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他听错了,他主动提出要加入一个小小的华国事务所,却被询问加入理由?

“华国的东西很好吃,华国人很有意思。”

弗兰克发现夏晓兰没有开玩笑,他也开始扳手指讲理由:

“重要的是,这份工作很有挑战力,我发现华国的建筑师收费廉价,但他们的能力并不差,如果我能开辟一些华国以外的业务,我想自己也会有可观的报酬!”

原来弗兰克不仅是喜欢吃,他有自己的想法。

这货是想用利用华国建筑师的收费低廉…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步子是迈的大了些,却也是一种能让启航事务所快速发展的方法。

外来和尚好念经,启航事务所如果能多接一些国外的项目,它在国内的认可度会蹭蹭蹭上涨。

墙外开花,再转墙内香,夏晓兰并不反对。

但她也没有全被弗兰克带节奏,生意人的精明没丢掉:

“客户资源你自己联系,你能拉来的,给你算合伙人提成。底薪不能按照gmp那种国际大所来,只能按我这边的薪酬标准走!”

弗兰克哇哇大叫,“你这样抠门会失去我这个朋友的!”

夏晓兰耸肩:“失去就失去吧,我知道你能带来国外的客户资源,但没有你,我自己也能办到,等我把博物馆的设计做完,两本建筑类顶级期刊替我宣传,aia协会也替我正名,我可以带领启航事务所接触到国外的客户——”

“ok!不要说了,成交!”

真的太过分了,建筑师就好好搞设计好了,这么年轻,还要有这么好的脑子,这不是要逼死同行么。

夏晓兰和弗兰克在飞往鹏城的飞机上,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弗兰克会成为启航事务所的合伙人,这个消息要找个恰当的时机公布,如果他成为启航事务所的合伙人,显然不能再代表aia来“监督”夏晓兰搞设计。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2035:下一个冯·格康?(1更)

下了飞机,弗兰克就打电话给aia总部,表示自己无法再胜任这个工作。

aia总部很头疼,询问弗兰克原因:

“弗兰克,我们认为你在华国度假、工作兼顾很愉快…”

“是的,很愉快,所以我觉得要留在华国工作。哦,就是和夏一起工作,这样我的立场就不公正了,你们赶紧派其他人来接手我工作吧!”

弗兰克是认真的吗?

之前,这人还拒绝了蒙德·道森的邀请,现在却决定要和夏晓兰一起工作。

夏晓兰的事务所,在华国的规模很大么?

aia总部的人心里梗着这个疑问。

他们是不懂华国文化,若要懂,肯定要冒出来那句“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派个人去“监督”夏晓兰搞设计,这人却中途倒向了夏晓兰,aia总部找谁说理去呀。

启航事务所规模一点都不大。

当然,夏晓兰绝非抠门的老板,事务所办公地点搞得似模似样,和gmp那种国际大所是不能比了,却要比省建院这样的单位强好多。

事务所人少,地方却宽敞,夏晓兰把弗兰克带去逛了一圈,弗兰克只要求有个单独办公室。

“我知道,我得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你才会宣布我当合伙人,对不对?”

“那是当然!事务所里已经有了两位资深建筑师,他们也没当上合伙人,他们和我的关系更亲近,只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在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现在有了你加入,我也能趁机宣布全新的竞争机制。”

夏晓兰说的是孔咏泉和侯琪。

人家在起步阶段肯跟着她做事,夏晓兰不会忘记这份情谊。

但做事业,不能什么都讲情分,她在薪酬方面也没亏待过孔咏泉和侯琪。

适应了这段时间,两人应该拿出更多的成绩出来了,弗兰克就是夏晓兰投放到事务所的一条鲶鱼,弗兰克能找来国外的客户资源,孔咏泉和侯琪同样要努力开发国内的。

谁为事务所带来足够的利益,谁就有资格当合伙人,拿更多的项目分成!

竞争,会让人更努力工作。

如果大家都做得好,夏晓兰也不介意启航事务所一瞬间多出三个合伙人出来。说真的,她没指望靠启航事务所赚多少钱——总不会比在琼岛炒地皮赚的更多呀,在琼岛她都能克制住贪念适可而止,启航事务所能赚的钱相较来说更是毛毛雨。

但启航事务所可不是温水煮青蛙的养老之地,夏晓兰希望它能变成一把锋利的剑,跟着她一起在国际建筑圈披荆斩棘。

仅仅靠她一个人,再怎么把名气炒起来,也没有那么多话语权呀。

英国有福斯特,德国有gmp,美国有…顶级的事务所,吸纳顶级的建筑师,华国也应该有这样的机构!

