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宇接过血玉,放到了怀里,“舅舅,名册什么的,先放到你那吧。我那未必安全,还是放到你这放心些。”

方昀点点头,“先这样吧,如今城门已经关闭了,今晚是找不到玉娴了。明日一早,我也出城去找。昊宇,你就在京城里等着吧,你这还有重孝在身呢,不好离开。你如今的身份,最好不要留下什么把柄让那些大臣们去说,不好。”

“可是舅舅,我真的很担心玉娴。”昊宇当然也明白这些,就是忍不住担心。

“没事,玉娴的功夫,等闲人十个八个的不成问题。再说她身上有你师父做的暗器什么的,还有我的一些药,没事的。”方昀对自己的徒弟还是很有信心的。

第二百四十七章封赏

京城里众人四处寻找玉娴,南城门的守卫报告,说是曾经有个十来岁的男孩,在城门关闭之前出了城,大家就赶紧的往南方找去。不过玉娴只是信马由缰的乱走,一点规律也没有。所以这些人并没有找到玉娴。昊宇在京城里急得快疯了,可还是没有玉娴的消息。

皇帝第二天在朝堂上宣布了旨意,封佟云松为郑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另外赐良田四千亩。方氏是云松的妻子,自然就是郑国夫人了,而吴氏是皇后的义母,也封为国夫人。另外,骏烽、骏煊、骏煌、博远、博超几个,全都进京做太子的伴读,而袁青云也被封了太子太傅。一时间,朝廷上议论纷纷,众位大臣,还有几家亲王,郡王的,都表示反对。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看着下面的群臣,听他们的议论,一脸的不耐烦。“都说完了?还有没有要说的?”

底下站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身上穿的是亲王所着的蟒袍,“陛下此举不妥,这佟家不过是乡野草民,于朝廷社稷没有大功,怎么能封做国公呢?如此一来,-些有功于朝廷的功臣们该作何封赏?”这个人是皇帝的弟弟,不过生母乃是一个宫人,出身不高,所以在知道皇位无望之后,倒是安安静静的没有参与到争储夺嫡的纷争里来。新帝即位之后,封他做了王爷,不过,没有封地,居住在京城。

旁边的几位大臣全都附和·左相也站了出来,“陛下,六王爷说的是,佟家实在是不宜封国公,封个郡伯就已经不错了。”右相也出来附和。

皇帝扫了一眼下面的群臣,“没有大功?那什么样的算大功?佟家抚育昊宇十年,将昊宇养育成人,又教他习文练武,才有今日苍宇的太子殿下。若是没有佟家·如今太子还不知道在哪呢,怎么?这不算是有大功于社稷?”皇帝冷笑了一声,“原来皇家就是这么忘恩负义的?有大恩而不报,难怪人说天家无亲,果然。”

此话一出,众人全都没了声音,太子聪明能干,文武双全,是个难得的储位人选。而这一切,却不是皇家所培育·而是佟家。所以这点上来说,佟家对于朝廷,的确有大功。现在摆明了皇帝是向着佟家的,再要是继续反对,恐怕皇帝陛下又要砍人了。这位皇帝,和历代的君王并不相同。他本就性子桀骜不驯,又在西北军营,生活了十五年。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一个军人而不是帝王,那些帝王的心术什么的·他根本就不屑。所以只要不顺他的心,恐怕真的就是拉出去砍头,为了脑袋着想·还是别再说了。

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皇帝看了看,“都没动静了?那好,曹爱卿,就劳烦你跑一趟沿江村,蘀朕去宣旨,以表示朕的一番感谢之情。”

下面·曹文修赶紧出来领旨·“微臣遵旨。”曹文修心里这个高兴啊,佟家得了这份封赏·以后看谁还敢再欺负佟家人?有了这样一个身份,他日玉娴和太子的婚事·也会少很多阻力。

皇帝看了一下众位大臣,“众位爱卿,还有什么要禀奏的吗?要是没有,朕可就要退朝了。”

下面有几位大臣,又把近来的一些大事,禀奏了上来,君臣一起,讨论了很久。

曹文修下了朝,就赶紧去找骏烨,他要和骏烨一起去沿江村。两人商量好了出发的时辰等事情,就各自回府了。

骏烨没有急着回府里,而是先去了方府。方昕去了沈州,韩雪慧生了孩子还没到两个月,吴氏帮着照看孩子,一直都住在京城。骏烨去的时候,刚好宣旨的太监刚刚离去。骏烨进府见了吴氏,“姥娘,恭喜姥娘,现在可是一品诰命夫人了。”

