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诚继续往下说,把吉姆汇报给夏晓兰的情况都讲了,于奶奶握着刘芬的手,一口气没接上来,瘫在沙发上。

刘芬给于奶奶拍了老半天胸口,周诚都想马上打医院急救电话了,于奶奶却慢慢缓过劲来,挣扎着坐直身体:

“不,不可能,我不信那尸体是仲易!”

越是到这种时候,人越是会心存侥幸,希望那百分之一的奇迹能降临到自己身上。

没有人会想要最坏的结果,包括周诚。

“晓兰也不信,所以她请您到美国来,申请重新验尸,确认死者身份。这是解开所有谜团的第一步,决定了以后我们要往哪方面追查!”

1461:铁骨铜皮于奶奶(2更)

洪水几乎没顶,周诚的话让于奶奶抓住了最后一跟稻草:

“对,验尸,要验尸,那肯定不是我儿仲易。”

于奶奶现在满脑子都是这个念头。

没找到人时,希望找到人。

找到了一具尸体,又要着急否定。

只要那具尸体不是徐仲易,于奶奶就坚信儿子还活着,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母子团聚。

这也行啊。

为什么非要找呢?

只当他平平安安的生活在世界某个地方不就好了么。

于奶奶的刚强超过周诚和刘芬的预料。

刘芬自己都不能接受,替于奶奶难受,偷偷哭了两次。闵小菊这样心大的人都觉得不舒服,她和于奶奶还没有那么熟,远不如刘芬和于奶奶的感情了。

于奶奶自己却没哭。

一生经过了各种波折,丈夫没撑过的苦难她都撑过了,这个老太太是铁骨铜皮,她的刚强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周诚把于奶奶的状况告诉夏晓兰,夏晓兰沉默了一会儿才评价:

“于奶奶现在是把伤心都化成力量了,在真正证实那具尸体是徐仲易前,于奶奶都不会倒下,这是母爱的力量。”

“如果证实了的确是…”

夏晓兰的回答斩钉截铁:“那也不能让于奶奶倒下,那时候就要引导她把仇恨作为撑下去的动力了。”

徐仲易就算死了,也要找到崔意如和徐长乐。

“嗯,我知道怎么办。”

夏晓兰知道周诚会处理好,她自己仍然是着急的:“你先带她们去旧金山吧,吉姆还在那边,温曼妮也会帮忙搞定申请重新验尸的法律程序,我最晚12号会到旧金山。”

周诚的假就请到12号,可能夏晓兰刚过去,周诚就要去华国考察团所在的城市了。

这两天,两人显然没办法在一起腻歪,不过算起来周诚已经在纽约停留这么久,连买生产线谈判时两人都同进同出,夏晓兰也不能太贪心了。

大家都有各自要做的事,还真能每时每刻都粘在一起么。

周诚这次能来美国陪她这么久,夏晓兰已是心花怒放。

所有因为异地产生的问题,只要情侣彼此还喜欢着对方,一见面那种隔阂就会消失,只剩下见面的欣喜。

夏晓兰觉得自己没那么幼稚,事实证明她谈恋爱也不比别人理智多少。

周诚也知道现在首要替夏晓兰分忧。

这两天就是不能见面,俩人还是会保持高频率的电话联系啊。

8号开始考试,原本要持续到12号,夏晓兰心里着急,申请能不能考试,这事是温教授帮的忙,把她的考试提前到了10号,一天考两门,拿到卷子前就让她宣誓不能泄露考题。

夏晓兰就没打算泄露!

就这样,她比预期的时间早了一天赶往旧金山,提前用电话订好机票,考完试就直奔纽约。她买的是红眼航班,凌晨1点起飞。

纽约飞旧金山就算是直飞都要67小时,这个时间点起飞,到了旧金山刚好是早上。

也就比周诚他们晚到一天!

温曼妮才刚刚帮忙搞定重新验尸的申请,于奶奶本人去过警察局。

周诚来机场接夏晓兰都在念:

“你怎么过来的这样急,申请递交了也有程序要走。”

这种事吉姆就帮不上忙了,他调查的手段是不能见光的。

幸好还有温曼妮!