夏晓兰有雄心万丈,弗兰克看的清楚明白,愿意加入启航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建筑师有令人惊艳的专业天赋,她只能成为一个知名建筑师。

如果她同时还兼顾了别的特质,她会成为下一个冯·格康,启航会成为下一个gmp。

说起gmp的创办经历也挺传奇。

在60年代,还是建筑系学生的冯·格康和玛格在西柏林泰格尔机场设计竞赛中一举中标,马上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随后干净漂亮的完成了泰格尔机场的设计建造…这是传奇开始的地方,冯·格康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同样是杰出的创业者、领导者,在德国其他事务所普遍小型化,设计项目渐渐萎缩的背景下,能让gmp事务所逆市发展,这就是一个建筑系学生能办到的事!

既然有建筑系学生能做到这点,为什么夏晓兰不能做到?

难道因为她是华国人,是女性,就不能取得成就么!

弗兰克很看好夏晓兰,经过这段时间的近距离观察,他认为夏晓兰具备了成为下一个冯·格康的特质。

夏晓兰对弗兰克的心思了解不完全。

如果真的全部了解,夏晓兰应该也是拒绝的…她的努力,可不是要成为下一个谁,她努力做到最好,只想当独一无二的“夏晓兰”,而不是模仿其他任何人!

总之,弗兰克能和夏晓兰一拍即合,是双方都有需求。

但弗兰克的加入,以及夏晓兰宣布要开启合伙人竞争机制,却让孔咏泉和侯琪有了危机感。

这两人寻思半天,与其自己胡乱猜测,不如去问问茅康山的意见。

茅康山把孔咏泉喷的无地自容:

“你怕自己比不过一个外国人啊?是我没把你教好,还是这么多年,你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倒退?”

“不是,老师,您听我解释——”

“我不听!”

茅康山中气十足,“你师妹有没有亏待过你?晓兰那丫头最有良心,你们加入事务所,她给你们的薪酬只高不低。现在不就是来了个外国人,你这就是怂了?外国人能到的事,你就必须给做到,还要做的更好!”

茅康山现在观念也转变了,和从前不太一样。

他从前可固执呢,不太在乎啥报酬收入,更不会自己去找项目做。

可当了夏晓兰的老师,潜移默化被夏晓兰洗脑——付出了劳动,付出了知识,为啥不能讲报酬?知识份子谈钱并不可耻,靠自己本事赚的钱,应该骄傲才对!

他倒是不讲报酬了,临到老了,两袖清风,还要委屈老妻和他一起爬高楼。

看看人家宁彦凡多想得开,付出劳动收报酬,也没见宁彦凡被鄙视。

孔咏泉被茅康山喷的狗血淋头。

和侯琪两人面面相觑,算了,也只能梗着脖子往下走呢。

既然跳出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哪还能那么安逸,等着单位分配工作?

外国人能拉来国外的客户,他们就努力发展国内的,不试过,咋知道自己不行!

美国纽约。

辛西娅被逮捕一个月后,身上的指控被撤销,人也被释放。

在这个月里,她也只能和律师见面。

重获自由时,外面的天都已经变了,只有乔治来接她,不见老伊万,辛西娅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她追着乔治,获知真相后也站不稳。

乔治扶着她,母子俩抱头痛哭。

街对面,一辆车子停着,蒂娜隔着车窗静静看着对面相拥哭泣的母子。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2036:依赖上了(2更)

“你要不要去看看?”

车里,另一个生硬的声音响起。

哦,就是那个永远都严肃的老太太。

蒂娜收回视线:

“去看什么呢,问问她,是真的有疼爱过我,还是全部在演戏?”

都不太重要了吧。

已经发生的事不能假装没有发生过,已经死掉的人也不会活过来。

她妈咪,张家栋,和老伊万,这些人都活不过来。

蒂娜很认真的补充道:“我希望大家都好好活着,不要再死人了,我的想法是不是很幼稚?”

当然很幼稚!

