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斌不放心这边。

周诚倒是挺有信心:“我提前参加进修结业考试就行,能拿个大专同等学历。”

在1986年,部队里的军官有大专学历不错了,特别像周诚这样参军早的。

周国斌是标准的严父,从来不允许周诚飘得太高,马上给他顺手浇了点凉水,“那是很不错,都大专学历了…就是和晓兰比还差了点,晓兰去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我问过别人,在美国排名前几,在全世界都能排的上名号。”

这如果不是亲爸,不是在夸他媳妇儿,周诚真想翻脸!

谈话到最后,周国斌才表情严肃说正事:

“潘保华的事告一段落了,他有他自己的路要走,能不能重新回到部队,我们不能替他做主。姜家也就那样,姜武不日就会被军事法庭秘密审判,这件事公开了也是丑闻,会在国际上大大损害我国军队的形象!一颗老鼠屎别想坏了整锅汤,把他剔掉,也是部队肃清内部害虫。你之前的一些功劳一直压着,再有姜武一事,等你从陆军学院结束进修,可能会一起给你晋升。”

周诚是1963年生的人,今年不过才23岁!

他再往晋升,那就真是太耀眼了。

在和平时期军队里绝对不会有这种晋升速度,周诚是赶上了特殊的战争时期。

这是周诚拿命换来的军功,周国斌忧心忡忡,却也不能再自己把周诚的晋升压下去…这是部队那边的意见,要把周诚树立成标杆人物。

周国斌拿什么压?

难道由周家说话,让周诚再磨砺几年?

呵呵,部队又不是周家开的,周诚不想被树标杆,部队自然会找别人树,优秀的年轻军官那么多,又不只有周诚一个!

现在落后人家一点,别人是中校,周诚是少校,这不打紧。

再过两年,别人再提一提,一下成了上校,周诚才从少校开始追,落后的可就太多了!

周国斌虽然没说出夏晓兰那套“挤圈子”理论,但他却懂这种基本理论。

再怎么忧心忡忡怕周诚根基不够牢,周国斌也不打算阻止了。机遇总是和风险并存,难道因为害怕风险,就错过机遇吗?

“您的顾虑我知道,如果组织信任我,我自己有信心!”

现在的他绝对和两年前不一样。

周诚也觉得自己该往上动一动了。

晓兰有自己的事业,而他的事业就在部队。晓兰那边在突飞猛进,他却止步不前,长此以往,他媳妇儿不嫌弃他,周诚自己都会嫌弃自己!

雏鹰长大总要离巢振翅,周国斌看他心里有数也不多言:“去忙你自己的事吧,你都这么大了,也不能再干什么事儿都指望着家里给你擦屁股。”

姜武要上军事法庭,金陵姜家受此牵连,被拆的七零八散,周诚连这样的姜家都压不住,周国斌才会失望!

周国斌从头到尾都没提姜妍的事儿,只有家里的女人才会担心这些,男人的视野着落点根本不在小地方。

只要周诚的心够定,任凭姜妍父母上跳下窜如小丑,他自会像山巅劲松般不受外界风雨影响!

周诚和他爸结束谈话,没有先往医院去,而是去了一趟什刹海。

晓兰出国后,刘芬在鹏城住了半个月,汤宏恩倒是很高兴,京城这边的生意却不能一点不管,刘芬到底是回了京城。

未来岳父看他是横竖不顺眼,未来岳母待他好啊。

姜妍的事他没对晓兰说,怕晓兰远在美国会瞎想,但不能不对刘芬说…要不等他媳妇儿回来,瓜田李下的能说的清楚么?

周诚这回上门,也是姜妍伤情稳定要出院,他认为到了可以坦白的时候。

到什刹海找到刘芬,周诚的姿态就放的很低。

“刘姨,有件事我必须要告诉您,您听完了,能不能给我出个主意?”

