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娴也不管那些,直接夹起一个火烧吃了起来。“师父,你尝尝,真好吃。”原来这火烧驴肉和驴肉火烧并不是一种东西,玉娴还以为都是一样的呢。

方昀也夹起来尝了一口,果然好吃,不禁连连点头。这时,伙计把就和菜也都端上来,“客官,您慢慢吃,有事就叫我。”

这酒楼的正前方有个台子,台子上有一对像是父女的人在那说书,也不是说,而是唱着来的。那个老汉拿着一把三弦,女子面前摆着一面鼓,一边说唱,一边敲着鼓,看起来倒像是后世的大鼓书。这女子大概十六七岁的年纪,长得白净秀丽,声音更是甜美清润,玉娴听了不禁赞叹她的好嗓子。

这女子的大鼓书正好说完了一段,就端了一个盘子,来到各个桌前。有的客人就赶紧的掏了些钱来给她,玉娴也赶紧拿出一块银子来,扔到盘中。“唱的好。”

那女子给玉娴行了一礼,然后又到别的桌上了。玉娴他们旁边坐了三个男人,身材比较高大,很魁梧的样子。女子站在三人的面前,其中一个看了看这女子,“小娘子嗓子可真够甜的啊,唱的好,来,这个给你。”说着拿出了一锭银子,这是一锭十两的银子。

那女子赶紧的道谢,“多谢这位大爷的赏。”

“小娘子,爷的银子可不是这么好拿的,你得让爷高兴了才行。”那男人笑得有些不怀好意。

“小女子这就再给大爷唱一段。”女子也有点看出来了,转身就要回台子上。

“我的意思,可不是听你唱这大鼓书,爷要的,是这个。”那男子手里拿着银锭子,举得很高,然后又落下,正好碰到了女子胸前的高耸。

那女子的脸一下子红透了,“这位大爷,还请自重。”

男子淫笑了起来,“爷可一点也不重,要不你试试?”男子的话一出,旁边那两个人也都笑了起来。

第二百七十一章管闲事

那台上的老汉赶紧下来,这时众人才发现,原来老汉的腿又毛病,走路一瘸一拐的。老汉来到三个男人的面前,“几位爷,我孙女年幼,冒犯了几位,小老儿在这里给几位爷赔不是了。”说着,躬身一礼。原来这竟然是对祖孙。

“老不死的,给我滚一边去,谁稀罕你来赔礼。大爷我就是要和这个小娘子说话,来,和大爷亲热亲热。”那男子推开老汉,然后伸手就要去抓那个女子。

玉娴在一旁叹了口气,发现自己不能出门。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自己出门,总会遇到麻烦。眼前这种情形,不管吧,还真有点说不过去了。看见那男人的手仲了过去,抓起桌上的筷子,手腕一甩,直接冲着男人的手射了过去。

玉娴这一下很准,筷子直接扎到了男人的手腕上。

那个男人正满脸淫笑的想要抓女子呢,哪里想到会从旁边飞来一只筷子,直接扎到了自己的手腕上疼的他直接就喊了出来,“是谁?谁敢偷袭大爷我,赶紧给我滚出来。”

方昀有些无奈的摇摇头,自己这个徒弟就是个麻烦精。按住玉娴的肩膀,不让她站起来。“是我,几位好歹也是堂堂男子,竟然欺负一个卖唱的弱女子。就不怕人家笑话吗?”