有些人的死亡是天灾**,是自然法则,另一些人的死亡则是自己作的。

崔意如、张家栋和老伊万,哪个死了都不冤枉。

但于奶奶已经放弃了要把蒂娜的想法完全扭过来,蒂娜就是蒂娜,她是温室里的花朵,她不会变成另一个晓兰…于奶奶也只能接受这样的蒂娜,哪怕和徐家人不够亲近,一个鲜活的小姑娘,总比一具冷冰冰的尸体强。

没有真正走到绝路前,人们总以为自己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真正面临生死了,改变就改变呗,活着比什么都强!

于奶奶违心点头:

“不幼稚,我不太赞同你的想法,但我选择尊重。如果你不想去质问那个美国老婆子,你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人不能永远沉浸在悲伤中。

不管是求学、工作,甚至是旅行,或者不为报酬去做点义工,为非洲儿童献献爱心,都比一直沉浸在悲伤中强。要有个事干,时间上有寄托,精神上也有寄托,能少许多负面能量!

于奶奶就是觉得蒂娜太闲了,活的太空虚,才会被威尔逊夫妇骗。

蒂娜要是像其他华国留学生一样,为了能在美国完成学业,偷偷摸摸同时打几份工,哪有时间去伤感啊,早就振作起来了!

“俱乐部的实习我不可能再要了,我想先完成哥大的学业,我也想做点有意义的事…这可能会花一点时间,但我愿意去尝试。”

蒂娜暂时没有想去华国的打算。

说真的,她还是更喜欢美国的环境,这是她成长和生活的地方。

也并不是说发生了这件事,她就完全投入徐家人的怀抱,她很感激于奶奶和徐仲易为她做的,他们第一时间赶到了美国。

徐仲易并不经常出现在她面前,但徐仲易一定做了不少事。

这件事并不是老伊万举枪自杀就结束,徐仲易也非常不喜欢哈罗德。

蒂娜能明白于奶奶和徐仲易对她的好,她只是还需要时间…不勉强,顺其自然吧。

这回,于奶奶是点头认可了:

“上学好,任何时候念书都是正经事,肚子里多喝点墨水不会有错,你想好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我也该买机票回国了——”

“您可以先留下来吗?”

蒂娜的眼神有点飘忽,“留下来一个学期也好,不是要教我那些规矩么,我还没有学会——”

蒂娜的话只说了一半,这个严肃的老太太,会为了她长期留在美国?

应该是不会的。

老太太最喜欢的是夏晓兰母女。

于奶奶瞅了她两眼,蒂娜越发忐忑。

半晌后,老太太仿佛下了很大决心,非常勉强同意:

“先说好了,只有一个学期。”

蒂娜还有点恍惚,竟然真的答应了?

夏晓兰很快就知道了这事儿。

包括刘芬也是。

于奶奶舍不得夏晓兰吗?

蒂娜误会了,夏晓兰这种人在哪里都能过的好,生命力像杂草一样旺盛,于奶奶舍不得的人是刘芬!

于奶奶怕刘芬被人欺负,怕刘芬在和汤宏恩的婚姻里吃亏,也怕刘芬反应迟缓,被人给挤兑了自己都毫无知觉——反正就是各种不放心,哪怕刘芬和汤宏恩结婚这一年多,并没有出过啥大错,夫妻俩好的蜜里调油,于奶奶仍然在担心。

于奶奶没有女儿,又曾经苦等儿子徐仲易多年,感情上是一片荒漠。

快撑不下去了,是刘芬和夏晓兰的出现,填补了于奶奶的情感空缺。

她是把刘芬当成了女儿的。

阿芬心思简单,没有她在旁提点着,怎么办哟!

这大概就是于奶奶的想法吧。

就像当妈的刚送孩子去幼儿园,总担心孩子会哭,担心孩子吃不好,老师照管不仔细,或者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大部分情况都不会发生,发生了也是小事,每个小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呀。

其实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新奇又好玩,哪里离不开父母了,明明是父母离不开孩子啊!

刘芬现在也是这种情况,于奶奶留在美国,她就有点担心于奶奶的身体,并不认为自己被抛弃了,还和夏晓兰高兴呢:

“听说是蒂娜主动要求的,看来蒂娜终于对老太太产生依赖了!挺好的,祖孙俩培养出了感情。”

刘芬真心为于奶奶高兴。

她没觉得有人把于奶奶抢走了,徐仲易父子,包括蒂娜这些人的回归,是多了三个敬爱老太太的家人嘛。

夏晓兰呵呵笑,“不奇怪,蒂娜接受于奶奶是迟早的事,于奶奶对蒂娜的作用不仅是疼爱和爱护,她能给蒂娜指引人生方向,这才是蒂娜真正缺的!”

