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都齐声附和:“对,虎子说的对,咱们就这么办。那个要是干那个狼心狗肺,吃里扒外的事,咱们就把他给撵出村子。”!!!

第二百一十七章入股的麻烦

果然不出众人所料,第一次分红拿回家之后,还没出三天呢,就有人到李福田家里去了。正是他的堂哥和堂嫂。李福新一进门,就拉着堂弟的手不放“弟啊,你可不能不管你哥啊。你看,人家都挣着钱了,咋地也得带着哥哥一起啊。”

李福田一看见堂哥这个样子,真的是满头的黑线,你说自己咋就有这么个堂哥呢?“哥,你说的啥啊?我咋不太明白啊?”先装糊涂吧。

“这有啥不明白的?不就是咱村里的酒坊吗,你看大家伙都挣了钱了,能不能也捎带上我们家啊。”李福新的媳妇在一旁笑着说道。

李福田撇了下嘴,也不看那个嫂子,直接跟堂哥说:“哥,这个事我做不了主啊。那个酒坊,是云松家拿的大头,他占的分子多,都是他说的算。我们这些人,不过是跟在后面,听他的就是了。再往里入股的事情,昨天我们十六家人在一起定了章程,以后不再接受入股了。”李福田直接把话说死。

“我就不信了,你是村长,你说话,他姓佟的敢不听?你就跟大家伙说说,好歹这也是你大哥,你就忍心看着我们受穷吗?”李婆子就是赖上了,非要李福田去说不可。

“大哥,你能不能管管在自己的媳妇了?爷们说话,有她插嘴的份吗?说的轻巧,我去说。我有多大个脸,我去说就能管用?人家当初说是要带着大家伙挣钱的时候,你们干啥去了?一天天的管不住那个破嘴,出去瞎胡说。什么人家就是嘴上说的好,等挣钱了就把村里人都给踢出来了,这些话,不是从她那张破嘴了说出来的,还能有谁?这回看到挣钱了,又想来入股,你那脸咋长的?比那城墙都厚是吧?告诉你,入股的事,没门,爱咋地咋地.以后你们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正好。行了,我有事,出去了。”李福田发了一通的火,实在是这个堂哥和堂嫂太不争气了。那个堂嫂,整天的正事不干,就知道东家走,西家逛,成天的就是满村子里扯闲话。堂哥也是,从来不管老婆,净由着媳妇瞎胡闹。

李婆子看见堂弟要走,就想上去拽他的衣服,正好李福田的媳妇回来了“嫂子,你这是干啥呢?哪有当嫂子的,去扯小叔子的衣服的,还要不要脸了?”陈氏知道他们是为了啥来的,昨天晚上,一家人也谈过,说恐怕第一个来找的就是堂哥家。对于他家,陈氏真的是没有话说了。

“你看,弟媳妇,我们这不是找福田兄弟说事儿吗,他要往外走,我就拽了一下。”李婆子讪讪的说道。

“行了,当家的,你有事就赶紧去吧,正是忙的时候呢。咱们还得赶紧把玉米什么的都扒出来,酒坊里要用粮食不是吗?”陈氏把李福田推了出去。回头又对李福新说道:“堂哥,堂嫂,你们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回家赶紧把粮食都打出来,然后卖到酒坊去呢。酒坊收粮,比咱们卖的还高。正经的过日子,把地种好了,光是粮食,一年也能卖不少钱。何苦眼睛净往别人家看?行了,都走吧,我们可要干活了。再不走,那就帮我扒玉米得了,正好今年种的多,没人干活呢。”说着,陈氏就出去了。

李福新和媳妇一看这个样子,知道今天这事恐怕是办不成了。再搁这呆着,还得帮人家干活,那就不合适了,所以就赶快的走了。

陈氏坐在院外头扒玉米,他儿媳妇看见大伯两口子灰溜溜的走了,不禁笑了起来。“娘,还是你厉害,你一说让他们干活,麻溜的就走了。你所我大伯怎么娶了这么个女人啊?活不爱干,整天的就知道串门子,扯瞎话。他们家的日子,要不是有大哥在,恐怕早就黄摊子了。”

