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咱们去聚仙楼吧,我在那留了空桌,家里厨子做的没有那好。”岳光宗说道。众人也没啥意见,都同意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ian.…a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s:好不容易赶出来了一更。封推期间,大概都会三更的。b推荐朋友作品b书名:《富贵天成》作者:小妖的网书号:2521021b简介:富贵之道,经略天下,财富之路,不在经营,而在权谋∶蓝颜相助,聚四方财源,博万古流芳,红颜至尊,无冕之王,富贵天成,胭脂血泪,行走天下,淡看春花秋月。!!!

第一百七十六章春忙

下完聘礼,大郎的亲事这就算是定下了。接下来的日子佟家依旧忙碌着,二郎和博文跟着碧莲去了府城。

下雨了,玉娴之前就在江边又挡上了蛤蟆趟子。不过今年是在自己家的林子南面,靠江边的地方挡的,自己家林子这块,就不用挡了。小四不明白,就问她:“小妹,为啥今年不挡咱家林子那块地方了呢?”

“四哥,这蛤蟆从江里出来,就是为了进山的。咱家要养蛤蟆,那就让它进呗。咱们在别的地方挡,这样,就可以把母的送到咱家林子里,公的留一些放进林子,剩下的就拿去送给岳伯伯就行了。”今年只能这么办了,等蛤蟆在池塘里产了卵,以后就好了。

“明白了,就是这样往咱家山上跑的蛤蟆没有那么多。咱们从别的地方抓了,送到山上,以后就会多了。这倒是个办法,行。”小四弄明白了咋回事。

雨下了一天,第二天早晨,玉娴他们就去了蛤蟆趟子。把母的抓起来,单独放在一个口袋里,直接就往山上倒。然后公的一部分留下,准备送到聚仙楼,另一部分也是倒在自己家的山里。虽说蛤蟆会满哪乱蹦,不会乖乖的真就带在山上不动,可是玉娴家的山也够大了,就是跑掉一些,还是剩的多。忙活了一早晨,抓了能有三十斤的蛤蟆,玉娴他们留了五斤,自己家炖着吃,剩下的让大郎送到聚仙楼。

大郎赶着车把蛤蟆往聚仙楼送,正好岳老板不在。不过伙计都认识他·就把蛤蟆收起来,放到后面去,大郎转身就走掉了。如今岳老板是自己的岳父了,这几百文钱的东西,自己哪还好意思要钱啊,就当是孝顺老丈人了吧。

接下来的日子,只要有雨,孩子们就会去蛤蟆趟子去抓蛤蟆,依旧是老办法处理。岳老板知道了大郎往这送蛤蟆的事·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说等哪天去看看云松他们。

玉娴抽空去看了一下那几个挖好的池塘,发现里面的水已经满了。这么大的几个池塘,要想水满,也得挺长时间的,玉娴就留心起那条河来。她发现这小河的水很急,流量也不小,似乎上面应该有涌水量很大的山泉才对。于是,她就让小三陪着自己,沿着河一直往上游走。大概走出了有二十多里地·发现前面的山不一样了。山体都是石头,小河的两岸,全都是悬崖峭壁,泉水从峭壁之上飞泻而下。这山里就像藏了一把大水壶一般,在不停的向外喷吐着泉水,大大小小的瀑布,姿态各异,简直能让人看花了眼。

“三哥,这里好美啊。要是秋天的话,那就更漂亮了。”眼前的景色·让玉娴想起了前世的长白县十五道沟,那里比这还要漂亮。其实,这种景致·在长白山下可是有很多的。玉娴跑到小河边,用手捧起水,好凉啊。喝了一口,清冽甘甜,这泉水,真的挺不错的。“三哥,咱们还得使劲挣钱,把这片山再买下来。这水太好了·要是在下面建一个酿酒的作坊·用这泉水酿酒,应该非常好。

“你啊·一天总有操不完的心,酿酒哪是那么容易的。酒曲是国家专营·想酿酒,就得买酒曲。一样的酒曲,你能酿出比别人好的酒来?”小三忍不住打击了一下玉娴。

“啊?我咋不知道,以前咱家酿果子酒,也没用酒曲。原来还有这么一说啊,酒是允许卖的,只是酒曲必须买朝廷的对吗?”玉娴不太懂,觉得这应该是朝廷控制酒的另一个办法。

“是啊,普通的酿酒作坊,是酿不出太好的酒的,好酒都得是朝廷官办的那些才能出产。”小三点头。“咱们还是先回家吧,这个事情可以以后再说。”