这孩子说的啥话呀。

刘芬见了他本来就很惊喜,一下被周诚搞糊涂了。

周诚有什么事需要她出主意呢?她对部队上的事也不懂,能给周诚什么好建议。

“你说你说,我听着。”

周诚就从头开始,把他和潘保华交好,并且和姜武、姜妍的关系讲了。当然,姜武具体干了什么坏事他是简单带过了的,周国斌说要不公开审判并不是开玩笑。

“…事情就是这样,今天就是姜妍出院的日子,她烧伤比较严重,如果要将后遗症降到最低,还要做多次恢复手术。”

严重烧伤的皮肤,在伤口愈合后会失去弹性,背部牵扯到手臂,不能活动自如的话,许多部队的训练动作都没办法完成了。

不过姜妍本来就是偏技术型,进修都是通讯班,倒不用因此退役。

就是考虑到姜妍本人的意愿,进行手术修复比较好。

人的皮肤都有延展性,可以通过植皮来恢复背部的机能。伤疤要一点都看不出来比较难,但也能大大改善。

刘芬完全没想到是这种事!

“你这孩子,你怎么不早说?之前晓兰出国没赶上,你是遇到车子爆炸了!”

她问过汤宏恩,汤宏恩还说要和她平等交流,敢情又是糊弄了她。

“我是受了点小伤,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休养也差不多了,刘姨,现在我的伤不重要,重要是姜妍父母那边,一直在到处说姜妍是为了我搞成那样,一定要让我娶姜妍。”

还能这样?!

这是不是欺负乡下人读书少,刘芬听过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的。

这先救了别人,再逼着别人报恩的…这种题目对刘芬来说已经超纲了!

“那你想怎么办,听姜妍父母的,要和那女同志结婚?”

刘芬脑子里打结,那她女儿晓兰怎么办,这出国念个书,才刚离开一个月,莫名其妙就把对象给弄丢了?!

1374:怕自己心灵丑陋(4更)

“我当然不会娶她,这辈子除了晓兰,我谁都不会娶。”

周诚赶紧纠正刘芬跑偏的想法。

“那你的意思是…”

周诚不好意思,他这是有利用长辈担保的嫌疑。

“我就是想让您知道,我没说过要娶姜妍,要是您听到什么风言风语,那一定是姜家放出来的假消息。您要是不相信呢,今天姜妍出院,您可以和我一起去医院。”

一起去医院?

刘芬还是信任周诚的。

周诚从一开始和晓兰处对象,那就是奔着结婚去了。

刘芬这年纪的人不讲究什么浪漫,能正经过日子的对象,才是可以结婚的。周诚就靠这点,能秒杀好多竞争对手。

“我就不去了,你和人家女同志说清楚,晓兰要是知道了,这事儿我可以给你作证。”

周诚点头,“刘姨,还是您对我最好!”

于奶奶从外面回来,刚好听了几句。

这马屁拍的让人不忍心听,一竿子全把周家人打翻了,刘芬待周诚最好?敢情周诚是周家捡回家的儿子么。

还说女生外向。

周诚这是没娶媳妇就忘了亲娘。

他厚着个脸皮,仿佛成了刘芬亲生的。

于奶奶也不得不说周诚聪明,华国是受老观念影响,一些男人以为娶了老婆,老婆就该帮他家做牛做马。老婆必须把公婆当亲爹妈伺候,要处理好一大家子亲戚关系。男人呢,就把岳父、岳母当成个一年走动几次的亲戚,有的地方女人对公婆是改口叫爸妈,男人对岳父母还叫叔、婶…嫁了人就卖身啦?凭啥区别对待?!

周诚这小伙子和那些蠢男人不一样,这事儿不请亲妈出面,却来让阿芬出主意,多依赖阿芬,多亲近未来丈母娘?

于奶奶咳两声:

“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得了便宜就卖乖,你也就在这里哄哄阿芬。”

有本事去哄晓兰那个鬼机灵去。

看这事儿会不会轻易过去!

周诚正色道:“于奶奶您放心,这件事我肯定要和晓兰亲自解释,所以我今天来还有另一件事,下个月我打算去一趟美国,想问问您和刘姨有没有东西要带给晓兰的。”

去美国?

于奶奶暗暗点头,现役军人要出趟国不容易,周诚这才是真正的诚意。

于奶奶倒是想问夏晓兰在那边找人的进度,但也知道她还有学业,催的太急也给夏晓兰压力。

刘芬这下是真高兴:“带啥东西去她没有?你给她捎点吃食去,我怕她在美国吃不惯。你再好好看看,她在美国到底过得咋样!”

