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归亲戚,此前根本不认识的亲戚,让夏晓兰和周诚去参加葬礼,那也太给他大嫂面子了!

刘芬想到汤宏恩嫂子的态度,也不愿让女儿女婿去受气。

她可以怼人,因为是平辈,她闺女去了就是晚辈,被汤宏恩嫂子给点难堪,岂不是白白委屈?

当妈的都觉得自家孩子是需要保护的,刘芬也不想想,要换了夏晓兰那脾气上阵,今天能把汤宏恩老家的亲戚给怼哭了――

汤宏恩让刘芬快点睡觉,刘芬却没睡着,她在想被汤宏恩三两句话带过的事:

“…走丢的妹子,你后来有没有找过?”

汤宏恩叹气,“咋没找过,各种方法都试过。她走丢时才几岁,如果是被别人养大,早就忘了小时候的事了。”

这也是汤宏恩的遗憾。

他还记得小妹很乖的,和唯一的兄长闹翻,汤宏恩更怀念小妹。

可惜那时候他才十多岁,根本没多少资源去找。

等他有资源了,时过境迁,都多少年过去了,又哪里还有线索。这和于奶奶让晓兰去美国找儿子一家还不同,徐仲易一家三口当初是有确切的去向,往国内寄过信,至于他走丢的小妹…连是不是还活着都不知道,怎么找?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005:您麻烦才开始呢!(3更)

夫妻俩都不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女儿女婿。

夏晓兰还是知道了。

她妈说叫她回家吃饭,临时给取消了,她就觉得不太对劲。

刘芬根本不是能说谎的料。

夏晓兰听见老汤同志蹦出这么一门亲,就觉得这事儿只是个开头。

“妈,我猜您的麻烦才刚开始呢。”

刘芬拒绝接受这个说法。

夏晓兰结婚没几天,于奶奶都还没回美国,很快于奶奶也知道了这事儿。

于奶奶和夏晓兰是一样的判断。

不冒出来吧还能假装这门亲戚不存在,一旦人家主动恢复联系,有那么容易消失吗?

“别的不说,你男人和兄嫂有旧怨断了联系,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侄子侄女们才多大,兄嫂对不起他,和下一辈没啥关系,人家要让当叔叔的拉扯下,你们两口子帮不帮?”

于奶奶说的刘芬没法反驳。

回老家那天,汤宏恩嫂子态度很差,汤家小辈们却一口一个叔、婶叫的好不亲热。

只怕真不会那么轻易断了联系。

刘芬没一会儿就自己想通了,结婚又不仅是一男一女领个证就完事儿,本来就是男、女两边家庭要产生交集啊。汤宏恩也没说不搭理刘勇,她之前不用和汤宏恩的亲戚们相处,结婚两年,汤宏恩的亲戚们跑了出来,她也没啥好怕的。

再婚嫁给谁都要面临这些事,除非是六亲死绝的孤儿!

“我不怕,我会处理好的!”

于奶奶点头,“你有啥好怕的,只要你们两口子一条心,再亲的亲戚也是外人。”

汤宏恩又不是那种糊涂蛋,为了没啥感情的侄子侄女为难老婆,得多傻呀?

夏晓兰挽着刘芬胳膊,“那汤大伯下葬,我和周诚也一起去?”

刘芬摇头,“你汤叔让你们自己玩去,别管这事儿,周诚的假期又不是很长!”

不用在汤家亲戚身上浪费时间。

周诚想讨好老丈人,老丈人不需要他当舔狗,周诚有什么办法?

如果汤宏恩和老家那边感情深厚,这条舔狗周诚还当定了…老丈人发话不用去,周诚就真的不用去。他现在沉浸在新婚的快乐里,能持证上岗后,每一天都能发掘出新的乐趣好不好。就算感情基础不深厚的新婚夫妻,都会腻歪一段时间,何况是夏晓兰和周诚这样感情深厚走到结婚这一步的。

相爱的人终于领证结婚,没有经济压力,双方家庭都算开明,又没生养孩子,哪里会有分歧?

每天都像泡在蜜罐里,每呼吸的一口空气,都带着甜丝丝的味儿!

夏晓兰也没太把汤家亲戚放心上。

她就是觉得老汤怪可怜的。

是,老汤如今身居高位,事业上不需要别人同情,也没几个人有资格同情他…可生活里,他并不是刀枪不入的铁人,他也是需要有人关心呀!