兄妹二人往回走,这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多里地,到家的时候,玉娴直接累的躺在炕上不动弹了。方氏端来饭菜,让玉娴吃点,玉娴也不动弹,“娘,我不想吃了,累死我了。今天竟然走了有四十里地,哎呦,我觉得脚都疼。娘,我不饿,让我躺会吧,晚上再吃饭,反正里晚饭也没多长时间了。”人要是饿过劲了,就不感觉饿了,玉娴现在主要的感觉就是累,浑身都疼。

“你啊,也不知道怎么寻思的,想知道上面是啥样,问问你爹不就得了,还用得着自己走。真不知道你一天都在想什么。好了,晚饭一会儿也该好了,一块吃吧。”方氏说了几句,然后又把饭端出去了。玉娴躺在炕上,实在是累坏了,没多会儿竟然睡着了。

再次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家里人都吃过晚饭,把饭菜给玉娴留在锅里。玉娴跑到厨房,从锅里端出饭菜,就在锅台边吃了一些。吃完饭,玉娴摸着自己的小肚子,“哎呦,吃多了,这下可好了,肚子都撑圆了。”说着,就回到自己的屋子,也没啥干的,只好拿本书出来看。没多会儿,困劲又上来了,上炕放了被,捂上被窝。

然后去弄了些热水洗洗脚,就爬到炕上继续睡觉了。“吃够了睡,我都快赶上猪了。”迷迷糊糊中,玉娴说道。

四月初,正是春耕的好时机,云松带着家里的人,全都种地去了。家里今年又是牛马,又是猪鸡的,还有一些别的动物,所以肥料攒的不少。去年夏天晒了一些大粪,如今正好用上依旧是用小篮子往坑里施肥这样的法子,玉娴、博超、昊宇,他们三个负责这个活。

先种的依旧是那二十亩好地,根据上一年的茬口安排今年中什么。那五十亩的荒地经过去年一年的改造,也算能强点了,今年就全都种上了玉米。今年开的两百亩荒地,就只能种豆子和地瓜、土豆之类的了。佟家人手不太够,所以抢着先种上了那七十亩,剩下的,还是请人帮工。村子里有的人家地少,几天就干完了。像云枫云桦他们这样,家里才十多亩地的,干的自然比云松家快的多。那两家没有牛,到老宅子去借,可是刘氏总说他们还没用完。所以云桦无奈,去了云松那借牛用。云松家的那头小牛已经长大了,家里两头牛,荒地又早就趟开了。所以云桦来借,就把那头老牛借给了他。云枫和云桦两家搭伙,好歹种完了地。一听说云松那要找人帮工,就赶紧过来,再加上村里另外几个,一起就把荒地种了。

两百亩地,种了一百亩的黄豆,靠近江边的那些,种了地瓜和土豆什么的。去年玉娴在园子的边角种了一些药材,这回玉娴把它们也都移栽到了地里。反正没有多少,也占不多点地。

等到地全部种完,已经快要四月二十了。这时候,几乎家家的地都种完了。云松又开始收拾那片林子了,他按照玉娴说的,把林子外围,挖上一丈深,两丈宽的沟来。挖出来的土,正好夯成土台,把林子围起来。这个工程可是不小,所以还是请人帮工。好在家家户户的地都种完了,正好没事,而且佟家请人不但管饭,还给工钱,所以连西江村的人也都来了。

每天干活的人有四五十个,方氏她们做饭都做不过来。于是就请柱子媳妇、还有春生媳妇、赵家媳妇,还有虎子和栓子的媳妇来帮忙,周氏也来了。淑珍因为孩子太小,离不开,所以就没来。方氏不好意思白用人家,就说和男人们一样,也是一天三十文的工钱。