儿行千里母担忧,刘芬怕夏晓兰报喜不报忧。

有周诚亲自去一趟,也免得她在家里挂心。

周诚很爽快答应了。

从未来丈母娘手里请了“尚方宝剑”,周诚更无所谓姜妍父母上蹿下跳。

今天姜妍出院,周诚要和姜妍谈一谈,他在什刹海一耽误,再去医院时,姜妍已经办好了出院手续。她似乎想自己提行李,背上烧过的皮肤愈合后,让她手臂不能活动太过,甚至转动脖子也有点困难。

“姜妍,恭喜你出院了。”

一场事故,大家都还活着,这比什么都重要。

姜妍看上去也心情不错。

就是姜母十分不能接受,“周诚,你总算是出面了,我还以为你会躲起来不认账!”

周诚懒得和这妇人歪缠。

对方以为他年轻脸皮薄,会在舆论的轰炸下,不得不“负责”,选择和姜妍在一起,当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经过一个月的舆论轰炸,周诚依然没有半点动摇:

“我没有什么不认账的,我早就说过,如果担心姜妍会被姜家报复,周家的大门永远为姜妍敞开,她可以接受周家的庇护!但不是以我周诚妻子的身份,这个身份,我早已经预定给了另一个女人,除了她,我这辈子不会娶别人。”

姜母气得哆嗦,“…我要去部队找你们领导,这个世界总有讲道理的地方,除非你连前途都不要了!”

周诚大笑:“您请便!您一定要这么做,我拦不住,不可能日夜派人把您看管起来吧?”

找部队?

他只听说过对女同志耍流氓,乱搞男女关系要负责,可没听说过必须要拿婚姻大事来报恩的道理。

姜妍父母要能把他的前途闹没了,也免得周诚在事业和爱情之间两难,他拍拍屁股就能找晓兰去,从部队里退出来,靠他自己的双手,难道不能替晓兰挣出个优渥生活?

周诚这种无所谓的洒脱态度,把姜妍母亲堵得说不出话来。

姜妍一直沉默不语,这时候终于忍不住:

“妈,够了,不要再说了!你这不是在为难周诚,你这是在侮辱我!”

周诚是什么性格。

没人能逼周诚做他不想做的事,没人能逼他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人。

可获得周诚的喜欢,真的是太难了。

唯一的机会,也在她意识不能清醒做主时,被她父母给浪费掉了。

越是逼周诚,只会把周诚推的越远。

姜妍把行李箱丢开,“我曾试图阻止我父母的幼稚行为,对不起,没有成功,给你造成了许多困扰!”

周诚表情稍缓:“你的确是为了救我而烧伤——”

姜妍反而失笑,“周诚,我当时救你,不是因为我喜欢你,我是在救我的战友!难道你以为,当时在我身边的是潘三哥,我就不会扑上去吗?”

战友。

周诚把这个词在心中咀嚼。

“除了不能答应和你结婚,不能做一些会让晓兰误会的事,其他的事我都为你做…因为我们是战友,也是朋友。”

这是周诚所能做出的许诺。

一个男人必须要做出的许诺。

姜妍认真想了想,“我还是想继续留在部队,所以我要继续治疗。”

继续治疗?

周诚能出的是治疗费。

但姜妍这种情况,愿意接续治疗的话,部队会包揽费用。

“我可以替你联系国外的医院,晓兰如今在美国求学,你觉得美国的医院怎么样?”

姜妍欣然点头。

“可以!”

姜母在旁边喋喋不休的骂姜妍得了失心疯,姜妍丝毫不理会。

失心疯吗?

她在扑上去推开周诚的一瞬间,终于肯正视自己的感情。

她的确是喜欢周诚的,将周诚放在和家族对立的天平两端,她把证据交给周诚,砝码就在朝周诚那边加重,天平倾斜,她的喜欢慢慢升华成了爱——爱一个人的话,想到他会厌恶自己,姜妍就不允许自己变得丑陋。

丑陋不是伤疤,不是她从外表上配不上周诚。

丑陋是心灵上的,她怕周诚看轻她!

1375:本少不和你一般见识(加)

姜妍出院。

她父母对于她的大度极为失望。

姜父已经先行回金陵去,不愿意再留在京城。

只有姜母骂归骂,却还是留下来照顾:

“陆军学院的进修结束了,你要回到原部队,姜妍你个糊涂蛋,你敢回去吗?”

姜妍原本的部队在金陵军区!