夏晓兰一连两天都带周诚回娘家吃饭,要多陪陪汤宏恩。

这忽来的深度关心,让汤宏恩不知道说啥好。

大家都是聪明人,晓兰这应该是知道了他老家的事儿。

“行了,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我是个挨不得碰不得的瓷娃娃吗?”

汤宏恩直接赶人了。

到他大哥下葬那天,愣是没带夏晓兰和周诚去。

照旧还是他和刘芬回了老家。

汤家一通吹吹打打的,让汤宏恩大哥入土为安。

汤宏恩嫂子还是不理人,却也没故意阴阳怪气,可能是这两三天冷静过后,认清了现状――

汤宏恩最大的侄子汤春雷比季江源大八岁,今年都是30岁的人了,汤宏恩和兄嫂闹翻的时候,汤春雷才十几岁。按照汤宏恩以前的安排,他进了城,汤家下一代起点也更高,汤春雷那时候也挺聪明的,汤宏恩想要侄子多念书,和他走一样的路子。

汤春雷遇到了动荡年代。

高考停止了,能上大学的唯一途径是被推荐。

父母和汤宏恩划清界线,又带头批斗汤宏恩,汤春雷倒是得到了推荐机会,之后就是按部就班的上学,毕业后工作…汤宏恩兄嫂没能搞到的城市户口,汤春雷倒是完成了这个跨越。

可惜他的运气没能好到底,动荡年代结束后,他父母得罪了不少人,怕被人报复,灰溜溜回了老家。

汤宏恩又不是贱得慌,都和兄嫂断了联系,难道还要帮扶侄子?

汤春雷这些年来混的马马虎虎。

他记得叔叔对自己不错,想不通父母做法,自己又是实际获利者,这些年不好意思往汤宏恩身边凑。年轻时是觉得自己有本事,不靠叔叔也能混出个名堂,磕磕绊绊混的马马虎虎,倒认清现实了――就是没有个契机,他父母把叔叔汤宏恩得罪的太狠了,汤春雷想修复关系也不行。

以前他爸还活着呢,固执短视,哪怕自己做错了,也梗着脖子不肯向汤宏恩低头道歉,觉得自己是做大哥的,就算做过对不起汤宏恩的事,也是汤宏恩这个当弟弟的该退让一步…长兄如父嘛,他毕竟养过汤宏恩!

可惜汤宏恩不吃大哥这一套。

汤宏恩主意特别正,做人也恩怨分明。

断联就断联,让他这个被伤害的人去低声下气修复关系?

拉倒吧。

他不缺这畸形的亲情!

有那时间,不如放在工作上,有工作有理想,他就不会空虚。

现在,汤春雷固执的父亲去世了,他说了他妈,通知叔叔汤宏恩回来参加葬礼,自然是有想法的。

棺木埋葬入土后,汤春雷红着眼眶叫了声叔:

“叔,我爸临走的时候说了,他做的事对不起您,他那时候根本不懂形势有多严重,就是被吓坏了。他特别想向您道歉,却没那颜面。没想到您还愿意回来送葬…还有件事,我爸说没能找到小姑,他走的不踏实。”

汤宏恩听着前半截话没什么反应,就他大哥的性格,是不是真的都不一定。

但后半截,倒是让汤宏恩愣住了。

他对走失的小妹,至今也是耿耿于怀。

这让汤宏恩的心情很沉重,从老家离开后,一路上,汤宏恩都没怎么说话。

刘芬担心的看着他:

“要不,咱再试着找找?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

006:29年前的遗憾!(4更)

要找吗?

人不找到,会有遗憾。

可一直找不到呢,有了希望又失望,那种感觉更难受。

全力去找人,会有什么结果,汤宏恩也不确定。可能是最坏的结果,确定了人已经离世…那还不如不知道结果,有个小妹还活着的念想。

汤宏恩向来果断,在这件事上却迟疑起来。

夏晓兰和于奶奶有点没说错,汤宏恩大哥人虽然下葬了,汤家那边的亲戚,倒是借着这事儿,和汤宏恩重新联系了。侄子侄女们不傻,不往汤宏恩面前凑,一口一个婶,对刘芬是嘘寒问暖。

刘芬:…忽然多了这么多贴心又孝顺的晚辈,还真是不习惯啊!