陈氏低头把玉米,也不抬头“咋娶得,看人娶的呗。当初看人家长得好,就赶紧娶了进来,也不管是什么品性。他们家,也就老大两口子还行,可也让两个老的给压制的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唉,可惜了老大那两口子了。”陈氏边说边叹息。

云松这头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不过都让云松给打发了。这些人一看事情办不成,就什么话都出来了。云松只当是没听见,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方氏和璧蓉两个,一人抱着一个奶娃,在院子里玩呢,看那些人走了,就说到:“云松,你这么干就对了。当初咱们要干的时候,他们都说啥来?现在看挣钱了,又想来凑热闹,哪有那么多好事?这事村长办得地道,就得这样。玉娴还说要弄什么作坊来着,我看啊,暂时先别整了。就这帮人,还不跟苍蝇见了肉似的,都跑来瞎参合了。”

“是啊,姐夫,眼下一个酒坊就挺挣钱的了,也没必要着急再建别的作坊了。咱们还是种好自己家的地是正经。我听玉娴说了,今年还有人参要种,过一阵子天麻也该栽了。咱家大郎还要娶媳妇,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去弄作坊啊?”璧蓉在一旁也劝着,她在这住的很舒心,决定明年再回京城。反正也没什么好操心的,京里那些产业,有管家就够了。

“嗯,我也想明白了,咱们这酒坊也就这样了,别的以后再说吧。对了,白菜啥的,也都该起了,还得腌酸菜呢。我去把白菜都收拾一下,这几天让立秋媳妇把酸菜给腌上。”云松是闲不住的,马上想到了还有活没干呢。转身往菜园子那头走了。

“姐,真羡慕你,嫁了这么好的人。你看,听你的话不说,还能干,一天天的也不闲着。姐姐真是好福气。”璧蓉有些羡慕的说道。

方氏听了,微微一笑“妹子,你光看见我这时的好了,你不知道,我刚嫁到佟家的时候,那也是什么事都经过了,什么苦也都吃到了的。”方氏慢慢地给璧蓉讲述这过往的一些事。“这也就是分家了,要是不分家,还不定过成啥样呢?好在你姐夫还算行,对我也很好,要不这日子,哪有盼头啊?”

璧蓉听了方氏讲的事情,不禁唏嘘起来“没想到,姐姐原来竟然也吃了不少的苦呢。这佟家的老太太,怎么看也不像你说的那个人啊?变化就这么大?”

方氏给小六喂了奶,再把小七换过来,给小七喂。“可不是,如今我还觉得不习惯呢,变的实在是太大了。管他呢,反正也不再一块过,年节的,让你姐夫过去送些东西也就是了。他们还有两个儿子在村里,养老是没问题的。”

方氏给小七也喂完奶,这两个小家伙全都睡着了。方氏和璧蓉一人一个,全都抱进屋里,放到炕上,然后出去了。“咱娘也该回来了吧?”吴氏回去收租子去了,每年这个时候,方家的佃户就会把租子送来。方家现在有二百多亩好地,全都租了出去,每年光是租子就有两万多斤的粮食,养活吴氏,足够了。

姐妹俩正说着,大郎陪着吴氏从外面进来了。姐俩赶紧去把吴氏扶了过来“娘,你快歇着。”

吴氏笑着坐下“我不累,都是大郎帮我弄得,大郎是真的长大了,办事可稳当呢,人家也都夸大郎好样的呢。有几家还拐弯抹角的打听,问咱家大郎说亲了没有,我就说冬天就要成亲了,那些人还惋惜呢。”

大郎听她们在闲聊,就跟方氏说道:“娘,我去找玉娴了,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呢?”转身就跑了。到了山上,看见玉娴和小三他们,正在山上打松塔呢。