像蒂娜那样的弱鸡,必须得有个人指引她怎么做。

这种正面导向的榜样,本该由崔意如来完成…崔意如把自己的形象崩塌的太彻底,蒂娜可不就要陷入迷茫吗?

一味的溺爱,只会惯坏孩子。

于奶奶虽然在蒂娜面前严厉,不苟言笑,但老太太说每句话办每件事都有理可依,自然会慢慢赢得蒂娜的信任!

恰好此时,威尔逊夫妇的真面目又暴露,蒂娜再次彷徨无依,当然会抓住看起来就很可靠的于奶奶。

于奶奶是真的很可靠,夏晓兰欣赏老太太的睿智。

老太太的境界,夏晓兰两世为人都尚未达到,蒂娜如果真的能受到老太太的教导,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这也算个好消息,从夏晓兰答应替于奶奶寻亲,兜兜转转花了这么长时间,可算把流落在外的徐家人都找了回来——是真正的回来,不是人在而心不在那种!

“您要想于奶奶,随时都能飞过去看她,就当再去美国旅游呗。”

夏晓兰万分支持她妈多走多看。

“美国我都去过两趟了…”

“那有啥啊,除了美国您还能去法国,下次我陪您去巴黎看时装秀咋样?季雅搞得那算啥时装秀啊,就是照搬别人的做法,不伦不类的,我带您去看真的大秀!”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2037:不介意超预算的设计!(3更)

时间很快到了六月。

历时两个多月,夏日炎炎,夏晓兰完成了博物馆的设计稿。

她画废的稿纸,不能用多少张来计算,足以用“斤”论。

6月初。

徐仲易和徐长乐从美国回国,他们是委托人,夏晓兰做完了这个设计,当然要拿给委托人看。这是她耗时最长的一个“作品”,从设计到搞预算,全部由她一手完成。

第一次,她真真切切感觉自己在设计一个作品,而不仅是在完成工作。

她都没想起来要去谈报酬。

这个作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说真的,就算徐仲易把预算提高到了2000万,夏晓兰为了最终呈现的效果,仍然是要超预算的…哪怕这个项目由她设计,由启航事务所跟进,什么材料啥的都算成本价,也是超过了几百万。

是的,启航事务所和夏晓兰一毛钱都赚不到,还要往里面贴几百万。

如果交给其他人来完成,不算夏晓兰的设计费,只是照成夏晓兰设计的图纸把博物馆盖好,不问徐仲易要3000万预算,那都是没啥赚头的。

几百万的利润都没有,人家还接啥工程啊,哪个老板手下都有一大群工人要养,不能白白干活。

夏晓兰虽然自己也不赚钱,到底是花了徐仲易的钱,让她非常不好意思:

“徐叔,这多出来的600万,我就自己出了吧。”

徐仲易已经提高了1000万华币预算,再多加600万,就为替她完整呈现作品,扬名国际?

徐仲易接受,夏晓兰也不接受。

只要再等几个月,她在琼岛操作的那一波赚到了钱,600万的缺口很容易填上,夏晓兰一点都不操心。

徐仲易也没和她见外,“你要给也行,你给了多少钱,我就划多少博物馆的份额给你,你先别忙着拒绝,仔细考虑下我的提议。”

夏晓兰迟疑:“那我再去修改下方案——”

徐长乐拿起她的设计图纸,仔细欣赏,半晌后摇头:

“不能改,如果为了省钱而去改变这样的设计,我认为是得不偿失的。这笔钱由我追加吧,最近我接手两个贸易公司重新开始盈利了。晓兰,你不要拒绝,也不要认为是负担,我非常喜欢你的这个设计,这个博物馆对我们全家都很重要!说真的,我们赚多少钱,有过多少风光都不是绝对的,修的再漂亮的大厦可能都会易主,唯有这个博物馆…我有个预感,它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商业大厦、住宅小区,都很难被称为艺术品。

如果有需要,它们会被拆掉,腾出地皮去盖新的建筑。

而博物馆、歌剧院这样的建筑,真是天生就是让建筑师发挥所长的!建筑美学的艺术感,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城市发展起来了,会把以前低矮的楼房拆掉盖新的。

但一个城市发展起来了,唯独不会拆掉城市里的“艺术品”,反而还会修缮它,保护它。

徐长乐觉得吧,没准儿等他都不在世了,夏晓兰设计的这个博物馆还好好耸立在原地呢!