姜妍看她妈一眼:“做错事的是姜武,不是我,我为什么不敢回去?如果大伯他们够厉害,就把我弄死好了,反正姜武也打算把我炸死,只是我运气好!你们不要再提我救周诚的事,再用这件事去逼周诚做什么,如果不是周诚让我跳车,您现在连我的丧事都办完了。”

姜母气得差点晕过去。

被周诚堵心,和被亲生女儿堵心,那酸爽度绝对不同。

她一趟趟厚着脸皮去周家,到底是为了谁在丢那个脸呀!

姜妍说得对,现在姜家的确不敢动姜妍,因为刚出了姜武的事儿,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但过了几年,风头过去了,姜家难道会放过姜妍吗?

“给你办丧事?如果你不自己拿着证据要出卖姜武,他也不会炸死你,姜妍你想想,为了周诚你付出了多少,你从小到大,家里是不是疼爱你?就是姜武,他也没有哪里对不起你!你为了周诚,这些统统不要了,难道不该得到点回报…”

是为了周诚吗?

姜妍不否认。

她拿到证据的时候,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心里挣扎。

可除了周诚和潘三哥的原因,姜妍自己眼里也揉不下沙子。

“您说错了,对就对,错就是错,谁做错了事都要付出代价!就算家里不放过我,这件事我也不后悔。您如果一直揪着不放,那您就登报和我脱离关系,免得我连累您和我爸。”

姜妍越说越清醒。

她是在做正确的事,难道就因为做坏事的是姜武,包庇姜武的是姜家,她就能当没看见?

姜妍做不到!

姜母气得摔门而走:

“路是你自己选的,将来满脚是泡再后悔也得你自己受着!”

美国,伊萨卡。

夏晓兰一下课,发现杜兆辉又在学校里晃荡,她都给气笑了:

“杜兆辉,你这是要在康奈尔大学进修还是怎么回事?”

赖着不回国,好像这下子不怕被杜二少超过了一般,这人到底有没有危机意识!

杜兆辉看她一眼,“我没有文化,连大学都不能逛了?我觉得康奈尔大学的环境真不错,等我忙完这一阵,还真想来进修。”

呵呵,有本事别花钱,靠自己的本事申请到康奈尔大学来。

夏晓兰知道他在扯淡,忙完这一阵,电子配件市场一盖,杜兆辉就是被困在了鹏城,根本不能长时间离开,就像当初金沙池初建,夏晓兰也要每周都跑过去一趟。

她做金沙池项目,和杜兆辉盖电子配件市场的性质是一样的,两人都把身家压上,只能赢不能输,自己都不上心看着,难道指望下面的人比老板更尽心?

夏晓兰抱着书走前面,杜兆辉跟在后面。

“哎,我说,你是不是今天要去提车?有那么多车不选,怎么就订了个福特?”

买辆车就花了3000美元,寒酸的杜兆辉都不忍直视。

缺钱吗?

那100多万美元到底花哪里去了啊。

夏晓兰翻个白眼,“福特车已经可以了,你看看开到学校的车,特别豪华的有几辆?”

不用装穷,也不至于要刻意炫富。

伊萨卡的治安虽然不错,夏晓兰也不想成为罪犯抢劫的目标。

大差不差的当个中不溜就挺不错的,一辆福特车不算惹眼。

她和杜兆辉这样没有异国留学经验,出门还有保镖跟随的有钱小开没啥好说的,杜兆辉走到哪里都能高调,夏晓兰却要自己替自己的安全考虑。

特别豪华的车?

跑车么的确没有。

但奔驰宝马等一般车型,他在康奈尔大学也见过啊。

杜兆辉很认真的在数,想要拿证据出来反驳夏晓兰,等他抬头一看夏晓兰的侧脸,又忘了自己要说的词。

——不对,他和一个女人争辩这个做什么。

女人都是输不起的,他把证据拿出来,夏晓兰说不定会恼羞成怒。

“算了,本少爷不和她一般见识。”

杜兆辉甩着手跟在夏晓兰身后,夏晓兰去提了自己的新车。福特车怎么啦,试驾的时候她觉得开着挺舒服呢——夏晓兰自己挺高兴的,在美国买车就是便宜,她当初去海关买雪佛兰还花了8万,这辆福特总共都没花到4000美元!

