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澄笑了:“宫里还怕没伺候的人,那稳婆肯定比咱们请来的要厉害,别说,还有那么多御医呢!娘子,咱们那外孙儿女可也是皇上的孙儿女啊!”

唐容想想也是。

冯澄给她夹一块鱼:“别伤心了,快吃,那是岳母的心意呢。”

唐容点点头。

三人各自掩住对冯怜容的思念,低头用饭。

即便知道兴许很难再见到这个女儿,这个妹妹,他们也只能这样生活下去,并且在心中期待着会有那么一天,他们总会团聚。

第36章 狩猎

寿康宫里,皇后在皇太后这儿已经坐了许久。

只听“咯”的一声,皇太后目光一扫,皇后又夹碎了一个核桃,连着肉一起碎的。

她今日这般五次了,在平常决不会发生。

皇太后原本想等着她自己说,可看样子是不会了,她淡淡道:“回去罢,你再待这儿,我脑袋都疼。”

皇后抿一抿嘴,放下夹子站起来,深紫色的凤纹衣摆落在椅子上,微微发颤,她在犹豫,最后还是又坐下。

皇太后诧异,抬起眼皮瞧她。

皇后坐得端端正正的,双手交叠在膝头,不急不缓的说道:“母后,上回的事情,您莫要再生佑樘的气了,他来请安几次,您都把他拒之门外,他该多伤心呢。”

那次过后,她是没有见过太子,但今日一向嘴硬的皇后肯为太子求情,也算老怀安慰。

皇太后道:“那依你之见,他做的对不对?”

皇后道:“他也没有办法,母后您不是不知。”

就算太子要追究,皇帝就一定会把胡贵妃处死吗?她觉得不可能,到时候皇帝肯定会想到别的法子。

既然如此,太子又何必要为胡贵妃与皇帝过不去。

皇后又道:“不过他也该顾念母后之面,这是他不对,还请母后见谅。“

“顾念我做什么?他从被立太子之日,就该不择手段的坐稳这个位置。”皇太后冷笑一声,“他做的没错。”

“那母后…”皇后糊涂了。

她想为太子求情不是一日两日,只是她一直开不了口,怕皇太后还在生气,原来竟是想错了。

皇太后看她不明白,微微摇头,叹一声道:“你就是在宫里再待上几十年,也是一如往昔,没什么长进!”

皇后很淡然:“儿媳就是这个样子。”

皇太后又被气到,但也早就习惯了,斜睨她一眼道:“现在佑樘不是可以批阅奏疏了?皇上只以为他为胡贵妃得罪于我,便会抱有补偿之心。你年幼时就认识皇上了,他这人是有缺点,可是人不坏。”

皇后不屑一顾:“如此说来,皇上是觉得胡贵妃欠了佑樘的人情,帮着她还呢?”她站起来,“那今日是儿媳多话了。”

皇太后看她如此,也颇为奇怪:“我原也想不到你会那么早来替他求情。”

皇后不语。

稍后就告辞走了。

皇太后看着她的背影,想到先前种种,心中不由一动。

她忽然发现她这儿媳兴许也不简单。

就因为皇后总是对太子表现出一副淡漠的模样,她才会对太子格外疼爱,觉得他可怜,久而久之,感情自然就不一般。

若当初皇后倾心抚养,只怕自己也不会在太子身上花费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了。

也不会如此维护太子。

毕竟她有三个儿子呢。

皇太后闭起眼睛,往后慢慢靠在了大迎枕上。

太子刚批过奏疏,想起早朝时,前往哈沙的使者回禀,说真罗王十分嚣张,并不愿割让土地,且还派兵再次攻打哈沙。

他捏了会儿眉心,拟了几个人名出来,全是当朝武将。

不过只片刻功夫,他又把其中二人给划掉了。

想起父皇所说,朝中可用将才极少,如今是时候提拔些年青才俊,他又重新写下几个人名,拿朱笔在上头划了一个大圈。

明儿就派他们前往哈沙,真罗不过是个小国,比起四处外夷,实在是不堪一击,给他们练练手倒是不错的选择,也好从中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太子想了会儿,把锦衣卫指挥同知夏伯玉添了上去。

夏伯玉得知,吃了一惊:“殿下希望下官去哈沙?”