好的律师事务所,好的律师就是有能量。

夏晓兰万分庆幸自己选择住在了温家,并且和温家人建立了亲密关系,温家人真是帮助她太多了!

“我知道自己过来可能也帮不上忙,但让我一个人待在伊萨卡我也不舒服,温教授帮忙我才申请了提前考试。”

事到临头了,夏晓兰才体会到,她对于奶奶的感情要比自己想的更深厚一些。

从83年冬天去商都租房子住,一晃都要三年了,也就和于奶奶相处了三年。夏晓兰上辈子是孤女亲情缺失,本来就极度渴望家庭温馨,有她,有事事都包容她的刘芬,还有嘴巴硬却心软的于奶奶,老中青三个女性在一起生活久了,刘芬是她亲妈,于奶奶也就和她亲奶奶没啥差别了。

所以夏晓兰非常担心于奶奶。

周诚牵着她手,心软成一片。

晓兰是嘴上超凶那种,看上去贼精明谁也别想占她便宜,事事都能用“等价交换”分清楚,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只要是她认可的自己人,她基本上就不设防的,便宜随便占不说,她还护短又爱替别人操心。

获得晓兰认可难吗?

周诚觉得并不难。

坦坦然然,不要有那么多算计,别管爱情、亲情还是友情,对晓兰真心相待的,就会换来晓兰的真心。

“你干嘛呀?”

夏晓兰感觉周诚握她手的劲儿加大了,紧紧拽着她,好像生怕她会在机场跑丢一样。

周诚低头亲了她一下,“我发现自己好喜欢你,怎么办?”

都好了这么一段时间了,还说什么肉麻话啊,夏晓兰脸一红。

周诚也不解释。

他媳妇儿有多好,他偷偷知道就行了,难道要拿着高音喇叭满世界的喊,让他那些情敌知道怎么赢的晓兰的好感吗?

他又不是强行降智商的傻子!

周诚万分庆幸自己的运气,是他早早遇到了晓兰,走进了晓兰心里,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不对,可能那个姓王的也有过机会,自己给放弃了。

周诚已经很久没想起来王建华那人了,现在忽然寻思着,是不是回国后要给匿名给王建华送一面感谢锦旗?

在酒店里,夏晓兰见到了于奶奶。

于奶奶瞧着精神不错。

哪怕是见到了吉姆,还亲自去警察局递交了重新验尸的申请,于奶奶都不慌:

“晓兰,我去教堂的墓地看过了,我觉得墓里埋的不是我儿子。”

夏晓兰重重点头,“嗯,我也觉得不是,我请您来美国,就是要一起把徐叔叔给找出来!”

1462:开棺验尸(3更)

这两天别人也在对于奶奶说同样的话,不相信那具尸体是徐仲易。

于奶奶就是特别信任夏晓兰。

她现在也管不了夏晓兰是不是安慰她了,如果还有人能替她查出事情的真相,找到儿子一家的下落,那个人一定是夏晓兰!

夏晓兰和周诚提前一天汇合也没太多时间温存,重新验尸有太多的程序要跑,所有人都在为此事奔波。

12号周诚前往底特律,夏晓兰亲自送他去的机场。

随后就是快节奏的奔波,华国老太太时隔20年异国寻亲,爱子是生是死,这件事还获得了华国驻美大使馆的帮助,有官方介入,也有温曼妮出力,终于在15号获得了验尸许可!

尘封19年的旧案,要重新开棺验尸,不知怎么就惊动了旧金山当地的电台,他们想要采访当事人于奶奶。

“不接受采访。”

万一尸体是徐仲易,事情就像吉姆说的那样是当地黑帮做的,于奶奶也想保护仍然不知下落的儿媳妇崔意如和孙子徐长乐。

夏晓兰扶着她:“咱们不要拒绝的彻底,旧金山电视台的报道,也不全是坏事,一切等验尸结果出来再决定是不是接受采访好不好?”