夏晓兰知道后大笑:

“您怕什么呀,论辈分,您为长,他们要嘘寒问暖,您就接着呗。”

反正她和她妈又没啥要求着汤家人的,摆明了是汤家人有求于人。

有求于人,姿态本来就该放低一点,这是社会通行的准则啊,哪怕夏晓兰办事也这样。要想不弯腰,梗着脖子达到目的,那得有永远别求人的本事!

夏晓兰自己能屈能伸,汤家人对她妈嘘寒问暖讨好,她不觉得有啥奇怪。

倒是老汤有个妹妹曾走丢了,这事儿引起了夏晓兰的注意。

挂了电话,她戳了戳周诚硬邦邦的胳膊:

“你讨好老丈人的机会来了,要不要抓住?”

周诚抓住她作怪的小手,“你的意思,我们先偷偷打听下汤叔他妹妹的下落,有线索了再通知汤叔?”

夏晓兰点头,“有好消息再通知他呗。”

如果打听到的是坏消息,要不要说,就要仔细想一想啦。

“行,我俩一起找,要先把当年走丢时的细节问清楚,有助于寻人。”

周诚说的是正理。

刘芬都不用问汤宏恩,汤家人很乐意帮这个忙,特别是汤春雷。

这是个积极求进步的“大侄子”,二婶刘芬要问他小姑姑走丢的事,汤春雷很是激动。

周诚正在休假中,和夏晓兰在哪里都能腻歪,两人瞒着汤宏恩见了汤春雷。

“小姑姑是在**广场丢的,1959年大阅兵,我父母带小姑姑看大阅兵,**广场附近挤满了群众,就是把小姑姑放在地上换手的时间,小姑姑人就不见了。那年我才一岁,二叔是十六岁,他本来也要去看大阅兵的,大阅兵前一天生病发高烧下不了床,就没去…小姑姑是1952年生的人,走丢那年正好7岁。”

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绝大部分华国家庭都不止生养一个孩子。

有的兄弟姐妹间年纪相差挺大,并不仅是母亲隔了多年才再次怀孕,可能是中间几年生的孩子夭折了,根本没机会长大,年纪太小了也就不序齿了。

像汤宏恩家,他哥比他大七八岁,1959年的时候,不仅已经结婚,连儿子汤春雷都已经一岁了。

汤宏恩也是少年人,最小的幺妹才7岁,比汤春雷这个当侄子的大六岁岁而已。

“那汤小姑今年也有36岁啦。”

36岁,不算老也不算很年轻,如果走丢的汤小姑顺利长大成人,如今也是为人妻为人母的年纪。

孩子多大不好说,得看汤小姑结婚是早是晚。

生活过得是不是困苦不重要,重要是人得活着呀,活着就是最好的结果…一个七岁的小姑娘走丢了,就算被人收养了,也怕长大过程中生病夭折,以前的医疗条件又不好!

带孩子去看大阅兵很正常。

把7岁的幺妹弄丢…汤春雷父母的心也挺大的,那种人挤人的场合,孩子是不能撒开手的。

但弄丢了汤小姑,肯定也不是故意的,一时的大意疏忽,造成了汤家很多年的遗憾。

可能汤宏恩自己也有自责,如果那天他没生病,有他一起去看大阅兵,多一个人看着汤小姑,汤小姑可能就不会丢了。

这些都是夏晓兰自己的猜测。

汤春雷抹了把眼泪,“小姑姑一丢,我们全家找,全村找,派出所也找。可大阅兵有太多群众观看,实在查不到小姑姑被谁带回家了。全家找了两个月没消息,冬天时我奶奶就去世了,听说死之前都闭不上眼睛,嘴里念叨着要把我小姑姑找回来…我母亲也很是自责,家里人一提这件事儿,她就觉得是在责怪她,后来这就成了汤家不能提的禁忌。”

汤春雷还为他妈辩解了一下。

暗示他妈脾气也不是一直这样,是汤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不能提的往事,汤宏恩自责之余,说不定责怪过兄嫂。嫌隙是早早就存在的,动荡年代的“举报”,是被人利用蛊惑,也是往日累积的摩擦爆发了。

这个汤春雷,说自己小姑走丢的事就算了,还夹杂私货,为自己亲妈洗地。

夏晓兰偷偷在桌下捏周诚的手。

周诚摸了摸她手心,让她别表现出来。

哼,这还用谁教么。

新婚夫妻打着眉眼官司。

小两口都有个共识,这个汤春雷不太老实呢。

当然,世上也没有太多老实人,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把汤春雷当成坏人。他比夏晓兰和周诚都大几岁,可能觉得自己社会经验更丰富一点,才动这些小心思,以为夏晓兰和周诚听不出来――也是倒霉蛋,遇到的是夏晓兰和周诚,两口子分开都是最强单兵,凑在一起,十个汤春雷捆在一起,都不够这对新婚夫妻溜着玩呢!