“嫂子,看你说的,咱们相处这么些年,难道帮几天忙还要工钱不成?”春生媳妇说道。旁边众人也附和着。

“妹子,听我说,我家的活还在后面呢,还有祠堂没建,祖坟没修。这些都要请人帮工,到时候就得找人做饭,要不我家这几个哪忙的过来?难不成这一春天都让你们帮忙?哪家没有老人孩子,哪家不过日子?这钱你们就心安理得的拿着,等我家大郎去媳妇的时候,你们全都来帮忙我才高兴呢。”方氏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大家听了,也就没有别的话了。

还是群众的力量大,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林子的外围,十来天竟然就修了快一半了。两个村子里的男人,大多都来干活了。一天三十文,还管着饭,上哪去找这样的活去?云枫和云桦也都在那帮着干,云柏头两天没来,让刘氏好一顿骂,这才别别扭扭的来了。刘氏还想去帮忙做饭的,两口子一天就挣六十文,这可不少了。

刘氏这样想着,就去了云松家,正好大家都在那忙呢。“大堂嫂,我也过来帮你做饭吧,你看我在家也没有什么事。”

方氏正忙着呢,听见刘氏说的,头也没抬,说道:“弟妹,你看我这人已经够了。厨房就这么大,多了人根本就转不开,谢谢你啊,真的是人够了。”有刘氏在,那骏杰几个就得跟着,那好东西还能有别人吃的了吗?还不全都进了他们的肚子里了。方氏才不犯那个傻呢。!!!

第一百七十七章修祠堂

“嫂子,你这是啥意思啊?外人你都留着,唯独我你不用。你这是瞧不起我是吧?”刘氏脸一沉,不高兴起来。“你这这么多人,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留下我来又能这么样?横竖你家也不缺那几个钱?”“弟妹,你这么说,我就更不能留你了。啥叫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那要你干啥?我们人够了,真用不着。”方氏低头干活,不再理她。

…哼,不用就不用,谁稀罕啊?”刘氏气得扭着腰走了。

“大嫂,你这么做就对了,就她那样的,能干点啥?打扮的妖里妖气的。你不知道,现在娘和爹都自己做饭吃了。等着她做饭,还没等爹和娘吃呢,她就和骏杰他们把好的都挑着吃了口气得娘现在自己做饭,有的时候,我和淑珍做了好吃的,就让玉妍给送过去,或者是叫两个老的到家里来吃。好歹的,爹的病情是强多了,还得多亏了你家的雪蛤油。唉,爹现在都后悔死了,当时就应该自己过。现在和自己过了还有啥区别?”周氏在一旁说道。

“长子应该和父母在一起,这是咱们这的规矩。我听说分家的时候,老爷子最开始就说要自己过。后来是大家劝着,这才和云柏他们一起的,是吗?”柱子媳妇一边收拾刺嫩芽,一边问道。

“是啊,最开始老爷子就说,要自己过。等他们老的时候1谁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就把房子给谁。

可是我娘不同意,她这些年哪干过多少活啊,就想这和哪个媳妇在一起,等着媳妇伺候就行了。正好村长他们也说不和儿子们在一起,会让人笑话。再说现在不分明白,以后还是乱子,所以老爷子就同意了。大嫂一个劲的说他们得和父母在一起,那我们争整什么?早点搬出去,过自己的日子得了呗。我们每年给老两口五百斤的粮食,棉的、单的衣裳鞋袜各一套,三节得送礼,这也够可以的了。”周氏说起当初分家的事。

“唉,这就叫自作孽。要是当初他们能对云松嫂子一家好一些,云松大哥也不能要分家,那他就是长子。要是老两口跟着云松大哥一家,如今可不是得享老福了吗?看起来啊,这人真是不能作恶呀,人在做,天在看,早晚有报应的一天。你看云松大哥一家过得,这日子红红火火的。死去的老爷子得了追封,免了全家的税赋。以后可劲的买地就是,种不了就租处去,反正不交税。这一年得省下多少钱啊?”赵家媳妇在那也说起来了。

“不提这些了,如今我们就想着怎么好好的过日子。家里五个小

子呢,不挣分家业,以后可咋说媳妇啊?”方氏手里也不停着,一会儿就掐好了一大盆的大叶芹。“真是不好意思,请人帮忙也没啥好菜,都是野菜。”这些都是几个小的上山采来的。

