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秋天里用糖梨子做的,要是奶奶觉得好吃,明年再做的时候,我就多弄些,给您拿来。”这也不是啥好东西,用不着保密。

“妹妹不用多做,到时候你教我就行了,我会了再做给爷爷奶奶吃。”小凤是个勤快的,也挺爱学东西。

“行,到时候咱们一起,那紫色的是山葡萄糕,还有那个是山里红的皮,都挺好吃。姐姐尝尝,要是觉得还不错,咱们明年秋天一起弄。咱这冬天也没啥好吃的,镇上卖的太贵了,买着吃可吃不起,奶奶,你说对不对?”玉娴从来也没想着用这些干啥,就是为了吃,她也不介意交给别人。“这几样东西放一起熬水喝也不错,开胃消食,对身体也好。”

玉娴在小凤家坐了一会儿就要回家,宋老太太让儿媳妇给玉娴拿了不少的干菜,有干豆角,干茄子,干黄瓜,还有咸菜晒的干,又让大孙子帮玉娴送回了家。(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由】.

div>

baidu_…lb_lt_id=”519311”;

第七十四章豆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没有秦氏整日骂人的声音,这新家里安安静静的,还真让人一时半会儿的不太适应。不过让玉娴最不适应的是没有菜吃,也不是一点没有,每顿饭会有一点,不够吃啊。玉娴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有一天,她看见水缸边有一颗豆子,不知是什么时间掉在那的,吸了水,开始发芽。玉娴看到之后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可以生豆芽啊!哎呀,自己真是个笨蛋,前世的时候,奶奶冬天会生一些豆芽,让爷爷送到好多的卖店和小吃店里去,以便冬闲的时候挣些生活费。玉娴以前经常帮着奶奶滤豆芽,所以怎么弄,倒是挺清楚的。想了想,好像哪天在仓房里看见了几个破缸,就用它了。

玉娴急急忙忙的跑到仓房,看见里面有几个缸,都破了。玉娴挑了一个底下有个小洞的,然后跑到前院找哥哥们,今天没啥事,都在那看书呢。“大哥,二哥,快来帮我个忙。”玉娴着急忙慌的进屋就喊。

“小妹,你干啥,跑的呼橡呼哧的。快坐会儿。”二郎拉着玉娴坐下。

“二哥,先别坐了,我有点事,快点帮我从仓房里拿出个缸来。”玉娴想做一件事,就会急得恨不得马上做成,哪会在这闲坐着。

“行了,二弟,咱们看书也有一会了,去帮帮小妹,歇会儿也好。”是大郎开口说话了。

“谢谢大哥。”玉娴高兴得拽着两个弄哥的手就往外跑。

“小妹你慢点,啥事你这么着急啊?”二郎边走边问。

“二哥,我想到了解决咱家没菜吃的问题,所以才这么〖兴〗奋的。

快点帮我把这个缸拿到厨房去,我要把它刷干净。”仓房到了。

兄弟两个已经习惯了妹妹这个样子,也不问她想到了什么法子,反正干活就行了,到时候会有惊喜的。俩人把缸抬进了厨房,这是个小

号的缸当地人叫二缸,一般用来腌咸菜什么的。玉娴用水一遍遍的刷缸,大郎两个拎着脏水出去倒了。刷了三遍,玉娴看了看觉得可以了,回头跟大郎说:“大哥,你还得帮我点忙。”

“说吧,让我干啥”

“你按照这个缸底的大小帮我做个架子能把缸放上去,架子底下的空要能放进去一个盆子,行吗?还有,弄点什么草或者谷子秸之类的,编一个比这个洞大一些的扁片,把它放里面不让豆子漏下去,但是水能下去。”玉娴想了想,说出自己的要求。

“没问题小妹,你刚才说豆子,你要弄的菜和豆子有关吗?”

大郎听了豆子,就问道。

“嗯,我想把黄豆泡了然后让它长出芽来,咱们吃豆芽。

”玉娴为哥哥解开疑惑。“豆芽很好吃的,你想啊,豆子可是好东西呢。”