春雷同志天真啊,竟以年龄来揣度夏晓兰和周诚。

汤小姑走丢,已经是29年前的事了,还是国庆大阅兵。

难怪以老汤现在的地位,也找不到人。

夏晓兰觉得,能找到人的希望,还得放在汤春雷他妈身上…唯二的两个当事人,已经死了一个,还活着的就是汤春雷他妈了。

也就汤春雷他妈还记得当年的细节。

可她会如实说吗?

夏晓兰装作不懂汤春雷的小心思:

“春雷大哥,你的意思我懂呢,能做家人是缘分,一家人有再大的矛盾毕竟也过了这么多年,能化解开来最好。找汤小姑的事,不仅是弥补遗憾,通过找人的过程,也能缓和汤叔和老家那边的关系,对不对?”

007:在利用伤疤(1更)

信息不对等很惨的,具体可以参考夏子毓的下场。

汤春雷现在就陷入了这个误区。

他只知道二叔汤宏恩如今是鹏城市长,前程远大。

也知道二叔两年前再婚了。

知道他的新二婶是做个体户的。

新二婶的女儿挺厉害,学习成绩好,考上了华清大学。

这些,已经是汤春雷和以前的彭秘书,如今的赖秘书一直保持着联系才能知道的,但不管是已高升的彭秘书,还是好不容易在汤宏恩身边站稳脚跟的赖秘书,都是人精无疑。

公事私事他们都在给领导打下手,对靠近领导的人是什么态度,全根据领导自己的态度来――就汤宏恩对老家人的态度,彭、赖两位秘书不会对汤春雷趾高气扬,毕竟是领导亲侄子。但叫这两人对汤春雷知无不言,那真是梦里才有的奢念!

所以,汤春雷对夏晓兰的了解太有限了,他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刚刚在hk兴风作浪,把卢家欺负的喵喵叫的‘夏总’。

他知道啥?

就知道夏晓兰会念书,刚刚和处了几年的对象结婚。

结婚对象是个军官。

也挺年轻的。

话不多,皮肤挺黑,个子也高,看上去就挺能打。

汤春雷把周诚归为沉默寡言的类型了。

但也是对周诚比较在意。

他觉得自己二叔不会同意继女嫁给一个傻大头兵,就算这大头兵长得再精神也没用。

因为夏晓兰也太漂亮了。

还有很亮眼的学历。

再加上二叔的职务。

让夏晓兰嫁个**肯定没问题,嫁给普通人才是浪费呢!

汤春雷对周诚的猜测还是挺准的,起码猜中了家世…

他对夏晓兰没太重视。

这是狭隘的主观意识,他没碰上过真正厉害的女同志!

夏晓兰态度好,汤春雷就更来劲儿,一个三十岁的大男人,感情也太细腻了,动不动就抹眼泪:

“小夏,你这话真是说到了我心坎上,我爸临死前都在后悔,一个大家庭就这样散了,可他就是倔脾气,拉不下脸和二叔道歉…唉,过去的事又没法重来一遍,我父母对二叔做的事,我自己都臊的慌,现在只求能找到小姑姑的下落,尽力弥补上这一遗憾。”

夏晓兰陪着他一起长吁短叹。

周诚作为老汤的女婿,请老汤的亲侄子吃饭是应该的,三人随便找了个饭店。

汤春雷同样是小心翼翼的,尽管夏晓兰也只是他二叔的继女,周诚这‘便宜女婿’瞧着也不太精明。

可谁叫二叔和家里隔阂大,和新二婶的感情看上去不错,继女的地位自然比他这个亲侄子高咯。所以汤春雷在周诚面前,也不能拿捏什么架子,作为一个工作十来年了的成年人,汤春雷自觉今天表现很不错,把自己当年知道的细节都讲的清楚。

“春雷大哥,我们随时保持联系,齐心协力去查找小姑姑的消息,我想,等我们找到点有用的消息,再告诉汤叔最好,春雷大哥认为呢?”