“是,你充当监军,把沿途所见,战况,各将军表现皆记下来,回头详禀。”太子面色温和,“只委屈你不能在家过年了。”

夏伯玉立刻接受君令:“为殿下效力,乃下官天职,下官一定幸不辱命!”

太子点点,又问道:“父皇那里可有何动静?”

夏伯玉道:“仍如往常一般卧床休息,不过…”他顿了顿,“今儿早上,御药房进献了一颗药丸,皇上服用过后,好似身体舒服不少。”

“御药房一向进药,有何不妥?”太子询问。

夏伯玉道:“时辰不对,本来御药房都是在午时进药的,下官为此调查了一番,原来御药房开了两班子,说是皇上不满他们的药,叫他们立刻研制新药,不然要砍他们的脑袋。”

太子心道这不是胡闹!

御医都是好好看病的,还能害了皇帝?又不是神仙药,再说,他这父皇的症状不是短期造成的,岂能马上就药到病除?

他沉吟片刻道:“你与余石说一声,别的不用管了,回家好好准备下去哈沙罢。”

夏伯玉应声而去。

太子站起来,在屋里走了几步,刚要出门,三皇子来了。

太子一怔,随之笑道:“三弟,你晒黑了,可是常去射箭?”

三皇子点头:“是啊,不过大哥没空,不然倒是想邀大哥一起去。”他手一招,身后的小黄门立时就呈上两盒东西。

“我记得大哥喜欢用李廷大师制的墨锭,说用之轻如云,松如岚,清如水,我已试过,确实如此。”

太子笑道,“李廷所制墨锭,如今可不太容易寻到。”

三皇子挠挠头:“确实花了一番功夫,还请大哥笑纳。”

太子没有拒绝。

应是为胡贵妃一事,三皇子用心选的谢礼。

其实太子挺喜欢这个三弟的,他单纯素朴,没什么心机,太子自己又没有同胞兄弟,故而二人在春晖阁时,他对这个弟弟照顾有加。

太子叫严正接了:“我这会儿有空,要去城外围场,你可想去?”

他最近早朝,又是埋头批阅奏疏,也觉身体怪不舒服,便想去外头跑马狩猎,舒展下筋骨。这围场便是皇家狩猎的地方了,只当今皇帝没这个喜好,好多年不曾去过,反倒是他成年了,常爱去。

三皇子眼睛一亮,他到底还是个少年,对新鲜事物倍感新奇,再说,他射箭一向是在演武场,从来没有射过活物。

那是个刺激的玩乐!

然而,他想到胡贵妃,又退缩了。

“我,我还是不去了。”三皇子怕胡贵妃责怪。

太子不以为意:“那下回你再随我去,你如今是还有些小呢,那围场总是不太安全,常有虎豹出没。”

三皇子听着,却是眼睛越来越亮,一颗心欢腾跳跃,眼见太子要走,他叫道:“大哥,我跟你去!”

太子笑了,拍拍他肩膀:“走,正好给我看看,你的箭法如何长进了。”

二人并肩出去。

因是冬天,草木枯黄,许多动物都出来寻找吃食,他们收获颇丰,一共打到十只狍子,两只野猪,三十只兔子,五只狼。

三皇子意犹未尽,玩得都不想回去。

眼见天要黑了,才恋恋不舍得随太子回宫。

太子叫人把猎物送去御膳房,晚上给皇太后,皇帝,皇后那里都端一些去。

黄益三这会儿拿来一样东西:“殿下,冯贵人又给您写信了。”