徐仲易也觉得不用改。

改动,只能是往好的地方改,不能为了造价去委屈。

夏晓兰最大的幸运就在这里,这次的客户是徐家父子。怎么说呢,他们不算最有钱的客户,但他们父子俩恰好都是有鉴赏力的人。

徐仲易成长的背景,是书香门第的父亲,是昔日商都首富家的母亲,这两人是他审美培养的启蒙老师。

这些年来,他更是一直在和各种古玩打交道。

古玩古董,瓷器、书画、金银玉器,那些经历时光流传至今的老物件,哪样都是艺术品呀!

徐仲易对华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力非常高。

徐长乐则是更了解近代和现代的。

这样的客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们不想去干涉夏晓兰的设计,他们满意这个设计,哪怕它超出了预算几百万,他们也想留下这份设计!

就算建筑师并不是夏晓兰本人,而是其他人拿出这个设计,徐仲易父子衡量一番,估计也会同意。

这时候,促使他们做出这样决定的,已经不是人情,或者不仅是人情…是夏晓兰呈现出来的效果图,打动了徐仲易父子,让他们感觉到满意!

建博物馆的初衷,就是为了要展览那些曾属于商都于家的古董。

于家的古董,就该摆在这样的地方。

夏晓兰明白了徐家父子的意思。

她本人是有点将信将疑的。

真的有那么好吗?

6月初,aia协会举办的首届“aia超新星建筑师”评选也公布了结果,一名年仅26岁的意大利新人建筑师获奖。

弗兰克看着期刊上对方的获奖作品,并没有出言不逊,反而十分中肯:

“你拒绝今年的评选是对的,如果你靠着剧院的设计方案去和这个意大利人竞争,你们俩个谁赢谁输不一定。aia就算把今年的超新星建筑师奖颁给你,其他人也会议论,认为这是aia协会对你的‘补偿’,因为你和对方的水平,其实是差不多的。”

但那是在夏晓兰这个博物馆设计还没问世之前。

弗兰克话风一转,毫不吝啬拍着新老板的马屁:“明年,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不相信还有人能压过你,这个作品太棒了,真的,我想蒙德·道森就算亲自下场为他女儿代笔,都不可能超过你的这个设计了!”

弗兰克说的很认真。

他这个马屁拍的夏晓兰略感舒适。

夏总还要脸面,没让弗兰克给拍昏脑袋,保持着最后的理智:

“是不是真像你说的那样好,等两本杂志把它刊登出去,就能收到反馈了。”

身边的人再夸下去,夏晓兰都要膨胀到翘尾巴了。

她此时真的需要被谁喷一喷。

可茅康山最近对她温柔极了,基本上不喷她了。

连博物馆这设计,茅康山也只管她有没有算错数据,对设计本身不发表任何意见,她该去哪里找合适的、理智的人来给她评价呢?

夏晓兰虚心求拍,茅康山到底没忍住,给宁彦凡打了电话:

“你这两天有没有空,要不…你来鹏城一趟?”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2038:南茅北宁(4更)

茅康山不是真让宁彦凡来给夏晓兰的设计挑刺!

他纯粹就是为了炫耀徒弟。

富贵要还乡,锦衣不夜行,茅康山就是这样耿直。找其他人炫耀没意思,他得让自己的老对手心服口服。

宁彦凡看穿了茅康山的居心,一口拒绝:

“如果你都看不出什么毛病,我也是看不出来的,等到小夏的作品见刊,自然有机会一窥全貌,我可以等。”

呸,这不怕你等不到么!

宁彦凡不上当,茅康山就觉得没滋味。

因为找到人挑刺,客户也很满意,夏晓兰很干脆定了稿。

《domus》和《a+u》两本期刊的记者在华国蹲守这么久,总算有点能报道的东西,赶紧整理下素材,先给报道一下。

一口气要上两本顶级期刊,夏晓兰牛气哄哄,大有后来者居上要一统师门的气势。

其实最近两年,以前那些被茅康山强行撇清关系的徒弟们,都陆续回来了,像什么周茂通、孔咏泉,这是和夏晓兰经常打交道的。

夏晓兰又在美国打官司,又是有外国记者蹲守着搞博物馆设计,在商都时有那么多建筑师跑去围观她,她还没红遍国际建筑圈,绝对是红遍了华国建筑圈!