小三爬到树上,手里拿着一根长木头杆子,看见树上有松塔,就用杆子往下捅。下面小四博远他们就在那捡,没多会儿,一棵树打完了,小三在爬另一棵树。小三身上穿的,是一件很旧的衣裳。这打松塔,很容易弄一身的松树油子,这东西是洗不掉到,沾上衣服就算是完蛋了。所以小三换了一身非常破旧的衣服,估计这一茬松塔打完了,他的衣服也就该扔掉了。

“玉娴,你们这么多人,别都在这边捡松塔。咱们分开一部分,去捡橡子吧,这冬天那些猪什么的,还都指着橡子呢。咱家今年也不知道还弄不弄豆芽和豆腐了,要是不弄的话,还真就得多预备些食料什么的,别像去年似的,最后差点没东西喂了。”橡子磨粉,挺多动物都吃的。

玉娴听大哥这么说,也想起来了,可不是吗?这过冬的食料,可得提前预备呢,要不然动物没得吃,岂不是要饿死了?“大哥,你说的对,走,咱们捡橡子去。”小五,昊宇,还有博超,几个人一起往有柞树的地方走去。

他们每个人都身上,都背了背筐,这是云松给编的,都是缩小版的,就怕太大了他们背不动。家里的丫头们今天没跟着,都在家扒玉米呢,看样子,这几天就该扒完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收获的季节

秋天,绝对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愁的季节。看着每天弄回家的各种东西,会很开心。可是一想到每天要干那么多的活,就觉得愁死个人。每天晚上上炕的时候,都会想着明天不起来了,等到第二天,又早早的爬了起来,继续上山。

玉娴每天累的真说得上是拽着猫尾巴上炕了,家里的丫头也是,全都跟着上山,往家里划拉各种的东西。

今年村子里的人也都知道橡子能喂猪,所以小凤她们就捡不到那么多了。玉娴听小美说了,就叫她们都来自己家的林子里捡。佟家的林子有三千多亩呢,自己家哪能捡的过来,所以小凤,小美,还有几个村子里的女孩,都一起来到林子里捡橡子了。

一群女孩们,都在**岁左右,玉妍能大些,正是爱笑爱闹的年纪,只听见林子里一片女孩子说笑的声音。“玉娴,你别走得那么快啊,这边不是有很多吗?”

“小凤姐,我往前面些,咱们人多,得分散一些。”

“都注意点,林子里倒木很多的,都注意脚底下。”林子大,佟家也没有把所有的地方都清理出来。

女孩们边说笑,一边手不停的往篮子里捡橡子,“玉娴,这橡子真是好东西呢,我家的猪吃了橡子,长得可快呢。”小美说道。

虎子家的女孩叫做荷花,长得也很好,以前和玉娴只是认识,不太熟。是小凤叫她来的,“还得谢谢玉娴姐姐呢,今年捡橡子的人很多,近便的地方都没有了。我们又是女孩,也不敢走太远,幸好姐姐家的林子没有别人来,才能多捡一些。”她比玉娴要小点。

“你们来就是了,我家的林子平日里是不让人进来的,林子里有的是橡子,我们也捡不完,烂在地里也就可惜了。林子周围有围墙,大的野兽进不来,所以也不用担心野兽什么的。”云松和大郎他们,冬天的时候经常进林子里面转悠,把大型的动物全都打了,所以林子里很安全。

“嗯,我们下雪之前,都会来的。如今虽说酒坊里挣了些钱,可是多养几头猪,到过年的时候,不也能卖些钱吗?自己家还能多留一些。我娘说了,今年冬天,要留一头猪自己家吃呢。”荷花想起母亲的话,就盼着赶紧过年才好呢。

女孩们捡的都很快,胳膊上挎个篮子,捡了就放到篮子里,等篮子满了,再倒进背筐里面。他们的背筐都不大,是家里人特意给编的。这几年佟家收甸枣子,山葡萄什么的,村子里的大人都给孩子预备了小背筐,就是为了上山用的。

还没到中午呢,每个人都捡满了一背筐,趔趔趄趄的背上背筐,女孩们就各自回家去了。玉娴和自己家的丫头们,也背着背筐往家走了。“娘,我们回来了。”玉娴她们把橡子都倒在了前院,摊在那晒着。玉娴就跑到后院去,看见方氏正哄弟弟们睡觉呢。

“别吵吵,你弟弟们刚刚睡着。”方氏小声的说着。

玉娴轻手轻脚的走到炕前,两个小家伙睡得很香。小六小七如今已经两个多月了,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娘,你这阵子喝汤了吗?”