不是徐仲易那最好了。

正好借电视台找一找徐仲易下落。

原本夏晓兰也打算上电视台和报纸“编故事”,她去说,哪有于奶奶真人接受采访的效果好呢。

“行,就按你说的办!”

15号获得批准,16号开棺起尸,于奶奶坚持要和警察一起去墓地现场看。

时间太久了,烧焦后的皮紧绷在骨头上,夏晓兰只看了一眼都觉得心悸。刘芬是压根儿不敢看,母女俩一左一右把于奶奶搀扶着,怕她承受不住。

于奶奶倒是亲眼看着尸骨挖出来,被警方运走。

脚是发软,也十分难受,但她不能倒下,还要反复告诉自己:

“不是仲易,不可能是仲易——”

一个老太太,站在新挖开的坟墓旁,满头白发都被风吹乱,要靠两个人扶着才能不摔倒,这样的场景谁看了都会心酸。

温曼妮的心里也十分不舒服。

美国律师是按小时收费的,这件事温曼妮跑了这么多天,却是单纯的法律援助,夏晓兰表示要付费也被温曼妮拒绝了!

这是温教授和胡瑛的意思,两人都十分同情于奶奶的遭遇。

徐仲易的遭遇触动着温教授和胡瑛,他们同样是几十年前移民美国的,只是他们的运气比徐仲易好,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如今过着不错的生活。

徐仲易是比较倒霉的那种,一家三口到了美国竟没了踪迹。

“我们虽然移民,还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这是我们的特征,是异乡相认的凭证,有同胞遇到这样的困难,你应该帮忙。曼妮,这叫‘守望相助’!”

温教授就这样告诉温曼妮的。

守望相助吗?

温曼妮看着和于奶奶站在一起的夏晓兰母女俩,很难相信,她们和于奶奶是毫无血缘关系的。

这件不收费的法律援助案,让温曼妮心情沉重。

不知是什么情绪,让她罕见的主动上前:

“我会催促法医那边的,因为当年没有牙医记录,就需要您仔细回忆一下徐先生从小到大的经历,是否有骨折之类的能提供帮助的线索,我们最终会依靠颅骨复原术来确认死者身份。”

1986年的尸检技术和1967年比肯定有进步。

特别是在美国,作为此时的世界强国,如果说哪里有最先进的各种技术,美国肯定全球数一数二的。

于奶奶眨着干涩的眼睛:

“仲易原本还有一个哥哥,几岁时就夭折,我和先夫对唯一剩下的儿子百般呵护,从小到大他连磕碰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并没有骨折。”

温曼妮点头,“没关系,这件案子有电视台关注,大使馆那边也过问了,旧金山警方会加急处理的,我预计一周内就会有结果,还是由顶级的颅骨复原专家亲自动手,结合法医提供的身体数据,效果好的话,最终相似度有可能接近70。”

接近70?

夏晓兰觉得这就足够了!

不管孩子是胖了瘦了,别人认不出,当妈的还能认不出?

有60的相像,于奶奶绝对能一眼辨认死者是不是徐仲易。

“ie,这次真的不知要怎么谢你,吉姆也是你介绍给我的,还让你在旧金山这边耽误了这么久。”

于奶奶也寻思,自己还有什么能拿出来感谢温曼妮的,她所有的积蓄换成美元也没多少,一起拿出来够不够?

温曼妮只能再次强调这属于法律援助”:

“事务所也很支持我过来,每个律师事务所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援助案件,你们不需要特别感谢我…现在我们就一起等消息吧。”

等消息!

没错,只能是等消息。

旧金山电视台都知道了消息,有人重新在查当年徐仲易的案子,涉案人员也应该听到了风声。夏晓兰把报酬加到了2万美金,让吉姆的线人留心旧金山是否会有人按奈不住。

尸骨是徐仲易,凶手是谁,妻儿下落在哪里?

尸骨不是徐仲易,那他又为何销声匿迹多年,全然忘了国内还有父母!