“那有啥?嫂子家的菜,里面放了那么多的肉,比咱们家里可强多了。我家那口子就说,佟大哥家〖真〗实诚,请人帮工,给着工钱还管饭。饭菜做的油水足,比别人家强多了。”柱子媳妇把菜都拿去洗净。

“总觉得乡里乡亲的,能来帮工就不错了,不能让人家亏了。这几年,多亏了村里人的帮忙,要不,我家也不知道啥样呢。”方氏又开始挑燕儿以,今天打算包包子,用燕儿以和大叶芹两样掺在一起。

“玉梅,肉在里面那个缸里,你拿出来用水多洗几遍,要不太咸了。”

前阵子啥的猪都腌上了,现在就用腌肉。

春生媳妇听见了,就从缸里拿出来一块肉,洗了洗,在菜墩上剁起馅来。没多会儿,肉剁好了。方氏也把菜都烫了,攥出来,春生媳妇一起剁了。屋里发的面,大家齐下手,包出好几锅包子,放到前院的锅里蒸上。家里用锅的地方多,都用上房的锅,那晚上就不用睡觉了,炕得烫人。

包子包好,还得做点米饭,又炒了几个菜,正好干活的也都进院了。桌子摆在前面的院子里,这时候外面已经暖和了,在院子里吃,

宽敝。放了六张桌子,光是干活的就四桌,还有帮忙做饭的和自己家的人呢。四个菜,里面都放了肉,主食有米饭,每个桌上还有两大笸箩的包子。这笸箩是用柳树枝条扒了皮,编成的,是大郎编的。家里这样的笸箩有的是,玉娴用它来盛东西用。

众人全都坐好,云松又抱了坛子酒来,男人们又吃又喝的,好不快活。干活的疲累,一扫而光。女人们当然不喝酒,只是边吃边唠嗑,又打算明天的饭怎么做。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十来天。方氏每日除了忙碌,最挂心的还是二郎和博文,也不知道他们在府城怎么样了。府试在四月底,如今应该考试了吧?就这样每天惦记着。到了五月初的时候,林子的外围就今都弄好了,云松微松了一口气。不过,接下来还有活呢,祠堂又要修建了。云松找了村长,还有村子里的几个老人在一块商量了一下,决定五月初六开始动工。这样,就开始买材料,玉、

娴想起来方昀说过有卖水泥的,就让云松去镇上打听一下。果然真的有,于是大家决定用水泥来代替黄泥,这样会坚固很多。

村子里有车的人家,全都进镇去拉砖瓦和水泥、白灰,沙子江边有的是就不用买了。十来辆车拉了三天,才终于把材料拉完。大郎跟着付钱,玉娴就跟大郎说,让他买异西的时候,都跟人家写一张购货的契约,上面有双方的印鉴或手印。这东西可是他们huā了多少钱的证据,万一哪天,皇上突然想起来,要查账怎么办?保留好凭据,省得以后麻烦。

如今材料基本上已经备齐了,木料就用年前收拾林子的时候砍的那些,当时云松就留出了盖祠堂用的木料。万事俱备,到了五月初六,就可以破土动工了。

这天已经是五月初四了,方氏早早的把米泡上,准备包粽子。正在院子里忙活呢,前面一阵喧闹,一会儿,二郎和博文两个人到了后面来。方氏一见儿子,高兴地一把搂在怀里,也不管手上还沾着米呢。

“娘,我和博文都考过了,娘,我俩现在是童生了。等到秋天要是考过了院试,就是秀才了。”二郎被母亲搂在怀里,幸福的感觉环绕着他。

“好孩子,好样的。博文,来,姨母看看。真好,你们哥俩挺厉害呀。”方氏听说俩人全都过了,自然是很高兴的。

玉娴化们在一旁,也都很开心,没想到两个人能过了府试。博文毕竟还念了几年私塾,而二郎才进私塾半年多,就能有这样的成绩,真的是很不错。不过,倒也没什么太意外的。二郎之前跟着母亲已经读书认了字,又跟着袁青云念了一年半的书,底子也不算薄。再加上他又刻苦,从来都是手不离书的,能有这样的成绩,也跟他的努力分不开。