“喝了,每天春梅都做给我喝,奶水足足的,要不你弟弟们能长的这么胖吗?”方氏摸了摸女儿的小脸,还是女儿贴心,总是怕她奶水不够。

“嗯,那就好,娘可千万得坚持着喝,要不弟弟们就要遭罪了。对了,我爹他们干什么去了?”现在家里的事情,已经基本上都上了正轨了,云松对于很多东西都能掌握了,所以玉娴也就不用干什么都跟着。

“去扒天麻了,你爹说,今年的天麻要比去年的多好几倍呢,以后还会更多的。”方氏笑着说道,“还是咱们玉娴能耐,知道把小的天麻栽上,以后光是天麻也能弄不少呢。还有人参,你爹他们已经把参籽都撒上了,今年出苗的那些,长得也挺好的。这东西就是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不像天麻,一年就能起一茬。”

“娘,你别忘了,这人参买的钱,可是比天麻也多多了。”玉娴笑了笑,这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娘,我大哥的婚事,定在什么日子了吗?”

“我和你爹商量了,就定在冬月初八得了,还不算太冷。成完亲,咱们也能安安稳稳的准备过年。”方氏巴不得早点把媳妇娶进门,不过太早了也不行,各家都有活没干完呢,哪有时间来和喜酒啊?

“娘,今年咱家还生豆芽什么的吗?”玉娴还是比较想弄的,至少自己家吃菜的问题能解决一部分,还有猪和鸡的饲料问题,也能解决一部分。不过,酒坊里的酒糟也是可以用的。

“你爹说咱家不太想弄了,太忙活人了,今年家里有这两个小的,我也没心思弄。不过,咱家去年才弄得做豆腐的那一套东西,不用的话,有点可惜了。再说吧,看看黄嫂子和陈嫂子两家愿不愿意干吧。”方氏现在是没那个精力去顾及这些了,光是两个孩子就够她忙的了。

母女两个正说话呢,云松他们从山上回来了,用扁担挑着两个大筐,里面全都是天麻。小三也挑了两个筐,大家把天麻全都放在了前院,“行了,先放在这吧,下午让她们挑一挑,留下崽子,咱们过几天再栽上。这东西真不错,长得快,自己就能长出小崽来,真有意思。”

厨房里饭菜都好了,大家一起吃了中午饭。下午云松他们继续上山,方氏和吴氏璧蓉她们,领着春梅春杏,在家挑天麻。

“姐,你说玉娴是咋想的,这天麻竟然也能栽了,我看着产量还不低呢,真是想不到。”璧蓉一边挑这天麻,一边和方氏他们唠嗑。

方氏低头天麻,也不抬头,“谁知道呢,这丫头,从小就古灵精怪的。你不知道,她以前还用偏方给人家治病呢。现在大了,跟方昀学医了,倒是不太捅咕那些偏方了。有一回我听方昀说,玉娴用了个土法子给一个孩子治齁巴,没想到还真好了,后来那孩子的父母去谢玉娴。玉娴小的时候,说她经常会梦到一个老太太,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个老太太教的。”一说起女儿来,方氏就有一肚子的话说。“说起来,我家能有今天的日子,还真得跟玉娴分不开。”

几个人一下午刚把天麻挑完,没想到云松他们又挑回来了几筐,看样子,明天还得再挑一天。“今年是不是得多栽了,我看今年咱家可是挑出来不少的小崽子,你们春天时埋的那些木头段够用吗?”晚上吃过了饭,大家都去休息了,云松夫妻在那闲聊着。