雪佛兰是替她妈买的。

后来又去海关买过两辆车,却是扔在公司当公车。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辆不到4000美元福特,才是属于夏晓兰的第一辆车。周诚最初说要替她买车,夏晓兰拒绝了,兜兜转转,夏晓兰的第一辆车还是周诚出钱买的。

“杜少,我现在有车了,不需要你顺道送了,这两天麻烦你了!”

夏晓兰一踩油门就跑的不见。

杜兆辉被汽车尾气喷了一脸,连打了几个喷嚏。

这他妈像个女人干出的事儿?

这不是那啥穿上裤子就不认人么…杜兆辉不知道想到什么画面,脸色忽然有点红。

“我话还没说话呢,明天就要回华国,连晚饭都不请我吃一顿?阿华,赶紧开车追上去。”

伊萨卡镇又不大,阿华开车自然是一会儿就追上。

夏晓兰先到家一步,居然也没进去。

难道在等大少爷?

不可能,除非夏小姐吃错药了。

阿华马上否定了这个想法,杜兆辉倒是自己陶醉,还以为夏晓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夏晓兰如果向他道歉的话,他倒是可以反过来请夏晓兰吃顿晚饭的,或许也该邀请一下温教授夫妻…杜兆辉在车里整理了下衣服才下去。

夏晓兰在等他吗?

要说起对夏晓兰的了解,阿华这个旁观者反而清醒点。

夏晓兰是开车到门口,发现温教授家门口不远处,蹲了两个人。

徐竟和马海,两人不知道蹲在这里等了多久。

杜兆辉走进了,就听见夏晓兰对路边两个像乞丐一样的华国男人细声细语问道:“你们来找我的?怎么不进去等?”

凸艹皿艹!

原来不是在等他。

不过这两个乞丐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徐竟和马海一脸菜色,被杜大少归为乞丐,也不算冤枉他们。

华国内地来留学的人本来就节俭,加上徐竟和马海经济情况特别糟糕,有点钱都投入到了无底洞的“项目”里,和光鲜的杜兆辉一对比,真的挺像乞丐——扑街啊,干嘛对乞丐说话这么温柔?

1376:你听说电子辞典吗?(1更)

徐竟和马海才不是乞丐。

虽然他们是来问夏晓兰“讨钱”的,但拉投资的事,和乞讨是有区别的。

乞讨是白拿别人的东西,投资则意味着有回报。

这两人有夏晓兰的联系方式,问清楚了温家的地址,从纽约坐车过来,却不好意思上门打搅,就蹲在外面等。

偏偏夏晓兰今天是开车回来的,温教授家的房子看起来又着实不错,徐竟和马海都精神大振——夏晓兰是真的有钱,只要他们能说服对方投资,项目就有救了!

这俩人不好意思,夏晓兰想了想:

“走吧,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谈。”

伊萨卡镇上有咖啡馆,那至少算个能谈事的地方。

夏晓兰今天提的新车,第一次载人也就是徐竟和马海了,对于这点,杜兆辉是很有意见的。他还非得搞清楚这俩人的来历,夏晓兰没有招呼他一起,他仍然厚着脸皮跟上去。

夏晓兰也没阻拦,赚钱的机会到处都有,徐竟和马海这边是主动送上门来的,靠不靠谱她还没分析过,她也不怕被杜兆辉截胡…说不定徐竟和马海所谓的“投资”远远超出了夏晓兰的预算,杜兆辉若是想自己上,夏晓兰不会介意。

到了咖啡馆,还是性格外向的马海打破了尴尬:

“夏同学,那天你在派对上说老徐清醒了就可以和你谈,这话还算不算呀?”

夏晓兰无语,“马海师兄,要是不算话我和你们来咖啡馆做什么?说吧,你和徐竟师兄到底在做什么,你们进行到哪一步了,现在需要多少投资,我要有全方位的了解才能决定下一步。”

下一步就是投不投,投多少钱呗。

两人也闹不清杜兆辉是谁,不过这人在旁边一声不吭,看穿着打扮就不像缺钱的,不是有人说有钱人的朋友还是有钱人么,马海巴不得多一个潜在投资人能听一听——万一没有骗…呸呸呸,说错了,万一没有拉到夏晓兰投资,这个年轻男人有兴趣也是一样的。

“是这样的,你听说过一种叫电子辞典的东西吗?输入单词就能查询到它的意思,在两种语言中自如切换,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微型计算机…”

夏晓兰是学建筑的,马海怕她听不明白,想尽量给解释简单一点。

电子辞典!