“豆芽?没听过,不过你既然说了,应该能行好了,大哥去弄你说的东西,我呢帮你干点啥?”二郎已经学乖了,啥都不问到时候等着吃就行。

“二哥,咱俩去舀些黄豆来,把豆子挑一挑才行”说着俩人就拿着碗和簸箕去舀豆子了。玉娴看那缸的大小,五斤黄豆应该可以。所以就用碗舀了六下,这个碗大,一碗应该能盛一斤左右,还要往外挑坏豆子,所以就六下。回到屋里,又找来个圆形的盖帘,就是用高粱秸秆缝在一起的那种,还有一个盆子。玉娴人小,就把簸箕放到了木榻上,然后盆子放在地上,用盖帘后面撮上一些黄豆,前面往下一压,豆子就会顺着盖帘上那些高粱秸的只见的小沟一直往前滚,有些两半的还有虫子咬的,没那么圆,所以就滚不下去,盆子在下面接着好豆子,再把盖帘往后一压,那些不好的就又回到簸箕里了。就这样来回反复的弄,没多会儿,簸箕里的就都剩下不好的豆子了,这些留着打油没问题。那些圆润的好豆子都在盆子里,玉娴有把盆子端起来,进到套间里,找了个小被子铺到炕上,然后把豆子倒上去,又重新挑了一遍。

“小妹,这屋有点冷,上你那屋多好,炕还热乎。”二郎试试炕上,可凉了。

“二哥,豆子不能太热,要不就不会出芽,还会烂掉呢。”玉娴解释道。二郎无奈,只得和妹子一起,把豆子再挑一遍。二人把豆子挑好,又把豆子重新装到盆里,去厨房烧了些水。水不用烧开,试着有些烫人就行,玉娴把水直接舀到盆里,把豆子泡上。“好了,明天早晨把水控出来就行了。”玉娴拍了拍手。“二哥,四五天之后,咱们就有豆芽吃了。”

方氏今天出去了,等回来的时候看见锅台上有一个大号的盆子,里面泡了好多黄豆,就问:“这是谁弄这么些豆子泡这啊?”她知道孩子们一般不会胡闹,应该是玉娴又出什么幺蛾子呢。“玉娴,是你干的对不对?”玉娴点头“娘,我要生豆芽吃啊,省得咱们都没菜吃。”“豆芽?以前好像听人说过,不过没见到,你咋会的?”方氏奇怪的问。

“娘,书上看的,忘了是哪本了,今天看见厨房里一粒豆子泡的涨开出芽了,才行起来。豆芽听好吃的,还可以和好多菜一起盹着吃,像土豆,萝卜,海带,豆腐都行。豆腐?娘,我怎么没见到咱们这有卖豆腐的啊?”玉娴想起来,自从来到这里,好几年了,没见到买豆腐的,过年也没见到村民做豆腐。

“豆腐,那是南面才有的东西,好像咱们北边还真就没有会做的,咋了?你会做啊?”方氏好笑的瞅着眼前的小人儿。

“娘,我知道怎么做,可是你看我这小身板,能做的出来吗?”玉、

娴苦恼的看了看自己,为啥不能快点长大呢,她好想快些长大啊。

“你干不了,还有你哥你爹呢,以前那些事,还不都是你支嘴,你哥哥们动手?”方氏点了一下女儿的小鼻子。

“对哦,不过,做豆腐有点费劲,还需要不少东西,咱们先把豆芽试成了再说吧。”玉娴可不想一口吃个大胖子,啥事都得一点点来。

“嗯,咱家今年也就你奶给了些黄豆,只能留着打油吃,你要是能想出办法来,也省得浪费了那些豆子。

”这时候对于黄豆,除了打油,还真没什么别的方法来用它。

“行了,咱们开始做饭吧,天快黑了,小三和你爹进山也快回来了,小

四,小五,过来帮我烧火。”方氏冲着西厢房喊了一声,小四和小五就从屋里跑了出来。

娘几个说说笑笑的做了饭,等到天快黑的时候,大郎二郎从前院书房回来,云松也领着小三从山上回来了,云松肩上扛着一只抱子。小

三拎了两只兔子,今天的收获还行。

“抱子,爹你又猎回来抱子了啊,真不错,咱们这几天可以吃抱子肉了。”玉娴看了那只抱子一眼“爹,都说傻抱子,傻抱子的,这东西真的傻吗?”“可不是,你要是在山里看见了抱子,就喊一声,抱子,它会回头看你,然后一箭射过去,就解决了,最简单就是打抱子了。”小三在旁边说。

“我赶紧把皮给录了,这只抱子不小,咱们也不去卖了,都留在家里吃,省得总是没菜。”云松把抱子挂到院子当中的一个架子上,然后大郎打着灯笼,云松拿把尖刀,利落的把抱子的皮录了下来,然后又把内脏全都掏出来,二郎上前把内脏用桶装了,拿到积肥的大坑那倒进去,留着当肥料。

云松把抱子的肉一块块的都割了下来,这只抱子算大的,剩下的肉能有四十斤就不错了。“大郎,你把这块肉和一只兔子送到你爷爷那边去,二郎,你拿两块肉给大爷爷和二爷爷家送去,他们也是难得吃上一回。”云松吩咐。