云松点头,“够了,春天的时候,玉娴就提醒过我了。所以我把修路砍下来的木头,挑了一些细的都截好了埋上,今年足够用的。这发一次木头,大概可以用的三年,之后就得另换了。”云松发现,那些木头腐烂的非常快,应该是都被天麻给用了。

因为提前就跟酒坊的管事打好招呼了,所以秋收的时候,酒坊里是不出酒的。这样,大家都可以好好的把家里的粮食处理好。今年村子里的人,全都把粮食留了下来,准备卖给酒坊。“对了,今天黄家和陈家都跟我说了,豆芽和豆腐,他们打算继续干。反正冬天也没啥事,咱们今年也就是大郎娶亲能忙几天,其余的时间,他们也不好闲着。我答应他们,挣的钱就都给他们了,只要把豆渣和破豆瓣什么的留给咱喂猪就行。咱家今年可是养了快三十头猪呢,有好几个头母猪都要下崽了,明年估计会养的更多。这喂猪也需要不少的东西呢,有豆腐渣和酒糟掺着,再加上橡子,也就用不着添粮食了。”

“嗯,这些事你做主就是了,以后你和大郎还有玉娴商量就行了,我也不懂,就不搀和了。”方氏早就把权利下放了。“等大郎媳妇进门,我就啥也不管了,光是照看这两个小东西就行。”

“你倒是会享福,把所有的事情全都交出去了。你也不想想,晓彤也不过才十五,有挺多过日子的东西她还不懂。你不得在一旁指点着?要不然,到时候不乱成一团才怪呢。”云松笑着调侃妻子。

“我不过是想想罢了,哪里就能啥都不管啊,家里这么多的事,就晓彤一个人,她哪忙的开?不过倒是得让她帮着管事倒是真的,慢慢来,以后就能好了。咱家以后都得她操心,谁让她是长媳呢?”小六小七都要睡觉了,方氏就抱着小六,云松抱起小七,哄着他们睡觉。方氏先给小六喂奶,喂完了再给小七喂,两个孩子倒也省心,吃完奶就睡着了。

云松累了一天了,这会儿也有点困劲上来了,“好了,孩子睡了,咱们也睡吧,明天还有活呢。”搂着媳妇,会周公去了。!!!

第二百一十九章去酒坊

到了九月末,入冬的第一场雪飘飘扬扬的落了下来。早晨推开门,外面白茫茫的一片,这时的雪是站不住的,等到太阳出来,就会化掉。

玉娴终于不用再上山了,难得的没有早起,趴在被窝里懒着。

“小姐,已经辰时中了,太太让你赶紧去吃饭呢。”黄英在外面说道。

“哎,这就起来了。”玉娴不情愿的从被窝里爬了起来,穿好衣服。这时,黄英和白露也进来了。白露的手上端着水盆“小姐,快点梳洗吧,水是温的。”

玉娴下了地,洗洗脸,接过布巾擦干。然后黄英帮着玉娴梳头“黄英,不用太麻烦,编两个辫子就成。在家里,不用太费劲。”黄英按照玉娴说的,给编了两条辫子,绑上粉红的发带。

梳洗完事,玉娴就跑到了前面去。一进屋,看见大家伙全都吃饭了,有点不太好意思“我起来晚了。”

“没事,快坐下吃饭,你这阵子也太累了。下雪了,没有什么事,该歇歇了。”云松笑呵呵的看着女儿。

玉娴赶紧坐下吃饭,黄英她们去厨房吃饭去了。佟家人没有吃饭还让人伺候的习惯,所以丫头们这个时候都在厨房里吃饭。方氏给玉娴盛了粥,然后加了两个huā卷放到玉娴面前。“这下雪了,不用上山,你是不是得去镇上了?”

玉娴点了点头,今年方昀去京城的次数比较多,反倒是在镇上的时候少了。不过玉娴还是经常的去济世堂,方昀不在,齐老就教她。齐老对她也很上心。终于忙完了,也该去济世堂了。“娘,我这几天就要去的,师父也快回来了。今年我们师徒见面的次数都有限,也不知道师父都在忙什么?”

