这样。

夏大军要挥洒他廉价的“父爱”,时间点也选的太微妙,肯定是给杜兆辉当说客。

“你倒真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过眼下时机不太合适…你觉得呢?夏先生,你相信我,晓兰愿意把你当成陌生人,已经是她最大的仁慈。”

两人都冷冰冰的,夏大军满心憋屈想发火,想起杜兆辉的叮嘱,他又忍下火气。

大少爷比他聪明,他就该按大少爷说的来。

“我不怪晓兰她恨我,从前是我做错了,我在改正。大少爷说晓兰在鹏城,我就从香港来见晓兰一面。晓兰,我对不起你和你妈,让你们受委屈了。你考上大学,我也是看电视知道的,这些是我的攒起来的工资,应该够你读完大学了…如果不够,我就继续攒。”

夏大军从轮椅侧面掏出一个胀鼓鼓的,没封口的信封。

花花绿绿的港币,看厚度应该至少有一万块。

他就那样举着信封,引起了医院不少人的关注,有个老大爷挂着水路过,自觉说了一句公道话:“父女俩哪有解不开的误会,收下,你爸是真心悔改了。”

678:杜兆辉的目的(1更)

真心悔改?

一个真心悔改的人,不会当众让夏晓兰不能下台!

这就是难以避免的国情,也是大多数人会犯的毛病,不懂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喜欢站在道德至高点指手画脚。

老大爷可能是出于好心,可能是杜兆辉安排的托儿。

不管是哪种,这样的帮腔都在加油添火,当然,最先把夏晓兰架到火上烤的,还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亲爹夏大军嘛——看看,拿出厚厚的信封,装满花花绿绿的港币,演一出父女一笑泯恩仇的大戏!

这人真是太蠢了。

或者说一点都没变化,以前为了夏子毓,为了夏家其他人牺牲夏晓兰的利益。

现在是因为杜兆辉!

“钱我不会收的,你可能不知道,我躺在床上等着你们把我送医院的那会儿,是一辈子第一缺钱的时候,那时候要是有钱,我就不会在床上等死。第二缺钱是抱着20斤红薯,和我妈一起被赶出夏家,我得计算好,我俩母女俩一顿吃多少东西,20斤红薯够我们撑到什么时候…当我熬过这两个坎儿后,我再也没缺过钱,更别说从你手里拿一分钱!”

‘夏晓兰’是真的死了。

因为夏大军的纵容,夏家人把母女俩踩在脚下,刘芬跪在地上磕头,也没有人稍微有点怜悯心把‘夏晓兰’送医院去。

夏晓兰的灵魂得以在身体中重生,如果她能和夏家人握手言和,她也是杀人凶手中的一员了!

看见夏大军拿出的上万港币,夏晓兰一点都没有感动,夏大军的惺惺作态,让她恶心作呕。

周围响起窃窃私语的声音,原本是像老大爷一样站在夏大军那边,现在倒有人觉得夏晓兰不原谅,果真是有内情的。

周诚的心脏发紧,晓兰说话的语气很平静,他却很心疼。

想起第一次和晓兰见面,额头上狰狞的疤,现在伤疤已经淡到看不见,不代表过去的事已经翻篇。

“真想早点认识你。”

周诚低声自语,并把晓兰挡在身后,“杜兆辉想做什么,让他直接把目的说出来,不用兜圈子。夏先生你想演戏,也要看我们愿不愿意配合…再说的难听点,不想给你这个面子。”

以前一家人闹来闹去,不就是因为穷?

夏大军觉得自己有钱了,能解决“穷”带来的矛盾,没想到夏晓兰根本不领情,对上万的港币视若无睹!

不,她就是在赌一口气。

哪怕她考上华清大学,现在有出息了,她的性格是一点没变,掐尖要强、咄咄逼人!

情愿不要钱,也不要他这个当老子的心里舒坦。

夏大军想起杜兆辉教的话,忍住怒火,准备换一个说法,周诚却揽着夏晓兰走了!夏大军推着轮椅想追上去,刚才那个替他说话的老大爷拦住他:

“同志,这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听你女儿的意思,你以前做的很不对啊…”

老大爷就真的是个热心肠,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对任何事都想发表下自己的看法,把夏大军拦着好一通劝。

就这么点功夫,夏晓兰和周诚都走远了。

“这件事还没完,我要问问杜兆辉他想干啥!”

夏晓兰真的不介意自曝家丑,反正丢丑的不是她,嘴巴长在她身上,和夏家人怼,夏晓兰没有怕过谁!她厌烦的是这个过程,一遍又一遍的怼,马戏团耍猴戏的还要收门票,她牺牲自己给围观群众带去谈资?

“我去和他谈。”

周诚本来不想和杜兆辉直接打交道。

潘三哥不是走私犯,杜兆辉是真的走私犯。杜家就是最活跃的走私团伙之一,哪怕杜兆辉没有亲自组织走私活动,也不能说这人就是干干净净的。

再遇到一次隔离审查,周诚就比较冤枉了。

不过杜兆辉要主动挑衅,周诚不可能无动于衷。

夏晓兰显然有同样的顾虑,她不想让周诚去接触杜兆辉,起码现在周诚的任务还没结束,并不适合和琤荣集团的大少爷有牵扯!

“让我出面,搞清楚杜兆辉想要什么,我们再商量。”

夏晓兰走进杜兆辉的病房,杜兆辉这次没有装可怜,也没有躺在床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好像早就料到夏晓兰会来。

“聪明的女孩,你是一个人来的!”

夏晓兰脸是肿的,看不出美貌的痕迹,杜兆辉觉得这样也挺不错,能降低夏晓兰的美貌对他的蛊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杜兆辉恰恰是喜欢美貌女人的,他要的是理智的谈话,现在这种状态真是刚刚好。

“你把夏大军叫来,不就是逼我来找你?”

夏晓兰不客气坐在另一把椅子上。

她现在看起来很狼狈,一双手臂的,脸上的,但这不妨碍夏晓兰脑子正常思考。

杜兆辉那么奸诈,没想到把夏大军叫来会起反作用?

夏晓兰想知道杜兆辉的目的!

“夏小姐,你不要生气,你真的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儿,和夏大军完全不一样,稍微给他一点恩惠,就能将他摆弄在掌心,因为他这儿不聪明。”

杜兆辉指了指脑子。

“但你不同!内地的高考是很有难度的,我听人说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每一年的高考,都有几百万学生等着这场考试改变命运,而你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领跑者,你是去年的全省第一,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