这玩意儿夏晓兰当然知道。

上辈子她第一次见到实物是94年左右,同学用来学英语,那时候要好几百块一个,夏晓兰一个自己打工攒学费的人穷鬼自然买不起。

慢慢的,身边用电子辞典的同学越来越多,到底对英语成绩提高有没有帮助她不知道,什么文曲星、诺亚舟、步步高等好几个牌子都在做电子辞典,学生的钱真好赚啊!

夏晓兰有了几分兴趣,也坐直了身体:

“你们俩做出了电子辞典?!”

她是有些怀疑。

这东西应该不是华国人发明的,包括传呼机、大哥大和手机,这些电子、通讯产品,都是从国外传到华国的。传呼机在头些年只能显示电话号码,后来华国本土的公司搞出了汉字显示,这玩意儿能看到别人的来电留言了,也能看看什么天气推送、股票信息之类的,才算走进了千家万户。

夏晓兰的声音里有质疑,徐竟脸微红:

“不、不是我们发明的,但我和马海觉得这东西有作为,想把它做成英汉版的…”

夏晓兰不由多看了徐竟两眼。

“徐师兄,你很有想法啊,你来仔细说一说,你和马师兄做这个东西,能不能绕过别人的专利?”

能绕过,那叫受了启发后自主研发。

不能绕过,那叫山寨。

不过国内的好多技术都是这样来的,要没有山寨,华国制造从何谈起?先山寨打基础,再自主研发,这算是许多品牌的生存之道。

夏晓兰居然还挺懂,徐竟和马海都很意外。

徐竟说话也更慎重:

“这个东西你要说它有多厉害也不是,我简单给你说一下这个电子辞典系统的组成,它需要三部分:一个是存储,记录辞典的内容、信息;第二个是运行设备,把储存的信息看成一个文本,需要一个机器来读取文本对不对?这就是马海说它是微型计算机的原因,涉及到浏览、检索都需要软件运行。运行设备一般包括了读取设备、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第三就是控制外部…”

夏晓兰没有打断徐竟的话。

这些东西,在86年说给外行听,外行多半会一头雾水,比如在一旁的杜兆辉。

86年好多人都是不懂计算机的,眼下很多人对个人电脑的理解,就是昂贵的打字机和游戏机!

后世电子数码产品越来越普及,每年都在更新换代推陈出新,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对这些常识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所以杜兆辉听不懂,夏晓兰却听得懂。

等徐竟说完了,夏晓兰才问他:

“你们想做电子辞典的英汉版,还对现有版本的检索速度和储存空间不满,这些东西都想要升级,当然不能只靠你们俩个能解约,这些东西是要委托有技术的公司进行生产的,而你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钱?”

“可我们编出了更好的运行软件——”

马海忍不住辩解。

夏晓兰似笑非笑,“软件?硬件跟不上的话,软件也没用,何况软件好不好,我也没亲眼见过。”

徐竟和马海的路子是对的。

英汉双向版的电子辞典真的会有市场,谁叫华国人在许多年里都必须要学英语呢?

赚学生的钱总是很容易的,华国的家长们从来没有吝惜过在教育上的金钱投入,虽然夏晓兰觉得电子辞典不见得有用,那总归是比打着学习机的名义卖游戏机强!

徐竟和马海今天要是对她说,两人发现了任天堂的游戏机可以山寨一下,给她搞出了以后在华国统御中小学生多年的“小霸王”游戏机,夏晓兰可能转身就走了——现在她觉得可以抢救下,偏偏马海和徐竟对她了解不深,以为夏晓兰说的话意味着拒绝,徐竟着急的把带来的资料往夏晓兰面前推:

“夏同学,你不能再了解一下吗?你也可以跟着我们去纽约看看,在我们的住处,有我们自己组装的样品!”

1377:没文化讨不到老婆啦(2更)

夏晓兰不感兴趣?

不不不,夏晓兰不感兴趣的东西,她绝对转身就走了。

杜兆辉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夏晓兰经常对他就是转身就走,现在和他说话,也是看在那1000万港币的份上。

这两个乞丐打扮的人,别说1000万,恐怕就连1000块都掏不出来,但夏晓兰肯和他们说这么久话,还请他们喝咖啡,杜兆辉根据自己的经验看,这两人说的“电子辞典”,说不定能值1000万呢!