“还能忙什么?京城的同仁堂那么火,不是说连宫里用药都从同仁堂那里买么,你师父还能不忙?再加上各个州城也有分店了,他和顺子准是忙不过来的。”方氏喝完了最后一口粥。“你哪天去镇上,咱们一起,我也得再给你大哥买些东西。这眼瞅着就要成亲了,觉得啥都不够用似的。”

“玉娴,你慢慢吃,不用着急。我得去酒坊看看了,今天又出酒,咱们的酒坊今年应该能不错,那些山葡萄酒再有一个月也该卖了。”云松吃完饭,就要往外走。如今酒坊也算是上了轨道,管事的很能干,云松又给了他一成的分子,自然是更加的尽心了。

“爹,你等会儿,我和你起去。”玉娴赶紧的把饭吃完,然后对母亲说:“娘,我也去酒坊里看看,这酒坊里不能光有一种配方,咱得好好琢磨琢磨,再弄点别的出来。这蒸馏白酒的法子,别人也会想到的,到时候咱的酒就没这么好卖了。我去找赵管事唠会儿,说不定他能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方氏听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点点头。她对这些也不太懂,自然是不发表什么意见了。

白露给玉娴拿来厚衣服,给玉娴穿上。玉娴一直是怕冷的,天一冷就赶紧加衣服。披上了斗篷,白露给系上带子,棉鞋外面也套了木屐,这才领着白露和黄英跟在了云松的后面,出门去了。

从家里到酒坊其实挺远的,外头黄家的二儿子已经准备好了马车,玉娴带着丫头上了车,云松还是骑马在前面,几个人往酒坊走去。大概走了半个时辰,才到酒坊。里面热气腾腾的,赵管事在那忙活着。看见佟家父女来了,赶紧过来打招呼“佟老爷,玉娴小姐,今天咱们酒坊里出酒,有点忙。”

玉娴仔细的打量着酒坊里头,工人们干活都很有条理,丝毫不见混乱的样子。一看就知道赵管事管理的非常好“赵伯伯,你这管的不错嘛,一点不见散乱的样子。咦。那边指挥这干活的人是谁啊?挺能干的。”玉娴看到了那边一个十**的小子,正在指挥着往蒸馏的设备里填料呢。个子很高,长得也不错,浓眉大眼的,倒是个好相貌。玉娴心里一动,春梅好像也不小了,眼前有好的,当然得给自己家留着了。

“那是我家大儿子,从小就跟着我学酿酒,如今也算是成手了,我就让他帮我看着点。小姐不会怪我吧?”赵管事没想到玉娴竟然会注意到自己的儿子。

“赵伯伯,你说的是哪里话,我还巴不得咱们酒坊里多出几个人才呢。对了,伯伯有时间吗?咱们好好说会儿。”玉娴想要跟他说研究新酒的事情。

赵管事看了一下,就说道:“时间是有,这样,小姐先到那边的屋子里休息一会,我把这里安排一下,然后咱们再说。”

玉娴和云松两个人到了一边的屋子里“爹爹,你帮我打听打听,赵伯伯家的儿子娶亲没有?”

自己家的女儿是个啥样子,云松还能不知道,一听这个,就知道玉娴想要干什么了。“咋地,你又想把哪个丫头给嫁出去了?咱家除了春梅,好像别人年龄都不太合适。你啊,也不知道你的脑袋里都想得什么,我看你长大了当个媒婆算了。”

“媒婆有啥?这还不是我心里有他们,要是没有,我才懒的管呢。春梅姐姐年纪也大了,又救了我娘的命,咱们可不能再耽误人家。有好的,当然得给自己家人留着了。”玉娴可没觉得当媒婆有啥不好的,她就是爱当红娘,怎么了?

“你还别说,这赵管事家的小子,长得还真不赖。又有这么个手艺,养活家人是够了。你的眼睛还真够毒的。成,我帮你问问。”云松凡事都依着女儿,再说这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