吴氏叹了口气,“当初认蓉儿的时候,就是觉得这孩子可怜,又对我的脾气。哪里会想到她还有这样的过往?如今蓉儿去了,我被封了什么国夫人,姥娘宁可不要这诰命,只想我的蓉儿能活过来。”说着就流了泪。

旁边雪慧赶紧的劝着,骏烨也上前来劝,这老太太才总算不哭了。“好了,我也就是一时伤感。如今你父母皆有了封赏,也是好事。

你那几个兄弟,成了太子的伴读,他日成就也会不会小了。这样也好,以后玉娴嫁了昊宇,娘家这边,也算能给她撑起腰来。”

骏烨说了自己要回沿江村的事,吴氏听了,点点头。“回去看看吧,晓彤也快要生了,虽说不是头一个,你这当丈夫的,最好还是陪在身边。等孩子大些了,你就把他们母子几个,全都接到京城里来吧,一家人,不好这么东一下,西一下的。”

骏烨点头答应,“哎,姥娘,我也是这么想的。晓彤母子几个,无论如何,是得跟着我在一块儿的。其实我根本就不想在京城里头当什么官,等朝廷把那些火器都造出来,我还是回沿江村,那才是我的家呢。这京城,也就是呆个三五年的事。”

雪慧在一旁听着就笑了,“骏烨啊,别人都恨不得脑袋削个尖的往京城里来,你还不愿意。这事啊,还真就不是你能做主的。得看皇帝怎么安排你,要是让你继续研制别的东西,你就哪也去不了,在京城呆着吧。”

骏烨苦笑了一下,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几个人又说了一阵子的话,骏烨就从方府出来,回去准备东西了。

他根本就没敢提玉娴出走的事情,怕吴氏担心。

骏烨和曹文修约好了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初八往沿江村走。一路上,众人也是快马加鞭的往回赶,用了八天的时间,才算到了沿江村。

八月,正是秋收的时节,佟家依旧是忙的。如今佟家已经有良田一千多亩了,地里全都是忙碌的身影。佟云松依然是身体力行,亲自到地里去干活,而骏煊、骏煌还有博远和博超也在这个时候都赶回来,帮着忙活秋收的事情。家里的下人长工什么的,全都在地里收割着,一片丰收的景象。

方氏带着家里的丫头媳妇们,拎着水和一些干粮什么的,送到了地里。“都歇会儿吧,过来喝点水,吃些干粮,这收地最累了,都吃点东西垫垫。”那些干活的一看,当家奶奶来送水,都赶紧的放下了手里的镰刀,来到地头上。媳妇们赶紧的把水端给这些人,这些人全都干了半头午的活了,的确是又累又渴,端起水来,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

云松也过来了,“今年的粮食上的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啊。”作为农民,最开心的就是这个时候。

方氏也笑,“可惜玉娴不在家,她最喜欢看这中热闹的场面了。也不知道她在京城里怎么样了?有没有想家?”方氏最放心不下的,当然还是女儿。

“放心吧,骏烨、骏炜都在京城,还有咱娘、雪慧、方昀他们,玉娴哪能不好?再说了,不是还有昊宇吗?他不会让人欺负玉娴的。”云松劝妻子。

方氏点点头,“今年的人参怎么样,是不是也该起了啊?咱家这摊子越来越大,也真够你累的。今年天麻也该分出来一些给村里人种了,要不光是咱家,还不得累坏了?”

玉娴在前年终于研究出了蜜环菌的培养方法,发出的菌棒非常好,用来养天麻产量比以前多了不少。佟家就打算让村里人也都种天麻,毕竟这东西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沿江村和西江村的村民,这些年跟着佟家,没少挣钱。

如今佟家把一些动物的养殖,都下放到了各家各户,等村民养大了那些动物,再由佟家回收回来。佟家给的价钱比外面小贩来收的高,所以倒也没有人把养大的动物卖给外人的。两个村子的人,对于佟家都是非常的尊敬,以前那些嫉妒佟家的,虽然不知道心里是怎么想,表面上,都不敢有什么表示了。