尘封了20年的真相,到了被揭露的时候。

估计每一天对于奶奶来说都饱受煎熬。

20号的时候,颅骨复原的结果还没出来,夏晓兰的期末考试成绩先出来了。

电话里黛西的声音很尖锐:

“你应该看一看!你应该亲自来学校看的,不过没关系,我可以给你传真过去…夏,我太高兴了,我现在有些语无伦次。”

黛西说着说着居然哭起来了。

但这绝对是喜悦的泪水。

压抑太久后流下的泪水,多么让人激动!

夏晓兰不由放轻了声音,“哦,小黛西,让我猜一猜,你的《结构要素》获得了a对吗?麦卡锡教授给了你a!”

“是的,我拿了a,理查德、莱尔还有我,我们都是a!上帝,我实在太激动了,我决定给自己买一辆新车,然后开着它来一场跨州旅行!”

黛西显然决定要花掉cw那笔奖金了,这不奇怪,不要和美国人讲储蓄概念,特别是美国年轻人,有钱不就是要及时享乐花掉?大家都是学生,又不结婚,不买房不养孩子,更不会存钱了。

1463:受害者or加害者?(4更)

夏晓兰才不会说教。

奖金是黛西付出了汗水拿到的,人家想怎么花都行。

恭喜了黛西几句,挂了电话没多久,夏晓兰就收到了传真。

一共有5门课,有的是必修,也有夏晓兰自己的选修。

最低成绩是“a”,是一门艺术鉴赏类的课,这个“a"也是夏晓兰尽力的结果,一个沉迷赚钱的钢铁直女努力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必须要允许她循序渐进的进步嘛。

剩下的,不是a就是a。

让夏晓兰颇为意外的是《结构要素》这门课,麦卡锡教授也给她a…她以为自己拒绝了p&w事务所的邀请,和麦卡锡教授暗示她能留在康奈尔的意思后,大魔王对她应该会非常失望?

“失望是肯定的,辜负了麦卡锡教授的看重,但我看轻了麦卡锡教授的职业素养。”

她考试的试卷,结合平时的作业表现,如果达到了a的标准,麦卡锡就不会因为个人的喜恶强行将她成绩压到a或者更低!

事实上,听到黛西说小组三人都拿到了“a”,对于麦卡锡会给自己“a”的成绩,夏晓兰也有80的把握!

夏晓兰成绩单,大概就是近几天来唯一让人高兴的消息。

这个时候,周诚早就到了国内,和考察团分道扬镳,回到原部队了吧?

考虑到两国不同的时差,夏晓兰没有马上打电话回国内。

除了周诚,她还要告诉茅康山,告诉汤宏恩呀!

于奶奶也说好:

“好事成双,这个是好消息,颅骨复原那边就一定是好消息!”

可惜了,为了她的事,一到美国就跑来旧金山,阿芬一定是很想去晓兰上学的康奈尔大学看一看的。

于奶奶其实既害怕出结果,又期盼着快点出结果。

等待是最让人煎熬的过程。

“一定是好消息!”

刘芬重重的加了句。

汤宏恩这几天也在关注着这边的事。

没有汤宏恩和周诚一起出力,华国驻美大使馆也不会这么快介入。

有这么多人在帮忙,也给了于奶奶很大安慰。

温曼妮没有说假话,多方压力下,颅骨复原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也就是夏晓兰拿成绩后两天,旧金山警方通知于奶奶:

“死者为30岁左右的亚洲男子,这一点和1967年的验尸报告相同。头骨检测出钝器敲打痕迹,据推测死者生前和人有过激烈打斗,被钝器打击后昏迷吸入大量浓烟死亡,大火只是烧焦了他的尸体,并不是真正的致命原因。”

吉姆的调查是对的。

打斗和纵火是真的,基本上还原了案发时的情况,夏晓兰的美元没白花。

警察其实也这样怀疑的,携带大量财物,本来就容易被犯罪份子盯上。

于奶奶一脸刚强点头:

“这些情况我都知道了,颅骨复原的结果…”

颅骨复原的结果肯定要让于奶奶亲自看的。

说实话,华国人的五官轮廓不够立体,外国人容易犯脸盲。

本来也只有6070的相似度,和于奶奶提供的徐仲易旧照对比,旧金山警察辨认的很困难。

他们让于奶奶辨认。

于奶奶抓着夏晓兰的手上前两步,死死的盯着颅骨复原后的人头模型:

“不是,这不是仲易!晓兰你看,这根本不是仲易!”