夏晓兰这是什么命,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掉下来?

徐竟和马海都很着急,偏偏夏晓兰露出极为迟疑的表情,仿佛却不过情面才收下徐竟给的资料:

“好的,我会仔细看一看,然后再给两位答复行吗?”

徐竟一脸失望。

以前也有人说要看资料,结果就再没有下文。

反正留学生里,没有人要投资他们,先前有一个要投资的,把钱给了他们两个月没出成果,就改口说那钱是借给他们的。

马海当然不依,徐竟不善和人争辩,干脆扯了协议,重新给人打了借条。

他还以为夏晓兰也是推托之词,心中极为失望,马海就更着急了:

“只要2万美元,不,15万美元也行,我们可以给你40的股…”

2万美元够把英汉版的电子辞典搞出来?

夏晓兰很是怀疑。

这俩货有想法,却根本不识人间烟火啊,一个太急躁,一个太软绵。

还不会计算成本,难怪混的这样惨。

这都是惯用的手段。

谁见一面就把钱撒出去?真当投资人是天使么。

没人会说夏晓兰大方,只会觉得夏晓兰好骗。她赚钱不易,要从她手里拿钱自然更不易,夏晓兰是真的想看一看资料,也想趁机给徐竟和马海点压力,先紧后松,才能彻底“收服”这俩人…不过徐竟和马海也着急了,夏晓兰压下芝麻大小的不忍,依然坚持刚才的说法:

“我需要时间考虑,两位师兄给我点时间吧,你们可以先回纽约,或者在镇上的旅店住两天,费用方便不用担心,远到是客,我不会让两位师兄承受这不必要的支出。”

买卖不成仁义在,夏晓兰的意思投不投资另说,却能请他们住两天旅店。

伊萨卡的旅店对杜兆辉来说档次不够高,但对徐竟和马海来说绝对是大负担。

徐竟和马海知道今天是没有结果了,不够夏晓兰留他们在伊萨卡,证明这事儿还有点希望?

两人简单商量了几句,都决定暂时不回纽约。

“旅店就不用了,我俩可以找老乡挤一挤。”

这还没拉到投资呢,就要先花夏晓兰的钱,两个男同志不好意思,也怕给夏晓兰留下坏印象。

留学生说的老乡,不是真的来自同一个省市,只要从华国出来的,那就全是老乡!徐竟和马海来伊萨卡之前就问过,知道这边有老乡。

两人灌了一肚子咖啡,愁眉苦脸的走了。

夏晓兰敲打了一下桌面。

杜兆辉凑上前想看徐竟给的资料。

“怎么,杜少有兴趣?不过你应该分不出经历来搞这件事,没建电子配件市场还差不多…”

她给了杜兆辉两条路选择,杜兆辉不选制造业,地已经批了,这时候也不可能掉转头重来,这个电子辞典的市场很大。

就是夏晓兰也没有长远发展的意思,她已经打定主意将主业放在地产业。

短期投资倒是行,给徐竟和马海投一笔钱,然后将手里的股份卖掉,以此获利。

杜兆辉看了两眼,一堆专业术语,看得他头疼,只有缩回脖子:

“没兴趣。不过我知道你肯定看上这东西了,夏晓兰,你一个人国外,人家知道你手里有钱,骗了你钱就跑,你也拿别人没办法——”

杜兆辉想说,一定要把这俩乞丐治的服服帖帖才给他们投钱,既要让他们感激,又要让他们害怕,这叫软硬兼施,他就是这么对付手下人的。

夏晓兰一听他没兴趣就把资料合上:

“所以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开福特车了?杜兆辉,你到底什么时候回去,你在鹏城的生意不要了?”

杜兆辉郁闷:“我订了明天的机票。”

夏晓兰把咖啡的账结了:

“那今天你就要去纽约,这杯咖啡算我请你的,祝你一路顺风,我得回去看资料了。”

晚饭都不请他一顿?

这咖啡他还没喝好不好,杜兆辉想不通,在大少面子和实惠间挣扎了几秒钟,还是端起杯子把夏晓兰请的咖啡给灌了下去。

夏晓兰好像真的对“电子辞典”感兴趣,偏偏他对这东西一点都不了解,提不出意见,说多了还露怯,他难道不要面子的?