袁青云看着这两个孩子,用手捋着胡须,也高兴的不得了。毕竟这是他的弟子,他这做师傅的看着弟子有出息,当然老怀大慰。“云松啊,咱们晚上好好喝一杯,哥哥高兴。”原来已经有人把云松叫了回来。

“好,大哥,咱们晚上好好喝点。,…云松是最高兴的人了,他自己没读过书,一直很遗憾。现在有空的时候,也会去听袁青云讲课,能学一点就是一点吧。儿子有出息,当爹的心里都乐得开huā了。

方氏松开了二郎,捧着儿子的脸好好看看“嗯,瘦了,晚上娘给做些好吃的,给你俩补补。

”回头对春梅说道:“”会儿杀只鸡,晚上咱们盹鸡。再拿出点肉来,炒点菜,晚上热闹一下。”

云松也说:“我去下网,捞几条鱼回来,好好做顿。”说着就出去了。

方氏把糯米又添了些水,就领着孩子们进屋唠嗑去了。大家全都进了东屋,一起问他们府试的一些情况。

初五端午节,过了节就是初六了,这天上午,村子里的人全都到了村子最东头的那片空地。这是袁青云给看的地方,云松和村长他们又商讨过后,一致决定的。时辰一到,村子里的男人们就开始挖地基,三十多个人一起动手,按照已经挂好的线开始往外挖土。

想当然,方氏她们又是在家做饭了,各家的媳妇全都来帮忙,佟家院子里支了两口大锅,十来个媳妇都在那忙活着。玉娴和大郎他们,自然是上山下河去了。吃饭的人多,现在这时候也没什么菜,院子里也就是韭菜和几样小菜。做不出来几样,所以还得进山里去看看。

几个孩子,身上都背着弓箭,一起进了山。这个时候树木的叶子已经长大了,对于进山来说,就不是很理想了。视线遮挡的厉害,不利于打猎。不过,大郎和小三都已经锻炼出来了,还是能猎到一些东西的。!!!

第一百七十八章发参籽

水泥的使用方法,那卖的人已经讲过了。玉娴对这个也,道一些,所以在地基下完以后,工程就暂停了几天。正好这时候,各家的地里,小苗都已经出来了,大家都回去收拾地里了。佟家人也都歇了口气,这阵子,把他们都累的够呛。就连孩子们,上山下河,还要照顾家里的那些牲口,玉娴每天累的脚都疼。

好不容易歇几天,玉娴又想起来去年采回来的参籽该发上了。她找出那个放参籽的小布口袋,里面能有两捧参籽。这参籽不能直接种,而是要发酵好了,开了。才行。玉娴找哥哥们帮忙,在园子里面找了块地方,用黄土夯成一个土台。然后用木头做了一个框,把参籽和黑土、沙子混到一起,放到土台上的木框里,在上面再盖上一层土。最后,还要在土台的上面,搭一个木头的棚子,上面还苫了些草,保证不会有雨水漏进去。这样要发酵到秋天的时候才能好,玉娴前世看见爷爷弄过。那时候,东岗的人全都指着种植人参,所以这东西她倒不陌生。不过,这些是野山参的参籽,不知道用这个法子管不管用。野生的物种,想要驯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像家里养的那些动物一样,有一只鹿已经死了。好在都是从山里抓来的,也没什么本钱,要不然,玉娴会心疼死。

“小妹,你这样弄能行吗?”小四问道。

“我也拿不准,试试吧.等今年参籽成熟的时候,咱们进山去找那些人参吧。不用挖回来,只是把参籽掐了。我就不信了,一年不成,就两年,两年不成,就三年。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玉娴的拗劲又上来了。

“小妹,你有啥事就叫我们干.咱们一起来帮你。还就不信了,这人参咱们种不出来?”昊宇表示支持玉娴,旁边的人也都附和。

二郎和博文在端午节之后,又去学堂了,陈先生要给他们特别的讲一些院试的东西了。依旧是每隔十天,回来一次,正好今天在家。两个人又去找袁青云了,每次在学堂学了新的东西,他们都会去和袁青云讨论一下。

玉娴弄完了这参籽,就和哥哥们蹲在园子里除草。方氏在那边喊他们.“玉娴,娘要去洗衣服了,你们跟着去吗?”