夏晓兰也觉得不像。

复原后的模型看起来有点突嘴,而在于奶奶给的老照片里,徐仲易不说是个大帅哥吧,三庭五眼挺标准的,分部的恰到好处,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很耐看。

突嘴就不像。

颧骨位置也略为高耸,看起来凶凶的。

“我也觉得不像。”

“对,这不是仲易,仲易还活着!”

没出国前就觉得不对劲,于奶奶把不好的想法压住,没哭。

到了纽约,听了周诚的话,于奶奶没哭。

开棺验尸时候,亲眼看着警方挖出尸骨,于奶奶也没哭。

这时候确认尸骨不是徐仲易,于奶奶老泪纵横。

刘芬搀着她,也跟着掉眼泪:“这是好事呀,您应该高兴才对!”

旧金山警方糊涂了。

反复确认了几遍,于奶奶都说不是徐仲易。

这就奇怪啦,死在徐仲易当初租住的房子里,年龄和人种都对的上,如果不是徐仲易,又会是谁?

“如果徐不是受害者,他就可能是杀人凶手。”

这个大胆的猜测,于奶奶完全不能接受。

“仲易不会杀人,他性格温和,连杀鸡都觉得血腥,何况是杀人!”

这个说法,警方根本不信。

所有杀人犯被抓时,家人都会为杀人犯辩解,说他不可能杀人。

事情一下反转的太快,开始以为死者是徐仲易,颅骨复原证实了不是徐仲易,徐仲易又被怀疑是杀人凶手…警方的逻辑也有一定依据,这个无名氏被烧死在徐仲易一家租住的房子里,徐仲易一家从此消失不见,杀了人害怕被抓住,也有可能主动藏了起来。

这一藏,就是19年!

于奶奶不相信,夏晓兰也觉得这事儿弄的不舒服,旧金山警方却要重查这件1967年的命案。

发生命案的房东和附近的居民全部被调查了,警方想找出无名男子的身份,身份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知道死的是谁,就能理清他和徐仲易的交集,继而确定徐仲易会因为哪些原因杀人。

于奶奶很是气愤:

“这些美国警察会不会办事,我是要他们找人,不是让他们把仲易当成杀人凶手通缉!”

旧金山警方的态度,仿佛已经认定了徐仲易是杀人凶手。

旧金山电视台也没想到剧情一波三折,会是这样的反转,更想采访于奶奶了。

夏晓兰想了想,“我认为您应该接受采访。现在确定了死者不是徐叔叔,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有找到徐叔叔才知道,我们不能让徐叔叔蒙受冤屈东躲西藏对不对?”

徐仲易真的是杀了人躲起来?

如果旧金山警察的推断是真的,徐仲易又为什么会杀人。

这完全颠覆了吉姆的调查,吉姆认为徐仲易携带着大量财物,成为当地黑帮打劫的目标。

死者不是徐仲易,已经让吉姆非常吃惊了,旧金山警察的推断,吉姆拒绝相信:

“夏,你找到那个花瓶的买家了吗?”

1464:卖家和电视台采访(加)

杜兆辉办事的效率不高,至今还给她答复。

吉姆的询问她回答不上:

“再等等,应该很快了,你查到卖家了?”

吉姆递给夏晓兰一张纸:“本菲尔德,现居洛杉矶,是一名建筑商人。1969年以前,他都住在旧金山,1969年就搬到了洛杉矶,做起了建筑商,如果证实那是于家的花瓶,我认为他和徐失踪的案件有关。”

“花瓶就是这个本菲尔德卖掉的?”

吉姆点头,“去年他的建筑生意不景气,卖掉了这个花瓶作为资金周转,这是我查到的,但他坚称花瓶是他从旧货市场偶然买到的。”

不是徐仲易卖掉的,也不是从徐仲易手里抢走的?