“喂喂喂,你还没说,到底帮不帮忙设计。”

杜兆辉临走又想起了这事儿。

“我给茅老师打过电话,你要是信任我老师的话,他带着团队给你做,不会比香港的事务所差,当然你要是迷信世界一流的建筑师事务所,那就当我没说。具体的设计部分,我会在功能区分规划这一块出力,这是我应该帮你做的,不额外收费!”

功能的区分规划,在设计时就要有所体现,这关系到杜兆辉的电子配件市场以后的运营盈利,自然是不能马虎,夏晓兰就该管!

有总比没有强。

杜兆辉这两天也看到了夏晓兰在康奈尔大学的状态有多忙,倒没有继续提更过分的要求。

“那我就走了?”

“好的,再见!”

他还在车门边磨磨蹭蹭,夏晓兰已经钻进了自己车里。

杜兆辉忍不住捶了一下车门。

一拳打下去一个坑?这种画面怎么可能出现,他这个弱鸡只会捶的自己手疼。

“阿华,你知不知什么电子辞典?”

阿华瞪眼,“大少,什么垫子吃点?”

艹,简直没法说,比他还没文化!

杜兆辉不禁语重心长:“阿华,有空多读书,你唔知现在没文化多惨,连老婆都找不到啦!”

阿华使劲点头:“谢谢大少关心,我在老家有老婆的。”

“…滚!”

给人当马仔懂不懂规矩,有老婆了不起?应该把这个扑街也辞掉,留在身边要给他发工资,还要惹自己生气,以前都很有眼色的,现在全变了!

1378:这俩人专门骗钱的?(3更)

杜兆辉本来还想去警告两个乞丐一番,扮一扮黑脸,让夏晓兰给他们投资时收获更多感激。

哪知徐竟和马海穷的连旅店都住不起,伊萨卡镇虽然不大,他们要找老乡借宿,杜兆辉一时也找不到人。这里既不是香港也不是鹏城,杜大少的面子不太好用,他只能放弃了这个打算。

在伊萨卡带了两三天,杜兆辉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但就像夏晓兰说的,他必须得回鹏城去。

鹏城现在就是杜兆辉的战场,他要不回去承受住压力,那就是不战而输。

让他轻轻松松把杜家的钱让给别人?

想都别想。

杜兆辉这边上了飞机,另一边夏晓兰也在看徐竟给的资料。

“这俩人还有点本事。”

他们找不到大厂家,却费心找了不少替代材料,按照他们的设想,英汉版电子辞典的性能,要比英德版电子辞典各方面都更强。

电子辞典在国外也是刚问世没多久,第一版只支持3000个单词的翻译储存。

徐竟和马海的版本,单词储存量翻了一倍,支持汉显,还抓住了电子辞典胜过传统辞典最关键的一点,能朗读单词的正确发音…要没有这点,别人买电子辞典做什么,纸质的英语辞典单词量更大呢!

可连教英语的老师都没办法准确发音,学生不会读单词不是挺正常的吗,这就是国内的现状。

“6000个单词的发音、翻译储存,用来应付高考足够了。”

电子辞典的目标客户,是学生,又不止是学生。

夏晓兰从来没怀疑过它的市场前景。

当然,一旦徐竟和马海的电子辞典成功问世,各路公司都会扑上来生产这玩意儿。

夏晓兰这种深受后世观念影响的,还要问一句能不能绕开别人的专利,国内的厂家讲个屁专利,什么产品卖火了大家就一窝蜂的照着生产,把电子辞典拆成零件搞明白怎么组装就行,谁也不可能付专利费的。

做实业的,不仅是夏晓兰要面临这难题,每个老板都这样。

从混乱中厮杀不出来,厂子和产品做着做着就从市场上消声灭迹,可能是技术跟不上时代,可能是营销决策错误,谁知道在哪个环节犯了错就完蛋。后世那些知名的大企业,个个都遇到过许多危机,最终能把规模做那么大,那些企业家谁还不是有几分本事的宝宝,夏晓兰仅靠先知先觉,根本不可能完全碾压嘛。

幸好,电子辞典所涉及的是个大市场,这块蛋糕很大,多几个竞争者也暂时把它填不满。

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