大郎二郎也不吱声,直接找个篮子,用点干净的纸垫上,这种纸是专门用来包东西的,方氏会过日子,人家送来或是自己家买的东西,上面包的纸,她都再弄平了,放起来,现在正好就用上了。大郎二郎一人拎个篮子就要走,小四小五非要跟着,结果一人领一个,雪地一片白,又是经常走的路,所以不用打灯笼也能走。

“不是说不和老宅子那头搀和了吗?咋一有好的,还要往那边送?”小三嘀咕着。

“小三,说啥呢?那是你爷你奶,不管咋样,也不能忘了两位老人,不过就是点吃食,你们爷们这功夫,弄这些还不现成吗?”方氏训了小三两句。“记住了,到啥时候也别忘本,忘恩负义的事,咱们不能做,明白吗?”方氏切了些抱子肉,打算来个爆炒抱子肉。

“娘,我知道了,以后会记住娘说的话的。娘,有啥我能帮你的?”小三想了一下也明白了,他爹他娘本来就是憨厚老实的人,分家是无奈之下的反抗,现在自己家的日子虽说艰难些,可是比以前要强多了,人不能总记仇不是?

第七十五章救人

??费章节(12点)

昨夜一场大雪,一早起来,云松领着儿子们满院子扫雪。打扫到大门口的时候,云松推开门,一个人突然倒了进来。“大郎,快来,有人在咱们门前晕倒了。”大郎和二郎赶紧过来,云松背起那人,大郎二郎在两边扶着,一直到了后院大郎的屋子,云松把那人放到了炕上。

玉娴在屋子里听到院子里父亲的脚步沉重而急促,就开门看了看,一看父亲背了一个人进了东厢房,“娘,我爹背了一个人进了东厢房,怕是有人冻坏了,我去看看。”说着,玉娴就往东厢跑去,方氏在厨房里做饭呢,听见女儿说的,再看饭基本上都好了,就也跑到了东厢。

大郎屋里,一个年纪大概有五十多岁的男人,花白了头发,脸色青白,整个人蜷成一团。玉娴上前看了看那人,又摸了一下他的头和手,“爹,他不是冻昏的,昨夜下雪,不是很冷,你试他的手还有些温度,他应该是饿昏的。”回头看见母亲也在,“娘,麻烦你给煮碗姜汤来,再给端碗稀粥。”方氏点头出去,小三也跑出去,“我去端粥来。”

玉娴爬到炕上,用手使劲掐那人的人中。好一会儿,那人才幽幽转醒,眼睛动了动,看见屋里的人,“这是哪?”声音极微弱。“爷爷,你是在我家里呢,你是饿了对吗不跳字。玉娴瞅着那人。他点点头,轻声说:“我迷路了,后半夜的时候从江上过来,然后到了你家门前,就晕过去了。”

小三端了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来,玉娴接过,“爷爷,你先喝点粥吧,现在你的肠胃太弱了,不能吃别的,正好今早煮的小米粥。”说着,一手端碗,另一手拿着勺子舀了勺粥。“大哥,上来帮我扶着爷爷。”大郎上炕,把那人扶着半坐起来,玉娴把勺子里的粥吹了一下,然后喂那人喝下,就这样,一勺一勺的喂完了一碗粥。“爷爷,你好像饿了好几天了,先少吃些吧,等一个时辰之后,我再来喂你吃一碗。我娘已经熬姜汤去了,一会儿你再喝碗姜汤,去去寒气,没啥事,过几天就好了。”说着,就下地穿鞋,“爹爹,咱们先去吃饭吧,一会儿让娘找套你的衣服给爷爷,他穿的太单薄了。”

一家人都去吃饭了,留那人一人躺在炕上,刚刚喝了一碗热乎乎的粥,肚子里感觉就和没吃啥似的,他知道自己是饿厉害了,炕上很热乎,没过一会儿,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上房东屋,吃完早饭的佟家人坐在屋里,在议论这个被饿昏的人。“娘,那人说话的口音虽说和咱们这差不多,可是细听还是有些南面的尾音,我猜他应该是南方人,只是常年在外,所以口音变了。”玉娴说道。

“嗯,我也听着是这么回事,别管他是哪的人,一个人来咱们东北也不容易,先住一阵再说吧,咋地也得让人家把身子养好了。”方氏心软,看那人的样子,就有些不忍心。

“行,那就让他暂时住在大郎的屋子吧,大郎和二郎住在一起。”云松发话了,“咱家虽说日子艰难些,可也别慢待了人家,咱们吃啥,就给人家吃啥,玉娴娘,你适当的看着给他炖点汤什么的,那么大岁数,也挺不容易的。”