太子扫一眼,只见那信封鼓鼓的,像是塞了好几张信纸,他微微一笑,把信拿过来,一边就进屋去了。

这回冯怜容足足写了五张信纸,细琐的把孩子每天怎么动都要写清楚,又说明水香稻米真好吃,还说膳房做了好些点心吃食给她,就跟办年货一样的。最后叫他注意身体,别把身体累坏了,还跟他讲,要多动动,不能老是坐着看奏疏,她现在坐着,就腰酸背痛,走走就舒服好些。

太子看完,叫黄门磨墨,正待要写什么,忽地想到一个主意,叫黄益三找一张红纸来。

黄益三立刻就去寻来了。

太子又叫他裁成方方正正的,方才挽起袖子写了一个字在上头。

严正一看,想到上回冯怜容见到三个字时的失望,这回才一个字,他忍不住就道:“殿下,您不多写点儿?”

太子笑:“物以稀为贵。”

他叫严正送去绛云阁。

冯怜容这信是中午写的,结果就听说太子去狩猎了,她还以为等不到回信,没想到晚上送来了。

她兴高采烈的去看。

结果就见一个字,一个福字。

冯怜容气得啊。

讨厌,小气!

她写那么多字,他居然才回了一个。

不过幸好是春牌呢,她又乐呵呵叫宝兰贴到床对面去。

钟嬷嬷抽嘴角:“哪有把福字贴那儿的啊,怎么也得贴门上啊。”

“这样每晚睡觉,起来就能看到啊,我不管,就贴那儿去。”冯怜容使性子。

宝兰只得去贴了。

严正听着,笑着回去。

冯怜容见宝兰贴好,立时就躺在床上看,心想这福字写得真好看啊,她看着看着,越发觉得心里暖烘烘的。

以前在家里,春联啊,春牌啊都是哥哥写得,他们家从来不买现成写好的。

殿下好像哥哥,给她写春牌呢。

她摸着肚子傻笑。

太子见到严正,头一个就问:“贴了?”

“冯贵人立刻就贴了,贴在…”

太子道:“贴在床对面?”

严正傻眼:你怎么知道!

太子哈哈笑了:“傻,就知道她贴那儿。”

他一边就想象冯怜容傻乎乎,喜滋滋的正看着他写的福字。

不知为何,他虽然忙得没空多见她,可是她却总是那么鲜活的出现在他脑海里,就像亲眼见到了一般。

“真傻!”他又低语。

严正看过去,只见太子虽然说傻,可是那笑容却是前所未见的明朗。

第37章 大开杀戒

冯怜容躺着看了会儿,钟嬷嬷过来说:“刚才膳房派人来,说殿下狩猎打了好些野味,有兔子,野猪,狍子,狼肉,问主子想吃什么。”

“打了这么多啊!”冯怜容流口水。

这野味可不比一般的鸡鸭牛羊,平常吃不到的,兔子好一些,像野猪,狍子,还有狼就少见了。

“野猪,”冯怜容头一个就道,“炖个野猪蹄汤。”

她最近胃口大,还偏好这种浓肉汤,一点儿也不觉得油腻。

钟嬷嬷摇头:“那得好几个时辰呢,明儿再吃罢,主子晚上想吃,得弄些简单的。”

冯怜容略失望,想了想道:“那就狍子好了。”

“狍子肉味道大,得泡一天才行。”

冯怜容瞟钟嬷嬷一眼,这不是在逗她么,一共就四样,两样都不能吃,她气呼呼道:“那随便好了。”

钟嬷嬷笑起来:“要不奴婢给主子出个主意,做个拨霞供?”

“拨霞供?”冯怜容稀奇,“什么东西啊?”

“那是咱们老家人常吃的,这拨霞供啊,就是兔肉片,吃得时候用风炉吃,兔肉片到时候叫王大厨切得薄薄的,用酒酱椒料腌一会儿,等到风炉安置好,里头的香汤一热,就把兔肉片放进去…”

钟嬷嬷还没说完,冯怜容就催道:“那快去,快去,一会儿得晚了,好饿呢。”

钟嬷嬷就知道她听了要吃,赶紧让黄门去御膳房说。

王御厨这会儿早就把几样野味简单处理了一下,就等着那边说吃什么,结果来了一个拨霞供,王御厨心想,这主意好啊!