云松听了媳妇的话,就笑道:“可不是,咱们就是再能耐,也不能忙的过来这么多。把种这些东西的方法教给村里人,咱们只要加工出来就可以了,这样不比咱们自己种挣的少,还省劲。我看再过几年,等人参的参籽产量再高一些,咱们也可以把这个教给大家伙。这些东西,藏着掖着的,永远也不能做大。”这是玉娴走之前跟云松说的,一个产业,只有做大了,才会有竞争力。佟家毕竟人手有限,要想做大,就得发动全村,甚至邻村一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干活的人都喝了水,又吃了点干粮,然后就下地干活去了。云松看到大家都开始干活了,就对方氏说:“你也回去吧,晓彤快要生了,回去看着点。骏烨不在家,咱们就得多上点心。等孩子大一大,就让他们娘们都到京城去。”

夫妻两个正说话呢,远处跑来小六和小七,“爹,娘,我大哥回来了,还带着朝廷的旨意呢。”

第二百四十八章晓彤产女

云松夫妻听说有圣旨来,就赶紧往回走,到了家里,看见骏烨和曹文修他们已经在那等着了。曹文修看见云松,就让他赶紧摆上香案,然后就开始宣读圣旨。

云松不过是刚刚跟着袁青云学了一些字,根本就听不懂这圣旨上说的什么。等曹文修念完了圣旨,云松跪接了圣旨,然后佟家人才全都起来,曹文修跟云松讲了一下圣旨上都说了些什么。云松一听封自己做了个什么国公,也不明白这国公是个什么官。曹文修又给他解释了一遍,云松才弄明白。“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我们当时也是受方昀所托,照顾昊宇,谁想到昊宇竟然还是这么个身世啊?说老实话,要是早知道,我们还真就不敢留他了。如今皇帝竟然给了这么大封赏,我怎么觉得不太踏实呢?”

曹文修听了倒是哈哈一笑,“表弟,你这个性子我喜欢,实在。皇上在京城给你们备好了国公府,又在京郊赏赐给你们良田四千亩,我看你们收拾收拾,跟我一起进京吧。”

云松夫妻相视一笑,然后说道:“进京城去看看还行,要是常住就算了。我们的根在这呢,到了京城里,哪都不习惯。还请表哥回去跟皇帝回禀一声,什么国公府的就不用了,我们也不会去住的。倒是骏烽他们,去做个伴读还行。这样,等我问过了孩子们的意思,然后就让他们跟着进京。”不管什么时候,孩子的前途是最要紧的。

曹文修看了这对夫妻一眼,还真是没想到,面对着这样的荣华富贵,他们竟然不动心,只想留在这个小山村里。“云松,你可要想好了,这可是皇帝的恩典,不是谁都能遇上的。进了京城。这边的事情一样可以交给下人们去做,不会耽误什么的。食邑三千户,良田四千亩,足够你们在京城里过好日子的了,根本不用在这小山村里耕种受累啊。”

云松听了曹文修的话,不禁笑了起来。“表哥,你可知道我家现在到底有多少地吗?比那四千亩要多出来两倍还多。这些不是我们所图的,我们只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过我们的日子。京城里贵人多得是,国公也不会少。我们这农人出身的。到了哪里都是一身的土味,就不到京里去了。”开玩笑,这京城里的水可是深的很。就他们佟家这样的,去了还不知道被冲到那里去了呢。

曹文修听了云松的话,沉思不语,良久才说话:“算了,既然你们决意如此,我也就不再劝说了。这样也好,这青山鸀水的,比之京城的繁华富贵。又是另一番悠然恬淡。”

旁边的骏烨几个,听说父母不去京城,也觉得挺好的。骏烽说道:“爹,娘,我也不去京城。太没意思。再说了,我也不是那个读书的材料。我看,咱家也就骏煌还行,太子伴读,就让他去得了。博远、博超,你们两个呢?想进京吗?”

博远和博超全都摇头,“不去,连府城的书院我都呆够了,更别提进京读书了。还不如跟师父一起好呢,逍遥自在的。”这两个也不想去。

骏煌看了看父母,说道:“爹,娘,我想去京城念书。”骏煌今年十六岁,已经有秀才的功名了,到京城去读书,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

这时,正好袁青云从外面进来,众人全都看着他,骏烨就把圣旨的事情跟他说了,袁青云捋着胡子说道:“我还是算了吧,年纪大了,一身的懒骨头,可不想跑到那么远去遭罪。再者,村里的学堂也离不开我,还是算了吧。”这几年,两个村子一起在忠义伯祠堂开了学堂,袁青云被村长请过去当了先生。自然学堂里还有两个落第的秀才在讲学,袁青云所讲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与科举无关,却是生活必须用的一些东西。如今两个村子的孩子们,基本上都在学堂里念书,有的即便是不考科举,也可以学一些有用的东西。然后出来有的开了铺子,有的在佟家的作坊做工,也有的回家种地,但是都做得不错。