周诚和汤春雷握手,眼睛还湿润的汤春雷明显一愣。

随即使劲点头,“…你说的对,先找人,有线索了再告诉二叔,给二叔一个惊喜。”

周诚夏笑笑,小两口和汤春雷告别。

他在汤春雷心里,估计是傻乎乎的形象吧。

事实上,周诚一直在不动声色的观察汤春雷,分析这人说的话。

人走了,夫妻俩总算可以交流下心得,周诚那种傻大兵的表现一下消失的干干净净:

“汤叔这个侄子,太油了,说话不真诚,功利心很强。”

要周诚评价,还不如汤宏恩的兄嫂,干了对不起汤宏恩的事,也梗着脖子不道歉,要坏就坏到底。

可这个汤春雷,想修复亲戚关系,带着太强的功利心。

夏晓兰觉得无所谓,“哪有那么多淳朴的老实亲戚等着认领呀,汤叔有如今的职务,没关系的人都想搭上关系,更别说本来就是亲戚,想靠汤叔拉扯下很正常…只要这人真能帮上忙,我看汤叔也不会很拒绝。”

功利心人人都有,夏晓兰也有,要不她当初厚着脸皮在路边等汤宏恩做什么?

还使劲给老汤送土特产。

只是她经验丰富,做这种事能把握尺度,不会让人太反感。

这可能也是夏晓兰和周诚不太一样的地方,周诚自己也很努力,但他生来就有倚靠,有后路。

夏晓兰完全要靠自己去争去抢。

那句话咋说的?大意是我奋斗了20年后的终点,不过是你出生的起点――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投胎小能手出生就在罗马,这就太打击奋斗积极性了。

三观再怎么契合,两人也不是用同一个大脑在思考,索性还能求同存异嘛,新婚夫妇很有默契的跳过这点小分歧,又把谈话的重点放在了汤春雷,或者说寻找汤小姑这件事本身。

小两口倒是有个共识,汤春雷说话不实诚。

汤春雷自己并没有太强烈找到汤小姑的想法,或者他根本不相信能找到。

他就是想通过这件事,和汤宏恩缓和关系。

能和他二叔相处出感情。

他把这个汤家人不能提的“伤疤”挖出来,就是在利用它。

这点在夏晓兰和周诚说要先查到有用线索,再告诉汤宏恩时,汤春雷那下意识的反应,表现的尤为明显。

夏晓兰也仔细梳理了一下汤春雷说的话:

“一点漏洞都没有,就像提前准备好了标准答案。”

所以听来让她和周诚感觉不舒服,两人都是特别敏锐的人。

周诚牵起她手:“我先找人问问,汤叔可能已经查过了,我们再查一遍。”

周诚这个婚假陡然就很充实了。

他带着夏晓兰去派出所。

当年在**广场看大阅兵把孩子丢了,既然报过案,或许当年负责此事的公安还有印象。

29年前的事,当年的纪录能保存下来都不容易。

派出所对这案子居然还真有印象:

“你们家还没放弃找到人吗?”

“同志,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寻找,那就真是――”

公安都叹气,“可5年前,你们家不是已经翻来覆去的查了么,这就是一起普通的失踪案,当年负责此案的公安也已退休了。”

008:老年痴呆和工作笔记(2更)

时隔29年,当年负责此事的公安退休了很正常。

5年前要求重新调查的应该就是汤宏恩。

老汤那时候还没去鹏城任职。

不过5年前的调查显然也是毫无结果的,自那以后,老汤只能暂时把这件事搁置。

伤口已经愈合了,不去触碰就能假装不疼,这也是周诚和夏晓兰为什么要背着汤宏恩先自己调查。没进展的话,就不要去戳老汤心窝子了――

周诚找了点关系,才看到当年的卷宗。

59年的时候派出所仍然很负责,当年没破的案子,卷宗保留到现在。

当年负责此案的是一位陈公安,老爷子今年60多岁了,早就已经退休。周诚问到了地址,和夏晓兰一起找上门。

在家属楼门口,夏晓兰居然碰见个熟人。

“马所,您也住这里?”