1969年,那就是在徐仲易一家失踪后两年,本菲尔德在旧金山住的好好的,为什么忽然搬去了洛杉矶。

洛杉矶离旧金山不远,飞机还不到两个小时。

夏晓兰觉得这个本菲尔德值得进一步调查。

“你之前怀疑的旧金山黑帮,他们有没有异动?”

吉姆有点不好意思,证实了死者并不是徐仲易,他的前期调查整个被推翻了。要不是查到了花瓶的卖家是本菲尔德,他都不好意思来见夏晓兰。

“我在旧金山的线人没有提供更多线索,我仍然坚持徐一家的消失和旧金山本地黑帮有关,警方现在怀疑是徐杀人后带着妻儿逃离旧金山…徐可是初到美国的人,怎么会把线索处理的那么干净逃走?他可不是专业的杀手。”

夏晓兰沉吟:“希望你的推断是正确的,我也不是百分百信任旧金山警方,他们当年就对这个案子处理的很敷衍!”

种族歧视直到30年后都没有消失,80年代的华国人在美国更不会受到尊重。

死者被认定是徐仲易时,他们不想调查。

现在证实死者是另一个亚洲无名男性,警方又说杀人凶手是徐仲易。

“我一定会查清事情的真相。”

吉姆准备再次去洛杉矶找本菲尔德,这次有了威胁本菲尔德的把柄,旧金山警方还不知道花瓶的事,本菲尔德若是不告诉他真相,只有面临警察的调查了。

夏晓兰说找到了花瓶的卖家,已经让侦探去查了,于奶奶精神大振:

“瞧着样式和花纹像于家的旧物,到底是不是,还要看印记。”

于家的东西是有印记的,仅看照片于奶奶也不能确认。

要等香港那边确认…其实夏晓兰和于奶奶都有几分确定,这花瓶就是徐仲易带来美国的古董之一。

哪有那么巧,卖家在1969年前恰好就住在旧金山!

住在旧金山就有接触徐仲易的机会呀。

这个本菲尔德,难道是当年的黑帮成员之一?

应该不是,是的话吉姆肯定查到了。

夏晓兰也觉得要做多手打算,旧金山警方那边有自己的调查,就算徐仲易有没有杀人,警方能把人找到也不错。吉姆按照自己的思路追查真相,于奶奶这边则接受旧金山电视台的采访,多管齐下,一定有所收获!

给了旧金山电视台答复后,夏晓兰和于奶奶还好好商量了一番上了电视怎么说。

“不要看美国人整天把人道主义挂在嘴边,为了吸引眼球,电视台什么问题都敢问,一定会反复把旧金山警方怀疑徐叔叔杀人潜逃的事拿出来问您…”

夏晓兰就担心这点。

于奶奶摆手,“这点我都承受不起,还找什么儿子?”

和电视台以及当地报纸约定好时间,于奶奶把自己收拾的妥妥当当出现。

旧金山这边的媒体脑补的是一个衣着破烂,可怜万分的华国老太太,对着镜头哭哭啼啼那种,几句话就能把她问的惊慌失措…不,甚至都不用记者开口,看见摄像机,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吧?

于奶奶注定要让他们意外!

老太太的白头发梳的一丝不乱,到了她这年纪又多年没保养,是不存在美不美的。

何况于奶奶常年习惯了板着脸,脸上的线条看着就很严肃。

什么样的是凶老太太,于奶奶一露面就是凶老太太的典型代表!

可她仪态好。

不畏手畏脚。

她敢面对镜头,还会说英语,根本不需要翻译,就坐在哪里,一点也不怯场。

原本准备好尖锐问题的记者竟一时不太敢开口。

还是于奶奶自己讲的:

“1966年,我的儿子带着他的妻子和他们的5岁的孩子来到美国,为了能定居美国,我让他带走了一箱黄金和一些华国的古董,可他到了美国,只寄过一封信回华国,信里很高兴的告诉我和丈夫,他一定能取得美国身份,并将很快回国接我们夫妻…20年过去了,我的儿子没有了消息,他不仅没有回国接我,旧金山警察说他是潜逃的杀人嫌疑犯,这个结果,不仅是我不能接受,我已经去世的丈夫也不会答应。”

摄像机一打开就没有停过。

1966年带着一箱黄金来美国?