“他奶奶的,爷爱怎么样,还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的。识相的赶紧滚蛋,如若不然,小心爷要了你的脑袋。”那男子疼的龇牙咧嘴,可是却丝毫不见服软。

“笑话你是哪家的爷?调戏人家弱女子,还一口一个爷,今天我倒要看看,你是怎么要了我的脑袋的?”方昀也来火了,上前护住了那对祖孙。“姑娘莫怕,扶着你的祖父到我徒弟那里。”

女子扶起老汉,赶紧的往玉娴这边走。

那三个人一看到手的鸭子要飞,都忍不住站了起来。“真是嗑瓜子磕出个臭虫来,你是哪里来的杂毛也敢管大爷的事情?告诉你,爷可是河间府知府的小舅子,在这河间府,还没有哪个敢管爷的闲事呢?”为首的男人把筷子拔了出来,那筷子入肉倒是不深,可这一拔也是出了血,疼的他直咧嘴。

玉娴在一旁真的忍不住乐了,发现自己每次遇上的,都是这样仗势欺人之流。看来昊宇整顿吏治还是没有彻底,这地方的官吏也得彻底清理一番才好。

方昀听见了玉娴的笑声,心里更多无奈。“堂堂知府,竟然不能管好自己家的亲属,纵容妻舅为恶,看来这位知府大人的官,也快要做到头了。”

那男人听了这话,可就来劲了,“大胆狂徒,竟敢口出狂言,辱及朝廷命官看我今天不收拾了你。”说着,就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把大刀,向着方昀砍了过来。旁边那两个人也都抄起兵器,围攻方昀一

方昀左躲右闪,他手里没有兵器,有点吃亏,好在这三人功夫并不算好,只是仗着手里有兵器而已。玉娴在一旁看着,生怕方昀吃亏,抽出腰间的软剑也加入了战圈。

一时间这酒楼里面桌椅板凳齐飞,那些客人全都躲到了墙角等地方。酒楼的老板看见这种情形真的是欲哭无泪了,“别打了别打了。我的个天啊,这可咋办啊?”

玉娴手里的剑乃是宝剑,没几下就把三个人的兵器全都砍断了,方昀抬腿一踹,把一个人踹了出去。玉娴这边也把一个人的肩膀砍了一剑,剩下那个一看这情形,赶紧的往外跑,嘴里还说着,“好小子,你给我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然后扶起那两个,三人连滚带爬的跑了。

酒楼里的人看见已经打完了,赶紧的就往外跑,老板赶紧的跟在这些人后面要钱。等人都散的差不多了,老板这才来到了方昀师徒的面前。“两位,你们可惹了大祸了,刚才的那个人,真的是知府大人的妻舅,是这里的一霸。平日里欺压百姓,横行乡里,人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啊。你们今天打了他,用不了一时三刻,他就会带着府衙的人来了。两位还是快点走吧,还有莫老汉,你们也赶紧走,以后可别再这河间府出现了。要是再让他们遇上,小青儿可就保不住了。”

方昀听了老板的话,就拿出了两锭银子,交给了那个老汉,“老人家,你赶紧带着你的孙女找个地方安身吧,这点银子也不多,留着生活也好。还是早点给孙女找个婆家,别在外面抛头露面的好。”

老汉接过银子,千恩万谢的,想要给方昀磕头。方昀扶僮了他,“别在这耽误了,赶紧走吧。”

老汉领着孙女,赶紧的走了。

方昀冲着老板一抱拳,“对不起了,今日之事,倒是连累贵店了。”说着也拿出了一锭银子,给了那个老板。“银两不多,您留着收拾一下屋子和桌椅吧。”然后领着玉娴就往外走。

师徒两个刚离开酒楼没几步,后面就有人喊,“就是他们两个,李捕头,帮我抓住他俩,回去我重重有赏。”

玉娴和方昀对视了一眼,知道今天这事情不可能就这么结束了。回身看向后面,竟然有十来个人跟在那三个男人的身边。这些人的身上,都穿着衙门里捕快的衣服,为首的一人,应该是个捕头。

那个李捕头上前来,“两位,今日你们在此地闹事,我等不得不带你们回衙门去拷问一番,还是老老实实的跟我们走吧。省得动起手来,你们还得吃亏。”

方昀看了这些人一眼,“堂堂府衙的捕快,竟然也帮着这等恶霸,欺压良善。说什么漂亮话?今天你们要是有本事,就把我们带回府衙。如若不然,哼。”

“呀?好好的跟你说话,你还敢威胁我们。来,大家伙上,抓起来这两个狂徒,送他们到大牢里头吃牢饭去。”那捕头听了方昀的话,恼羞成怒,一挥手,大家就把方昀说师徒给围了起来。

这边玉娴和方昀刚要动手,突然从后面来了不少的人,直接把那些捕快给挤到了一边去。为首的人,竟然是萧建辉。

玉娴有些纳闷,“萧大哥,你们怎么会到了这里的?”这萧建辉已经是太子府里的侍卫了,一直跟在昊宇的身边,怎么会到这的?