世界真是小,夏晓兰碰见了西单派出所的马所长。

马所长曾对刘芬颇有好感。

马所长是看似凶蛮实则默默守卫型的追求者,在汤宏恩这个看似斯文实则霸道还花招多的情敌手里没撑太久,最终也是很有风度的自动退出了――不退出也不行啊,刘芬陪汤宏恩参加完季雅的婚礼,就明白了自己心意,从鹏城回京就和马所长说清楚了。

后来,刘芬和汤宏恩结婚,夏晓兰又出国当交换生,母女俩留在京城的时间不多,和马所长这边自然是疏远了。

如今在陈公安家门口碰见马所长,夏晓兰是真意外。

马所长也挺意外,他脸上有横肉,看起来有点凶,其实人很好。

“以前都叫马叔叔,现在又叫马所了?”

夏晓兰马上改口叫了马叔叔,又指着周诚:“马叔叔,这是我爱人周诚,周诚,这是西单派出所的马所长。”

马所长看了周诚两眼,“不错,小伙子长得挺精神,部队的吧?”

普通人和军人的差别,哪里瞒得过马所这样的公安。

周诚点头,还和马所长握手,“以前就听晓兰说过,您对她和岳母的关照,一直没找到机会感谢您呢!”

马所长摆摆手,“一点小忙有什么好谢的,你们来这里找人?”

马所长也是个洒脱的人,追求刘芬没成功,也没有翻脸成仇。

夏晓兰说来找退休的陈公安,马所长叹气:

“这是有旧案子找他问线索了?进来吧,就是别失望好。”

夏晓兰心中一动,“您和陈公安――”

“他是我姨父,我们一大家人,做公安的不少!”

马所长简单的解释了两句。

夏晓兰都觉得真是太巧了。

可马所长一说又很合情合理,家里长辈从事什么职业,晚辈非常容易受影响。还有那种国企厂子,老中青三代人都为一个厂子贡献,一大家子分散在厂里不同的岗位呢!

今天是周末,马所长来看陈公安夫妻。

他熟练的掏出钥匙开门,客厅里一个老人坐在轮椅上,在用收音机听京剧――这就是马所长的姨父,已经退休了的陈公安,他瞧见马所长来了很高兴:

“振兴,你今天还带了朋友来呀?我让你姨给你买冰棍儿回来!”

老爷子,你是认真的吗?

请她和周诚吃冰棍儿?

老爷子很认真,作为退休的老公安,脾气居然不是一般好。

就是认知有问题,说话一时清醒一时糊涂的。

马振兴也很无奈,小声告诉夏晓兰,“医生说是老年痴呆,这病太残忍了,我姨父年轻时候破过很多案子,教过我很多东西!”

夏晓兰听得心情沉重。

老年痴呆?

她不仅是惋惜可能打听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是这疾病本身就很…唉,看来今天注定要无功而返了。

周诚示意她耐心点,“我们不怕多跑几趟,遇上陈公安清醒的时候,总能知道点有用的线索。”

原来陈公安夫妻无儿无女,如今陈公安患了老年痴呆,马振兴姨妈和陈公安年岁相当,一个人照顾不好老伴儿,亲戚们就约定轮流来照顾,把家里的累活都干了,老太太就只用给陈公安煮煮饭,要轻松许多。

这世上,有些人比较倒霉会遇到极品亲戚,也有人运气好,亲戚朋友都挺和睦。

等马振兴姨妈回来,发现这回家里多了两个年轻人。

虽然是来找老伴儿问事儿的,马振兴也认识,马振兴要帮姨父洗澡,周诚主动帮忙,老太太很喜欢两人:

“你们要问的案子,我有印象。几年前老陈还没生病,有人来家里问过这个案子,这都又过几年了,我以为你们家放弃寻找了,你们等等,我去找一找。”

马振兴姨妈去翻找老伴儿的工作笔记了。

陈公安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当了多年公安,遇到过哪些没破的案子,或者比较特别的案子,他都会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他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自己会得老年痴呆,这是一种工作总结,怕自己忘掉那些一时破不了的案子…是对工作兢兢业业的负责,在这个年代,像陈公安这样的人并不少。

陈公安一时清醒一时糊涂,今天夏晓兰和周诚显然没赶上趟儿,老爷子就没说过几句清醒话。

但老太太把笔记给翻出来了。

这件案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就是59年国庆大阅兵那天丢了个小女孩,案发时间比较特殊,五年前还有人重新调查过这事,陈公安前后写了两份详细的笔记。

一份是29年前写的,一份是5年前整理的。

“五年前有人来问老陈,老陈也想帮忙,那时他脑子还清醒,身体却不太好了,整理出来的笔记最终也没用上。你们要还想找人,老陈这样帮不上什么忙,只有这两份笔记可以给你们。”

老太太把笔记本塞到夏晓兰手里,笔记本本身不重,却有另一种莫名沉重的份量。

“我拿去复印了,把原件还给您吧,这毕竟是陈老的工作记录,对您也是意义非同。”

老太太愣了愣,也没反对。

在陈家呆了一会儿,下楼时马振兴没忍住询问:

“你们找的这是什么人啊,家里亲戚?”