还有若干值钱的华国古董。

这在华国也是有钱人啊!

华国有钱人试图定居美国,先是失踪20年,剧情又反转,变成旧金山警方认为的杀人嫌疑犯,这个故事有很大的新闻价值。

旧金山当地有大量华人居住,这个新闻电视台早几天已经开始报道,只是没有采访到于奶奶本人。

等于奶奶说完,才有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不过他的关注度有点偏:

“你能说的具体点吗,你说徐带了一箱黄金来美国,一箱黄金的概念太模糊了,它具体有多重?”

这个记者显然想推算徐仲易带来美国的黄金价值多少。

美国这边黄金的单位不是克也不是两,而是“盎司”,1盎司约等于31g,夏晓兰小声提醒于奶奶。于奶奶在心里计算一番,十分肯定说道:

“按照美国的计量单位,大概是有320盎司的金条。”

320盎司?

夏晓兰都吸了口凉气,徐仲易带的那满满一箱黄金,得有10公斤?

记者们也忍不住交头接耳。

1966年的时候,黄金是1盎司35美元,按于奶奶的说法,徐仲易带来美国的黄金价值就有上万美元。

那可是20年前的上万美元,见鬼,不是说华国人很穷困么,这叫穷困?

“那华国的瓷器…”

黄金是能直接兑换成钱的,古董却要挑买家,所以让徐仲易带走的黄金是为了让他到了美国有钱花销,真正值钱的是那些古董,在于奶奶眼中,每一样都比一箱小黄鱼有价值——就是不知道当年的美国人是不是认可。

1465:泣血之言和死者身份(1更)

于奶奶不想讨论这些,就含糊说了个数字。

记者嗡嗡嗡的议论,显然都有点跑偏了。

好不容易才有人想起今天采访的主题,如夏晓兰所料,这些记者开始逼问于奶奶,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发现儿子是潜逃多年的杀人犯是什么心情,会不会很失望。

刘芬紧紧抓着夏晓兰的手:

“这些记者太过分了,他们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夏晓兰摇头,“他们要的是节目播出后的关注度,争议越大,收视率越好,报纸也卖的好!”

言论自由是好事,但也让言论毫无底线。

于奶奶是一个华国老太太,这些人欺负起来更没有顾虑。

夏晓兰早就猜到了。

但于奶奶愿意接受采访,显然和被逼问欺负比起来,老太太认为找到儿子一家更重要。再好强的人,为了亲生孩子都愿意妥协。

刘芬不忍心,于奶奶却还保持着镇定,目光坚定看着镜头:

“我再说一次,我不接受旧金山警方的猜测,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杀人嫌疑犯,我现在只想找到他,不管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我可以和他一起面对!仲易,你到底在哪里,我都等了你20年,你看我这把年纪,也等不了几年了,死之前不见你一面,我死都没脸去地下见你爸,死不瞑目啊!”

这段话前半段是用英文说的。

后半段就是地道的华语了。

都说乡音亲切,于奶奶希望徐仲易能看见新闻,能有所触动。

她没有在镜头前哭哭啼啼卖惨,但说的又句句都是泣血之言。

于奶奶的话说完了,记者们还意犹未尽,夏晓兰让刘芬带着于奶奶先走,自己留下来和记者打交道,问什么可以不管,这个拿一个老太太炒新闻是不是没道德也不重要,双方都是利用关系。

夏晓兰只有一个要求,于奶奶最后说的话不要减掉。

她拿出徐仲易一家三口的照片:

“希望大家报道时可以顺便提一下,如果知道这一家三口下落的,请和我们联系,能直接找到人的我们给1万美元的报酬,间接帮我们找到人的线索给5000美元报酬,这一条寻人奖励长期有效!”