曹文修今天是彻底被佟家人给打击到了,叹了一口气,“行了,我明白了,回去我会回禀陛下的。我还真是服了你家了。”众人一听,全都笑了。

厨房那头备好了酒席,云松就请曹文修去喝酒,袁青云也陪着,几个人一起喝酒去了。骏烨几个则是陪着随行的人一起吃饭。中午吃过了饭,曹文修就要走,云松想留他,曹文修不干。他难得回来一趟,自然想回家去看看,云松也就没再留,送曹文修一行人出了沿江村。

等这些人全都走了,骏烨才把家里人聚到一起,说起了京城里的事,然后告诉父母,玉娴失踪的事情。方氏一听女儿离京出走,目前下落不明,一下子就晕了过去。好在家里几个丫头跟在玉娴身边时间长了,多少也都懂些,这才又掐又捏的,把方氏给弄醒了。“玉娴啊,你这是要干什么啊?为啥不能回家来呢?”方氏醒后边说边哭。

这下子骏烽几个就坐不住了,非要去找小妹不可。骏烨拉着他们不让,好歹劝住了。“咱们得好好想想,小妹能去哪里,要不然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哪能找到妹妹啊。”

“你说小妹会不会去了风云啊,她以前可是非常想去南面看看的。”骏煊说道。玉娴一直想去风云看看那边的风土人情,这个家里人倒是知道的。

“还真就有可能,不如咱们也往南找去吧,说不定能找到小妹。”骏烽是个急脾气。

云松听了孩子们的话,想了半天,“出去找找也好,我想玉娴也就是一时想不明白,然后出去散散心而已。你们出去找找看,能找到更好,找不到也就当做是出去历练了。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们都大了,我们做老人的,也不能硬是拴着你们不让出去。袁大哥,你说呢?”

袁青云点点头,“趁着年轻,出去看看吧,别总是憋在这个小村子里,没啥出息。玉娴不会有事的,你们也不用太担心。出去之后,不必强求,找不找的到,都不要紧。用不了多久,玉娴就会回来的。弟妹,你也别担心,玉娴是个聪明伶俐的,心眼又多,不会有事。”

大家对袁青云的话还是比较信服的,所以方氏也就不再哭了,“但愿如袁大哥所说的,唉,我这心里哪能放的下啊?”

众人都在这说话呢,丫头进来说道:“老爷,太太,大少奶奶要生了,肚子疼得厉害。”

方氏一听,赶紧往东跨院走,“不对啊,还没到日子啊?骏烨,赶紧去后面找你赵奶奶来啊。”晓彤怀孕已经九个多月了,离生产应该还有几天的,没想到这时候就要生了。云松和男孩们自然是不好过去的,就在正房里面坐着等消息。

骏烨赶紧跑到后面赵家,去叫赵婆子,如今她的年纪也大了,一般不太出去给接生了。一听说是晓彤要生,就赶紧舀了东西跟着骏烨来了佟家。两个人到了东跨院,赵婆子直接就进了屋里,“骏烨啊,在外面等着吧,没事的。”

骏烨在外面急得团团乱转,虽然这不是妻子的第一胎,可是他依旧是很担心。赵婆子进去了能有一个时辰,就听到里面传出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骏烨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又过了一刻多钟的时间,赵婆子从里面出来。骏烨赶紧上前问道:“赵奶奶,咋样?”

赵婆子满脸带笑的说:“恭喜你,是个白净的小丫头,长得可好看呢。”

骏烨一听,乐得直蹦,他已经有两个儿子了,如今就是盼着有个女儿,没想到真的是女儿,这心里美得不行。赶紧从那出来两锭银子,塞到赵婆子的手里,“赵奶奶,时间匆忙,来不及包红包了,您就这么舀着吧。”

赵婆子倒也没推辞,把银子收了起来,“成,那我就舀着了。这是喜钱,不舀不好。行了,这里也没我什么事了,我先回去。你赶紧进去看看吧。”两家离得近,也不用送,赵婆子自己回家了。

骏烨赶紧的进了屋,一看晓彤躺在炕上,母亲方氏抱着一个小蜡烛包。骏烨走到炕前,拉着晓彤的手,“媳妇,你辛苦了。”