起点太高了。

太让让人羡慕了。

别说不说,茅康山早年那些徒弟们,是脸有荣光。

夏晓兰的名字不断被提起,要说她就绕不开茅康山,以前大家都习惯说“北宁南茅”,最近竟有隐隐颠倒顺序的趋势,要把‘南茅’放在前面说,把‘北宁’放在后面——社会就是这样现实啊,两位老先生都上了年纪,不像年轻时那么高产,也不可能再高强度工作,这时候再来比他们的成就和地位,就是看俩人教导出来的学生呀。

其实不管是茅康山还是宁彦凡,都带过不少学生。

那些学生现在可能没有在建筑设计一线了,像周茂通一样混成了管理层,或者变成了某某干部啥的,地位和夏晓兰一比是只高不低。

一来年纪都比夏晓兰大好多,和夏晓兰计较是欺负年轻后辈。

二来他们真是没有夏晓兰有名。

别管夏晓兰的名气是怎么机缘巧合来的,就是有名啊!

名气都要推广到国外去了,谁要不服,就去比比呗。

所以最近忽然多了很多和夏晓兰拉交情的,都说她给茅老师争气了。华国建筑圈都红成这样,和华国建筑圈相关的人士,也瞒不住。

6月中旬,博物馆的设计稿,先是在《domus》见刊。

夏晓兰拿到了样刊,又自掏腰包订了100本,全给送茅康山那里了,让老茅同志自己炫耀去,爱发给谁就发给谁吧。

茅康山也没辜负夏晓兰的期待,把刊登了夏晓兰作品的这期《domus》安排的明明白白。

他一口气托人给宁彦凡送了10本!

杂志送到了,还打电话告诉宁彦凡,“不要怕分不够,不够再问我要,我这里还有呢。”

宁彦凡不生气,替宁彦凡打理工作室的徒弟许跃进好生气。

“老师,茅老太欺负人了——”

宁彦凡失笑,“你替我觉得不公,是不是听到了最近的一些话,‘北宁南茅’变成了‘南茅北宁’?”

许跃进点头。

“那些人也太浅薄了,这才哪跟哪呢!夏晓兰这是恰逢其会,她的成功有特殊性,如果宁师妹能有她的条件,会比她做的更好!”

夏晓兰这一路,都是有金钱在开道啊。

没有钱做支撑,她哪有那么多实践的机会。

那些人只看到了夏晓兰的才华,却忽略了她的经济实力。

许跃进替自己的师妹宁雪感觉委屈。

宁师妹这样纯粹的人得不到推崇,却是夏晓兰爆红,连带着茅康山都——

宁彦凡翻开杂志,找到了刊登了夏晓兰作品的页面。

“跃进,你看仔细一点,你可以昧着良心说,她不如阿雪吗?你们呀,就是失去了平常心,在意一时的得失,却不愿去承认事实。老茅当然值得骄傲,他本来都心灰意冷得过且过了,捡了这样一个关门弟子回去,现在弟子给他争光,也是他应得的!”

宁彦凡真的有点羡慕。

在国内,还称夏晓兰是茅康山的弟子。

在国际上,很快就要反过来,说茅康山是夏晓兰的老师。

别小看这称呼顺序,代表的意义多了去。

许跃进低着脑袋,宁彦凡其实很喜欢这个弟子,哪怕许跃进不是什么天资特别好的那种。

“事实就是,夏晓兰走到了宁雪的前面,你觉得她是投机取巧,却不想想,她没有把心思全放在建筑上,已经能表现出现在的水平,这难道不是她有天赋的另一种体现?要说公平,这世上是没有的,夏晓兰十**岁才接触到建筑,宁雪却从小由我教导,在宁雪没有表现出比夏晓兰更好的成绩前,别人更推崇老茅也没错——毕竟老茅才教了夏晓兰两三年,夏晓兰就走到了这样的高度,你难以忍受别人先说‘南茅’再提‘北宁’,那对老茅那一派的弟子来说,他们不也忍受了很多年的‘北宁南茅’么。”

许跃进乖乖听训。

他也承认,杂志上的设计图,真是个好作品。

唉,都怪他们这些当弟子的不够争气,他实在不该迁怒一个年轻姑娘。

许跃进和夏晓兰有过来往,夏晓兰聪明大气,许跃进对夏晓兰其实也讨厌不起来。

他就是好担心宁雪师妹。

宁师妹自小被寄以厚望,如今看着同龄的夏晓兰出尽风头,宁师妹能不能调整好心态呢?