拨霞供是豫菜,也算是名菜了,听他师父说,前朝是很盛行的,当时野兔得高价才能求得,可见多少人食之。

不过这道菜,兔肉固然重要,蘸料却更费心思,他想了会儿,才开始动手。

冯怜容千盼万盼的,终于见一个风炉先端上来,闻一闻,汤味浓郁,可往里一看,汤水清澈,也不知放了什么。

一会儿兔肉片也拿来了,冯怜容夹起来一看,薄得都透明了,能从这头清楚得看到对面的珠兰。

王御厨果然好手艺啊,就凭这刀工,在御膳房都得稳稳的。

她正想着,金贵银桂又依次进来,在桌上摆上一叠叠的蘸料,五花八门,反正冯怜容是不知道都是什么,银桂就跟她说好几样呢,主子一样样吃过去,爱吃哪个就吃哪个,以后王大厨心里也有个底儿。

这是冯怜容第一次用风炉,因皇太后,皇帝的口味,他们御膳房往常是从不弄的。

金桂又端了好些蔬菜进来,白淞,蒜苗,韭菜等。

冯怜容看得眼花缭乱,等到汤水滚了,宝兰给她夹兔肉片放进去,只见一会儿功夫,这兔肉的颜色就跟云霞一般的美,汤水恰恰成了澄清的天空。

“难怪叫拨霞供呢。”冯怜容选了一味蘸料,叫宝兰给她蘸。

十二种蘸料没有相似的,这顿饭当真是吃尽了天下滋味。

眼见也吃不完,她叫钟嬷嬷跟四个宫人一起尝尝。

香味飘出来,大李几个黄门在门口直咽口水,大冬天的,他们可没有这么好命了,结果正当馋得要死呢,金桂拿了个大盆子出来,里面放了好些:“主子赏的,说也要过年了,大家伙儿都吃好点儿。”

大李笑嘻嘻的谢了,与其他三人拿筷子分享。

冯怜容吃饱喝足,一觉睡到大天亮。

眼瞅着明儿就初一了,若是往常,她也得去拜年,可如今有这大肚子,皇太后体恤,也不要她去了。

故而早上起来吃了新年膳,她就等着上头发赏,她们这些贵人,每年过节也都有赏钱的,还有布料,首饰,都是统一规格,果然一会儿就有小黄门过来传旨赏东西。

冯怜容谢恩。

宝兰忙把里头的青铜盒子拿出来,她已经了解冯怜容的习惯,每次得了这些都要数一数然后小心再存起来。

今年比去年,她得的更多了一些,金锭银锭换算起来得有一百二十两,数数这一年得的,冯怜容嘴巴大张,真是成倍的往上涨呢。

但这回她没有全收回去,只放了金锭进去,还拿了些银锭出来,分成九份,给钟嬷嬷,四个宫人,四个黄门一人一份,钟嬷嬷多一些,有四十两,别的,一人二十两。

加起来是一大笔钱。

钟嬷嬷忙劝道:“主子何必这样,伺候主子是咱们分内之事,哪里能赏这么多呢。”

“不多,我今年得了好几百两银子,嬷嬷不是说,以后孩儿生下来,还得有很多么,这些算什么?都拿去罢,不然我得生气了。”

冯怜容一直记得前一世的事情,她身边这些人跟着她可苦呢,什么好处都没有,出去还尽让人欺负,现在她好一点,自然对她们也要好些。

将心比心,她以前那么落魄,她们也没有嫌弃过她,还是一直都好好照顾的。

钟嬷嬷见此,也只得收了,宫人跟黄门都来道谢。

冯怜容还给另外两个嬷嬷也一份红包,算是答谢这几个月的看护。

两个嬷嬷自然是喜笑颜开。