于是一大帮人就跟着方氏,去江边洗衣服去了。如今方氏洗衣服,都用肥皂了,这东西真的好用,轻轻的打点在衣服上,就比草木灰水洗的干净多了。方氏对这个新东西很喜欢,拿了几块去送给那些相处的好的人家,大家都纷纷问道.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方氏就说是玉娴从京城里带回来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这镇上也就有卖的了。大家都期盼着.不过,对于这肥皂的价格,众人也都觉得贵了。

洗好的衣服,在江水里好好的漂干净了,依旧是晾到大石头上。江边有不少的人都在那洗衣服呢。前阵子都忙着帮工去了,家里的衣服攒了一大堆没洗,如今还不都拿出来洗了。一群媳妇们,在那嘻嘻哈哈、有说有笑的洗着衣服。没多会儿.就有人洗完了.端着盆回家。那是不靠近江边的,嫌在这晾衣服耽误工夫。也有的直接把衣服晾在石头上.干的快。

“佟嫂子,你家的那个祠堂哪天开始砌砖啊?咱们可得把时间安排好了.要不地里的活还没干完呢?”一个媳妇问道。

“大概六七天之后吧,到时候看大家的活忙的啥样了再说。总得瞅着你们有空才行,也不能让你们把活都丢了,光来帮我加吧。”方氏边搓洗衣服,一边回答。

虽说来帮工还是一天三十文的工钱,可是也不能让人家把地不管了。

“到那时候,地里的活就忙完了,我家那口子,是一定会去帮忙的。别说嫂子家还给工钱,就是不给工钱,咱们这乡里乡亲的,也不能干看着。”旁边柱子媳妇说道。她家离着江边也挺近,今天就是为了凑热闹,才会从北头来到这边。

“对啊,今年咱们各家各户的,都没少在佟嫂子家挣钱。一春天,嫂子家的活就没停过。我家那口子,总共挣了一两多银子了。这要是在往年,不都在家闲着的么?”虎子的媳妇也说道。“嫂子,你家今年拿出来不少的工钱啊。这亏得是你家日子过好了,要不然,上哪拿这一大笔钱去?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日子不好,也不能买山了不是?”

“工钱是不少,云松就是觉得,大家也挺不容易的,我家的活也多。不好意思总是要们帮忙,给些工钱,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思了。”方氏手里不停,把衣服搓好了,就那棒槌在打一遍。

春梅和春杏也在那洗衣服,家里这么些孩子,又成天的上山,衣服哪有不埋汰的,这都攒了一大堆了。玉娴他们就在那漂衣服,晾衣服,忙得挺欢。

这时,周氏往江边走来,手里没拿衣服,远远地就喊道:“嫂子,我有点事找你,咱们得商量一大姐家的永福要成亲了,咱们看看都给点啥?我想着咱们商量一下,别重了样。”正好说完也到跟前了。

“永福要成亲?我咋不知道啊?”方氏抬起头,问道。

旁边的柱子媳妇说道:“嫂子,你成天的都忙忽悠了,哪还知道别人家的事啊?那罗永福,和他们村里一个小寡妇勾搭上了,如今那寡妇有了,不成亲行吗?”他家的小姑子就在大营村里,所以知道的多些。

玉娴一听这些人在谈论这种桃色新闻,就给哥哥们是了个眼色,大家往下面走的远了些。这种事情,不是小孩子该听的。

那头周氏也说:“可不是,那小寡妇可厉害着呢。说是如果不让永福娶了她,就去告官,说是永福欺负了她,她是宁可被处罚,也要拉上永福。大姐没辙了,这才同意的。我看啊,这回大姐可是遇上对手了,那寡妇可不是好惹的。刚才咱娘跟我说了,就这几天成亲,我才寻思着,咱们几个商量一下,都送点啥合适。”外人都知道的事情,也没必要遮着藏着的,直接说就是。“我想着送点布料就得了,淑珍说送对枕套,嫂子呢?”

方氏想了想“我还真不知道送啥,送对褥子面吧。”这样和另外两家的也差不多。“到时候你帮我捎过去吧,家里太忙,过几天还要干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