夏晓兰点头,“是我汤叔的走丢的小妹,哦,汤叔已经和我妈…”

行了,别说了,扎心!

马振兴知道夏晓兰嘴里的“汤叔”是谁!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009:新婚侦探夫妇(3更)

马振兴没想到的是,他和情敌早就存在若有似无的牵连。

29年前,他情敌汤宏恩的妹妹在**大阅兵时走丢了,汤家报案后,负责此案的正是马振兴的姨父陈公安。

5年前,想要重新调查此案的人自然是汤宏恩。

当然,那时陈公安还没有老年痴呆,汤宏恩是可以和陈公安直接交流的,没机会和马振兴所长打交道…要不,马振兴五年前就该认识汤宏恩了。

这一刻,马振兴心中也天人交战了一会儿。

想到自己在两个月前经人介绍,碰上了挺合心意的相亲对象,过去的事就该放下,他还是遵从了本心:

“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别客气,这毕竟是我姨父曾经的案子。”

“马叔叔,谢谢您,可能还真需要您帮忙,我和周诚先研究研究吧。”

双方在楼下分别。

周诚知道了这个马所长是老丈人的情敌,他吃错药了才去笑话老丈人,反而还是挺羡慕老汤的运气,连遇到的情敌都算有风度。

想想他的情敌…那辆骚包到极致的大红色跑车,至今还停在院子里,周诚也很是心累。

风度这两个字,姓杜的恐怕都不认识。

跑车是送给晓兰的,态度是做给他看的,时刻提醒着周诚,膈应着周诚。

要不说周诚的婚假特别充实呢,两人拿着从陈公安家取到的两本笔记,回家窝一起研究去了,汤春雷以为是两个小年轻,这俩小年轻凑在一起很不好惹啊。

“媳妇儿,我看完了。”

夏晓兰把29年前的日记递给他,“那咱俩交换。”

两本都看完了,周诚重新拿了纸笔出来:

“我们把现在的已经知道的线索整合下。”

陈公安整理过资料,那是陈公安的思维,夏晓兰和周诚自己梳理了一遍。

“汤叔的妹妹叫汤友茹,1952年9月出生的,弄丢那年正好7岁,身上没有什么显眼的胎记。”

“1959年的大阅兵是上午十点准时开始的,但在10点之前,大阅兵方队会经过的地方,就挤满了围观群众。”

“而汤叔的兄嫂,是在下午3点左右才报案。”

这个报案时间,让周诚停下了笔。

“报案太晚了!”

报案是不太利索。

周诚和夏晓兰恰好都参加过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夏晓兰是高校礼仪方队,周诚则是受检阅的部队。上午开始,中午结束,才是正常的时间流程。

陈公安的笔记里保留着汤宏恩兄嫂当时的笔录,他们说大阅兵刚开始一会儿,小妹汤友茹就不见了!

3点,大阅兵都结束了,庆典也早结束了。

中间有好几个小时,都在做无用功。

周诚和夏晓兰的疑虑,陈公安当年也有过,汤宏恩兄嫂的说辞是他们急昏了头,只顾着在人群中找汤友茹,根本没想到报案的事。群众的呼声太大,他们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一直到中午都一无所获。

等大阅兵结束后,两人在**广场急得掉眼泪,在好心群众的提醒下,才想来可以求助公安――人在惊慌下,的确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所有失踪案的前几小时,都是黄金破案时间,错过这个时间再想把孩子找回来很不容易。

别说在1959年没有监控存在,就是到2017年,到处都是监控,也存在盲区。

要是坏人拐走了孩子,几小时都跑出京城了,哪里还找得到?