“太子知道你们出京了,就派我等跟了过来,以便保护玉娴小姐的安全。”昊宇最是知道玉娴的个性,一听说只有他们师徒两个人,就赶紧让萧建辉带着人赶上玉娴,一路保护她。

“多谢萧大哥了。”玉娴笑了笑,心里一暖,昊宇最是懂她。

萧建辉看着眼前的人,虽然是男装打扮,可那巧笑倩兮的样子,仍然让他有片刻的恍惚。心中想到昊宇对眼前人儿的用心,不禁有些沮丧。伸手从怀中拿出了一块令牌,“东宫卫率在此,哪个敢乱动,杀无赦。”东宫卫率,说的是太子的私人卫队,乃是朝廷承认的一种军队,一般都是太子殿下的亲信。

这些捕快一听,竟然是太子的卫队,那还了得。“小人有眼不识泰山,竟然不知几位乃是太子府的人,得罪了。还请大人多多包涵。”那李捕头一听,赶紧上前赔礼。

方昀挥了挥手,“赶紧回去吧,告诉那位知府大人,好好的管教他的亲属,如果我们回来的时候还是这样,那他就可以等着太子的处置了。”昊宇现在正在整顿吏治,找碴还找不到呢。

那些人吓得赶紧告退,回府衙通知知府大人去了。

“萧大哥,咱们也回去吧,今天多亏你们来了。要不然我和师父又得跟他们动手了,讨厌的家伙。”玉娴今天也有点累了,现在最想回客栈休息去。

一行人来到了玉娴他们住的那间客栈,原来萧建辉他们跟在玉娴的后面已经两天了,在玉娴他们后面也住进了这个客栈里。大家全都回了各自的屋子里,玉娴简单的洗了洗就睡觉了。因为有萧建辉他们,所以玉娴睡得就比较实成,这一晚休息的挺好。

第二天早晨,大家都起来吃了早饭,刚想要继续出发,客栈外面就来了不少的人,原来是知府大人知道了,赶紧带着人来这里。按理来说,玉娴和方昀都算不得官场中人,而萧建辉也不过是东宫卫率的一个统领,比知府的级别要低多了。可是毕竟是太子身边的人啊,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太子殿下这段时间整顿吏治,朝廷里无人不知。太子殿下在处理贪官的事情上,是绝对不留情面的。

能让太子的卫队来保护的人,恐怕也不是一般的人。所以这知府在听了李捕头的禀报之后,赶紧的叫来自己的小舅子,一顿臭训。今天一早,就领着人,挨个客栈的找了过来,终于找到了玉娴他们住的这里。

两下一碰头,这知府大人赶紧上前,给方昀和萧建辉见礼,“下官不知道是太子的卫队来此,多有冒犯,还请几位大人多多包涵。”

第二百七十二章回到沿江村

萧建辉冲着知府还礼,“不敢,一大早的,劳动大人前来。实在是太子殿下担心他的舅舅与表弟的安全,这才派我等前来护卫。没想到竟然与大人的妻舅有了些争执,还请大人见谅。”萧建辉话里话外的,点明了方昀的身份,并且有敲打的意思。

这知府大人是什么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太子的舅舅,那不是国舅爷吗?这家伙,竟然惹到了国舅爷的头上,自己的妻舅可真是该好好的收拾收拾了。“下官该死,下官该死,回去定会好好的管教亲属,定然不会再让他们胡作非为了。”