是了,这回来旧金山寻儿子的华国老太太,看起来可不是不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

1万美元的奖励不少了。

旧金山警方才不会花钱悬赏,有报酬的刺激,说不定真能把徐仲易一家找出来。

连几个记者都在念着拗口的华国名字,如果他们有了线索,也是能领奖金的…说实话,以记者的工资来算,1万美元的现金也是很多了!

于奶奶接受采访,晚上新闻就在旧金山电视台播出了。

旧金山当地华人很多,这个新闻有之前的预热,一经播出引发了很大的讨论。

旧金山警方猛然就承受了舆论压力。

为什么1967年的纵火案早早结案?

现在证实死者不是徐仲易,怎么就轻易怀疑凶手是徐仲易!

华人在旧金山落地生根,已经是旧金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华人不重要,那所有华人手里的选票都不重要吗?

更叫夏晓兰欣喜的是,新闻播出的第二天晚上,就有人找上门来提供线索。

“他说他认识旧金山警方颅骨复原后的死者,要不要见他?”

闵小菊对美国这边很警惕。

她一个人可不仅要保护刘芬,还有于奶奶和夏晓兰,如果徐仲易一家失踪真和当地黑帮有关,黑帮可能不希望夏晓兰她们继续往下查吧!

“见一见吧。”

夏晓兰要见,闵小菊还是把人给搜身了。

枪是没有的,就是一个华裔流浪汉糟老头,见到夏晓兰,那双眼睛就不老实。

闵小菊把一只手搭在对方肩膀上,流浪汉哎哟哎哟叫起来:

“住手,住手,只要给我100美元,我就告诉你们他是谁!”

居然只要100美元?

夏晓兰都怀疑是个骗钱的老流氓。

别以为老人就不混账,那句话怎么说的,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给他。”

流浪汉对着100美元吹了口哨,把钱揣在怀里:

“死的那个人花名叫老鼠强,你看他嘴巴突脸瘦长是不是好像一只老鼠呀,在旧金山干得也是老鼠事,至于他是为谁办事我不知道,都过了20年,老鼠强当年的同伴现在都混成了旧金山本地的人物…100美元,我就只能告诉你们这么多!”

老鼠强?

好端端的谁会取花名。

只有在道上混的人才有这些绰号。

吉姆的调查是对的,真的涉及到黑帮,夏晓兰看这流浪汉:

“大爷,我看你胆子大得很,100美元你能告诉我他叫老鼠强,1000美元你能不能告诉我更多?”

流浪汉舔舔嘴皮,使劲摇头:

“我想要钱,我不敢说,钱到手没命花怎么办?快放手,要是被人发现我来过,我连这100美元都没命花了!”

流浪汉死活不肯说了,夏晓兰把钱加到2000美元他都意志坚定的很,只能把他放走。

闵小菊跟出去,过一会儿回来说:

“他对旧金山太熟了,我把人跟丢了。”

脏兮兮的头发盖住了半张脸,夏晓兰都没瞧见人长什么样。

“不知道为什么帮我们,但他的确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照他的说法,有人在盯着我们?”

闵小菊立刻跳起来:

“不可能,有人盯梢,俺肯定晓得勒!”

夏晓兰的话让她急了,老家口音都跑了出来。

夏晓兰感觉到了缺人手的坏处。

流浪汉追不上,是不是有人盯梢也不能百分百排除。她还没有人手自己去查“老鼠强”,第二天早上,她把这个线索提供给了旧金山警方,警察再怎么不靠谱,查出“老鼠强”的身份还是能办到的。

那个流浪汉很古怪。

他说的话蕴含的信息量很大。

“老鼠强”当年的同伴,都混成了旧金山当地的人物?

正是因为这样,这个案子这么多年来都没人查吧。

老鼠强死了,同伴们就不找找?

除非死的见不得光,有古怪,包括徐仲易一家失踪的事,有人不愿意被提起,就将错就错把死掉的“老鼠强”当成是徐仲易——这些人,在旧金山当地一定是股不小的势力!

1466:连花瓶都不放过的杜变态(2更)

“老鼠强,全名张家强,1960年到美国…在美国无家属亲人。”

所以人死了也没人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