宁雪怎么想不知道。

宁雪她妈甄文秀却受不了。

听说夏晓兰先被顶级期刊报道,甄文秀气得要命,和丈夫宁郝东发脾气:

“那个姓夏的,凭什么啊?咱家阿雪从小付出了多少努力,全被一个乡下来的野丫头抢走了风光!”

宁郝东不耐烦:“你说这些有什么意思,这是时势造英雄,你想要阿雪有她风光,就要让阿雪先承受那一切,与戴王冠,先承其重…如果阿雪遇到夏晓兰之前的事,你能帮上忙?”

甄文秀一噎。

她能帮上忙吗?

女儿要是被那什么蒙德找人陷害,能不能打赢官司?

甄文秀的脸火辣辣的,她想起自己让夏晓兰离女儿宁雪远一点,说做朋友也要讲究门当户对的事。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2039:室友们要来了(1更)

这人啊,真是任何时候都别把话说太满咯。

男女青年处对象还说个门当户对,普通朋友都要强调个门当户对…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别人看得很低,被打脸也不奇怪呀。

夏晓兰有个好对象,甄文秀不算打脸。

夏晓兰有了个位高权重的继父,甄文秀也不算打脸。

甚至和夏晓兰生意做的多好,赚多少钱没关系。

真正的打脸就是这样的时刻,夏晓兰在建筑专业上的成就,压过了宁雪,可怜天下父母心,甄文秀一直以女儿为傲,如今又替女儿不忿。

但甄文秀怎么想并不重要呀。

她现在压根儿决定不了夏晓兰的想法,甚至拦不住夏晓兰和宁雪要不要做朋友,也只能在背后酸一酸——当面说酸话都没啥机会,别说夏晓兰会不会乖乖让她欺负,想一想季雅如今的处境,甄文秀也不得不谨慎。

“别人都越过越好,季雅是越过越差,她真是…”

真是图什么呀!

甄文秀提起来还挺唏嘘。

早前回国的时候,直接找汤宏恩复婚不好么?

就是不复婚,找了个挺有钱的美国人,俩人好好过日子,那也是很不错的。

现在好了,美国男人也跑了,还把自己折腾进了精神病医院。听说美国人离开之前,还想带季雅走呢,季雅也没同意。

宁郝东不想提别人家的事,这个人醉心仕途,却也真疼爱女儿,夏晓兰最近风头正劲,宁郝东有点担心宁雪,催促着甄文秀找个时间去美国看看。

甄文秀一口答应,看着杂志还是很闹心,喃喃自语:

“怎么就轮到她先出头啊,明明…”

明明两三年前,还是厚着脸皮上宁家,想要拜师在她家公名下的普通学生,成长的这样快!

茅康山还让人给华清建筑系送了杂志。

杂志出刊的时机很好,今年的暑假还没来临,系主任把杂志摆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对夏晓兰这个学生极是满意。多亏他不遗余力的‘宣传’,建筑系基本上人人都知道了!

震惊吗?

其实还好啦,大伙儿都有了心理准备。

从夏晓兰要和美国女建筑师打官司起,建筑系这些学生就知道,夏晓兰不仅是暂时领跑他们,而是把他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然后官司赢了。

然后夏晓兰不用来学校上课了。

然后她最近在做什么,大伙儿也知道了——人家在豫南那边专心搞博物馆设计呢,作品都在《Domus》上刊登了,大佬的差距和他们拉更大了!

大家喜欢围着307寝室的人打听夏晓兰的消息,其实都不用307寝室的人回答,基本上是在自说自话讨论:

“听说她会提前毕业,是不是真的啊?”

“还回学校么,应该不回了吧…”

“有接收她的单位了不?”

“别傻了,她还需要单位接收啥,换了是我,也做独立建筑设计师了!”

所有人都在讨论夏晓兰的前途。

能考上华清大学的,又有哪个不是学霸呢!