“知府大人,我们还有事情要办,就不在这里久留了。还望大人能够约束好家人和下属,以后莫要再出现这等情形了。太子的脾气,想必大人也有所耳闻。”萧建辉冲着知府一抱拳,然后大家就全都上了马,扬长而去。

这知府看着人家离去的背影,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好险啊,以后可真的要注意了。谁能想的到,这国舅爷怎么会来到河间府的?”知府摇摇头,回身看向身后的人,“都给我听好了,以后全都老老实实的,当今的太子可正在整顿吏治呢。要是老爷我有什么事,你们一个个的也都好不了。”随从的人赶紧答应。

玉娴他们一路往济州走去,一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事情。结果玉娴一路管闲事,闹得是一路上鸡飞狗跳,把方昀整的哭笑不得。“难怪你娘说你就是个惹祸精,果然不假,我就纳闷了,你怎么就这么能管闲事呢?”

玉娴笑了起来,“师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我只要是出门,总能遇上麻烦。从小到大。不都是这样吗?”

方昀想了想这些年来的一些事情,也忍不住笑了,“可不是,你小的时候,就遇上了拍花子的,还被人绑到了山寨里。真的是什么事情你都能遇上。也不知道你这是怎么回事。”

萧建辉在旁边听了,也忍不住想笑,这几天帮着玉娴管闲事,他都有些麻木了。玉娴真的就是个惹事精,啥事都能碰的上。

一共又走了五天。这才到了济州东阿县。大家找了个客栈安顿下来,玉娴就提出想要去看看这里的阿胶作坊。方昀也知道玉娴的脾气,就陪着她先去了这里的同仁堂分店。

到了分店里。方昀拿出印信,那边的掌柜一看,竟然是东家来了,赶紧的请他们到里面坐下。大家说起来意,分店的陈掌柜说道,“要说这阿胶,咱们铺子也进了一些,品质还是不错的。我这就去拿给您瞧瞧。”

不多时。陈掌柜拿来一个盒子,里面装了几块阿胶。玉娴拿起来看了看,“这胶熬得还可以。不过所用的器具应该是陶制或是铜制的,所以胶的透明度不是很好。正经的阿胶,应该用银锅金铲。这样做出来的阿胶品质更佳。”

陈掌柜看了看玉娴,觉得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口气倒是不小。“这位小哥说笑呢吧,银锅金铲,那得多少成本啊?”

方昀一看掌柜的反应,就知道他没瞧得起玉娴。“玉娴,你说想做这阿胶,怎么样?要不咱们也弄个作坊,让你试试?”

“嗯,行,咱们弄个作坊。不光只熬这种阿胶,我还有个方子,咱们可以做出来药效更全面的来。”玉娴点点头,她来这就是为了做阿胶的。

“成,这事好办,咱这里有不少的作坊,有的也并不景气,咱们可以兑一个来,这样比自己另干要快得多了。”陈掌柜这时才明白,原来这个男娃娃恐怕就是另一位东家了。听说同仁堂所有的药方,皆是出自此人之手,倒是没想到会是这么年轻的一个男孩。

“麻烦陈掌柜了,等作坊弄好了,还得陈掌柜费心呢。”玉娴笑了笑。

这作坊的事并不是一两天能够弄好的,玉娴只是负责出谋划策,具体的事情她才不管呢。正好借这个机会,满哪的去逛一逛。

因为东阿县离济州城很近,所以玉娴就去了济州。游览了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灵岩寺等名胜古迹,玩的很开心。之后又去了泰山,体验了一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玉娴总共在这里呆了不到一个月,陈掌柜的办事效率非常高,没几天就买好了作坊。然后按照玉娴的要求,制作了银锅金铲。大概也就十多天之后,第一批的阿胶就出来了。果然,按照玉娴说的方法,这新出的阿胶,品质好了很多。陈掌柜拿着这新出的阿胶,对玉娴倒是佩服的很。

玉娴把新药的药方交给了方昀,方昀又给了陈掌柜,承诺新药出来,有陈掌柜一成的分子。这陈掌柜高兴的不得了,一成的分子如果弄好了,每年就会有几千两或者上万两的分红,能不高兴吗?