晓彤看着丈夫,“快看看女儿吧,想想给她起个什么名字,这可是咱们的第一个女儿呢,希望她能像玉娴那么聪明就好了。”毕竟是生了两个孩子了,没有那么遭罪,所以晓彤的精神还不错。

方氏把孩子抱到骏烨的眼前,“看看这小样子,倒是跟玉娴小时候挺像的呢。”

骏烨接过孩子,仔细看了看,可不是吗?真的跟玉娴刚出生是挺像的。“都说侄女像姑姑,这倒是不假。我看,就叫她靖瑶吧。”

方氏和晓彤听了,都觉得不错,“好,就叫靖瑶,好名字。”于是,小奶娃就叫佟靖瑶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丽娘

晓彤生了女儿,骏烨和方氏都很高兴。方氏赶紧打发骏烨去镇上岳家报喜,骏烨舀了些立秋媳妇给煮好的红鸡蛋,去了镇上。

岳光宗夫妻一听说晓彤生了女儿,也都很高兴,说等到三天的时候去佟家看女儿。骏烨在岳家坐了一会儿,就回家了,他心里惦记着媳妇呢。

家里云松和骏烽几个听说是生了个女娃,兴奋的了不得,实在是佟家阳盛阴衰的厉害,难得看见个女孩。“爹,这回我们可有个小侄女了,我还记着玉娴小时候的样子呢,可好看了。”骏烽说道。“对了,爹,我们几个刚才商量了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就走了。这找玉娴的事也是个急的,不能再耽搁了,毕竟是个女孩子。今天已经是八月十六了,这往后越来越冷,出门也就不方便了。家里的人参天麻什么的,就得爹多操点心了。”

云松点头,“行啊,要走就尽快吧。这玉娴也是,不管往哪去,倒是给家里来个信啊?心也真够大的。”云松其实更担心女儿,但是在妻子的面前不能表现出来。“出去了要多注意,我给你们多带些银两,这穷家富路的,多带些总不`错的。”

第二天一早,骏烽和骏煊、博远、博超四个人就动身走了,方氏给几个人预备了不少的银两和银票,生怕他们在外面遭罪。临走时还叮嘱着,要是找不到玉娴就回来。兄弟几个都答应了,然后舀着兵器骑上马一路飞奔而去。

方氏看着儿子和外甥的背影,不禁眼泪又流出来了。云松赶紧劝她,“好了,孩子长大了,总有离开家的时候,你也不能让他们一辈子在咱们的身边啊?找个人给碧莲送个信去,别让她担心。但愿他们能够早点找到玉娴,也好了了你的心病。”说着,就扶着妻子回屋去了。

玉娴自然是不会知道家里的事的她一路往南走,却不是正南,只是任由马儿随便走。这一天,来到了一个小村子里。整个村子大概也就十多户,稀稀拉拉的散落在山间。

已经快要黑天了,玉娴牵着马来到一户农家的门口,使劲的敲敲门。过了一会儿,一个老汉从屋里出来,“小伙子,你来做什么啊?”

“爷爷我是过路的人,走到这个地方,眼看就要天黑了,能不能在爷爷家里借宿一晚啊?”玉娴跟那个老汉说道。

“哎,小伙子,你还是到别人家去问问吧,我家这几天事情多,恐怕留不得你啊。”这老汉叹了口气,然后让玉娴到别人家去。这个时代,人们还是很淳朴的一般有人来借宿都不会推辞,老汉这样说,恐怕家里就是有什么难心的事情了。

玉娴还没等转身离开就从屋里出来一个女孩子,“爷爷,让客人进来吧,咱山里人家,哪有人家上门,咱们却往外撵的?”说完,就开了门,“这位小哥快请进来吧这人在外头,谁还没有个求人的时候?”女孩大概十六七岁长得很好,就是略微黑点应该是常年劳作的缘故。

“多谢这位姐姐,我还真就不想再往前走了。”玉娴牵马进了院,老汉让他把马拴到一旁的柱子上,然后又去弄了些草来,放到马儿跟前。“倒是匹好马。小哥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咋会到这了呢?”

“我是从北面来的,本来是想一直往南走。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跑到这山里来了,这才到爷爷家里来借宿。”玉娴也没说怎么回事,从怀里舀出一两多银子来,“爷爷,我身上也没有太多,这点钱您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