没错,周诚和夏晓兰都把所谓的走失,定性成恶意拐带。

被人群挤散的,一时找不到孩子,好心人后来也会把孩子送去派出所。

陈公安不仅留意自己的辖区,还留意京城同一时间所有的辖区,从1959年国庆到1960年秋天,汤家人自己都放弃了希望,陈公安还惦记着这案子,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以**广场为中心点辐射四周区域,摸排走访了很多地方,看看有没有符合汤友茹特征的小女孩。

谁家原来没孩子的,忽然冒出个寄居的亲戚,忽然冒出来个女儿等等,陈公安都要亲自问一问。

汤友茹走失时7岁,汤家人都说她聪明伶俐,陈公安认为对方肯定能记住家人。

可惜,几个月的追查,一无所获。

陈公安不得不得出一个猜测,不管是谁在大阅兵时带走了汤友茹,一定是将她带离了京城。

脱离市区,陈公安自然找不到。

还有个可能性,陈公安的笔记本里打了个大大的“?”,是汤友茹可能遇害了…

夏晓兰心情沉重,不由往周诚身边靠了靠。

周诚摸了摸她肩头,“很难受?”

“替汤叔难受。”

老汤能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汤春雷都知道利用汤友茹走丢一事当跳板,自然是因为汤宏恩曾经很疼爱汤友茹,兄妹俩感情特别好。

汤友茹是汤家的老来女,汤家不算富裕,却也对汤友茹很宠爱。

汤友茹走失后寻找不获,汤宏恩的母亲受不了打击去世,从此汤宏恩就跟着兄嫂过活…后来兄嫂告发他,他下放牛棚后,季雅又提出离婚,带走了儿子季江源,老汤孤零零过了许多年。

所以她当时能感受到老汤那种孑然一身的暮气。

她邀请老汤到乡下过年,老汤一口答应。

不仅是为了追求她妈,是老汤自己在渴望家庭…

周诚揽住她肩膀,“先别灰心丧气,我们这才先开始呢,不要去想遇害的最坏结果,要假设汤小姑还活着,这29年来,汤叔找不到她,她有没有尝试过寻找家人呢?”

如果是两三岁被拐走,多半是不记得家人。

汤友茹走失那年已经7岁,这年纪应该能记事了,起码能记住一部分。

夏晓兰打起精神顺着周诚的想法分析:

“寻亲是人的本能,就算被拐到了很远的地方,小时候没办法做主,现在汤小姑的年纪都为人妻为人母了,应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她寻亲,还是自己不愿意找?”

特别穷,特别偏僻的地方,还寻什么亲啊,为了填饱肚子就耗尽了全身力气,活着不容易!

现在虽然是1988年了,国家去年都发行了第四版华币,华币的最大面值从十元大团结,到50元、100元大面值纸币出现,说明市场上的货币流通有这个需求…经济环境在变好啊,但穷的地方仍然不少。

“如果是自己主观不愿意寻亲,那原因就有意思了。”

010:戏精附体(1更)

如果是汤友茹自己主观不愿意寻亲,那背后的原因就耐人寻味了。

汤友茹的“走丢”,恐怕要上升到被人遗弃,或者故意拐卖。

当然,这都是夏晓兰和周诚的猜测,建立在对汤宏恩兄嫂先入为主不喜欢的基础上,毕竟这俩人,在动荡年代能举报汤宏恩,还带头批斗他…夏晓兰实在很难高估这两人的下限。

老汤同志告诉刘芬是举报和划清界线,没提带头批斗的事。

这个还是夏晓兰自己问出来的。

这事儿当初闹得也不小,夏晓兰一问,关慧蛾肯定要提点她。

“虽然这种情况在当时不少见,但做到哪种程度也是个人的选择。”

关慧蛾话说的挺隐晦,算点到为止,因为儿媳妇晓兰就是个聪明人,不用说那么透彻。那时候,或真或假划清界线的人不少,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大环境的压力。划清界线很常见,不常见的是掉转头落井下石批斗,如果不是要和汤宏恩当亲家,关慧蛾也打听不到这么详细。

夏晓兰简直恶心坏了。

难怪老汤这么多年和老家没联系,这种亲人实在没有联系必要,老汤没半途被所谓的亲**害死,真是逆天的运气――

夏晓兰知道实情后,刘芬自然也知道了。

刘芬气得完全不想说话,半晌后才憋出一句:

“早知道是这样,连奔丧的过场都不要走!”

还打掉汤宏恩手里的香?

谁给的脸啊!

刘芬心疼自己男人,她本来是个不愿意和人结仇的性格,对人对事的都很包容。夏晓兰是她第一片逆鳞,汤宏恩就是第二片…知道这事儿后,汤春雷再热情往刘芬面前凑,一口一个婶儿叫得殷勤,刘芬态度也冷淡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