可学霸们,也要遵守现在的国家政策。考大学、包分配工作,这是主流的思想,基本上每个华清学生都要面临这一遭。

他们中会有很多大佬,从政从商或者当上专业领头羊,但那绝非现在。

不离开象牙塔闯荡个十年来,前程什么的暂时还看不清。

然而学霸中另有学神…学霸们等着分配工作,学神已经跳出了这个规则,嫉妒称不上,羡慕是有的,大家是一起学的建筑,夏晓兰一口气甩了同学这么远,没有人认为她还要按照主流的路子的走。

她就应该走一条特别的路。

不用去设计院之类的地方熬资历,而是自己单独发展。

到了夏晓兰这样的水平,真的不用担心啥工作的事呢,不想在国内呆,还能去国外的事务所。

不说了不说了,赶紧回去画图吧!

呼呼呼,一群人来得快又去得快,307寝室刚才的热闹瞬间退潮。

苏静最先没忍住:

“这是啥话都被她们说完了啊,我愣是没插上话。”

说的像谁能插上话一般!

307寝室,属于夏晓兰的床铺依然保留着,上面还放着夏晓兰的一些个人物品。室友们都自发维护着夏晓兰床铺的整洁,上个星期,杨永红还抽空把夏晓兰的床单、床套拆下来洗了重新给铺上。

是的,夏晓兰已经很久不住寝室了。

算一算时间,室友们至少有两个月没见到过她。

夏晓兰提前毕业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个床铺,其实也保留不了多长时间,如果夏晓兰毕业了,学校还会安排其他学生住进来,307寝室的人抗拒也没办法。

不知为什么,在苏静说完话后,307寝室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中。

直到周丽敏打破了沉默:

“晓兰肯定要提前毕业了,我看最多再有两三个月,她把论文准备完,系里就会让她提前答辩,她的前程是不用担忧的,比我们都走得远…我说,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下自己的前程了。”

年纪最小的吕燕,从大一开学时就每天抱着录音机不放,从来没有放弃过学英语,她对自己的未来显然早有打算:

“我会出国,出国是我的梦想。”

苏静也有自己的梦想,她是喜欢画画,阴差阳错报了建筑系。

“我不太喜欢建造,我可能会转向建筑室内设计方面。”

陈依一温温柔柔的,她说自己也打算出国。

杨永红觉得自己多半要去工地搬砖了,她学的是土木工程啊!但去哪里搬砖还没考虑好。

只有周丽敏想去设计院。

“我也不是很想去,但这是我家里的安排。”

这也是很好操作的,毕业包分配,单位也能主动要人,周丽敏家既然有这个安排,肯定能确保周丽敏分配到设计院,但周丽敏本人对这个安排不太感冒。

大家对未来各有想法,但有一点倒是很相似,她们居然都不想依靠国家分配!

这大概就是夏晓兰对307寝室最深的影响了。

讨论了半天,杨永红作为寝室老大最终拍板:

“想的多,不如亲自却做一做,晓兰之前不是说了嘛,欢迎我们暑假去实习,这不快暑假了,我们一起杀到鹏城去!”

2040:余女士约见(2更)

室友们要来了。

要给室友们安排实习了!

这根本不算难事啊。

如果室友们愿意,夏晓兰可以把她们都拉到商都的施工现场。这个月先上《Domus》,下个月上《A+U》,项目落成的时候还有大专访,夏晓兰自己都被别人安排的明明白白——AIA都决定不增派人过来了,博物馆的设计已定稿,后期修改很少,现在已经动工了。

历时连个多月,没有其他人帮忙,夏晓兰自己完成了这个“设计”。

既然进入了施工阶段,当然能让别人帮忙,建筑师管设计,管建造,不可能还亲自上手开挖掘机搞地基、自己砌砖抹水泥。

也就是说,当和徐仲易父子定稿那天起,这场由AIA,《Domus》和《A+U》一起监督的设计过程,其实已经完成了。

剩下的,是杂志报道,让时间去发酵,让‘夏晓兰’这个名字被人关注和认可!

这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世界那么大,有一等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还有落后国家和地区,像《Domus》和《A+U》这样的顶级杂志,也不是每个建筑师都会订阅,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新刊…经济水平是有差异,追求进步的心不熄灭,他们还是会通过各种途径去看这种期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