事情已经办完,玉娴记挂着家里快要秋收的事情,所以跟方昀就收拾行李,往回走了。回京的路上,玉娴比较安宁,所以倒也没什么事情,仅仅用了六天就回到了京城。

这时候已经是七月末了,离秋收很近,回到京城之后,正好云松和方氏就要回沿江村了。玉娴去了一趟柳府,问问柳月涵要不要跟自己回沿江村去玩玩。这柳月涵的父亲是个极开明的人,非常支持女儿四处走走,所以就同意了。柳月涵带着丫鬟婆子,跟着玉娴她们一起去了沿江村。玉娴心里存了要撮合柳月涵和骏炜的心思,所以就和昊宇商量,让骏炜跟他们一起回沿江村,昊宇也同意了。昊宇现在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做,轻易不能离京。玉娴刚从济州回来,又要回沿江村,这下昊宇可真的有点受不了了,非要跟着一起回沿江村不可。可是楚旭尧不放人,朝廷里还有不少事情要昊宇做呢,无奈的昊宇只好看着玉娴一行人,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碧莲来京城也有些日子了,这时家里的事情也不少,就跟着方氏他们一起往回走。

这次回家,只有骏炜陪着大家,骏烨和骏煌都没有回来,他们得陪着昊宇在京城里。小六小七非要跟着父母,所以也一起回来了。路上骏炜发现队伍里还有一位柳家小姐,几日的接触下,倒是对这位温婉可人的柳月涵有了几分好感。

大家回到沿江村,已经是八月初九了。陈家和黄家早就领着人下地秋收了,白露和黄英去年成的亲,今年两个人都有了身孕,白露的月份大些,都已经六个多月了。看见主人家回来,几家下人也都很高兴,赶紧把屋子给收拾出来。

云松是个闲不住的,一回来就赶紧下地去看了看,地里的庄稼长得不错,云松一看高兴的很,直接和长工们一起掰玉米去了。

村子里的人知道了云松一家从京城里回来,都抽空过来看看。玉娴也把自己从京城带回来的一些东西,送给了小美和小凤。这两个人今年也要成亲了,玉娴给她们带了不少的好东西回来。

柳月涵第一次看见了这种秋收的场面,开心的不得了。跟着玉娴一起下地,也干不了什么,还闹得总是磕磕绊绊的。后来还是骏炜看不过去,在后面扶了她一把,这才走的稳当了些。

八月十五这天,云枫,云桦全都在云松家过节,春桃几个也都回来了,带着丈夫和孩子,佟家坐的满满的人,热闹的很。骏祺今年十二岁了,没有小时候那么胖了,依旧很可爱。骏礼今年也十岁了,像个小大人一样,领着弟弟骏祯,还有妹妹玉婵。

满屋子的小孩,跑来跑去的,虽然闹腾了点,倒是有个过节的气氛。这一大群人,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中秋节。

“大嫂,还真就没想到你们今年还能回来,还以为你们就这样在京城安家了呢。”淑珍如今也快三十了,这几年日子过得不错,倒是没看出什么变化来。

“这里是我们的根,过两年还要回来的,在京城里住不惯,憋闷的很。”方氏端着酒杯笑道。“你不知道,玉娴在京城也呆不住,动不动就往外跑。”

“那就回来呗,哪里也赶不上家里舒坦。”周氏抱着玉妍的儿子,正给他喂吃的呢。

“可不是,我和你大哥商量了,等两年玉娴出嫁了,我们就回来。如今骏炜还没成亲,骏烽他们又都跑到外头去了,我们两口子在这村里,就孤单了些,不如京城里头热闹些。再者我娘岁数也不小了,这几年就陪着她在京城里得了。”方氏跟两个弟媳妇说着这些缘故。“我也想回来,舍不得咱们村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