“嗯,你放心,我知道了。”方氏点头。

“你们几个,有空可以去陪他说会话,一个人在屋里憋着,再憋出毛病来。小四小五,尤其是你俩,和人家都住在东厢里,勤去看着点。对了,玉娴娘,给家里还有没有我的棉袄之类的了,我看他身上的衣服单薄还破了,找一套先给他换上。”云松想的特别周到。

“有,我这就去找,你拿去让他换上吧。”方氏说着就起身去炕柜里翻找,一会儿找出件棉袄,一条棉裤,还有一套内衣,都是旧的,但是很干净。云松拿着衣服就去了东厢房。

“这位客人,给你找了套衣裳,换上吧。你身上的那套太单薄了,咱这太冷,不行的。”云松见那人睡醒了,就把衣裳放在了炕上。

“你们也不问问我是干啥的,就敢留下我,就不怕我是强盗?”那人坐起来,看着云松问。

“啥强盗不强盗的,咱这片民风淳朴,哪家遇上了你这样的都会帮忙的。问啥?你要是想说的话,不用我们问早晚会说的。”云松笑了笑,说道。“你就安心在这养着,等你养好了,要想走的话,我们也不拦着,不想走,就留在这也行,咱村子临山靠水的,是个好地方。”

“谢谢你,也谢谢你的家人,还没问恩公贵姓呢?”那人听了云松的话,似乎警惕放松了些。

“啥贵不贵的,姓佟,我叫佟云松,这个村叫沿江村,刚才你看见的那些孩子都是我家的。”云松很实在的说。“以后可别叫啥恩公了,你也没啥事,就是饿了。”

“嗯,我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无论如何,你们家人救了我,就是我的恩人。恩人受我一拜。”说着就要跪下。

云松赶忙拦着,“您这么大的岁数了,可别这样,您这是折我的寿呢,快好好躺着吧,我再给你端碗粥去。”云松就要起身。

“我饿的久了,不宜多吃,还是中午再吃吧,小兄弟也别您啊您的叫我了,要是不嫌弃,叫我一声老哥就行,我姓袁,叫袁青云,叫我袁老哥就行了。”那人不让云松去拿吃的。

“不好吧,我看你岁数也不小了。”云松犹豫。

“哈哈,我十年来颠沛流离,受尽折磨,才会这么显老,我今年四十六岁,做你的兄长应该不碍的。”那人的笑声里,包涵了风霜和血泪。

“既是如此,就叫袁大哥好了,我会和孩子们说,叫你袁伯伯。云大哥,你且放心,到了兄弟这里,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别的不敢说,有我们吃的,就有你吃的。”云松拍着胸保证。

“谢谢佟兄弟了,我在这呆几日,过几天我就走。”袁青云说道。

“到时候再说吧,现在首要的是养好身子。”云松也不在意。

门被推开,玉娴端着一碗姜汤进来,“爷爷,我给你端了姜汤来,你快喝点吧。”

“玉娴,以后要叫袁伯伯,人家没那么大岁数。”云松在一旁纠正。

“哦,知道了,袁伯伯,你快把姜汤喝了,咋地也是在雪地里呆了挺长时间,着凉就不好了。”玉娴连忙改口。

袁青云接过姜汤,一饮而尽,然后把碗给了玉娴,却在看到玉娴面相时愣了一下。“你叫玉娴是吗不跳字。

“是的,袁伯伯,你可以叫我玉娴或者是小娴,怎么叫都行。”玉娴见他满面风霜,衣裳残破,但是却隐隐有种难以言说的傲气与智慧,心里倒是有点奇怪。

“不知是哪月生辰?”袁青云问云松。

“九月初九,怎么了?”云松有些疑惑。

“佟兄弟有福啊,此女他日,必定富贵至极。你一家的富贵,皆因她而起,只是姻缘不宜过早,佟兄弟切记。”袁青云神色郑重的说。

“哈哈哈,袁大哥,你这话我倒是相信的,玉娴可是我家的福星呢。要是没有她,我家哪能有今天的日子。”云松倒是没把袁青云的话放在心上。

“爹爹,别在那胡说了,我先走了。”玉娴急忙离开了东厢房,她怕再呆在屋里,会让袁青云看出底细来。自己家里的人早就习惯了她的言行,可外人不会。而且这个袁青云给她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恐怕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玉娴跑回自己屋里,看看昨天被放到了缸里的豆芽怎么样了。掀开缸上面的小被子,露出了里面黄色的豆子,小芽已经有半寸长了,长得很好。玉娴高兴的盖上被子,再有两天,豆芽就可以吃了,她挺怀念黄豆芽的味道,尤其是豆瓣越嚼越香,口水流出来了。转身跑到东屋,看见母亲正拿出一块布,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